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释语文语法中动词副词等的含义及作用
小学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动词和副词

小学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动词和副词小学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动词和副词动词是语言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词类之一,它用来表示人、事、物的动作或状态。
而副词则是一种修饰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加强或限制它们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正确使用动词和副词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动词和副词的概念、用法以及常见错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动词的概念和用法1. 动词的概念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动作或状态的词语。
动词的核心意义是表示动作,如“跑”、“吃”、“看”等。
2. 动词的分类动词可以根据其词性、性质和功能进行分类。
根据词性可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具有实际的意义,如“跳”、“唱”、“写”等;而系动词则用来连接主语和表语,起到连接作用,如“是”、“变成”等。
根据性质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需要有宾语来作为其动作的承受者,如“读书”、“写信”;而不及物动词则不需要宾语,能单独构成句子,如“走”、“睡”。
根据功能可分为正反及物动词。
正及物动词需要接受宾语,表示主语对宾语的影响,如“唱歌”、“打球”;而反及物动词则表示动作反向影响主语自身,不需要宾语,如“洗澡”、“穿衣服”。
3. 动词的正确使用(1)主谓一致:动词要与主语在数上保持一致。
例如,“我喜欢唱歌。
”(正确),“我喜欢唱歌们。
”(错误)。
(2)时态的正确运用:动词的时态要与句子的时态相一致。
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正确),“昨天我去公园。
”(错误)。
(3)动词的语态:动词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形式。
在使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语态。
例如,“他丢了一本书。
”(主动语态),“这本书被他丢了。
”(被动语态)。
二、副词的概念和用法1. 副词的概念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用来限制或加强它们的意义。
副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概念。
2. 副词的分类副词根据其含义可以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和程度副词等。
汉语语法副词知识点总结

汉语语法副词知识点总结一、副词的基本概念副词是一种修饰词性的词语,通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者整个句子,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原因等概念。
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够丰富句子的表达,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清晰和丰富。
在汉语中,副词的使用非常普遍,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进行分类。
二、副词的分类1.时间副词时间副词指的是表示时间概念的副词,常用的时间副词有“今天、昨天、明天、以前、以后、时候、时候、首先、其次”等。
它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和顺序。
2.地点副词地点副词指的是表示地点概念的副词,常用的地点副词有“这儿、那儿、哪儿、外面、里面、前面、后面、上面、下面”等。
它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地点。
3.方式副词方式副词指的是表示方式概念的副词,常用的方式副词有“慢慢地、快快地、小心地、认真地、不断地”等。
它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进行的方式。
4.程度副词程度副词指的是表示程度概念的副词,常用的程度副词有“很、非常、特别、太、不太、挺、相当”等。
它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
5.频率副词频率副词指的是表示频率概念的副词,常用的频率副词有“经常、常常、有时、偶尔、很少、从来不”等。
它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频率。
6.疑问副词疑问副词指的是用来引导疑问句的副词,常用的疑问副词有“怎么、为什么、哪里、什么时候、多么、多少、何时、如何”等。
它们用来引导提问,求解答或者表示不确定的概念。
7.否定副词否定副词指的是表示否定概念的副词,常用的否定副词有“不、没、无、非”等。
它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否定概念。
8.插入副词插入副词指的是用来引起说话者的注意或者表示语气的副词,常用的插入副词有“其实、恐怕、反正、总之、只是、毕竟、何况”等。
它们用来提醒或者加强语气的作用。
三、副词的使用规则1.副词与动词的搭配副词通常用来修饰动词或者整个句子,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时间、地点、程度、方式、原因等。
语文中副词是什么有哪些作用

语文中副词是什么有哪些作用语文中副词的位置:动词、形容词前。
副词是一种汉语词汇,意思是指一类用以修饰动词或加强描绘词组或整个句子的词。
副词常用来修饰动词(词组)、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以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语文中副词一般放在什么位置动词、形容词前。
副词是一种汉语词汇,意思是指一类用以修饰动词或加强描绘词组或整个句子的词。
副词常用来修饰动词(词组)、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以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副词作用1、表示程度:非常、绝对、极度、十分、最、顶级、太、更、极其、格外、分外、一直、才、总……2、表示范围:也、都、全部、总体、总共、共、统统、又、仅仅、只、光、一概……3、表示时间、顺序、频率:首先、其次、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4、表示肯定、否定:不、非、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5、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6、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7、表示地点:家、这里、那里、每一处、楼上楼下、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国外,在其他地……初中语文答题技巧1、要整体把握文章。
快速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理解文章主旨(情与理),梳清文章结构2、要细心研读题目,抓住题目的重要词语。
如“简要”“概括”“主要”“分别”“结合上下文”“结合文章分析”“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生活体验”使思考有的放矢3、要重新回读文章。
尤其是文中的重要句段,把握其中的关键段、关键句、关键词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二种抒情:1、直接抒情指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种事物或情况抒发感情,由于是作者直接出面,直接抒情时的语言往往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
全面解释语文语法中动词副词等的含义及作用

全面解释语文语法中动词副词等的含义及作用动词(Verb)是指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词语。
它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动词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虚义动词。
实
义动词具有具体的动作、状态或变化含义,如跑、学习、聚会等;虚义动
词则没有具体含义,只起到表示语义的作用,如是、有、得等。
副词(Adverb)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句子整体等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原因等等,用来对其他词语的内容
进行限定、修饰或补充说明。
例如:
1.时间副词:昨天、经常、立刻、现在等。
2.地点副词:外面、靠近、里面、顶上等。
3.方式副词:快速地、轻轻地、平静地等。
4.程度副词:非常、很、较、最、差不多等。
5.原因副词:结果、因此、所以、如此等。
形容词(Adjective)是用来描述、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它可以
表示名词的性质、特征、状态等。
形容词一般位于名词之前,用来进一步
限定名词的含义。
例如:
1.颜色形容词:红色的、蓝色的、绿豆绿的等。
2.形状形容词:圆形的、长的、扁平的等。
3.大小形容词:大的、小的、高的等。
4.特征形容词:漂亮的、勇敢的、聪明的等。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在于,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而形容词修饰名词或代词。
除了动词、副词和形容词之外,语文语法中还有其他词类,如名词、代词、介词、连词和语气助词等,它们分别在句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起到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则。
语文中什么是副词有和作用

语文中什么是副词有和作用无论是在日语中还是在汉语中,副词的划分和认定都是极其复杂和混乱的。
下语文什么是副词呢?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什么是副词,欢迎阅读。
语文什么是副词副词(adverb)(英语的简写为adv.)是一类用以修饰动词(相当于英语的verb)或加强描绘词组或整个句子的词,修饰名词的词一般为形容词,又称限制词。
副词简介(adverb)是一类用以修饰动词(相当于英语的verb)或加强描绘词组或整个句子的词。
一般而言,中文在一个词(通常是定语)的后面加“的”接主语或宾语,使定语成形容词,加“地”使其成副词,加“得”接状语表述结果,这是既有的明确语法守则,只是由于“的”、“得”、“地”在普通话里同音,一般人难以细察,因此,现在一般已经不太常做这种区别了。
然而,由于这三个词在某些汉语族语言里(比如粤语)有不同的发音,因此,粤人大都能单凭平日的语用习惯,就能精确分辨这三个词的用法。
以副词修饰的句子举例:“一只非常小的虫轻易地钻进了那个洞穴里”,其中非常和轻易地为副词,小为形容词,虫为主词,钻进为动词,洞穴里指明前往地点。
一些提题时所用的词,像如何、谁、何时、什么等在某方面也可视为副词。
副词作用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a. 表示程度:非常、绝对、极度、十分、最、顶级、太、更、极其、格外、分外、一直、才、总……b. 表示范围:也、都、全部、总体、总共、共、统统、又、仅仅、只、光、一概……c.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d.表示肯定、否定:不、非、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e.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F.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g. 表示地点:家、这里、那里、每一处、楼上楼下、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国外,在其他地……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
汉语中副词、助动词、动词的顺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语中副词、助动词、动词的顺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汉语是一种以表意为主的语言,因此副词、助动词、动词在句子中的顺序显得尤为重要。
副词、助动词、动词的搭配顺序不仅可以影响句子的意思,还可以影响句子的语气和语法结构。
副词的位置可以调整句子的语气和逻辑关系,助动词的种类和位置可以改变动词的时态和语气,动词的位置则决定了句子的主要动作和信息重点。
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副词、助动词、动词的顺序在汉语中的使用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分别探讨副词在汉语中的作用、助动词的种类及用法以及动词的顺序对句子的影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了概述、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概述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进行简要概括,引导读者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正文部分是文章主体部分,包括副词在汉语中的作用、助动词的种类及用法以及动词的顺序对句子的影响等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这些内容展示汉语中副词、助动词、动词的顺序在句子结构中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和归纳,指出副词、助动词、动词的顺序在汉语中的重要性,以及这种顺序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同时展望未来汉语语法研究的方向,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思路和观点。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汉语中副词、助动词、动词的顺序对句子结构和语义的影响。
通过对副词、助动词、动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用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句子的构成规律,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并且为进一步研究汉语语法和语言学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语法结构,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汉语中副词、助动词、动词的顺序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为今后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方向。
2.正文2.1 副词在汉语中的作用在汉语中,副词是一种词类,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起到修饰、描绘或限定的作用。
动词副词等个词性的用法

动词副词等个词性的用法动词、副词等词性的用法在我们学习语文或者英语等语言的时候,词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功能,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准确、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动词、副词等常见词性的用法。
首先,咱们来看看动词。
动词可以说是句子的核心,因为它表达了一个动作或者状态。
比如说,“跑”“跳”“吃”“睡觉”等等,这些都是动词,它们让我们知道主体在做什么或者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动词有时态的变化。
在英语中,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等。
以“跑”这个动词为例,“I run every day”(我每天跑步。
)这里用的是一般现在时;“I ran yesterday”(我昨天跑了。
)这就是一般过去时。
在汉语中,虽然动词没有那么明显的时态变化形式,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词来表示时间,比如“正在”“已经”“将要”等。
“他正在跑步。
”“我已经吃过饭了。
”“我们将要去旅行。
”动词还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在英语里,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要加“s”或者“es”。
比如“He likes music”(他喜欢音乐。
)而在汉语中,动词没有这种变化。
接下来,咱们说一说副词。
副词主要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者整个句子,起到加强或限制的作用。
比如说“很快”“非常”“经常”“小心地”等等。
副词可以表示程度。
像“非常”“十分”“特别”这类副词,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程度的深浅。
比如“他跑得非常快。
”“她特别漂亮。
”副词也可以表示时间和频率。
“总是”“经常”“偶尔”“从不”等,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频率。
比如“我经常去公园散步。
”“他从不迟到。
”副词还能表示地点和方向。
“这里”“那里”“向上”“向下”等,明确动作发生的位置或方向。
比如“鸟儿向上飞。
”“他往那里走。
”再说说形容词。
形容词是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让我们对人、物、事有更具体的了解。
全面解释语文语法中动词副词等的含义及作用

全面解释语文语法中动词副词等的含义及作用语文语法知识词类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为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也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为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它可以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如“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如“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如“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如“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面加上“们”表示复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面,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它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如“坐”、“听”;表示存在、消失或发展变化,如“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表示使令,如“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如“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如“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如“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它可以表示事物形状,如“高”、“矮”;表示事物性质,如“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如“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的修饰。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它可以表达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概数(如“几”、“许多”)和序数(如“第一”、“老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副词、单句、复句语文语法知识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
(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
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
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
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
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
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
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
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
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
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
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
(单句)(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
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
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
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
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
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
)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