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山东春季高考语文一册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山东春季高考-语文-第一册-复习

语文第一册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万劫不复:永远不能恢复。
1 《我很重要》不可或缺:不能有稍微的缺少。
①字音:④相关文学常识:淳)以沫简明扼()要回溯()相濡(()厚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
黯处女作《昆仑殇》,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处方》。
主要作品寰()宇蹙()眉包扎()有《预约死亡》《血玲珑》等。
)然(雾)骨)祈(祷()濡()养肋(2《十八岁和其他》霭()①字音:②字形:鬼晨曦()黏()住)战栗/菽粟推卸/驾御独出(裁怪癖()摭()拾斧神()憎()厌溺()爱甫(③成语:)健迷惘())试啼引吭(简明扼要:抓住要点,指简单明了。
沉湎()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精巧神妙,多指建筑、雕塑等。
②字形:/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死和存亡。
急厉接/鼓腆/缅湎沉/怀腼励再再躁干燥1 / 23()溢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在目(永()青春愚昧迷惘③成语:3《永远的校园》似水流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①字音赤子之心:心地善良、纯洁。
萧瑟()给()予葳()蕤()偌容销金镜:美丽的容颜在镜子里消失了,比喻佳人逝矣。
()大)峨()巍(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在眼前。
安谧()气氛()摇)曳(④相关文学常识:郁馥(怅)道甬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小说集《猎人笔记》,长篇嫉()妒()(小说《父与子》。
)惘()纷至沓)径通幽曲()嚣(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诗集《再别康桥》《志摩的)来(诗》《翡冷翠的一夜》。
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文艺流派,代表②字形:新月派:中国20/ /人物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隽永携带承诺偌大拽住 / 摇曳与日(《金缕衣》)增)世外桃()纷至(2 / 23来()怅②成语:心悦诚服:愉快的接受某种观点、③词义:事实等,诚心诚意的信服或服从。
阔别:长久的分别。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春季高考山东语文知识点

春季高考山东语文知识点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的一个名城。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每年都会有许多学生参加春季高考,其中包括语文科目的考试。
语文是学生们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涵盖了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还包括了文学、修辞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春季高考山东语文科目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言文的知识点。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科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春季高考中,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上。
考生们需要能够理解古代作家的意图和文中的隐含信息,并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词语意义。
此外,考生还需要理解并运用一些常用的文言虚词和修辞手法,如“之”、“焉”、“乎”、“与”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现代文的知识点。
现代文是指近现代以来使用的汉语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在春季高考中,现代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上。
考生需要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意义,并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运用等要素。
此外,考生还需要能够写出对作品的评析,包括主题的把握、审美评价和思想意义等方面。
除了文言文和现代文,语文科目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知识点。
比如,词语辨析和整篇文章的写作。
词语辨析是考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考生们需要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如“厉害”和“厉重”、“喧嚣”和“寂静”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能够根据文章的要求,写出准确、通顺的语句和段落。
写作是语文科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考生们需要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正确的语法和修辞手法,写出连贯、有逻辑的文章。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在备考春季高考语文科目时,一定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复习。
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提高的学科,只有平时有系统、有计划地学习,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写作文和参加语文社团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语文辅导材料和试卷进行复习和练习。
山东春考语文语言知识点总结

山东春考语文语言知识点总结山东春考语文语言知识点总结一、词汇与短语1. 词义辨析:在阅读理解中,常常涉及到词义辨析的题目。
考生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弄清词义的特定含义。
2. 古诗词:温习古代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有助于理解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
3. 成语短语:常见的成语短语要熟悉并理解其使用场景。
4. 词语辨析:有一些词语很相似,但在使用时有细微差别。
举例来说,“提倡”与“倡导”、“固执”与“执著”等。
了解它们的区别,避免在应用时出错。
5. 词汇运用:通过词语运用来判断下文推理的方向。
6. 词语活用:理解词汇的词性转换,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
二、语法与句法1. 句子成分:了解句子成分的组成和作用,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2. 句子结构:熟悉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疑问句、感叹句等不同类型的句子结构。
3. 语法特点:掌握重要的语法规则,如时态、语态、语气、虚拟语气、并列连词、从属连词等。
4. 时态语态:理解不同时态和语态对句子意义的影响。
5. 语气虚拟:了解语气虚拟的用法,如条件句、愿望句、建议句等。
6. 并列连词:掌握并列连词的正确使用,如“而且”、“但是”、“或者”等。
7. 从属连词:理解从属连词的功能,如因果关系、“如果”、“尽管”、“除非”等。
8. 省略和倒装:理解省略和倒装结构的用法和意义。
9. 复杂句:掌握复杂句的构造,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
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比喻:理解比喻的用法和效果,如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强调某种特点。
2. 拟人:了解拟人手法,将非生物物体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
3. 夸张与赞美:理解夸张手法的修辞效果,如夸大事实,夸大感情等。
4. 用典:熟悉常见的典故,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利用典故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5. 推敲:修辞手法的使用需有节制,过多可能会显得不自然或造作。
四、阅读理解1. 题目类型:了解不同类型的题目,如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等,针对每种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思路。
高一语文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语文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语文六单元包括《散文》、《辩论文与议论文》、《新闻》、《报告文学》、《传记》、《科普类阅读》等内容。
在这些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体和阅读材料,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
下面是对这些六单元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一、《散文》散文是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来抒发作者情感和表达观点的一种文体形式。
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包括:1. 散文的特点: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情感,真实生动地描绘事物,注重情感表达和审美效果。
2. 散文的分类:记叙散文、描写散文、议论散文、抒情散文等。
3. 散文的写作技巧:运用比喻、描写、对比等修辞手法塑造形象,使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二、《辩论文与议论文》辩论文和议论文是两种常见的论说文体,通过辩论与辩证的方式探讨问题并表达观点。
学习辩论文与议论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辩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言、论点、论证、反驳、结论。
2. 议论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立论明确、观点清晰、逻辑性强,使用事例、数据、引用名言等进行论证,通过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新闻》新闻是传递时事信息的一种文体形式,具有客观、及时、简洁等特点。
在学习新闻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新闻的要素:新闻标题、新闻导语、新闻正文、图片、说明、署名等。
2. 新闻的分类:时事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等。
3. 新闻报道的结构:倒金字塔结构,即先重要内容后细节,使读者能迅速获取重要信息。
四、《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以记叙手法表达真实事实和观点的一种文学形式。
学习报告文学时,我们应该了解以下内容:1. 报告文学的特点:真实性、客观性、记叙性强,注重事实的真实再现和社会问题的反映。
2. 报告文学的写作技巧:精确而生动的描写,生动的人物形象,合理的结构安排,恰当的语言运用等。
五、《传记》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事迹进行叙述和评价的一种文体。
山东省春季高考 语文 第一册 复习

语文第一册1 《我很重要》①字音:简明扼()要回溯()相濡()以沫淳()厚包扎()寰()宇蹙()眉黯()然祈()祷()濡()养肋()骨雾霭()②字形:战栗/菽粟推卸/驾御独出()裁鬼斧神()③成语:简明扼要:抓住要点,指简单明了。
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精巧神妙,多指建筑、雕塑等。
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死和存亡。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万劫不复:永远不能恢复。
不可或缺:不能有稍微的缺少。
④相关文学常识: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
处女作《昆仑殇》,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处方》。
主要作品有《预约死亡》《血玲珑》等。
2《十八岁和其他》①字音:晨曦()黏()住怪癖()摭()拾憎()厌溺()爱甫()健迷惘()沉湎()引吭()试啼②字形:沉湎/缅怀/腼腆鼓励/再接再厉急躁/干燥 yang()溢永()青春愚昧迷惘()()在目③成语:似水流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赤子之心:心地善良、纯洁。
容销金镜:美丽的容颜在镜子里消失了,比喻佳人逝矣。
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在眼前。
④相关文学常识: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小说集《猎人笔记》,长篇小说《父与子》。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诗集《再别康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新月派: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文艺流派,代表人物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永远的校园》①字音萧瑟()给()予葳()蕤()偌()大安谧()气氛()巍()峨()摇曳()嫉()妒甬()道馥()郁怅()惘()()嚣曲()径通幽纷至沓()来②字形:隽永/携带承诺/偌大摇曳/拽住与日()增世外桃()纷至()来()怅③词义:阔别:长久的分别。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高谈阔论:多指不着[zhuó]边际的大发议论。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春季高考山东知识点

春季高考山东知识点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作为一个重要的高考省份,山东在高考中有其独特的知识点和考题特点。
在春季高考中,山东的考生们需要对以下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准备。
一、语文知识点1. 古文阅读:山东高考语文试卷中通常会出现一篇古文阅读题,考察考生对于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能力。
考生需要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并熟悉一些经典的古文作品和作者。
2. 文言文翻译:山东高考语文试卷中常常会有文言文翻译题,考察考生对于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
考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并能够准确地翻译出文言文中的意思。
3. 诗词鉴赏:山东高考语文试卷中通常会出现一道诗词鉴赏题,考察考生对于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考生需要掌握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和作者,能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数学知识点1. 解析几何:山东高考数学试卷中通常会出现解析几何题,考察考生对于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生需要掌握直线、曲线的方程,能够进行几何图形的分析和计算。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山东高考数学试卷中常常会出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题目,考察考生对于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能力。
考生需要掌握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排列组合与数列:山东高考数学试卷中常常会有排列组合和数列的题目,考察考生对于排列组合和数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生需要掌握排列组合和数列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英语知识点1. 阅读理解:山东高考英语试卷中通常会有多篇阅读理解题,考察考生对于英语文章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阅读技巧,能够正确地理解文中的信息和主旨。
2. 完形填空:山东高考英语试卷中常常会出现完形填空题,考察考生对于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掌握能力。
考生需要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法知识,准确地填写合适的单词或短语。
3. 写作能力:山东高考英语试卷中通常会有一篇写作题,考察考生对于英语写作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完整word版)山东春季高考语文教材知识点整理.doc

(完整word版)山东春季高考语文教材知识点整理.doc2019 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教材知识点整理1、我很重要一、作者简介毕淑敏:中国当代女作家,1987 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
曾获当代文学奖、昆仑文学奖、青年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 余次。
其主要作品有《预约死亡》《血玲珑》等。
二、文体: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就是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即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
三、基础知识1、多音字脖颈儿()裸露()..颈项()崭露头角():。
..单薄()藏头露尾():。
..薄荷()抛头露面():。
..底子薄()露马脚()一沓沓()...模样()泄露天机()纷至沓来():...模糊()露面()疲沓()...2、形近字战栗()濡养()相濡以沫():。
...菽粟()嗫嚅()连绵不断()...厄运()蠕动()锦衣玉食()...简明扼要()孺子可教()绵里藏针()...诞生()推卸()雾霭()曈曈()....垂涎三尺()抵御()和蔼可亲()瞳孔()....摄像()承诺()碟子()蝴蝶()....震慑()偌大()通牒()...嗫嚅()唱喏()间谍()...蹑手蹑脚()惹是生非()喋喋不休()...怅然()惆怅()..为虎作伥():.苌弘化碧():.3、其他粗糙()黯然()抉择(...寰宇()揿电铃()..。
)蹙眉()胚胎()..生死攸关():.鬼斧神工:。
美轮美奂:。
四、相关修辞1、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例: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无法附丽地飘荡。
2、排比: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反问: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春季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春季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学常识的概念、文学分类、文学流派、作家及作品等内容。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文学常识的教学是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春季高考语文考试中,文学常识也是必考内容之一,因此学生应该掌握文学常识的基本知识。
概念文学常识是指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包括文学的定义、特点、分类、流派、作家及作品等内容。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是人们用语言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创作。
文学常识的概念对学生理解文学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分类根据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文学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文学体裁。
诗歌是运用韵律和节奏的语言艺术形式,是文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散文是以平实的语言和散漫的表述方式反映生活和情感的文学形式;小说是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载体的长篇故事创作形式;戏剧是通过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以情节、人物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
学生应该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和特定文学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共同主题、风格和表现手法的文学类型。
流派对于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流派的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文学思潮和艺术取向。
学生应该了解主要的文学流派,如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古文、近现代小说、戏剧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学作品。
作家及作品文学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和载体,他们的创作活动和作品对于文学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应该了解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著名文学作家,掌握他们的生平、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的精华。
同时,学生还应该了解外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了解不同文学体裁和流派的发展历程,以便开拓自己的文学视野。
二、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它包括汉字、词语、句子、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教材知识点整理
26、荷塘月色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毛泽东称赞他“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代表作品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散文名篇有:《荷塘月色》《背影》《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文体:抒情散文。
1、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
2、抒情手法是诗文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种。
抒情手法
三、文学常识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合称六朝。
2、《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最早著录于徐陵的《玉台新咏》。
四、主要内容
作者以形象的比喻、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荷塘的幽静、素雅和月色的朦胧、柔美,创造了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在情景交融的描写中,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寓了作者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保持正直人格的情怀。
五、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六、基础知识
1、注音
弥.望( mí)煤屑.( xiè)幽僻.( pì)蓊.蓊郁.郁( wěng yù)
点缀.(zhuì)袅娜
..(niǎo nuó)霎.时(shà)含情脉.脉(mò)
峭楞.楞( léng )倩.影( qiàn)梵婀
..玲( fàn ē)船棹.( zhào)
敛裾.( jū)
2、形近字
(1)①袅.娜(niǎo )②枭.雄( xiāo )③凫.水(fú)
(2)①姿.态②瓷.器③恣.意妄为
(3)①倩.影( qiàn)②靓.丽( liàng)
四、相关修辞
1、比喻:
(1)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排比: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拟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4、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奏着的名曲。
五、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的一种写作手法。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一切景语皆情语”。
27、台湾蝴蝶甲天下
一、作者:丛培香
二、文体:说明文
(1)含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标等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
三、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介绍台湾蝴蝶的说明文。
课文抓住了台湾蝴蝶数量大、种类多、形态奇的特点,用举例子、列数字、摹状貌等说明方法,主要介绍了蝴蝶的种类、生活习性、活动区域、生理机能和工艺价值等情况,向读者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台湾蝴蝶。
四、基础知识
1、字音
迁徙(xǐ)翩翩起舞(piān)袅绕(niǎo)流水潺潺(chán)
同胞(bāo)情不自禁(jīn)绿草如茵(yīn)
3、形近字
(1)(dié)①蝴蝶②间谍③碟子④影碟⑤谱牒
(2)①绿草如茵②绿树成荫
4、多音字
参:①(cān)参天大树②(shēn)人参
③(cēn)参差(cī)不齐
28、石钟山记
一、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词派开创者。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诗歌上,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上,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文章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画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二、基础知识
1、形近字
()老强()()罪立功(cāng)(hàn)(dài)
()桑()卫()领
葱茏.()陪.伴()花瓣.()掰.手腕()
笼.罩()事半功倍.()分辨.()
校徽.()赔.偿()辩.论()
微.笑()辫.子()
2、注音
给.予()藤.萝()萧.瑟()葳蕤
..()()
气氛.()安谧.()喧嚣
..()()弥.漫()
时髦.()摇曳.()巍.峨()馥.郁()偌.大()
3、成语积累
自以为()()得其所稍纵( )逝纷至()来
()()有礼与日()增世外桃()()然无存
4、多音字
(shā)刹车
刹
(chà)古刹一刹那
5、近义词辨析
(1)[暴发爆发]
典型错例:
前不久在印度洋上爆发的大规模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分析:此句中“爆发”应为“暴发”。
为什么呢?
“暴发”有两个意义:
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
例如:暴发户。
②指洪水、疾病等突然发作。
例如:山洪暴发,暴发海啸等。
“爆发”也有两个意义:
①特指火山爆发。
②(力量、运动、情绪等)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例如:爆发战争。
由于这两个词语容易相混,很容易写错,同学们有必要仔细辨别。
(2)[熟识熟悉熟习]
①熟识:对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
如:
俞淑秀和郑瑾、道静熟识起来了,情绪也稍微好了一点。
②熟悉:清楚地知道。
如:
他对这条路很熟悉,果然不久汽车就在官亭停住了。
③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如:
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
◆辨析:“熟识”着重于对人或事物各种情况的认识,比较透彻。
“熟悉”着重对人、事物、地方,不是一知半解,不是生疏的。
“熟习”着重于对技术或学问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熟识、熟悉”运用范围比“熟习”广,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也用于对事物各种情况的了解。
“熟习”常用于学术、技术等方面。
(3)[年轻年青]
“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强调年龄正是青年时代。
如:①年青一代。
②你正年青,应专心学习。
它只适用于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至三十岁左右的人,而不能用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人。
它一般不用于比喻。
“年轻”指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
如:①年轻人。
②年轻力壮。
但它所指的年龄不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可用于二十岁左右至三十岁左右的人,也可以用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人。
如《周总理的睡衣》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周总理的睡衣……”《渡船》中“年轻的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
它可以用于比喻,如:年轻的风儿吹拂着春天的原野,四处都飘洒着醉人的芳香。
三、相关修辞
1、如果说青春是一条河,那么,这条河流淌过的树木芬芳、草丛湿润的两岸,应该大部分属于校园。
(比喻)
2、到处是年轻学生青春洋溢的脸,到处是南方特有的高大葳蕤的树,到处是亚热带的其以芬芳的花。
(排比)
3、看着那么多年轻的学生,或捧着书在读,或拿着饭盒急匆匆地在走,或抱着球风一样在跑,身影消失在操场上、饭厅里和绿荫蒙蒙的树丛里、晨雾里,让我很羡慕他们。
(排比)
4.我当时真的这样想,还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校园更美好,更让人感动呢?(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