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
城市地下隧道通风系统优化设计

城市地下隧道通风系统优化设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地下隧道的建设成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地下隧道中的通风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城市地下隧道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是为了保证隧道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
这对乘坐隧道的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根据地下隧道的特点和工程要求进行通风系统的设计。
地下隧道的长度、宽度、高度、道路交通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通风效果。
因此,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合理确定通风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位置,以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其次,通风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排风和补风的合理分配。
通风系统的排风和补风设备的布置位置应根据隧道的纵向和横向分布情况进行合理确定,以确保排风和补风的均匀分布。
另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如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二者结合,以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第三,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隧道内的污染物排放和处理。
地下隧道中汽车尾气、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会对通风系统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中应考虑合理的排污口的设置和污染物的处理措施,以净化隧道内空气,保证乘坐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四,通风系统的设计还需充分考虑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
通风系统的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可以采用节能型设备,合理控制通风系统的运行时间和风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通风系统的设计还需注意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应具备抗灾安全设计能力,确保在火灾、事故等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门的设置,以保障乘坐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城市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确保乘坐者的健康和安全。
通风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通风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前言通风工程质量验收制度是在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通风工程专门订立的规范。
通风工程涉及工程设计、安装、调试等多个环节,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及工作生产效率。
因此建立健全的通风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对于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及工作生产效率至关紧要。
通风工程设计验收设计文件准备通风设计验收应当首先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
设计文件应认真描述通风工程的全部设备、材料和施工工艺,并充足国家安全、环保、节能要求。
设计文件审查设计文件中应包含以下内容:1.设备安装位置、规格与图示2.连接管道、风管的位置与规格3.通风空调系统的选择及规格4.降噪、防火等安全性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和防止漏气等特别措施的实行5.施工人员管理和检查措施验收人员应当参考国家安全、环保、节能标准,对设计文件中的每一项进行逐一审查。
假如设计文件中存在不合理或者不符合要求的设计,验收人员应当适时提出修改看法,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设计文件评估验收人员还应当依据当地气候和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等实际情况,对设计文件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重要包括:主机能耗、管道和风管的阻力等。
验收人员应当结合施工方供给的调试方法,对设计文件提出更为认真的技术规范。
通风工程安装验收施工前准备施工前,应当依据通风工程的设计文件,编制安装计划和工程施工方案,并明确安装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责任。
安装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当对设备、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充足国家安全、环保、节能的要求。
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施工现场验收施工现场验收应当包括:1.确认施工单位给出的已完成工程2.查看施工单位的技术方案,检查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3.检查施工单位已完成的设备、材料的型号和规格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4.检查施工单位是否采纳了正确的安装方法和连接方式5.检查设备电气和机械的连接和改造是否符合要求验收人员应当认真检查,发觉任何不合理和不符合要求的安装质量,并适时提出要求施工方改善。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规范
冻害及相关地区的气象资料,并根据需要作实地观测。 3 环境调查包括地形、地物、地质、洞口及竖井口附近的建筑物分 布,居民分布,重要设施等。 3.0.4 通风调查的同时应对隧道顶部能否按照竖井要求设置通风竖井且
不影响城市美观和周围环境进行调查,并对废气扩散和竖井施工可能对 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估。 3.0.5 隧道壁面宜平滑,减少摩擦阻力。 3.0.6 隧道转弯处应平顺过渡,减小气流流动的局部阻力。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规范
Code of Design and Acceptance on Natural Ventilation for City Tunnel with Shafts
(征求意见稿)
****-**-**发布
****-**-**实施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规范
i ( i 1) ——分流型风道主流分叉损失系数;
k ks ——分流型风道支流分叉损失系数, e ——隧道入口进风局部阻力系数; cs ——小型车空气阻力系数; r ——隧道壁面摩阻损失系数;
5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规范
s ——竖井壁面摩阻损失系数;
——空气密度;
vrmi ——自然风作用引起第 i 段隧道内风速;
vt ——汽车运动速度; vri ——第 i 段隧道内空气流速;
vsi ——第 i 个竖井内风速;
v j ——射流风机的出口速度; vs ——竖井排风风速;
i ——第 i 段隧道内局部阻力系数;
si ——第 i 个竖井内局部阻力系数; s ——竖井排风局部阻力系数; c1 ——大型车空气阻力系数;
竖井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模型实验研究

● - _ _ _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_ _ - - - - - - - ● _ - - - - ● _ - - - ● - - - - _ - _ _ - - - - - _ - - _ _ - ●
中图分类号: U 3 ., 1 . T 8 43 O4 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8 4 ( 0 】 — 0 5 0 10— 4 92 1 0 02 — 5 1 4
0 引 言
某城 市 隧道全 长 1 7 m, 中地下 长度 1 0 m。 70 其 4 9 隧 道 内部单 向设 三条 车道 , 期 最大交 通 量 5 0 远 0 0辆 /t h” 。 隧道含 三种结 构形式 : 于隧 道进 出 口的 敞开段 、 部 位 顶 开 口的半 敞开 段和顶 部封 闭 的暗埋 段 , 图 1 示 。 如 所
温差 、 日照 而引起 变形 。 为此 , 用 P 有 机塑 料板制作 选 s 城市 隧道模 型 。 s有 机塑料 板为 透 明体 , P 强度 较大 、 不
易变形 。打磨后 的塑料 板 当量 颗粒高 度为01 01mm。 .~ .5
为 了进 行模 型性 能测试 , 材料 准 备完 毕后 , 首先按
图 1 隧道 结构 形 式 示 意
照 断面 尺 寸 比例 h1 建 一 条 长 4 m 的 无分 支 隧 道 0搭 0 模 型 。模 型建成 后 , 现场 打上玻 璃胶 , 行 固定和 密 在 进
封。
12 2模 型 汽 车 ..
1 模 型 实验 台
11 实验简 介 . 隧道 共有 竖 井 2 个 ,这些 竖 井 又将 隧道 分 成 了 1
竖井型自然通风公路隧道气流与污染问题研究_童艳

,α 为经验常数,取
0.5。因此:
(7)
对全隧道,可建立由上述 m 个污染物扩散方程构 成的方程组。
2.2 源(汇)项 2.2.1 S 模型
源项主要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和由通风系统引 入隧道空气中的污染物,i 控制体内污染物 j 的源 sji, ml/(m·3 s),有:
(8)
式中:αi 为进风系数,1/s,定义为竖井进风量与控制体 体积的比值;cjoi 为竖井引入空气中含 j 污染物的浓度, ml/m3,本文取 cjoi=0;qji 为控制体单位体积内机动车排 放污染物 j 的量,ml/ (m3·s)。车辆排出的氮氧化物 (NOx)中以一氧化碳(CO)为主[10],i 控制体内 CO 排放 量 QCO(i ml/s)可如下计算[5]:
在某断面由汽车运动造成的紊流体积流率等于活塞效应与该断面平均浓度ci的乘积而活塞效应与汽车等效阻抗面积am与隧道净空断面积ar23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231初始条件若隧道内各时刻各处的交通密度车速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不同则需通过建立交通模型来确定ptiqcoi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第 28 卷第 4 期 2009 年 8 月
i-1
i
vi-1
ui-1
ui
vi ui+1
x vt
图 1 隧道竖井与控制体示意图
1.1 交通风力 单向行驶隧道内汽车产生的交通风 (活塞风)力
△Pti 由下式计算[5]:
(1)
式中:△Pti 为隧道 i 控制体交通通风力,N/m2;Am 为汽 车等效阻抗面积,m2;Ar 为隧道净空断面积,m2;ρ 为空 气密度,kg/m3;Vt 为隧道内汽车车速,m/s;ui 为 i 控制
0 引言
市政公路隧道以潜埋短长度为特征,当其为竖井 型时,可以考虑利用车辆运动产生的交通风力促使竖
隧道通风系统验收规范

隧道通风系统验收规范一、引言隧道通风系统的验收是确保系统设计和安装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规范旨在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以确保隧道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验收范围隧道通风系统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检查:对通风设备进行检验,包括风机、排烟机、送风机、消防风机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 设计评估:对通风系统的设计文件进行评估,包括通风区域划分、风量计算、风道布置等;3. 安装质量:对通风系统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包括管道连接、电气接线、设备固定等;4. 系统调试:对通风系统进行调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满足隧道的通风需求;5. 现场测试:对通风系统的性能进行现场测试,包括风速、压力、烟气排放等测试。
三、验收要求1. 设备检查1.1 风机与排烟机:风机和排烟机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相应的合格证明。
检查时应确保电机运行正常,转速符合设计要求,叶轮无损坏,安装牢固。
1.2 送风机与消防风机:送风机和消防风机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相应的合格证明。
检查时应确保电机运行正常,转速符合设计要求,叶轮无损坏,安装牢固。
2. 设计评估2.1 通风区域划分:通风区域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每个区域能够得到有效的通风。
2.2 风量计算:根据隧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车流量等参数,进行风量计算,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满足最低的风速要求。
2.3 风道布置:风道的布置应符合相关规范,确保通风效果良好且风道的阻力尽量小。
3. 安装质量3.1 管道连接:管道连接应牢固,无渗漏现象,符合相关规范。
3.2 电气接线:电气接线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安全可靠,线路清晰明确,有防护措施。
3.3 设备固定:通风设备应固定在设计位置,结构牢固可靠。
4. 系统调试4.1 风机控制:确保风机能够根据需求自动调整转速或风量。
4.2 烟气排放:通过系统调试,确保在火灾情况下能够及时排出烟气,保证及时疏散和救援。
5. 现场测试5.1 风速测试:在各个通风区域进行风速测试,确保风速符合设计要求。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排烟安全性分析

援的最佳路线 , 总结 出竖井型 自然通 风隧道 火灾时的最不利 T况 , 并 ‘ 在此基础 上对南京城东干道 的最 不利火灾 I
况 的安全性进行 了分析 。 关键词 : 城市隧道 自然通风 火灾 安全性
The An yz oft al e he Nat alVent l i ur i at on Tun nel f y ih Ver i Sa et w t tcalSha t fs
at r oa —u ne o s r o d t n. re r d t n ln t w r t ec n ii y i he i f o Ke w or : ct n l n t r l e tlt n, r , aey y ds iyt un e, au a n i i f e s f t v ao i
第3 0卷 第 4期 2 l 年 g月 01
建 筑 热 能 通 风 空 调
Bui n e g & Envr nme t l gEn r y di io n
Vo. 4 1 30 No. Au . g 201 3 2-3 1. 5
文章 编 号 :0 30 4 ( 0 10 3 — 10 —3 4 2 1 )4024
wos f ecn io f a rl etai i n e wt e ia sa s adaa zs h a t o aj gct es r r o dt no t a vni t nc t nl i v ̄cl h f , n nl e esf y f ni i —at t i i n u lo t u h y t y t e N n y
竖井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理论研究

鲜空气,即:
δ1,r = 0
(10)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可依次得到整条隧道所有段
的入口端和末端 CO 浓度。
3.2 卫生效果评估
对于没有任何竖井的无分支隧道,当交通量一定 时,风量越大则隧道末端 CO 浓度越小,所以可以通过
12 No.1/2009 总第125期 第30卷
专题研讨
制冷空调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5 结语
本文对有竖井自然通风隧道的通风原理与流动特 征进行分析,为模型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同时, 建立了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提出利 用有害气体浓度来评价卫生效果的观点,为模型实验 结果的分析做好理论铺垫。
α=90°时,隧道外气流只作用于竖井。自然风压使 得空气进入竖井,产生倒灌作用。由于各竖井口的倒灌 压力相同,故两竖井间的隧道段两端受到的压力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隧道段外,其 它隧道段内均不存在气流运动,气流运动如图 7 所示。
隧道外气流
竖井
图 7 α=90°自然风压气流平视图
& Electric Power Machinery 与电力机械
风量大小来评估隧道的卫生效果。通风量越大则卫生 效果越好。
然而对于有竖井的隧道,卫生效果却不能简单地 利用风量来评估。某隧道长 1500m,隧道中间连续设置 了两个竖井,如图 4 所示。
段1 720m
段2 60m
图 4 某隧道结构
段3 720m
于是,利用自然通风隧道的流动特征可总结为: 主隧道气流方向均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而由于余压 或缺压的影响形成了两种不同作用的竖井。
2 风压分布特征
既然隧道会存在两种作用的竖井,那么就必然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0 ——标准大气压;
3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规范
pt ——隧址设计气压;
p j ——每台射流风机升压力;
prmi ——第 i 段隧道的自然风阻力; prai ——第 i 段隧道内通风阻抗力; psai ——第 i 个竖井内通风阻抗力; pti ——第 i 段隧道交通通风力;
Lri ——第 i 段隧道的长度; Lsi ——第 i 个竖井的长度; Ls ——竖井高度;
Lrp ——进入隧道气流平均流经距离;
Lr ——隧道长度;
m——有效热量系数;
n——车型类别数;
nD ——柴油车车型类别数;
N m ——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
N r ——隧道内存在的汽车数量; N ri ——第 i 段隧道内运动车辆数量;
1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规范
竖井口上能够利用风压的装置。 2.1.6 辅助风机 donkey ventilator 为增加部分隧道段的通风量而设置的风机。
2.2 符号
Ac1 ——大型车正面投影面积; Acs ——小型车正面投影面积;
A j ——射流风机的出口面积;
Am ——汽车等效阻抗面积; Ari ——第 i 段隧道净空断面积; Asi ——第 i 个竖井断面面积;
vrmi ——自然风作用引起第 i 段隧道内风速;
vt ——汽车运动速度; vri ——第 i 段隧道内空气流速;
vsi ——第 i 个竖井内风速;
v j ——射流风机的出口速度; vs ——竖井排风风速;
i ——第 i 段隧道内局部阻力系数;
si ——第 i 个竖井内局部阻力系数; s ——竖井排风局部阻力系数; c1 ——大型车空气阻力系数;
i ( i 1) ——分流型风道主流分叉损失系数;
k ks ——分流型风道支流分叉损失系数, e ——隧道入口进风局部阻力系数; cs ——小型车空气阻力系数; r ——隧道壁面摩阻损失系数;
5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规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 ——竖井壁面摩阻损失系数;
——空气密度;
I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规范
1 总则
1.0.1 为使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做到科学合理,使隧道
通风和防排烟满足卫生和安全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道。 1.0.3 自然通风设计应纳入城市隧道总体设计,以保证隧道通风和火灾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城市浅埋式双洞单向中、长隧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 1 2.1 术语.........................................................................................................1 2.2 符号.........................................................................................................2 3 隧道............................................................................................................... 6 4 竖井............................................................................................................... 7 5 污染空气的稀释标准 .................................................................................. 8 6 隧道需风量计算 .......................................................................................... 9 7 通风量计算 ................................................................................................ 13 7.1 一般规定 ............................................................................................13 7.2 正常交通状况下的通风量计算 ........................................................14 7.3 交通阻滞状况下的通风量计算 ........................................................14 8 辅助风机的设置 ........................................................................................ 15 9 火灾时的防排烟 ........................................................................................ 15 10 验收........................................................................................................... 15 附录 A 隧道与竖井的压力损失系数 ........................................................... 17 附录 B 汽车正面投影面积与空气阻力系数............................................... 22 附录 C 正常交通状况下的通风量计算方法............................................... 27 附录 D 交通阻滞状况下的通风量计算方法 .............................................. 32 附录 E 加设辅助风机情况下的通风量计算方法 ....................................... 35 附录 F 汽车单位时间发热量计算方法 ....................................................... 37 附录 G 本规范用词说明............................................................................... 39 附件 条文说明 .............................................................................................. 40
2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规范
f m ——考虑 CO 的车型系数;
f a (VI ) ——考虑烟雾的车况系数; f h (VI ) ——考虑烟雾的海拔高度系数; f iv (VI ) ——考虑烟雾的坡度—车速系数; f m (VI ) ——考虑烟雾的车型系数; h——汽车高;
K——烟雾设计浓度;
6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规范
冻害及相关地区的气象资料,并根据需要作实地观测。 3 环境调查包括地形、地物、地质、洞口及竖井口附近的建筑物分 布,居民分布,重要设施等。 3.0.4 通风调查的同时应对隧道顶部能否按照竖井要求设置通风竖井且
不影响城市美观和周围环境进行调查,并对废气扩散和竖井施工可能对 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估。 3.0.5 隧道壁面宜平滑,减少摩擦阻力。 3.0.6 隧道转弯处应平顺过渡,减小气流流动的局部阻力。
r——下角码,表示隧道空间; R——气体常数;
r1 ——大型车比例;
s——下角码,表示竖井空间;
T——气体热力学温度;
T0 ——标准气温;
4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规范
Ts ——隧道夏季的设计气温;
tr ——隧道内空气温度; tw ——隧道外空气温度;
U ri ——第 i 段隧道断面周长;
q ——隧道内汽车总的单位时间发热量;
qCO ——CO 基准排放量;
qg ——单位质量汽油燃烧发热量;
qVI ——烟雾基准排放量;
q0 ——单个汽车单位时间发热量;
QCO ——隧道全长 CO 排放量; Qreq (CO ) ——隧道全长稀释 CO 的需风量;
QVI ——隧道全长烟雾排放量;
Qreq (VI ) ——隧道全长稀释烟雾的需风量;
B——汽车轮距;
c p ——空气定压比热;
d ——汽车耗油量;
Dri ——第 i 段隧道断面当量直径; Dsi ——第 i 个竖井断面当量直径;
f——射流风机台数;
f a ——考虑 CO 的车况系数;
f d ——车辆密度系数; f h ——考虑 CO 的海拔高度系数;
fiv ——考虑 CO 的纵坡—车速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