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导学案的有效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导学案的有效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导学案的有效运用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讲风”仍盛,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讲作者,二讲背景,三剖析内容,四总结主题思想,五归纳写作特色,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打破陈旧的模式,那么实际操作又应从何处入手呢?我认为我校提倡的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无疑对革新传统模式是比较好的突破。

什么是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这是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目的,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当我们基本明确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的含义之后,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也就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一、知识点应有效地运用问题呈现出来,并且这个问题的设计必须是科学的,能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比较多的智力操作的任务。

例如《勇者的面对》一文,在引导学生研读文中日本青年时,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日本青年的变化的?从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人?这对表现文章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

“导学案”所设计的问题含金量较高,它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当然也要求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发散性。相反,如果“导学案”的问题性水平较低,或是导设的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较少,甚至没有,就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找出文中对杨二嫂肖像描写的句子。这样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没有任何思维的空间,那么这样的“导学案”就没有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这样的课前预习就是失败的,这样的问题不具有生疑性,也就达不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了。当然“导学案”的问题也必须有一个弹性的限度,不能高到学生无法达到的地方,而是学生只需“跳一跳”就能“摘到桃”。

二、应由教师提出问题为先,逐步转到以学生生疑问题为主。

语文教学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其意思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实际应是一种疏导,就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思路清晰,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能力,即离开老师的教学生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步,学生不具有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老师最先“发现问题”,即带有提示性导读的问题,用“学案”的形式在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有“路”可走,有“纲”可循,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文本,又生成问题走进课堂。老师真正成了“抛砖引玉”人,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应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独木难成林,《新大纲》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探究意识。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课文重点,精心设计题目,在题目中能体现出梯度性和探究性,然后由每个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和文本内容,认真思考,再由小组合作交流,检查小组每一成员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导学案”题目回答情况,在小组中还可就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互相答疑。对小组交流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疑点,可在课堂上提交给老师,师生共同交流合作,讨论出最佳答案。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感知文本,深入思考文章内涵,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协助的能力。当然,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也可及时了解学情,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剖析文本内容,学生能更全面地准确掌握文章内容,回答问题的知识点所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导学案”的优势,在合作中升华了“导学案”的价值。当然,也要避免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成为课堂上活跃气氛的“障眼法”。

四、应注意“自我检测”这一环节的有效使用。

“自我检测”是导学案组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忽视。本环节主要检查知识的运用情况,对所学内容是一种补偿性提高。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既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考试的特点,又补充课文讨论中非重点出现的“细枝末节”,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掌握文本,巩固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

练习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可结合学生在合作讨论环节中的难点,调整下一堂课中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从而做到针对性地补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应注意课后的反思小结。

传统的课堂小结基本上是由教师来完成,或是由个别学生简单复述本堂课内容。其实我认为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应该是学习中的“反刍”,换而言之是再升华过程,利用好了这样的“反思小结”,可以成为一个学生学会学习的“点睛之笔”,也是学生把文本知识进行精加工的最佳时机,老师最好不要越俎代庖。

总之,教无定法,更多的一线老师在努力探索,希望能找到一条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路。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认真掌握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四个环节: 一、精心备课 积极投入“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流程,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 1、教材资源。 2、生活资源。 3、网络资源。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预设和生成。 (四)精心设计课堂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语言训练环节,在“新”、“趣”、“实”上下功夫。 (五)勤于说课 二、理性授课 语文学习, 需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但不是通过花哨的形式来实现, 而应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我平时在操作过程中经常运用这四种策略: (一)扣读导悟, 读中见悟。 (二)实实在在地从语言文字入手。 (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模式 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用的比较多的是以下三种形式: 1、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3、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以上教学,是以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主动、互动的热烈氛围。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立体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与认知活动,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其求知欲、表现欲,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其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重文本的拓展 三、精致作业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1、基础C层学生常布置书写生字、新词,及时布置字词复习类作业,弥补字词掌握的缺陷,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促进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同时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适量布置语文常识类作业,如“修改病句、扩句、缩句等”对于当天所学课文内容配套练习根据其能力圈划部分,鼓励完成。 2、基础B层学生,在巩固生字、新词的同时,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布置和课时相关的练习并要求学生能按时完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共7篇)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案编写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案编写要求 一、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教学内容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 习基础。 3.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深入,能对 教材进行精心加工、准确确定教学内容,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 4.开发和使用的教学资源符合教学学需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二、结构内容: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要求分课时写出课时目标,特别要具体写出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表述要具体、准确) (四)、教学过程 注意教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学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写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也要写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形式、方法、方式、内容。同时还要写出相应的设计意图。 三、教学案文本格式要求: 课题四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小标题加粗小四号宋体,行距统一为固定值22磅,a4版面,边界默认。 四、教学案结构图表: 《课题》教学案 单位:年级:设计者:时间:联系电话 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反思编写要求 1.教学实录请用戏剧剧本形式编写(教师投影、板书,学生活动,学生状态、课堂气氛等用舞台提示标识)。实录应原汁原味、具体详尽地呈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在关键处有针对性的加入自己的感受和点评,有条件的请参照网上或其他资料。 2.每个教学实录后均需附不少于200字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求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梳理出成功处,并对不足处提出改进的做法。 3.内容、格式 《课题》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 执教时间:×年×月×日 执教班级:××学校×年级×班 执教老师:××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4.教学实录文本要求: 课题四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小标题加粗小四号宋体,舞台说明语言用括号标注,小四号楷体(gb2312),行距统一为固定值22磅,a4版面,边界默认。 说明:1.文件:一个课题建一个word文档,依次排列为:教学案(2课时)、教 学实录、教学反思; 5.命名:文件以课题+单位+作者命名。

【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澄迈三中钟伟萍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6月20号下午,学校在多功能会议厅举办了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启动仪式。在这次学习中,我深有体会,受益匪浅。在当前教育教学中,课堂模式一贯都是“灌输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以求分,学以应试。如此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着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失去了灵性、悟性,失去了主动学习,自己动手“捕食”的能力。即得到了“鱼”而没有学会“渔”,没有自学能力,无法进行终身学习,影响了以后的发展!甚至有很多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中厌学弃学,令人痛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知识能力化,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时刻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种导向的探索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而探索的一种新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

创生知识!所以,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导学案“一、二、三”教学模式中的“一”指的就是自学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习方法,要求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易退却,所有问题都要先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反复思考,实在不能解决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阅读教科书,对问题进行探究,对重要单词,短语,句子圈圈点点,加强记忆;对重要短语,句子要认真体会,学习其用法,对练习努力做到准确、迅速、规范、灵活,好中求快,力求落笔准确;每次预习结束后要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自我梳理。当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让他们不厌烦预习,必须给他们降低难度,减少数量。布置知识链接、课堂提升以及知识巩固三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完成,完成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之后的“三”指的就是课上的交流研讨,展示提升,效果校验。就是教师上课环节。主要进行第一项是自主学习检查。一般来说,课堂测试部分我采用让学生口答的形式,不进行书面展示。而课堂提升和知识巩固部分需要课前书面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展示与讲解,来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主要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没达到学习目标的原因何在?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两部分的展示如果有些学生做对了,有些没有做对,这时教师仍然不讲解,引导学生对练习结果进行讨论,力求通过集体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7-01-12T17:26:07.44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作者:官斌[导读] 教学设计是一门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课程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威远县界牌镇新华小学校威远 642450)【摘要】教学设计,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对优化教与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问题设计更是教学设计中最关键的。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目标设计很浅,明显深度不够;滥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师自问自答情况突出;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一切从学生出发,把语文与做人统 一起来,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注重启发,设计好问题,并且完善教学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一门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课程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克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从而优化教与学的效果。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实只要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为改善学生、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信息反馈、教学环境和教学技术等教与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提供了条件,如何促进这些要素之间形成一定的有效联系,发挥各要素的积极作用,形成课堂教学机制,并且由此推进教学的现代化,构成现代课堂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师生得以和谐发展。 一、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很浅,明显深度不够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所以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在学校教育实施中,教师及教学设计者对教与学的目标进行设计时仍然倾向于认知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 2、滥用现代教学媒体 现在,电子白板已经普及到了乡村小学,所以多媒体技术就在教学设计领域生根发芽,直至现在长成参天大树,取得了在我国教学设计领域的绝对核心地位。最先,很多人还只是偶尔使用,但是尝到了甜头后,对媒体的崇拜使得许多老师误入歧途,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就是不完美的。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形式存在模糊的认识,片面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进行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有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认为每个学科、每一节课都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当然公开课成了现代教学媒体的演示课,最原始的教学手段却被忽视了…… 3、教师自问自答情况突出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是教师话语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提问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则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的问题。当教师的问题得不到学生的正确回应时,很多教师选择了自问自答,这无异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 4、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人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年代,对于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没有明确的认识。很多人,仅仅在教研课时才会深入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过程评价。其实,对于知识技能、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活动,各个环节都应该想好评价标准。 二、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1、一切从学生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首先分析学生,并根据教材特点,除确定语文知识、能力目标外,还要准确地确定思想教育、情感渗透及思维训练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发展。 2、语文与做人统一起来 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含蕴着真善美的因素。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解决多媒体教学应中的问题,最根本方法是系统全面地贯彻教学设计思想,科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认真选择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方法,理性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论和设计方法就是将学习理论与教育学原理转换成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避免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黑板搬家”、“电灌”等错误现象。 4、教学过程注重启发,设计好问题 ①目的明确: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心中有数。②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要有有针对性:课堂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首先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围绕一条教学主线提问,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步步深入,让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而达到教学目标。③语文课堂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课堂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进一步深化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提问,让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的思维过程,达到激发思维、诱导思维过程,养成学生注意问题、发现问题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达到创新思维奠定基础。④语文课堂提问要集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相对集中,不能过于分散。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较多,往往造成老师在一堂课中提问过多,总想面面俱到,结果致使学生思维混乱,无所适从,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导学案使用的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高三数学 导学案在我校已经实施第三年了,以我个人的使用过程来看,导学案是十分有用的:它让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它使得集体备课形成了文字思路,有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使得我们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情境和教学材料,有了真正的校本教材,而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标准统一的课本教材;从我们学校的各次考试成绩的横向对比中也可以证明它的效益较好。下面谈谈我对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首先,什么是导学案?我认为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课堂内容,经历内容发展主线,经历解决难点的过程,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其次,导学案除了需要经历个人的编写,集体的讨论,修改,成稿的过程以外,在编写上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可以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也可以将一个内容体系编成一个学案,当然最好是控制在2个课时以内,因为我们数学科每周都有连堂课。 2、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把生活纳入课堂,激发自主学习,引导交流讨论又学会看书。 3、要处理好导学案和教材的关系与区别。导学案应当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结合体,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细化,题目化,问题化,校本化等等。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这节,教材上介绍了不等式和函数的关系,不等式的解法,例题和对应的练习,而导学案呢?我觉得可以根据学生的二次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教材进行补充设计以下环节:1)复习初中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像及画法,简单性质如单调性零点最值等(校本化),2)还可以设计从常数系数到含参数的提升题组(问题化,题目化)。 4、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传统的作业以关注工具性为主,忽视作业的人文关怀,而作业的人文性恰恰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我们要还学生自主、生动、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人文作业!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作业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喜欢做作业,让他们觉得做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所以,作业的设计必须精心考虑,因人而异,分层设计,多元评价。 【关键词】作业设计自主性多元性实践性作业评价 【正文】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机械重复,抄抄写写的多,单调枯燥,极大的抑制了孩子们写作业的积极性,孩子们写作业时拖拖拉拉,敷衍了事。这样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而言,是被动接受、外在强加的,说穿了,多少带有一点“强迫”的味道。 作业是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益的延伸部分,作业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素养的最佳载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地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作业观,努力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为语文作业注入新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向导。 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自主型作业——让孩子学得轻松 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而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要有较大的不同,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我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和困惑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传统的“保姆式”教学方式已退出教学舞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早已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 六步导学教学模式的大力推广和使用,大到全县的教育小到一节课,都在发生变化:老师变了,学生变了,思想接受着洗礼。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忐忑与惊喜交织,担忧自己领悟不透彻,思想转变不及时,惊喜自己有思想,有精力,还年轻,有自信。在课改初期也煎熬和迷茫过,倾听孙学良老师对新教学模式的解读,让我系统全面的了解了六步导学教学模式。在多次的集体学习中,让我更深刻的情不自禁的主动学习,备课中主动积极运用,多听骨干教师的课,我在工作中摸索前进,积累经验。每一节课反复揣摩,写教学反思,尽可能的优化课堂。我坚信自己努力了,付出了就会有收获,离成功更近一步了。 作为一名山村教师,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导学案的使用,在教学中颇有收获,下面我就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学生变了: 学生变了,会学习了。最显著的体现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上,以往孩子们只是圈圈字,画画段落,读读课文,预习就算完成了,学习形式简单,内容少。自从有了导学案,孩子们不再盲目,有

针对性,有清晰的思路,可以借助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在日复一日中学生渐渐的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模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变得爱思考了,会质疑了,不再沉默,而是喜欢张嘴问,张嘴说了,这是老师最幸喜的。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二、老师变了: 首先老师的观念变了。新课程推出“教师即研究者,引导者”的理念。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学习、研究,主动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在教学的同时坚持写心得、写随笔、写读书笔记,教师之间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和疑惑,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提供帮助,自己也为别人提供帮助。彼此共同进步和成长。再次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老师想把自己准备的认为有必要的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还害怕自己讲少了,生怕露了,担心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有时老师觉得讲美了,讲好了,而学生听到昏昏欲睡,他们也烦,也累。那时的老师很辛苦,很累。自从用了导学案,老师转变了角色,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从明确学习目标、质疑、小组合作、展示到训练孩子们动起来了,活跃了,有竞争,有渴望。老师学会了放手,原来放手也是一种信任和肯定。 三、减轻了老师的压力: 以往,老师要在备课时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查找各种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主问题设计(交)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 张琳 摘要: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和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只有设计优质问题,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主问题设计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的提问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如提问太,有些教师误认为,问答式就是启发式,问题越多,启发性就越大,就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结果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看热热闹闹、思维活跃,实际效率低下,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因此,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现象 根据几年的教学观察与体会,许多语文教师在运用提问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不切实际,空洞无效。所提问题远离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问题的设计与推出缺少台阶,空洞浮泛,令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丈二和尚难摸头脑,反而浪费了许多课堂教学时间。我在实习时,教四年级的语文《巨人的花园》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时,设想了很多问题。在公开课上,我按照预设的教学问题一连串的提问,一节课下来倒是教学环节紧凑,可是各位前辈说提问太杂太乱,导致课堂华而不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 (二)杂乱无序。一堂课,教学问题提了不少,葡萄串似地一嘟噜一嘟噜,不分大小轻重主次,呼啦圈般连着往学生头上套,变“一灌到底”为“一问到底”,但因为问题的设计求量不求质,使学生缠入问题的网中,失去了学习目标。例如,我在一次观摩课上,我们同

学习导学案心得体会

学习《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心得体会 在校领导的重视下,学校给每位教师定制了一本《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初拿到此书,厚厚的一本,觉得容应该很丰富。翻开容,里面涉及到了导学案设计行动要求、设计要求、基本规以及使用等容,还涉及到10个专题容,基本上把我们在做导学案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应该注意的事项都包含在。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在研读了这本书后,我有很多心得体会,现在将这些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也希望老师们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 导学案和传统的教案是有区别的。它既是隐含教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又是一个满足学生认知目标的文本——“学案”,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文本——“练案”,还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对话的有机载体,一个蕴含新教育理念的创新文体。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导学案的设计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学案导学”关键在于学案设计和教师导学,抓好这两个方面才

能使“学案导学”在高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高效课堂教学定位在“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关键是学情调查。学情调查既包括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基础知识、情感基础、学生学习风格特征的分析。在调查清楚了学情以后,就可以开始设计导学案了。而在导学案设计中,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我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肤浅化和无针对性。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设计要层次化:一般把问题层次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A为“个人问题”——“独学”后形成的问题。学生对照导学案进行“独学”时,以导学案中教师预设的问题为学习主线,逐步解决;B为“同伴问题”——“对学”后形成的问题。“独学”之后进入“对学”,“对学”是同等程度同学间的互帮互学。对学过程中可以解决“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C为“群学问题”或交“小组问题”——群学后形成的问题。,在对学中解决不掉的问题再带入到群学中去,集合集体思想的结晶。D为“班级问题”,它是群学问题的集合。只有将问题这样层层设计,学生才有了探究的兴趣。 (2)问题的设计要探究化。学生通过探究性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要达到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经历探究过程获得层次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因此一些封闭性的问题可以开放性的设计,比如:问题“请回答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可以设计成:“请列举一五计划中国建设取得的成就。”这样开放性的设

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朱国斌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习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习: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小学语文导学案

小学语文导学案 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前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

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3、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什么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能做到课明确任务,课后复习有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推理、归纳、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4、开展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是: 1)出示学案,学生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那些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浅谈

浅谈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一堂课的好坏,透过板书设计这面“镜子”就可以看出来。独具匠心、恰到好处的板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板书要体现教材的思路 合理的板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并确定板书内容、格式,力求体现教材的思路。例如,教学《玩出了名堂》时,教师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题目,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稍加思索,问题便提出来了:“什么叫名堂?”“谁玩出了名堂?”“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由疑而入,学生经过初读、自主读、逐段读等环节,弄清了课文是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的。“玩”的实质是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名堂”则是发明与创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交流,清晰地叙述出“玩”与“名堂”的关系。师生经过共同讨论交流,完成了以下板书: 二、板书要突出重点难点 教师在设计板书的内容时,要体现课文的中心、故事的高潮,要能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理解内容实质。在板书时,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板书设计:

这样的设计,层次清晰,不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还突出了教学重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板书要强化直观形象 板书具有直观性,可以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还可以帮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花钟》,让学生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是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钟面。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在钟面上标出了各种花的开放时间,接着交流“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教师板书: 四、要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板书 在板书形式上,教师要勤于动脑,善于根据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板书。有的可以设计成以呈现关键词语为主的结构式板书,这样的板书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和脉络层次;有的可以设计成突出课文重点的板书,这样的板书如同一个放大镜,可把文章的重点放大,将重点来个“特写”,有利于突破重点;有的可以设计成图示式或表格式板书,这样的板书类目清楚,条理清晰,便于学生自学课文;有的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将事先制作的板书在课堂上依次展示,使静止、平面的板书,变成动态、立体的画面,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巧妙地使用折线、箭头、圈点、方框及各种特殊符号,创造性地设计出整齐、醒目、易懂、易记、主旨鲜明的板书形式,常常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桂林山水》的板书设计: 五、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不能让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而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

最新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 双镇中心小学康丽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其中“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习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及改进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的提问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有些教师误认为,问答式就是启发式,问题越多,启发性就越大,就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结果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看热热闹闹、思维活跃,实际效率低下,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因此,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现象 根据几年的教学观察与体会,许多语文教师在运用提问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不切实际,空洞无效。所提问题远离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问题的设计与推出缺少台阶,空洞浮泛,令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丈二和尚难摸头脑,反而浪费了许多课堂教学时间。 (二)杂乱无序。一堂课,教学问题提了不少,葡萄串似地一嘟噜一嘟噜,不分大小轻重主次,呼啦圈般连着往学生头上套,变“一灌到底”为“一问到底”,但因为问题的设计求量不求质,使学生缠入问题的网中,失去了学习目标。 (三)方式单一,思维疲劳。教师提问总是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或时空顺序发问,学生只需要依据文本顺藤摸瓜,总能顺利找到答案,这种提问对启发学生的思维价值不大,学生易产生思维疲劳,疏于动脑,甚至懒于动脑。其实,(四)挖掘教材不深。由于对教材与学生实际缺少深层把握,所提问题仅仅局限于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解析,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忽视了语文作品中隐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其实,机器,而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追求真善美的人。备课要做到“三备”: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 二、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要掌握好“提问”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认为,主问题设计不失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个好方法。科学合理的主问题设计,它能调动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潜能。现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主问题设计谈四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本,主问题设计力求符合客观性。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不适宜太宽太大,含糊不清,如果问题问得漫无边际,课堂定然会出现僵局,教师也只有自问自答,包办代替,这样就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师生教学双边活动缺腿;问题也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水平,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文时,如果地设含糊地计问题“这则童话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提问学生,很有可能会使学生困惑,难以回答。若进行层层递进的引导,效果则会大不一样。上述问题可以这样设计:1、巨人第一次斥责孩子们时,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巨人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导学案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1 上学期,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通过不断教研和实践,对“导学案”的使用已由最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初尝甜头,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除此之外,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导学案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总之,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今后我会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尝试导学案,希望可以使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2 现代教育理念昭示着我们,高效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时候也是困难的,针对个人教学实践,我从导学案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了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改善语文作业布置的不足,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是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而当前我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正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作为培养人的教育事业,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方面还得承担起保证教育质量这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尤为重要,目的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 下面是我将谈谈关于如何提高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一、作业类型 我把作业分成三种类型:课前练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每种练习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因此,我在选择题目时会根据它们不同的作用精心设计,以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 (一)课前作业: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课前朗读文章,学习字词,了解文章内容是基本的预习要求,曾经一些学生将此项作业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而不做课前预习作业的结果是直接导致影响课堂听课效率。因此,本人将此项课前作业要求具体细化,字词要提前注音圈画,朗读要家长签字,课后练习要提前思考并写下答案。总之,书上要留下预习的痕迹。

(二)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是对学生听课效果的及时反馈,因此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布置的问题力求针对性强,有实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布置作业。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学习差异,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训练中,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规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完成基础题,中等学生除了完成基础题外,还可以再做一做提高题。开放性的题目不求统一答案,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充分肯定,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当堂练习中都有收获,都能有成就感或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弥补。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它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利于教师了解学情,及时反思改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作业的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求严格控制作业量,有针对性——能针对重点、难让特殊学生以基础作业如抄词注音、背诵默写等作业为主,辅以课内重点现代文阅读的经典题型作为他们的课后作业,讲求实效性;对他们的作文要求也稍作放放低,无论是字数还是内容,以鼓励来让他们尽量按要求完成。对于一般同学的作业,通常是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在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丰富其课外阅读量,培养其阅读能力、熟悉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