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肘关节松动技术
关节松动训练(技术)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关节松动训练(技术)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关节松动训练(技术详解)一、肩部关节构成: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
生理运动: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转。
附属运动:分离、长轴牵引、挤压,前后向滑动等。
1.盂肱关节:①分离牵引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②长轴牵引③向头侧滑动④前屈向足侧滑动—增加肩前屈活动范围。
⑤外展向足侧滑动—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⑥前后向滑动—增加肩前屈和内旋活动范围。
⑦后前向滑动—增加肩后伸和外旋活动范围。
⑧外展摆动—外展>90°时进一步增加外展活动范围。
⑨侧方滑动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
⑩水平内收摆动。
⑾后前向转动增加肩内旋活动范围。
⑿内旋摆动⒀外旋摆动-增加肩外旋活动范围2.胸锁关节①前后向滑动—增加锁骨回缩。
②上下滑动—增加锁骨上下活动范围。
3.肩锁关节后前向滑动—增加肩胛骨活动范围。
二、肘关节构成:肱骨关节、肱桡关节、桡尺关节近端。
生理活动:屈、伸、旋前、旋后。
附属运动: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侧方滑动。
1.肱尺关节①分离牵引增加屈肘活动范围。
②长轴牵引③测方滑动—增加肱尺关节的侧方活动。
④屈肘摆动—增加屈肘活动范围。
⑤伸肘摆动—增加伸肘活动范围。
2.肱桡关节①分离牵引增加肱桡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屈肘和伸肘。
②长轴牵引③侧方摆动—增加伸肘活动范围。
3.桡尺近端关节①长轴牵引—一般松动。
②前后向滑动—增加前臂前活动范围。
③后前向滑动—增加前臂旋后活动范围。
④前臂转动—增加前臂旋转活动范围。
三、腕关节:构成:桡尺远端,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
生理运动—屈腕、伸腕、外展、内收、旋转附属运动—分离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侧方滑动。
手术讲解模板:肘关节松解术

手术资料:肘关节松解术
概述:
薄肌的肌纤维很长,横截面积中等,其收 缩幅度大,但肌力有限。所以,据受区的 需要和移植(位)肌肉的动力学特性未选 择合适的肌肉移植,对功能恢复相当重要。 ③上肢关节的协调活动对上肢功能的影响: 在上肢的整体功能中,肩、肘、前臂、腕、 手为统一体。当肩关节不稳定,不能外展 时,肘关节的功能不能充
手术资料:肘关节松解术
概述:
分发挥,能屈肘,但前臂不能旋后;处于 固定的旋前位时,腕、手的功能不能充分 发挥。因此,为了使重建的上肢功能得到 最大恢复,必须综合考虑肩、肘、前臂的 功能重建手术方法。
手术资料:肘关节松解术
概述:
总之,恢复移植(位)肌肉血液供应是功 能恢复的基础,而神经支配和张力平衡原 则是功能恢复的关键,要获得满意功能, 三者缺一不可。
手术资料:肘关节松解术
概述:
但比常规手术直观切取肌肉需要时间长。 Lin用内镜切取背阔肌22例、股薄肌16例, 用传统方法切取背阔肌26例、股薄肌22例, 比较发现两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血肿的发 病率和供区伤口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用 内镜这种微创技术,可在40min内切取股 薄肌,是一种安全、相对简单的技术,并 使病人疼痛
手术资料:肘关节松解术
术后处理: 肘关节屈曲挛缩松解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手术资料:肘关节松解术
术后处理: 1.用上肢石膏后托,将肘关节置于 160°~170°的伸直位固定。
手术资料:肘关节松解术
术后处理:
2.密切观察手指血运。如手指血运不好并 有疼痛、桡动脉搏动减弱,表明肱动脉肱 静脉受到过度牵拉。应该立即减少伸肘角 度,直至手部血运恢复为度。然后,逐渐 将肘关节伸直固定。
手术资料:肘关节松解术
术后处理: 3.术后3~4周解除石膏固定,开始肘关节 伸屈功能练习。
关节松动训练技术操作标准

关节松动训练技术操作标准《关节松动训练技术操作标准:开启关节的活力密码》嘿,你知道吗?关节就像是身体这座大厦里的“小齿轮”,虽然它们小小的,但是作用可大了去了。
要是关节出了问题,那身体这座大厦可就摇摇欲坠啦。
就像一辆汽车,关节就是那些关键的“轴承”,一旦“轴承”不灵了,汽车还怎么欢快地跑起来呢?这时候,关节松动训练技术就像是关节的“专属维修师”,但是这个“维修师”也得按照标准操作才行,不然就会变成“帮倒忙的小捣蛋”,让关节问题更严重呢!所以说,了解关节松动训练技术操作标准那可是相当重要的,这可是让关节重新焕发活力的“通关秘籍”啊!一、准备工作:打造关节松动的“热身派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关节松动训练技术中,准备工作可绝不是“小打小闹”。
这就像是一场盛大演出前的准备一样,马虎不得。
首先,训练师得像个“超级侦探”一样,详细了解患者的关节情况,这关节的病史啊、受伤的原因啊等等都是“破案”的关键线索。
比如说,患者是因为运动过度导致的关节损伤,还是因为长期久坐不动引起的关节僵硬呢?这就像侦探要搞清楚案件的来龙去脉一样。
然后,环境也得适宜,就像是给关节准备一个舒适的“小窝”。
温度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要是太冷了,关节就像被“冻住”的小木偶,怎么松动得起来呢?要是太热了,又会让患者感觉不舒服,就像待在闷热的蒸笼里一样。
而且,训练设备也要准备齐全,这就好比厨师做菜不能少了锅碗瓢盆一样,关节松动训练也离不开合适的辅助工具,这些工具可是训练师的“秘密武器”呢。
二、操作手法:关节松动的“魔法之手”操作手法可是关节松动训练技术的“重头戏”,就像魔法师挥动魔法棒一样神奇。
首先是手法的力度,这力度得像 Goldilocks(金发姑娘)选床一样,不能太轻,太轻了就像给关节挠痒痒,根本起不到松动的作用,那可就是“无用功大赏”了;也不能太重,太重了就像是对关节进行“暴力袭击”,关节可受不了这个,会大喊“臣妾做不到啊”。
关节松动技术名词解释康复

关节松动技术是一种物理治疗技术,可以帮助恢复关节的正常运动,达到康复的目的。
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活动的僵硬,减少疼痛和肿痛,改善关节功能,改善和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关节肌肉的力量,减少肌肉的紧张程度,改善关节活动的灵活性,改善肌肉收缩的状态,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改善关节的活动平衡,改善关节的抗力和抗拉力能力,降低关节的受损风险,以及提高肌肉的耐力。
关节松动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多种,包括给肌肉施加持续力,以及采用节律性的压力来改变肌肉收缩状态。
关节松动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实现更好的康复,有助于减少疼痛,改善活动功能。
此外,关节松动技术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增强肌肉柔韧性,减少肌肉紧张程度,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降低肌肉疲劳,提高关节活动的平衡,改善关节的抗力和抗拉力能力,改善关节的舒适度,使疼痛减轻,以及促进关节的自我调节能力。
此外,为了使关节松动技术更有效,患者可以结合其他康复措施,如药物治疗、节律性锻炼、膝关节护具等。
患者可以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遵循每天的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总之,关节松动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范围,改善肌肉的耐力,缓解疼痛,减少关节受损的风险,提高关节的抗力和抗拉力能力,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表现。
关节松动技术的注意事项

关节松动技术的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在进行关节松动技术前,必须确保运动员已经执行必要的预备动作,如热身、拉伸和肌肉韧带准备活动等。
如果没有做好这些准备活动,可能会导致伤害和疼痛。
2. 技术规范:执行关节松动技术必须准确,并且实行规范的操作步骤,以确保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个体化:在进行关节松动技术时,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目标和特殊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计划。
4. 多样化:对于运动员来说,同一个关节的松动技术不应该遵循同一种方法,应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以便获得更好的效果。
5. 预防性:关节松动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运动员更容易进行后续的活动,这些活动也应该以类似的方式进行,以防止任何一次动作造成过度的肌肉张力和刺激。
6. 持续性:关节松动技术不应只在比赛或训练前进行,而是应该成为正常训练计划的一部分,以达到持续改善的效果。
关节松动术-肘关节(配图)

(二)附属运动
➢ 关节生理范围之外,解剖范围之内,不能主动完成,需要由 其他人帮助(被动运动)才能完成的运动,是关节发挥正常功 能不可缺少的运动。
➢ 主要包括:滚动、滑动、轴旋转、挤压、牵拉、分离等运动。
例如:脊柱关节的分离,相邻椎体发生前后移位、旋转。
生理运动与附属运动的关系
➢ 当关节因疼痛、僵硬而限制了活动
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均受到影响
➢ 生理运动恢复后,如果关节仍有疼痛或僵硬, 可能附属运动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在改善生理运动之前,先改善附属运动 附属运动的改善,可以促进生理运动的改善
1、滚动
➢ 构成关节的两骨接触面发生接触点不断变化的成角运动。两骨表面 形状可以不一致。
➢ 不论关节表面凹凸程度如何,滚动方向总是与成角骨运动方向一致。 ➢ 功能正常的关节不产生单纯的滚动,一定伴随滑动和轴旋转。
组织阻力 解剖极限
➢ I级:使关节内压迫状态缓解分离的力,关节面尚未被牵开的力度。 ➢ II级:关节周围组织松弛,由于结缔组织的紧张,当运动停止时,
治疗者可以感到有一种使关节分离或滑动的力。 ➢ III级:分离的力或滑动的力超过限制关节活动的紧张感,治疗者
3、轴旋转
➢ 指移动骨在静止骨表面绕旋转轴转动,此运动常与滑动和滚 动一起进行。
➢ 关节面上进行的运动是滚动、滑动和轴旋转的组合运动。 ➢ 进行关节松动手法时,关节运动中滑动对恢复关节间隙、改
善关节活动度有效。 ➢ 滚动往往导致关节受压而不单独使用。
4、挤压
➢ 使关节腔内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变小的力。 ➢ 挤压的特点:
间接连接
关节
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 关节囊:纤维膜、滑膜 关节腔
➢ 解剖结构: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关 节面是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一个略凸,叫关节头,另 一个略凹,叫关节窝。
肘关节的关节松动术—康复科资料

肘关节的关节松动术:一、分离牵引(作用于肱桡关节)-用于增加肘关节的屈伸角度患者坐位,前臂中立位屈肘90度。
治疗师坐在患侧手臂,上方手放在肘窝,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和手腕。
下方手固定,上方手向外侧推动桡骨,使肱桡关节分离。
二、长轴牵引(作用于肱桡关节)-用于增加肘关节的屈伸角度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在伸肘活动受限处,前臂旋后。
治疗师坐在外展的上肢和躯干之间,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桡侧。
内侧手固定,外侧手沿桡骨长轴向远端牵拉。
三、屈肘摆动(作用于肱尺关节)-增加肘关节的屈曲角度患者仰卧位,前臂旋前屈肘。
治疗师坐于患侧,上方手放在肘窝,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
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前臂稍作长轴牵引后再屈曲肘关节。
四、伸肘摆动(作用于肱尺关节)-增加肘关节的伸直角度患者仰卧位,前臂旋后。
治疗师坐于患侧,上方手放在肘窝,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尺侧。
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在伸肘活动受限的终点摆动。
五、前后向滑动(作用于桡尺近端关节)-增加前臂旋前角度患者坐位,前臂旋后伸肘。
治疗师面向病人而坐,双手分别握住桡骨和尺骨近端,拇指在上,四指在下。
一手固定尺骨,一手向背侧推动桡骨。
六、后前向滑动(作用于桡尺近端关节)-增加前臂旋后角度患者仰卧位,前臂中立位稍屈肘。
治疗师面向病人而坐,上方手拇指放在桡骨小头处,四指放在肘窝,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和腕部。
上方手向掌侧推桡骨小头。
七、前臂转动-增加前臂旋转角度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前臂中立位屈肘90度。
治疗师坐于患侧,上方手放在肱骨远端,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
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前臂旋前或旋后摆动。
要想提高肘关节的活动度,不光要进行关节松动术的治疗,好要对肘关节周围的肌肉进行牵伸,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弹性和延展程度,才能更好更安全的恢复关节活动度,同时提高关节主动活动的灵活性。
具体机制会写在《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康复练习原则》里,这里先简单提一下。
象关节松动术一样,牵伸关节周围肌肉组织也有专门的操作技术,就是肌肉牵伸技术肘关节周围肌肉的牵伸技术:一、牵伸伸肘肌群-增加肘关节屈曲的角度和灵活性患者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

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
关节松动术是医师使用其自身力量调整患者的关节活动,以达到保健的目的。
通常将人放置在舒适的位置,在那里他们可以放松并允许关节自由移动。
物理治疗师将用他们的手来定位需要动员的关节,并通过他的双手在适当的方向上施加所需的力量。
关节松动术是仔细使用熟练的分级力量,使关节朝着理想的方向移动。
与肌肉关节的拉伸不同,关节的滑动通常用于改善运动并使关节功能正常化。
关节松动还具有控制疼痛的作用。
当关节的活动受限时,该区域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
关节内的软骨营养开始减少,其他关节开始过度移动以补偿僵硬的关节。
由于过度使用,这些相邻的关节开始恶化。
围绕僵硬关节的肌肉会失去收缩和放松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区域都与僵硬关节周围的功能障碍有关。
所以需要关节松动术的帮助。
关节松动能帮助治疗关节僵硬、活动障碍等问题。
操作需要专业医生进行。
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参考:
①分离牵引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②长轴牵引
③向头侧滑动
④前屈向足侧滑动―增加肩前屈活动范围。
⑤外展向足侧滑动―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⑥前后向滑动―增加肩前屈和内旋活动范围。
⑦后前向滑动―增加肩后伸和外旋活动范围。
⑧外展摆动―外展>90°时进一步增加外展活动范围。
⑨侧方滑动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
⑩水平内收摆动。
⑾后前向转动增加肩内旋活动范围。
⑿内旋摆动
⒀外旋摆动-增加肩外旋活动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行肘关节松动技术
肘关节是应力由手、前臂传导至肩、躯干的重要枢纽,主要运动方式有屈曲、伸展,以及结合前臂运动的旋前、旋后动作。
多数人的肘关节正常屈曲角度约主动135°—160°,被动140°—170°;伸直角度主动被动均约-10°—0°;旋前角度约主动80°,被动90°;旋后角度约主动80度,被动90°。
对于肘关节来说,屈曲功能最为重要,如果屈曲功能受限,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诸如吃饭、梳头等是无法自行完成的,因为根本无法让自己的手接近自己的嘴或后脑,其他一些事情也是同样道理,一般来说,只有主动角度达到130以上,才能够完成上述类型的动作。
其次重要的功能就是肘关节及前臂的旋后功能,即上身直立,肩关节自然下垂,屈肘90°,手腕固定,手心转向上的动作(以两侧同样姿势,手心相对为旋转动作的中立位)。
可以想象,如果不能充分旋后,在做洗脸这一类动作时,即使屈曲功能正常,也不能把水捧在手心里送到脸上,这样一来生活依然不能充分自理。
只有把主动旋后角度练至60°以上,才能完成这类动作。
再次就是伸直功能了,伸直受限如果大于40°,在穿衣时上肢不太容易套入袖子,而如果伸直受限没到这个程度,基本上还是美观性的问题(个别因工作需要务必完全伸直的患者除外),所以把伸直功能的地位放在第三位。
在肘或前臂损伤中,如果需要制动,通常在旋前位固定,所以旋前功能很少出现问题,在此赐其最低的地位。
综上所述肘关节的功能性角度应该是:屈曲主动130°,伸直主动30°,旋后主动60°,旋前主动60°。
肘关节活动性一旦受限,功能练习相对其他关节来说更加困难,关节显得十分脆弱,应激反应更重,稍微练习过量,即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炎症反应,更加严重时存在骨化性肌炎的风险。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暂时不明,但是通常和损伤程度和暴力的练习有关,又由于以外损伤无法预知,只能更加精确的控制好活动量,来保证关节的质量。
同时,足够的冰敷及休息在肘关节功能练习中是更加不可忽视的,要按照标准认真做好。
肘关节松动技术:(以下所述方式每天每个方向的动作最多练习1组,避免多次练习刺激,争取在规定的练习时间内获得既定效果,尽量避免多次的重复刺激,在感到练习过量、疼痛感无法缓解时,要及时安排休息。
)
1.屈曲
图1:这是自行练习屈曲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屈肘角度小于90度时,如图所示,患者平躺,用健侧手控制好患肢的位置,患肢上臂的角度不固定,能通过调整保证前臂水平即可,在前臂远端施加负荷,在充分放松的前提下勉强坚持10分钟左右,每天1-2次。
练习时如果刺激过于强烈无法放松或者疼痛感过强,可以减少负荷重量甚至去除负荷。
此时,充分放松以及坚持足够的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练习时要注意动作质量。
图2:这是另一种方法,适用于屈肘角度超越90°以后。
如图所示,患者坐在床边或桌边,前臂顶在床沿,用身体前倾来增加肘关节的屈曲角度,由于躯干力量较大,还要控制好前倾的力度,保证安全。
如果在活动中感到不适,也可以在前臂与床沿之间垫一个垫子,减少可以避免的不适感。
通常每次练习在2-3分钟,间隔不超过半分钟,连续进行15-20分钟\组。
当然也可以用健侧手协助完成动作。
如果练习肘关节屈曲时,上臂后群肌肉(肱三头肌——拮抗肌)牵拉感明显,也可以通过在肩关节过度前屈的状态下进行肘关节牵拉练习,以加强对拮抗肌的牵拉效果。
2.旋后
坐在桌边,肩关节放松,屈肘(必须),前臂平置桌上,手握一长柄重物,让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外倾倒。
抓握时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抓住即可,此时仅有涉及抓握的肌群发力,但是并不影响旋转肌肉的放松。
如果旋转受限严重,也可以适当用健侧手协助重物向外倾倒。
这个动作对整个肘关节刺激较小,可以适当延长练习时间,如果由其引发的疼痛感不明显,可以每天增加练习次数。
这个动作尤其对于涉及“桡骨小头”损伤的患者来说要提高重视度,
在伤后术后,合理的,尽早开展练习。
3.伸展
如图,患者平躺在床边,患肢前臂伸出床外,在前臂远端施加负荷,充分放松,尽量坚持
15-20分钟,1-2次每天,为了舒适,在肘关节下方可以加设垫子。
特别注意,伸直练习由
于同屈曲练习方向相反,需要互相间隔3-4个小时进行。
4.旋前
如图,动作和旋后练习类似,方向正好相反,其余要求完全一致。
在肘关节的功能练习过程中,总体上看肘关节喜冷不耐热,冰敷是最重要的控制炎症的手段,但是热敷并非人人适合,时时适合。
在进行热敷以及其他相关热疗前,要观察关节处皮温是否已经偏高,如果皮温高于正常水平,严禁一切具有热效应的治疗手段,此外肘关节处严禁按摩。
再次强调,肘关节活动性练习要控制好活动量,不能过量练习,也尽量避免暴力操作。
尤其对于骨折、脱位等严重损伤的患者来说,运动量的设置尤为关键,此外冰敷和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避免在练习时造成重复损伤,进一步加重对组织的破坏。
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持续不消、关节皮温明显增高、肿胀、僵硬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复诊,并通过验血、超声诊断、CT、X光等手段监控骨化性肌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