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设计
系统逻辑模型设计

第7章系统逻辑模型设计一、讲授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二、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基本要求z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以及其在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性z系统分析的难点z系统分析的基本流程与主要工作内容z现行系统详细调查的方法z用户需求的分析方法z系统需求的分析方法z概念数据模型的设计方法z编码模型的设计方法z子系统的划分方法z应用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描述系统的逻辑模型z系统分析报告的基本结构重点z如何进行现行系统详细调查z如何识别用户的需求z子系统的过程/数据类划分方法z应用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描述系统的逻辑模型235z系统分析报告的基本结构难点z如何进行现行系统详细调查z如何识别用户的需求z应用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描述系统的逻辑模型三、讲授内容7.1问题的提出7.1.1实例1.如何尽可能地获得用户需求?2.问题出在哪里?3.如何抽象?7.1.2系统分析的困难和用户的要求1.新系统逻辑模型设计的困难(1)新系统是未知的(2)用户的需求是不确定的、多变的(3)系统分析人员不熟悉管理业务工作(4)涉及的资料多、整理量大2.用户的要求(1)满足企业当前运作与管理工作的需要。
(2)满足企业未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需要。
(3)满足各层管理者潜在信息的需求(4)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新的管理理念7.2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与工作流程7.2.1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2361.坚持系统思想、运用系统方法将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来识别是非常好的方法,尤其是对不熟悉的问题,更应该如此。
一但将问题当作一个系统,就可以根据系统的定义和特征,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目标,从确定系统的组成要素入手,确定与待解决问题相关的要素属性,以及结构和功能,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熟知问题以及其关键所在。
采取“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开发策略相结合是重要的系统方法2.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结合3.协调性原则要保证子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相协调,使系统达到总体特性最佳。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已经成为许多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之一。
为更好地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本报告做如下详细阐述。
首先,确定课程设计的意图和目标: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信息系统框架,如果有必要,利用现代的数据库技术,对信息系统结构进行设计。
其次,确定信息系统的架构类型:将系统从分布式、集中式等不同的结构类型中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要。
然后,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进行数据库、程序设计和系统实施的具体实现。
最后,进行系统测试:利用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方法,对各系统模块进行严格测试,以确保软件的正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于以上的需求,课程设计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分析阶段。
首先,运用任务分析法等分析工具,对系统的功能需求、作业流程、技术要求进行详尽分析,搜集用户对系统的要求。
第二阶段是设计阶段。
根据分析阶段的结果,确定系统结构类型后,编写数据库需求文档、应用程序设计文档等文档,并依据设计文档进行编程。
最后一阶段是测试阶段。
利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方式对系统进行测试,完善系统功能并修复错误。
完成课程设计,需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首先,记录并分析系统的运行状态;其次,利用系统定时进行数据备份;最后,利用智能管理系统,开展统一的维护、管理和升级工作,以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
总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体现了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理念的先进性,为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报告结束,做出以上说明,以便给有需要的读者做出参考和借鉴。
2024年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实验报告

3、系统的改进思路:
(1)原系统数据过于繁琐,可以将“整理后的学生人员名单”删去。
(2)可以将“成绩录入人员”去掉。
◆ 具有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用户友好、可靠性强、安全性高、扩展性强、经济实用等特点,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的需求。
■ 辅助设备与运行环境基本要求
◆ 辅助设备及用品:软件必须配备条形码、条码扫描枪才能使用。每本书需要一个条形码和书标。一卡通应用:我们提供支持一卡通系统的应用接口。(可选项)
服务器端: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20xx Server以上,SQL Server 20xx以上。 数据流程图如下:
3、新系统数据流程分析,绘制新系统数据流程图:
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生信息变动表学生信息表任课教师录入录入学生信息库学生成绩库处理统计分析各各班成绩表各成科绩表学生成绩教学管理人员
班主任成绩单录入后的成绩单
4、根据数据流程图,编制数据字典;
(1)数据项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义数据项编号:I01更改后的学生信息表表学生
数据项名称:学生姓名
二、该MIS系统的环境分析(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数据库设计的情况分析)
三、该MIS系统的系统分析(要求绘制组织结构图和业务流程图,然后选择一个功能模块
(不要求全部),画出该功能模块的数据流程图,编制相应的数据字典)
四、探讨该MIS系统的系统设计(包括数据库、输入输出、网络是如何设计的)、系统实施
和Internet两种环境,能够适应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的需求。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设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并明确系统的功能、流程和数据需求。
2.系统开发与实现:根据所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框架,进行系统开发与实现,包括数据库的设计、前端界面的开发、业务逻辑的编写等。
3.系统测试与优化:在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系统的测试与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和性能。
三、实验步骤1. 系统需求分析首先,对所要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流程和数据需求。
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调研,梳理出系统中涉及的各个模块和功能点,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
2. 数据库设计与创建根据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数据模型,采用适当的数据库设计方法,设计系统所需的数据库结构。
然后,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创建相应的数据库,并设计合适的表结构和字段约束。
3. 前端界面开发根据系统的功能和用户需求,设计系统的前端界面。
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前端开发技术,编写页面布局和交互逻辑代码。
确保界面的美观性、友好性和易用性。
4. 业务逻辑编写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流程设计,编写相应的业务逻辑代码。
通过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框架,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操作。
同时,确保业务逻辑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5. 系统测试与优化在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系统的测试与优化工作。
针对系统的功能、稳定性、可用性和性能等方面进行测试,发现并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优化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以上步骤的实施,成功完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系统具备了所设计的功能,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系统的前端界面美观、用户友好,操作流程简洁明了。
通过系统的测试与优化,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1.引言2.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两个部分:信息系统分析和信息系统设计。
2.1信息系统分析在信息系统分析阶段,主要进行对企业需求和现有业务流程的调研和分析,找出问题和改进空间,并确定改进目标和关键指标。
2.2信息系统设计在信息系统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相应的系统结构、功能模块和数据模型,构建出可行的信息系统原型。
3.信息系统分析在信息系统分析阶段,我们选择了一个餐饮企业作为案例进行调研和分析。
通过对该企业的现有业务流程和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和改进空间:3.1业务流程不统一和信息孤岛该企业各业务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够顺畅,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造成了决策不准确和重复劳动。
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3.2数据管理不规范该企业对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比较薄弱,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规范和流程,导致数据质量不高和信息利用率低下。
需要建立一个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分析。
4.信息系统设计基于对企业需求和问题的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原型,包括以下几个模块:4.1统一信息平台该模块用于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包括员工通讯录、公告板、沟通工具等功能,改善信息沟通效率。
4.2数据管理系统该模块用于规范化管理和分析数据,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功能,提高数据质量和信息利用率。
4.3决策支持系统该模块用于辅助管理层进行决策,包括数据可视化、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等功能,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5.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原型,该原型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在信息共享、数据管理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原型还需要进一步测试和完善,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完整性。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数据安全、系统可扩展性和用户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指导老师:* 院系:商学院专业班**姓名:**学号:**实验日实验地点:一机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之后的一次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
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初步掌握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面向对象法等系统工程方法,进一步加强熟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设计要求:1.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2.本课程设计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上机操作及实验。
3.按照任务要求完成课程设计内容。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1.任务内容:进入山东轻工业学院主页,在“网络资源”区域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输入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学号及密码),进入本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充分熟悉本系统的前提下,完成下列任务要求。
2.任务要求:①按照课程讲解的系统分析步骤和理论对本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②绘制不少于3 个的主要业务流程图。
③描述上述主要业务流程图的逻辑处理功能。
④分析本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并描述改进的逻辑处理功能,绘制业务流程图。
四.课程设计评分标准:按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本课程 1 学分,采用百分制计分,其中任务要求②占30分,任务要求③占30分,任务要求④占30分,考勤及实践表现占10分。
五.本课程设计自2011 年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1 日。
实验项目名称: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之后的一次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
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初步掌握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面向对象法等系统工程方法,进一步加强熟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张雨18140515实验心得21世纪是信息的爆发的时代,计算机给信息的管理带来了新思路和新工具,相比之前的纸质文件,极大的方便的日常的工作管理,加大了工作效率。
在信息管理实验中,对陶瓷公司的信息管理的实验,通过对陶瓷的各种表格,新建,录入,建立各种查询条件,筛选条件,体验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流程。
也学会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践出真知,在实验中,把遇到的问题,通过管理的方式进行抽象化,画流程图、工作图等,将各个环节做出来的部分进行系统集成,也体会到了模块化编程的思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数据库系统access虽然处理的能力规模比SQL、Oracle等数据库要小一些,但是对管理信息的基本架构都覆盖了。
在实验的各个阶段,首先实验一进行流程化的思想,将要设计的系统,进行流程图设计,包括主要过程,传递的文件信息,主要的操作等以流程化图表的方式进行输出,更加直观的显示。
在实验二,建立系统的各个初始模块,使用基本的软件搭建模型进行系统搭建。
在实验三中,对系统的界面窗体进行搭建和设计,实验四中,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界面集成操作,将前期的搭建的界面集成到系统中,使用户可以之间界面化使用,提升用户的体验。
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到了信息系统设计的全部流程,以及标准的模块化构架、模块化输出的设计思想,受益匪浅。
软件是工具,重要的是指导思想和操作方案,一个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从客户的根本需求出发,搭建起符合客户要求的界面和各种功能。
包括新建、添加、删除、更新等。
实现出来的界面和功能是千变万化的,但是简约、实用、迅速才是工具的最终目的。
作为工程管理信息方向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上也是有非常丰富的应用,日常的IT化管理,数据存储,网站建设等,都涉及到信息系统的管理方面。
通过这次实验,对各个部分包括前端界面、后端存储,都有了更新的全面认识。
未来的世界将是信息化的世界,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上都会用到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2017年 6 月22 日
(2)课程管理子系统包括学生、课程、教师、教室、教科书的管理。
这些实体之间的联系有:①一个学生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
②一个学生有多个教师授课,一个教师教授若干学生。
③一门课程由若干个教师讲授,一个教师讲授多门课程。
④一个教室开设多门课,一门课只能在一个教室上。
对应各个实体的属性分别为: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入学时间}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教科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日期,关键字}
教室{教室编号,地址,容量}
教师{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设计
一、实验目的:
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的方法确定下来,这些需要确定的结果包括:开发者关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等。
实验学生应从系统的功能目标出发,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二、实验要求
1.学生应根据书本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知识,思考并设计一个系统的框架模型,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严格按照生命周期法开发的一般步骤进行系统的开发设计。
2以小组的形式对选定的流程进行系统调查。
要求用规范的图表工具记录调查结果。
3.根据系统的详细调查,画出数据处理流程图、E-R图,并写出关系数据模型、系统的主要数据结构,用VFP系统设计数据库
4.提交系统分析报告。
三、实验学时
6学时
四、实验指导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布置实验任务,要求让学生却是弄清楚实验的目的和内容。
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现场指导,问题答疑,方法指导,交谈和批阅学生文档资料等形式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同时,根据实验具体情况联系课堂理论,加深学生对于系统开发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五、实验监控:
教师通过布置任务,现场指导和批阅学生作业等方式进行试验过程的监控。
六、实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学生提交的系统分析相关文档资料来对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做出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