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处理
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重点讲义资料

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一、木刻版画制作的原理版画是指通过制版印刷所获得的印刷物。
(创作版画更强调画家亲自进行画、刻、印。
)在欧美各国一切经机械制版印刷的复制品统称为版画。
版画的类别有许多种,其制版的方式有凸、凹、平、孔四大类型。
木刻属于凸版版画。
版材是木刻创作的物质材料,不同的木质特性各异,直接影响作品的面貌。
一般来说,硬质版材如梨木、枣木等适于精雕细刻,软质版材如椴木,白果木等适于大刀阔斧的表现。
由于木材短缺,人们开始寻找代用品,如塑料版、纸版等,这些也促进了版材的多样化。
目前国内外木刻家多采用木质的胶合板进行创作,而儿童学习木刻版画因为木板比较坚硬,难于操作,就找了很多替代品,如用地板块、橡胶板、石膏版、KT版、铝塑板等做制版材料,效果很好,因为它比木板更容易刻制,非常适合中小学生使用,这种板材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的少儿版画教育。
二、木刻刀具的种类1、三角刀,具有刀锋尖锐,刻线挺拔有力的特点,性能广泛,表现力强,最宜刻阴纹线条。
2、圆口刀,刀锋圆浑厚重,有体积感,也是刀具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常与其他刀具结合应用。
3、斜刀,是中国复制木刻刻线工具,利用双勾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线刻形式,也是木刻中用来切刻和断刀的工具。
4、平铲刀,可用来制造晕刻及刮刻效果,是木刻铲底子的主要工具。
5、排刀,可用一刀刻出排线。
由于用刀的角度和轻重不同能产生特殊的明暗效果。
近些年这种刀具已不多见。
6、方口刀,刀有三刃,可用正峰及两侧刻出方形和齐整的线条,也可刻出齿状形的多样刻线。
以上常有的刀具每种又分为大、中、小号,如需要刻更精细、变化更多的木刻,就要多准备一些各种口径的刀具,这些特殊的刀具有时需画家自制。
好的刀具质地坚硬又富有弹性,锋利而不易断裂。
木刻刀用钝了需要磨,磨刀是一件细心的工作。
磨时把刀的刃面与磨石贴平,角度一定要看准,有几个面要磨几次。
注意内刃千万不要打磨。
磨刀磨到最锋利时只有一瞬间,稍过就形成卷刃变钝,磨时身边最好备一块木板随时试刀。
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分析

黑白木刻版画是一种依靠于画、刻、印等各环节的艺术处 理而存在的。整体来说,在造型上概括简练,色彩上黑白分明, 刻画手法极具力度之美,形成后期印刷的独特的印痕肌理。黑 白木刻的创作以其貌似原始的形式观感,彰显出现代人的内 心精神追求。
1 黑白木刻版画的色彩特征 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是以黑与白两种极限色彩来表现 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画面中黑白分明的色彩,简练概括,有 着很强的象征性,并能给予观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黑与白 是两种极端的色彩,但是在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中,却能够巧 妙地使黑与白相互依存并从中取得和谐美感,黑与白简单的 两色相互交织,却表现出千变万化的形象,配以刀刻痕迹的渲 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创作画面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黑与白单纯的简洁美 之余,还能够感受到两者交融之间灰色调的视觉魅力与审美 韵味。这其中,灰色的组成形式是多样的,由不同形状的点与 线,组合产生在视觉感官上不同层次的灰。灰色调在黑白木 刻版画中没有实际造型意义,它的存在只是单纯地帮助黑与 白两色的过度,能够使黑白两色更加细腻精致的描绘对象,协 调两色关系,增强画面中的层次性、趣味性与审美性。由于灰 色调强烈的表现特性,也使其在木刻版画创作中有着独特的 地位与表现作用,运用不同的点、线条以及块面组成来形成灰 面,达到协调黑白并丰富画面效果。 在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中,概括性的色彩表现以及视觉 感强烈的对比是其主要形式特征,而这也不仅仅是黑与白单 纯的对比,也有灰色的独具魅力的强烈表现。黑、白、灰这三种 色调,互相交织在黑白木刻版画艺术作品中,灰色调是在黑与 白的调和中产生出现的,因此在黑白木刻版画中,灰色的不能 独立出现,黑与白也需要灰色调的协调与过度,三种色调在艺 术创作中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2 黑白木刻版画创作中的刀法特征 木刻版画,是以刀代笔,以木代纸,在板上刻画出各种各 样的形态,因此在板上创作使得木刻的强劲之力表现得淋漓 尽致。刀法的运用在版画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 也是使黑与白两种极端色彩产生丰富色调变化的重要手段。 版画创作者充分运用有限的刀具,在木板之上,通过刻画方 式,创造性地将点、线等各种元素进行组织排列,体现出丰富 多变的画面层次。在各种刀刻元素的不同组合中,一些极具艺 术性的创意组织,能够在视觉感官上给人以丰富的空间感,甚 至能够感受到画面中的冷暖色相对比。 以刀刻木板,其表现形象简洁、明晰,并有着强健之力,在 黑与白两色强烈的对比之下,更体现出其强烈的艺术魅力。黑 白木刻版画可以说是一种减法的艺术创作,因其创作的特殊 性,刻画时既要严谨精确又要干净利落,要求的进行木刻结构 与造型创作的过程中要做到刀刀精确,不能像其他绘画创作 一样可以反复修改,即使是在进行灰色调的表现时也要如此, 创作者如果在造型能力方面相对欠缺,在刀刻创作中 出现偏 差,就要通过后期的修板来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即便是修板, 效果也不会有预期的好。这点上来说,版画艺术有着一定的局 限性,但同时也使得木刻版画创作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 个性。 3 黑白木版画的印痕肌理特征 黑白木刻版画的形式语言是极为丰富的,其表现的内容
版画艺术中的黑白语言——浅析黑白木刻艺术

万方数据割。
黑白的分割也体现在图形的透叠重合上,作为一个多功能的视觉构件,图形保住各自完整的形象,而避免它们在相遇时互相干扰。
在重合部分的黑白转化.包含图形双方的含义,是它们的共用轮廓。
黑白的透叠也意味着整体关系的重新组织,两者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的视觉变化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绘画形态与质感。
透叠也是具体黑白形的解体.在画面中具体表现是黑白在分量上的增减和作用力的变化。
黑白透叠则有黑白渐变和黑白突变的两种基本形态。
要明白这两种形态的产生及运用法则,黑白突变与渐变的相互转换.黑白突变与渐变的结合运用及其在画面黑白构成中的重大作用等等。
三、黑白构成的虚实关系。
空间的虚实关系是依靠刀法组织实现的,其组织方式和疏密程度是决定虚实关系的非常形自身形象的需要。
黑白转化还会带来重要的手段。
形成虚与实的效果和图形画面整体结构、构图、构架切割等。
外形的构成成分以及疏密程度有关:构成成没有互相交叠的图形,黑白转化就主要分和密度越大越能给人以“实”的感觉,表现在图形与背景的关系上。
图形在不反之则虚。
虚实是相对的.“实”的图形同的黑白背景中必然朝相反的方面转化.外形比较明确,清晰度超过“虚”的图形.图形与背景是互相对比中的依赖关系。
“实”的图形多见于黑色。
“虚”的图形也在变化了的黑白背景下.图形需要做出有独特的功能.可以舍去不必要的细节.相应的黑白对比反映来保持自己形象的增加画面中黑白力量。
但是,显现部分必可视性。
黑白转化使图形与图形之间、图须是物象的关键之处,才唤起补充的联形与背景之间形成了黑白交叉对比.这想,使人们用审美直觉对其”虚”填空,些关系的多变性、多元性也丰富了画面或者用视觉惯性进行想象。
在黑白处理的表现力。
上,应更多注意画面中各个元素的互相五、黑白构成的基调与感情。
主要是制约,注意对黑白层次、虚实的理解,即人类黑与白概念的形成及感情联系;画黑白的纯度、大小和肌理对于黑白层次面黑白构成基调不同的形态与感情;画的领悟,注意对“灰”的理解,对黑白节面构成中黑、白、灰比例的不同对感情表奏的各种形态的理解和运用。
浅谈黑白木刻的美学应用

浅谈黑白木刻的美学应用一、历史渊源木刻术起源于中国,其内容多以绘画或文字为主,用于印制书籍、绘画和宣传品。
木刻还在中国传统建筑、家具等方面有所应用,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黑白木刻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渊源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它以自然、风景、人物等为主要题材,通过简练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结构。
黑白木刻还常常运用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如对称、平衡、节奏等,以呈现出深邃的艺术内涵。
黑白木刻在中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丽的艺术符号。
它凝聚了艺术家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让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品味到了一丝恬静和深沉。
二、技术特点黑白木刻技术的实质在于对图像进行简化和提炼,以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
黑白木刻的线条非常简练而有力,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黑白木刻的笔法独特,运用刀法和块法相结合的手法,刻画出对象的轮廓和纹理。
黑白木刻的色彩运用非常突出,利用黑白对比的方式,使画面具有鲜明的明暗效果,增强了画面的对比度和层次感。
在技术上,黑白木刻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这些特点使得它能够以简练、明快的形式来表现对象,从而达到对观者情感的深刻触动。
三、美学应用黑白木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在美学上展现出了丰富的应用价值。
黑白木刻在表现对象形态和结构的更注重情感表达和内在意境的呈现。
它通过简洁明了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对象的质感和立体感,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深深感受到了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
黑白木刻在美学上强调对比与平衡。
通过黑白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增强了画面的对比度和层次感。
在构图上,黑白木刻注重画面的平衡和节奏,使得画面更加和谐、自然。
黑白木刻在美学上追求“以小见大”。
它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观察和描绘,来表现出宏观世界的神韵和内涵。
这种“小中见大”的绘画手法,使黑白木刻作品更加富有内涵和魅力。
毕业论文浅谈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魅力

【标题】浅谈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魅力【作者】陶琳【关键词】黑白木刻魅力情感【指导老师】田露【专业】美术学【正文】引言黑白木刻发展到今天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有过颓废的岁月,无法否认,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版画氛围一直处在不景气的状态。
在其经历了三、四十年代的辉煌和文革时期的盲目崇拜之后,一直处在一个平缓、低调的发展过程中,然而黑白木刻在新世纪当中的社会使命和存在价值是什么?它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当今社会情形下到底还有没有发展的空间?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正在走向消亡?黑白木刻——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渐渐的从我们的视线中隐退。
然而,它那单纯的材料与技法,灵动的黑白运筹以及独特的情感表达给我们的心灵所带来的震憾,都在展示着一种感觉的直接与心灵的真实。
是最能代表版画的一种艺术语言。
①一、版画简述版画是指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
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版、木版、纸板、麻胶版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通过自己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都被认为是版画。
它的起源与印刷技术的发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技术明古国。
一般而言,我们乐于将公元105年风行于中国汉代的捺印封泥术作为版画发展的源头,而行家所津津乐道的则是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唐代的《金刚经》卷上木刻插图。
二、木刻版画的发展历程黑白木刻是最传统最古老的版种之一。
在版画领域,黑白木刻是运用工具最简便的一种形式,也是最传统最古老的版种之一。
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是木刻艺术的初创期,内容以宗教经卷为主,尤其独幅木刻的出现,为木刻独立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宋元时期的版画,是中国复制木刻发展的重要标,并给后来的木刻以深远的影响。
其他题材的版画也大量雕印出品。
元代出现了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平话”刻本。
明清时期以木刻插图为主,在形式表现方面也有创新,突破了单线刻法产生了黑白对比的应用。
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

版画知识(一)版画的起源(一)中国版画:中国版画之起源可追溯到殷商时期鏤刻於龟甲、兽骨、铜器、器等的文字、模样,这些表现当时生活状况、思想与记录事跡的甲骨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雕刻文书。
自古以来中国即有以印章作为凭证之习惯。
印章始自汉两代,继承甲骨、玉版的鐫刻传统。
始皇时代以折断竹玉,分执以为凭据的旧习,逐渐演变成印和封泥的形态,於是皇帝之御璽,便由此而生;到了汉代,无论私人或宫廷都已普遍使用印章,特别有一种「肖形印」,所刻画像有禽鸟、龙虎、芝草类等,极为丰富。
当时的印章雕刻,技术相当发达且雕工精美,於是逐渐进展到雕版印刷的技术。
至隋唐五代之际,雕版印刷因为印章技术的演变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技术,而有进一步地发展,再加上唐朝经济繁荣、疆域辽阔、与西域来往频繁,大量的佛书、佛像便透过雕版印刷技术而广泛流传,如现今存世如现存世间最古的木刻版画、金刚般若经等。
(二)欧洲版画:大约在十四、五世纪初期时,开始出现将图片印製在木版上的情形。
这种现象的產生与中国造纸术西传并进而普及欧洲有密切的关係。
初期的木版画可分为三类,一为扑克牌,常以木版印製单纯之线条所构成的纹路样式於卡片上,其风格多为朴素古拙;二为圣像,这些作为信仰宣传之用的圣母、圣人像,则常见强而有力的直截线刻;三为书籍插图,在那些圣像的四周也常同时刻有简单的记述文字,这种画像与文字并排於一的木版作品,可说是版木本的前身。
到了一四四八年德国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圣经与一般书籍(科学、医学、算书、博物、寓言、历书等)之插图开始大量生產,传布於欧洲民间各地。
版画知识(二)版画的特性(一)间接艺术:版画是利用「版」为媒介物,并藉由复製印刷的技术所製作的绘画,因此,是种「间接艺术」,而有别於直接以笔描绘或雕刻塑形等的「直接艺术」。
(二)复数性:因为版画属於一种印刷產品,故同一「原版」可以生產两以上之相同作品。
版画「复数性」的这项特点,使得同一画能同时在不同地方供不同的观眾欣赏。
黑白木刻的技巧

黑白木刻的技巧
黑白木刻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使用黑白灰三种色调来表现事物的纹理和质感。
以下是一些黑白木刻的技巧:
1. 构图:在创作黑白木刻时,构图非常重要。
要注意画面的中心点,并确保画面中的元素排列有序,突出重点。
2. 线条:使用简单而有力的线条来表现纹理和质感。
使用直线、曲线和斜线等不同的线条形式,以增强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3. 颜色:使用黑白灰三种色调来表现事物。
在木刻中,黑色通常用于强调细节和深度,白色则用于强调整体效果和背景。
灰色则是一种中性色调,可以用于平衡画面中的颜色。
4. 纹理:在木刻中,使用纹理和的细节来增强表现力。
使用小的刻痕和细纹来表现物体的纹理,以增强视觉效果。
5. 光影:强调光影的变化,创造出逼真的光影效果。
通过在画面中添加暗影、高光和阴影等元素,表现出物体的真实质感和动态感。
6. 力度:使用适当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木刻。
过度的用力和过于缓慢的速度都会影响木刻的效果,所以要注意掌握好力度和速度。
7. 重复:在画面中使用重复的元素和线条,增强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重复的线条、形状和纹理等元素,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以上是一些黑白木刻的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创作黑白木刻需要耐心和技巧,多加练习才能不断进步。
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

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一、木刻版画制作的原理版画是指通过制版印刷所获得的印刷物。
(创作版画更强调画家亲自进行画、刻、印。
)在欧美各国一切经机械制版印刷的复制品统称为版画。
版画的类别有许多种,其制版的方式有凸、凹、平、孔四大类型。
木刻属于凸版版画。
版材是木刻创作的物质材料,不同的木质特性各异,直接影响作品的面貌。
一般来说,硬质版材如梨木、枣木等适于精雕细刻,软质版材如椴木,白果木等适于大刀阔斧的表现。
由于木材短缺,人们开始寻找代用品,如塑料版、纸版等,这些也促进了版材的多样化。
目前国内外木刻家多采用木质的胶合板进行创作,而儿童学习木刻版画因为木板比较坚硬,难于操作,就找了很多替代品,如用地板块、橡胶板、石膏版、KT版、铝塑板等做制版材料,效果很好,因为它比木板更容易刻制,非常适合中小学生使用,这种板材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的少儿版画教育。
二、木刻刀具的种类1、三角刀,具有刀锋尖锐,刻线挺拔有力的特点,性能广泛,表现力强,最宜刻阴纹线条。
2、圆口刀,刀锋圆浑厚重,有体积感,也是刀具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常与其他刀具结合应用。
3、斜刀,是中国复制木刻刻线工具,利用双勾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线刻形式,也是木刻中用来切刻和断刀的工具。
4、平铲刀,可用来制造晕刻及刮刻效果,是木刻铲底子的主要工具。
5、排刀,可用一刀刻出排线。
由于用刀的角度和轻重不同能产生特殊的明暗效果。
近些年这种刀具已不多见。
6、方口刀,刀有三刃,可用正峰及两侧刻出方形和齐整的线条,也可刻出齿状形的多样刻线。
以上常有的刀具每种又分为大、中、小号,如需要刻更精细、变化更多的木刻,就要多准备一些各种口径的刀具,这些特殊的刀具有时需画家自制。
好的刀具质地坚硬又富有弹性,锋利而不易断裂。
木刻刀用钝了需要磨,磨刀是一件细心的工作。
磨时把刀的刃面与磨石贴平,角度一定要看准,有几个面要磨几次。
注意内刃千万不要打磨。
磨刀磨到最锋利时只有一瞬间,稍过就形成卷刃变钝,磨时身边最好备一块木板随时试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刻有别 于其 他 的 绘 画形 式 能产 生感 人 至 深 的艺 术魅力 , 有规律 、 节奏 、 有 有意味 的刀 法组 织应 该是 最本 质、 最核 心的 因素 , 刀法 的组 织 处 理是 黑 白木刻 中非 常 重要的表现形 式 , 的刀 法组 织 能 产 生美 的 视觉 语 言 , 好 使画面的形式 美得 以升华 , 人极 大 的审美 享受 。木刻 给
No. 2 0 4, 01
浅 析 黑 白木 刻 版 画 的 艺 术 处 理
胡 建 清
( 北师 范 学 院 美术 学 院 , 北 黄 石 湖 湖 4 50 ) 302 )
[ 摘
要 ] 艺术 不是对 自然 的模仿 , 画家要遵循形 式美的原则 , 据对 自然物 象的感 受 , 根 进行 分析研 究 , 合
个雄伟的场 面 , 而产生 感人 的魅 力 。木刻版 画画 幅 从 般不大 , 制作过 程 较 复杂 , 但 在作 画前 必 须 要对 画 面
一
构图 、 刀法组 织 、 白归 纳 等进 行 推 敲 , 黑 做到 胸 有成 竹 , 也就是要将一般 的绘 画语言 转变 为版 画的语 言 , 这就 是
第3 0卷
第 4期
湖北师 范学 院学报 ( 学社会科学版 ) 哲
Ju a o u e N r l nvr t P i sp ya dSc cec ) o r l f bi oma U i sy( h ooh n oi Sine n H ei l l a
Vo . 0 13
木刻版画是绘 画形 式 中工具性 很强 的画 种 , 也可 以 说是技术与艺术高度结 合的 产物 , 由于木刻 是 以刀代笔
以木代纸来作画 的 , 因此木 刻表现 物象 存在 一定 的局 限
性 , 得木刻 不能 客观 的再 现 物象 , 木刻 正 是克 服这 使 而
种局限性 , 了 自己的特色 : 纯 、 有 单 强烈 而 鲜 明 , 刻 的 木 这种鲜明的特色语 言是有别 于其它 绘画 形式 的 , 秀 的 优 木刻作品往往通过一个 事件 的局部 , 一个 细节来 表 现 或
一
的结构变化而变 化 , 画 人 物时 , 刻 刀法 的组 织 必须 要依
照人体 的解剖结 构 进行 变 化 , 有结 构 观 念 , 没 人物 的精 神面貌及 状 态就 会 显 得 松 散 、 凌乱 , 乏 艺术 感 染 力6 缺 2 刀法的组织 要根 据 画 面 的情 感处 理 。情 感 在这 指 、 审美对象具有 一种 感 染人 、 激励 人 、 引起 审 美愉悦 l 特 的
以刀代笔创作 的过程是体 现画家 技法 的关键 , 刀法 的组 织要按照 以下原则 处 理 。1 刀 法 的组 织要 根据 物 象的 、 结构处理 。木刻 侧重于强调 结构 的表 现 , 构通 常是指 结 物象的 内在构 造关 系 , 建筑 的框架 结 构 、 的枝 丫结 如 树 构、 人物 的解 剖结 构等 , 刀法 的 组织 必 须严 格依 照 形象
理运用绘画形 式的法则 , 对画 面进行 艺术加 工 , 自然进行再 制造 , 就是 艺术 处理 , 黑 白木刻版 画 中艺 对 这 在
术 处 理 尤为 重要 。
[ 关键词 ] 艺术处理 ;刀法组 织 ;黑 白归纳 [ 中图分 类号)2 7 J1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0 9 4 3 (0 0 0 - 0 3 0 10 — 7 3 2 1 )4 0 6 - 2
木 刻 版 画 的 艺 术 处 理 。 一 般 的 绘 画 形 式 侧 重 于 对 自然
性, 以情 感人 , 它是 由直 观 的视 觉 形 象所 引起 欣 赏啬 内 心 的波动与 强烈 的表 现 意识 的 结合 , 此时 , 木刻作 品就
会触发人 的某 种情 感 思维 , 引起 审 美 者共 鸣 , 到感悟 达 人 的 目的 , 如上世 纪德 国著名 的版 画家珂 勒惠 支的版 蓟 作 品, 通过最简洁 的刀法依据 情感来 表 现人物 的内心世
[ 收稿 日期] 2 o — 1一 1 09 O O
的再现 , 如光 源 、 色彩 、 间 、 积 质感 等 的 处理 。而 木 空 体
刻 版 画 更 多 的 是 侧 重 于 物 象 内部 结 构 的 处 理 。 木 刻 有
很强的形式美 , 是克 服 自身 的 局 限性 产生 的 , 它 也是依
据画稿 、 刻板 、 印刷这 三部制作 中的艺术 处理 来完 成 的 ,
要 对 黑 白木 刻 版 画 的 艺 术 处 理 加 以 认 真 研 究 , 木 刻 的 在
烈搏斗 , 渲染 了她 愤懑 的情 绪 。将 刀法 的组织 与情感结
合成功 的画 家还 有 很 多 , 旦 刀 法组 织 与 情感 结 台越 一 来 , 自木刻版 画就 能 转化 为 一 种感 人 至深 的力 量 , 黑 速 种力 量足以触动到人 的灵魂深处 , 给人强 烈的楗撼。 能
艺术处理 中刀 法 的组织 与黑 白的 归纳 是黑 白木 刻版 画
成 功 的关 键 。
一
、
刀 法 的组 织处 理
二 、 白归 纳处 理 黑
优 秀的黑 白木刻作 品离不 开有 序 的刀法组 织 , 离 更 不 开画家对黑 白的归 纳处理 , 木刻 中的黑 与自是殛 家j 二 观 取舍 、 提炼 、 括 而决 定 的 。木刻 侧重 于 用黑 自作 为 概
由此所 见, 了加 强木 刻 版 画的 艺术 效 果 , 学 习木 刻 为 在
界, 唤醒人们 反对 侵 略 战争 , 表 作 《 亡 》 《 悼基 代 死 和 哀
督》 以粗 犷的刀法 , 强烈 的黑 白对 比, 描绘 了生巧死 的激
版画过程 中除 了要 掌握熟练 的刻 板方 法外 , 更重 要 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