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的故事
“过犹不及”原文及解释

“过犹不及”原文及解释名句:过犹不及。
摘自:《论语·先进篇》解释:事情做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可取的。
先进篇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短篇沙雕笑话故事(精选5篇)

短篇沙雕笑话故事〔精选5篇〕短篇沙雕笑话故事〔精选5篇〕【篇一】死缠人:笑话故事死缠人营丘有个读书人,生性愚钝,却有个令人讨厌的缺点,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死缠人,以为难倒别人,才显示出自己的聪明。
他听说艾子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便想与之比比上下。
这天,他向艾子提出一个问题:“大车下面和骆驼脖子上,都挂着一串铃挡,那是做什么用的?”艾子告诉他:“怕夜晚走在小路上,会互相碰撞,挂上铃挡,听见响声,就好让开了。
”营丘人又问:“宝塔上也挂铃挡,是不是怕晚上走路,会互相碰撞呢?”艾子被弄得啼笑皆非,告诉他说:“宝塔上的铃挡,是为了惊吓小鸟,免得小鸟在宝塔上作窝,拉下粪,弄脏宝塔。
”营丘人继续问艾子:“打猎用的鹰鹞,尾巴也有铃销,难道也怕小鸟在它的尾巴上做窝拉粪吗?”艾子有点不耐烦了,但仍强耐着性子答复说:“鹰鹞脚上是拴线的,有时飞进树林里,会被树枝绊住,飞不动,猎人听见铃声就好找到了。
”营丘人还是死缠着艾子不放,又追问:“死人出殡时,前边有个摇铃挡的向导,难道这个脚上也有线,怕被树枝绊住吗?”艾子对营丘读书人的胡搅蛮缠非常恼火,实在忍不住了,气愤地说:“那是因为棺材里的死人,活着的时候跟别人讨论问题总是喜欢死缠人,如今摇摇铃销,告诉他死后别再死缠人呀!”短篇沙雕笑话故事〔精选5篇〕【篇二】画账:笑话故事画账新社会好哇,您瞧儿童们多幸福,从小就念书认字。
旧社会就不行了,像我舅舅,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哪儿有钱念书啊。
长到三十多岁,还是个睁眼儿瞎――文盲!后来,东摘西借凑了点儿钱,开了个小杂货铺儿,好维持生活呀!那时候,小买卖都讲赊账,为的是拉住主顾,多卖出点儿货去。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太太赊账:“掌柜的,你赊给我一块儿豆腐。
”“好吧您哪。
”老太太拿着豆腐走了。
我舅舅为难了,怎么?“豆腐”这俩字儿他不会写呀。
哎,他有方法。
在账本儿上画了一个四方块儿,代表豆腐。
过了几天,这位老太太又来了:“掌柜的,你再赊给我一把儿筷子。
中国民间故事-爱心行动

中国民间故事-爱心行动我们常说“过犹不及”,是说:凡事得有个度,好事做过头也会变成坏事!这不,有个叫吴老憨的庄稼汉,就遇到了件让他哭笑不得的好事。
那天,吴老憨正在田里除草,忽然老婆打来电话,叫他赶紧回家,说是家里来了几个人,来献爱心的。
吴老憨吃了一惊,怎么还会遇上这种好事呢?他来不及多想,放下锄头便向家里赶去。
还没到家,吴老憨远远就听见自家院子里闹哄哄一片。
吴老憨放下自行车,进入院门,只见有几个年轻人站在那里,看来就是他们来献爱心的。
吴老憨便客气地问:“小同志,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们还不需要你们献爱心!”其中一个高个子男孩说:“你是不需要,但你家的狗狗就非常需要。
”说完便蹲在吴家的狗面前,左一声“狗狗”右一声“宝贝”地和它说起话来。
吴老憨在一旁仍是一脸迷茫,现在还流行给狗献爱心的?高个子男孩见吴老憨还没明白,就告诉吴老憨说,他们是爱狗协会的,刚才路过此地,发现吴老憨有虐狗倾向,所以要把吴老憨家的狗带走,带到协会保护起来。
这下吴老憨总算明白了,他不无生气地说:“你们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我哪里有虐狗?把狗拴起来也是为了安全,以防伤人啊。
”“这你就不对了!”高个子男孩愤愤不平起来,仿佛他被拴了似地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万物生来都是平等的。
如果我把你拴起来,你愿意吗?”吴老憨被问得哑口无言,另外一个女孩不无心疼地说:“你看这狗狗多可怜!它也是一条生命,你为啥非要把它拴起来呢?”吴老憨被气得说不出话来,突然大吼:“不管怎样,狗是我家养的,就是不能带走!”高个男孩追问道:“既然是你家的,你有证据吗?你能拿出犬类饲养许可证吗?”吴老憨可没什么许可证,农村人都这样养狗,也没人发证。
献爱心的见吴老憨无言以对,就要强行把狗牵走。
吴老憨一急,说道:“你们等着,我马上报警,我就不信没人能管得了你们!”说完,吴老憨打电话给派出所。
很快民警开着警车赶来。
吴老憨把事情经过一说,民警也犯了难。
一位民警说:“这种事不在我们管理范围,就算是管也找不到法律依据,你们还是协商解决吧。
过犹不及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过犹不及【原文】子贡问:“师与商(1)也孰贤?”子曰:“师也过(2),商也不及(3)。
”曰:“然则师愈(4)与(5)?”子曰:“过犹(6)不及。
”(《论语·先进第十一》)【注释】(1)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
商,卜商,即子夏。
(2)过:做得过度。
(3)不及:做得不足。
(4)愈:胜过,强一些。
(5)与:音“余”,同“欤”。
置于句末,表示疑问、反诘的语气。
(6)过犹不及:犹,如同。
指要做得恰如其分,适得其中。
【翻译】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比较贤能?”孔子说:“子张做得过度,子夏做得不足。
”子贡说:“那么说子张比较强一些吗?”孔子说:“做得过度就如同是做得不足,都不适中。
”【评析】“过犹不及”不合中庸之道,君子讲究中庸之道。
因为时代的演变,世间一切价值判断衡量标准也在变,世人追求着各自看重的,忽视各自看轻的,如果人们不重视护守着中庸之道,那么价值衡量标准的纷乱,就能使社会人心的平和稳定不复得,人们太注重个人的追求与造就,就会忽视整体社会人心的平和稳定,君子为人设想、善待他人、成人之美,当然不愿以一己之私而不顾社会稳定,所以道德修养者不能不护守着中庸之道,而这个道是合于不变不动的道德标准的。
世人能自觉地调整价值衡量标准,使它趋向不变不动的道德标准,世人的衡量标准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异,冲突矛盾就少,社会稳定,这是讲究中庸之道的可预期结果。
“过犹不及”也能具体说明中庸思想,以下举几个例子。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 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来教化百姓,所以舜能显出大智慧。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是说:君子常中庸,小人常背离中庸。
君子能常中庸,是因为君子时时讲究要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常背离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常走极端。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作文过犹不及

作文过犹不及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过犹不及古书曾言: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物极必反,月盈则亏。
太用力抓住的东西总是很难真正属于你。
正如三小时、六小时与一天辛劳的代价与回报。
智者心中早已有了更好的选择。
而这两位精疲力竭的青年,便只能在汗水与疲惫中体味过犹不及的道理。
越过顶峰后的每一步都是下降与坠落。
古有画蛇添足之败笔,今有多言失命之厄运。
这一切的悲剧都在于没有把握好“恰”与“过”之间的那道警戒线。
猫儿因为好奇而丧命黄泉,人因过份爱酒而失了健康,花朵因过度浇水而萎蔫不振,自然界因“过”而导致偏离原意的事件比比皆是。
掌握分寸方能控制大局。
愿永不贪恋,永不强求,唯此,才可事如所愿,水到渠成。
这世间早有楷模,分寸尚好,人生舒坦。
舒国志曾言:我姓舒,舒服的舒,零存款,七年在美国流浪,缺钱时写书卖画,赚一些便停下,不为金钱而奋斗终生,而是致力于生活。
他说他就像一个一直在过暑假的孩子,怡然自得。
与之相反,那些一辈子以赚钱为终身目的的人,又活得如何呢终身毫无乐趣,在迎来送往中匆匆度过一生。
凡事不可苛求,不容贪念,顺其自然,恰到好处,你就会过得如舒国志般的生活。
真名士,自风流。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太过执着于一物,你便会看不到眼前的其他景物。
美国曾有一个测试,要求测试者观察球员们在复杂的花式中共传了几次球。
结果是所有的测试者都答对了。
然而没有任何一个人注意到有一个灰色的大熊,出现在其中待了很久。
人有一字不识则多诗意,一偈不参则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欲念人皆有之,掌控欲念者,则可以控身。
愿自省,自制,掌控尺度,莫让过格反失了本意。
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意思是:事情办的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物极必反"这个成语出自于《新序》,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必将向反向化。
这两个成语都涉及到了一个"度"的问题,说的平白一点就是"平衡"的问题,做事要保持平衡,做人要保持平衡,即便是享乐也要保持平衡。
平衡就好比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保持平衡"就好比球场边界的白线,时时给人警戒。
在地球这个让人类望尘莫及的大生物圈里有着望不到尽头的海洋,触不到底界的天空,走不到边缘的森林。
似乎地球上一切的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几千年以来,那些高瞻远瞩的圣人早已对我们有所告诫,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老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历史长河的远逝并不代表着这些思想的光辉也随之淡去。
时时铭记并加以行动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可是我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违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因为那些偷猎者们卑鄙的手段,本来要几百年后才会自然灭亡的物种,现在只有几十年就有濒临绝种的危险。
因为那些厂老板们利益的心,本来纯净的空气,湛蓝的天空,现在变得灰蒙蒙的,看不清电线杆上的鸟,草丛中的花,人群里的你我他。
还有许许多多的因为,可是我们需要的是醒悟。
物种有自我繁衍的能力,空气河流有一定的自我净化的能力,可是当我们破坏的速度大于自然自我修复的速度时,纵使自然想要修复,也只能是无能为力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是:平等。
其实一个社会想要平等,仅仅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平等,用心去对待自然的一切,把自然当作朋友来对待,自然才会以和平的方式来对待我们人类自己,不会因我们"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破坏,而用地震,海啸,雾霾来对待我们。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作文【高中高二800字】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作文【高中高二800字】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意思是:事情办的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物极必反"这个成语出自于《新序》,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必将向反向化。
这两个成语都涉及到了一个"度"的问题,说的平白一点就是"平衡"的问题,做事要保持平衡,做人要保持平衡,即便是享乐也要保持平衡。
平衡就好比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保持平衡"就好比球场边界的白线,时时给人警戒。
在地球这个让人类望尘莫及的大生物圈里有着望不到尽头的海洋,触不到底界的天空,走不到边缘的森林。
似乎地球上一切的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几千年以来,那些高瞻远瞩的圣人早已对我们有所告诫,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老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历史长河的远逝并不代表着这些思想的光辉也随之淡去。
时时铭记并加以行动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可是我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违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因为那些偷猎者们卑鄙的手段,本来要几百年后才会自然灭亡的物种,现在只有几十年就有濒临绝种的危险。
因为那些厂老板们利益的心,本来纯净的空气,湛蓝的天空,现在变得灰蒙蒙的,看不清电线杆上的鸟,草丛中的花,人群里的你我他。
还有许许多多的因为,可是我们需要的是醒悟。
物种有自我繁衍的能力,空气河流有一定的自我净化的能力,可是当我们破坏的速度大于自然自我修复的速度时,纵使自然想要修复,也只能是无能为力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是:平等。
其实一个社会想要平等,仅仅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平等,用心去对待自然的一切,把自然当作朋友来对待,自然才会以和平的方式来对待我们人类自己,不会因我们"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破坏,而用地震,海啸,雾霾来对待我们。
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作者:钱之俊来源:《新作文·初中作文指南》2011年第06期○成语故事这则成语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日:‘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一天,子贡问老师孔子:“子张和子夏这两个人,谁更有贤德?”孔子说:“子张做人做事有点过,好高骛远,有点张扬;而子夏呢,很拘谨很内敛,又欠一点火候。
这两个人相比,一个是放,一个是收;一个是狂,一个是狷。
”子贡迫不及待地问:“老师的意思是子张要好一点,是吗?”孔子说:“超过了和没达到是一样的,都不是中道。
”子贡和孔子的讨论后来就演绎成了“过犹不及”这个成语。
○含义例解“过犹不及”,“过”,过度,过分;“犹”,如,像;“不及”,不足,不够。
后来就用“过犹不及”指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它既不是只指“过”,也不是只指“不及”,而是在比较了两者之后得出的结论,指出做事过了头的后果。
如:“据老夫看来:这是‘过犹不及’。
大约两耳过长,反觉没用。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过犹不及。
”(朱自清《诵读教学》)“过犹不及”其实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
《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
中庸思想是避锋芒、四两拨千斤的处世之道,凡事未必一定要分出一个好坏,凡事却一定要留有周旋的余地。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这则成语常常有被误用的现象。
如:“张国立说:‘我强烈反对韩剧、日剧,一切国外的剧。
’……张国立的观点有点过犹不及。
”(《京华时报》2007年9月29日)这里说张国立的观点有些过头,有些偏颇,只相当于“过犹不及”中的一个“过”字,当然不能说“过犹不及”。
又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家在中国的地位是很高的,作家不但有钱,而且受到很多人的崇拜,那种崇拜比对现在的影视明星过犹不及。
”(《现代教育报》2002年3月22日)这位作者是想表达现在的作家不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人崇拜,现在的影视明星很受人崇拜,但是,现在人们对明星的崇拜比不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作家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