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帝国的兴替
明清交替帝国的兴衰

明清交替帝国的兴衰一、背景介绍明清交替是中国封建历史中的重要时期,明代是最后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而清代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这一时期的帝国兴衰充分展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和演变。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地方自治、农业经济、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明清交替帝国的兴衰原因和影响。
二、政治制度的变迁明代中央集权体制的瓦解是明清交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朝晚期,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明政府官员腐败,财政困难,民变频发。
而明神宗皇帝任用的号称“万历新法”的张居正变法措施,虽然在当时有一定效果,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政府的无力应对,引发了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这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而清朝建立后,清帝采取的政策是继承明朝制度,融合汉族文化,并在政治上实行“满汉分治”,这一制度对帝国的兴衰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地方自治的演变明末时期,农民起义的影响深远地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形成。
随着社会动荡的加剧,一些地方官员和豪绅势力开始脱离明朝中央的控制,形成了一批地方性的政权。
明朝末年,李自成带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
同样,张献忠也在西南地区建立了大西政权。
这些地方割据与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产生矛盾,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而在清朝时期,清朝政府通过推行管辖制、设立驻防机构、设立大小王府等办法,加强对各地地方势力的控制,有效地维护了帝国的统一和稳定。
四、农业经济的发展明朝和清朝在农业经济方面都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和变化。
明朝时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最重要支柱,农田开垦、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民起义的冲击等因素,都推动了明朝农业经济的繁荣。
而到了清朝时期,由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农民的负担加重,农田减少,农业生产遇到了困难。
尽管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农民权益和提高农业生产力,但茶叶、棉花、烟草等农作物的种植却逐渐被商业经济取代,使农业经济在帝国的整体经济格局中不断边缘化。
五、商业发展与对外贸易明清交替时期,中国的商业发展和对外贸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第一课 第一框 明清帝国的兴替

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
明朝的兴衰(朱元璋和朱 棣强化皇权的措施 ) 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
清朝的建立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
朱元璋皇帝,应去( ) A.长安 B.东京 C.北京 D.南京
2.明朝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的是( ) A.明成祖 B.明太祖
C.明英宗
D.明景帝
2、明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 1368年 2)建立者: 朱元璋 3)都城:应天(今南京)
明太祖
3、明的疆域
3.明成祖把都城 从应天(南京) 迁至北京。
明成祖
历代加强以皇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情况:
秦始皇 汉武帝
确立皇帝称号,建立三公,废分封立郡县,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
赋役制度改革
三、明朝衰弱:
赋税负担的增加; 土地兼并的恶化; 长年用兵; 连年天灾; 农民起义等。
四、明末农民起义
赋税繁重 1、背景:
土地兼并严重 长期对后金用兵 自然灾害
2、人物: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李自成
3、时间: 1627年
4、口号: 均田、免粮
5、建立的政权: 大顺 6、灭明时间: 1644年
1644年,明灭亡,清军入关
经过长期战争,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17世纪初
女真的崛起
1、后金的建立
人物 努尔哈赤
都城 盛京(沈阳)
2、清的建立
(1)建立时间: 1636年
(2)建立者: 皇太极
(3)都城: 盛京(沈阳)
- 北京
六、清初的统治
1、清初的弊政。
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 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
《明清帝国的兴替》PPT课件

3、阅读课文4页第三段正文, 说说农民起义军进展如何? 结局又是怎样的?
4、对明末农民起义,你将 作出怎样的历史评价?
满族兴起 的地方与 满族士兵
清朝的建立
1、后金的建立:17世纪初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 明独立,建立“大金”,史 称后金。
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 原因:各族人民的搞清斗争促进统治者 调整落后的政策,制止社会经济的倒退。
• 结果: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 得以恢复发展,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
课堂巩固
1、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分别是 ( )
A、朱温 1368年 B、朱元璋 1368年
C、朱棣 1421年 D、朱熹 1421年
1、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 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2、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明朝军队先后 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
根据图说,阅读地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 1、在地图上圈划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 说说与今日中国版图的相似与不同这处。
• 2、结合课文第5页内容,想一想明朝统 治者为什么继续大修长城?朱棣迁都北 京的因素有哪些?
2、清的建立:努尔哈赤死 后,皇太极即位,改族名为 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清初的反抗
• 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 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 弊政,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 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 广、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大旗。
• 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 清。
公夏
商
元
前
西周
东周
秦 西汉
2027
1600
1046
【整理版】八年级下 新教材 明清帝国的兴替 2个课件

明清帝国的兴替
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重点
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 清朝的建立
明清帝国的兴替
难点
清由地方民族政权转化 统治全中国政权的过程
17世纪初(1616),努尔哈赤建立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明灭亡,清军入关 经过长期战争,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概 况
因为起义军的做法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 食的需求。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是陕西米脂人, 家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牧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 李自成参加了起义队伍。他武艺出众,善于骑射,又有胆 略,号称闯将。1636年,起义军领袖高 闯 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称闯王。1640年, 王 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 李 免粮”的口号,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起 自 义队伍迅速壮大。1643年,李自成占领 成 西安,第二年初,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的 年号永昌。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 画 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腐朽统 像 治。四月,李自成率兵与吴三桂军队及 清军大战于山海关,农民起义军失利, 李自成率农民军辗转撤退到湖北,在湖 北通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 牲,时年39岁。他的部众继续抗清斗争,坚持了20年。
历 史 小 知 识 古代大多数皇帝都是一人一幅画像,而明太祖朱元璋 却有13幅画像,让人困惑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却是 截然不同的两种相貌!一种如左图:朱元璋方面大脸,慈 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相 貌堂堂;另一种如右图:朱元璋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 耳隆鼻,胡须浓密,脸上长满了黑子,五官不正,相貌丑 陋。右图是根据明孝陵陈列室里的画像绘制的,一般认为 这幅像比较符合朱元璋的真实面貌。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17世纪初 努尔哈赤 盛京(沈阳)
2、清的建立
(1)建立时间: 1636年 (2)建立者: 皇太极 (3)都城: 盛京(沈阳) 京师-北京
3、清初的统治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初的弊政。
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 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
2、民众的抗清。 3、启示
反清复明
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的建立
1、建立 1368年
建立者: 朱元璋 都城: 应天(今南京) 明太祖
2、明的疆域
3、明朝兴盛的表现:
(1)政治上:
强化皇权
(2)经济上: 社会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 (3)对外交往密切:
废除丞相 创内阁 设厂卫特务机构 迁都北京 奖励垦荒 轻徭薄赋 提高手工匠身份
郑和下西洋
(4)市镇经济繁荣: 赋役制度改革
4、明末农民起义
1、背景: 增加赋税和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农民破产逃亡、连续发生旱灾。 2、人物: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3、时间: 1627年
4、口号: 均田、免粮
5、建立的政权: 大顺 6、灭明时间: 1644年
二、清朝 1、女真的崛起
后金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明清帝国的兴替

(3)对外交往密切: 郑和下西洋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 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 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 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解释道 :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
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
锦衣卫印
锦衣卫是什么样的机构? 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 成祖时设东厂,明宪宗时外另设西厂,都由皇 帝直接指挥,目的是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这 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赋税繁重
1、背景: 土地兼并严重
长献忠
1629年 3、时间:
璋)
明 清 帝 国 的 兴 替
3.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起义
1644年推翻明朝
1.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二、清朝的 建立 2.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3.1644年,明灭亡,清军入关 ,顺治定都北京 4.康乾盛世
•
1368年建立明朝,即明太祖,年号洪武,定都应
•
明疆域图
1.明朝政府的经济措施有哪些? 2.明朝政治上强化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3.明代初期,对外交往的壮举是什么?
废丞相 明朝的兴盛表现:
(1)政治上: 皇权的加强
创内阁
设厂卫特务机构
迁都北京 奖励垦荒
(2)经济上:社会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
轻徭薄赋
清太祖努尔哈赤
1、统一女真各部 2、1616年建立后 金 3、1618年起兵反 明
清太宗皇太极
改族名为满洲,1636 年在盛京(沈阳)称 帝,改国号为清
顺治皇帝
1644年将首 都从盛京迁 到北京,开 始了清朝在 中国的统治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课件)

1627年,陕西北部连发旱灾,官吏催逼赋税。高 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席卷陕西、河 南等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了近二十年。
明末农民生活状况悲 惨,赋役压力大。 起义军的宣传口号和具体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 粮食的需求。
四、清朝的建立 1.后金的崛起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 史称后金。 2.清朝的建立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 称帝,改国号为清。
一、明朝的建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背景: 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 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2.建立: 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 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 璋就是明太祖。
东北抵日本 海、鄂霍次克海, 兀的河(今乌拉 河)流域,西北 到新疆哈密,西 南包括今天的西 藏、云南,东南 到海并及海外诸 岛。
明 清 帝 国 的 兴 替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朝
替
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清朝
1644年,清军入关。
1.皇权的加强。
明朝
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对外交往的密切。 4.市镇经济的繁荣。
兴
清朝
2.南明政权
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福建地区 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 共同抗清。
七、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1.原因:
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 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2.结果: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 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明清帝国的兴替(共29张PPT)

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2.建立: 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
推翻元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 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明
清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帝 明朝 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
国 的
替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兴 清朝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替
1644年,清军入关。
明朝
兴
清朝
1.皇权的加强。 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对外交往的密切。 4.市镇经济的繁荣。
明
朝
疆
域
明成祖朱棣
图
3.结合课文第5页内容,观察图例中的长城位置,想一 想,明朝统治者为什么要继续大修长城。
明朝的兴盛
阅读第3页第1段概括明朝兴盛的表现。
1.皇权的加强。 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对外交往的密切。 4.市镇经济的繁荣。
明朝强化君权措施
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
璋
明成祖朱棣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八 旗 旗 帜
八 旗 铠 甲
清朝统一全国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1.背景: 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
起义军在山海关战败后撤出北京。
2.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 辽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
农民起义军入京、明 朝灭亡以及清兵入关几个 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帝国的兴替导入新课:【诗】+图片(故宫)紫禁城七律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
太和殿大乾清静,神武楼高养性深;金水桥白宁寿秀,九龙壁彩御花芬,前庭后院皇家地,旷世奇观罕见闻。
【师】你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吗?【生】故宫【师】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
你知道故宫是哪两个朝代的皇宫?【生】明清两代【师】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式完全遵从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
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见证了明清两朝最后的盛世,但盛世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帝国的危机。
那么盛世和危机分别体现在哪里呢?这就是《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所要探索的内容。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的《第一框明清帝国的兴替》。
讲述新课:(一)明帝国的兴衰1、明朝的建立【师】先来看一下明帝国的兴衰。
明朝建立的背景是什么?【生】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师】在众多的起义军中,是谁在何时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生】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师】元朝定都在哪里?【生】应天(今江苏南京)(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师】朱元璋被称为?【生】明太祖【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资料具体来了解一下朱元璋。
【材料】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朝开国皇帝,太祖。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童。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
为了糊口,朱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和尚。
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东三年,历经磨难。
此后,朱元璋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扩充队伍,领兵南下。
公元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并被宋政权授为江南行省平章,又自称吴国公。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都城。
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将元顺帝赶回大漠,元灭亡。
此后,朱元璋又用10几年的时间平定了全国。
2、明朝的统一【师】朱元璋是如何统一全国的?【生】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
此后,明军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
【师】图5-1的明朝疆域图展示了明朝疆域最广时的疆域,请你在地图上圈画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
【生】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乌拉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今东海、南海并及海外诸岛。
【师】如此广阔的土地明太祖要如何管理呢?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后来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
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xue1fan1)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yan1)王朱棣(di4)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jing4)难之役”。
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
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
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3、明朝的统治(1)明代前期【师】明太祖朱元璋及其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明朝兴盛,下面请大家阅读第3页第1段,概括明朝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兴盛的表现及其影响?【生】1、政治上: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2、经济上: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3、外交上:明代前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地位。
(2)明中后期【师】明中后期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生】明中后期进一步改革赋税制度,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4、明末农民起义【师】历经近三百年的时间,明朝也没有逃脱兴衰变化的命运,请阅读第3页第2段,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
【生】1、赋税和各种杂税负担增加2、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3、常年用兵(对后金用兵)4、连年天灾【师】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明末的农民,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生】起义【师】正如同学们所料,明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下面请大家从时间、领导人、规模、结果几个方面概括明末农民起义的概况。
【生】时间:1627年领导人:高迎详、张献忠、李自成等人规模: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先后卷入几百万民众,持续了近二十年。
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了解一下李自成。
【材料】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他是陕西米脂人,家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牧羊。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李自成参加了起义队伍。
他武艺出众,善于骑射,又有胆略,号称闯将。
1636年,起义军领袖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称闯王。
1640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年号永昌。
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腐朽统治。
四月,李自成率兵与吴三桂军队及清军大战于山海关,农民起义军失利,李自成率农民军辗转撤退到湖北,在湖北通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
他的部众继续抗清斗争,坚持了20年。
【师】结合P3资料1、资料2、资料3,思考:想一想,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人民的支持。
【生】因为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起义军赈济贫穷,“平买平卖”等措施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从而发展迅速。
)(二)清帝国的兴衰1、清朝的建立(1)后金的崛起【师】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谁崛起?【生】女真人【师】何时谁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什么政权?【生】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师】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立的政权叫作后金。
【师】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了解一下努尔哈赤。
【材料】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姓爱新觉罗。
他早年生活贫困,靠采松子、挖人参到抚顺马市上出售为生。
他经常接触汉人,一度投到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帐下,受到军事训练,受汉文化影响很深。
1583年,他被明朝授为建州左卫教指挥使,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
此后,他用了40年时间,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
在统一过程中,他创立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字母创制满文。
1616年,他建立金国,定都赫图阿拉,建元天命,史称“后金”。
1619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同年在萨尔浒战役中大败明军。
此后,后金逐步夺取辽河以东大片土地。
1625年,努尔哈赤将都城迁到沈阳,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城时被明军炮火击中,不久死去。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满族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后,创建了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旗。
满洲制度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因此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2)清朝的建立【师】那么清朝是在何时由谁建立的,定都在哪里?【生】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师】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了解一下皇太极。
【材料】皇太极,即清太宗。
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
努尔哈赤死后,诸王拥立皇太极继承汗位。
即位后,皇太极在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和改进手工业技术;政治上,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机构;军事上,笼络联合蒙古各部。
同时,他继续发动对明朝的战争,占领关外大片土地,并几次派兵攻入长城以内地区。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636年,他在沈阳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2、清朝的统一【师】清朝统一全国的背景是什么?【生】1、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
3、起义军在山海关战败后撤出北京。
【师】在这样的背景一下,清军采取了什么行动?【生】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辽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
3、清初的统治【师】清初的二三十年间,政府推行什么政策?【生】清初的二三十年间,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
4、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及影响【师】这些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生】1、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2、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3、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清。
【师】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产生了什么影响?【生】1、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2、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巩固新课:1、课堂小结:2、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