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精神与党校教育

合集下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2015年12月9日)2015年12月14日07: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发挥党校作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要保证。

为适应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促进党校事业发展,现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各级党校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在,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致力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锻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迫切需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党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全面提升能力素养,解决新形势下能力欠缺、“本领恐慌”问题,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

现在,一些干部不合格,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不合格;一些干部出问题,根子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问题。

党校承担着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使命。

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充分发挥“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党员干部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从思想、政治、作风等方面严起来、强起来,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落到实处。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用血的代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求实精神,同时更秉赋了新时代的求是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起源“实事求是”本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书中说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唐朝学者颜师古注“实事求是”四字,谓“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务得事实”是指刘德搜集和研究古籍,务必对历史材料考证翔实;“每求真是”是指刘德力求得到正本,弄清历史事件的真相。

可见,“实事求是”本来是指一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酝酿过程。

自从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投身革命起,就高度重视革命理论与革命运动的结合统一,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后来,在同党内教条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实际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毛泽东越来越感到坚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1930年,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主张和反对本本主义的口号,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的“本本”是需要学习的,但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决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

1937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教条主义进行了理论清算。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员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到了1941年,写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时,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已相当成熟,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汇报

实事求是的思想汇报

实事求是的思想汇报篇一:XX年4月思想汇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XX年4月思想汇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下文是一篇XX年4月思想汇报,实干兴邦,在此后的工作职位上,我也会催促自己做实事,有头脑,肯动手的人材会取得青睐,让咱们一路来看看详细内容吧~敬爱的党组织:自从去年7月份正式从学校毕业的着半年多个月以来,我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一名工作人员或待业人员,方才毕业的这段时间一直是咱们寻觅工作的黄金时期,我这段时间也一直为公事员考试勤奋学习,虽然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我仍然坚持不能中断政治思想的学习,对于国家大事,时政新闻的关注热度不减,做一个关心国家,关心党的动态的人,紧随其后,跟上先进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做一名擅长思考,乐于思考的好同志。

在现实工作和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以下的现象:道理个个都懂,提及来井井有条,但一旦落实到行动中来,却不大沾边;会上表态信誓旦旦,决心也很大,会后便忘得一干二净,乃至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这样的现象,犹如"毒瘤"一般,败坏了党风政风,污染了社会风气。

危害了干群关系,人民群众十分反感。

身为一名预备党员,对此我有一点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言为民行也为民,载舟覆舟如履薄冰,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应充分理解的话语,百姓也期盼咱们少说漂亮话,多做实在事,这是咱们党的为官之本。

有些人说的好,却做的差,因为说比做简单,做好事或把事做好就更困难了,这需要咱们严格要求自我,耐得住孤单,守得住清贫。

在新闻中,咱们也常常看到报导批评那些只会说而不做的人,比如:一些窗口开设前宣传隆重,在工作时单位工作人员迟迟不上岗,让办事群众排队等候;一些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外网、看影片,淘宝;个别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吵架,群众找不到领导投诉等问题,这些都是不正常和不健康的。

这样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咱们干部的观点,造成负面影响,损害的是整个队伍的形象。

其实,只说不做或说的多做的少的人的口碑是比较糟糕的,群众办事,希望的是事情能够尽快进好的取得解决,而虚假把势,花拳绣腿早晚要被他人识破。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政纪党纪【发布部门】中共黑龙江省委【发布日期】2016.09.08【实施日期】2016.09.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年9月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突出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全面推进我省党校事业发展,现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始终(一)坚定政治方向。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党校立校之本。

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党中央和省委作出的决策迅速贯彻、关注的问题深入研究、交付的任务认真完成,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行动自觉。

(二)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党校姓党的内在要求。

要把实事求是精神贯穿党校教育教学的始终,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

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地教,弘扬求真务实、民主讨论、创新进取的风气;学员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学,更加准确地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提升党校教育教学实效。

(三)坚持质量立校。

质量立校是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

要坚持高标准办学,不断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探索规律,从整体上提高党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要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管理服务、学风校风等各方面工作创新。

(四)坚持从严治校。

从严治校是党校工作的重要方针。

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重点抓住教师和学员两个主体、课上课下两个环节,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肃校规校纪,保证党校风清气正。

对加强党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加强党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加强党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党校校园文化是党校全体员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为了适应组织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党校特色、鲜明个性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外部形象的总和,具有鲜明的政党特性和校园特色。

因此,只有不断的加强党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显性教育的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党校的竞争力,提升党校的办学效益和质量。

校园文化建设是发挥党校干部教育职能、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需要。

全体党校职工要凝聚力量、激发活力、积极努力,建设优质高效的校园文化。

1.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校在 __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担负着特殊重大的历史责任。

当前,要通过党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党性教育融汇于党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让经过党校教育培训的干部努力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坚持走 __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具有驾驭全局能力的优秀领导干部。

2.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党校培养高素质 __才的重要途径。

党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学内容、教育水平以及党校的精神风貌和校园环境等方面,都会对学员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加强党校校园文化建设,党校可以充分发挥干部教育的独特优势,强化学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而为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合格 __才。

3.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党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校的办学目标是为党的现代化事业服务,其自身的发展不仅仅包括硬件设施的完善,同时也包含着其整体精神风貌的培育,而党校校园文化则为党校的发展起到了一种强大的推动作用。

党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最终有力地促进党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4.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开展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就是为党校人和谐发展创造环境、营造氛围、搭建平台。

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党校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人和制度的和谐、人和人的和谐,学术氛围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创建党校人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05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05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邓小平:“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 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江泽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 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 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 思主义看做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 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 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 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从斗争中”,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 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 “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抄照搬,而 应该有创造性; “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这是唯物论和 辩证法的运用和体现(实践—认识—再实 践—再认识„„)


1982年中共十二大《党章》明确: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
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 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 理和发展真理。”
邓小平论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邓小平论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3)新的发展



2002年,江泽民十六大报告:坚持党的思想路 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 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注意: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 质。这是进入21世纪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提出的新的要求。 2004年1月,胡锦涛提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 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源头:1941年12月底,毛泽东应当时中央党校 教育长彭真的请求,指示中央党校的校训是 “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得本真 唯求是——“实事求是”始末考

得本真 唯求是——“实事求是”始末考

得本真唯求是———“实事求是”始末考本刊主编郑向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更是思考问题、探讨学问的最高准则。

出生在新社会、生长在红旗下的自己,儿时深受毛泽东思想的熏陶,年长得益于党的栽培,对实事求是刻骨铭心,奉为圭臬。

尤其是曾有在河间故地任职的一段经历,惊喜地发现实事求是的“策源地”竟是脚踩的这片热土,就更加有了无比亲切的自豪感和弘扬光大的使命感。

带着崇敬之心和信仰之诚,本人做了一番学习考察。

“实事求是”原本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本土化治学精神的表达方式,最早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河间献王传》。

书中评价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从民德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汉书》卷53,中华书局出版,第2410页)。

这里的“修学”是指“修礼乐”、“学举六艺”,“好古”是指“所得书皆古先秦旧书”。

班固认为,刘德在学经典、修礼乐时,修好先秦诸子的古书,对旧书“求真是”、“留其正本”,盛赞刘德在考证古书时求其真本,讲究实证的严谨治学态度。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被封为河间王,其治所设在今天河北省献县境内。

那时是一个儒学复兴的朝代,认为儒学是教化人民最好的精神法宝,刘德自发担当起了收集整理儒学古籍的重任。

秦始皇焚书坑儒,诸子著作损毁湮缺。

刘德倾力搜集民间古籍遗留,每遇到真本,或以高价购求,或以金帛赐赠。

他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所得书籍,去伪存真,校实取正,纳精取华,究明源委,勘误补缺,校理成册。

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毛诗》《左传》《周官》《礼记》《孟子》《孝经》《老子》等一大批经典古籍,就是经他收集整理后献给朝廷而得以流传至今的。

刘德死后,鉴于其多次向朝廷献书的功劳,汉武帝赐谥号为“献”,后人称其为“献王”,其整理古籍严谨认真的态度也被概括为“实事求是”,流传至今。

现在当地酿造了一种叫“献王”的酒,算是饮酒思源吧。

《汉书》之后,“实事求是”一词在宋儒书中多有出现,但在朝野中并没有流传开来,民国时期却在一家工科学校出现。

实事求是资料

实事求是资料

首倡“实事求是”校训的是北洋大学校长赵天麟,第二个推崇“实事求是”校训的是湖南公立工业学校校长宾步程。

1914年,赵天麟以“实事求是”作为北洋大学校训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训)赵天麟(1886-1938),字君达,天津人,是中国早期官费赴美的留学生。

1906年初,赵天麟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1909年毕业于该校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并由校方赠其金钥匙以作纪念。

1914年3月13日,赵天麟因其高尚的人品,突出的教绩,被任命为北洋大学的校长,年仅28岁。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学校广纳海内外硕学鸿儒任教,尤以美、日、英、法、德、俄等工业发达国家学者任主课,科技课程大多使用外文原版教材。

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北洋大学的教育质量可与美国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相媲美,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毕业生可免试进入欧美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曾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写道:“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总结了北洋大学近20年的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一直承袭至今。

”赵天麟首倡“实事求是”的校训,早于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民主”的口号。

面对近代由西方传入的工业文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中国人需要一种治学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方法。

赵天麟在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校训,用以指导办学,引导学生,应当予以高度肯定。

赵天麟首倡的“实事求是”校训,既科学又精练,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包容性,在大学校训中引领新风、独树一帜,倡导了一种中国本土化的科学精神,对昔日的北洋大学和今天的天津大学在治学、育人诸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天麟以“实事求是”为校训,还反映了他对中国教育传统的重视和继承。

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在以“工程师的修养”为题的演讲中强调,北洋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实事求是”是其必备的道德品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事求是精神与党校教育
作者:宫正
来源:《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7年第4期
宫正
实事求是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

”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赋予了实事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

1941年5
月19日,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提出学习马列主义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
是我们去研究。

”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肃
清了教条主义对党的影响,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更加成熟,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
团结。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思想路线的内容,即“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可见,实事求是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实事求是与中央党校有着密切的联系。

1941年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给中央党校题写了
“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党校一开始定名为“中共
中央高级党校”。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办的刊物就叫《实事求是》,这是继承发扬中央党校实事
求是的优良传统的象征。

“文革”结束以后,1977年中央党校复校,党中央任命胡耀邦为副校长,主持工作。

胡耀邦同志要求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挂在礼堂,这是基于党的正反两方面
历史经验而做出的深刻总结。

后来,这四个大字被铭刻在大礼堂南侧的石碑上,从此成为中央
党校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从理论上看,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对党的事业意义重大。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
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从思想建设上看,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进行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党
性修养的重要体现。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从根本上说,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就是要做到:既反对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不断开辟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同时,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
作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习仲勋同志曾指出:“我们讲党性,我看实事求是就是
最大的党性。

”当前,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三严三实”
精神,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因此,在党校教育中,必须把坚持实事求是精神作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基本目标,无
论是专题教育、现场教学,还是学员课堂讨论都应融人实事求是精神的基本原则,要通过马列
主义、党章、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教学内容,促使实事求是精神在学员中“入耳、人脑、人心”。

党校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提升学员的理论修养,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提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勇气,而且要注重提高学员的政治修
养和作风修养,树立政治勇气,坚持以求真务实作风解决问题,推动实践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宫正,中共深圳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周修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