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衣原体感染

合集下载

同仁牛羊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分析

同仁牛羊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分析

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发的一种多种类牲畜共患的广泛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牛羊受到衣原体感染之后,会因为其繁殖阶段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初次妊娠的母牛和母羊极容易出现流产,在妊娠后期会出现早产、产死胎、高热症状,并引发多发性的关节炎、脑脊髓炎。

牛羊衣原体病的发生流行不会存在典型的季节性,但在吸血昆虫繁殖生长的旺盛期会进入到发病高峰期。

如果放牧场所或者养殖环境当中有大量的吸血昆虫活动,通过叮咬皮肤就可以传播牛羊衣原体病,这也是造成该种疾病在养殖场中周期性传播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更好的掌握青海省同仁县牛羊衣原体病的流行现状于2017年到2021年连续5年间对同仁县的藏羊牦牛养殖场开展衣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能够看出5年间牛羊衣原体病的感染率呈现出先下降,再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但整体的阳性率较高。

通过明确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疫源追踪,及时发现阳性的牛羊群,及时进行淘汰处理,并构建针对性的免疫接种方案将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率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选取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待检血清来自于青海省同仁县的牦牛藏羊养殖场,2017年到2021年共产及牛羊血清样本1700份和2460份,5年前牛血清样本分别是400份,400份,300份,300份,300份,羊血清样本分别为400份,500份,550份,510份和500份。

样本由各个乡镇的畜牧兽医站采集,将采集到的牛羊新鲜血液常规方法分离得到血清,然后放置在采样袋当中,详细的标准采样来源、采样人员,保证各项信息登记齐全。

诊断试剂主要包括了衣原体标准抗原、标准阴性血清、标准阳性血清,上述诊断试剂均来自于青海省动物预防控制中心。

试验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了96孔的110度微型血凝板,微量震荡器,恒温培养箱,以及微量加样器等。

2、试验方法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先将96孔110℃的微型血凝板平放到操作台上,每个孔道中加入标准的稀释液75mL。

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牛衣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保持牲畜舒适的环境非常重要。

经常清洁牲畜棚舍,减少污染源的存在。

保持牲畜栖息地的干燥、通风和温度适宜。

2.加强牧场管理:牧场管理是牛衣原体病综合防治的关键。

安排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牲畜过度拥挤,在牲畜密集场所增加合理的通风设备。

根据天气状况及时备饲料和饲水,保持牲畜的营养充足。

3.严禁随意进出牲畜棚舍:牛衣原体主要通过人员和工具传播,因此,严禁未经消毒处理的人员和工具进入牲畜棚舍。

对于必须进出棚舍的人员和工具,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疫源传播的风险。

4.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牛衣原体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疫苗可以增强牛群的免疫力,减少病原体的感染。

根据兽医的建议,选用合适的疫苗进行定期接种,以建立起牛群的免疫屏障。

5.强化个体防护措施:每个养殖人员都应该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避免污染物接触牲畜、饲料、饮水等。

在接触牲畜前及时洗手,并穿戴牲畜专用的衣物、鞋套和手套,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6.提高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补充营养和给予适当的抗生素等保健药物,可以提高牛的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此外,定期给牲畜驱虫,减少寄生虫的侵害,防止虫害引起的免疫抵抗力下降。

7.定期监测和检测:定期监测牛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隔离已感染的牲畜,防止疫源的扩散。

同时,定期对牛群进行病原学检测,确保牛衣原体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8.加强兽医指导:定期邀请兽医到牧场进行巡诊和指导,及时解决牲畜养殖中的问题,保证牲畜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兽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防治建议。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牛衣原体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牛群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养殖条件和养殖规模可能需要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防治措施,以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叫做眼粘膜上皮渐变病,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眼部传染病。

这种疾病在肉牛中非常常见,严重影响了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介绍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一、流行病学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一种称为牛眼衣原体(Bovine Chlamydia)的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这种细菌主要通过眼泪、鼻涕等分泌物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眼睛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牛。

牛群的密集饲养和不良的卫生条件也是传染病的重要因素。

患有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牛会出现眼部红肿、分泌物增多、畏光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一旦有牛患病,很容易通过接触传染给同一牛群的其他牛,导致传染力非常强。

二、临床症状1. 眼部红肿:患病的牛眼部组织会出现红肿现象,严重影响牛的视力和生活。

2. 分泌物增多:患病的牛眼部会分泌出大量的粘液状或浆液状的分泌物,使眼睛处于潮湿状态。

3. 畏光:患病的牛会表现出对光线的排斥,眼睛容易被刺激。

4. 视力减退:患病的牛眼部受到感染,视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影响其正常的觅食、移动等生活行为。

以上症状是患有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常见表现,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避免病情扩散和传染给其他牛只。

三、防治措施1. 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牛圈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马粪、换洗牲畜饮用水等措施可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2. 防止交叉感染:一旦发现有牛患有角膜结膜炎,需要立即隔离治疗,并且定期检查其他牛只是否发病,及时进行消毒和隔离,以防止交叉感染。

3.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修剪过长的物体、提供优质的饲料等可以帮助提高牛只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可能。

4. 使用药物治疗:一旦发现牛患病,需要尽快进行眼部治疗和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严重影响牛只生产效益和健康的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浅述奶牛衣原体病防治措施

浅述奶牛衣原体病防治措施

特 征 , 病 又 被 称 为 牛 地 方 性 流 产 , 重 危 害 奶 牛 蜱 、 等 吸 血 昆虫 叮 咬 也 可 能传 播 本 病 。 牛 在 每 本 严 螨 奶 业 的健 康 发 展 。 年 妊 娠 中后 期发 生 流 产 较 多 , 牛衣 原 体 性 流 产 多 呈 地 方 性 流 行 。密 集 饲 养 、 养 缺 乏 、 途 运 输 或 迁 营 长 1 病 原 徙、 寄生 虫侵 袭等应 激 因素可 促进 本病 的发 生 、 行 。 流 衣 原 体 是 介 于 病 毒 与细 菌 之 间 的 一种 微 生 物 , 3 临床 症 状 鹦鹉热衣原体分类 上属于衣 原体科 , 原体属 。 衣 衣 奶 牛衣 原 体 病 潜 伏 期 5 0~ 9 。流 产 通 常 发 0 d 原体 只 能在 活 的细 胞 内繁殖 , 殖 过 程 因不 同的 发 增 一般 观 察 不 到 征 兆 , 诊 表 现 临 育 周 期 有 始 体 和 原 体之 分 。 体 为 繁 殖 型 , 传 染 生 于 妊 娠 的 中 后 期 , 始 无 死 性 ; 体 具 有 传 染 性 , 染 主 要 由 原 体 引起 。 衣 原 主 要 为 流 产 、 产 或 分 娩 出 生 命 力 不 强 的弱 羔 羊 。 原 感 流 体 呈 球 形 或 卵 圆形 , 兰 氏染 色 阴 性 , 活 周 期 各 流 产 后往 往 胎 农 滞 留 , 产 牛 阴道 排 出分 泌物 可 达 革 生
源 、 料 及 环 境 。本 病 主 要 经 呼 吸 道 、 化 道 及 损 饲 消
5 分离培养 . 2
病 料 悬 液 02mL接 种 于 孵化 5~ 7d的鸡 胚 . 卵 黄囊 内 , 染 鸡 胚 常 于 5~ 1 亡 , 胎 或 卵 感 2d死 胚 黄 囊 表 现 充 血 、 血 。取 卵 黄 囊 抹 片 镜 检 , 发 现 出 可

衣原体感染引起牛羊流产的诊断及防控

衣原体感染引起牛羊流产的诊断及防控

衣原体感染引起牛羊流产的诊断及防控作者:宋丽娜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8期宋丽娜(黑龙江省通河县畜牧总站,黑龙江哈尔滨150900)摘要:鹦鹉热衣原体哺乳动物株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与母畜流产和不育有关,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还不完整并且很复杂。

最近,将衣原体科重新按其寄生生物分类到种,并且它们在导致牛不育中的症状已经比较清楚。

影响牛繁殖性能的衣原体有两种,即流产亲衣原体和牛羊亲衣原体。

养牛业中,衣原体并非是牛不育的主要威胁,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牛;羊;衣原体;流产;诊断;防控中图分类号:S8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8-0088-011 疾病概述关于曾经发生的牛流行性流产的原因还不清楚,因为有一段时间曾经认为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

因为流产亲衣原体感染和牛流行性流产病都被称为牛传染性流产,但在不同文献中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

最近发现的类衣原体也很重要。

流产亲衣原体通常被认为是导致绵羊地方性流产的病原,也能导致牛流产(牛传染性或地方性流产)。

牛羊亲衣原体被认为与流产有关,也会导致结膜炎、脑脊髓炎、肠炎、肺炎和多发性关节炎。

许多动物都是该病原的携带者,但是由这些衣原体导致流产的发生率却很低。

随着更灵敏的诊断试验方法的发展,能更有效控制衣原体,但是对这种病原体的致病作用问题仍有待解决。

2 流产亲衣原体绵羊地方性流产遍及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欧洲、美国和印度次大陆;牛的地方性流产也有类似的分布。

患畜可能通过摄入污染物而患病,也有可能是与患病公牛交配,通过精液而传播。

奶牛感染后,衣原体在子宫内膜定植并复制,导致子宫内膜炎和孕体死亡。

疾病的潜伏期不定,在实验感染条件下,潜伏期的范围是5~125天。

此外,某些动物在同一季节感染、流产,而有些动物则在其他季节感染并持续感染,在下一个季节流产。

牛再次感染该衣原体后繁殖力下降。

流产通常发生在妊娠7个月后,但也有报道认为流产从妊娠后5个月开始。

乐都县牛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乐都县牛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器, 微 量振荡 器 , 恒 温培养 箱 。
1 . 2 方法
底 消毒 , 以达到净 化本病 的 目的 。 3 . 3 目前 尚无 牛 衣 原 体病 疫 苗 供 免 疫 接种 , 因 此 预 防本 病 应 加 强 饲 养 管 理 , 提 前 消 除 各 种 诱 发 因

1 . 2 . 1 铺板: 用定量加样器每孔加稀释液 0 . 0 7 5 m L 。 1 . 2 . 2 稀释血清 : 取被检血清 0 . 0 2 5 m L , 加入第 1 孔,
学检测 , 现 报道 如下 。
弃去 0 . 0 2 5 m L, 孔 内液 体量仍 为 0 . 0 7 5 m L 。并 在 同

板上设 阴性 、 阳性 和 空 白对 照 各 2孔 ( 稀 释 方 法
与待检 血清相 同 ) 。 1 . 2 . 3 加 抗原 : 每孔 内加 稀释 好 的抗原 0 . 0 2 5 mL , 置于微 型振荡 器上振 荡 2 m i n , 盖 上一 次性封 口膜后 在3 7℃ 下作用 2 h , 判 定结果 。 1 . 2 . 4 结 果判 定 : 在 对 照各 孔 均成 立 的情况 下 , 被 检血清 1 : 1 6孔 出现 “+ +” 以上者 为 阳性 , 1 : 4孑 L 出

2 8・
贵 州畜牧 兽 医
2 0 1 3年
第3 7卷
第 4期
乐都县牛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祁 小 英
( 青海省乐都县畜牧兽 医站 , 青海 乐都 8 1 0 7 0 0 )
中图 分 类 号 : ¥ 8 5 8 . 2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1 0 0 7—1 4 7 4 ( 2 0 1 3 ) 0 4— 0 0 2 8— 0 l

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制要点

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制要点
1 . 2 抗 原
3 临床症 状
本病的潜伏期 长短 不一 , 快 的几 天 , 慢的可达 数周乃 至数 月。犊牛和育成牛表现 出结膜炎 、 肠炎 、 多发性关节炎 , 断奶前
后常患胸膜炎 、 支 气 管 炎 和 心包 炎 。表 现 为 体 温 升 高 至 3 9 . 5~
( 1 ) 所有衣原体均具有特异 性抗原 , 在不 同种之 间可 引起 交叉反应 , 为细胞壁 脂 多糖 , 耐0 . 5 % 的石炭 酸 , 耐热 ( 1 0 0  ̄ C, 3 0 a r i n ) , 对胰 酶 、 木瓜蛋 白酶 、 乙醚等有抵抗力 , 能被过碘 酸盐
北往南调运 , 牛群存在有不 同程度 的衣原 体感染 , 并 时 有 发 病
2 流 行特 性
2 . 1 无明显的季节性
本病 无 明显 的季 节 性 , 常呈 地 方 流 行 性 。牛 场 可 因 引 入 病
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
1 病原 特性
1 . 1 衣 原 体
牛后暴发本病 , 康复牛可长期带 菌。本病 的发生 和流行 与一些 诱发 因素如卫生条件 、 营养 、 饲养管理等有关 。
2 . 2 妊 娠 母 牛 和 幼 龄 仔 牛 最 易 感
衣原体是一类具有滤 过性 、 在细 胞 内寄生 , 介于 细菌和病 毒之间 , 类似于立克 次氏体 的一类微 生物 ,革 兰 氏染色 阴性 ,
呈球状 , 大小 为 0 . 2~1 . 5 m。在 人 工 培 养 基 上 不 能 生 长 , 只
暴发 , 呈 急 性 经 过 。 发 生 多呈 散 发 或 地 方 流 行性 。病 牛和 潜伏 感 染 的 带 茵牛 是 主 要 传 染 源 。 综述 该 病 的 防 治 要 点 。 关键词 : 牛 ;衣原 体 ;综 合 防 制 中 图分 类号 : ¥ 8 5 1 . 3 3 文献标识码 : B D O I : 1 0 . 1 9 5 6 7 / j . c n k i . 1 0 0 8— 0 4 1 4 . 2 0 1 7 . 0 4 . 0 1 1

牛衣原体病血清检测

牛衣原体病血清检测

总计
360
101
2 8. 05
表 2 养殖模式的不同耕牛的感染情况分析调查结果
率(%)
散养型 牛场
12 0
55
45.83
规模化 牛场
24 0
46
19.16
合计
36 0
101
28.05
地方性流行的特点袁 一旦牛感染该病后表现症状为院 牛犊出现 肠炎尧 肺炎等多种并发性炎症遥 母牛妊娠期间流畅尧 乳房炎及 死胎等特征遥 公牛患病降低繁殖能力尧 并发睾丸炎等遥 本文对 青海省玉树州的某地区进行耕牛衣原体病血清检测袁 共 360 份 血清袁 检测结果为共 101 份为阳性袁 平均阳性率为 28.05%遥 同 时袁 对 猿 个不同地区耕牛的患病情况分析袁 其中 B 地区的感染 率 最 高 袁 为 35.00% 袁 A尧 C 地 区 次 之 袁 分 别 为 21.67% 和 27.50%袁 这个数据说明袁 B 地区的衣原体疾病传染几率较大袁 传播风险更高袁 畜牧养殖户应重视该病的发展袁 做好防护工 作遥 对养殖模式不同的耕牛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可知袁 散养型耕 牛 患病 率明 显高 于 规 模 化 养牛 场 袁 阳 性 率分 别 为 45.83%和 19.16%袁 可以建议更多养殖户进行规模性养殖袁 减少衣原体病 的发生遥
本文针对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进行试验检测袁 检查牛血清 360 份袁 调查结果显示袁 102 份牛血清样本中衣原体阳性占比 28.33%袁 散养场的阳性率高于规模化牛场袁 数据分别为 41.73% 和 20.37%曰 同时不同生长阶段的牛患病率也存在差异袁 经产耕 牛 的 患 病 率 较 高 袁 为 32.76% 袁 其 后 为 青 年 耕 牛 袁 数 据 为 21.46%袁 牛犊患病率最低袁 仅为 7.67%袁 总结为该地区的衣原 体感染病情较为严重袁 应引起当地养殖行业的重视遥 本文对 380 份耕牛血清进行试验检查袁 对该病的防御提出简单的防控 方法袁 促进牛业养殖户稳定健康的发展 [1]遥 1 材料和方法 1.1 血清样本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衣原体感染
2012-01-16 14:14:16 来源:牛业科技之光浏览:15次
牛衣原体感染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引起牛的各种疾病,危害较大。

现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介绍其流行特点、症侯群、诊断及防治等。

1.病原特点
衣原体既不同于病毒,又不同于细菌,它是宿主细胞内繁殖。

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出来的传染性衣原体,可抵抗干燥和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在粘膜和其他体液中存活很长时间,在于粪中可存活数月。

2%氢氧化钠、5%苯酚或0.3%季铰化合物均可在5分钟内使衣原体丧失感染力。

2;衣原体感染的症候群:
(1)新生犊牛衣原体性肠炎:可使犊牛发生腹泻、低热和鼻分泌物增多。

病的程度取决于犊牛的年龄和初乳的质量。

未吃初乳的犊牛易于感染。

(2)犊牛衣原体性支气管肺炎:以2~3周龄的犊牛最为易感,在停喂母乳转入普通牛栏时也易发病。

本病以犊牛的发热、鼻炎、支气管炎、肺炎和腹泻为其主要特征。

(3)多发性关节炎--浆膜炎:多在出生后数周发病。

患牛腿部疼痛,行动缓慢,关节肿大,周围水肿、关节液混浊,呈灰黄色,内含大小不等的纤维蛋白凝块。

肝和肠浆膜无光泽,有网状纤维附着。

心包和胸膜也出现纤维素沉着。

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后1~2周死亡。

(4)散发性脑脊髓炎:患牛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常发生于3岁以内的牛。

死亡率高达
50%左右。

(5)衣原体性流产:一般发生在怀孕后6~9个月,流产率可达20%。

流产的胎儿粘膜和皮下组织有什突大的出血点,有大量腹水,肝肿胀,呈淡红黄色。

主要由于衣原体在子宫内膜细胞内繁殖,引起子宫内膜炎所致。

也可导致不孕症。

公牛感染后,可引起精囊炎、精液中含有多量白细胞及无活力的畸形精子。

衣原体可通过精液传染给母牛,使子宫感染,而导致不孕。

(6)衣原体性乳房炎、衣原体侵害乳房时,可见乳房明显肿胀,发热,水肿,发硬,产奶量下降、牛奶变成带有多量白色纤维素的凝块,呈黄色液体。

此外,衣原体可引起牛的角膜结膜炎。

3.诊断技术
对衣原体感染的诊断,临床症状只能作为分析病因的参考,须从被感染的组织、血液、粪便或其他材料分离出衣原体,并且抗体效价增高时,才能确诊。

病料涂片,姬姆萨染色,衣原体感染时可发现呈蓝紫色的衣原体包涵体或呈红色致密的原生小体。

4.防治方汾
治疗最常用的药彻物是四环素和土霉素,在感染早期,连续5天以上投给大剂量的四环素,可使疫痛得到控制。

对妊娠病牛,肌肉注射长效土毒素,按每公斤体重20毫克,每天1次,持续2周,可减少暴发表原体性流产和胎儿死亡。

对此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因此,要控制衣原体感染,首先应加强防疫措施和改善卫生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