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供给量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常用水指标计算公式

常用水指标计算公式

常用水指标计算公式1. 年平均降水量(mm):降水量是一个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测量降水量来评估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年平均降水量可以通过历史降水数据的平均值来计算。

2.年(或季度、月)径流量(m³):径流量是指水体通过河流、湖泊等水体流出地面,进入更大的水域或地下水的水量。

可以通过水文站点实时监测数据或者通过流量计等设备来测量。

3.地下水位(m):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面与地表之间的垂直距离,用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状况。

可以通过井位观测数据来测量。

4. 蒸散发量(mm):蒸散发量是指水体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是评估土壤和植被蒸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气象站点或者ET(Evapotranspiration)设备来测量。

5.用水量(m³):用水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使用的水量,它可以分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不同类型。

可以通过水表、水表抄表等方式来测量。

6.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是指用水量和可获得水资源量之间的比值,用来评估用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可以通过计算实际水利用量与水资源总量之间的比值来得到。

7.水质指数:水质指数是用来评估水体质量的综合指标,可以通过测量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来计算。

常见的水质指数有COD(化学需氧量)指数、BOD (生化需氧量)指数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水指标的计算公式,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计算,可以评估水资源的状况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水平。

当然,不同地区和不同应用场景可能有不同的水指标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使用。

水资源分析计算

水资源分析计算
溢流坝段位于大坝中段,为开敞式溢流形式,溢流段长度21.0m,分五 孔,没空静宽3.0m,高3.0m,堰顶高程990.0m,末端采用挑流鼻坎消 能,设计洪水最大泄量28.2m3/s,校核洪水最大泄量38.7m3/s。
流域图(边界)绘制
山脊、山谷、山峰、洼地、鞍部
芦 林 湖 流 域 地 形 图
200L/d. 人 , 游 客 300L/d. 人 , 其 他 季 节 居 民 120L/d.人,游客250L/d.人。
表1 平水年××站逐月降水量表
单位:mm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全年 433.3 175.6 246.5 78.1 263.5 67.3 87.0 37.3 41.1 46.5 140.7 151.2 1768.1
——供需平衡分析计算、水库调度计算、排涝计算
水文测验(测验方法、仪器、标准)
水文学研究
(自然、理论)
水文模拟(径流实验、产汇流理论)
水文预测(水文预报)
水旱灾害研究 (水多水少)
洪水过程模拟 灾害损失估算

减灾防灾措施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计算)

水资源研究

(社会、水量) 水资源规划配置(水资源开发,跨流域调水)
地下水资源:地下径流量。指多年平均下, 每年可更新的那部分地下水量。
当地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减去 河川基流量(计算中的重复 水 量 ) , 即 为 当 地 水 资源量
可利用水资源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生态 环境容许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 的不重复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从今年5月开始计算到明年4月止。以集水区的来水量减去用水 量(逐月计算),如该月计算值为负值,说明需动用水库水量 进行补充,则水库蓄水量下降,但水库蓄水量最小不能小于死库 容;如该月计算值为正,则有余水,余水首先蓄在水库中,但 超出兴利库容(99×104m3)部分作为弃水。列表计算(见表2, 单位:m3)。

水资源利用效率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水资源利用效率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水资源利用效率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1. 简介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

2. 考核指标2.1 水资源利用系数(WUE)水资源利用系数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单位水资源利用量所创造的经济或生态效益。

通常以产值、效益或用水量的变化来反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如下:WUE = 经济产值或效益 / 使用的水量2.2 水资源利用效益(WUEB)水资源利用效益是指单位水资源利用量所创造的经济或生态效益。

通过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益,可以判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如下:WUEB = 经济产值或效益 / 水资源投入量3. 计算方法3.1 数据收集为了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率,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经济产值或效益、使用的水量以及水资源投入量。

3.2 计算水资源利用系数根据收集的数据,使用水资源利用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水资源利用系数的值。

3.3 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益根据收集的数据,使用水资源利用效益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值。

4. 实际应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等。

通过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指导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总结本文介绍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

通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可以指导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指标和计算方法进行评估。

水量平衡设计计算公式

水量平衡设计计算公式

水量平衡设计计算公式水量平衡设计计算公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计算各种因素对水量平衡的影响,确定水体的输入和输出量,从而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水量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其中一区域或其中一系统中的水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平衡的状态,通过计算可以确定水的供需关系和资源利用情况,有助于评估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利用的潜力。

1.水资源供给公式:水资源供给指的是水体从外部输入或自然输入到其中一系统中的水量。

根据水文循环原理,水资源供给主要包括降水量、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等。

计算公式如下:水资源供给=降水量+自然地表径流+自然地下水补给-水体蒸发量-大气层向外排放水量其中,降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垂直降水的量,可通过气象站点观测数据或气象模型模拟结果进行获取;自然地表径流是指单位时间内地表水流动的量,可通过水文站点观测流量数据获得;自然地下水补给是指单位时间内地下水向上补给地表或河流的量,可通过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估算;水体蒸发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水体蒸发的量,可通过气象、土壤和水体属性等因素进行模拟和估算;大气层向外排放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水分通过大气层传输而排放的量,可通过水汽输送模型和气象条件进行估算。

2.水资源需求公式:水资源需求指的是其中一系统中水的利用量,主要包括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

计算公式如下:水资源需求=农业用水需求+工业用水需求+市区供水量+生态环境需水量其中,农业用水需求是指在农田灌溉、养殖等农业活动中消耗的水量,可通过农作物蒸腾消耗水量和灌溉失水率进行估算;工业用水需求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消耗的水量,可通过工业生产工艺和用水设备消耗率进行估算;市区供水量是指市区居民和机构的用水需求量,可通过人口统计和用水调查数据进行获取;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维持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水量,可通过水生态学研究和环境评价指标进行估算。

通过计算水资源供给和水资源需求之间的差值,可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水体的可持续利用潜力。

水量计算文档

水量计算文档

水量计算简介水量计算常用于测量、预测和规划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

通过对水量进行计算,人们可以了解水的供应情况、水的分配方案以及水的利用效率。

本文将介绍水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以下是常见的水量计算公式:1.水量 = 流量 × 时间:这是最基本的水量计算公式,其中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给定单位面积的水量。

常用的流量单位包括立方米每秒(m3/s)和升每秒(L/s)。

2.水量 = 初始深度 - 结束深度:这个公式适用于通过测量水体的深度来计算水量的情况。

初始深度是指测量前水体的深度,结束深度是指测量后水体的深度。

常用的深度单位包括米(m)、厘米(cm)和英尺(ft)。

3.水量 = 面积 × 深度:这个公式适用于通过测量水体表面的面积和深度来计算水量的情况。

面积是指水体表面覆盖的单位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包括平方米(m2)和平方英尺(ft2)。

具体应用水量计算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降雨水量计算:通过测量降雨的深度和面积,可以计算降雨的水量。

这对于农业灌溉、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水库蓄水有着重要的意义。

2.水资源评估:通过计算河流流量和湖泊水位的变化,可以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水文周期的特征。

这对于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

3.水污染监测:通过计算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流速,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输运情况。

这对于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农田灌溉:通过测量农田的面积和灌溉水量,可以合理安排灌溉计划,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常见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水量计算工具和设备:1.流量计:用于测量流经给定位置的水量。

常见的流量计包括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和超声波流量计。

2.水位计:用于测量水体的深度或水位。

常见的水位计包括浮子式水位计和压力式水位计。

3.面积测量工具:用于测量水体表面的面积。

常见的面积测量工具包括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和卫星遥感数据。

5.水资源总量计算

5.水资源总量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水资源总量的概念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 入境与出境水量
一、水资源总量的概念
1.水资源总量分析
在一个区域,如果把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作为一 个整体来看,则天然情况下的: 总补给量:降水量, 总排泄量:河川径流量、总蒸散发量、地下水潜流量 之和。 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蓄变量:总补给量 与总排泄量之差。
Qm Rmg Ru Uk1 Qs Eg q
式中:Qm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Rmg河川基流量;Ru河 床潜流量;Uk1是山前侧向流出量;Qs山前泉水出露量 ;Eg潜水蒸发量;q实际开采的消耗量。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以Rmg为主。
2.平原区
计算公式:
Q f U p Ur Uk 2 Uc Ud U f U j1 qm
2.等值线法
多年平均径流深、年径流变差系数等值线图。
3.年降水径流关系法
选取实测降水、径流资料系列长、精度高的代表站,根 据统计分析,建立降水径流关系,如果自然地理条件相似 ,可以移用。
四、地下水补给量计算
1.山丘区
直接计算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比较困难,根据多年平
均总补给量等于总排泄量,以山丘区地下水排泄量近 似作为补给量。
本章重点
1、基本概念
水文循环 河川径流 径流深、径流系数、干旱指数 河川基流量 河床潜流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 越流补给量
2、基本原理
地下水的分类 河川基流量的分割方法 山丘区以。。。评价地下水资源,平原区以。。。评
Wm Rm Qh Rmg

水资源供给量计算公式

水资源供给量计算公式

项目区水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汛期地表水及引黄补源水,由于地表水为季节性水,利用量极少。

浅层地下水主要包括自然降雨的入渗,引黄补源渠道的侧渗补给等。

(1)可供水量计算1、降雨入渗补给量W1=p×a×F式中:W1—降雨入渗补给量m3;a---入渗系数,取0.25;p---年降雨量,单位mm,多年平均降雨量p=623mm,F----控制面积1.19km2W1 =0.623×0. 25×1.19×100=18.53(万m3);2、灌溉回归补给量W2=Q定×U×F灌式中:Q定—灌溉定额,立方/公顷;当p=75%,Q定=800m3/公顷;F灌——灌溉面积,亩;F灌=102.39公顷;U回归系数,取0.18。

计算可得W2=1.47万m33、河渠渗漏补给量W3=K×J×A0×L×t式中:W3-----河渠渗漏补给量,m3;K------渗透系数0.9m/d;J----垂直于河渠单侧剖面的水力坡度,取0.0039;A0----单位长度河渠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剖面面积,m2/m;A0=26m2/m;L----沟河长度,km,L=13.82km;t-----渗漏时间,d,t=180d。

W2=0.9×0.0039×13.82×26×180=227.02(万m3)3、地下水可采量地下水可采量等于地下水补给量乘以可开采系数。

取可利用量的85%为开采量,则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W供=(W1+W2+W3)*0.85=(189.34+227.02+68.14)*0.85=474.279(万m3)。

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3.5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3.5.1灌溉水源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612.8毫米,偏枯年份降水量499.79毫米,有效降水系数取75%(《水土资源评价与节水灌溉规划》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天然降水有效利用量=降水量×有效降水利用系数×承雨面积=499.79×0.001×75%×61.2892=22.97万立方米,则项目区的年有效降水量为22.97万立方米。

项目区处于华北陆台渤海凹陷部分,水动力特征为潜水-承压水。

地下水主要由降水和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

浅层水PH值呈弱碱性-中性,盐碱度较高,不宜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埋深280~350米的承压水层水质好、富水性强,是项目区的主要农业灌溉水源,根据水文资料以及当地现有地下水开采情况,该水层开采模数为11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3.5.2需水量预测1、灌溉取水方式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分为天然有效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下水主要依靠打机井提取。

本规划水资源平衡分析中只考虑农业用水。

2、灌溉保证率项目区位于滨海盐碱水资源紧缺地区,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水资源紧缺地区,其灌水方式为地面灌溉时,水稻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0~80%。

据此,本规划确定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即以中等偏枯年为设计标准。

3、灌溉制度设计(1)水稻净灌溉定额:由育苗水、泡田(洗盐)水和生育期补水定额三部分组成。

①育苗水:水稻节水育苗可分为旱育苗、软盘旱育苗、营养钵旱育苗、尼龙布育苗四种方式。

辽宁省水稻灌区大多采用尼龙布育苗。

根据项目区所在地的水稻育苗经验,水稻育苗用水折合每亩为15立方米。

②泡田(洗盐)水:由饱和土壤水量、洗盐水量和建立水层水量三部分组成。

a、饱和土壤水量:根据水田区泡田期的地下水埋深和土壤质地为重壤土的物理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饱和土壤水量=667×H×A(1-β0)式中:H―土壤饱和深度(m),翻耕松散层H=0.20m,未翻耕底层H=1.35米;A―土壤孔隙率(体积%),翻耕松散层A=46.48%,未翻耕底层A=43.51%;β0―土壤自然含水量(孔隙率%),翻耕松散层β0=58%,未翻耕底层β0=6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区水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汛期地表水及引黄补源水,由于地表水为季节性水,利用量极少。

浅层地下水主要包括自然降雨的入渗,引黄补源渠道的侧渗补给等。

(1)可供水量计算
1、降雨入渗补给量
W1=p×a×F
式中:W1—降雨入渗补给量m3;
a---入渗系数,取0.25;
p---年降雨量,单位mm,多年平均降雨量p=623mm,
F----控制面积1.19km2
W1 =0.623×0. 25×1.19×100=18.53(万m3);
2、灌溉回归补给量
W2=Q定×U×F灌
式中:Q定—灌溉定额,立方/公顷;当p=75%,Q定=800m3/公顷;
F灌——灌溉面积,亩;F灌=102.39公顷;
U回归系数,取0.18。

计算可得W2=1.47万m3
3、河渠渗漏补给量
W3=K×J×A0×L×t
式中:W3-----河渠渗漏补给量,m3;
K------渗透系数0.9m/d;
J----垂直于河渠单侧剖面的水力坡度,取0.0039;
A0----单位长度河渠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剖面面积,m2/m;A0=26m2/m;
L----沟河长度,km,L=13.82km;
t-----渗漏时间,d,t=180d。

W2=0.9×0.0039×13.82×26×180=227.02(万m3)
3、地下水可采量
地下水可采量等于地下水补给量乘以可开采系数。

取可利用量的85%为开采量,则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W供=(W1+W2+W3)*0.85=(189.34+227.02+68.14)*0.85=474.279(万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