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全国各省市GDP排名(最后更新日期:2015年1月27日)

2014年全国各省市GDP排名(最后更新日期:2015年1月27日)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
全国人均GDP为46531.20元。
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全年平均汇率6.1443。
按平均汇率,2014年中国GDP折合103585.93亿美元,人均GDP 达到7573美元(数据整理:宜居城市研究室)。
1、广东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67792.24亿元,比上年增长7.8%2、江苏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65100亿元,比上年增长8.7%3、山东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59426.6亿元,比上年增长8.7%4、浙江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40153亿元,比上年增长7.6%5、河南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349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台湾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亿新台币,比上年增长2.1%,折合人民币亿元6、河北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6.5%7、辽宁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8600亿元,比上年增长5.8%8、四川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8536.7亿元,比上年增长8.5%9、湖北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7367.04亿元,比上年增长9.7%10、湖南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7048.5亿元,比上年增长9.5%11、福建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4100亿元,比上年增长9.9%12、上海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35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7.0%13、北京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1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7.3%14、安徽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9.2%15、内蒙古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7769.5亿元,比上年增长7.8%香港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亿港元,比上年增长2.9%,折合人民币亿元16、陕西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7689.94亿元,比上年增长9.7%17、黑龙江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5.6%18、天津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572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19、江西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5708.6亿元,比上年增长9.7%20、广西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5672.97亿元,比上年增长8.5%21、吉林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8.3%22、重庆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426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23、山西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759.44亿元,比上年增长4.9%24、云南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8.1%25、贵州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925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6、新疆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9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27、甘肃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10.1%28、海南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3500.72亿元,增长8.5%澳门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亿澳门元,比上年增长11.9%,约合亿人民币29、宁夏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增长8.0%30、青海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301.12亿元,增长9.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720亿元,增长16.0%31、西藏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5-02-26 10:32:39 来源: 国家统计局作者: 【大中小】浏览:6次评论: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 ;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 ;自然增长率为5.21 。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53亿人。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
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7]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
价格水平涨幅较低。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疆各地州管理模式研究

地方经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疆各地州管理模式研究玛合帕丽·阿塞提 安瓦尔·买买提明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摘要:通过对新疆各地州的数据分析,界定了各地州的管理水平的内涵,建立了涵盖公共管理、经济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功能设施管理、人口管理、城乡统筹七个子系统组成的新疆各地州管理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只对新疆12个各地州的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新疆各地州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总量管理水平及各地州的人均GDP有显著相关关系。
根据各地州的管理水平来看,具有较大的差别。
从区域差异来看,北疆疆各地州的地州管理水平较好、东疆各地州的地州管理水平一般、南疆各地州的地州管理水平较低,设有特区各地州的伊犁州和喀什各地州的管理水平最好。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新疆各地州;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485-03一、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通过对新疆各地州综合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主要的以下几个点进行研究,公共管理水平,即政府对制度机制的引导。
经济管理水平,即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人口管理水平,即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必须一人为核心,先提高人的全面城镇化。
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即大力发展城镇化必须保障生态环境不破坏、人居共生。
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即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保障医疗、养老、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
城乡一体化管理,即缩短贫富差距,共创和谐稳定的新型城镇。
二、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依据新型城镇化管理涉及很多方面,若想系统衡量其水平,必须根据研究目的选取大量指标。
新疆新型城镇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囊括了公共管理、经济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功能设施管理、人口管理、城乡统筹管理等7个大模块中的25个指标。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从行政管理模式发展而来的,政府部门中的公共管理主体是整个公共管理主体中的主要部分。
克拉玛依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克拉玛依市统计局

853.5801.7810.7847.5711.417.46.06.83.51.5克拉玛依市 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克拉玛依市统计局2014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加速世界石油城建设的重要一年。
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打造世界石油城战略目标不动摇,大力加强高品质城市建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提质、城市品质提升、民生有效保障、社会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47.5 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5%。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5.6 亿元,增长 2.8%;第二产业增加值 719.8 亿元,增长 0.3%;第三产业增加值 122.1 亿元, 增长 10.5%。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66︰84.93︰14.41。
(亿元) 900(%)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25 720195401336071801-5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二、农业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5.6 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2.8%。
其中,种植业增加值 2.64 亿元,增长 12.8%;林业增加值 1.06 亿元,下降 10.1%;畜牧业增加值 1.38 亿元, 增长 1.0%;渔业增加值 0.06 亿元,增长 5.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0.5 亿元,下降 11.5%。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粮食吨19712 57.2 水产品吨815 5.2 其中:小麦吨1387 37.7 牲畜存栏头数万头17.62 18.6 玉米吨18186 57.6 其中:大畜万头0.93 12.0 棉花吨14670 -10.9 猪万头9.19 22.4 蔬菜吨44534 32.3 羊万只7.50 15.0 瓜果吨17803 -22.7 牲畜出栏头数万头18.92 16.8 肉类吨10963 1.1 其中:大畜万头0.31 -28.4 禽蛋吨317 -60.9 猪万头11.05 -2.2 牛奶吨5818 -29.1 羊万只7.56 69.5三、工业工业生产基本稳定。
遏制极端化思想渗透加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全县财政收入共452万元②,2014年自治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4亿元③,比建县之初增长22909%;目前,和布克赛尔已由一个边陲小县发展成为全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县市之一。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秉承“爱国、爱乡、爱家”优良传统的最好诠释,更是自治县各民族间加深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所在。
3.体现多元文化发展交融的文化形象基本构建县域内蒙古、汉、哈萨克族三个主要民族及其他十六个少数民族之间世代团结和睦,各民族文化之间既相互吸收借鉴,却又始终保持着各民族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独具包容性和开放品格的“和文化”。
“和文化”是自治县综合文化形象的集中体现,兼容并蓄了儒家文化的“贵和尚中”,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佛教文化的“和平”,伊斯兰教义的“友爱”,基督教义的“博爱”思想,更体现出自治县政治亲和、各民族和睦友爱、全县各行各业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现实④。
二、遏制极端化思想渗透对于加深自治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谈到,要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而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具体来说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因此,自治县遏制极端化思想渗透对于加深自治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1.遏制极端化思想渗透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然而,近年来“三股势力”为了达到他们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不断在新疆地区制造民族分裂活动,不仅给各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4月在《在新疆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发展仍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切实抓好。
近几年,通过“北牧、中工、南农”发展战略的实施,依托资源优势拉动,自治县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自治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年位列地区五县二市第一。
2014年新疆CPI同比涨2.1% 涨幅五年来最低2015.1.28

2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联合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举行2014年新疆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潘玉珍在会上表示,2014年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创五年来最低。
潘玉珍介绍,2014年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1%,涨幅较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是2010年来最低水平。
从月度来看,2014年11月份CPI仅上涨1.0%,也创2009年11月份以来月度最低水平。
总体来看,2014年新疆CPI总体特征为稳中趋降,涨幅回落明显。
食品价格涨幅趋缓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来看,食品价格涨幅趋缓,对CPI影响程度减弱是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
2014年新疆食品价格上涨3.6%,较上年涨幅回落4.9个百分点,拉动CPI 上行1.36个百分点,较上年降低了1.7个百分点,对总指数上行的影响率为64.8%,也明显低于上年79.0%的水平,但其涨幅和影响力仍居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之首。
2009年以来的本轮物价上涨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要特征的,食品价格涨幅过快也是近年来新疆CPI涨幅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
2014年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推动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下行,也带动了新疆CPI在全国位次的后移,以往新疆在全国排名居于前列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新疆列居全国31个省、市(区)第11位;在西北五省中,涨幅居第3位。
其中上半年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下半年回落速度加快,9月份后低于全国水平。
具体从食品价格分类来看,16个食品分类中,油脂、食糖、肉禽及其制品呈下降态势,其余13个食品分类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涨幅均有所回落。
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涨幅较上年回落15.8个百分点,菜、粮食、油脂、干豆及豆制品、蛋、水产品价格涨幅较上年分别回落3个百分点以上。
与百姓生活紧密联系的牛羊肉价格“一落一降”,牛肉价格仅上涨5.4%,较上年的上涨39.2%回落33.8个百分点;羊肉价格则由上年上涨19.8%转为下降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38.37万千瓦,增长8.0%。
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4.19万台,增长11.3%。
小型拖拉机29.93万台,下降6.1%。
化肥施用量(折纯)236.98万吨,增长16.6%。
农村用电量96.52亿千瓦时,增长15.0%。
拥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1007家,比上年增加797家。
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94家,增加4家。
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12080个,增加1105个。
实现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总产值1584亿元,增长13.0%。
三、工业和建筑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179.60亿元,增长10.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增加值272.49亿元,增长8.6%;重工业2806.48亿元,增长10.2%。
按石油非石油工业划分,石油工业增加值1422.76亿元,增长7.2%;非石油工业1656.21亿元,增长12.6%。
按经济类型划分,公有制经济工业增加值2327.75亿元,增长8.5%;非公有制经济751.22亿元,增长15.4%。
按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企业工业增加值1921.38亿元,增长7.4%;地方企业1157.59亿元,增长14.9%。
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2086.57亿元,增长8.7%;中型企业443.02亿元,增长4.9%;小型企业533.02亿元,增长20.5%;微型企业16.37亿元,增长13.5%。
园区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84.38亿元,增长11.0%。
建成工业园区82家,其中,国家级19家,自治区级63家。
2014年十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自治区重点监测的十大产业中,石油工业增加值1422.76亿元,增长7.2%;有色工业170.96亿元,增长32.8%;电力工业300.54亿元,增长36.2%;化学工业307.47亿元,增长7.4%;钢铁工业53.56亿元,增长1.6%;煤炭工业142.65亿元,增长7.0%;纺织工业41.39亿元,下降0.2%;农副食品加工工业60.64亿元,增长14.1%;装备制造工业73.89亿元,增长7.4%;汽车工业5.76亿元,增长2.6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州直2014年主要污染物总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州直2014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伊州政办发[2014]36号【发布部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政府【发布日期】2014.05.12【实施日期】2014.05.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州直2014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伊州政办发〔2014〕36号)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自治州直属各县市人民政府,自治州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都拉塔口岸管委会:《州直2014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已经自治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4年5月12日州直2014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为全面实现自治州“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根据自治区有关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的具体要求,特制定2014年自治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减排计划。
一、总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目的,依据环境功能,分区控制,科学利用环境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持续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实现污染减排的定量化、精细化管理,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二)编制依据编制规划依据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国家、自治区、地区有关政策文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批复(新政函〔2011〕343号);2.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3.自治区环保厅《关于做好2014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新环办便函〔2013〕17号);4.自治区环保厅《“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管理办法》;5.自治州人民政府与州直各县市(口岸)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6.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批复(伊州政函〔2012〕7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02-26 11:00 伊犁州统计局综合处201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伊犁州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促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众志成城保稳定,新型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现代农牧业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全州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综合初步测算,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产总值(GDP)16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438.03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581.40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592.61亿元,增长11.8%。
州直属县市生产总值79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28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68.79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340.17亿元,增长14.8%。
全州三次产业比重由2013年的27.3:36.7:36.0调整到27.2:36.1:36.7,州直三次产业比重由2013年的23.7:34.2:42.1调整到23.1:33.9:43.0。
伊犁州人均生产总值33809元,增长10.4%,州直人均生产总值28346元,增长12.2%。
全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
州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
表1: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二、农业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8.19亿元,比上年增长6.4 %。
州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18亿元,增长5.1%。
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1984.05万亩,比上年增加244.47万亩。
其中:粮食(含薯类)播种面积1082.85万亩,减少3.72万亩;棉花播种面积358.93万亩,增加149.4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51.09万亩,减少2.32万亩;甜菜播种面积29.68万亩,增加4.5万亩;麻类播种面积2.68万亩,减少0.08万亩。
州直农作物播种面积760.09万亩,比上年增加36.02万亩。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87.02万亩,增加21.97万亩;棉花播种面积17.98万亩,增加11.1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46.82万亩,减少4.52万亩;甜菜播种面积22.61万亩,增加2.7万亩;麻类播种面积0.68万亩,减少0.07万亩。
表2: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表3:2014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单位:万头(只)、万吨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州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25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轻工业50.65亿元,增长5.9%;重工业206.96亿元,增长14.4%。
州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19亿元,增长5.2%,其中轻工业44.25亿元,增长6.8%;重工业52.94亿元,增长4.0%。
表4:2014年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3.80亿元,增长0.8%;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17.49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40.23亿元,增长175.6%;实现利税65.64亿元, 下降25.2%。
州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1.41亿元,增长3.3%;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4.91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28.78亿元,增长202.0%;实现利税29.0亿元, 下降32.0%。
全州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138.29万平方米,增长6.6%;房屋竣工面积435.58万平方米,下降21.0%。
州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10.75万平方米,增长14.8%;房屋竣工面积268.48万平方米,下降7.0%。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州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2.25亿元,与上年持平。
其中城镇投资1221.7亿元,与上年持平。
州直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1.45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其中城镇投资686.39亿元,增长6.5%。
民间投资550.54亿元,增长2.3%。
从产业投向看,全州第一产业投资49.44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投资566.02亿元,下降6.5%,其中工业投资554.62亿元,下降7.2%;第三产业投资706.79亿元,增长6.0%。
州直第一产业投资15.16亿元,下降8.7%;第二产业投资356.91亿元,增长4.5%,其中工业投资345.74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投资399.37亿元,增长7.2%。
分行业看,全州制造业投资280.73亿元,增长9%;电力业投资215.31亿元,下降19.3%;交通运输业投资68.32亿元,增长47.7%。
州直制造业投资217.70亿元,增长14.1%;电力业投资71.62亿元,下降31.6 %;交通运输业投资24.93亿元,下降18.1%。
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8.5%。
房屋施工面积1643.99万平方米,增长7.2%。
竣工面积183.56万平方米, 下降50.16%。
商品房销售面积280.9万平方米, 下降19.1%,销售额111.27亿元,下降10.8%。
商品房空置面积150.39万平方米,下降1.8%。
州直房地产开发投资129.18亿元,增长46.0%。
房屋施工面积1268.81万平方米,增长33.1%。
竣工面积128.15万平方米,下降29.2%。
商品房销售面积218.68万平方米, 下降0.9%,销售额89.29亿元,增长5.4%。
商品房空置面积88.02万平方米,增长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州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7150万人,比上年下降9.8%,完成旅客周转量52.51亿人公里,下降12.5%;完成货物运输量9859万吨,增长8.0%,完成货物周转量128.05亿吨公里,增长11.5%。
州直完成旅客运输量4973万人,比上年下降9.8%,完成旅客周转量36.71亿人公里,下降12.5%;完成货物运输量5852万吨,增长9.8%,完成货物周转量73.57亿吨公里,增长11.2%。
年末全州固定电话用户102.36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 21.6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467.1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8.8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84.14万户,比上年增长42.3%。
州直固定电话用户58.40 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9.63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285.3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5.93部/百人;互联网用户53.57万户,比上年增长71.0%。
年末全州共有星级宾馆126家,各类旅行社82家。
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413.7万人次,旅游收入128.21亿元。
州直共有星级宾馆62家,各类旅行社51家。
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760.6万人次,旅游收入70.01亿元。
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州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分地域看,全州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44亿元,增长14.8%。
州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1.24亿元,比上年增长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11亿元,增长17.7%。
从消费形态看,全州商品零售额24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餐饮收入47.87亿元,增长13.5%;州直商品零售额14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餐饮收入26.08亿元,增长12.9%。
七、对外经济全州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3.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出口87.52亿美元,增长10.4%;进口15.86亿美元,下降15.8%。
州直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79.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出口64.48亿美元,增长13.4%;进口14.62亿美元,下降19.5%。
全州新增利用外资项目3个,投资总额967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001.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2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1%。
州直新增利用外资项目2个,投资总额861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936.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12万美元,与上年持平。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全州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0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2.8亿元,增长10.7%。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0.5亿元,增长11.0%;地方财政支出550.2亿元,增长1.2%。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0.7亿元,增长1.1%。
州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133.3亿元,增长10.2%。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5.8亿元,增长10.7%;地方财政支出292.2亿元,增长2.9%。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2.3亿元,增长2.9%。
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853.31亿元,比上年增长7%。
其中单位存款872.91亿元,增长7.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45.75亿元,增长7.1%。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3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8.0 %。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167.58亿元,增长26.6%。
州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089.60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其中单位存款531.86亿元,增长12.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43.73亿元,增长7.8%。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848.89亿元,比上年增长34.3%。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115.33亿元,增长26.9%。
全州保费收入5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全年赔款支出22.24亿元,增长19.8%。
州直保费收入3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全年赔款支出14.18亿元,增长22.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州高等教育招生10145人,在校生36411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6293人,毕业生8702人。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308人,在校生19938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4331人,毕业生6014人。
州直高等教育招生6493人,在校生26875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2945人,毕业生5182人。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998人,在校生12632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8792人,毕业生3262人。
全州普通高中招生3.12万人,在校生9.04万人,毕业生2.96万人;普通初中招生5.10万人,在校生14.90万人,毕业生4.7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11万人,在校生34.42万人,毕业生5.27万人;幼儿园招生7.18万人,在园幼儿14.25万人。
州直普通高中招生1.92万人,在校生5.38万人,毕业生1.68万人;普通初中招生3.36万人,在校生9.57万人,毕业生3.1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4.09万人,在校生22.63万人,毕业生3.42万人;幼儿园招生4.66万人,在园幼儿9.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