公共场所现场监测采样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检测公司作业指导书

检测公司作业指导书

XX 检测技术有限公司XX DETECTION TECHNOLOGY CO.,LTD.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HLD/ZD-2012编制:检测部、质管部审批:受控状态:分发号:版本号:第A版持有部门:2012年04月01日发布2012年04月05日实施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01、定义1.1、撞击法采用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用器采用,通过抽气动力作用,使空气通过狭缝或小孔而产生高速气流,从而使悬浮在空气中的带菌粒子撞击到营养琼脂平板上,经37℃、48h培养后,计算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细菌菌落数的采样测定方法。

1.2、自然沉降法直径9cm的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37℃、48h培养后,计数生长的细菌菌落的采样测定方法。

3操作步骤3.1 设置采样点时,应根据现场的大小,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作为空气细菌检测的采样点。

通常设置5个采样点,即室内墙角对角线交点为一采样点,该交点与四墙角连线的中点为另4个采样点。

采样高度为1.2--1.5m。

采样点应远离墙壁1m以上,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

3.2 将营养琼脂平板置于采样点处,打开皿盖,暴露5min,盖上皿盖,翻转平板,置36℃±1℃恒温箱中,培养48h。

3.3 计数每块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求出全部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以每平皿菌落数(cfu/皿)报告结果。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2-20001 定义细长细菌总数:指公用茶具经过采样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H值、需氧性质等),1 cm,表面上所含菌落的总数。

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菌落总数。

3 操作步骤3.1 采样方法3.1.1 随机抽取清洗消毒后准备使用的茶具。

3.1.2 用灭菌生理盐水湿润棉拭子,在茶具内、外缘,涂抹50 cm,,即1--1.5 cm 高处一圈。

公共场所现场检测采样作业指导书

公共场所现场检测采样作业指导书

公共场所现场检测采样作业指导书1 目的规范公共场所现场检测采样的方法,保证现场仪器检测和微生物采样工作顺利进行。

2 合用范围合用于公卫科公共场所现场仪器检测和微生物采样。

3 引用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1~18204.30-2000《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4 职责4.1 现场检测人员按规范进行仪器检测和微生物采样,做好检测及采样记录,并按时送检。

4.2 复核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查审核、签名。

4.3 现场检测负责人将资料归档。

5 工作程序5.1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5.1.1 采样前应根据公共场所的经营范围和规模,制定检测方案。

检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单位名称、联系电话、地址、检测项目、空气质量检测点数目、公共用具样本量、样品采集方法、现场采样操作的质量控制、样品保存和运送等。

5.1.2 检测采样前应对现场检测人员进行培训,熟悉仪器性能及合用范围,能正确使用检测仪器。

5.1.3 在工作开展前,应对检测仪器状态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

出发前检查所带的仪器电源和性能是否正常,采样工具是否齐全。

5.2 现场检测5.2.1 现场检测至少2人,并持有效采(抽)样员证,由被检单位人员陪同进行检测。

5.2.2 检测点的选择5.2.2.1 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检测点(以下简称检测点)应选择公共场所人群时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且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5.2.2.2 检测点应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

通常情况下应按平面布局检测出三个数据,取其平均值。

5.2.2.3 检测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0.5-1m远,高度0.8-1.2m。

5.2.2.4 确定检测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者梅花腔布点的方法。

5.2.3 检测点数目进行空气质量检测时,应按照公共场所不同性质、规模大小、人群时常停留场所分别设置数量不等的检测点。

5.2.3.1 旅店业表1 旅店业客房采样客房间数≤100>100采样点数(个)客房数5~10% 客房数1~5% 采样高度(米)0.8~1.2 0.8~1.2检测项目物体表面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空气检测项目空气细菌总数、温度、湿度(三星级及以上需检测)、风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照度、噪声(A)、新风量。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序号检测项目采样(测量)仪器吸收器采样方法、流量检测(测量)依据1 铬酸盐粉尘采样器微孔滤膜定点、15分钟、5L/min《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GBZ/T 160.7-2004)2 铜尘、铜烟粉尘采样器微孔滤膜定点、15分钟、5L/min《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GBZ/T160.9-2004)3 铅烟、铅尘粉尘采样器微孔滤膜定点、15分钟、5L/min《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 160.10-2004)4 锰及其化合物粉尘采样器微孔滤膜定点、15分钟、5L/min《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5 汞(蒸气)双气路大气采样器串联2 个各装5.0ml 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500ml/min流量采集15min《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T 160.14-2004)6 镍及其化合物粉尘采样器微孔滤膜定点、15分钟、5L/min《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T 160.16-2004)7 氢氧化钾粉尘采样器微孔滤膜定点、15分钟、5L/min《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T 160.17-2004)8 氢氧化钠、碳酸钠粉尘采样器微孔滤膜定点、15分钟、5L/min《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T 160.18-2004)9 二氧化锡粉尘采样器微孔滤膜定点、15分钟、5L/min《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T 160.22-2004)10 氧化锌粉尘采样器微孔滤膜定点、15分钟、5L/min《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GBZ/T 160.25-2004)11 氰化物粉尘采样器微孔滤膜+小型塑料采样夹定点、以1L/min 流量采集5min《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号项目仪器吸收器流量检测(测量)依据空气样品160.29-2004)12 氰化氢双气路大气采样串联两只装有2.0ml 吸收液的小型气泡吸收管定点、以200ml/min流量采集10min 空气样品《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29-2004)13硝酸(氮氧化物)双气路大气采样用两只各装有5.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平行放置,一只进气口接氧化管,另一只不接定点、各以0.5L/min 流量采集,直到吸收液呈现淡红色为止。

现场调查作业指导书

现场调查作业指导书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受控号:版本:第1版第0次修订第 1 页共 1 页1. 目的:了解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浓度变化规律和劳动者的接触状况,正确选择采样/检测点、采样/检测对象、采样/检测方法和采样/检测时机等,为识别和评价职业病有害因素及实施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提供依据。

2.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时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3. 作业指导3.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3.1.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行业分类、主要产品、运行情况等3.1.2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3.1.3 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等。

3.1.4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因素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3.1.5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3.1.6 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

3.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2.1项目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工程概况、试运行情况。

3.2.2工作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确定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以及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

3.2.3工作环境卫生学调查,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施救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概况。

3.2.4职业卫生管理调查,了解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职业健康教育状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结果、健康监护情况、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实施日期:受控编号:调查人陪同人日期年月日受控编号:【1】生产作业方式:指生产的全密闭、半密闭、开放等;【2】作业方式:指定岗生产、巡岗生产或轮岗生产。

3-1-现场检测或样品采集操作-1

3-1-现场检测或样品采集操作-1

现场检测(一)噪声测定仪(dB,分贝)(主要用于测定公共场所和环境噪声)1.现场测定所需设备:1)数字声级计2)现场采样原始记录单2.现场测定:1)仪器校准:首先安装好电池,将仪器测定声级计按钮设定为A声级,将电源开关打开,用标准声校准器校准仪器。

2)按相关标准设置采样点和采样高度,待稳定后读数。

(大于100 m2的公共场所,据声源中心(或一侧墙壁)画一直线至对侧墙壁中心,在此直线上均匀分布3点为监测点;小于100 m2的公共场所在中央区一点作为监测点)3)测量完毕将开关推至OFF档;3.注意事项:外界环境比较恶劣时可以使用风罩保护传声器4.读数方法:1)稳态与似稳态噪声用快档(FAST)读取指示值或平均值;2)周期性变化噪声用慢档(SLOW)读取最大值并同时记录仪器时间变化特性;3)无规则变化用慢档(SLOW):每隔5秒度一个A声级,每个测量点要连续读取100个数据代表该测点的噪声分布。

5.现场记录单的填写:将读数填在现场记录单上,记录单上还应记录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所用仪器型号和编号等,测定结束后将仪器收好。

6.FAST—瞬间噪声值—稳态噪声值SLOW—平均噪声值—周期性噪声值HOLD—最大噪声值—最大噪声值(二)风速仪(m/s,米/秒)(主要用于测定公共场所、通风管道、通风口、通风过道及室内外风速)1.现场测定所需设备:1)热球式电风速计;2)数显式风速计;3)现场记录单。

2.现场测定:1)测点选择:按相关标准设置采样点和采样高度。

2)用前装好1号干电池,注意电池的正负极;3)使用前观察电表的指针是否指于零点,如有偏移可轻度调整电表上的机械电螺丝,使指针回到零点;4)校正开关置于“断”的位置;5)将测杆插在插座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螺丝压紧,使探头密封,校正开关至于“满度”的位置,慢慢调整满度粗调和满度细调两个旋钮,使指针指在满刻度的位置;6)校正开关至于“零”位,慢慢调整零位粗调、零位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于零刻度的位置;7)测定时轻轻拉动螺塞,使测杆探头露出,探头的摆点面对风向,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大小;8)测定完毕后校正开关至于“断”的位置。

03-E采样和现场监测作业指导书

03-E采样和现场监测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发放号:嘉怡德环保科技采样和现场监测作业指导书JYDJC/WI(E)-2015版本号:A/0编制:审核:批准:2015年06月15发布 2015年07月01实施嘉怡德环保科技发布修订页目录01.水质采样操作规程 (1)02.水质流速流量的监测 (10)0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监测操作规程 (12)04.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监测 (16)0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操作规程 (21)06.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 (26)01.水质采样操作规程1目的为使采样员规正确地进行水质采样,给实验室分析提供代表性样品,特制定本规程。

2容与围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

本指导书执行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HJ/T 52-1999 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T493-200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于管理技术规定、HJ/T494-2009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指导。

3 职责采样人员负责依据本规程进行水质样品的采样。

4器具4.1 采样设备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

场合适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4.2 样品容器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或)塞瓶,原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

5采样程序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①接受采样任务单②采样的准备③现场采样的实施④样品的交接5.1 接受采样任务单根据本公司《质量手册》的规定,采样人员从业务室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容。

5.2 采样的准备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容,制定采样计划。

采样计划应包括采样方案的制定、采样前物品的准备和采样时间安排,采样方案的制定应尽可能规、详尽、有弹性。

采样方案完成后,从采样室领取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多加入适当保存剂的样品容器,逐一清点并作详细记录(样品容器应首先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中的规定进行清洗)。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序号检测项目采样(测量)仪器吸收器采样方法、流量样品保存期限和保存条件检测(测量)依据1铬酸盐IFC-2防爆型粉尘采样仪微孔滤膜,孔径0.8μm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大采样夹,以5.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采样后,打开采样夹,取出微孔滤膜,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放入清洁的塑料袋或纸袋中,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部分:镉及其化合物》GBZ/T300.6-2017/4镉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铜尘、铜烟IFC-2防爆型粉尘采样仪微孔滤膜,孔径0.8μm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大采样夹,以5.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采样后,打开采样夹,取出微孔滤膜,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放入清洁的塑料袋或纸袋中,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1部分:铜及其化合物》GBZ/T300.11-2017/4铜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铅烟、铅尘IFC-2防爆型粉尘采样仪微孔滤膜,孔径0.8μm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大采样夹,以5.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采样后,打开采样夹,取出微孔滤膜,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放入清洁的塑料袋或纸袋中,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5部分:铅及其化合物》GBZ/T300.15-2017/4铅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锰及其化合物IFC-2防爆型粉尘采样仪微孔滤膜,孔径0.8μm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大采样夹,以5.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采样后,打开采样夹,取出微孔滤膜,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放入清洁的塑料袋或纸袋中,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7部分:锰及其化合物》GBZ/T300.17-2017/4锰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汞(蒸气)及其化合物QC-4S防爆型大气采样仪大气泡吸收管在采样点,串联2支各装有5.0mL汞吸收液的大气泡吸收管,以5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讲解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讲解
氢氧化钾
粉尘采样器
微孔滤膜
定点、15分钟、5L/min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T 160.17-2004)
8
氢氧化钠、碳酸钠
粉尘采样器
微孔滤膜
定点、15分钟、5L/min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T 160.18-2004)
9
二氧化锡
粉尘采样器
微孔滤膜
双气路大气采样
用两只各装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平行放置,一只进气口接氧化管,另一只不接
定点、各以0.5L/min流量采集,直到吸收液呈现淡红色为止。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
14

双气路大气采样
串联两只装有5.0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
活性炭管
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
》(GBZ/T 160.38-2004)
27
环己烷
低流量大气采样器
活性炭管
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
GBZ/T 160.4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环烃类化合物
28
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
低流量大气采样器
3
铅烟、铅尘
粉尘采样器
微孔滤膜
定点、15分钟、5L/min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 160.10-2004)
4
锰及其化合物
粉尘采样器
微孔滤膜
定点、15分钟、5L/min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本号: A
生效日期: 2017年5月7日
起草人:
批准人:
日期: 2017年5月3日
修改记录
副本控制:(不)受控类
受控号:
1 目的
规范公卫科公共场所现场监测采样的方法,保证现场仪器监测和微生物采样工作顺利进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卫科公共场所现场仪器监测和微生物采样。

3 引用标准
《公共场所安全卫生标准》GB9663~9673-1996、GB16153-1996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1~18204.30-2000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
《公共卫生检验采抽样技术》
4 职责
4.1 现场监测人员按规范进行仪器监测和微生物采样,做好监测及采样记录,并按时送检。

4.2 复核人员对监测结果进行复查审核、签名。

4.3 现场监测负责人将资料归档。

5 工作程序
5.1 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5.1.1 监测采样前应根据公共场所的经营范围和规模,制定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单位名称、联系电话、地址、监测项目、空气质量监测点数目、公共用具样本量、样品采集方法、现场采样操作的质量控制、样品保存和运送等。

5.1.2 监测采样前应对现场监测人员进行培训,熟悉仪器性能及适用范围,能正确使用监测仪器。

(详见仪器操作规程)
5.1.3 在工作开展前,应对监测仪器状态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

出发前检查所带的仪器电源和性能是否正常,采样工具是否齐全。

5.2 现场监测
5.2.1 现场监测至少2人,并持有效采(抽)样员证,由被检单位人员陪同进行监测。

5.2.2 监测点的选择
5.2.2.1 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监测点(以下简称监测点)应选择公共场所人群经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且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5.2.2.2 监测点应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

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5.2.2.3 监测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0.5-1m远,高度0.8-1.2m。

5.2.2.4 确定监测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样布点的方法。

5.2.3 监测点数目
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时,应按照公共场所不同性质、规模大小、人群经常停留场所分别设置数量不等的监测点。

5.2.3.1 旅店业
5.2.3.2 文化娱乐场所
5.2.3.3 公共浴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