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95620703.html,

关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几点思考

作者:潘功胜

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5年第12期

当前,普惠金融不仅是一个研究热点,也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取向。“发展普惠金融”不仅仅是金融问题、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对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国的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步,但仍是中国金融的薄弱环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

1 普惠金融的本质

普惠金融的概念是在2003年12月由联合国提出的,随后,在2005年联合国倡议的“国际小额信贷年”活动中,“普惠金融”的概念获得广泛使用。在此后至今的近10年间,普惠金融日益发展成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要金融实践。普惠金融旨在建立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强调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和完善市场机制,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享受基本金融服务的机会与权利,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因此,普惠金融的本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题中之意:一是所有家庭和企业都能以合理成本获得金融服务;二是金融服务具有竞争性,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三是金融机构稳健运行,要求内控严密及接受市场监督和审慎监管;四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确保能够长期提供金融服务。

2 发展普惠金融需厘清的几个误区

普惠金融目前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普惠金融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针对如何发展普惠金融,金融业界和理论界尚存争议,有一些认识论上的问题亟须厘清。

2.1过度强调普惠金融的社会性

容易把普惠金融等同于政策性金融甚至第二财政,过度强调社会性,忽视市场原则和可持续性。普惠金融固然主要针对弱势群体,少不了各种政府性资金和社会捐赠支持,但这并不等于忽略财务可持续性。从国际实践看,20世纪70年代普惠金融发展的早期,世界银行等组织在亚非拉国家大量“微贷项目”,都有过资金使用低效浪费、腐败丛生的惨痛教训。比如,印度以捐赠和政府支持为主的开发性银行,由于过度强调政策性,一度沦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优惠利率贷款被村庄权势人物挪用,真正需要支持的贫困人群得不到贷款。早期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也经历过“慈善”金融的失败。大量案例使国际社会形成共识,微型金融、普惠金融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同样应以发挥市场作用为主,走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2相对忽视普惠金融的风险

容易把普惠金融等同于过高的融资满意度,对风险相对忽视。普惠金融也是金融,而且主要是针对风险承担能力较差的弱势群体,交易成本也比较高,风险实际更大。如果不顾条件,

数字普惠金融与蚂蚁金服的实践

数字普惠金融与蚂蚁金服的实践 “ 数字技术是否给普惠金融带来了机遇?今天的数字普惠金融,可能由于技术本身的进步,对于普惠金融的普及性,成本的降低,提供更全的更优质的服务方面,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 作者为蚂蚁金服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本文为作者在央 行观察举行的三周年科技金融峰会上的演讲大家好!我是蚂蚁金服战略部的李振华。非常感谢央行观察的邀请,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关于普惠金融与蚂蚁金服的实践。 大家知道在刚过去的G20杭州峰会上有两个议题,第一个议题叫“绿色金融”,第二个议题就是“数字普惠金融”。后来G20的公报通过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高级原则推出来?这背后有非常深远 的意义。第一个简单的结论,我们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应该是当前普惠金融的一个正路,对社会有巨大的促进意义。 首先怎么去理解“普惠金融”这个概念?以及如何衡量普惠金融的好坏?有人把它定义成“为贫穷的,或者低收入的人提供信贷服务”,或者“为妇女、儿童、偏远地区的人去提供金融服务”等等,概念非常多。联合国对它的定义,我想是比较全面的,把它叫做“能以有效的、全方位的,为社会所有阶层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这个概念相对来说非常地广泛。

普惠金融至少包含了几个框架层面的内容:第一,从宏观上,要求建立起一整套的监管体系和法律体系;第二,在中观层面它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比如说清算、支付等等这样的基础设施。第三,在微观层面它要有非常多元化的提供微金融服务的主体,不能仅仅是单一大型的金融机构去提供服务。第四,它要面向的客户要是广众的,包括低收入客户在内,包括所有的人,能够提供一整套的金融服务。除了信贷服务之外,还有包括支付、理财,保险等等,都应该是普惠金融体系的以部分。我们怎么去评价,在整个世界上存在的这些金融服务,它本身的好坏?我想我们可以从几个纬度上来看:第一,好的普惠金融服务,应该要“普”,所谓普就是它要有可得性,也就是说,能够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取这套服务。第二,它要“惠”,所谓的惠也就是说,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人,获得这个服务的人本身,成本是可承担的,或者这个成本要能够比较低。第三,这个服务要比较全面、优质。不仅仅我们要让它获得信贷服务,仅仅是金融服务的一种,而且包括非常便利的支付,以及能够覆盖它的保险,以及能够去提供基本的理财等等,这样的服务其实都应当包括在内。最后一点:要可持续,所谓可持续讲的是普惠金融不能是一种慈善金融,也不能仅仅是一种公益,它应当具有商业上的可持续性,而且它要能够向适当地消费者去提供适当的服务,这个既不能太少,也不能金融服务过度,其实过度的金融服

《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2016升级版(英文版)

G20 Financial Inclusion Indicators

Overview The Group of Twenty (G20) recognizes the key role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 The realisation that financial inclusion is a key enabling element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and the pursuit of inclusive development is leading to an increasing focus on financial inclusion policies and initiatives. Reliable data covering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sustainable financial inclusion development is critical to inform these policies and to monitor the effect of initiatives. Data also provides a startin g poin t on which to base ambitious fin an cial in clusion targets. G20 leaders agreed at the Can n es Summit in 2011 to the Global Partn ership for Fin an cial In clusion (GPFI) recommen dation to support global an d n ation al financial inclusion data efforts and subsequently endorsed the G20 Basic Set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dicators at the G20 Los Cabos Summit in 2012, born out of the work of the GPFI. As committed at the time of the endorsement of the Basic Set and in support of the key focus area of financial literacy under the Russian G20 Presidency, the GPFI developed a more comprehen sive set of fin an cial in clusion in dicators, with the aim of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ancial inclusion land-scape. This expan ded set– in cludin g in dicators on fin an cial literacy an d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service provisioning and consumption– was endorsed at the G20 St. Petersburg Summit in 2013.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G20 Presidency and in consultation with G20 members and GPFI implementing partners, new indicators have been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use, availability, and quality of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The expan sion an d revision of the existin g set of in dicators is driven b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igital models, as well as the availability of new data on both the deman d for an d supply of digital fin an cial services. The in dicators measure both use of digital payments and access to digital infrastructure. These indicators cover a wide range of payment instruments and access channels. The underlying account used for payments may be held with a bank or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 or an e-money account. Payments include those made on the internet, through a mobile phone or device connected to a Wi-Fi network, or using a point of sale (POS) terminal. These indicators can be collected by government statistical agencies and used to measure achievements and disparities in the use of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an d the techn ology an d en ablin g environ men t n eeded to ben efit from them.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dditional country-specific indicators, the G20 Finan-cial Inclusion Indicators can inform policy makers and enable monitoring of financial inclusion development, both at a national and at a global level.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篇一:2015年普惠金融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2015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 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88A9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95620703.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

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588A97←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优惠价:¥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R_JinRongTouZi/97/PuHuiJinRongHangYeXianZhu angYuF 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 《2015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普惠金融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普惠金融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普惠金融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挑战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挑战中国过去15年间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极大地拓展了正规金融覆盖面,其中包括建立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代理模式(中国称为助农取款服务点模式)。中国同样也是金融科技革命的领头羊,技术驱动的服务提供商正在改变中国消费者支付、借贷、储蓄、保险以及投资行为。 中国的账户拥有率(普惠金融的基本衡量指标)显著增长,已经与其他G20国家大致相当。 报告对中国过去15年间普惠金融发展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报告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与其他相近经济体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中国普惠金融经验的关键进展和要素。报告也指出了中国普惠金融仍然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了可供其他国家政策制定者借鉴的经验。该报告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世界银行集团联合撰写。 近年来,中国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实践发生了明显转变。从21世纪初起,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就将拓展基础金融服务列为优先发展目标,举措包括加强信用和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面向农村消费者的物理服务点以及支持建立新型金融服务提供者等。 2015年,中国出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标志着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正在向更加协调的方式推进。 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同样也为数字金融创新预留了空间。中国金融科技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为数以亿计的金融服务不足群体提供一系列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它们通过运用基于网络的线上商业模式将金融服务嵌入了已有的电子商务和社交平台中。 中国持续的金融科技发展也促使传统金融服务提供者积极探索数字驱动的商业模式。 报告指出中国在实现普惠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关键挑战,需要向更为市场导向、更具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完善监管框架和工具来有效管理数字金融风险。鉴于很多消费者的数字和金融知识有限,且数字金融可加剧数据风险,金融消费者保护需格外重视并加以解决。

普惠金融体系与和谐金融建设的思考

普惠金融体系与和谐金融建设的思考 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做到公平一致、对每一方的利益都要做到兼顾,其中包括金融供给方的利益,这就是和谐金融的核心原则。而普惠金融体系是和谐金融的一种,与和谐金融原则更是密不可分。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我国金融领悟的学习进步很有帮助,与此同时更是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一种落实,所以,对普惠金融体系与和谐金融的建设也成了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标签:普惠金融和谐金融建设 一、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近些年,普惠金融体系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日渐升高,并得到了相关实践。普惠金融的早型例子可以追溯到1993年:我国于1993年开始试办的小额信贷也是普惠金融的典型案例。我国的相关试办地点早已显现出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市场不仅广阔,而且其生命力极强。但是,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普惠金融体系的相关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金融服务的定位异化 金融改革逐渐向商业化靠近,我国的金融服务也逐渐走向了定位异化。资金的特性导致资金的流向呈现了由农村流向小型城市,再由小型城市流向大型城市的现象。金融服务的对象也以大项目,大客户为主。相对的,中小企业、农民等占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群体则无法得到相关服务。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确实情况严重,甚至有的贫困地区出现金融服务“真空”的现象。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的特点,导致了我国经济发育的不平衡,同时扩大了各地区发展的两级化,造成马太效应。虽然我国近些年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政策补给,中央银行对弱势企业,贫困地区,相关人群进行了一定的扶持等等,但是由于贫困群体贷款的风险大,管理成本较高等一系列原因制衡了金融的均衡配置。 2.小额信贷机构服务客户单一 现阶段,我国的小额信贷都针对农村的贫困人口为主。但是现在我国贫困人口的分布已经不仅是在农村,在我国基尼系数增大的背景下,贫富差距也不断拉大,城市也出现了贫困人口,他们也需要小额信贷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很多微小企业面临着融资方面的一些较大问题,并且,微小企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就业率的增加都是有益处的。这类型企业所需资金金额小,流动系数高,对贷款期限以及贷款利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几乎与小额信贷的契合度达到了百分之百。但是,他们却不在小额信贷的服务范围内。小额信贷客户的单一性对机构的分散风险性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小额信贷机构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篇一: 2015 年普惠金融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 1588A9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95620703.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 1 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一、基本信息报告名称: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 1588A97←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 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阅读:

http:///R_JinRongTouZi/97/PuHuiJinRongHangYeXianZhu angYuF 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 《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普惠金融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普惠金融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普惠金融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2 《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通过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普惠金融行业企业准确把握普惠金融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是普惠金融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普惠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洞悉普惠金融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正文目录第一章普惠金融行业发展概述分析 1.1 普惠金融

我国普惠金融现状及未来发展_焦瑾璞

我国普惠金融现状及未来发展 焦瑾璞1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也称作“金融包容”或“包容性金融”,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普惠金融问题逐渐受到国际普遍关注。国际上先后成立了普惠金融联盟(AFI)、二十国集团普惠金融专家组(FIEG)、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GPFI)等机构,着力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从国际上普惠金融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看,最初重点关注的是银行信贷可获得性,有时将保险业纳入范畴,但较少涉及证券业。但是,近年国际组织开始着眼于“宽内涵”、“多维度”的普惠金融,广泛涵盖支付、存款、贷款、保险、养老金和证券市场领域,包括建立普惠金融指标评估体系,实现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手机银行、银行代理,发展小额存款、小额贷款、小额保险,降低国际汇款成本,完善征信和支付体系,加强金融诚信体系建设,推进数字化金融创新,探索发展气候指数、风险创投和创业板市场,以及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消费者教育等,视角越来越广泛。 我国引入普惠金融概念虽相对较晚,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积极推进金融改革与发展,注重发展民生金融,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2013 年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效。据世界银行调查,我国普惠金融状况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部分领域甚至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如账户普及率高于中高收于国家平均6.7个百分点,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个人银行结算账户56亿个,其中,农村地区人均账户数1.65 1焦瑾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

【银行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xxxx—2020年)

【银行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xxxx—2020年)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xxxx—2020年)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xxxx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YYY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基本原则。 健全机制、持续发展。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提高精准性与有效性,调节市场失灵,确保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服务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机会平等、惠及民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防范风险、推进创新。加强风险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要求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适度降低服务成本。对难点问题要坚持先试点,试点成熟后再推广。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平衡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

浅谈普惠金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95620703.html, 浅谈普惠金融 作者:付东辉 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普惠金融做简明的介绍及浅谈自己对其的理解,包括普惠金融产生的历史背景、普惠金融的作用、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及普惠制金融体系,力求使读者对普惠金融有个较全面的认识,最后提出对普惠金融的性质的一点思考,以求引起读者注意。 【关键词】普惠金融历史背景作用普惠制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性质 引言 在中国2015《政府工作报告》里,普惠金融被解释为“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普惠金融的理解,但普惠金融的内涵远不仅于此,对普惠金融的认识深刻与否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建设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即力求对普惠金融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一、普惠金融产生的历史背景 普惠金融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的国家在农村积极发展金融机构,并借此向农村发放贷款。但实际情况是,除了小部分的农户能够获得低息贷款,绝大部分的农户并不能获得低息贷款。一个主要原因是贷款的利率引得放款人和借款人都喜欢集中贷款。借款人喜欢集中借款是因为想获得政府更多的补贴。放款人喜欢集中放款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以便降低放款成本。结果是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化了。 学界和实业界对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最适合农村的金融机构是什么样的?最有效的农村金融政策是什么样的? 在第一个问题上,学界和实业界认为在农村可以设立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四种,即私人农村银行、政府所有的农业开发银行、合作社以及致力于多目标开发的机构,但对于到底哪种金融机构最有效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果;在第二个问题上,学界和实业界认为政府试图通过采取政府政策如规定贷款限额以及优惠利率来影响贷款者的行为,但作用并不大,因为贷款者能够通过分散贷款笔数和改变贷款用途来规避贷款额度的约束;而优惠利率并不利于贷款者积极动员储蓄,而且一些特殊情况会导致贷款者放弃以优惠利率放款。1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最全版)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最

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基本原则。 健全机制、持续发展。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提高精准性与有效性,调节市场失灵,确保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服务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机会平等、惠及民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防范风险、推进创新。加强风险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要求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适度降低服务成本。对难点问题要坚持先试点,试点成熟后再推广。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平衡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薄弱环节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鼓励各部门、各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做到服水土、接地气、益大众。 (四)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要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

普惠金融专题报告

推动普惠金融牧区实践,践行草根银行社会责任 ——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普惠金融实践 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以下简称“银行”)于2009年4月开业,下辖4家支行,160名员工,是全国首家进驻少数民族自治县域的村镇银行,呼伦贝尔第一家村镇银行。银行位于大兴安岭西麓高纬度(北纬49.14度)的巴尔虎草原,地处祖国北疆高寒地区(冬季气温最低达到零下40-50℃),服务范围覆盖鄂温克旗和陈巴尔虎旗两旗4万平方公里、5万余群众。截至2013年末,银行资产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9亿元,平均单户贷款8.64万元,涉牧比例94%。 几年来银行先后荣获鄂温克旗、呼伦贝尔市、自治区及全国二十余项奖励及荣誉,且为2012年度监管评级二级单位。2013年,先后荣获自治区、市两级“五一劳动奖状”;第三届中国农村金融“十大品牌创新产品”称号;内蒙古银行业协会全区金融机构“最佳社会绩效特殊贡献网点奖”;中国银行业协会“微型创业奖之2013年度微型金融机构奖”(该奖全国唯一);呼伦贝尔市银行业“文明规范示范服务单位”奖、“2013年中国服务县域经济十佳村镇银行”以及金融时报“年度最佳村镇银行”等称号。

普惠金融模式 成立五年来,银行立足“草根”定位,秉承“办牧民信赖的好银行”的使命,倡导普惠金融理念,推动普惠金融实践,支持牧区建设,帮助牧民致富。为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银行结合牧区特点,创新性地提出“第一牧贷”、“马背银行”、“塔拉金融”的三大品牌战略的概念,并向国家商标注册主管机构提交品牌注册登记申请。“第一牧贷”以适应牧民生产生活规律为特色,组建专业牧贷团队,研发专业牧贷产品,打造国内第一支专业的牧贷队伍;“塔拉金融”(塔拉译为草原),象征草根银行、草根金融,以“塔拉微贷”微小企业贷款产品为切入点,陆续建立塔拉微金融理论研究学社、成立塔拉大讲堂;同时,银行还打出了创建全国第一家“马背银行”的口号,成立了全国银行业机构中首个员工马队,更加贴近基层牧民。 银行遵循“关注两个维度,开展两种创新,坚持一个保护”的普惠金融模式,注重服务群体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通过产品和服务两种创新模式(两个创新),坚持开展牧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探索符合牧民需求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打造牧区普惠金融文化,为牧民及牧区微型创业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1、两个维度:客户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银行始终围绕目标客户群体(牧民及牧区微型创业者),推进牧区客户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银行将机构设立于偏远的少数民族集聚的旗、镇地区,

宁夏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评价——基于Sarma普惠金融指数(IFI)测度方法

宁夏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评价 课题组 摘要:本文选取宁夏13个县(市)2012-2017年间统计面板数据,运用普惠金融指数模型对宁夏县域普惠金融发 展水平与趋势演进规律进行分析评价。调查显示:宁夏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波动增长”和“波动下降”两种格局分布,整体上宁夏北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南部地区最低,且临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趋同。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17-2019(1)-0082-04 收稿日期:2018-10 课题组组长:张永立(1963-),男,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 —— —基于Sarma 普惠金融指数(IFI )测度方法课题组成员:伏晓利(1983-),男,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 焦闯(1985-),男,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 寇文庆(1987-),女,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 一、构建宁夏普惠金融指数 (一)构建普惠金融指数。本文主要参考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2016版)》,在充分考量指标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基础上,选取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和可得性两个维度共计8个指标,建立了宁夏县域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详见表1)。 (二) 动,本文未将市辖区纳入县(市)分析。宁夏包括了22个县市区,其中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1个县。本文选取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石嘴山市平罗县,吴忠市盐池县、同心县、青铜峡市,固原市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中卫市中宁县、海原县等13个县(市)2012-2017年上述8个指标的数据。数据来源为样本研究年度的《社会金融统计年鉴》和《金融运行报告》。(三)计算指标的统计性描述分析。调查显示,宁夏13个县(市)2017年人均银行账户拥有量均值较2012年增长64.89%,人均移动支付笔数增长363.16%,人均存款占人均GDP 比重增长16.52%,人均贷款占人均GDP 比重增长29.58%,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增长18.38%,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增长2.25%,每万人拥有 的ATM 机数量增长165.97%,每万人拥有的借记卡数量增长97.15%(详见表2、表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的《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截至2017年末,全国人均拥有6.6个银行账户,人均持有4.42张借记卡,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为96%,平均每万人拥有的ATM 机6.91台。调查显示,宁夏13个县(市)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人均持有借记卡数均低于全国水平,且最低的县较全国水平少5.21个账户,少2.99张借记卡。西吉、彭阳、隆德、泾源和海原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远低于全国水平,其余8个县(市)覆盖率100%。贺兰、灵武、盐池每万人拥有的ATM 机台数高于全国水平,其82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篇一: 发展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践行“中国梦”普惠金融的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安徽宿州宿州农商行成立于201X年12月12日,宗旨就是服务“三农”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行截至201X年3月底,存款达1 4.4亿元,贷款达 10.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 6.2亿元,占比近60%,小微贷款余额 7.6亿元,占比近70%,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 1.7亿元。占比近17%。为服务本地小微企业和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尽了绵薄之力,让现代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好地惠及“三农”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弱势群体,在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中国梦”上躬身践行。现将宿州农商行在发展普惠金融工作中的些许做法总结报告如下: 一、机构设立下沉,普惠金融惠及城乡“三农”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几大国有银行加大撤点减人等改革力度,造成目前县域和农村极端缺乏金融机构,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增加了难度。我行从创设之始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把在县域及农村增设物理营业网点当作是普惠金融工作的头等大事。我行成立于201X年12月12日,当年便设立埇桥区支行,201X年设立泗县支行,201X年灵璧县支行、萧县支行、砀山县支行先后开业,201X年蕲县支行已经试运营,同时朱仙庄支行、符离支行目前都已经完成装修,预计都将在201X年上半年开设营业,另外又在泗县草沟镇、萧县黄口镇、砀山李庄镇规划选址,201X年下半年至201X年我行至少还将有3个乡镇设立营业网点。县域及乡镇营业网点的设立,极大地延长了我行发展普惠

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年)

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人民银行联合有关部门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金融机构主动作为,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不断取得明显成效。为监测评估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人民银行按照普惠金融指标体系1及相关填报制度,组织开展了2019年普惠金融指标填报与分析。 一、2019年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情况 2019年,人民银行持续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发挥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强化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引导,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督促和指导金融系统加大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和农村、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深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疏通利率传导机制,促进贷款实际利率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推动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鼓励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探索;持续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1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共包含使用情况、可得性、质量等三大维度共21类51项指标,从供需两侧反映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其中8个指标(拥有活跃账户的成年人比例,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成年人比例,成年人个人未偿还贷款笔数,在银行有贷款的成年人比例,在银行以外的机构、平台获得过借款的成年人比例,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本次问卷调查采集时间为2020年4月至6月。

建设,开展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批设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创新探索小微企业征信服务;强化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和金融教育,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经国务院批准,在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宁德市和龙岩市设立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我国发展普惠金融探索新经验。 总体而言,2019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指标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金融服务使用程度稳步加深。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人均拥有量较快增长,活跃使用账户拥有率有所上升;电子支付普及率继续提升,超八成成年人使用电子支付,移动支付业务量快速增加,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较快增长,呈现笔数多、笔均金额小的特点;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成年人比例小幅增加,近一半的成年人购买过投资理财产品,城乡差距仍较为明显,投资理财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普惠小微贷款增长迅速,总体呈现“量增、面扩、价降”态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贷款覆盖面稳步扩大。二是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改善。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行政区覆盖率继续提升,边远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不断改善,数字渠道在增强可得性方面愈加重要,人均银行网点数、ATM机具、POS机具数有所下降。三是金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制度和机制建设不断深化,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得到更多关注,国民金融素养稳步提升;农户信用贷款比例有所增加;金融信用信息

S71银行业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统计表填报说明-1205

S71银行业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统计表填报说明-1205

《S71银行业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情况表》填报说明 为更加全面、准确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贷款支持情况,结合现有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统计指标,建立银行业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统计指标体系。现就《银行业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情况表》有关指标释义及填报事项说明如下: 一、一般说明 1.报表名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情况表 2.表号:(暂缺) 3.填报机构: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只填报表III)、消费金融公司(只填报表III)、邮政储蓄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境内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 5.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户。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填报。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二、具体说明

1.“境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境内的地区。 2.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设立,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等规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各种经济组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不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根据有关法律和政策在主管部门注册登记、取得组织登记证书或营业执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归入企业统计。 3.贷款指填报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4.不良贷款主要依据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按五级分类认定。 5.贷款户数指报告期末有贷款余额的贷款户数。同一笔贷款存在共同还款人情形的,应视为同一贷款客户,不作区别计算。 6.当年累放贷款年化利息收益指当年该类贷款累计发放额按照对应的贷款合同年化利率计算产生的收益金额。例如:某客户获得循环贷款授信100万元,合同约定年化贷款利率6%,截至期末时点,当年共放款3笔,金额分别为30万元、40万元、50万元,则当年累放贷款年化利息收益(万元)=30*6%+40*6%+50*6%。此项科目作用为跟踪反映贷款利率定价情况,故统计时无需考虑资金成本、实际用款时长、贷款罚息收入、其他附加费用、产生不良后的本息损失等因素。 7. 单户授信总额指对单户客户表内外统一授信的总额度,按照银监会《商

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与最新进展_戴宏伟概要

DOI:10.14110/https://www.360docs.net/doc/695620703.html,-37-1059/d.2014.05.022 2014 年 5 月理论学刊May. 2014 第5期总第243期Theory Journal No. 5 Ser. No. 243 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与最新进展* 戴宏伟,随志宽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普惠金融体现一种公平观念,特别强调对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要求我国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显著改善,但是依然 面临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各个层面的挑战: 宏观层面,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不健全; 中观层面,金融基础设施和相关服 务不完善; 微观层面,供给主体有待多元化,公益性小额信贷被忽视。我国应直面挑战,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系统;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适度竞争; 拓宽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 明确提出,普惠金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最新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村镇银行、互联 网金融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上。 〔关键词〕普惠金融; 小额信贷; 村镇银行; 互联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4)05-0048-06 农村金融不仅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现代农村经济的中心。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资 金短缺、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准确、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农民贷款难等问题。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扩大了收入差距,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金融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普惠金融体系的提出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2005年是“国际小额信贷年”,联合国提出了普惠金融概念,即构建一个全方位、有效惠及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金融体系。传 统金融是“嫌贫爱富”的,而普惠金融则体现了一种公平观念,让每个人都拥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参与经济建设,并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福祉。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使被传统金融所忽视的城乡 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均可以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改变大规模弱势群体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的现状,使社会绝大多数人从金融发展中获益,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趋势。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覆盖面低,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途径获得所需金融服务,这部分人或组织通常只能以比较高昂的代价获得有限且不具有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并导致他们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当中。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迫切要求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把被边缘化的群体纳入金融服务范围,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小额信贷纳入到正规金融体系中,改善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状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 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 一、普惠金融发展的国内外述评 国外对于普惠金融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关于普惠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国内则是由焦瑾璞于2006年最早出的,相比国外,国内对普惠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普惠金融方面。普惠金融组织的经营有双重目标,即社会发展目标和财务可持续目标,与传统的仅强调社会目标的补贴贷款机构和仅强调财务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经济刺激计划的陷阱、财政风险及其应对策略”(项目编号:12YJA790008)、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课题“金融产业优化支持山东省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 2014007) 的阶段性成果。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