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熟悉常用的机械设计方法和技巧。

(3)掌握机械零件的基本选型和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2)具备机械零件选型和计算的能力。

(3)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流程和方法等。

2.机械零件的选型和计算:轴承、齿轮、联轴器、弹簧等常见机械零件的选型和计算方法。

3.机械设计方法:结构设计、强度计算、运动设计、动力设计等。

4.CAD软件应用:学习并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机械设计原理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等相关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机械零件的设计4. 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机械设计的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第三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4. 第四课时: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第五课时:机械设计的优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任务:评价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内容6.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7. 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8. 传动系统设计9. 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10.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选择、力学分析、传动系统设计、强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2. 第七课时: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3. 第八课时:传动系统设计4. 第九课时: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5. 第十课时: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及班级:数控技术70511设计:xxx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06.12.25目录前言 (4)第1章选择传动方案 (5)第2章选择电动机 (6)2.1 电动机的选择 (6)2.2 输送机的输送量及功率计算 (6)2.3 电动机的功率 (6)2.3.1 螺旋输送机主轴上所需功率 (6)2.3.2 工作机所需的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为 (6)2.4 电动机的转速 (7)2.5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7)2.6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运动参数 (7)2.6.1 计算各轴输入功率 (7)2.6.2 计算各轴转速 (7)2.6.3 计算各轴转矩 (8)第3章选择V带 (9)3.1 选择普通V带 (9)3.1.1 按照计算功率P c,选择V带型号 (9)3.1.2 带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尺寸 (9)3.2 初选中心距 (9)3.3 确定V带的根数 (10)3.4 计算紧张力 (10)F (10)3.5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力R3.6 结构设计 (10)第4章传动设计 (11)4.1 选择高速级齿轮传动的材料及热处理 (11)4.2 强度计算 (11)4.3 确定选择齿轮传动的参数和尺寸 (11)4.4 验算齿根弯曲应力 (12)4.5 结构设计 (13)第5章轴的选择 (14)5.1 高速轴的设计 (14)5.1.1 选择轴的材料 (14)5.1.2 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14)5.1.3轴的结构设计,初定轴径及轴向尺寸 (14)5.1.4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14)5.1.5 高速轴段的长度确定 (16)5.2 低速轴计算 (17)5.2.1 计算轴上的力 (17)5.2.2 计算支反力 (17)5.2.3 作弯距图,齿轮作用力集中在齿宽中心 (18)5.2.4 轴输出转矩 T = 659000 (18)5.2.5 求最大当量转矩 (19)5.2.6 强度校核 (19)5.2.7 低速轴段的长度确定 (19)第6章联轴器的选择和计算 (20)参考文献 (21)前言机器一般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设计软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机械零件的设计轴承和轴的设计传动机构设计(齿轮、链条、皮带等)联接件设计(螺栓、螺母、焊接等)3. 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惯性力、力矩和运动规律动力学方程及其应用4. 机械强度计算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和选择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安全因数和寿命预测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参数化设计和三维建模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上机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CAD软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手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等。

2. 课件:PowerPoint、Flash等。

3. 软件:AutoCAD、SolidWorks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论文、视频教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设计报告:评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创新性、实用性、准确性等方面。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每次2课时。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第5-8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第9-12课时:机械动力学第13-16课时:机械强度计算第17-20课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

零件CAD课程设计说明书及样本图装备制造系班级:姓名:学号:组号:日期:指导教师:零件CAD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题目…………….……………………………………. .第1页二、概述 (2)三、电动机的选择……………………………………….……. .第3页四、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 .第4页五、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 .第5页六、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6)七、轴的设计计算 (12)八、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20)九、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22)十、润滑的选择 (25)十一、联轴器的选择 (27)十二、轴承盖的选择 (27)十三、减速器箱体和附件设计 (28)十四、设计心得 (34)D2= df2-2δ=203.75mmD0=0.5(D1+D2)=145.88mmd0=0.25(D2-D1)=28.94mmn=0.5m=1.25mm设定腹板6个孔七、轴的设计计算(一)从动轴的设计计算已知:P4=2.6kw,从动齿轮转速96.41 r/min。

分度圆直径d2=222.5mm,单向传动,载荷平稳,工作时间两班制。

(1)选择轴的材料,确定许用应力查书表16—2得选用45钢,正火处理,硬度在170~217HBW,抗拉强度σb=600Mpa查书表16—4得许用弯曲应力[σ-1bb]=55Mpa (2)按扭转强度计算最小直径d≥C(P/n)1/3由书表16—3,C=118~107取C=115d2≥34.49mm考虑到轴颈上有一键槽,应将轴径增大3%,但因为从动轴传递的功率较小,故不用将轴径增大。

根据弹性套柱销连轴器TL6内孔直径取d2=35mm,查附表2—10。

选弹性套柱销联轴器(GB4324—1984)(3)轴的结构设计(a)确定轴上零件布置在箱中央,轴承对称地布置在两侧,轴在外轴端安装联轴器,齿轮以轴环和套筒实现轴向定位和固定,以平键联接和过盈配合H7/r6实现周向固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掌握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

3.熟悉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

4.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5.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机械设计的辅助计算和绘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如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3.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如效率、精度、稳定性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引言: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讲解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讲解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挑战。

3.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机械课程设计完整

机械课程设计完整

机械课程设计完整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学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掌握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熟悉机械零件的选型和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力学原理进行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学分析。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设计。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设计过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

2.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包括运动学、动力学、运动传递等。

3.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包括力学原理、力矩平衡、动力源等。

4.机械零件的选型和设计:包括轴承、齿轮、传动带等零件的选择和设计方法。

5.CAD软件的应用:学习并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进行机械系统运动和动力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机械系统运动和动力学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与构成。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连接方式及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和图形表达。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机械装配图的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手册和资料进行机械设计计算和参数选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整体框架。

-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设计概述2. 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设计:讲解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机械传动设计3. 机械连接设计:介绍螺纹连接、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的设计方法和选用原则。

- 教材章节:第4章 机械连接设计4. 机械零部件设计:包括轴、轴承、联轴器、弹簧等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选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机械零部件设计5. CAD软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绘制和装配图设计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6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6. 机械设计计算与图形表达:教授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和图形表达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订线------------------------------------------
综合课题说明书
题目传动系统测绘与分析
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专业04机43 班
完成人xx 学号xxxxxx
同组人xx、x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日期200x 年x 月xx 日
XX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课题任务书 (1)
一、减速器结构分析 (1)
1、分析传动系统的工作情况 (1)
2、分析减速器的结构 (2)
3、零件 (3)
二、传动系统运动分析计算 (7)
1、计算总传动比i;总效率 ;确定电机型号 (7)
2、计算各级传动比和效率 (9)
3、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9)
三、工作能力分析计算 (10)
1、校核齿轮强度 (10)
2、轴的强度校核 (13)
3、滚动轴承校核 (17)
四、装备图设计 (18)
1、装备图的作用 (18)
2、减速器装备图的绘制 (19)
五、零件图设计 (22)
1、零件图的作用 (22)
2、零件图的内容及绘制 (22)
参考文献 (25)
04机电综合课题任务书
学号: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
同组姓名:xx、xxx、xxx、xx、xx
一、课题:机械传动系统与分析
二、目的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知识和绘图技能,完成传动装置的测绘与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全面了解一个机械产品所涉及的结构、强度、制造、装配以及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已知条件
1.展开式二级齿轮减速器产品(有关参数见名牌)
2.工作机转矩:300N.m,不计工作机效率损失。

3.动力来源:电压为380V的三相交流电源;电动机输出功率
P=1.5kw。

4.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行,载荷较平稳。

5.使用期:8年,每年按360天计。

6.检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二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

7.工作环境:室内常温,灰尘较大。

四、工作要求
1.每组拆卸一个减速器产品,测绘、分析后将零件装配复原,并使用传动系统能正常运转。

2.每组测绘全部非标准件草图(徒手绘制),并依据测量数据确定全部标准的型号。

3.每组一套三轴系装配图(每人一轴系)。

4.各人依据本组全部零件测绘结果用规尺绘制减速器装配图、低速级大齿轮和输出轴的零件工作图。

5.对传动系统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并确定电动机型号、工作能
力分析。

6.对传动系统进行精度分析,合理确定并标注配合与公差。

7.对低速级输出轴进行加工工艺分析,提出工艺流程。

8.编写课题说明书。

五、结题项目
1.检验减速能否正常运转。

2.每组一套由各组员分工测绘的零件草图。

3.减速器装配图:A1;每人1张。

4.零件工作图:A3;每人共2张、齿轮和轴各1张。

5.课题说明书:每人1份。

六、完成时间
共2周(2005.4.18~2005.4.29)
七、参考资料
[1] 《机械设计基础》
[2] 《机械制图》
[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4] 《机械设计实用手册》
[5] (其它)
参考文献
[1] 黄劲枝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
[2] 林晓新主编.工程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
[3] 任金泉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2
[4] 吴宗泽主编.机械设计实用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