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提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
2. 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2. 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3. 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小说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小说人物形象,让学生深入理解。
4. 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教案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2. 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培养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实际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小说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欣赏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二)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
学习重难点: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图片展示,吸引学生兴趣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三、考题回顾。
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考纲,引起重视。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高考考纲中对小说有“欣赏形象”的明确要求,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历来是高考热点:(09年课标卷)小说中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10年课标卷)小说中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11年课标卷)“外省郎”彭先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四、复习旧知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师生共同回顾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片段一: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片段二:范进在中举前,穷困潦倒。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导引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导引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3、使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重难点: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2、使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方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
(考纲)重点探究三、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探究。
1. 活动一:假设你是一位小说家,假如以班主任为原型来塑造人物,你将如何来塑造?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2. 活动二:欣赏视频片段,视频中的“华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侧面描写:故事情节的烘托(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四、小说中人物形象题型探究。
1. 中考中“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型。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③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小说对人物实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 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及答题步骤。
练习一:烛心李丰春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
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构建方式和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3.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重点:1.小说人物形象的构建方式和分析方法;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三、教学难点:1.如何深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2.如何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讲故事或展示相关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教学:介绍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对人物性格、外貌、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从人物形象中体现出的主题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讲解。
3.案例分析:选择一部经典小说,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具体的片段和情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短篇小说或中篇小说,要求他们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技巧,鼓励学生多读多思,提升对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阅读指定的小说,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并交给老师;2.针对指定的小说人物形象,准备一次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观点和见解;3.阅读更多经典小说,多练习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馈: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1《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引言:注重人物塑造是小说的基本特点之一,小说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人类本质的复杂性和高深性,是小说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教版高三选修课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索人物塑造的精髓。
一、教材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重点内容: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构建:人物性格、形象特征、社会背景、形象隐喻等。
2.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写作手法、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3.小说中著名人物形象的分析:如余秋雨的《七堂课》中的阿Q形象、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等。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构建的常用手法。
2.熟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3.深入剖析重要小说人物形象,了解其人物性格、社会背景等因素,探究其内在的形象隐喻。
4.提高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针对各章节的内容,通过幻灯片、图表等形式进行系统讲解和示范。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针对某些难点,充分利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解读课外读物:通过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余秋雨的《七堂课》等。
4.个人写作:通过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对某些重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并作出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利用幻灯片和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提供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为案例讲解。
2.授课环节本节课我们将重点讲解人物形象构建的基本手法:性格、形象特征、社会背景、形象隐喻等,并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示范和讲解。
3.讨论和解读环节在此环节,我们将针对某些难点进行讨论和解读,例如某些经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微妙变化、作者为何选择某种手法来表现某个人物形象等。
小说人物形象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和特点。
3. 掌握描述小说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
4.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塑造方式。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小说片段。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课件:包括相关小说人物形象的图片和描述。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小说片段中的人物形象图片或描述,引发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塑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对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3. 分析讨论:选取小说片段,分组让学生分析讨论片段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
4. 语言技巧:教授描述小说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如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具体的细节描写等。
5. 练习演练:让学生根据所学语言技巧,描述自己喜欢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6. 总结提高:总结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塑造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提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塑造方式,提高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加强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
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教案

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教案教案标题: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析技巧,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炼出对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人物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分析技巧,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 选取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小说,确保其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
2. 准备教学投影仪或白板,以便展示教学材料。
3. 准备学生笔记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解释人物形象的定义:人物形象是指小说中塑造的角色,包括他们的外貌、性格、行为和心理等方面。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很重要?它们对故事情节有什么影响?探究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2. 向学生介绍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外貌描写、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对话内容和心理描写等方面。
3. 指导学生阅读小说中与所选人物形象相关的段落,并记录下相关信息。
4.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讨论不同观点和理解。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人物形象的细节和含义。
拓展活动: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说,分析其中一个人物形象,并写下自己的分析结果。
2. 学生可以在作业本上记录下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并在下节课时与同桌分享。
总结活动: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人物形象对小说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他们在分析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评估活动:1. 分发一份小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小说片段,分析其中一个人物形象。
2. 收集学生的作业本,评估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的准确性与深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小说,继续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教案标题: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有关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本小说,其中包含丰富的人物形象。
2. 准备投影仪或者电子白板,以便展示相关的教学材料。
3. 准备学生活动表格,用于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展示一张包含多个小说人物形象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 引导学生讨论人物形象对于小说故事情节和主题的重要性。
主体活动:3. 教师选择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并展示相关的文本片段或插图。
4.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学生活动表格,分析该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方面。
5. 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并讨论他们的分析结果,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补充。
6.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该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拓展活动:7. 学生选择另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关于该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
8. 学生互相交换文章,进行互评和改进。
总结活动:9.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物形象对小说的重要性。
10. 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小说,继续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撰写。
2.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比如心理分析、社会背景分析等,来深入理解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评估:1. 学生的活动表格和分析文章可以作为评估的依据。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质量也可以作为评估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教学博苑
2012-07-25 1057
5d56b7b40102dypo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
(考纲)
重点探究
三、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探究。
1. 活动一假如你是一位小说家,如果以班主任为原型来塑造人物,你将如何来塑造?
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2. 活动二欣赏视频片段,视频中的“华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侧面描写
故事情节的烘托(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
四、小说中人物形象题型探究。
1. 高考中“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型。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 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及答题步骤。
例一、烛心李丰春
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
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
”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
”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其性格特点是什么?
答小薇和小男孩的妈妈,小薇处世冷漠,多疑,以致误解。
小男孩的妈妈热心肠,与人为善。
巩固训练
例二、《林冲见差拨》(节选)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
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总赖照顾。
”差拨道“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多谢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
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
1.节选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6分)
答①谨慎小心。
②沉着冷静。
③隐忍顺从。
④顾及颜面。
2.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6分)
答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比法(讽刺)。
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小结① 第一步划出文章中的信息;
② 第二步概括信息要点;
③ 第三步信息整合,表达。
反馈训练
例三、阅读小说,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式尊严冯华
近几年,大批富起来的中国游客蜂拥前往世界各地观光,你能在不同的陌生国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警示牌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吸烟……这让我们这些能看懂中文的人真有些无地自容。
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人)必须先通过一次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
考试地点在一个大阶梯教室,由英语系两位老师监考。
当其中一位深色皮肤、一口标准英式英语的S小姐草草视察过座位布局后,忽然暂停发试卷,匆匆跑上讲台。
“请注意,所有中国学生不允许坐在相邻的座位!”她大声宣布,“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邻而坐。
”
很多学生英语水平差,没听懂她的话,交头接耳地打听。
我听懂了,并且知道邻桌的也是位中国学生,但是我没动。
教室一片大乱,在S小姐的再三催促下,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按她的要求间隔开来落座了。
我身边的中国学生也要换开,我阻止了他。
“如果我们换位置,就证明我们的确有作弊的嫌疑。
”我说,“反正我不换。
”他也不换了。
S小姐很快走到我们面前。
“你们都是中国学生吧?”她说,“请将座位换开。
”
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心平气和地用英语回答她
“别国的学生不换,我也不会换。
如果你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就认定我们会作弊,你可以一直站在我们身边监考。
这总可以了吧?”
她看了我几秒钟,没说什么,转身走开,宣布考试开始。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能感觉到她刀子似的目光。
她不时从我面前走过,我视若无睹。
后来我提前完成试卷离场,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测试,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那天和几个中国同学在电梯里又碰到了这位S小姐。
“祝贺你,你这次考得很好!”她显然记住了我,态度热情,同时瞥了一眼电梯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语速很快地补充说,“但很多中国学生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那天的确抓到几位中国学生作弊。
”
我承认我被她的态度刺激了,接下来我头脑一热,选择了她所教的一门功课作为专业课之一。
为了维护尊严,我吃尽了苦头。
每次上她的课之前,至少要用足两小时做预习,查清所有生词,否则完全无法跟上她那语音标准但语速极快的讲课。
那段时间,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我正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并决定要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
我买了电脑,开始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
在小说写到近一半时,我终于决定暂停学校课程,专心把小说写完。
去办休学手续时,最令我踌躇的就是S小姐的课,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仍有逃离的羞愧。
在办公室看到S小姐,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温和坦诚地告诉我,她看到了我自入学以来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看到了我的每一点进步。
“如果你认为分数会给你目前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她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以后的测试我可以不为你打分,直到你自己认为解脱困境为止,你觉得怎么样?”
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然后我告诉她,为了尽快完成我的小说,我必须休学半学期,希望得到她的理解。
她显得非常惊喜,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小说的内容,并大加赞赏,直到我脸红为止。
“你为维护尊严所做的一切……”她说,“我都能明白,对不起,我为你骄傲!”
最后这句话害得我差点儿掉下泪来。
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
答①有主见有魄力。
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随波逐流;无论是换座还是中止学业写小说都表现出我的主见和魄力。
②自尊心强。
在有损于中国人尊严的情形面前,据理力争,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
③刻苦勤奋。
能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
(每点2分)
课堂小结
(1)审清题目的要求(具体、概括、分值)
(2)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全面)
(3)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形容词),要准确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言必有据”。
(4)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
(5)分析不可单一化。
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
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6)合并同类信息(避免重复)
(7)要分条写出,做到准确、简洁、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