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整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分析—完整版本ppt课件

当溶液浓度为 1 g/ml ,液层厚度为 1分米 时偏振 光所旋转的角度。记为:
[
]t
= α/ L C
——查手册得到不同物质的比旋光度。
α—— 测定样液的旋光度。
L—— 旋光管长度(液层厚度)分米。
C—— 样液浓度(所求值)。
t——测定温度为20℃。
λ——光源波长通常为D钠线589.3nm。
精选ppt
保存适宜,可长时间使用,但其中所用的氯 铂酸钾太贵,大量使用时不经济。 2. 铬钴比色法——以重铬酸钾代替氯铂酸钾, 便宜而且易保存,只是标准比色系列保存时 问较短。 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相同。
精选ppt
40
(二)啤酒色度的测定
1.原理 将除气后的啤酒注入 EBC 比色计的比色皿
中,与标准 EBC 色盘比较,目视读数或自动 数字显示出啤酒的色度,以 EBC 色度单位表示。
20
绝对折射率: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介质中的速度V之比。 以n表示。 n = c / v
n样液 ×Sin90 = n棱镜×Sin α临
n样液 = n棱镜×Sin α临
精选ppt
21
阿贝式折光计
1.底座;2.棱晶调节旋或; 3.圆盘组(内有刻度板); 4 .小反光镜;
5.支架;6.读数镜简; 7.目镜;8 .观察镜简; 9.分界线调节螺丝;
28
糖类的比旋光度
糖类 葡萄糖 果糖 转化糖 蔗糖
【α】 + 52.5 - 92.5 - 20.0 + 66.5
糖类 乳糖 麦芽糖 糊精 淀粉
【α】 + 53.3 + 138.5 + 194.8 + 196.4
精选ppt
29
3.变旋光作用
具有光学活性的还原糖类(如葡萄糖,果糖, 乳糖,麦芽糖等),在溶解之后,其旋光度起初迅 速变化,然后惭渐变得较缓慢,最后达到恒定值, 这种现象称为变旋光作用。
[
]t
= α/ L C
——查手册得到不同物质的比旋光度。
α—— 测定样液的旋光度。
L—— 旋光管长度(液层厚度)分米。
C—— 样液浓度(所求值)。
t——测定温度为20℃。
λ——光源波长通常为D钠线589.3nm。
精选ppt
保存适宜,可长时间使用,但其中所用的氯 铂酸钾太贵,大量使用时不经济。 2. 铬钴比色法——以重铬酸钾代替氯铂酸钾, 便宜而且易保存,只是标准比色系列保存时 问较短。 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相同。
精选ppt
40
(二)啤酒色度的测定
1.原理 将除气后的啤酒注入 EBC 比色计的比色皿
中,与标准 EBC 色盘比较,目视读数或自动 数字显示出啤酒的色度,以 EBC 色度单位表示。
20
绝对折射率: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介质中的速度V之比。 以n表示。 n = c / v
n样液 ×Sin90 = n棱镜×Sin α临
n样液 = n棱镜×Sin α临
精选ppt
21
阿贝式折光计
1.底座;2.棱晶调节旋或; 3.圆盘组(内有刻度板); 4 .小反光镜;
5.支架;6.读数镜简; 7.目镜;8 .观察镜简; 9.分界线调节螺丝;
28
糖类的比旋光度
糖类 葡萄糖 果糖 转化糖 蔗糖
【α】 + 52.5 - 92.5 - 20.0 + 66.5
糖类 乳糖 麦芽糖 糊精 淀粉
【α】 + 53.3 + 138.5 + 194.8 + 196.4
精选ppt
29
3.变旋光作用
具有光学活性的还原糖类(如葡萄糖,果糖, 乳糖,麦芽糖等),在溶解之后,其旋光度起初迅 速变化,然后惭渐变得较缓慢,最后达到恒定值, 这种现象称为变旋光作用。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件

1
食品质量检验概述
了解食品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和
色泽、气味和口感的检验
2
目的。
方法
探索如何检验食品的色泽、气味
和口感。
3
食品微生物污染检验方法
介绍检验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常用
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检验
4
方法。
方法
了解检验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的
常见方法。
5
食品真伪鉴别方法
概述鉴别食品真伪的常用方法。
食品安全检验
1
食品成分分析实验
通过食品成分分析实验,学习食品成分检测的实际操作技巧。
2
食品质量检验实验
进行食品质量检验实验,掌握食品质量检验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食品安全检验实验
参与食品安全检验实验,了解食品安全检验的实验流程和要点。
总结与展望
1 食品分析和检验的现状与发展
趋势
2 学习心得与感悟
分享学习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心得和个人
食品检验的种类和 方法
概述食品检验的不同种 类和常用的检验方法。
食品成分分析
食品成分分 析概述
了解食品成分分析 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常见的食品 成分分析方 法
介绍常见的、用于 分析食品成分的方 法。
糖的分析方 法
探索分析食品中糖 类的常用方法。
蛋白质的分 析方法
了解分析食品中蛋 白质的常见方法。
食品质量检验
食品安全检验的概述
了解食品安全检验的重要性 和目的。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检测 方法
介绍用于检测食品中化学物 质的常用方法。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 法
探索用于检测食品中微生物 的常见方法。
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 法
《食品分析(第3版)》教学课件—04实验方法评价与数据处理

第四章 实验方法评价与数据处理
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评价分析方法好坏的指标主要有: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准确度 通常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 2、精密度:指多次重复测定某一样品时,所得测定 值的离散程度。精密度通常用标准差或相对标准差 来表示。精密度与待测物质绝对量有关,一般规定: mg 级Cv(变异系数或相对标准差)为5%;μg级Cv为 10%,ng级Cv为50%左右。 3、检测限:检测限是指分析方法在适当的置信水平 内,能从样品检测被测组分的最小量或最小浓度。 4、成本与效益: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快速,微量, 低廉,技术要求不高,操作安全的测定方法应列为 首选的分析方法。
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 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 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 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 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 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 差与平均数的比值来比较,这就是变异系 数,用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表示。
S
2 2
n1 n2 2
式 16-9
2. 当检验两个均值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按式16-8计算t值:
式16-7中, S—标准差
式16-8中,S—合并标准差, 按16-9式计算
式16—9中,S1: 第一个样本的方差; S2 : 第二个样本的方差 n1---第一个样本的测定次数; n2---第二个样本的测定次数
μ
μ
μ
μ μ+ μ+ μ+
For Example
the average height for adult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bout 178 cm,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around 8 cm. This means that most men (about 68 percent, assuming a normal distribution) have a height within 8 cm of the mean (170–185 cm), whereas almost all men (about 95%) have a height within 16 cm of the mean (163–193 cm). How about, If the average height is still about 178 cm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zero, then.......?
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评价分析方法好坏的指标主要有: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准确度 通常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 2、精密度:指多次重复测定某一样品时,所得测定 值的离散程度。精密度通常用标准差或相对标准差 来表示。精密度与待测物质绝对量有关,一般规定: mg 级Cv(变异系数或相对标准差)为5%;μg级Cv为 10%,ng级Cv为50%左右。 3、检测限:检测限是指分析方法在适当的置信水平 内,能从样品检测被测组分的最小量或最小浓度。 4、成本与效益: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快速,微量, 低廉,技术要求不高,操作安全的测定方法应列为 首选的分析方法。
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 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 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 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 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 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 差与平均数的比值来比较,这就是变异系 数,用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表示。
S
2 2
n1 n2 2
式 16-9
2. 当检验两个均值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按式16-8计算t值:
式16-7中, S—标准差
式16-8中,S—合并标准差, 按16-9式计算
式16—9中,S1: 第一个样本的方差; S2 : 第二个样本的方差 n1---第一个样本的测定次数; n2---第二个样本的测定次数
μ
μ
μ
μ μ+ μ+ μ+
For Example
the average height for adult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bout 178 cm,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around 8 cm. This means that most men (about 68 percent, assuming a normal distribution) have a height within 8 cm of the mean (170–185 cm), whereas almost all men (about 95%) have a height within 16 cm of the mean (163–193 cm). How about, If the average height is still about 178 cm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zero, then.......?
食品分析与检验PPT课件

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
维生素C含量
采用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测定食品 中的维生素C含量,了解食品的营养 成分。
其他维生素含量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手段测定食品中其他维生素的含量, 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04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与检验
防腐剂的分析与检验
01
02
03
04
防腐剂的种类
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等 。
食品安全性分析与检验
重金属的检测
重金属种类
01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汞、镉、0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等方法对食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
检测标准
03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限制,
以确保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的检测
农药种类
农药残留主要指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后 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农药成分。
检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方法对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量 进行限制,以确保食品安全。
微生物的检测
微生物种类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等,这些微生物的存 在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食品 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仪器分析的应用
通过仪器设备对食品中的 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 析,如色谱仪、光谱仪、 质谱仪等。
仪器分析的局限性
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设备 和专业的操作人员,且某 些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03
食品中主要成分的分析与检验
检测方法
食品分析课件ppt

微生物繁殖导致食品营养成分流失、感官品质下降,甚至产生
有害物质。
毒素产生
02
某些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可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如细菌毒素、
霉菌毒素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源性疾病
03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和感染性腹泻等食源性疾病,严重威胁
人类健康。
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
检测方法
包括微生物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用于检测食 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提高食品质量
通过对食品的全面检测和分析,可以 发现食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改进和提高,从而 提高食品的质量。
食品分析的分类
感官分析
通过人的感官(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等)对食品进行检测和
评估,如口感、色泽、气味等。
01
物理分析
02 通过物理方法对食品进行检测和
分析,如密度、折射率、旋光度
目的
食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食品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促 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食品分析的重要性
保障消费者健康
促进食品产业发展
食品分析能够检测和评估食品中的有 害物质和营养成分,确保食品的质量 和安全,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分析能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 持,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研发、质量控 制、市场推广等,从而促进食品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
蛋白质含量
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了解食品的营 养价值。
氨基酸组成
分析食品中氨基酸的组成,氨基酸是构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维生素分析
01
02
03
维生素种类
分析食品中含有的维生素 种类,如维生素A、维生 素C等。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件

5'-呈味核苷酸二钠:同上。
5'-呈味核苷酸二钠三铵盐:同上。
其他增味剂:同上。
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分析与检测
甜味剂的检测与测定
如糖精钠、甜蜜素等。采用高效液相 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外标 法定量。
乳化剂的检测与测定
如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等。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 。
01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 分析与检测
01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与检测
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测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分子结构和性质,碳水化合物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碳水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滴定法、色谱法、质谱法等。
检测注意事项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提取、纯化、测定等环节,以保证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脂肪的检测与测定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 进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和 风险评估的水平。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叔丁基对苯二酚:同上。
没食子酸丙酯:同上。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同上。
着色剂的检测与测定
01
柠檬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 外标法定量。
02
苋菜红:同上。
03
胭脂红:同上。
04
日落黄:同上。
增味剂的检测与测定
01 02 03 04
谷氨酸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 ,外标法定量。
01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与检测
防腐剂的检测与测定
5'-呈味核苷酸二钠三铵盐:同上。
其他增味剂:同上。
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分析与检测
甜味剂的检测与测定
如糖精钠、甜蜜素等。采用高效液相 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外标 法定量。
乳化剂的检测与测定
如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等。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 。
01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 分析与检测
01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与检测
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测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分子结构和性质,碳水化合物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碳水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滴定法、色谱法、质谱法等。
检测注意事项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提取、纯化、测定等环节,以保证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脂肪的检测与测定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 进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和 风险评估的水平。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叔丁基对苯二酚:同上。
没食子酸丙酯:同上。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同上。
着色剂的检测与测定
01
柠檬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 外标法定量。
02
苋菜红:同上。
03
胭脂红:同上。
04
日落黄:同上。
增味剂的检测与测定
01 02 03 04
谷氨酸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 ,外标法定量。
01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与检测
防腐剂的检测与测定
食品分析 ppt课件

经数学统计处理, 从分析数据中提
取有用信息
对分析结果 进行解释、 研究和应用
气相色谱的结构
Filters/Traps
进样系统
H
Regulators
Syringe/Sampler
RESET
Inlets
Detectors
Column
检测系统
Gas Carrier Hydrogen Air
气路系统
温控系统
食品分析
——詹 萍
第一章 绪论
❖ 一 、食品分析概述 ❖ 二 、食品分析内容 ❖ 三、食品分析技术用语的基本规定 ❖ 四 、实验室安全知识 ❖ 五、食品分析方法与发展方向
一 、食品分析概述
b、 包装
我国规定化学试剂以下列五类包装单位包装 第一类:0.1g 0.25g 0.5g 1g 5g 第二类:5g 10g 25g 第三类:25g 50g 100g或25ml, 50ml,100ml 第四类:100g 250g 500g或100ml, 250ml,500ml 第五类:500g 1kg至5kg (每0.5kg为一间隔) 或500ml、 1L、2.5L、5L
如乙醇-丙酮-水(20:10:30); 硫酸(1+3) (4)容量百分浓度 20%的乙醇溶液
3.测定结果表示形式
( 1 ) 百 分 含 量 1% : 系 指 每 100g 或 100ml 样 品中所含被测组分的克数。 (2)PPM ——parts per million (10-6)
( mg / kg )或( mg / L ) PPB —— parts per billion (10-9) PPT —— parts per trillion (10-12)
现场检测与离线检测的差别是将分析仪器安装在生产 线附近,由人工从生产线上取下样品后立即测定。
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36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3. 离子交换色谱法
利用各组分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的不同 来分离。
阳离子交换:
R—H + M+X-
R—M + HX
阴离子交换:
R—OH + M+X-
R—X + MOH
37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4. 凝胶层析(分子排阻色谱SEC、凝胶
渗透色谱GPC、凝聚过滤色谱GFC) 5.亲和色谱
χ = χ1+ χ2+ χ3+…+ χn n
平均值是真实值的最佳经验性估计值
50
第三节 食品分析数据评价
二 、分析的可靠性 只得到平均值,但不能指出这些试验的重复性 以及测定结果与真实的接近程度
1.准确度和精密度 各个试验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各个试验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51
第三节 食品分析数据评价
1)准确度 单个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问题:准确度在多数情况下不能确定真实值、 解决:到标准机构购买标准品 根据样品验证 测试过程 假定其它实验结果准确 将结果与其它实验 室比较判断二者一致性
52
第三节 食品分析数据评价
2)精密度 衡量重复性和重复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3)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 步枪打靶的过程代表实验值的测定过程
下分别取样。 蔬菜的营养成分(全菜)要从茎、枝、
叶分别取,粉碎后,混匀。 测鱼头部分的成分就只取鱼头。 总之要根据测定的目的而定采样方法。
9
二、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 分等过程。
四分法:
10
第样二品章的制食备方品法分因产析品的类基型不本同知而识异
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 摇匀,充分搅拌。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3. 离子交换色谱法
利用各组分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的不同 来分离。
阳离子交换:
R—H + M+X-
R—M + HX
阴离子交换:
R—OH + M+X-
R—X + MOH
37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4. 凝胶层析(分子排阻色谱SEC、凝胶
渗透色谱GPC、凝聚过滤色谱GFC) 5.亲和色谱
χ = χ1+ χ2+ χ3+…+ χn n
平均值是真实值的最佳经验性估计值
50
第三节 食品分析数据评价
二 、分析的可靠性 只得到平均值,但不能指出这些试验的重复性 以及测定结果与真实的接近程度
1.准确度和精密度 各个试验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各个试验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51
第三节 食品分析数据评价
1)准确度 单个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问题:准确度在多数情况下不能确定真实值、 解决:到标准机构购买标准品 根据样品验证 测试过程 假定其它实验结果准确 将结果与其它实验 室比较判断二者一致性
52
第三节 食品分析数据评价
2)精密度 衡量重复性和重复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3)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 步枪打靶的过程代表实验值的测定过程
下分别取样。 蔬菜的营养成分(全菜)要从茎、枝、
叶分别取,粉碎后,混匀。 测鱼头部分的成分就只取鱼头。 总之要根据测定的目的而定采样方法。
9
二、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 分等过程。
四分法:
10
第样二品章的制食备方品法分因产析品的类基型不本同知而识异
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 摇匀,充分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