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19春在线作业1-0001.239EE6A2-DB29-4

实验心理学19春在线作业1-0001.239EE6A2-DB29-4
实验心理学19春在线作业1-0001.239EE6A2-DB29-4

实验心理学19春在线作业1-0001 ABBA是用()消除额外变量的方法

A:抵消平衡法

B:统计控制法

C:随机化法

D:匹配法

答案:A

认为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的理论是A:注意早期选择理论

B:注意中期选择理论

C:注意晚期选择理论

D:注意资源限制理论

答案:C

实验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主要就是指

A:观察法

B:相关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

答案:C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心理过程的研究.

A:有意识

B:无意识

C:前意识

D:潜意识

答案:B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被试会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与自己的主观情况,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这种情况叫做

A:快速反应

B:准确反应

C:不作出反应

D:速度-准确性权衡

答案:D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19七颗钻石优质课教案

19七颗钻石优质课教案 一、组织纪律 二、导入: 每当夜晚,我们仰望星空,它闪闪发光,在我们的正前方,这是大熊星座,那么,北斗七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一起来认识一个小姑娘。一起读课题:19、七颗钻石 对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指名提问学生)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探个究竟吧。 1、让我们一起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 读了课文,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 2、复习生字。展示投影生字,谁先来试读一下? 3、指名读,齐读,解释“干涸”的意思。(指名生答) 当时世界上正遭遇这严重的旱灾,让我们来看第一段。 4、引入课文第一段,教师导读: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A、释义:干涸、干枯、焦渴。 自己读读课文第一段,想象除了“干涸”外,还有哪些词语任何动物因为没有水干渴而死,释义:干涸、干枯、焦渴。世界上所有的人和动物都在寻找水。

B、河干了、草枯了、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幻灯展示:水水水! 水就像()一样重要。 过渡:水是非常珍贵的,就在这样一个到处缺水的地方,一位小姑娘,为自己的妈妈找水喝,她的妈妈病了,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看看,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2-4自然段,说说在找水的过程中,水罐一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划出来。 好,我们来看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用自己划出的句子来说吗? 师:那原来的罐子是怎样的?依次说说水罐四次变化的句子。最后变成了什么。 有一只空罐子最后变成了七颗星星,这真是太神奇啦。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他们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生答)是什么使水罐发生了如此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再读2-4段,看看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变化。学生划句子,想想:水罐变化的理由是什么。(指名学生答) 分享句子: A、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 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用自己的朗读

组织行为学_在线作业_1

组织行为学_在线作业_1 考试成绩 100 分 一、单选题 1. (5分) ? A. 智能制 ? B. 事业部制 ? C. 模拟分权制 ? D. 直线—职能制 得分: 5 知识点: 7.1 组织结构与设计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2. (5分) ? A. 具有自我防卫 的心理功能 “既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集中统一,又可以在各级行政负责人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机构的作用”,这属于()的优点。 关于社会态度的功能,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具有适应的心理功能 ? C. 具有自我控制的心理功能 ? D. 具有自我表现的心理功能 得分: 5 知识点: 3.2 群体动力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 A. 惩罚 ? B. 消极强化 ? C. 消退 ? D. 积极强化 得分: 5 知识点: 6.3 过程型激励理论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 A. 政策的 制定 当个体表现出某种行为后,没有得到奖励或所希望的结果,而使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减少的现象称为()。 通常管理者在决定采用哪种领导模式时不需要考虑()。

? B. 管理者的特征 ? C. 员工的特征 ? D. 环境的要求 得分: 5 知识点: 6.2 内容型激励理论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 A. 自我服务偏向 ? B. 客观投射作用 ? C. 高估个人素质 ? D. 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析 得分: 5 知识点: 3.1 群体基本概念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 A. 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 ? B. 权变理论 关于归因偏向论述错误的是()。 在工作设计中,工作丰富化和工作特征再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孙裕生著)作业部分答案答案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 2.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 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 4.此文档打印时可能会出现乱码的问题 作业1 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 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 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2.0ml,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1.5mg/L的邻二氮菲0.2 ml、0.4 ml、0.8 ml、0.6 ml、0.8 ml、1.0 ml、2.0 ml、4.0 ml;加入5.0ml,1.0mol/L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 二、如何配制成0.1g/L的铁标准溶液? 答: Fe + 4HNO3 = Fe(NO3)3 + 2H2O+NO 5.6g 0.5mol/L0.8L 0.1mol 0.4mol 1 用天平称取5.6g无杂质的铁粉 2 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0.5mol/L的HNO3 3 将铁粉与HNO3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 4 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0.1g/L的Fe(NO3)3 溶液 5 娶17.9ml,浓度为0.1mol/L的Fe(NO3)3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 即得到0.1g/L的铁标准溶液 作业2 一、铁的质量浓度为5.010-4g/L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 波长为510m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0.19 1 求a; 2 求k。 答:1 已知A=abc 则 =-1g-1 2 已知a=190L·cm-1g-1且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1 所以 k=a MFe=190L·cm-1g-156 g·mol-1=10640L·cm-1·mol-1 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 作业3 一、酸度(pH值)的确定: 答:去9只50ml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2OH·HCl),摇匀,放置2min,各加入2ml,1.5g/L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0.5 ml、2.00 ml、5.00 ml、8.00 ml、10.00 ml、20.00 ml、25.00 ml、30.00 ml、40.00ml)的NaOH(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值。以水为参比,在选定的波长下,用1cm吸收池(比色皿),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值,绘制A-pH曲线,确定pH范围。

东师《实验心理学》19春在线作业2

(单选题)1: 刚好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变化量,称为 A: 绝对阈限 B: 感受性 C: 差别阈限 D: 差别感受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证明感觉记忆容量比人们预期的要多得多的研究方法是 A: 延迟报告法 B: 部分报告法 C: 整体报告法 D: 词干补笔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听觉掩蔽是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的阈限值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的现象 A: 增加 B: 减小 C: 先增加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加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下列不属于实验报告中引言部分的内容是 A: 提出问题 B: 说明背景 C: 被试 D: 阐明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叫做 A: 实验效度 B: 实验信度 C: 构想效度 D: 外部效度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提高实验情境与现实情境的相似性,可以提高 A: 结构效度 B: 内部效度 C: 构想效度 D: 外部效度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下列几种学习类型中,最高水平的是

A: 原理学习 B: 概念学习 C: 系列学习 D: 问题解决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下列是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区别是 A: 感觉记忆不使用声音编码 B: 感觉记忆存贮的信息不全受信息的干扰 C: 短时记忆不易消退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语言文字材料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多为()编码 A: 听觉 B: 视觉 C: 语义 D: 动作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下列选项中关于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不正确的是A: 信号通过同位素反应脑组织功能性变化 B: 同时提供机能性和结构性的图像 C: 空间分辨率极佳 D: 成像速度非常快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被试间设计的缺点有 A: 所需被试数量巨大 B: 具有强烈的练习效应 C: 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 D: 相对其他设计,被试会非常疲劳 E: 产生对各处理方式的污染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时间知觉是 A: 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反映 B: 对客观事物和时间的连续性或顺序性的反映 C: 对事物位移和位移速度的之举 D: 具有相对性 E: 具有绝对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13: 实验设计涉及的主要问题是

组织行为学_在线作业_3满分答案

组织行为学_在线作业_3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周期性 ? B. 需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 C. 指向性 ? D. 主观性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组织结构与设计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2. (5分) ? A. 沟通双方具有大体一致的符号系统 ? B. 沟通一方为主体 ? C. 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最初形式 ? D. 人际沟通调整着一方的关系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3 领导者的现代性与领导行为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3. (5分) 关于需要的基本特征论述不正确的是( )。 关于人际沟通的基本特点论述正确的是( )。

需要是作为有机体的人对个体内部和外部的某些东西感到缺乏时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有不同的类型,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 ? A. 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 ? B. 主观需要与客观需要 ? C. 眼前需要和长远需要 ? D.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6.2 内容型激励理论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4. (5分) ()又叫轮式沟通,属于控制型网络,其中有一个成员是各种信息的汇聚点与传递中心。 ? A. 星式沟通网络 ? B. 全通道式沟通网络 ? C. 圈式沟通网络 ? D. 链式沟通网络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3 领导者的现代性与领导行为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 “引导人们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活动来改变态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耳闻不如眼见,眼见不如亲身体验’”,这属于()。

? A. 说服 ? B. 组织规范法 ? C. 宣传 ? D. 职工参与法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2 群体动力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 A. 美国型文化 ? B. 资本主义文化 ? C. 封建文化 ? D. 社会主义文化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2 组织文化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 A. 高工作,高关系 ? B. 低工作,低关系 不属于按照社会制度划分出来的文化是( )。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管理周期理论)认为领导的类型应适应组织成员的成熟度,对于成熟度低的组织成员有效的管理方式应该是( )。

19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学法指导:朗读感悟 五、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 2、教师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 3、需制作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课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想象 1、出示:旱灾干涸干枯焦渴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想象后自由表达) 2、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指名读。分别出示反映旱灾的图片,指导感情朗读。 3、“就在这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七颗钻石) 二、理解──感知想象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文)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神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 1、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屏幕出示)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屏幕出示) ③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④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⑤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屏幕出示)

实验心理学作业 陈东方

一、分别设计独立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混合设计的实验设计,说明实验将如何安排和进行。 1独立组设计: 测试咖啡因对反应时的影响。 被试:在北京理工大学12级宇航系学生中选拔30名志愿者。 程序:首先,告知被试此次实验会服用低量的咖啡因,在征得志愿者同意后,确定志愿者的视觉、色觉、听觉正常,然后随机将志愿者分成三组,每组10名学生。在被试进入实验室中,告知被试“这是一个简单的反应时实验,你在听到“滴”的一声后,会看到大屏幕上会出现汉字。如果看到蓝色的“黄”字就用优势手按下蓝色按钮,看到黄色的“蓝”字就按下黄色按钮。请不要抢按或错按。”在被试进行过一定的练习并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正确率后,进行10组反应时实验,并记录下其反应时间,建立基线。 同时,为了防止被试抢按,提示声与字符出现的时间间隔为0.2-0.7秒。 接着,给第一组被试服用含有100毫克咖啡因的药剂,并告知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暂时增强人的精力。之后再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反应时。 第二组被试则服用含有20毫克咖啡因的药剂,并告知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暂时增强人的精力。重复上述实验。 第三组被试则服用不含任何咖啡因的葡萄糖水,并告知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暂时增强人的精力,然后重复上述实验。 2重复测量设计 被试:在北京理工大学12级宇航系学生中选拔30名志愿者。 程序:首先,告知被试此次实验会服用低量的咖啡因,在征得志愿者同意后,确定志愿者的视觉、色觉、听觉正常,然后随机将志愿者分成三组,每组10名学生。在被试进入实验室中,告知被试“这是一个简单的反应时实验,你在听到“滴”的一声后,会看到大屏幕上会出现汉字。如果看到蓝色的“黄”字就用优势手按下蓝色按钮,看到黄色的“蓝”字就按下黄色按钮。请不要抢按或错按。”在被试进行过一定的练习并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正确率后,进行10组反应时实验,并记录下其反应时间,建立基线。

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

组织行为学 一、单选题(共40 道试题,共80 分。)V D1. 麦克利兰关于需要的理论认为,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 保健需要 B. 权力需要 C. 合群需要 D. 成就需要 A2. 下列不属于高绩效团队的条件是____ A. 适应环境 B. 明确的目标 C. 相互信任 D. 信息共享 D3. 在主题沟通策略中属于咨询性策略的是() A. 告知策略、说服策略 B. 告知策略、征询策略 C. 说服策略、征询策略 D. 征询策略、参与策略 D4.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表达不正确的是() A. 科技的研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B. 人力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C. 信息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D. 服务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越来越低 A5. 在组织正式沟通形式中,最、最通畅的沟通形式是 A. 全通道式 B. 环式 C. 轮式 D. 链式 D6. 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的是() A. 绝对感受性 B. 绝对感觉阈限 C. 差别感受性 D. 差别感觉阈限 C7. 下列关于知觉与感觉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感觉是事物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知觉是个体生的 B. 知觉不需具体客观对象,而需借助过去经验与知识 C.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对感觉的整合 D. 知觉是个体先天性的不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发展 A8.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A. X理论 B. Y理论 C. Z理论 D. 超Y理论 C9. 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____ A. 社会学 B. 管理学 C. 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C10. 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 A. 社会学 B. 管理学 C. 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A11. 一般而言,员工的出勤率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____ A. 正相关关系 B. 负相关关系 C. 非线性关系 D. 正比关系 A12. “个人一生扮演的角色的整个过程,统合了个体一生中各种职业与角色,并表现个体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的概念是指()

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组织行为学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1. (5分) ? A. 模拟分权制 ? B. 事业部制 ? C. 直线—职能制 ? D. 智能制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组织结构与设计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具有自我防卫的心理功能 ? B. 具有自我控制的心理功能 ? C. 具有自我表现的心理功能 “既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集中统一,又可以在各级行政负责人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机构的作用”,这属于( )的优点。 关于社会态度的功能,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D. 具有适应的心理功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2 群体动力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 ? A. 消极强化 ? B. 惩罚 ? C. 积极强化 ? D. 消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3 过程型激励理论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4. (5分) ? A. 环境的要求 当个体表现出某种行为后,没有得到奖励或所希望的结果,而使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减少的现象称为( )。 通常管理者在决定采用哪种领导模式时不需要考虑( )。

? B. 员工的特征 ? C. 管理者的特征 ? D. 政策的制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6.2 内容型激励理论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 ? A. 自我服务偏向 ? B. 客观投射作用 ? C. 高估个人素质 ? D. 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析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1 群体基本概念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关于归因偏向论述错误的是()。

? A. 马斯洛的需 要层次理论 ? B. 权变理论 ? C. 期望理论 ? D.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组织结构与设计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7. (5分) ? A.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 B. “经济人”的假设 ? C. “理性人”假设 ? D. “社会人”假设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 个性假设理论 展开解析 答案 C 在工作设计中,工作丰富化和工作特征再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 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总结前人的观点,将人的特性理论归纳为四种假设,其中论述不正确的是( )。

环境监测试卷与答案10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水中铬常以两种价态形式存在,其中的毒性最强。 2、水体控制断面是为了了解而设置的。 3、残渣可以分为、、和总不可过滤性残渣,其中总悬浮物属于; 4、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有、、、四种方法。 5、误差是指测定值与之间的差别;偏差是指测定值与之间的差别;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和两种。 6、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时,可用将大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进行测定。 7、测定烟气烟尘浓度时,采样点的烟气流速与采样速度相比应当。 8、与物理化学监测方法相比,生物监测方法的优点是 缺点是。 9、在质量控制图中,当测定值落在上控制线以上时,表示这个数据是的,测定值中连续7个点递升,表示分析数据,当空白试验值连续四个点落于中心线以下时,说明数据。 10、大气连续自动监测的子站布设应满足、、和。 二、判断题:(10分) 1、称量样品前必须检查天平的零点,用底脚螺丝调节。() 2、使用高氯酸消解时,可直接向有机物的热溶液中加入高氯酸,但须小心。() 3、在分析测试中,空白试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实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4、测定DO的水样要带回实验室后加固定剂。() 5、水温、PH值、电导率等应在现场进行监测。() 6、我们通常所称的氨氮是指游离态的氨及有机氨化合物。() 7、使用标准皮托管测试时,当烟道内尘粒浓度大时易被堵塞。() 8、环境噪声测量时,传声器应水平放置,垂直指向最近的反射体。() 9、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质量控制的方法,是保证测试数据达到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10、每次测定吸光度前都必须用蒸馏水调零。() 三、简答题:(25分) 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几种?(5分) 2、保存水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分) 3、测定BOD5时,哪些类型的水样需要接种,哪些水样需要进行菌种驯化处理。(5分) 4、何谓表色和真色,怎样根据水质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测定颜色的办法?(5分) 5、试述β-中污带的理化和生物特点。(5分) 四、计算题:(25分) 1、试写出平均值置信区间的估算式,并计算下题:有5个测定值:1.1 2、1.15、1.11、1.16、1.12,求置信概率为95%的平均值置信区间。(t0.01,4=4.60;t0.05,4=2.78;t0.01,5=4.03;t0.05,5=2.57)(7分)

三年级下册19七颗钻石教案

19、七颗钻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注: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中的世界、童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ébàn tiǎn tuòmo 干涸绊倒舔净唾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浙大《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浙大《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 C)标准划分的。 A. 神经过程的特征 B. 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C. 占优势的心理机能 D. 行为的独立性 2. A心态的情感是(B )。 A. 命令式 B. 协商式 C. 任性 D. 忍耐 3. 职务为内在动机提供了( C)条件。 A. 充分必要 B. 充分不必要 C. 必要不充分 D. 不充分也不必要 4. 下列不属于领导行为理论的是(B )。 A. 连续统一体理论 B. 菲德勒模式 C. 管理系统理论 D. 四分图理论 5. 管理者的社会知觉怎样,直接关系到他们采用的( A)。 A. 管理方式 B. 管理思想 C. 管理风格 D. 管理行为 6. 斯布兰格将性格划分为理性型、政治性、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和经济型,这是按哪一标准划分的( D)。 A. 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B. 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C. 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D. 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

7. 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A )。 A. 弗鲁姆 B. 洛克 C. 斯金纳 D. 佛隆 8. P心态的情感是( A)。 A. 命令式 B. 协商式 C. 任性 D. 忍耐 9. 目标理论指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B )。 A. 期望 B. 成就需要 C. 动机 D. 急切心情 10.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是由(B )提出来的。 A. 马斯洛 B. 巴布洛夫 C. 希波克拉底 D. 荣格 11. 表扬、奖励员工,并让人他们参与管理,这能满足员工的(A )。 A. 尊重需要 B. 交往(或爱的)需要 C. 安全需要 D. 生理需要 12. 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中,属于客观原因之一的是(C )。 A. 个人目标定得太高 B. 个人价值观念和态度的矛盾 C. 个人因亲人伤亡带来的痛苦 D. 个人体质太差不能胜任工作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 D)。 A. 勒温的三步骤模式 B. 卡斯特模式 C. 夏恩的适应循环模式 D. 莱维特的系统模式 14. 激励按性质可以分为(A )。 A. 正激励与负激励

19七颗钻石

19. 七颗钻石 主备人:廖巧玲 【教材分析】:《七颗钻石》讲述了一位为了病危的妈妈而出去找水的善良女孩,由于她对万物充满爱心,感动天地,发生了一系列神奇遭遇的事情。内容简单明了,情节环环相扣,趣味盎然,引人入胜,有带着深深的寓意。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处于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发展的过渡时期,其总体发展较平稳、稳定。三年级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能力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有所增强,具有较强的模仿和创造能力。对童话充满兴趣,且想象丰富,估计对课文《七颗钻石》较为适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清凉、需要”等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难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运用学习参考书,检索.查阅图书资料的方法很重要。教材还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重视了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使教材“学生能够愿意看,教师能够教”。从小学生现有经验出发,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编写和方式选择,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展尝试性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步入语文学习殿堂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载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受到思想熏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启动感情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什么?(北斗七星)今天学的课文与北斗七星有关系。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去了解它神奇的来历。 二、课前交流。 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交流作者。 预设: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和法律系学习,接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1847年退学。1851年参军,参加过克里木战争。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1969年)、《安娜

组织行为学_在线作业_4满分答案

组织行为学_在线作业_4 3 一、单选题 1. (5分) ? A. 责任集中理论 ? B. 文化放大理论 ? C. 社会比较理论 ? D. 说服论据理论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2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2. (5分) ? A. 整体性 ? B. 选择性 ? C. 固定性 ? D. 主观性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1 群体基本概念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关于极端转移论述错误的是( )。 关于知觉的特点,论述错误的是( )。

? A. 实验法 ? B. 调查法 ? C. 观察法 ? D. 测量法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方法和意义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4. (5分) ? A. 光环效应 ? B. 近因效应 ? C. 社会刻板印象作用 ? D. 首因效应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3 知觉与行为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5. (5分) ? A. 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为 “激励”管理 ? B. 组织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和成员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 )是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人们初次见面时,对方的语言、表情、姿态、身材、年龄以及服饰等方面对人的印象产生的影响。称为( )。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 C. 由传统以“事”为中心的管理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 D. 由传统的重视纪律发展到重视人的行为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6. (5分) ? A. 组织 ? B. 联系 ? C. 结构 ? D. 态度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组织结构与设计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7. (5分) ? A. 非正式群体 ? B. 参照群体 ? C. 所属群体 ? D. 正式群体 纠错 ( )是指物质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 )是指被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对成员的态度、认识发生重大影响的非所属群体。

环境监测作业答案

环境监测作业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 2.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 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 作业1 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 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 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L的邻二氮菲 ml、 ml、 ml、 ml、 ml、 ml、ml、 ml;加入,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 二、如何配制成L的铁标准溶液 答: Fe + 4HNO 3 = Fe(NO 3 ) 3 + 2H 2 O+NO × 1 用天平称取无杂质的铁粉 2 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L的HNO 3 3 将铁粉与HNO 3 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 4 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L的Fe (NO 3) 3 溶液 5 娶,浓度为L的Fe(NO 3) 3 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即得 到L的铁标准溶液

作业2 一、 铁的质量浓度为×L 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 物在波长为510mm 、比色皿厚度为2cm 时,测得A= 1 求a ; 2 求k 。 答:1 已知A=abc 则 a =A bc =0.192×5.0×10?4 =190L ·cm -1g -1 2 已知a=190L ·cm -1g -1且Fe 的摩尔质量为56g ·mol -1 所以 k=a ×MFe=190L ·cm -1g -1×56 g ·mol -1=10640L ·cm -1·mol -1 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 作业3 一、 酸度(pH 值)的确定: 答:去9只50ml 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 2OH ·HCl ),摇 匀,放置2min ,各加入2ml ,L 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 ml 、 ml 、 ml 、 ml 、 ml 、 ml 、 ml 、 ml 、)的NaOH (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 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 值。以水为参比,在选定的波长下,用1cm 吸收池(比色皿),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值,绘制A-pH 曲线,确定pH 范围。 作业5 一、 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铬酸钾溶液浓度时,为什么要在酸度较大的溶液中 进行测定为什么要在较稀的溶液中进行 Cr 2O 72-(橙红)+H 2O=2H ++2CrO 42-(黄色) 答:1 分光光度计法是根据仪器侧得的吸光度求溶液浓度,所以需要保证溶

19《七颗钻石》练习题

19.七颗钻石第一课时基础练习 一、考考你的眼力。(在正确读音下画“)” 干涸(h e g))凑上去(c o u ch o U 忍住(r e n r e)n清澈(zh e ch)一瞬间(sh )n sh)d 涌出(y 6 ng r o ng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勿勿忙忙()唾末()脚低下()喜出往外()焦喝()感紧()七棵钻石()竞然()拌倒() 三、比一比,组词语。添()渴()舔()喝() 咽()涌() 烟()通()

四、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捡(ji①n:拾起,拿起。 拣(ji a)n:挑选,拿起。 我()最大的苹果给了奶奶。 我()到一个钱包,把它交给了老师五、量词巧搭配。 一()水罐一()水井一()河流一()钻石一()旱灾一()水流六、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 1、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缩写句子。 七、再读课文,填一填。 我知道课文中的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主要有:空木水罐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金水罐——()课时 第二能力提升 一、课内精彩阅读。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 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 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 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

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 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 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 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1、仿写词语。 端端正正__________ ___________ 满满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水罐发生变 化的句子。 3、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做 什么样的人? 二、课外拓展阅读。 爱心在这里闪光 在“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横幅下,一群人密密地围在“募捐处”周围。 这时,一个小姑娘高兴地跑到募捐台前,把一元钱轻轻地放在一个阿姨手上,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到妈妈身边。见了这一情景,一个中年人说:“多么可爱的孩子呀!”接着又有一群人走到这里,无数爱心在闪光。 1、照样子写词语。 蹦蹦跳跳()()()()2、“无数爱心在这里闪光”指:、3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三、能力拓展。

《实验心理学》作业

《实验心理学》作业 1. 有人为了研究光强对视敏度(视力)的影响,选取了两种强度的光,一种是弱光,一种是强光,结果发现两种光强下视敏度没有差异。于是该人得出结论,光强对视敏度没有影响。请问: a 该项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是什么? b 作出这个结论有无问题?为什么? a.自变量是光强,因变量是视敏度。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弱光和强光。 b.有问题。在选取被试上实验者没有说清楚,要在实验开始前选取视力相同的被试做实验。而且自变量是强光弱光的需要一段时间后才会有作用。 2. 某电视台编出一套历时两个月的适合儿童的科技节目。电视台想了解儿童看了节目后有关科技知识是否有明显提高。于是有人为电视台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组测验收看电视节目实验组再测验 如果后一次测验好于前一次测验,就说明收看科技节目对提高儿童的科技知识是有帮助的。请问该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因为在这两个月内不能肯定儿童的智力没有发展,而且也有可能在生活中学到一些科技知识。所以,应该选两组年龄类似的儿童,一组实验组测试→收看电视节目→实验组再测试,而另一组实验组测试→→实验组再测试,再来比较结果。 3.某项研究探讨学习遍数对记忆成绩的影响。随机选取一批被试,要求他们学习10个英语新单词。将这批被试随机分成3组,每组随机接受一种学习遍数(一遍、两遍或三遍,每遍30分钟)。测验表明,三组的回忆正确率都在95%以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请问: a 因变量具体采用了什么指标? b 根据统计结果是否可以得出学习遍数对记忆没有影响的结论?为什么? a.因变量指标是单词回忆的正确率。 b.不能得出学习遍数对记忆没有影响的结论。因为十个单词每遍学习30分钟太长了,应该缩短每次的时间。 4. 在一项“疲劳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事先规定“疲劳”是从事某种体力运动的时间。结果表明从事某项体力运动的时间和记忆成绩没有什么关系。于是该研究者得出结论:疲劳是不影响人的记忆的。请问作出这种结论有没有问题?为什么? 有问题。在此问题中,“疲劳”是自变量,但是研究者自变量的定义有点问题,引起疲劳是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和从事体力运动的时间共同确定的。不是某一种可以说明的,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不妥的。 5.为了探讨三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对记忆的影响,要求被试按随机的顺序在所有三种不同的方法下学习。第一种方法是对单字死记硬背,第二种是把要学习的单字造句,第三种是对单字所代表的实物进行想象。 请问该方案是否合理?给出理由。 不合理,实验要求被试按随机的顺序在所有三种不同的方式在学习,一,这样会因为学习效应第一次学过的对后面都有影响。二,不能统计,不好比较。应该将被试随机分成三组,然后分别按这三种方式学习,最后统一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6. 某个心理学系的学生想验证一种新的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是否有效。他先贴出布告征得

组织行为学_在线作业_2满分答案

组织行为学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 A. 任务 第一型领导 ? B. 调型领导 ? C. 中间型领导 ? D. 俱乐部型领导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2 领导行为理论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沟通 ? B. 交往 ? C. 传播 ? D. 交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3 领导者的现代性与领导行为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3. (5分) 领导方格理论中的5.5型领导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类的领导方式?( ) ( )是人类社会交往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形式。

? A. 群体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 B. 群体发挥了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 ? C. 群体是社会存在的标志 ? D. 群体能够满足成员个体的基本需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1 人际关系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4. (5分) ? A. 沟通信息功能 ? B. 心理保健功能 ? C. 心理发展动力功能 ? D. 协调功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1 人际关系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5. (5分) ? A. 有无一定结构 ? B. 有无共同的目标 ? C. 有无较一致的规范 不属于从社会角度来论述群体功能的是( )。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群体成员避免孤独,获得安全感,增进彼此感情,满足多方面的需要,这体现了人际关系的何种功能?( ) 根据组织与群体的定义,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 D. 成员间有无直接的互动关系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1 群体基本概念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 A. 民主型 ? B. 放任自流型 ? C. 任人唯亲型 ? D. 专制型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3 过程型激励理论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7. (5分) ? A. 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定向和 约束 ? B. 使成员认知标准化 ? C. 维系群体的整体性 ? D. 群体规范使得内外差距变小甚至消失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2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莱温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工作作风分为三种类型,其中论述错误的是( )。 关于群体规范的功能论述错误的是( )。

XXXX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ABCDEF

注:红色字体部分为作者选项 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_A-9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5.0 分) a 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为“激励”管理 b 由传统的重视纪律发展到重视人的行为 c 组织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和成员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d 由传统以“事”为中心的管理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 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5.0 分) a 马斯洛、沃特曼 b 韦伯、梅约 c 泰罗、法约尔、韦伯 d 泰罗、法约尔、麦格雷戈 3. ()是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5.0 分)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测量法 4. 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总结前人的观点,将人的特性理论归纳为四种假设,其中论述不正确的是()。 (5.0 分) a “经济人”的假设 b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c “社会人”假设 d “理性人”假设 5. 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 (5.0 分) a 兴趣、态度、动机 b 兴趣、动机、价值观 c 气质、性格、能力 d 兴趣、态度、需要 6. 通过对一个人外部特征的了解,进而取得对他性格、动机、情感、意图等内部心理的推测和判断的过程,称为()。 (5.0 分)

a 归因判断 b 角色知觉 c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d 对他人的知觉 7. 根据组织与群体的定义,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5.0 分) a 有无一定结构 b 有无共同的目标 c 有无较一致的规范 d 成员间有无直接的互动关系 8. 不属于态度的构成要素的是()。 (5.0 分) a 动机 b 情感 c 认知 d 意向 9. 不属于从社会角度来论述群体功能的是()。 (5.0 分) a 群体能够满足成员个体的基本需要 b 群体是社会存在的标志 c 群体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d 群体发挥了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 10. 关于极端转移论述错误的是()。 (5.0 分) a 文化放大理论 b 责任集中理论 c 说服论据理论 d 社会比较理论 11. 不属于托马斯冲突管理模型的内容是()。 (5.0 分) a 竞争和回避 b 妥协 c 迁就和合作 d 整合和沟通 12. ()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这种方法避免了成员间相互影响。 (5.0 分) a 提喻法 b 名义群体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