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国石化行业发展规划情况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推动石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
一、产业发展定位。
石化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石化产业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同时,要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石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发展目标。
1. 提高石化产业技术水平,加快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技术升级。
2. 加强石化产业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高石化产品国际竞争力。
3. 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环保投入,减少资源消耗,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发展重点。
1. 加大科研力度,推动石化产业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2. 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石化产业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 加强环保治理,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发展,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和治理力度。
四、产业发展路径。
1.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3. 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石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五、产业发展保障。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石化产业的监管,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2. 加强产业统筹规划,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3. 加强风险防范,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保障产业发展的稳定性。
六、产业发展展望。
石化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石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高石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石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石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报告篇 炼油和石化工业“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分析

报告篇  炼油和石化工业“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分析炼油和石化工业”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分析“十三五”中国石化工业面临的形势宏观经济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
中国经济增速回调,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生产力要素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2. 市场环境大宗产品由供不应求的市场关系转化为供大于求。
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高端市场正在形成。
3. 政策环境十八大后一系列减政放权政策4. 技术环境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具备自主建设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项目的技术能力。
中国炼油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炼油能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14年我国炼油能力约7.15亿吨/年,2004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3.4亿吨/年,占全球的比例达到15%。
产能增长过快,产能过剩矛盾凸显油品消费进入低速增长,消费柴汽比下降趋势明显--“十一五”成品油消费上均增长7.9%,估计“十二五”降低至4.5%,2014年柴油消费仅增长0.2%。
--消费柴汽比2012年下降为1.95,2013年1.83,2014年1.54 ,预计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1.45-1.5 。
油品质量升级进一步加速中国乙烯及下游石化产品的市场环境乙烯生产和消费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乙烯当量消费增速4.9%,05-10年14.1%,10-14平均7.4%。
2014年,乙烯开工率88.9%,首次跌破90%。
合成树脂自给率不断提高合成树脂产量大幅增加,需求增速低于产量增速。
市场竞争激烈。
2014年,PE、PP产量分别为1282万吨和1404万吨,同比增加12.0%和11.3%,表观消费量分别为2168万吨和1891万吨,同比增加9.2%和8.4%。
包装行业是拉动合成树脂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化纤单体进口依存度大幅下降2014年PTA进口116万吨,11月净出口。
但PX供应未得到有效缓解,2014年PX表观消费量1897万吨,国内自给率48%。
石化业十三五规划思路或定:向民企开放下游

石化业十三五规划思路或定:向民企开放下游
中国证券网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油气领域的开放正通过一项项具体行动落地。
记者了解到,石化行业的十三五规划思路已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牵头初步拟定并上报。
其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向民企开放下游是既定的方向。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有序开放开采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
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改革能源体制,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机制。
虽然中央文件的原则性表述落点较高,具体工作早已逐步开展。
2015 年下半年以来,地方炼厂陆续获得发改委核准的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商务部批准的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
商务部10 月28 日发布的2015 年第52 号公告显示,2016 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8760 万吨,相比2015 年3760 万吨大增5000 万吨,同比增幅133.0%。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并没有包含中化工的进口原油使用配额量,增加的5000 万吨主要为地方炼厂使用。
同时去掉了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 万元和上年进口数量为进口必要条件等过去被诟病的高门槛要求,为地方炼厂进口原油扫清障碍。
截至目前,已有东明石化、盘锦北沥、宝塔石化、亚通石化、垦利石化、利津石化六家获得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
据大宗商品资讯机构安迅思跟踪。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军工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由石化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指导石化和化学工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中的石化和化学工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矿和生物质等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的产业,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行业现状和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外部环境,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2015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万亿元。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主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50%和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63%。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建成了22个千万吨级炼油、10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建成云贵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钾肥等大型化工基地以及蒙西、宁东、陕北等现代煤化工基地。
中国石化发布“十三·五”发展规划

[ 4 ] 赵飞星 , 戴咏川 , 陈建军 , 等. 石 蜡 在 基 础 溶 剂 中 溶 解 性 能 的
研究. [ J ] . 当代 化 工 , 2 0 1 5 , 4 4 ( 8 ) : 1 7 8 0 — 1 7 8 2
[ 9 ] 张建 雨 , 胡威威 , 吴俊 岭 . 高熔 点 相 变蜡 的研 究 [ J ] . 石 油 炼制 与
第 1 1期
孙东旭 , 等. 费一 托 合 成 蜡 溶 剂 精 制 及 其 结 构 与 性 质 的 研 究
u l a r we i g h t p a r a f f i n wa x e s u s e d f o r d e s i g n i n g p h a s e c h a n g e ma t e —
化工, 2 0 1 5 , 4 6 ( 7 ) : 2 3 — 2 6
[ 5 ] 张喜文 , 刘 智, 杨 春雁 , 等. D S C法测定石蜡熔 点[ J ] . 石 油 化
工 , 2 0 0 3, 3 2 ( 6 ): 5 2 1 - 5 2 4
[ 1 0 ] GB / T 3 5 5 4 -2 0 0 8 . 石 油蜡 油 含 量 测 定 法 [ s ] . 2 0 0 8 [ 1 1 ] Na u t i y a l S P, Ku ma r S , S r i v a s t a v a S P . C r y s t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石化行业“十三五”规划初稿成形

石化行业“十三五”规划初稿成形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处了解到,自3 月中旬启动以来,石油与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目前已形成初稿,下一步将按照编制方案,进行修改、评估、完善等工作。
而各省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也正在进行,已形成基本思路。
根据初步方案,十三五期间石化行业将严控总量,化解过剩产能,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同时优化增量,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传统化工产业升级将是重点发展方向,预计十三五期间化工新能源产业产量规模将从千万吨级提升至2020 年的亿吨级。
目前我国主要石化产品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水平偏低,高端石化产品发展滞后,供给存在结构性短缺,部分传统领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新常态下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一些曾经的新兴产业甚至也出现过剩,因此说十三五期间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去产能化。
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称。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按照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则,在炼油、传统煤化工等产能过剩较突出的领域,总量控制、内部优化、淘汰落后将同步推出;而有过热趋势的新型煤化工、新材料等行业,则会出台政策规范其发展。
此外,还要优化增量、寻找新的增长点,将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和生物质燃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农药、涂(颜料)及有机化学原料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附加值较高子行业的增速和贡献率已居化工行业前列。
“十三五”规划促石化化工业转型加速

中石化发布“十三五”发展规划,这五年将这么干!

8月2日,历时近2年编制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积极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把握新常态下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新机遇,认识新形势下的新风险新挑战,结合中国石化新时期下发展的新特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统筹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把破解难题、推动改革、引领创新作为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举措。
《规划》的主要思路可以浓缩为“围绕1个愿景、贯彻3大要求、强化5大理念、实施5大战略、抓好6个统筹、聚焦8大重点,做好8个增值、落实4个保障、完成3大布局”,为公司明确了发展方向,给业务板块提供了发展依据,为广大干部职工描绘了美好愿景,成为员工凝心聚力的纽带,对中国石化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石化“十三五”发展主要思路图解(点击图片看大图)《规划》作为中国石化“十三五”期间发展的行动总纲领,在编制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规划,与各项专项规划、地方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进行紧密衔接,确保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深化改革要求。
《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能源革命发展趋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尤其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为基石,以党的建设为保障,更加注重价值引领、创新驱动、资源统筹、开放合作、绿色低碳,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努力做强做优做大、打造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奠定坚实基础,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用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制度的优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园区数量过多、发布过散、管理过乱,管理政策不完善
社会舆论压力较大,行业形象亟待提升
大宗产品面临国外中东和美国低成本产品的竞争
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
总体思路
以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传统化工产业升级作为主要 发展方向,以原料路线多元化、产品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集约化、 节能环保生态化作为主要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作为主要 驱动力,推动我国石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按照“重质轻量”的原则,从 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原料路线、节能环保、产业布局等多维度全面 提升行业发展质量,着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到2020年奠定我国升级为石化化工产业强国的基础
双重影响下的不稳定状态,转向较为稳定、平缓发展的状态,进入
了行业的“新常态”
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产业宏观布局 东南沿海省份(山东、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福建)继续 引领产业发展,占全国总产值的50%以上
中西部地区地位快速提升,中部六省(山西、江西、河南、湖 北、湖南和安徽)和西北六省区(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
“十三五”我国石化行业 发展规划编制情况介绍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蔡 杰
主要内容
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编制进度
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 氯碱行业“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
规 划 进 度
2013年8月-2014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完
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
以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传统化工产业升级作为主要 发展方向。化工新能源产业将取得跨越式发展,产量规模将由 2013 年的千万吨级提升至 2020 年的亿吨级。其中,煤化工产量规模将从 2013 年的 915万吨增加到 8929万吨 行业的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即“重质轻量”, 行业规模增长速度可能继续减缓,提升产业质量和竞争力将成为核心 任务 化解产能过剩是最为紧迫的任务,在炼油、传统煤化工、盐化工、化 肥等产能过剩较突出的领域,坚持“总量控制-内部优化-淘汰落后” 同步推进,并完善相关配套标准与政策;对于有过热趋势的新型煤化 工、新材料等行业,尽快出台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定,制定行业准入条 件或其它强制性规范要求,规范发展
2014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十
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油和化
工行业“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形成“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2015年, 《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将完成编制工作
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效益下降,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 在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国外经济复苏缓慢、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 响下,效益水平下滑明显,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 • 既与整体经济环境有关,也说明我国石化化工企业在抵御外部冲击和 波动方面的实力不强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能过剩矛盾加剧,行业管理和引导仍需加强 • 产能利用率长期维持低位,近几年甲醇、电石、PVC、有机硅以及地 方炼厂的产能利用率均低于70%,造成大量产能闲置;1,4-丁二醇、 氟化工、有机硅、聚甲醛等一批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品也进入产能过 剩行列 • 产能过剩的情况:1、低水平落后产能的存在,包括小地炼、内燃式 电石炉、小型联醇等仍占有一定比例;2、“高水平重复建设”,新 建甲醇、烧碱、纯碱等项目的规模和技术均达到了较高水平;3、结 构性过剩,中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或产品生产成本不具竞争力
1
2
3
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
根据《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建设七 大石化产业基地,包括大连长兴岛( 西中岛) 、河北曹妃甸、江苏 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同时推进现 代煤化工升级示范。
4
5
完善污染物排放和清洁生产标准,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化工园区建 设水平,加强规范化管理。在环保和安全方面满足我国新型城镇化、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6
全球化工产业一体化加速,化工企业走出去、先进技术、资源和合 作伙伴引进来的机会将显著增加,必须放眼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氯碱行业“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
•摆脱单纯以追求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增长方式,进一步抑制行业低效、无序发展, 提升行业增长质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包括原料结构、技术结构(进一步提高 各项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比例和高技术含量氯产品的产出比例)、产品结构(提 高PVC专用树脂、氯化法钛白粉等高端产品的比重),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 性矛盾和资源、环保约束问题,实现由氯碱大国向氯碱强国的转变
•利用政策平台,以安全、环保、能耗等指标为标准,对已有产能和新增产能执行 严格监管,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实现行业的有序、高效发展 •全面推广电石法PVC减汞集成技术,加紧无汞触媒和PVC新工艺路线的开发和工 业化示范,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氯碱化工与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和石油化工等 相结合 •优化产品结构,发展PVC专用树脂、氯化法钛白粉、氯化高聚物,以及新型含氯 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和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氯产品
•研发和推广氧阴极电解、膜(零)极距电解、催化制氯、国产化离子膜等高新技 术,以及高附加值氯产品生产技术,提高行业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水平
氯碱行业“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
•电石法聚氯乙烯(PVC)汞污染防治
•国产化离子膜应用示范 •烧碱氧阴极电解节能改造 •姜钟法新工艺聚氯乙烯生产无汞化改造 •非电解法催化制氯(Deacon •环氧丙烷(PO)清洁工艺改造 •环氧氯丙烷清洁生产工艺改造 •电石炉尾气深度净化制备化工生产用高纯一氧化碳和氢气技术改造 •内燃式电石炉改造为密闭式电石炉 •管材级氯化聚氯乙烯 •水相法氯化聚丙烯 •丁二烯法氯丁橡胶
• 产能过剩且日益严重的原因:1、历史原因和项目投资惯性;2、存在 扭曲市场行为,GDP和政绩驱动、产业政策执行不力等;3、 企业盲 目投资,项目风险分析不足;4、“目的不纯”,套取资源;5、缺乏 有效的产能退出机制、政府补偿机制等配套制度体系
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型煤化工、氟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发展过热,自给率和开工 率“双低”现象突出 行业减排难度加大,节能降耗任务艰巨:氨氮、SO2、碳排放等
成了《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对“十二五” 前三年行业整体运行情况、规划总体实施完成情况、行业存在问题与原因进 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十二五”后两年及“十三五”的发展提出了目标、战 略及政策建议
2014年1月-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完
成了《石油化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
宁夏、新疆)的石化和化学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
增长
京津冀及东北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西藏
河南
海
>5000
亿
湖南
浙江
江西
2000 - 5000 亿
贵州
福建
1000 - 2000 亿 100 - 1000 亿 <1 亿
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总体走势
2010年至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但主要增速指标波动明显,整体上经历了“快速恢复 回落 趋稳” 的过程
在全球经济恢复缓慢、我国经济进入“慢增长”通道的宏观形势下, 行业主要增速指标逐年下降
总体上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从金融危机以及大规模投资刺激
了一系列产业准入条件,提升了新建及扩建项目的规模门槛
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二五”后期,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效果显现,石化和化工产品的
国内外市场有一定恢复,到2015年达到产值约14万亿元,基本可实现预 定目标
结构(包括组织、原料、产品和布局)调整目标、技术创新目标和节能 减排目标大部分预期可以完成,部分目标(如SO2、氨氮的排放总量目 标等)完成的压力很大
产业规模 201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11.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53%; 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2位,其中化学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 1位; 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209亿元,约为2010年两倍; 201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398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0%
云南 广西 广东
统计包括: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
海南
201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布局分布
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产业集中度
我国石化和和化工企业规模继续提升,企业平均产值规模显著提高,
2013年化学工业(统计内)企业平均产值比2010年增长了1倍 主要石化和化工产品企业的生产规模继续提高,甲醇、烧碱、PVC、 合成橡胶、氮肥、农药等产品的单企业规模显著提升 产业集中度提升主要原因:1、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进步,新建项目 规模普遍实现大型化;2、生产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3、 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及市场规律的双重影响下,小型化工企业逐 步退出;4、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加快;5、国家针对重点化工行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