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范本(2篇)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范本(2篇)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范本一、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井下安全避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维持井下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降低有害气体浓度,提供工作人员安全逃生通道。

首先,矿井通风系统一般包括主风机、风流支撑、风门系统、瓦斯抽放系统等。

主风机作为矿井通风系统的核心设备,能够提供稳定的气流,确保井下空气流动。

其次,风流支撑通过布设风筒和透风巷,引导流经风口其他地点,保证通风系统的完整性。

风门系统则是调节通风气流的重要设备,通过合理的开启和关闭风门,调控气流量和方向。

另外,瓦斯抽放系统是矿井通风系统中的关键部分,能够及时、有效地抽走井下的瓦斯,确保矿工的安全作业环境。

二、矿井电气系统矿井电气系统是井下安全避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为矿工提供照明、通信、救护等功能。

矿井电气系统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通信系统和救护系统。

供配电系统通过设计和构建电气线路和变电站,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照明系统则提供了井下作业人员所需的充足的照明条件,保障作业的顺利进行。

通信系统则通过安装无线对讲机等设备,方便矿工之间的实时沟通和应急求助。

救护系统包括井下急救设备的配置和急救措施的培训,保证矿工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三、矿井水文系统矿井水文系统能够对井下水文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保证矿井的排涝和供水正常运行。

矿井水文系统主要包括地下水位监测系统、排水系统和供水系统。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通过安装水位计和传感器,对矿井中的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掌握井下水文情况。

排水系统则通过建设排水井和排水泵站,将井下积水及时抽出,保持井下干燥。

供水系统则通过供水泵站和输水管道,将地表水引入井下,保证矿工的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四、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能够对井下的工作环境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确保井下的安全运行。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综合监测系统和报警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安装摄像头和监控设备,对井下的工作环境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掌握井下的情况。

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规定

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规定

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规定地下矿山是一个非常危险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常见事故包括地质灾害、金属火灾、瓦斯爆炸等。

为了确保地下矿山的安全运行,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避险系统。

本篇文章将介绍地下矿山安全避险的“六大系统”规定。

第一大系统:瓦斯抽采系统地下煤矿通风和瓦斯抽采是保证地下矿山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瓦斯抽采系统。

首先,要加强瓦斯监测与预警,及时掌握瓦斯变化趋势,制定行之有效的抽采方案。

另外,要规范抽采设备的管理和运行,确保每个设备的工作状态都是正常的,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二大系统:排水系统地下矿山的稳定运行需要保证地下水的流通和排放。

排水系统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地下水的积聚可能会导致地质灾害,如坍塌和泥石流等。

因此,排水工程的正确设计和合理运营是非常必要的。

排水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排污管道的布置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而且每个地点的水位和水质都应定期检测。

第三大系统:灭火系统在地下矿山中,火灾问题一直是矿工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在地下矿山中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灭火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灭火预案和拟定灭火应急救援措施,对各种突发情况都进行预先的应对和处理。

其次,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灭火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四大系统:通信系统地下矿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建立高效可靠的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应该设计成能够满足矿工在工作期间的需求,包括数据、信息和命令的传递。

而且,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发射器,接收器和天线,必须定期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五大系统:逃生系统在地下矿山中,逃生系统是颇为重要的一个系统,它能够在矿工遇到突发状况时为其提供逃生途径。

逃生系统的建设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并定期检查,须注意恶劣环境要求下的防爆、防尘及破损时的修复等细节问题。

逃生系统设施需要保持良好工作状态,以确保矿工在任何状况下都能迅速跟上逃生。

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方案系统设计原则及依据1.1设计原则(1)科学合理性原则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位置、方法选取应科学合理,符合相关安全规程和规定;系统管理软件操作界面具有合理性,符合技术人员操作习惯。

(2)经济实用性原则系统方案设计时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考虑经济实用性原则,优化设计方案,做到“无重复、不缺少”,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不同的系统配置方案,降低系统造价,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档次,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凡是原系统已具备的功能或结构装置,只要准确有效,都采用系统整合的方法加以利用,不作重复建设;对监测系统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在保证长期可靠有效的前提下,采用最经济的方案。

(3)系统可扩展性原则在系统方案要求改进时,本次投入的软硬件设备能够继续使用,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投入;系统输出的数据信息采用国际或国通用的标准格式,便于系统功能扩充和监测成果的开发;系统预留接口,为系统升级与改造做铺垫,使系统具有可扩展性。

(4)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原则能够保障在恶劣环境下可靠工作,同时,硬件设备稳定可靠,免维护或维护量小;系统设备均采取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结合防雷模块,具备良好的防雷、防浪涌和抗干扰能力。

系统本身应符合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设计要求,不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能够有效判别外界对于监管系统的恶意破坏和系统自身故障,并给出报警提示。

(5)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系统所采用技术与设备代表该领域先进产品,代表技术发展方向,具有先进性;系统所使用设备性价比高,技术成熟,实用性强。

(6)施工便捷原则由于项目周期短,工作量较大,任务紧,项目实施时需要采用快速建设原则,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方案设计采用系统集成方法,达到快速施工、调试、验收。

(7)技术成熟原则系统技术方案为长期研究容和领域,具有研发基础,技术方案成熟;由于具备成熟的解决方案,无需长时间开发即可应用。

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施工计划

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施工计划

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施工计划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施工计划,其实说白了就是保障矿工兄弟们在工作时的生命安全。

这事儿说起来可能挺严肃的,但其实也是个相当“生死攸关”的话题。

咱们就从头开始,来看看这六大系统的施工计划,到底咋整。

说白了,就是要让矿山里的每一位矿工都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干活,哪怕万一发生了什么情况,也能及时应对,保命保安全。

你看,矿山环境恶劣,气候、地质啥的都不可预测,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大事儿。

所以这六大系统,就是矿山安全的“护身符”啦!首先就是防火系统。

这防火不单单是指火灾发生后扑灭火源,更重要的是在源头就把火苗给灭了。

施工过程中,咱们要提前布置好消防设施,提前做好应急疏散通道,确保一旦有火情发生,矿工们能第一时间跑出去。

毕竟这地方,火灾不常见,但一旦有了,事情就可大可小。

你看,火灾发生时,浓烟滚滚,分分钟让你看不清方向,所以这个系统的施工,咱们得小心再小心,确保没有任何死角。

别小看这些工作,哪怕是个火警铃声,也能在关键时刻救命。

接下来说的是通风系统。

这可不是说咱们在矿山里开几个小窗子,放点儿风就完了。

要知道,矿山内的空气质量差,氧气稀薄,若不加以处理,矿工根本喘不过气来。

尤其是一些特殊矿区,瓦斯浓度一高,那简直是人命关天。

这时候,通风系统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啦!咱得用上最先进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畅通无阻,瓦斯、毒气啥的都能及时排出。

通风的好,大家工作起来才不容易中毒,才有劲儿干活,不然这活儿一做,真是有点儿透不过气来。

你看,空气清新了,矿工们干活也更有动力,效率自然上去了。

接下来就是排水系统。

矿山地下水很常见,尤其是矿坑深处,常常积水。

如果排水系统不好,坑道被水淹了,矿工的安全就没保障了。

所以啊,这排水系统一定要做好,得安装好排水管道、泵站啥的,不然一旦出现暴雨或者地下水渗透,矿坑一泡水,整个矿山的运作就会受到影响。

这可不是小事儿,坑道里如果积水,滑坡、塌方什么的可随时发生,那可真是麻烦大了。

建设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实施方案

建设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实施方案

**分公司建设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方案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国投煤[2010]99号、南煤政字[2010]117号的文件精神要求,为按期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一、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一)组织机构公司成立建设完善“六大系统”领导组。

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各级副总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及各采掘辅助队队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在生产调度室)(二)工作职责1、组长负责对建设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资金、物资及时到位,督促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副组长负责从系统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把关,落实各分管范围内系统建设的进度,协调和督促各部门开展工作。

3、领导组成员负责对各系统建设的分类指导,按照系统建设的方案和设计,科学组织施工,掌握施工进度,严把施工质量。

4、领导组办公室负责系统建设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和队组开展工作,按照系统建设的要求和进度落实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工作按期完成。

二、建设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方案及设计(一)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1、监测监控系统现状(1)矿井装备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研制的KJ9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该系统于2008年4月份经过系统改造,升级为符合《AQ6201-2006》标准的KJ90NB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工业环网+数据总线型式通讯模式,能充分发挥各部分设备的性能优势、结构简洁、可操作性强,便于系统的日常维护及管理。

(2)实现了安全监控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

(3)安全监控系统中各类传感器均符合AQ6201-2006的规定,稳定性不小于15天。

(4)KJ90安全监控系统实行双机并行传输方式,根据山西省数据上传协议,实现监控数据由Web浏览器数据库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传输,做到了矿井瓦斯正常、稳定、连续监控,甲烷传感器在线监测率达到100%,传感器报警、断电、馈电异常等信息全部上传至市局,全年不正常时间小于1个工作日。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一日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六大系统现状: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二、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部室、区队负责人具体分工:(一)监测监控系统由通风安全部负责,(二)人员定位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由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负责,(三)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由机运管理部负责,(四)紧急避险系统由机电管理部负责。

三、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一)建设完善矿井检测监控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强化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迅速采取断电、撤人、通知作业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二)、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进一步完善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三)、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

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在自救器所能提供额定防护时间内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范围内建设避险硐室或救生舱。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方案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方案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方案摘要井下安全避险是矿山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矿工的安全保障,需要建设一套完善的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本文将介绍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规划方案,包括瓦斯监测预警系统、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矿压监测预警系统、通风监测预警系统、救生逃生系统和紧急避险通信系统。

1. 瓦斯监测预警系统瓦斯是煤矿井下最常见的危险气体之一,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瓦斯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旨在实时监测井下瓦斯浓度,一旦超过安全范围就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

该系统应包括瓦斯浓度监测仪、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报警装置等组成,并与其他系统进行联动。

2. 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火灾是煤矿井下的另一个重大安全隐患。

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旨在及时发现和控制井下火灾,避免事故的发生。

该系统应包括火灾监测设备、温度传感器、烟雾探测器等,能够准确地监测火源和烟雾,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

3. 矿压监测预警系统矿压是煤矿井下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可能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

矿压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旨在实时监测井下的矿压变化,预测和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该系统应包括矿压监测设备、地质参数测量仪器、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等,能够对不同区域的矿压进行精确的监测和分析,并及时发出预警。

4. 通风监测预警系统通风是煤矿井下的重要安全保障之一,煤矿通风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旨在实时监测井下的通风情况,保证良好的通风状况,防止因缺氧、积尘等造成的安全事故。

该系统应包括通风监测设备、风速风向仪、温湿度传感器等,能够准确地监测通风参数,并及时预警异常情况。

5. 救生逃生系统救生逃生系统的建设旨在确保矿工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而安全地撤离。

该系统应包括应急逃生通道、救生装备、疏散指示牌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同时,还需要开展矿工的逃生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矿工自救能力和逃生技能。

6. 紧急避险通信系统紧急避险通信系统的建设旨在保障井下矿工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与外界及时沟通,并获得指导和支持。

最新044701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最新044701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044701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方案前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和《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推广建设井下避难硐室等避险设施的各项要求,确保矿井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矿方特委托我公司编制《榆阳区XX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基础保障能力,推进煤矿向新型煤矿建设进程。

二、建立完善“六大系统”的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以超前预防为主的“防灾”和以应急避险为主的“减灾”的有机统一;是既要防范事故发生、也要降低事故危害程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的要求;是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的有力举措。

因此矿井建立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三、编制依据1、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2、煤安监司函【2011】1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3、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4、安监总煤装【2011】33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5、《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6、其他有关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四、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该矿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方案系统设计原则及依据1.1 设计原则(1)科学合理性原则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位置、方法选取应科学合理,符合相关安全规程和规定;系统管理软件操作界面具有合理性,符合技术人员操作习惯。

(2)经济实用性原则系统方案设计时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考虑经济实用性原则,优化设计方案,做到“无重复、不缺少”,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不同的系统配置方案,降低系统造价,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档次,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凡是原系统已具备的功能或结构装置,只要准确有效,都采用系统整合的方法加以利用,不作重复建设;对监测系统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在保证长期可靠有效的前提下,采用最经济的方案。

(3)系统可扩展性原则在系统方案要求改进时,本次投入的软硬件设备能够继续使用,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投入;系统输出的数据信息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标准格式,便于系统功能扩充和监测成果的开发;系统预留接口,为系统升级与改造做铺垫,使系统具有可扩展性。

(4)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原则能够保障在恶劣环境下可靠工作,同时,硬件设备稳定可靠,免维护或维护量小;系统设备均采取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结合防雷模块,具备良好的防雷、防浪涌和抗干扰能力。

系统本身应符合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设计要求,不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能够有效判别外界对于监管系统的恶意破坏和系统自身故障,并给出报警提示。

(5)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系统所采用技术与设备代表该领域先进产品,代表技术发展方向,具有先进性;系统所使用设备性价比高,技术成熟,实用性强。

(6)施工便捷原则由于项目周期短,工作量较大,任务紧,项目实施时需要采用快速建设原则,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方案设计采用系统集成方法,达到快速施工、调试、验收。

7)技术成熟原则系统技术方案为长期研究内容和领域,具有研发基础,技术方案成熟;由于具备成熟的解决方案,无需长时间开发即可应用。

8)安全性原则为保障信息安全,安防监管系统的通信中,要考虑高可靠的信息加密方式;在权限管理中,软件系统设计对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进行多级权限分级,以区分、限制各级别用户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能力,防止越级操作,保证系统操作的安全性;系统核心设备选用具有矿用安全标志的产品,保证系统安全性。

1.2 设计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16423-200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2032-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AQ2033-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4-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5-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2036-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AQ 2013.1-200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检测》AQ 2013.3-2008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1994矿山安全标志》GB 14161-200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2 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

井下定位考勤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根据相关要求,在井下建立人员定位系统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定位系统主机应安装在地面,并双机备份,且应在矿山生产调度室设置显示终端。

2)人员出入井口和重点区域进出口等地点应安装分站(读卡器),重点区域是指各生产中段和分段进出巷道及主要分叉巷道、井下爆破器材库、紧急避险设施等区域。

3)分站(读卡器)应安装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且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不容易受到损害的位置。

4)电缆和光缆敷设应符合GB16423-2006 中6.5.2 的相关规定。

2.1 系统概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

井下定位考勤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2.2 人员定位系统建设现状目前,广西滕县大黎镇南村冲力法矿区井下人数不足30 人,按照根据《AQ2031-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的要求,只用建立完善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制度即可,准确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数量。

3 通信联络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主要包括有线通信联络系统和无线通信联络系统,其中有线通信联络系统是指通过线缆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联络系统,而无线通信联络系统是指通过自由空间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联络系统。

通信联络系统建成后能够及时把处理信息以短信方式发到各级人员手机上,平时也可以作为短信通知平台,及时发布各类通知和公告。

保证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

3.1 广西滕县大黎镇南村冲力法矿区通信系统建设内容广西滕县大黎镇南村冲力法矿区本次拟建设有线通信联络系统,具体内容为:在监控中心安装有南京北路公司的BL-8000E调度交换机1台,触摸一体机1台,8 口语音接入模块IAD1008共2台分别安装在调度中心连接井下12台KTH15电话。

电话机具体分布如下:南村冲矿段共有12个平硐,本次有线调度通信系统拟在每个平硐口处安装一部有线电话,共计12部KTH15本安型电话机。

建成后的有线通信网络系统,采用一根通信电缆从风井口下井,型号为MHYV 10< 2X0.97。

井下通信电缆敷设采用沿镀锌钢绞线吊挂的方式,后期拟在各硐室、采区、变电硐室、装卸矿点等处均预留有有线电话。

广西滕县大黎矿区力法段童村冲安竝险三大蔡统连接示意图图1-1通信联络示意图3.2 通信联络系统功能(1 )调度管理一体化调度功能实现井上井下通讯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调度通讯行政通讯一体化。

强插、强拆功能具备调度强插、强拆、组呼、群呼、会议、录音、通话记录查询功能、呼叫转移功能、用户状态语音提示。

(2)遗漏电话通知功能手机关机或不在服务区,所有来电留有记录,一旦手机开机或到达服务区时,以短信形式通知,包括来电号码、拨打时间等信息。

3)绑定功能功能I I1兰「豆3?粘I 芦代「F可实现手机与手机,手机与固话之间的绑定,拨打任一终端时,同时振铃。

3.3 通信系统主要设备3.3.1 BL-8000E调度交换机3.3.2 触摸一体机触摸屏调度台是调度机系统的操作终端之一,它采用以太网口与调度主机连接,用以完成调度机系统特别需要的功能,如一键到位呼叫用户、强插、强拆、录音等。

触摸大屏,简单易用的图形化界面,实时显示系统用户状态,尽可能得将更多的通信调度信息显示在调度员面前。

8线电阻式触摸屏线电阻屏,操作高效、精准的操作过程设计,极大地提高调度员处理事务的速度。

主要功能:1、调度操作:呼叫、强插、强拆、代接、监听、组呼、群呼、会议、夜服。

2、监控功能:能够通过图标颜色和文字指示出用户状态:呼叫、振铃、通话。

3、呼叫及通话:拨号呼叫、来电接听、多线路切换。

4、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分组管理、帐号管理、权限管理。

4 监测监控系统根据南村冲力法矿区的实际情况,本次拟建设新的监测监控系统。

系统结构采用CAN 总线方式,将各传感器通过CAN 总线方式上传至地面监控中心。

4.1 有毒有害气体监测4.1.1 气体浓度检测为了防止在采区工作面正常生产特别是放炮作业后,井下工作人员中毒,需要利用便携式多参数测量仪对放炮后的气体成分进行测量。

便携式测量仪应该至少能够同时测量一氧化碳、氧气、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并能进行报警参数设置和声光报警。

在采掘工作面放炮后,正常通风情况下,布置在相应的中段的回风联络巷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不再报警后,由工作人员携带多参数测量仪从上风流方向进入采区,一旦测量仪发生报警,人员立即撤离采区,直至测量仪不再报警,人员方可进入采区进行工作。

便携式多参数测量仪各种气体的报警浓度一般设置如下:一氧化碳为24ppm ,氧气为低于18%,一氧化氮为14ppm ,二氧化氮的报警浓度设置为2.5ppm 。

目前,广西滕县大黎镇南村冲力法矿区共有12 个生产水平;经与矿方沟通与科学分析,本次拟增加12 台一氧化碳传感器、12 台风速传感器、12 台开停传感器。

4.1.2 气体浓度在线监测广西滕县大黎镇南村冲力法矿区井下炮烟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因此主要布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即可。

安装地点如下图所示:广西滕县大黎矿区力法段厳村冲安全避险三大系统连接示意图图1-2环境检测采集分布示意图根据实际勘察,广西滕县大黎镇南村冲力法矿区井下共需要安装CO 安装的地点如下表所示:序号 位置 数量备注1 和平1#窿 12 和平3#窿 13 通风窿 14 富银窿 15 新棒窿 16 大联1#窿 17 大联2#窿 18 大联3#窿 19 大联4#窿 110 黄枝窿 111 青山窿 112铁轨窿 1合计12表传感器的安装要求:1)传感器应垂直悬挂。

I112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3?瞄| ;二七転EM 厂l|2)一氧化碳传感器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3)一氧化碳报警浓度应设定为24ppm。

4.2 通风系统监测4.2.1 风速监测(1)风速监测现状目前,广西滕县大黎镇南村冲力法矿区井下尚未安装风速传感器,本次拟在每个平硐回风井口处安装一台风速传感器,共计12台。

(2)风速监测布置原则结合广西滕县大黎镇南村冲力法矿区的实际,在进行通风系统监测系统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矿山的总回风巷应安装风速传感器。

(2)各个生产中段和分段回风巷应安装风速传感器。

(3)应根据AQ2013.1确定每个中段(中段、分段)的风量、风速报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