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分寸感,是一个人最高明的境界

合集下载

凡事要有度的经典句子

凡事要有度的经典句子

凡事要有度的经典句子做事有度,方能游刃有余。

万事皆由心,凡事都有度。

做事有度,贵在有毅力和耐心,坚持到底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和挑战。

做事有度,贵在有计划和目标,掌握好节奏和分寸,做到心中有数。

做人做事都要大度,不要被琐事束缚,要学会放眼未来。

做人做事要有个度,过犹不及。

和为贵,和气生财。

做人做事,度量要足够大。

遇事需要冷静,能忍则忍,但是也要有一个度。

心中有数,行动才有度;人生有度,才能行之有效。

人生有尺,必须有度,适可而止,永远不要过分追求。

人生如行船,有进有退,有得有失,唯有掌握好度,才能行得更稳、更远。

人生有尺,必须有度,淡泊名利,才能快乐自在。

做人要大度,不为小事斤斤计较。

有度人生,人生有度,好在适度,坏在无度。

错在过度,误在尺度。

优在高度,劣在失度。

酒在浓度,水在温度。

亲在深度,情在热度。

宽在厚度,容在大度。

人生有度,胜在适度,败在过度。

人不仅胸怀要有大度。

且,思想要有高度、说话要有尺度、待人要有温度。

度贯穿在人生之旅的全过程,使之,行为有节制,交往有分寸。

到自信而不自卑,精明而不愚蠢。

为人有大度,处世有风度。

我们需要掌握好分寸,做到适度平衡。

做人做事都不能过度,要适可而止。

凡事随心,只有专心事成。

随心所欲,要乱纲目。

凡欲无度者,其心无度。

心若有度者,则其所为可智。

做人要大度,不要心胸狭隘,不要有私心。

做事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没有目的和计划;做人要行之有度,不能越过底线和原则。

行之有度,才能把握人生的平衡;心中有数,才能明智地面对挑战。

当我们拥有了不再轻易被外界所左右的心态,便是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做人不必刻意,做事不求完美。

功不求盈,业不求满,花看半开时,酒饮微醉处。

可以清高,但要有宽容之心,否则就是孤傲。

能够接受他人的指正与批评,不为八风所撼,不为物欲所动,才是真正的大器。

要能成就大事,就要一切皆担当。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行之有度;只有行之有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做事没有分寸的名言警句

做事没有分寸的名言警句

做事没有分寸的名言警句1.没有分寸,无法取信于人。

2.过犹不及,决策需谨慎。

3.事事都要争第一,恐输在最后。

4.尽量不做,胜过不做尽。

5.求快不得好,欲速则不达。

6.得鱼易,养鱼难。

7.不作不死,做错不会长进。

8.不懂就问,免得事后懊悔。

9.避免轻举妄动,事后悲观也迟。

10.轻率决策,后悔终生。

11.不懂装懂,误人误己。

12.一意孤行,难得人助。

13.铤而走险,胜算甚微。

14.不思彼此,难以顺畅沟通。

15.过于强硬,容易失去机会。

16.偷懒懒一时,精力损一时。

17.琐事占据大半,大事难以兼顾。

18.不分场合,难以得到认可。

19.心气过大,必然后悔。

20.目光短浅,悔之晚矣。

21.没有分寸,一切皆糊涂。

22.懒惰是所有毁灭之母。

23.慎重思考,胜过急于行动。

24.浮躁的心态只会使局势更糟。

25.没有度量衡,就没有成功之路。

26.不要被急流冲走,要脚踏实地。

27.心无挂碍,才能专注前行。

28.一次性的成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失败。

29.贸然行动的代价,往往是无法承受的。

30.凡事过犹不及,要量力而行。

31.不要因小失大,要有长远的眼光。

32.不恰当的行动,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33.好好安排时间,不然你会后悔莫及。

34.态度决定一切,要对工作负责。

35.永远都不要过于自信,否则自食其果。

36.做事要有底线,不要越过界限。

37.切忌心浮气燥,要保持冷静。

38.遇事不要着急,要深思熟虑。

39.没有谨慎,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40.事事过度争强,终会自毁前程。

41.不懂无为而治,只知索求忙忙。

42.目光短浅,心志难远。

43.人无畏惧则难得失。

44.人心善变如翻书。

45.一意孤行,终将一无所成。

46.眼高手低,笑谈可笑。

47.指点江山,未经兵戈。

48.立意欲胜,先知安败。

49.貌似真善,实隐懦弱。

50.无中生有,虚妄之说。

51.自恃高贵,实则无足。

52.言辞虚美,实则无端。

53.不动声色,胸有诸人。

54.遗忘是非,天下为忧。

关于过犹不及的名言

关于过犹不及的名言

关于过犹不及的名言1、过犹不及。

是一个很执拗的词。

偏偏是你。

灿烂了我这篇故事的整个情节。

2、太多了反有害;过犹不及。

3、愈是亲近的人,我们愈会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和情绪,这并非不好,甚至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还是一种亲密关系的展现。

但,过犹不及,若是一味放任自己的态度,到最后,反而会伤害到身旁最爱的人。

态度,并不是没有改变的可能。

故事中,男子因为看到笔记本,发现父亲当初对自己是何等耐心,便主动向父亲致歉。

而我也是一样,父亲的一句话,让我体会到他只是渴望被陪伴,就即刻调整当下的态度。

作者:魏棻卿出处: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的意外4、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不为己甚,本分之外,未加毫末5、当局者迷,过犹不及。

作者:娑罗双树出处:浮生物语6、过犹不及,以诚待人,因为,赢得他人的了解与信任的前提就是尊重他人。

7、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过犹不及,一样会误事的。

8、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过犹不及是中庸观的重要内容。

9、? Un amour excessif est un amour coupable. ? - 爱,过犹不及。

10、月静立,却引人之目日灿烂,却炫人之目凡事凡物过犹不及,物极必反11、人心浮躁得荒凉,“等待”是“耻辱”的代言。

幸福是因为短暂,所以笑得伪善。

控制弱点即“能力”,过犹不及,恐惧的力量都是一样的。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默默耕耘“道”,而你只需看看云,说说笑。

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相对的对错,亦如正义。

逼着你做讨厌的事情,因为我也是迷路的孩子。

真正了解的东西不需要思考,真正离不开的东西不需要感受。

但如果麻木了呢?还能重新开始吗?但是永恒的东西,值得无限奋斗,祝你好运。

12、这时的基本原则是:不要改变承包商的计划,除非计划的确有问题或成本过高(比如,俗话说:过犹不及)。

13、期待是一种美好的心境。

如果你过于烦躁,欲速则不达;如果你过于纵情,会使感情失控,过犹不及。

14、写文章时适量的引经据典,固然可以增加说服力;但过犹不及,就可能适得其反了。

读《礼记·曲礼》札记

读《礼记·曲礼》札记

读《礼记·曲礼》札记作者:武俊辉来源:《走向世界》2020年第14期《礼记·典礼上》云:“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王文锦将该段译为:“有广博的知识,有很强的记忆能力,而且能够谦恭礼让,努力完善自己的行为而不懈怠,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作君子。

作为君子不能毫不收敛地尽情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欢迎款待,同时也不能过分地要求别人对自己无限的忠诚,这样才能保全交情。

”杨天宇译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而又谦让,多做好事而不懈怠,称之为君子。

君子不要求人全心喜欢自己,也不要求人全力为自己尽忠,以使交情得以完美地保持下去。

”两位学者对于该段的解释,有两处不同之处。

其一,对于“敦善行而不怠”,王文锦释为“努力完善自己的行为而不懈怠”,杨天宇则释为“多做好事而不懈怠”。

两种解释有相近之处,都强调君子要注重道德行为的实践,但王氏以“善”为动词,更强调个体修身的重要性;杨氏以“善”为形容词,更注重个体德行向外的扩充。

两种解释都有历代注家注释的支撑,卫湜《礼记集说》引长乐刘氏云:“抑己以崇德,日新力行而无厌怠……此君子所以行日砺而德日新。

”《钦定礼记义疏》引刘彝曰:“日新力行而无懈怠,其所以为君子欤!”所谓日新力行,即指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自己,《易·系辞上》云:“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孔颖达疏:“其德日日增新。

”《礼记·大学》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上述注解与王文锦的翻译相契合。

又吴澄《礼记纂言》引陈氏云:“笃善行,行之也。

”郝敬《礼记通解》云:“笃于行善而不以少得自止,斯诚君子矣。

”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引陈祥道云:“善行自内出者易倦,故济之以勤。

”引姜兆锡云:“敦善行而不怠,孳孳为善也。

”朱彬《礼记训纂》引陈用之云:“善行由中出,由中出者易倦,故济之以勤。

”上述注解将“善行”做整体性的理解,释为寓有美好道德的行为,亦即杨天宇所译的“好事”。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为题作文800字高中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为题作文800字高中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为题作文800字高中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为题作文800字高中篇1度,可以是尺度,一种度量,用于衡量事物的大小、程度、进度,其中比较人与人之间包容心的被称为气度。

当然,这里我所言的“法度”是章法的法度。

气度,是一个人德行的体现。

煮酒论英雄中,曹操曾言:“夫英雄者,腹纳百川!”讲得便是人的肚量即气度了。

但,每个人的气度都没有定数,人与人的气度都是比出来的,某种行为,如借给他人卫生纸,若班里只有两三人带了,只有你借出去了,那你便是有气度。

但若只有两三人没带,你借便是送给他人,也难有人说:“咦!这个人真有风度!”气度是一种道德标准。

即使它只有高下之分,但也有胆量的考量。

每个人对他人的容忍程度是不一样的,若他人有什么不适,咳两声;亦或者晚上翻个身,弄得床板直响;又或者趁你不注意一把抓走橡皮,用完若无其事地放回来......你是否能够心平气和,不受影响,或者换位思考宽容理解。

若你做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在胆量上已经小有成就,具备了有气度的标准。

但真正的大考还没有开始,前面的小题不过牛刀小试罢了。

若是哪位同学得了流感,在班里咳,你还会处之淡然?还是报告老师要求隔离?若是半夜近十一点你的室友还在与床板“作斗争”吱吱呀呀响个不停,你是“随他吧?“还是上前厉声警告要求其“休息!”......相信你们都晓得是非取舍。

这里你再“气度”就显得有些不合“法度”了。

何为“法度?”法,可以是法律,也可以是章法,法度是对每个人做人做事的限制。

在医院有院规,在学校有校纪,在家有家风,甚至在寝室也应有默认的制度。

当你以为自己可以在半夜开着大明灯,吱吱呀呀地抄作业,就会有人站出来:“若你还认我这个寝室长,就请你把笔放下来,先去休息,睡一觉起来你还可以写......”当然,有些时候法度也不靠谱,出现了特殊情况,这就需要气度来帮助了。

每个人退一小步,给“病号”一些宽容和理解,班级才会更加和睦,集体才会越来越团结。

人生有度过则有灾的句子

人生有度过则有灾的句子

人生有度过则有灾的句子
人生有度过则有灾,这是一句中文谚语,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过于纵欲放荡,不断超出
自己的底线,就会遭遇不幸和祸患。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注意适度生活,不要过度追求欲望,要有一定的节制。

下面分享一些关于人生有度过则有灾的句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
感悟。

1. 人生有度过则有灾,过犹不及是关键。

不要让欲望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适度生
活才能远离苦难。

2. 世界上没有谁能无限制地享受生活,只有适度掌控自己的欲望,才能得到健康、
快乐和成功。

3. 心有所属,事有所止,做人要知道适可而止,这是人生最重要的智慧。

4. 过度的欲望会让人迷失自我,陷入无尽的苦恼之中。

当我们认清了这一点,就会
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5. 人生有度过则有灾,不要刻意追求规模和繁华,要追求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满足。

6. 欲望是人性的弱点,适度控制是人类最大的智慧。

只有一直秉持适度的原则,才
能走得更远更久。

7.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生活条件是有限的。

适度的生活可以带来身心平和与和谐,从而更好地享受生命的真谛。

8. 适中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美好。

过多的贪欲和追求会使人付出沉重的代价,最后只
会得到无尽的悔恨。

9. 世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只有适度才是唯一的常态。

要学会适应变化,而不是盲目
追求。

10. 不要因为欲望而失去自我,也不要因为适度而恋栈,要保持内心的平衡,过好自
己的生活。

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木心先生曾有句话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当我们称赞一个人“层次高“,并非指他的学历高低,财富多少,阶层高低。

是一个人活出的天地和境界。

层次越高,我们看到的世界更大,看不惯的人事越少,越能发现人世的善美与难得,更能懂得“世相百态,珍而重之”这八字。

下面,是“层次高”者所具备的八个特征——01彼此成就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

只有层次低的人才会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自己的付出,路也越走越窄。

成就别人,是心态,是境界,也是格局。

我们生命中,除了“胜过别人”“压过别人”、“超越别人”之外,也可以“成就别人”。

这个世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彼此成就”才能海阔天空。

02能控制情绪心理学家证明:人的情绪由大脑的边缘系统负责,边缘系统在第一时间产生情绪,比如恐惧、愤怒,而控制情绪的大脑皮层要在整整六秒之后才能开始处理,进而进行控制,完成整个过程需要一分钟。

能够控制情绪的人,才能控制人生。

03喜欢读书一个人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于他往自己脑袋里装了什么。

有人曾经请教杨绛先生,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的问题就在于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肯读书的人,气质定然不凡。

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梁实秋先生也说,读书不读书,过得是两种人生。

04大度宽容《伊索寓言》里讲,当初普罗米修斯奉宙斯之命造人时,特意在每个人身上挂了两个口袋———胸前一只装别人的缺点,背后一只装自己的缺点。

层次低的人,只能看到自己胸前的口袋,层次高的人才能看到自己背后的口袋。

只能看到别人缺点的人,无比苛刻,能够看到自己缺点的人才懂得了宽容。

在一辆火车上,有个醉汉喝得醉醺醺地冲撞了乘客,女孩问妈妈,他是坏人吗?妈妈说了一句:不,他只是不开心。

境界高的人,对外,见过更大的世面;对内,有过很深的反省。

所以,他们从来不会跟别人计较,更多的是温柔宽和。

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一个人,最优雅的体现是:
张弛有度;
一个人,最宽心的活法是:顺其自然,一个人,最体量的做法是:适可而止。

凡事都要有所边界,保护了自己也尊重了他人。

无论为人,还是处事,
按规则行动,彼此心安;
按规律办事,万事顺遂。

有分寸的交往,才能让人舒服;
有标准的生活,才能活得幸福;有底线的克制,方可获得尊重。

不要因为他人对你在乎,
就开始肆无忌惮;不要因为彼此感情深厚,
就决定胡搅蛮缠。

心都是慢慢被伤的,
情也是一天天变凉的。

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无论是感情还是爱情,再爱一个人,也不要奋不顾身到不要尊严;
再帮一个人,
也别对方毫不领情自己还自我感动。

请记住:没有标准的在乎,不会让人珍惜;
毫无底线的付出,只会变得廉价。

给我点【在看】
你也越好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句俗话:鱼放三日发臭,客住三天讨嫌。

细细品来,很有意思,也很有哲理。

刚做出
来一道鱼肉闻起来很香,但如果放上几天可就臭了;到别人家做客,刚开始人家很欢喜,住
的日子久了,就会惹人厌。

这就是在说:凡事不能过头。

用孔子的话讲,叫:过犹不及。


一件事,过了头和达不到,这两种效果其实是一样的。

现代人喜欢管这叫“情商”。

所谓情商高,其实就是懂得分寸,凡事不过头。

分寸感,是一个人顶顶高明的境界。

[MISSING IMAGE: , ]
01、分寸感,是预留了余地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做
事的时候,在什么位置上,就做好自己的事,对别人工作上的事不要瞎操心。

这就是分寸感。

为人处世,给人留有余地,给自己也留余地。

若是做人做事太过聪明,不留余地,甚至逾越
了某条界限;那么,为人既不会被人喜爱,做事也不会做得很好。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
底下做事,也算一号人物。

但杨修最终的结局,却是招致杀身之祸。

何等凄凄惨惨,哀哀凉凉!这其中曲折缘由,半是由于杨修一昧表现自己,失了分寸。

如此日积月累,自然就惹恼
了曹操。

说有一回,曹操造了一座花园。

建成之时,曹操前去观看,却不说话,只命人取来
一只笔,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旋即离去。

众人懵圈,曹操这是何意?这时,杨修站了出来,说道:“门里添活,就是阔。

丞相是嫌门太招摇!太大了!”工匠们于是重建了园门,再请来
曹操。

曹操很欢喜,问:“谁知道了我的心思?”众人答:“杨修。

”又有一次,塞北进贡来一
盒酥糕,曹操提笔在盒上写道:“一合酥”,并随手置于案头。

杨修见到,大为高兴,竟将糕
酥与大家分了去吃。

曹操知道了,问其原因。

杨修答道:“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不敢违
抗丞相的命令,只得照做。

”如果说第一次曹操还为有人懂他的心思而暗自高兴,那这回他可就不那么愉悦了。

你说领导的心思总被人看穿,他心里会作何感想?何况这还不是一般的领导,是天地一枭雄也!终于,因着一个“鸡肋”事件,杨修彻底把曹操惹火,也无幸得见第二
天的朝阳了。

那时曹军已在斜谷驻扎有段日子了,粮草也将要耗光。

想进军,前有马超;若
收兵,又恐遭人耻笑。

心中正犹豫不决。

一天夜里,夏侯惇请示夜间口令,曹操正在吃饭,
吃到鸡肋,就说:“鸡肋,鸡肋。

”杨修听到这夜令,便告诉随行军士,各自收拾,准备归程。

夏侯惇大惊,问这是做什么,杨修回答说:“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丞相这是要班师回朝啊。

”曹操得知以后,大为震怒。

也不留杨修辩解,命人直接推出去砍了,挂在辕门示众。

杨修文思敏捷、才智过人不假,但是表现欲太强,从不知道要考虑领导的感受,把路
走得很死,对曹操,对自己,都没有留一分余地。

而往往,这一分余地,关乎甚大!分寸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懂分寸的人,与人交往中让人感觉舒服又不失体面,留白又不疏远。

这是一个人的能力,更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教养。

[MISSING IMAGE: , ]
02、分寸感,是守住了距离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这里说的是,为
人处世,不要靠得太近,要学会保持距离。

天与地之间有距离,空旷又高远;日与月之间有
距离,黑夜和白天;人与人之间有距离,尊重而美丽。

如果有机会到芬兰,坐一回公交车,
会觉得极有趣。

芬兰人排队等公交的时候,每个排队的人之间会下意识地间隔一段距离。


上了公交车,芬兰人会先坐靠窗的位置,方便别人就坐;直到再没有两个连在一起的空位,
否则尽量不坐到别人的旁边去。

在芬兰人眼里,人跟人之间保持距离,是一项基本礼仪。


当的距离,既不给人以压力,又留自己以自由的空间。

汉朝时,严子陵就很懂得这一层关系:他跟光武帝刘秀守住了距离,作为朋友,始终没有越过这条界。

且说当年,严子陵和刘秀同
窗数载,是睡上下铺的兄弟,还经常一起到处旅游。

后来刘秀混得很好,做了皇帝,就想请
自己这个老同学出来做事。

哪知严子陵一听到风声,赶紧改名换姓,跑到山里,躲了起来。

累得光武帝刘秀好找!直到后来听人说,有一个奇怪的家伙,每天披着羊皮衣服在湖边钓鱼。

刘秀断定,此人就是严子陵。

在民间传说中,不是严子陵进京面圣,而是光武帝求贤若渴,
亲自赶往桐庐。

故友相见,自是欢喜。

两人有的没的聊了好几宿。

严子陵揣着明白装糊涂,
只说自己在这富春江上如何垂钓鲫鱼、如何清蒸下酒,又如何地自在逍遥。

光武帝苦笑不已,无奈之下,只得由他去了。

严子陵之所以受到皇帝的尊重,是因为远离了皇帝;若他留在皇
帝身边做事,只怕皇帝对他的尊重会慢慢地消失。

而他作为朋友,却永远得到了刘秀的尊重。

有人说:“人生如尺,必须有度。

感情如面,最忌越界。

”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其实就是彼
此尊重。

关系再好的两个人,若是相处起来没有了边界,也会变成一场灾难。

[MISSING IMAGE: , ]
03、分寸感,是通透了进退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为人处
世的时候,没有一定之法,规定要怎么干,不要怎么干,关键是要适合、恰当,做到进退维谷。

关于进退,《菜根谭》里就说:“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有分寸感的人,都懂得该争之时,进一步锱铢必较;该让之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为人处事懂分寸、知进退,既可乘风破
浪成就大事,也可激流勇退,及时止损。

留候张良就是这样一个人。

张良是韩国人,韩国毗
邻秦国。

秦始皇横扫六合时,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张良那时还很青涩。

少年意气,国仇家恨,曾在博浪沙刺杀秦王。

刺杀失败后,张良躲在下邳,隐姓埋名。

就是在下邳,张良遇到
了一个怪老头,老头叫他帮自己捡鞋,还让他给自己穿上,张良都一一照做。

老头又说五天
后天亮要送他一份礼物,张良一连两次“迟到”后,终于得到姜太公留下来的《太公兵法》。

十年之后,天下风起云涌。

作为谋士,张良该入世了。

他替沛公解鸿门之危,荐韩信、彭越、英布三雄以灭项羽,谏止刘邦立六国后,支持迁都,劝太子迎商山四皓以固国本,汉事业的
兴亡成败尽在于此。

待天下已定,张良却又激流勇退,功成身隐,明哲保身。

张良此中进退,游刃有余,后世引为一段佳传。

真正有分寸感的人,都是活得通透的人。

他们做人做事,知
进退,明得失,如鱼入水,自在遨游。

余生,愿我们都能学会交往的至高境界:“亲而有间,密而有疏;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MISSING IMAGE: , ]
04、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周国平先生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人际交往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古语有云:“处事不分轻重,非丈夫也。

”懂得分寸,与人交往知进
知退,说话做事顾及他人。

网上流传着一段话:和朋友之间,保持一杯水的距离;和亲戚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和爱人之间,保持一张纸的距离。

分寸感,真的是一个人顶顶高明
的修养和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