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热点九 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专题卷】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版)

(解析版)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影响1.原因(1)必要性: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2)契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衰日破,美国独霸。

(3)动力: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4)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2.主要特点: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关系。

3.影响(1)积极影响: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不同点性质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作用稳定金融秩序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相同点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秩序混乱;美国的倡导及经济实力的强大;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美国的目的建立美国霸权作用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便利了美国经济扩张;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体现1.在金融方面:美国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专题1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

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在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4.在科技方面:二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简单来说,就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面:1、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日益频繁。

例如,中国生产的服装、电子产品等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而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农产品也畅销全球。

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各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2、资本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融资活动。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等方式,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为资本的全球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3、生产全球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通过全球供应链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分工与协作。

例如,一辆汽车的零部件可能来自多个国家,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生产和组装。

这种生产全球化的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4、技术全球化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各国之间通过技术合作、专利转让等方式共享科技成果,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交流。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许多好处:1、促进了经济增长各国通过参与全球分工和贸易,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提高了生产效率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分工协作,使得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增加了就业机会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与出口相关的产业和服务业。

4、促进了文化交流经济全球化也带动了人员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1、贫富差距扩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时事热点材料题:美国逆全球化

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时事热点材料题:美国逆全球化

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时事热点材料题:美国逆全球化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时事热点材料题:美国逆全球化可以说从全球化开始之时,制约全球化的力量就相应存在。

自2017年以来,新一轮逆全球化愈演愈烈,这一次美国成了逆全球化的重要推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西方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进行其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也就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

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被迫移居到新的大陆,各个种族也因之而不再互相隔绝。

欧洲人由于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居于领先地位而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1)材料一中“传统的地区自治”让位于“全球统一”始于世界航海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新的大陆”指的是哪个洲?材料二全球化在80年代末已凝聚起足够的能量,迫使两个“平行市场”合二为一。

从资本主义本来的含义看,世界市场具有无限扩展性,资本逐利而行,无孔不人,尽管有意识形态藩篱阻隔,70年代起波兰政府的一只脚还是伸进了世界市场——向西方借债。

就市场本性而言,世界市场最终不可能是两个。

40年代末出现事实上的“两个平行市场”,是因为它们都还不具备统合对方的能量……。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和平等著)(2)材料二中两个“平行市场”指的是什么?这两个市场“合二为一”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意识形态藩篱”被打破有什么关联?材料三尽管全球化经济毋庸置疑地对推进世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们仍然不得不面对……国际层面和国内层面日益扩大的不平等现象。

与全球化相关的最实在的争论,最终并不在于市场的效率,也不在于现代技术的重要性,而恰恰在于权力的不平等。

——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3)材料三表明经济全球化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与“与全球化相关的最实在的争论“恰恰在于权力的不平等”?材料四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资本不断突破国家边界形成全球循环的过程,它塑造着新的国际劳动力分工,同时还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都不是某一个国家逆全球化的行动就可以阻止的。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56-- 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56-- 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8 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2019年9月21日,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韩正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双方建立对话关系28年、特别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6年来,始终与时俱进、携手前行。

近年来,双方战略互信达到新高度,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人文交流呈现新气象,中国-东盟关系进入了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

韩正指出,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合作。

东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中方愿同东盟各国一道,积极弘扬丝路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全面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携手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印度尼西亚总统特使、海洋统筹部部长卢胡特,缅甸副总统敏瑞,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老挝副总理宋赛,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部长朱林,越南副总理武德担,波兰企业与技术部国务秘书奥切帕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随后,韩正宣布博览会开幕,并与嘉宾共同启幕。

开幕式后,韩正巡视博览会展馆,并与卢胡特共同出席印度尼西亚国家馆开馆仪式。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东盟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化,其在本地区的地位也越发重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实现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顺应了经济全球化。

2.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目前,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

对于中国与东盟来说,迈向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经贸合作是重要内容,双方既要巩固传统优势,又要努力拓展新领域,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9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9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疯狂专练19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2019年4月浙江选考,25,2分)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

……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

”这个条约旨在( )A .推行马歇尔计划B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C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 .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2.(2019年江苏卷,20,3分)“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

”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 .传统文化的价值B .文化理念的趋同C .商业的文化功能D .外来文化的影响1.美国成为一个富裕的庞然大物时,欧洲许多地方却仍然是如丘吉尔所称的“瓦砾一堆”,而且为了自卫,许多国家还求助于华盛顿所诅咒的经济措施--进口管制、国有化、贸易优惠法、双边条约和津贴补助。

为此美国( )A .提出“杜鲁门主义”B .建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积极推行马歇尔计划D .倡导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

形成这种趋势的制度保障主要是()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高考导航疯狂刷题B.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C.世界各国关税壁垒森严D.经济半球化转向全球化3.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B.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C.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D.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4.1994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援助要求,美国作出积极反应,IMF及时向墨西哥发放了贷款;但1997年泰国发生金融危机,IMF迟迟不发放贷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强国的意志影响受援助国家B.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C.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D.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利益的优先性5.下表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的客观结果B.得益于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的做法C.世界贸易朝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的客观结果D.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的结果6.下图是2005年描述欧盟的政治漫画《给还是不给》,这可以用来说明( )A.欧洲东西部处于冷战状态B.东欧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C.区域差异影响一体化进程D.欧盟内部市场已名存实亡7.1967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以求在经济、社会等领域互助合作。

2020届二轮:1-3-15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卷)

2020届二轮:1-3-15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卷)

限时训练(建议用时40分钟)1.(2019·甘青宁高三5月联考)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

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时殷弘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余伟民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徐蓝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A.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C.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答案:B解析:由材料“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可知冷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共同结果,故选B;1947年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强调冷战的原因而非表现,也非影响,排除C、D两项。

2.(2019·广西桂林一模)下图是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画中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箱子上写着“核战争”),这反映出()A.美苏在核威胁下的理性外交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C.冷战时期美攻苏守态势形成D.美苏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答案:A解析:材料中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意图给“核战争”“加把锁”,说明两国在核威胁下意图防范核武战争的发生,故选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冷战结束后,不符合材料中的“冷战时期”,排除B项;冷战时期美攻苏守态势的形成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不是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执政的20世纪60年代,排除C 项;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执政的20世纪60年代,美苏依然存在强烈的意识形态对立,排除D项。

3.(2019·湖南永州三模)1948年1月,苏联以技术故障、技术困难为由,开始封锁美英法占领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6月,切断了美英法占领区和柏林之间的铁路交通;8月,公路、水路交通被彻底封锁,只留有空中走廊。

上述措施() A.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B.得到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C.削弱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影响力D.客观上推动了军事集团北约的建立答案:D解析:据材料“切断了美英法占领区和柏林之间的铁路交通”,结合所学可知,柏林危机的出现导致北约军事集团的成立,故选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排除A项;材料强调苏联这一措施对于西欧国家的影响,与社会主义国家无关,排除B项;苏联对联邦德国的制裁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影响力,排除C项。

2020届二轮: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卷)

2020届二轮: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卷)

2019届二轮: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卷)注意:选择题黑体字加粗部分为答案一、选择题(48分)1、(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在货币体制发展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位代替古典金本位,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

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A使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B推动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C美国确立国际金融霸主地位D有利于世界倾向体系的形成2、(2019湖南郴州高三一检)著名经济学有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媳妇,贤淑能干。

后来婆婆让他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

最后婆婆怀疑媳妇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他赶出了家门。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A大国霸权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布雷顿森林体系D经济全球化趋势3、(2019河南豫西名校联考)建立世贸易组织的设想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

“三位一体”的设想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C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D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4、(2019新疆石子河高三月考)“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

”该材料的观点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依然牢固B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C美元应该与黄金保持固定汇率D美元的国际地位事实上得到加强5、(2018吉林延边高三一检)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

【2020高考历史】中美贸易摩擦——全球化浪潮与逆全球化

【2020高考历史】中美贸易摩擦——全球化浪潮与逆全球化

训练8中美贸易摩擦——全球化浪潮与逆全球化1.(2019·合肥一模,24)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前后推出逆全球化口号,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

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C.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答案 D解析题干中提及特朗普推出逆全球化口号后,得到欧美大国的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在逆全球化之前,深受全球化之益,主导着全球化潮流,故选D项。

2.(2019·揭阳高三学业水平考试,35)据美国媒体称,今天的美国民族主义者……认定是它(全球化)掏空了美国的工业核心。

不管正确与否,他们关注的是生活和生计在很多情况下也已被掏空的美国公民。

于是,一股强劲的贸易保护主义潮流席卷全国,奉行全球主义的精英落荒而逃。

该言论反映了美国()A.一直奉行自由贸易政策B.工业的发展受到全球化的打击C.公民大多是民族主义者D.中下层民众是全球化的牺牲品答案 D解析通过题干中“他们关注的是生活和生计在很多情况下也已被掏空的美国公民”,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中下层成为了全球化的牺牲品,故选D项;通过题干可知,美国民族主义者反对全球化,排除A项;全球化是否危及了美国工业的发展这一论断,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B项;题干中述及的是美国民族主义者的言论和主张,但并没有谈及公民大多是民族主义者,排除C项。

3.(2019·乌鲁木齐一模,19)海外网2017年12月8日电: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和日本已完成自贸协议谈判,该协议将打造世界最大的开放经济区。

该协议将免除欧盟对日本汽车征收的10%关税,以及对汽车零件特别征收的3%关税。

日本方面则将免除对欧盟奶酪征收的30%关税、对红酒征收的15%关税,允许欧盟增加牛肉和猪肉出口,并允许欧盟在日本进行大型公开招标。

这说明()A.新的国际贸易秩序开始建立B.自由贸易政策被各国接受C.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新态势D.全球化促进了跨区域合作答案 D解析报道显示欧盟和日本之间的经济联系的加强,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区域的合作,故选D项;欧盟和日本之间的经济联系不能代表新的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只显示欧盟和日本的经济政策而不能反映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排除B项;欧盟和日本没有建立区域经济集团关系,排除C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强化练九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一、选择题1.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英美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做法()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答案 C解析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材料中“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相符,故C项正确。

2.(2019·孝义高三模拟卷一,35)1948年1月,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生效;同年4月,英、法等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

这有助于西欧()A.对抗经济互助委员会B.摆脱美苏冷战的影响C.经济进一步走向联合D.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答案 C解析据材料,从“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到“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说明西欧各国加强经济的联合,故C项正确。

3.(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35)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许多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了长期的贸易协定,代替了原来以一年为期限的短期协议。

这说明()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迅速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扫清C.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D.东西方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答案 D解析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长期的贸易协定,说明东西方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故D 项正确。

4.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先行工业国家的增长模式由单纯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这是因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答案 D解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已经形成,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发展时期,故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只是一种发展趋势,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模式,使其更加依赖人力资本,故D项正确。

5.据资料记载截止到1990年,国与国之间的优惠贸易协定只有46个,1990年后迅速增加,到2008年底增加到213个。

这种变化是因为()A.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C.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D.国际贸易额的不断增长答案 C解析1990年以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先前执行计划经济的东欧诸国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范围内优惠贸易协定的增加,故C项正确。

6.(2018·清远高三期末,35)有学者说:“不受节制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看似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但却可能给全球化带来更大更长期的危害。

”这是因为“区域自由贸易”() A.以抵制全球化为主要目的B.不利于区域内的均衡发展C.加剧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答案 D解析据材料“不受节制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看似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但却可能给全球化带来更大更长期的危害”可以看出材料要说明“区域自由贸易”对经济全球化的危害,区域自由贸易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从长远来说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故D项正确。

7.(2018·洛阳二模,35)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

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B.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答案 B解析材料一方面说明欧盟通过加强合作以应对欧债危机,另一方面各国在推动一体化的同时也注重保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合作的深化,综上得出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故B项正确。

8.(2018·武汉4月调研测试,35)由于美国股票市场和新兴电子计算机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一片兴旺,一些观察者重提20年代的繁荣和无制的投机活动,以及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

这些观察者们反思的是()A.世界经济的制度化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C.世界经济的体系化D.世界经济的区域化答案 B解析世界经济的制度化出现在二战之后,与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无关,故A项错误;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进而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体现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故B项正确;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出现在二战之后,与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出现在二战之后,与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无关,故D项错误。

9.“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

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职位。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全球化使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B.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C.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已经建立起来D.全球化使各国劳工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答案 D解析“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职位”表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就业竞争激烈,美国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全球招工大厅是劳工买方市场,不是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故C项错误。

10.(2019·商丘模拟)美国对外贸易统计资料显示:1994~1998年,美国输往加拿大的贸易总额大幅增加,自1998年开始呈递减的趋势;至2000年,美国与墨西哥两国进口贸易总额每年均呈显著增长,墨西哥受惠最大。

这说明()A.欧盟成立严重冲击了美加两国经济发展B.美国急需组建以它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C.北美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成员国发挥优势D.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不平等贸易问题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1994~1998年,美国输往加拿大的贸易总额大幅增加”“至2000年,美国与墨西哥两国进口贸易总额每年均呈显著增长,墨西哥受惠最大”,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有利于美加墨各自的发展,故C项正确。

11.(2018·南充模拟)福特汽车,它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常设机构,然后进行组装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生产地的资源达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利用水平和就业率。

材料表明()A.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B.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C.全球化扩展到生产领域D.发达国家主导了国际贸易答案 C解析题干主要论述福特汽车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没有提及国际经济秩序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谈及发展中国家,故B项错误;题干表明福特汽车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然后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组装和生产,这反映了经济的全球化,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谈及发达国家,故D项错误。

12.(2018·湖北高三调研,35)观察漫画,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合理主题是()A.两极格局彻底崩溃B.美国追求单极世界C.狭隘民族主义泛滥D.全球化趋势的困惑答案 D解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彻底崩溃,与材料时间“1998”不符,故A项错误;漫画中并未体现出明显的美国要素,与美国追求单极世界无关,故B项错误;狭隘民族主义是一种以孤立、保守、排外为特征的民族主义,漫画中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主人公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拒绝态度,故C项错误;根据漫画中主人公面对全球化浪潮的观望态度,可知漫画表达的主题是对全球化趋势的困惑,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19·临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独立后,1789年由国会通过了《1789年关税法》,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

1812 年,英美战争爆发,美国将关税税率提高了一倍,大概为20%左右。

在1816年通过的新关税法中,将关税税率提高到35%左右,到1820年,美国制成品的平均关税水平达到40%。

南北战争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利益集团的共和党连续执政,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美国得以延续,并成为美国基本国策。

进入20世纪,美国短暂降低过关税,但由于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再度增加了整体关税。

1930年通过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令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38%上升至48%。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实施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

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例如资源出口约束、进口产品配额、产品保护和补贴。

同时,各种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开始使用,《1974年贸易法》中的301条款就是重要武器。

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并通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增加“超级301”“特别301”条款。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

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逐渐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

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例如,针对中兴通讯的禁令试图以技术封锁打击中国5G产业的崛起。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大阶段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和影响。

答案(1)相同:一直奉行的基本国策;对外国产品征收关税。

不同:第一阶段,以高额关税为主。

第二阶段,非关税壁垒成为主要手段;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频繁使用;打击他国高科技产业;具有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特征。

(2)背景:国际产业分工深化,美国制造业衰退;欧、日、中国等经济体崛起(经济多极化趋势);日本和中国等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影响:限制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有利于美国提高产业竞争力;容易引发贸易战,破坏世界经济发展秩序。

14.(2018·菏泽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范畴,且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历史特征。

目前学术上认为经济全球化最初发端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15世纪以前,东西方社会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分工,因而也不可能在大的范围内形成持久的经济和文化交往。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摘编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研究》上图反映的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及史实。

请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阐述你对该论题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