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口鼻腔内吸痰法-护理基本技能培训课件PPT课件

口鼻腔内吸痰法-护理基本技能培训课件PPT课件

三、操作规程
1、备齐用物,准备病人,吸痰器放于 适当位置,核对病人。 2、试吸 (1)向病人解释吸痰目的。 (2)打开开关,检查吸痰器。 (3)协助病人转向操作者一侧略后仰。
(4)打开吸痰管包装袋,右手握包 装露出吸痰管尾端,左手握住吸痰管 接头,两手将吸痰管与吸引管对准衔 接。
(5)左手持吸引管,右手撤掉包装 袋,用镊子夹住吸痰管的前端,吸取 少许生理盐水,湿润吸痰管的前端并 看吸力。
4、观察
(1)吸痰前调节氧流量。
(2)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是否改善。 观察生命体征及病人有何不适。
(3)观察痰的性质、颜色,吸痰器贮 液瓶内液体不超过瓶体的2/3。酌情 调低氧流量。
5、吸痰后 (1)擦净病人面部。 (2)倾倒贮液瓶的内容物。 (3)整理用物 6、记录:痰量和性质。
四、注意事项
1、一次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连续吸 引总时间不超过3分钟。吸引负荷不可过 大,以免损伤呼吸道粘膜,一般成人为不 超过0.053mpa,儿童不超过0.03mpa, 新生儿不超过0.013mpa 。 2、贮液瓶内痰液应及时倾倒,瓶内液体 不能超过瓶体的2/3量,以免将液体吸入 气泵内损坏机器。
(3)吸引管及贮液瓶内要定时消毒, 痰液(在吸痰前吸痰瓶内放含氯消毒 液,比例为1:1000)消 操作应准确、轻柔、敏捷,吸痰过程 要注意观察呼吸。
口鼻腔内吸痰法-护 理基本技能培训课

一、目的和适应症
目的: 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 道通畅。 适应症: 1、无力咳嗽、排痰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患 者,如昏迷、危重、气管切开、年老、麻 醉术后等患者。 2、 窒息时的抢救,如溺水,吸入呕吐物 等患者的急救。
二、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 :评估病人整体情况(病情、意识、呼 吸道分泌物、口腔、鼻腔及合作程度) 2、环境:舒适、安静、整洁 3、护士准备 :着装、仪表、态度 4、用物准备: (1)负压吸引装置 :电动吸引器(置500ml清水,按 吸痰量投放含氯消毒剂,以达到有效消毒浓度) (2)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弯盘、吸痰导管、玻璃接 头、镊子或止血钳、纱布数块、生理盐水、必要时备 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等。

吸痰护理技术ppt课件

吸痰护理技术ppt课件
吸引器应放置在患者床旁或便于操作 的位置
实施吸痰操作
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 项,取得患者配合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及 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 操作并报告医生处理。
吸痰时动作轻柔、迅速,每次吸痰时间 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头偏向一侧,面 向操作者
采取止血措施
根据出血情况,可采取局 部止血药、冷敷等止血措 施,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 处理。
窒息应急处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吸痰过程中,如患者出 现窒息症状,应立即停止 吸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 畅。
采取急救措施
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急救 措施,如给予氧气吸入、 心肺复苏等,同时通知医 生进行抢救。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吸痰护理技术ppt课件
目录
• 吸痰护理技术概述 • 吸痰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 吸痰护理技术注意事项 • 吸痰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吸痰护理技术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 吸痰护理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吸痰护理技术概述
定义与目的
目的
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氧合 指数。
定义:吸痰护理技术是一种通过 负压吸引的方法,将患者呼吸道 内的分泌物或异物清除,以保持 呼吸道通畅的操作技术。
的发生。
案例三
一位手术患者因麻醉药物影响导 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通过术中 及术后吸痰护理,确保了患者安
全度过手术期。
经验分享与总结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呼吸道 特点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避免使 用过大或过小的吸痰管导致患者 不适或操作不便。
吸痰前评估
在进行吸痰护理前,应对患者的 病情、意识状态、呼吸道状况等 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吸痰操作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吸痰护理》ppt课件

《吸痰护理》ppt课件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吸痰不畅
可能由于痰液黏稠、吸痰管堵塞等原因导致。解决方法包 括增加负压、更换吸痰管等。
患者不适
可能由于负压过大、操作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解决方法 包括调整负压、缩短操作时间、给予患者安慰等。
感染风险
可能由于器械消毒不彻底、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原因导致。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器械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提 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意识等。
观察患者反应
在吸痰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 察患者的面色、呼吸等生命体征, 以及吸痰过程中的反应,及时调整 操作。
预防感染措施
01
02
03
器械消毒
吸痰器、吸痰管等器械应 严格消毒,遵守消毒规范 ,确保器械无菌。
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护理 时,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交叉感染。
手卫生
护理人员应做好手卫生, 洗手、戴手套等防护措施 要做到位。
《吸痰护理》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吸痰护理概述 • 吸痰护理的操作流程 • 吸痰护理的注意事项 • 吸痰护理的案例分析 • 吸痰护理的进修与提高
吸痰护理概述
01
吸痰护理的定义和意义
定义
吸痰护理是通过使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一种医 疗护理行为。
意义
吸痰护理能够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堆积引发感染,改善患者的呼 吸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步骤三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并插 入患者呼吸道。
操作后的处理事项
患者观察:吸痰后,要密切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 是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 时处理。
器械处理:用过的吸痰管等 器械,要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规定进行处理,防止交叉感 染。

吸痰的护理-PPT

吸痰的护理-PPT
状态。 • 4、电动吸引器的工作性,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
吸痰管的选择
六、计划
• 护理目标
• 1、及时有效清理病人的呼吸道,解除病人的呼吸 困难,缺氧症状缓解。
• 2、病人呼吸平稳,有安全感,愿意配合。
• 护士准备:穿戴整齐,洗手,带口罩。
•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器、治疗盘铺治疗巾内放1个 治疗碗放NS: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数根,根据气管 口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 径应小于气管内径的1/2。无菌纱布,一次性手套、 弯盘,生理盐水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 手电、听诊器等。
八、 评价
• 1、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被及时吸出。 • 2、病人呼吸平稳,缺氧症状缓解或解除。 • 3、护士操作规范,未发生呼吸道粘膜损伤。 • 4、病人有安全感愿意配合,护患沟通有效。
九、吸痰注意事项
• 1)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患者 有痰时及时吸痰,不定时吸痰,以减少吸 痰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的痛苦
七、 操作步骤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 纯氧2min,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 度调至原来水平。
8.在经口鼻腔吸痰。 9.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应重 新更换吸痰管。 10.吸痰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 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11.擦净患者面部,保持患者舒适卧位 。 12.整理用物。 13.洗手,作好记录。
❖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可有突然 的呼吸困 难,紫绀加重。
❖湿化过度—分泌物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 吸引。病人烦躁不安,紫绀加重。
无菌吸痰术
2017年
思考
• 病人年老有痰无力咳出 • 病人因呼吸道分泌物过多而喘憋、发绀 • 病人胸部损伤有痰不敢咳嗽 • 病人昏迷无法自行咳痰 • 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机发生高流量报警 • ······· • 作为一名责任护士,当遇见上述情况时你会 • 想到什么护理操作呢?

吸痰护理技术PPT课件

吸痰护理技术PPT课件
重要性
吸痰护理对于长期卧床、昏迷、呼吸 道梗阻等患者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预 防肺部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吸痰护理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吸痰护 理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现状
目前,吸痰护理技术已经成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病 房和康复中心,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
吸痰原理及适应症
吸痰原理
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吸出,以保持呼吸、窒息、感染等。
吸痰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
介绍吸痰前需要准备的物品和环境,如吸引器、消毒液、手套、面罩等。
操作步骤
详细介绍吸痰的操作步骤,包括病人的体位、吸引器的连接、吸痰的深度和时间等。
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结词
吸痰护理技术在危重病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及 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保障患者的 生命安全。
详细描述
危重病患者如多发伤、重症胰腺炎等,常常需要使用 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而呼吸道分泌物的存在容易导 致气道阻塞、窒息等问题,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吸 痰护理技术可以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及时清除呼吸道 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同 时,吸痰护理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 血气分析结果等指标,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和 治疗方案。
痰,给予氧气吸入。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低血压
由于吸痰过程中负压吸引 导致血压下降,应给予补 液、升压等治疗。
心律失常
由于刺激迷走神经或操作 不当引起,表现为心动过 缓、心动过速等,应给予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
见于严重心脏病患者,由 于心脏负荷过重引起,应 给予强心利尿治疗。

吸痰护理PPTPPT课件

吸痰护理PPTPPT课件
或平卧位
04
吸痰:将吸痰管 插入病人口腔,
进行吸痰操作
05
观察:观察病人 反应,如呼吸、
面色等
06
记录:记录吸痰 时间、痰量等
07
清理:清理吸痰 器,进行消毒处

08
洗手:操作结束 后,洗手并脱下
无菌手套
注意事项
1. 操作前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2. 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患者
气道
3. 吸痰管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 理
吸痰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吸痰护理的重要性 02. 吸痰护理的操作步骤 03. 吸痰护理的并发症及处理 04. 吸痰护理的实践案例
吸痰护理的重要性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01
吸痰护理可以清除呼 吸道中的分泌物和异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
04
吸痰护理可以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如气胸、
肺不张等。
预防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 畅,避免痰液
积聚
操作时动作轻 柔,避免损伤
黏膜
定期检查吸痰 管,确保无破
损、堵塞
吸痰后及时清 理吸痰管,避
免重复使用
操作前洗手, 避免交叉感染
密切观察患者 反应,发现异
常及时处理
吸痰护理的实践案 例
4
案例分析
01
案例背景:患 者因呼吸困难 需要吸痰护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2
案例过程:护 士进行吸痰操 作,包括准备 吸痰器、吸痰 管、润滑剂等
吸痰后,及时清 理吸痰管和吸痰 器,防止交叉感 染
定期对吸痰护理 人员进行培训和 考核,提高护理 质量
启示与建议
吸痰护理需要专 业培训和实践经 验

吸痰ppt课件

吸痰ppt课件

吸痰操作流程
01
02
03
准备物品
备齐所需物品,如吸痰器 、消毒液、棉签、纸巾等 。
核对患者信息
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患者 身份。
消毒
用消毒液清洗患者口鼻部 ,以减少感染机会。
吸痰操作流程
插入吸痰管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呼吸道 内,深度适宜,一般插入 10-15cm左右。
吸引
打开吸引器开关,吸引患 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吸引 时应适度用力,避免过度 吸引。
提高睡眠质量
通过吸痰,可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助于提高 睡眠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休息。
3
增强患者信心
对于一些长期受到呼吸道疾病困扰的患者,吸痰 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症状,增强信心,提高生活质 量。
04 吸痰的并发症及处理
CHAPTER
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及处理
原因
吸痰过程中,痰液被迅速吸走,导致 肺通气不足,氧合作用下降,引起低 氧血症。
吸痰管的使用
吸痰管应选择适当的大小,插入深度不宜 过深,以免损伤呼吸道。使用前应先检查 是否通畅,有无破损。
连接管的使用
连接管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如有破损 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开关的使用
开关应灵活,易于操作。使用时应注意开 关方向,避免反向吸引,造成负压过高, 损伤呼吸道。
过滤器的使用
过滤器应定期清洗,如有堵塞,应及时更 换。
02
吸痰是临床护理的重要操作之一 ,尤其适用于昏迷、咳痰无力、 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的患者。
吸痰的适应症
适用于昏迷、咳痰无 力、呼吸道分泌物潴 留的患者。
适用于长期卧床的患 者,预防肺部感染和 窒息。
适用于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开的患者,保持 呼吸道通畅。

吸痰护理ppt课件

吸痰护理ppt课件
气道痉挛是由于气道平滑肌收缩引起 的呼吸道狭窄,导致呼吸困难。可能 的症状包括胸闷、喘息、咳嗽等。气 道痉挛可能与过敏反应、哮喘发作等 有关。
感染
总结词
吸痰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感染。
详细描述
吸痰过程中,如果吸痰管污染或消毒不彻底,可能将细菌等微生物带入呼吸道,引发感染。感染的症 状可能包括发热、咳嗽、痰多等。因此,吸痰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吸痰管清洁、消毒彻 底。
01
02
03
04
清洁口腔
吸痰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患 者的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视察效果
视察吸痰后的效果,如呼吸是 否顺畅、痰液是否已被清除等

整理用具
吸痰结束后整理用具,清洁并 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记录情况
记录吸痰的时间、痰液性质、 吸痰前后患者的反应等情况,
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04
吸痰护理的并发症及处理
吸痰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培训和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对吸痰护理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水平,推动吸痰护理的规范
化和标准化。
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组织医护人员分享吸痰护理的临 床实践经验,总结成功案例和经 验教训,促进吸痰护理水平的提
升。
宣传和普及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普及吸痰护 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对吸 痰护理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吸痰
选择合适的吸痰机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机,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负压和吸力,同时保证 安全性和舒适性。
吸痰前的准备
准备吸痰机及配件
确保吸痰机性能良好,准备好所 需的吸痰管、导管等配件。
病人准备
告知病人吸痰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安慰病人,使其放松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目前我国卫生部颁布标准成人吸痰压力为150200mmHg 。
❖ 国内文献报道或推荐的吸痰负压波动范围较大, 在50-400mmHg之间。
❖ 有研究显示:吸痰管只能阻挡人工气道内一半的 气体流量时,采用145和500mmHg的负压对气 道黏膜的损伤没有明显差异。
(四)吸痰管插入深度的选择
❖传统的吸痰管插入深度与气管套管深度相同,这 样只能吸净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不能侧吸出气 管深部的痰液。
吸痰方式的改进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ing)是指整个吸痰操作在密闭情况下完成, 吸痰管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连接在一起成 为机械通气管路中的一部分,与外界环境隔绝。 这种吸痰方式因不需脱离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 而避免肺通气量的下降和PEEP失效。
(六)吸痰前注入生理盐水
❖ 传统的观点:认为吸痰前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5ml,利于吸痰管的插入,可以诱导患者咳嗽, 稀释痰液而更好地排出痰液。但这存在较多争议。
❖新的观点:也有研究表明吸痰前注入生理盐水, 吸痰后5min内血氧饱和度更低,且增加了老年机 械通气患者呼吸困难的感染。近来,有人认为吸痰 前注入生理盐水并没有得到改善通气和血氧饱和 度、易于排出痰液的有力证据,唯一有利的是刺 激患者咳嗽,但随之带来了感染的风险和患者的 不适感,因此不推荐吸痰前注入生理盐水。
吸痰管插入深度的选择
❖ 有研究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浅吸痰,即将吸痰 管插入的深度小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长度; B组为深吸痰,将吸痰导管插入气管直至遇到阻 力,再上提1-2cm;C组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为气 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cm。
❖ 研究结果表明,C组吸痰方式既可吸净人工气道 外气管深部的痰液,又可避免碰触气管分叉处隆 突对气管粘膜造成的损伤,并且减少了刺激性咳 嗽、痰痂堵塞及肺部干扰,吸痰效果好。
膨肺吸痰法
❖ 持续2min后,由B护士按无菌操作方法快速轻柔 地插入一次性吸痰管至人工气道下端1-2cm打开 负压,缓慢回抽并左右旋转导管进行吸痰,时间 不超过15s。
❖ 吸痰后再由A护士挤压呼吸囊2min后,由护士B 待患者吸气时向气管内注入无菌湿化液3-5ml,A 护士再次挤压呼吸囊2min,B护士再次吸痰1015s.
吸痰时机的选择
❖ 综合多位学者的报道,患者需要吸痰的指针是: ❖ 床旁听到呼吸道痰鸣音或肺部听诊痰鸣音; ❖ 体位变化前后; ❖血氧分压或SpO2 下降; ❖ 患者出现频繁咳嗽或呼吸道窘迫征; ❖ 气道压力变化; ❖ 清醒患者主动示意吸痰
(二)吸痰管的选择
❖形状的选择
❖多孔 :可以保证一次性插入吸痰管多方向、多角 度吸痰
(七)吸痰前后高浓度吸氧
❖作用:吸痰造成的缺氧与吸引时机械通气中断、 肺内富含氧的气体被抽吸出有关。采用吸痰前后 给予高浓度吸氧方法,能够增加机体的氧气储备, 补偿吸痰引起的暂时性缺氧。
❖ 分析表明吸痰前给予100%的氧气吸入能够减少 32%由于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结合吸痰后100% 的氧气吸入,低氧血症能够减少49%,如果再结 合膨肺手法能够减少55%的低氧血症。
膨肺吸痰法
❖ 吸痰前有A护士将储氧呼吸囊的一端接氧气管, 流量10L/min。分离呼吸机与人工气道,储氧呼 吸囊的接口与人工气道连接。
❖ ❖ 均匀挤压呼吸囊,潮气量为患者平时潮气量的1.5
倍(750ml左右),频率10-20次/min,每次送气 后屏气10-15s。
❖呼气时以较快的速度放气,使肺内部与外部之间 产生压力差,以利分泌物排出。
吸痰管插入深度的选择
❖ 总结:
❖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cm的位置, 可通过测量胸骨上2-3cm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套管末端的长度来判断。
❖现临床使用的吸痰管没有刻度,护士可以通过掌 握所用的吸引管的长度,并在插入时通过判断剩 余部分的长度来推算插入的深度。
(五)吸痰持续时间
❖在吸痰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在插入吸痰 管时不应使用负压,负压吸痰时间应小于10s, 整个吸要内容:
❖一、吸痰时机的选择 ❖二、吸痰管的选择 ❖三、吸痰负压的选择 ❖四、吸痰管插入深度的选择 ❖五、吸痰持续时间 ❖六、吸痰前注入生理盐水 ❖七、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方法 ❖八、吸痰方式的改进
(一)吸痰时机的选择:
❖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指针分为三方面:
❖ (1)客观因素,包括痰鸣音、患者咳嗽、气道压 力上升、血氧饱和度下降。
膨肺吸痰法
❖ 循环过程操作: ❖ 膨肺-吸痰-膨肺-湿化气道-膨肺-吸痰
(八)吸痰方式的改进
❖ 传统的吸痰方式:为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S)是指每次吸痰过 程中都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将吸痰管 直接插入气道进行吸引,清除分泌物比较彻底, 但由于中断机械通气,使得肺容量大幅度下降,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导致反射性心率增快、血 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发生。
❖柔软 :吸痰管的柔软度应适宜,过软不利于吸痰 管的下插,过硬易造成对气管粘膜的损伤
❖透明:便于观察抽出痰液的性状
吸痰管的选择
❖型号的选择
❖应尽可能细,但必须足够粗,能充分吸引出气道 内痰液。一般推荐吸痰管的外径约为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套件内径的1/2
(三)吸痰负压的选择
❖ 原则:吸痰负压应尽可能小,以减少肺不张、缺 氧和对气道粘膜的损伤。
❖文献报道,采用深部吸痰,将吸痰管插入至遇到 阻力(即气管隆突处)后将吸痰管上提1-2cm, 再打开负压吸引,吸痰效果较为理想。
❖缺点:由于吸痰管插入时直接触及气管分叉处隆 突,易对气管黏膜造成损伤
吸痰管插入深度的选择
❖ 有报道浅吸痰与深吸痰在插管时间、入住ICU时 间和病死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浅吸痰不良反 应更小;但是对于下气管痰量多的患者来说深吸 痰是必须的,因此也不能完全排斥深吸痰。
❖ (2)患者因素,如患者要求主动吸痰。 ❖ (3)护士因素,如护士认为应该吸痰,或遵医嘱、
或按时间。应根据客观指标按需吸痰,而不应仅仅 遵医嘱或按时间。
吸痰时机的选择
❖ 常规规定1-2小时吸痰一次,保证气道分泌物的清 除。
❖ 新的观点认为应该按需吸痰。按需吸痰要求护士 能够判断患者需要吸痰的时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