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区冻土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多年冻土区桩基础

多年冻土区桩基础多年冻土区是指地下冻土层在一年之中有至少两个月冻结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冻土层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因为冻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对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桩基础是一种在土壤中采用预制或现浇的混凝土桩作为承台的基础形式。
在多年冻土区,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冻土的特性,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多年冻土区的桩基础需要注意冻融循环对基础的影响。
当冻土融化时,桩基础会受到周围土壤的变形和沉降影响。
因此,在桩基础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冻土融化引起的沉降和变形,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这一影响。
一种常用的做法是在桩的顶部设置弹簧或变形传感器,以监测和控制基础的变形。
其次,多年冻土区的桩基础需要注意冻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由于冻土层的力学特性与常规土壤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实地测试和试验来获取准确的冻土参数,并将其考虑到桩基础的设计中。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冻土的破坏和失稳,避免给桩基础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另外,多年冻土区的桩基础还需要考虑冻土层的热量传输问题。
在冻土层中,热量的传输速度相对较慢,这可能会导致桩基础周围土壤的冻结时间较长,从而延长了基础施工的周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桩基础周围加热、使用保温材料等,以加快周围土壤的融化速度。
此外,多年冻土区的桩基础还需考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基础的影响。
地震会引起冻土层的破坏和变形,从而对桩基础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桩基础设计中需要将地震荷载考虑在内,并采取相应的增强措施来提高基础的抗震能力。
总结起来,多年冻土区的桩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综合考虑冻土的冻融循环、强度和稳定性、热量传输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可以确保桩基础在多年冻土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正文共计523字)。
青海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及灾害链分析

青海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及灾害链分析陕西咸阳中学史岩2016 年12月30日目录摘要 (3)Abstract (4)1 引言 (5)2 青海高原冻土退化的主要表现 (5)2.1 地温升高 (5)2.2 不衔接冻土和融化夹层增加 (5)2.3 多年冻土分布下界升高 (6)3 冻土退化主要原因分析 (7)3.1 全球气候转暖 (7)3.2 青海高原气温的增高 (7)3.3 降水因素 (8)3.4 人为影响因素 (8)3.5 地震影响 (9)4 冻土退化的灾害表现及其灾害分析 (9)4.1 青海高原自然灾害链的组成 (9)4.1.1冻土退化-地下水位下降-土地退化灾害链 (11)4.1.2冻土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湿地退缩灾害链 (11)4.1.3冻土退化-冻融加剧-威胁工程建设灾害链 (12)4.1.4冻土退化-冻融加剧-地质灾害链(如滑坡、泥石流) (12)4.2 青海高原冻土退化形成主要自然灾害链的综合效应 (13)5 青海高原冻土退化形成自然灾害链的防治措施 (14)5.1 控制灾害链源头 (14)5. 1. 1 建立预警预报系统 (14)5. 1. 2 减少多年冻土区人为活动 (14)5. 2 切断灾害链 (15)5. 3 加强灾害链的治理 (15)5. 3. 1 建立青海高原冻土区自然灾害决策支持系统 (15)5. 3. 2 治理灾害链的危害 (15)5.4 加强冻土保护的宣传力度 (16)6 结语 (16)参考文献 (17)青海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及灾害链分析史岩(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青海西宁 810008)摘要本文以青海高原冻土消融统计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冻土面积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冻土面积变化幅度、速度、以及主要影响因子,并对其形成的灾害链问题进行了分析。
得出冻土退化形成的主要灾害链类型,总结出相应保护措施,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原灾害防治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青海省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简析

青海省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简析发表时间:2017-09-20T15:52:29.6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1期作者:飞常生[导读] 首先选择洁净、耐冻、无级配、无风化、无水锈和裂纹的石料,片块石粒径应在20~40cm范围内为宜。
青海地方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青海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与投资,在交通状况与日俱进的发展同时,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的难题也在不断的更新,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也同样需要不断的更迭。
青海部分地区属高海拔常年冻土区,路基病害因当地的地质、气候、水文等条件的影响频繁出现,比如季节性的不均匀冻融沉陷。
为了更好的减少常年冻土区路基后期维修投资,以下简述两种在青海省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建设中在高海拔(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应用到的防止冻土区路基沉陷的特殊路基施工工艺、参数及材料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简析1片石通风路基的施工及应用(适用于饱冰、富冰冻土区路段)1.1材料准备首先选择洁净、耐冻、无级配、无风化、无水锈和裂纹的石料,片块石粒径应在20~40cm范围内为宜,片块石最小边长宜大于20cm,石料强度不小于30MP,空隙率不宜小于25%,且空隙内不得充填碎石或其它杂物;压碎值不大于25%。
其中,片石应该在料场加工至合格粒径后运至施工现场。
1.2基底处理在不通过水草沼泽时填筑30cm的砂砾或石渣,通过水草沼泽时填筑50 cm的砂砾或石渣,冲击碾压入地面,冲击碾压后上部填筑30cm 厚的砂砾。
1.3填筑片块石填筑1.2米厚片块石层并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填筑片块石时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后卸式投片块石,石料用机械(推土机或挖掘机)整平,对于个别不平整处,人工用小石块找平。
填料要一次性倒够,尽量一次性填筑到设计层高。
1.4碾压片块石路基的压实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或冲击式压路机,碾压遍数一般不应少于6~8次;碾压的纵向行与行之间应宜重叠0.5m左右,前后相邻区段应重叠2.0m以上;压路机的线压力应与片块石的抗压强度极限相匹配,避免使片块石破碎和挤压破坏骨架结构。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及环境保护

多 年冻土 区 的地 基基 础工 程除 满足一 般地 区 的基 础
功 能外 , 工和工 程 尚须 克 服地 基 融 沉 与冻 胀 所 引 施
起 的基础 变形 与不稳 定 。同时 , 土区施 工 , 面 临 冻 还
桩基础 : 应选择寒季或寒暖交替的季节施工, 其
塌 落 , 在 桩 上 部 埋 设 外 护 筒 。 筒 用 6—8 需 护 mm厚
地点 : 沱沱河一工地 , 海拔高度.53 ) 43m 。 通 过对 上数 据对 比可 以看 出经 过搭 建 防风 遮 阳
板和使 用保 温板 后 , 差 明显 变 小 , 于 井 桩 的开 温 对 挖 , 于冻 土 的稳 定起 到 了关键 的作用 。 对
的重要 因素 。不 同类 型 的基 础 有 不 同 的施 工 季节 , 因为基 础类 型是根 据地基 地质 条件 及其 设计 原则 确
结 和融化 的交替 变化 , 是一层 不 稳定结 构 的冻土 ; 下
面一层 叫永冻层 , 也叫冻结层, 即这一层冻土是永久
冻结 的 、 定 的 , 随 气温 的变 化而变 化 的。一下 两 稳 不 k 层之 间冻土 为冻 融相 变混合 层 , 也为冻 土上 限 , 土 冻
使青藏铁路与原有 的生态完好地共存 , 障青藏铁 保
路 的正常运 营 。
10 4
甘
肃
科
技
第2 8卷
挖钻和螺旋钻均为干法成孔 , 对冻土扰动很小 , 被大 量选 用 , 旋挖 钻 的 缺点 是 投 人 大 、 量 少 ; 但 机 螺旋 钻
的缺 点是 面对一 些 坚 硬 的冻 土 、 岩 , 矩不 够 、 冻 扭 钻 头强 度不 够 , 无法 钻 进 。冲击 钻是 最普 通 的钻 机 , 孔 内泥浆不 循环 , 动 不 大 , 可选 用 ; 点 是 掏渣 及 扰 也 缺
2023年青海标准冻深

2023年青海标准冻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可逆转,冰川融化和冻土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青海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冻土分布区域之一,其冻深的测量和监测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2023年青海标准冻深的调查研究情况,以及其对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的影响。
一、背景青海是中国典型的高寒地区,拥有广泛分布的冻土。
冻土是指永久或季节性冻结的土壤层,其冻结状态对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冻土的物理性质和水热条件的改变,冻土的退化和破坏会导致土壤侵蚀、水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青海地区的冻土状况,2023年青海进行了标准冻深的调查研究。
冻深是指地下土壤中冰冻层的厚度,是冻土研究和冻土工程设计的重要参考参数。
通过准确测量和监测冻深变化,可以评估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预测冻土退化的趋势,并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2023年青海标准冻深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钻孔观测、地电阻率测量和遥感技术。
钻孔观测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通过在地表打孔,取得地下土样,然后测定不同深度处的冻土厚度。
地电阻率测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通过测量地下土壤的电阻率来推断冻土的分布。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图像和航空遥感数据,通过分析不同波段的反射和辐射热量来推测冻土的存在。
三、调查结果根据2023年青海标准冻深调查的结果显示,青海地区冻土分布广泛且厚度不均。
高海拔地区的冻土厚度普遍较大,最深可达数十米,而低海拔地区的冻土较薄,有的仅几厘米。
冻土的分布受海拔、气温、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通常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更加普遍。
同时,调查还发现,与往年相比,青海地区的冻土厚度出现了一定的减少。
这可能是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冻土退化的结果。
冻土退化会引起土壤质地变差、土壤含水量减少以及植被减少等问题。
这对于青海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冻土是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水源、植被和有机物贮存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高寒地区电力设施的地基冻害防治措施

高寒地区电力设施的地基冻害防治措施文章根据地基土的冻胀性规律,从高寒地区电力设施设计、施工、使用阶段提出了对地基冻害有效的防治措施,为高寒地区电力设施地基冻害的防治提供了参考意见。
标签:高寒地区;电力设施;冻害;防治措施前言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冬天平均最低温度达到-20℃,最高温度也只有-7℃,属于高寒地区,目前在青海电力设施建设中,经常遇到因地基处理不当而发生的冻胀事故。
埋深太浅,地下水位上升,人为因素减少基础埋深等因素,造成设施基础不均匀沉降。
为了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我们要认识和掌握土的冻胀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正常的维护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电力设施的冻害问题。
1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析影响地基土冻胀性的因素有土的颗粒粗细、温度的高低和土的含水量。
(1)地基土的颗粒越细,冻胀性就越大;地基土中粗颗粒含量越多,冻胀性就越小。
(2)温度越低,受冻时间越长,冻胀性就越大;温度越高,受冻时间越短,冻胀性就越小。
(3)地基土中的含水量越大,冻胀性就越大,土中含水量越小,冻胀性就越小;地下水位越高,冻胀性就越大,地下水位越低,冻胀性就越小。
2 设计阶段的冻害防治措施2.1 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在冻胀性土上建设电力设施,为了防止冻害要选择适宜的基础形式,如砂垫层基础、墩式基础外、楔形基础、桩基等。
地基土受冻后,对基础产生三个冻胀力,一个是地基土的冻胀力,还有两个是法向冻切力和切向冻切力。
采用砂垫层可使冻胀力减小;采用上小下大的楔形基础可使冻切力减弱;在基础外侧面回填非冻胀性材料,可消除法向冻切力和切向冻切力。
2.2 悬挑构件的冻害防治措施电力设施基础中的悬挑构件,为了防止地基冻害,下面要填上30cm以上厚度的沙砾、炉渣等非冻胀性材料,并留出10~15cm的空隙,悬挑构件端部要避免与室外地坪中的冻胀性土直接接触,填以足够深度和宽度的沙砾、炉渣等非冻胀性材料。
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摘要文章紧密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实践,就青海省天峻县多年冻土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冻土防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区;融沉;防治1 研究意义冻土对温度非常敏感且易变,它是在地壳内热源和外热源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发展、退化及消亡。
冻土由固体矿物颗粒、粘土塑性冰包裹体和液相水(未冻水和强结合水)和气态包裹体(水气和空气)组成,它们都各有其特性,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冻土的发育对与工程建设影响极大,研究的目的在于工程建设时能合理的避让、利用多年冻土,使人们的生活、生产顺利进行。
中国是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冻土国。
冻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5%,其中季节冻土占52.6%,多年冻土占22.4%。
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位于高纬度多年冻土南界以南,属于高海拔多年冻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区,面积约为149×104km2,占中国多年冻土总面积的70%。
国外对于冻土的研究多侧重于冻结状态下冻土强度、应力-应变特点、压缩变形等方面的研究,对冻土融化引起的变形破坏研究较少。
国内近年来在冻土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对冻土中质迁移、成冰及冻胀机理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对冻融过程中微结构的变化及其特征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对冻土中碳氢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其基本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寒区地下能源的调查与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冻土流变机制、屈服准则及本构关系提出了新的认识;对冻土在应力作用下的微结构变化、损伤理论及物理蠕变模型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了预报冻土长期强度的一些新方法(如时间一温度比拟法对热力学方法等);对含盐冻土等特殊土质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进入一个升温的时期,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的“启动器”和“放大器”受升温影响更加明显,据国内外有关部门监测,青藏高原气温正以每10年0.35℃的速率上升。
冻土危害及防治措施

冻土危害及防治措施引言冻土是指在地表以下或地表附近由于永久冻结的土壤层。
在寒冷地区,冻土是常见的地貌现象。
然而,尽管冻土对地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
本文将讨论冻土的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冻土危害土地沉降冻土在密度较低的地区会导致土地沉降问题。
当土壤中的冰融化时,土壤会变得湿润并且减少密度。
这种土壤减少的情况会导致地面下沉,从而影响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
土地沉降也可能导致地表下陷或地面裂缝的形成。
结构损坏在冻土地区,由于土壤的收缩和膨胀,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可能会受到结构损坏的威胁。
当土壤冻结时会发生体积膨胀,而当融化时又会发生体积收缩。
这种周期性的体积变化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开裂,墙体的倾斜等问题,从而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水资源受威胁冻土可以阻止水分的渗透,从而对水资源的利用产生不利影响。
在冻土地区,降雨和融雪可能无法迅速渗透到土壤中,而是以径流的形式流入河流或湖泊中。
这可能导致洪水问题,并且限制了农业和饮用水的供应。
生态系统变化冻土状况的变化对地表生态系统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冻土的破坏可能导致根系受损,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此外,冻土融化还可能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碳释放,加剧全球变暖问题。
冻土防治措施密封土壤表面为了防止冻土融化,可以采取密封土壤表面的方式。
这可以通过在土壤表面铺设防水薄膜或使用特殊材料来实现。
密封土壤表面能够减少土壤中水分的渗透,从而减缓冻土融化的速度。
控制土壤温度控制土壤温度也是冻土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
这可以通过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土壤表面来实现。
保温材料能够减少土壤与空气之间的热传递,保持土壤的低温状态,从而延缓冻土融化的过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冻土地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需要特别注意冻土的危害。
这包括选择适宜的土壤处理方法,采取加固措施等。
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冻土的收缩和膨胀特性,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水管理和调控在冻土地区,水资源管理和调控也是冻土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地区冻土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摘要:青海的东部及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多年冻土,祁连山及青藏高原之间的柴达木盆地、茶卡共和盆地及西宁—民和盆地等广大区域内广泛分布着季节性冻土。
多年冻土的融沉和季节性冻土的冻胀现象将会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关键词:多年冻土;季节性冻土;地基基础;融沉;冻胀
1 概述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按保存的时间划分为三种类型:多年冻土(>2年)、季节性冻土(>1月)和短时冻土(<1月)。
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因此构筑物修建后将面临冻土带来的两大危险,即冻胀和融沉的作用。
2 青海地区冻土的分布
2.1 青海地区多年冻土的分布情况
青海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东部及西部地区。
东部为祁连山地区多年冻土,面积约9100平方公里,占祁连山总面积的43%左右,其南界为拉脊山、青海南山、柴达木南坡大致海拔3700—3950米以上,北界为冷龙岭走廊、南山及野马山北坡海拔分别为3494米、3670米、3740米以上。
南坡大致与年平均气温-2℃等值线相吻合,北坡大致与-2.5℃等值线相吻合。
其中岛状多年冻土厚度一般25-35米,连续多年冻土厚度一般为50-95米,最厚为139.7米,其成时间距今约3000余年,主要为后生多年冻土。
青海省西部属青藏高原冻土区,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型冻土,青海省内面积约占24万平面公里。
该区域内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多年保持在负温状态,冻土分布区域界线大致与年平均气温-2.5℃至-3.5℃等值线相一致,冻土厚度一般在30-70米之间。
该区域内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貌植被条件复杂,地表水活动频繁,地下水类型复杂,使多年冻土的厚度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很大。
2.2 青海地区季节性冻土的分布情况
青海省在祁连山及青藏高原两大多年冻土地区之间的柴达木盆地、茶卡共和盆地及西宁—民和盆地等广大区域,广泛分布着季节性冻土。
青海省的各州、市、县城均座落于高海拔地区,最高的曲麻莱县海拔为4262
米,而玛多、杂多、治多等县海拔也在4000米以上。
海拔偏低的青海东部农业区各县海拔均在1813—1871米之间,其中以民和县海拔1813米为最低,互助县最高。
青海省的其余各州县海拔也均在2000-3000米左右,此区年平均气温较高,最大冻土深度变化范围0.82—3.00米之间。
3 青藏高原气候特征对青海地区冻土分布的影响
3.1 气候特征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其气候特征为夏季凉爽,冬季漫长,日温差大,年温差较小。
青海高原的海拔是影响该区域气候的分布主要原因,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区是固定的两个寒冷区域,年平均温度-4℃以下;南部高原海拔4000米以下的河谷是相对暖区,年平均温度0℃以上;海拔3000米左右的柴达木盆地是次暖区,年平均温度2—5℃;海拔2500米以下的黄河、湟水河谷是全省最暖区域,年平均温度2—9℃。
3.2 气候对冻土影响
气候与冻土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冻土的存在受气候控制,同时冻土又影响着气候,不同的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冻土类型。
冻土分布界线与气候区的界线十分接近,这也证明了冻土的分布受气候的影响,冻土地区的冻土类型划分,多采用年平均地温作为主要标志,年平均气温作为辅助标志。
4 多年冻土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4.1多年冻土的基本特点
多年冻土是指土体温度低于0℃且含有冰的特殊岩土体,当土体处于冻结时,冻土具有极高的强度特性。
当土体融化时,土体将完全丧失强度,且冻土物理、力学性质均会随冻土温度而发生剧烈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多年冻土融沉。
多年冻土的融沉划分为不融沉、弱融沉、融沉、强融沉和融陷五个等级,融沉现象的发生是多年冻土区对地基基础的主要破坏。
4.2融沉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多年冻土融化时的下沉现象,包括与外荷载无关的融化沉降和与外荷载直接有关的压密沉降,当建筑物修建后将主要产生对多年冻土的外荷载作用,并产生压密沉降。
多年冻土融化时将发生着两个相反的过程即压密和膨胀。
当多年冻土中的各种冰融化后体积缩小,在重压下下沉,冰变成水后通过孔隙逐渐排出,使土压密后进一步下沉。
土粒及其集合体在融化时由于水化作用而膨胀。
通常情况下,冻土融化时的压密大于膨胀,故产生融化下沉。
当冻土的融化速度很快时,会出现冰变成水的速率大于水能从土中排出的速率,从而使土中的孔隙压力增加,常造
成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破坏,使基础上的各种建筑物产生不稳定。
融沉是多年冻土区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在高含冰量地段各种基础的融化下沉变形作用,均会对基础造成强烈的破坏,因些防止基础产生融化下沉变形的技术措施,是解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安全可靠性的关键,因而地基基础持力层选择应选择不融沉或弱融沉地层,避免对基础的破坏影响。
5 季节性冻土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5.1季节性冻土的基本特点
季节性冻土指的是冬季冻结春季融化的土层,自地表面至冻结层底面的厚度称冻结深度。
根据土的成分、天然含水量和地下水埋深,将季节性冻土划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和强冻胀四个等级,因此在季节性冻土地区,防止冻胀是避免对地基基础影响的主要方法。
5.2冻胀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季节性冻土的冻胀作用是产生在土体与基础表面相冻结时,冻结层的底面将产生上升的冻胀力,依靠这个冻胀力传达到基础上,造成对建筑物垂直位移的上升力,使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室的墙壁发生拉力破坏。
引发冻胀作用的三个要素为容易冻结的土质、充足的水分和冷却条件,其中冷却条件就是要使水分和容易冻结的土达到分离程度的低温,当三个条件中缺少一个将不能引发冻胀现象的发生。
防止冻胀发生的一般基础设计方法为,按青海省多年实测最大冻结深度标准,将地基基础底面埋深在最大冻结深度以下。
这种方法的采取并不能完全防止冻胀破坏的发生,当地基基础回填时用含水量大的冻胀性土进行回填,冻结时基坑部分将会受到危害,选用隔水性好的粗颗粒土进行回填可有效防止冻胀的发生。
因此控制好产生冻胀的三个要素,可有效的避免冻胀对地基基础的破坏影响。
6 结论
青海省属冻土分布较广的区域,进行建筑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冻土对地基基础的影响,建筑物基础设计时还应区分多年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不同的冻土类别应选择不同的基础方案,才能有效的防止融沉和冻胀对地基基础的破坏。
参考文献:
[1] 王绍令,赵新民.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温监测结果分析.《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2] 汪青春,李林. 青海高原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青海气象》. 2005
年01期
[3] 王银学,  赵林, 李韧. 影响多年冻土上限变化的因素探讨, 《冰川冻土》,2011年05期 
[4] 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