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我 们必 须站在 可持 续 发 展 的 战 略高 度来 认 识 、 评价 和管理 水资 源 。
的水 , 包括气 态水 、 液态 水 和 固态 水 。18 , 合 98年 联 国教 科文 组织 ( UNE C 和世 界气 象组 织 ( S O) WMO) 对 水 资源 的定 义是 : 可供 利用 或有 可能被 利用 、 具有 足够 数量 和可用 质量 、 为适 应 特定 地 区 的水需 求 并 而能 长期 供 应 的水 源[ 。1 9 1 9 9年 , 不 列 额 百 科 全 ] 《 书 》 义水 资源 为 : 定 地球 上存在 的不论属 于 哪种状态
资源年 内分布 不均; 水资源使 用量逐年 增加 。对我 国水资 源利 用 中的问题及原 因进 行 了分 析 , 为我 国水资 源有 认 效利 用程度低 , 水资源浪费严 重; 供需矛盾尖锐 ; 污染严 重; 污水处理能力有待进 一步提 高; 地下水超采 引起 地质环 境 恶化 ;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结合我 国的 实际情况 , 初步对我 国水 资源可持续利 用提 出了对 策
2 1 年 9月 01 第l 6卷 第 5期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J URN O ALOFX ’ UNI IAN VER I STYOFP T NDTE E O OS SA L C MMU C NIATI ONS
8p 0 1 e.2 1 Vo. 6No5 11 .
我 国水 资 源利 用 中的 问题 与 可持 续 利 用对 策
建议 , 以期对我 国水资源的可持 续应 用, 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是⼈类社会赖以⽣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
我国是⼀个⽔旱灾害频繁、⽔资源短缺的国家,⽔的问题尤为重要。
新中国成⽴以来,党和政府领导全国⼈民进⾏了⼤规模的⽔利建设,取得了巨⼤成就,但⽔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998年中国⽔资源公报》中的数据表明:中国⾯临的⽔资源形势依然严峻。
⽔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绝⼤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资源可持续利⽤的内涵有不同理解,但是核⼼点是⼀致的,那就是:⼈类的⽤⽔⾏为在满⾜其⽣存、⽣活和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改善有利于⽣存的⽣态环境,尽可能减少⼈类活动引起的⽣存环境不断恶化。
⽔资源的可持续利⽤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1 我国⽔资源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1.1 我国⽔资源基本情况 我国⽔资源总量为2.8万亿⽴⽅⽶,其中地表⽔2.7万亿⽴⽅⽶,地下⽔0.83万亿⽴⽅⽶,由于⼆者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重复计算量0.73万亿⽴⽅⽶。
1.2 我国⽔资源的特点1.2.1 总量并不丰富,⼈均占有量更少 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均⽔资源量2400⽴⽅⽶,约为世界⼈均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13个贫⽔国家之⼀。
我国北⽅黄、淮、海3个流域⼈均⽔资源仅为全国⼈均的1/5.到下世纪中叶,按16亿⼈⼝计,我国⼈均⽔资源量将⽐现在降低1/4,约为1755⽴⽅⽶,淡⽔资源短缺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1.2.2 地区分布不均与⽔⼟资源组合不相应 我国⽔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极不匹配。
长江及其以南⽔系的流域⾯积占全国国⼟总⾯积的36.5%,其⽔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淮河及其以北的⾯积占全国总⾯积的63.5%,其⽔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 1.2.3 ⾬热同步,年内分布集中,年际分配不均 受季风⽓候影响,我国降⽔量年内分配不均匀,⼤部分地区连续4个⽉降⽔量占全年降⽔总量的70%左右。
浅谈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

践
帕主
色 下 C日N 0 1 0 口Y F
浅 谈 我 国 水 资 源 的 可 持 续 利 用 战 略
文明
(江门市市政工程设计所
529000 )
摘 要:结合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特点, 分析当前水资该的形势, 阐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并提出以 “ 开源节流并重, 以节水为本. 为 原则的可特续利用战略。 关性词:水资谏 利用 保护 可特续利用战略 中图分类号, TV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791(2007)09(b)- 0 147- 02 14 . 4%, 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 58 .3 。由干 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 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内 分配很不均匀, 年际变化大, 少水年和多水年 持续出现, 旱涝灾害颇繁, 平均约每三年发生 一次较严重的水早灾害 。 2 .3 水土流失严a 许多河流含沙. 大 由 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长期人类活动的结 果, 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 % 居世界第比0 位, 水土流失严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50 万 km' ,约占国 土面积1/ 6. 结果造成许多河流 的含沙量大, 如黄河年平均含沙量为37.7kg / m3, 年输沙总$ 16 亿t , 居世界大河之首。 2 .4 我国水资诵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 倍。 国 中 从20世纪7 年 以 就开 水 。 代 来 始闹 荒, 这不是危言耸听, 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 南方多水地区, 水的利用率较低, 如长江 珠江15%, 浙闽地区何流不到 4%, 代以来, 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荃延至全国, 只有16%, 西南地区河流不到 1%。但在北方少水地区, 情势越来越严益, 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 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 如海河流城利用 了严重影响。当前,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 率达到 67 % 辽河流域达到 6 8% , 淮河达到 要时期, 能否顺利解决水问题将决定转型的成 73%,黄河为39%, 内陆河的开发利用达 32%. 败.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是北方高于南方, 前海 目 河平原浅层地下水利用率达 83%, 黄河流域为 2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4 9% . 2 .,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f 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8124 亿m' , 其中河 3 水资源的 利用 川径流量为2 7115 亿m3 ,居世界第六位。但 随着人 口 的增长, 城市化、工业化以及 我国人均水资N I L只有2710 m' ,约为世界人 灌溉对水的需求 日 益增加, 水资源紧缺这一问 均水资源的 1/ 4 , 列世界第88 位。亩均水资 题将继续加剧, 其影响将更大。时当我国新经 源盒也只有 1770m' , 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 能否顺利解决这一向题将事关转 3 左右。因此,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盘并不少, 济转型之际, 型成功与否, 因此实现全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但人均和亩均水量井不丰富。 已刻不容缓。具体战略如下: 2 .2 水资颐时空分布不均匀, 水土资源组合不 3 .1 科学认识水资颐 以节水为本 平衡 全民必须认识到全国水资源的有限性, 尤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与耕 其是人均占有量特别低这一客观事实, 认识到 地、人 口 的地区分布也不相适应。我国南方 水资撅不单是一个自然资源间题, 更是一个社 地区拱地面积只占全国35 .9% 人口敏占全国 会经济问题。 同时还需惫识到经济转型时期需 的 54 .7%, 但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别% . 水全必然大幅度上升这一趋势。大处着眼, 小 人均而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夏的 水— 城市发展的血液, 维系着城市人民 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 我国是一个资谏性缺 水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 亿立 方米, 占全球水资源的6% , 仅次于巴西、俄 罗斯和加拿大, 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 我国 的人均水资m l 只有2300立方米, i t 仅为世界平 均水平的 1/ 4 . 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 家之一。然而, 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呈最多的 国家. 仅 2002 年, 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 5497 亿立方米, 大约占世界年取用且的 ”%, 是美 国1995 年淡水供应且4700 亿 A方米的约 1.2 生态环境的认识, 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 尽量 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创造一个新的良 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捕猎和砍伐好生植物 , 不在施工区水城捕捞任何水生物。 (3) 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鸟粱 或动物奥穴及受保护动物, 妥善保护 并及时 报告有关部门。 (4) 施工 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和野生 动物生活, 设里必要的护栏并加以保护。 (5)在工程完工后, 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 的设施夕 施工临时设施, M 悄除施工区和生活 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座弃物, 完成环境恢复。 2 .7 文物保护 (1)对全体员工进行文物保护教育, 提高保 护文物的意识和初步识别文物的能力. 认识 到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 任何单位 或个人不能据为己有. (2 ) 施工过程中, 发现文物( 或疑为文物)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研究

新 技 术 、 材 料 、 工 艺 的 使 用 , 高 水 资 新 新 提 源 利 用 效 率 。 广 节 水 ( 效 用 水 ) 范 农 推 高 示 业 , 展 生 态 农 业 , 广 渠 道 防 渗 、 压 管 发 推 低 道输水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 总之 , 过 建 通 设 节 水 型 社 会 , 使 资 源 利 用 效 率 得 到 提 可 高 , 态 环 境 得 到 改 善 ,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不 生 可 断 加 强 , 践 证 明 , 立 节 水 型 社 会 是 社 会 实 建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解 决 缺 水 问题 最 根 本 、 有 效 的战 略 措 施 。 最 在 农 业 用 水 方 面 , 积 极 推 广 先 进 的 要 灌 水 法 和 灌 溉 制 度 , 理 调 整 农 作 物 布 合 局及种植 结构 , 极采用地 下管道 、 灌 、 积 喷
建 立 节 水 型 社 会 是 解 决 我 国水 资 源 短 用 水 单 位 或 小 区 自 建 的 小 型 中 水 处 理 系 和污 水 资 源化 既可 以缓 解 城 市 水 资 源 短 缺 统。 中水 回用 一 举 数 得 : 一 , 现 了 水 资 的矛 盾 , 能 减 轻 对 水 环 境 的 污 染 , 以 带 其 实 又 可 源 的 多 次 重 复 利 用 , 大 节 约 了水 资 源 ; 极 其 来 非 常 可 观 的 社 会 效 益 、 境 效 益 和 经 济 环 二 , 理 的 中 水 价 格 政 策 大 大 降 低 了 中 水 效 益 , 已经 成 为 世 界 各 国 解 决 水 问题 的 合 并 使 用 成 本 ; 三 , 为 一 种 资 源 进 行 开 发 利 必 选 策 略 。 其 作 用 , 为 生产 企 业 带 来 可 观 的 经 济 效 益 ; 会 更 重 要 的 是 , 水 可 以 增 加 水 资 源 的 可 利 用 4 充分运用 经济 中 法律手段 , 积极发挥政 总 量 , 而 增 强 水 资 源 对 经 济 、 会 、 态 府职能 , 从 社 生 促进水 资源的合理开发 利用 的 保 障 作 用 , 经 济 、 会 、 态 的 可 持 续 为 社 生 通 过 对 水 资 源 和 水 价 的 分 析 , 的 定 水 用 水 权 有 偿 转 让 , 高 水 资 源 的 利 用 效 率 发 展 拓 展 空 间 。 提 中水 利 用 是 实 现 污 水 资 源 价 原 则 没 有 实 现 商 品 定 价 原 则 时 , 利 行 水 和 效益 , 引导 水 源 向 节 水 、 效 领 域 进 行 化 的 有 效 途 径 , 做 得 好 , 实 现 社 会 效 业 是 “ 完 全 竞 争 产 业 , 不 同 于 完 整 意 并 高 运 可 不 它 配 置 , 足 建 立 循 环 经 济 对 水 资 源 节 约 和 益 、 境 效 益 、 济 效 益 及 资 源 效 益 四 丰 义 上 的 竞 争 产 业 。 满 环 经 因此 , 进 一 步 完善 政 府 要 保 护 的要 求 。 节 水 型 社 会 中 , 视 节 水 技 收 。 在 重 中水 利 用 作 为 一 种 增 水 设 施 , 纳 入 水 职 能 , 造 条 件 , 水 利 行 业 向 “ 化 ” 应 创 使 两 过 术研 究 , 断 提 高 工 业 企 业 节 水 水 平 , 视 资 源 体 系进 行 配 , 不 重 中水 设 施 建 设 应 纳 入 城 渡 , 向水 利 服 务 功 能 社 会 化 、 即 水利 经济 产 缺 问题 的 必 然 选 择 ,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的 重 是 要 措 施 , 在水 资源 综 合 规 划 指 导 下 , 立 而 建 初 始 水 权 的 分 配 制 度 , 此 基 础 上 , 立 政 在 建 府调空 、 市场 引导 、 众 参 与 的 节水 型 社 会 公 管 理 体 制 , 现 流 域 水 资 源 统 一 管 理 和 区 实 域 涉 水 事 务 的 统 一 管 理 , 通 过 制 定 水 权 并 交 易 市 场规 则 , 立 用 水 权 交 易 市 场 , 建 合理 核 定 基 本 水 价 和 超 定 额 用 水 累 加 价 , 行 实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保护水,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
它涵盖了海洋、淡水、冰川、雪被、土层和地下水等不同形式。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和生存的基础,它对于人类是何等的重要可想而知。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首要就必须控制水的消耗量。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大力提倡节水意识我们应该广泛宣传和倡导节水理念,扩大群众的节水观念和节水知识,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公众对节水工作的认识。
同时,鼓励人们使用节水型厕所、水表、机器设备和器具等,有效地减少水的消耗。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使用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应该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对农业、工业、城市的用水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用水总量,确保达到最低限度的浪费。
二、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控制水污染。
为了保护水资源,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严格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水资源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的各种活动,如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
因此,对水源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可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防护林带等措施,增加水源地的植被覆盖率,使水源地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重建。
(二)加强水污染治理针对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水污染治理,特别是对工业排污的控制和治理工作。
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逐步实现工业污水的零排放;此外,也可以采取适当的生物和物理治理方法,尽可能降低水污染对水生态环境的危害。
(三)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为了保护水资源,必须加强监控和管理,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
建立严格的危化品企业准入制度,对涉及危化品的企业进行环评和安全检测,确保其生产过程中不会对水资源造成长期性的污染。
三、水资源利用的创新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探索新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
此外,他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创新引入到水资源利用中。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文章分析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水资源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态的破坏、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的加重,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可供我们利用的水越来越少,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水问题比较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瓶颈”。
一、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m3。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
据统计,我国目前年缺水量为358亿m3,其中农业缺水300亿m3,工业及城镇缺水58亿m3。
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巨大需求压力,将会使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
(二)水资源浪费严重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用水浪费加剧了供需矛盾。
我国在工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方面都存在着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91m3,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而发达国家已达75%~85%;我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很严重,仅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损失就达20%以上。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而发达国家为0.7~0.84。
农业上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及灌溉系统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量大。
(三)水资源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为584亿吨,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占23%,处理后的回用率更低。
这样,每年全国约有3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污染了水资源。
浅析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11卷第2期中国水运V ol.11N o.22011年2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Februar y 2011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翟卫军(),男,河北省承德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级工程师,从事水文监测管理和水资源分析评价工作。
浅析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翟卫军1,王丽敏2(1河北省承德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承德067000;2承德市气象局,河北承德067000)摘要:我国是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国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应该转变思路,科学决策,完善管理制度,改革管理机构,设计应急方案及措施,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节水;措施中图分类号:TV 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2-0153-02一、我国水资源现状概述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 3,居世界第4位。
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m ,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居世界第88位。
公顷平均水资源量也只有2.65万m 3,相当于世界公顷平均数的2/3左右。
因此,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人均和公顷平均水量并不丰富,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我国现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饮水困难的人口达7,500万人。
水资源危机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浪费并存据分析估计,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m 3~400亿m 3。
从总体上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洪涝灾害。
许多地区由于缺水,造成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地区之间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
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 仅为美国的1/8。
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的供应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确保未来世代能够继续享有清洁水资源,必须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策略。
以下将探讨几种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策略。
一、水资源管理1. 制定水资源管理计划: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计划,包括水资源监测、调控和分配等内容,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提倡节水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形式,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减少浪费,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
二、多样化水资源利用1. 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再生水处理技术,将废水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加强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成淡水资源,满足干旱地区和海岛地区的用水需求。
三、保护水源地1. 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保护水源地周围的生态环境,防止水源地污染,确保水质安全。
2. 科学规划水源地用地: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划定水源地用地范围,并加强管理,确保水源地的正常供水。
四、控制工业和农业用水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引导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推动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排放,降低工业用水量。
五、制定法律法规1.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责任和义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违反水资源管理法规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总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确保我们的后代能够继续享有清洁的水资源。
希望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续利用
济南属于 严重缺水区 。
严重缺水区 缺水区 供需基本平衡或有余区
1. 推进水利产业化
1.1 确立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
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水利部门要加强旱灾 发生规律的研究,查清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和 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制订近期和远景水资源供需平 衡对策,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2.纪志国,孙庆艳.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研究[J]. 资源与环境,2010:137
3.王忠福.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6(5):122-127
4.张金梅.浅析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微量元素 与健康研究,2010,27(2):57-58
中水回用
中水,即对 一 次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 准的再生水资源,是国际公认的第二水源。
将中水处理设施与在建生活小区、校区、饭 店等统一规划,建设规模适度的中水处理厂,将 中水用于冲厕、洗车、绿化等,可节约城市用水 总量的 40%。
4.2 开发空中水资源
专家建议,国家应把开发空中水资源作为一 项战略决策,组织全国气象、科技、水利、高校、 国防、农业、电信等方面的专家形成合力,着力 于云雾成雨条件机制及微物理学过程的研究,探 索我国水汽分布、运行、转化规律;建立空中水 资源探测与预报系统;建立云层临水界状态位置 与时间数学模型;选择并研制廉价、高效催化剂; 设计与应用喷洒装备;测定增雨效果并确立评估 系统等。
4.3 淡化海水
如果说调海水至内陆缺水地区解决其水问题 不太现实的话,那么在有能源、电力和资金的沿 海城市建立海水淡化厂,缓解沿海城市的淡水危 机是可行的。充分利用占水储量96.5%的海水,对 于解决淡水资源紧缺是势在必行。世界上通用的 两大海水淡化技术是蒸馏和反向渗透。沿海地区 海水资源丰富,将海水用于设备冷却、原料洗涤、 消烟除尘、生活饮用等方面,这部分水量替代大 量的淡水资源量,亦能提高水资源的可再生性。
6.保证生态环境用水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 持续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在水资源配置 中,要从不重视生态环境用水转变为保障生态环 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保障社会经济用水。 保障生态环境需水,有助于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 维持,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广陆,王海峰,潘丰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条 件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45-48
2.2 多部门协作
水资源的保护并非某个相关部门自己的事, 这是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
3. 建设节水型社会
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发 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可使资源利用效率得 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 断加强,实践证明,建立节水型社会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 战略措施。
5.人与洪水协调共处
要从无序、无节制的与洪水斗争转变为有序、 可持续的与洪水协调共处。要从以建立防洪工程 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变为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全面防洪减灾工作体系,达到人与洪水协调 共处。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要大力兴修水 利、拦洪蓄水,加强对水体的保护,水土保持工 作,对水资源要合理分配使用。
4. 依托高新技术
在节水型社会中,重视节水技术研究,不断提 高工业企业节水水平,重视新技术、新材料、新 工艺的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1 发展水处理技术பைடு நூலகம்4.2 开发空中水资源 4.3 淡化海水
4.1 发展水处理技术
城市污水是一种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潜在 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水污染的蔓延趋势, 通过将其处理回用,并用于工业冷却、农业灌溉、 绿化等方面。这既减少了污水的外排量、减轻了 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又可以有效地利用和节约 淡水资源,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 济效益。
5.黄亮.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土 保持应用技术,2013:32-34
参考文献
6.翟卫军,王丽敏.浅析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中国 水运,2011.11(2)
7.王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我见[J].资源管理,2011 8.黄晨威,刘国强.浅谈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J].地下水,2012:38-39
1.2 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体系
根据不同的产业和用途,合理确定水价,建立用水 和超额累进收费制度,逐步实行分质供水,优质优价, 使水价体现国家水利产业政策并得到合理的成本补偿,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价机制。
2. 加强水管理
2.1 完善《水法》
制定出各地水域纳污能量核定,提出限制排 污总量,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水资源保护协调机制。 确定的水资源优先配置原则,合理确定水资源配 置次序,确保当地经济秩序稳定,社会全面发展。
3.1 农业用水
• 改变灌溉方式:
大水漫灌、自流灌溉 • 改变作物品种:
喷灌、滴灌
种植耐旱、耗水少的作物
•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大 水 漫 灌
喷
滴
灌
灌
3.2 工业用水
• 重复使用、循环使用 • 降低生产耗水 •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3.3 家庭用水
• 一水多用 • 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 推广节水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