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液体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9课《认识液体》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9课《认识液体》教案认识液体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单元固体和液体”内容之一,属于物质领域。
本单元共有4课,其中第9课为“认识液体”,是在认识固体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也是后续研究第11课的基础。
本课分为五个部分,首先通过生活情景图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其次,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接着,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再次,测量液体的质量。
最后,认识水平面并研究使用水平仪。
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以及使用量筒和电子秤测量液体体积和质量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2.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3.能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4.能用量筒或量杯正确测量液体的体积,比较相同体积的水和油,质量不同。
5.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液体特点的探究兴趣。
6.能以探究数据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7.了解液体体积和质量测量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8.意识到人类对水平仪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教学难点: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准备:线香、火柴、植物油、水、牛奶、蜂蜜等适量、有起点线和终点线斜面板1块、100ml量筒1个、500ml量杯1个、颜料适量、沙漏1个、50ml烧杯4只,电子台秤1只,两个矿泉水瓶子、蓝水、牙签1根、水平仪、激光水平仪(8组)。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放一些液体的图片,让学生看看这些液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液体的研究。
2.感性认识液体(10分钟)教师通过生活情景图,让学生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3.观察不同液体的性质(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不同液体,如水、油、牛奶、蜂蜜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透明度、粘稠度等性质,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液体的基本特性,如流动性、无固定形状等。
-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液体,如水、油、酒精等。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密度差异。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认识液体的特性。
- 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如量筒、滴管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乐于参与实验操作。
- 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液体的基本特性和常见液体的识别。
- 液体密度的比较实验。
2. 教学难点:- 液体密度的测量和比较。
-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实验器材(量筒、滴管、不同密度的液体等)。
- 实验指导书、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准备:- 实验记录本。
-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活中的液体,如水、油、牛奶等,引发学生对液体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液体吗?液体有哪些特性?(二)讲授新课1. 液体的基本特性:- 流动性:液体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 压缩性:液体具有一定的压缩性。
- 热胀冷缩:液体受热会膨胀,受冷会收缩。
2. 常见液体的识别:- 通过观察颜色、气味、密度等特征,识别常见液体。
(三)实验探究1. 实验一:液体密度的比较-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量筒、滴管等器材,比较不同液体的密度。
-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
2. 实验二:液体的溶解性- 学生将固体物质(如糖、盐)加入液体中,观察溶解现象。
-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溶解条件。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与液体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液体现象、制作液体密度测定器等。
《认识液体》 说课稿

《认识液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液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液体》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对液体的性质进行观察和研究,帮助学生建立对液体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液体的外观特征,如颜色、透明度、气味等,让学生对液体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接着,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密度等性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液体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的阶段,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生活中,学生对液体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对于液体的性质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等性质。
(2)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和密度等概念。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某些性质,并能用语言和图表描述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液体的性质,如流动性、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等。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和密度概念,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液体的实物、图片和实验演示,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年科学认识液体课件

混合液体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 质组成的液体,如盐水、糖水 等。
溶液
溶液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 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以一定的 比例存在。
悬浮液
悬浮液是指固体颗粒悬浮在液 体介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02
液体的物理性质
液体的密度
01
密度定义
密度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占体积的比值,是物质的一种基本物理属性。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化学 反应,其中电子从一种物 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导 致物质发生氧化或还原。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是使其他物质氧化 的物质,还原剂是使其他 物质还原的物质。
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电位是衡量物质 氧化还原能力的一个指标, 通过测量电位值可以判断 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
液体的光学性质
、工业冷却等。
液体污染的防治
加强污水处理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采用适当的处理技术, 降低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建立生态保护区
在水源地和生态脆弱地区建立保护区,防止 污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控制源头污染
加强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标准,减 少污水中有害物质的产生。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液体污染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质的性质。
04
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食用液体
总结词
液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人体提供必要的 营养和水分。
详细描述
液体在人类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水、牛奶、果汁、 饮料等,它们为人体提供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维持 正常的生理功能。
总结词
液体在烹饪中起到关键作用,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详细描述
认识液体

通
(1)相同体积
过
的水、蜂蜜、油,
实
谁轻谁重?
验 进
(2)这三种液 体流动的快慢?
一
步
(3)三种液体
研
滴在蜡纸上会发
究
生什么现象?
称相同体积、不同液体的重量
液体名称
轻
重
水和油 水和蜜 油和蜜
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
水
蜜
油
蜜
结论:相同体积的液体,( 重量 )可能不同。
三种液体流动的速度不同
水
油 蜂蜜
流动速度 快 不快不慢 慢
3.3 认识液体
认识液体
比较4种常见的液体
食用油 牛奶
清水 蜂蜜
水 牛奶
油
蜂蜜
颜色 无色 白色 黄色
黄色
透明度 完全透明 不透明 半透明 半透
气味 无气味 奶香味 油香味 花香味 味道 无味道 奶味 与其制作原料相关
液体的共同性质是: 没有固定的形状, 会流动。
怎样进一步来 研究这几种液 体?
三种液体滴在蜡纸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表面张力
再见!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液体》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液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性质,从而提高学生对液体的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液体并不陌生。
但学生对液体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对液体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深入了解液体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的特征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液体性质的实验验证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液体的性质。
2.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液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液体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液体的基本性质。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液体的特点,进行实验验证液体的性质。
4.交流与分享: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分享液体性质的认识。
5.总结与拓展:总结液体的性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液体性质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突出液体的特征和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液体特征和性质1.液体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液体》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液体的一些基本性质,如液体的形状、体积、流动性和表面张力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液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是对于液体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液体,但是对于液体的基本性质还没有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液体的这些基本性质,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液体的形状、体积、流动性和表面张力等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液体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和解释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探究为主,结合讲授法和提问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液体的基本性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液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形状、体积和流动性。
3.实验总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基本性质。
4.表面张力实验:学生进行表面张力实验,观察和解释表面张力现象。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液体的基本性质,强调表面张力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液体,描述它们的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液体的基本性质1.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2.体积:液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不同液体的体积不同。
3.流动性:液体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方向。
《认识液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认识液体》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生进修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液体的认识和性质。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液体很多,但对液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水和饮料。
因此,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液体的性质和种类,从而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液体的性质,了解液体的种类和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液体?2. 液体的性质有哪些?3. 液体的种类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的液体,让学生猜测是什么液体,引发学生对液体的兴趣。
2. 探究(20分钟):教师讲解液体的定义和性质,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的特点。
3. 拓展(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液体的种类及应用,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4.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安置作业。
五、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液体的性质。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手段:1. 实验器械:水杯、油瓶、酒瓶等不同液体容器。
2. 教具:液体的图片、视频等。
3. PPT:用于展示液体的性质和种类。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液体性质的实验报告。
2. 制作液体的种类及应用海报。
3. 观察家中不同液体的性质,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八、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的完成度和准确性。
2. 海报的创意和内容丰富性。
3. 观察记录的详细水平和准确性。
九、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液体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实验和讨论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进修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培养,下节课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体积液体的轻重比较
水
同体积液体由 轻到重排序
2 3
油
1
蜂蜜
同体积的液体轻重不同,因为密度不同
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
学习指导三
把蜂蜜、水、牛奶这三种液体同 时倒一点在斜放的板子上,观察发生 的现象快
不快不慢
慢
不同液体的流动性不同,说明 黏稠度不同
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
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
水 牛奶 油 淡黄 半透明 油香味 无 流动 蜂蜜 黄 半透 花香味 无 流 颜色 无色 白色 色 透明度 完全透明 不透明 气味 明 无气味 奶香味
形状
流动性
无 流动
无 流动
动 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
学习指导二
使用天平称一称相同体积的水、蜂 蜜和食用油,根据实验现象推算出三者 谁最轻、谁最重。
学习指导四
将不同的液体滴一滴在蜡纸 上,观察现象。 发现液体都成水珠状,说明这些 液体具有表面张力。
总结液体的性质:
液体都有密度、流动性、黏稠度、 表面张力,没有固定的形状 。
1、液体的共同性质:都没有固定的形 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 2、判断液体的方法有眼睛看、鼻子闻、 嘴尝等。 3、不同的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 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流 动速度等方面是有差异的。
认识液体
• 请你说说,我们身边的液体 有哪些?
说一说:每种液体都是什么?说说你是用什 么方法认出来的。
提示:这几种液体都是无毒的,可以尝。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出它们可能 是什么液体的?
用眼睛看、
用鼻子闻、 用 嘴尝等。
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
学习指导一
研究四种液体的颜色、透明度、 气味、形状、流动性
4、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
列:蜂蜜、牛奶、水、油。
5、按流动又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水、 油、牛奶、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