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科学全册,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第1章物质的构成与变化第1节:物质的构成第2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2章生命活动与细胞第3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4节:生物的营养与呼吸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3. 使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类型、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构成、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生物的营养与呼吸。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显微镜、实验器材、学习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入物质和细胞的概念。

2. 新课讲解:物质的构成: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举例说明。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结合实例讲解。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挂图和多媒体课件,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阐述各结构的功能。

生物的营养与呼吸:讲解生物的营养摄取和呼吸过程,结合生活实例。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4. 生物的营养与呼吸:营养摄取、呼吸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判断下列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简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答案:物理变化:如水从液态变为固态。

化学变化:如铁生锈。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功能: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质变化和细胞结构的学习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4篇)-最新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4篇)-最新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生各几人吗?为什么?(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

设男生x人,女生y人。

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

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

方程如何表示?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像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

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①x2+y=0 ②y=2x+4 ③y+?x ④x=2/y+1 ⑤(x+y)/3-2=0(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血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初识程序设计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思维。

课时一:程序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本课时主要通过生活场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到程序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课时二: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分类与应用本课时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编程语言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课时三:算法与流程图本课时主要介绍了算法的概念和流程图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流程图的绘制技巧。

第二单元:Web页面设计本单元主要介绍了Web页面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课时一:Web页面设计的基本原理本课时主要通过展示优秀的Web页面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Web页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素。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意能力。

课时三:CSS样式与布局本课时主要介绍了CSS的样式属性和常用布局方法。

通过实例展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CSS美化网页和实现各种布局效果。

第三单元:人工智能初步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和应用领域。

课时一: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本课时主要通过图文展示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课时二:机器研究初探本课时主要介绍了机器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

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体验机器研究的过程和应用场景。

课时三:语音识别与智能助手本课时主要介绍了语音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智能助手的应用。

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对语音识别技术的理解和智能助手的应用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下册全册的教案内容概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活动细节请参考教材,结合学生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程序设计和Web页面设计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6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2、课时:1课时3、学情分析:初一学习文言文,属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设计了“说‘狼”’入题的导入形式。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应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环节。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把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文。

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

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思考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

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

“课文拓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

4、教材分析:《狼》节选自选自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所以我认为,5、教学环境分析:可利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创设情境,链接相关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

二、教学目标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掌握小说主题。

4、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12SectionA(1a2c)教学设计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12SectionA(1a2c)教学设计
3.教师通过展示与节假日相关的图片,如海滩、山脉、博物馆等,让学生预测本节课的主题:“Can you guess what we are going to learn today?”
4.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Ye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holidays and activities.”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What do you like to do on holidays? Why?”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使用一般现在时态进行表达,如:“I like to go to the mountains because it's quiet and beautiful.”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4.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5.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重点语法和词汇的运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呈现2a部分的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听力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b.制作一张关于节假日活动的手抄报,用英文展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
作业要求:
1.学生应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保证作业质量。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完成口语作业,并及时给予反馈。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错误类型,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12SectionA(1a2c)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展开。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运用(1)第10教案教学目标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运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公道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应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问题。

2.彻底知道题意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进程一、情境引入。

小刚与小玲一起在水果店买水果,小刚买了3千克苹果,2千克梨,共花了18.8元。

小玲买了2千克苹果,3千克梨,共花了18.2元。

回家路上,他们遇上了好朋友小军,小军问苹果、梨各多少钱1千克?他们不讲,只讲各自买的几千克水果和总共的钱,要小军猜。

聪明的同学们,小军能猜出来吗?二、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摸索: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容易?三、练习。

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_、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

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运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五、作业。

P42。

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运用(2)第11教案教学目标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运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公道性。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王维》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王维》教案、教学设计
2.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待古典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3.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竹里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竹林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竹里馆》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阅读《竹里馆》,理解诗意,标注生僻字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竹里馆》的诗意,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宁静、淡泊的意境。
2.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
3.了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体会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难点
1.诗中意象的深入理解,如何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视角去感悟自然之美。
2.王维诗歌创作背景的掌握,以及如何将其与诗歌意境相结合。
(四)课堂练习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我会布置以下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竹里馆》的诗意。
2.请举例说明诗中的“拟人”修辞手法。
3.课堂小练笔:请以“竹”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以及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同时,肯定学生在讨论、练习中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阅读王维的诗作,深入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作业要求:
1.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体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误。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典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典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典5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典精选篇1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一)河姆渡原始农耕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河姆渡原始农耕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2、时间:距今约7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4、农耕作物:水稻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4、农耕作物:粟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6、原始饲养业:猪、狗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英语下册Module 4 Unit2 Every family will have a small plane一、课标分析:《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未来生活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本模块以未来的教室及学习为切入点,在Module 4 Unit2用学生Tony的画笔描绘出了他心目中未来生活有关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模样。

通过想象导入语法一般将来时主语+will+动词原形的句式结构,谈论未来。

一般将来时主语+will+动词原形的句式结构是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时态,它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词汇方面通过图片与汉语来掌握本单元的四会单词和短语。

语音方面能够正确朗读单词重音。

语言技能方面通过泛读与精读环节来检测学生:能够读懂叙述未来的短文,掌握整体理解的技能,理解语篇的主旨与细节。

在写作方面,本课作为一篇学生作文,它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写自己的作文。

这篇课文先陈述环境与气候的变化,然后陈述我们自己旅行与假期生活的变化,是从环境到人的陈述顺序。

从这篇范文,教师引导学生在陈述自己的想法时,要有内在的逻辑性,要么从外到内,要么从内到外,要么重要到不重要等等。

这一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中活动,有利于学生从准确的仿写到改写到独立写作。

在本课的阅读教学环节中,学生掌握的略读、跳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手段,是整个英语教学中必须培养的阅读策略。

在“小组合作,你问我答”环节中体现了学生们的合作学习策略。

在本课后面播放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未来生活的变化,让学生有危机感和探索未来的科学思想。

而通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是本课的情感态度目标。

因此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起着范例的作用。

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外研版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模块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实现目标任务。

外研版版七年级下册Module4 Unit2是一节读写课,与旧版教材改动比较大,主要是围绕“Life in the future”这一话题展开以读写为主,兼顾听说。

其教学中心内容是“谈论未来”。

这个单元的重点通过展开多种任务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一般将来时的用法,掌握一般将来时预测和描述将来的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感兴趣和迫切想知道的,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

一般将来时的学习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Unit1是Module4的第一单元,它借助对话,描述了未来的学校;以一般将来时为教学内容;Unit2是Module4的第二单元,通过Tony Smith文章介绍了未来的天气,衣服,旅行和工作。

Unit3是语法复习单元。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为:1.掌握本节课的词汇及短语,并能造句:air, land ,rain, sea, wind, here is/ are, bike, car, cheap, into, long, heavy, light, easy, hour, short2. 重点句子—What will life be like… The weat her will be quite warm…We won’t travel…3. 能够读懂叙述未来的短文,掌握整体理解的技能,理解语篇的主旨与细节。

能相互描述未来的设想。

4.憧憬美好未来,培养乐观向上精神。

重点难点:用一般将来时描述未来。

(二)内容划分及课型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分为2个课时,包括一节新讲授的读写课和一节复习课。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module3中学习过一般将来时的Be going to结构。

在Module 4 Unit1中谈论未来的学校生活。

Module 4 Unit2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入到谈论将来生活这个话题,这是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课堂活动的每个环节,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分享合作。

一般将来时作为本学期的一个重点时态,通过上模块的学习训练,学生掌握了Be going to结构的构成以及用法。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较容易的能掌握will+动词原形的句式结构,并且能区别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动词原形结构和will+动词原形结构的异同。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词汇。

让学生按照音节拼读单词,注意单词发音和拼写,词性不作要求。

降低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单词的成就感。

课中我是小小的预言家环节,学生憧憬美好未来,培养了乐观向上精神。

通过美好未来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为未来拼搏的热情。

四、教学设计一、Learning aims1.掌握本节课的词汇及短语:air, land ,rain, sea, wind, here is/ are, bike, car, cheap, into, long, heavy, light, easy, hour, short2. 重点句子—What will life be like… The weather will be quite warm…We won’t travel…3. 能够读懂叙述未来的短文,掌握整体理解的技能,理解语篇的主旨与细节。

能相互描述未来的设想。

4.憧憬美好未来,培养乐观向上精神。

二、教学步骤【课前延伸】1 预习词汇:布置学生预习词汇。

(让学生按照音节拼读单词,注意单词发音和拼写,词性不作要求。

降低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单词的成就感。

)【课内探究】导入1)播放视频《未来机器人能否改变你我生活》(利用精彩视频,活跃气氛)2)让学生思考未来的生活展示目标,集体朗读。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体现难点。

(一)Pre–readingTask 1 check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Task 2:泛读,(方法引领:注意首尾句,学会跳读,运用排除法等等)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快速地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2个问题:(播放音频)1).Match the pictures in Activity 1 with the paragraphs.2).Match the paragraphs with the headings. 1 Weather □ 2 Clothes □3 Jobs □4 Travel □介绍阅读策略:略读。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

然后核对答案。

(二)While-readingTask 1: Watch and read again。

(方法引领:注意细节等,播放视频)1)Check(√) the true sentences(1) People have to change clothes in hot weather. ( )(2) The weather will be warm in spring. ( )(3) A lot of people will travel by plane so maybe there will be traffic jams in the air. ( )(4) People will have long holidays because machines will do heavy work. ( ) 2) 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from the box.air cheap everywhere into rise trueWill travel in the future be expensive No, it’ll be(1)_______. We’lltravel(2)___________ by plane. We’ll be able to (3)_______ over the traffic jams on the land, and we’ll be able to go(4)_____ space. But maybe there’ll be traffic jams in the(5)_____ too. What do you think Do you think this idea about life in the future will come(6)______首先介绍阅读策略,然后学生阅读,读完后核对答案。

(三)Post –readingTask 1:Read the text loudly and clearly(温馨提示:注意句子中的重要短语及时态。

)Task 2: 小组合作,你问我答解决疑难。

(1)We ________ travel by bus or bike ________ _________.(fill in the blanks)(2)There’ll be_______ light rain and cold wind in spring. (fill in the blanks)(3)It’ll be cheap to travel everywhere by plane,_________ ________ over land _______ ________ over the sea or even into space.开飞机去到处旅行将会很便宜,不仅在陆地上空,还可以跨越海洋甚至飞向太空。

Task 3: learning to learn(1)我们知道not…any more 的意思是____ ___, 例句(2)中no more 的意思也为_________。

【小试牛刀】He isn’t a child any more. (同义句) He is_______ ________ a child.【拓展】由以上例句我知道not only…but also的意思,它可以连接两个表并列关系的成分,着重强调后者,在连接两个并列主语,确定谓语动词时采用就近原则,初一上There be句型也采用此种原则.【小试身手】1. _______ ________ I _______ ________ Tom (like) watching TV. 不但我而且汤姆也喜欢看电视。

Task 4: Practice1小试牛刀-----阅读课文完成短语What will life be like___ ___ ____(将来)How will things will change Which ones will____ ____(实现)There will be ___ ____(不再) light rain and cold rain in spring . The weather will be quite warm and even hot ___ ___(整年),with ____ ____(大雨)and wind .The sea level will rise ___ ____(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