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研究概述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研究概述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研究概述摘要: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定义,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为进一步深入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研究汽车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伤害。
统计资料显示,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的人员全世界每天多达15万人,其中3 500人以上死亡,1.6万人以上终身残疾。
2004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7 753起,造成99 217人死亡,451 8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万车死亡率为9.93,十万人口死亡率8.24,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均居世界各国前列。
研究表明,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重点改造事故多发地点,对减少交通事故整体发生状况、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效果。
因此,对道路交通事故黑点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概念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又称为黑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显著突出的事故易发的地点。
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事故多发点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表述,但大多数没有相对精确的定义,国内更多的是使用“事故多发点(段)”,国外称为事故黑点。
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的K.W.OGDEN在《道路安全工程指南》中将事故多发位置定义为:道路系统中事故具有无法接受的高事故发生率的位置。
挪威对黑点的定义:长100 m的路段内4年发生4起以上含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道路黑点。
黑段的定义:长1 km的路段内4年发生10起以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黑段。
英国关于黑点的定义:长100 m路段内3年发生12起以上含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道路黑点。
美国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手册》对交通事故多发地点的定义:在给定的统计周期内(1~3年),路网中某些地点对应某种算法得到的事故发生水平评定指标明显高于类似地点、类似交通状态下区域路网上的平均指标。
鉴别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聚类分析方法研究

道 路 交 通 事 故 的分 布 既 有 时 间 性 。又 有 空 间 性 。 事 故 的 空 间 性 分 布 又 分 为分 散 性 和 密 集 性 两 种 。事故 密集 性分 布 的路段 和交 叉 口通 常称 为 事故 黑点 或 事故 多 发段 ,俗称 黑 点 ( cie tPo eL — A cd n— rn o c t n ,Bak S os 。道 路 事 故 黑 点 严 重 降 低 了 a o s l — p t) i c
2 4-2 . 9
[]钱 征 宇 . 北 地 区铁 路 大 风灾 害及 其 防 治对 策 7 西
lJ中 国铁 路 ,2 0 ,( ) - ,1 . J . 0 9 3 :1 4 4
[]王 学楷 . 6 兰新 铁 路 提 速 改 造 工 程 挡 风 墙 的设 计
基 金 项 目 : 交通 运 输 部 科 技 项 目( 0 9 1 0 0 2 ) 20 3 80 0 4 收 稿 日期 :2 1 — 0 1 0 0 1— 4
鉴
.a聚 类 日
刀舢 法研 芋 I 方
陈彦 伟 ,宇仁 德 ,孙连超:
( . 东 理 工 大 学 交 通 与 车 辆 工 程 学 院 ,山东 1山 淄 博 2 5 4 ;2重 庆 交 通 大 学 交 通 运输 学 院 ,重 庆 4 0 7 ) 509 . 0 0 4
摘 要 :对 道 路 交 通 事 故 黑 点 的 鉴 别 方 法进 行 综述 ,提 出鉴 别 道 路 交通 事 故 黑 点 的 聚 类 分析 法 .利 用该 法 对 菏 泽 市 牡 丹 区 境 内 国道2 0 2 交通 事 故 黑点 进 行 鉴 别 ,可 为 进 一 步研 究 鉴 别 道路 交 通 事 故 黑 点 的 方 法提 供 不 同的 思 路
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

黑龙江交通科技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I201年第11期(总第309期)No. 11,201(Sum No. 309)基于GIS 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王丽雅,李晓雯(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吉林长春 10022)摘 要:结合GIS 系统与交通事故数据,对事故数据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位置进行融合,采用以事故发生次数为主、事故严重程度为辅的方法对事故黑点的鉴别进行了研究。
使用基于ArcGIS 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利用事故点的危险程度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特点,实现多个事故点的危险程度的重叠,从而可以得到城市道路的真实危险情况。
并对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交通 事故数据进行了前述处理,验证了前述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GIS ;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核密度分析;城市道路中图分类号:U471.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 3383(202)11 -021 -031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道路机动化程度日益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有关统计数据 显示,世界各国每年有近12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在交通事故发生地中,城市道路占据多数。
传统的事故黑点鉴别方法多是将各事故作为离散孤点,仅 依靠事故发生次数定义黑点。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 通俗,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没有考虑事故严重程度(以事故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衡量)的不同对道 路安全造成的不同影响。
为此,本文综合考虑事故 发生次数和事故严重程度两方面,对传统事故黑点 鉴别方法进行改进,基于GIS 实现对城市道路事故的鉴别。
2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研究综述交通事故黑点(以下简称事故黑点)是指,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统计时间内(通常为1到3年) 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点的事故点,或与 其他点相比具有更高潜在风险的事故点。
对事故黑点进行鉴别,便于找出城市道路上具有显著安全隐患的路段,对其进行再次规划或重建,有利于降 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非系统性风险,从而减少交通事 故的 。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分析近年来,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而在城市中,总有一些地点被称为“交通事故黑点”,即发生交通事故频率较高的地点。
这些交通事故黑点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给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本文将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黑点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了解交通事故黑点的形成原因,我们需要考虑道路规划和设计方面的问题。
一些道路设计不合理,如转弯半径过小、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等,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发生。
此外,道路改造和施工不当也是形成交通事故黑点的原因之一。
施工时,未能正确设置交通标志和指示牌,或施工人员工作不规范,都会对交通流量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其次,交通行为不文明也是导致交通事故黑点形成的重要原因。
许多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变换车道,闯红灯,超速行驶等,这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直接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行人的交通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些行人不按交通规则过马路,或者在马路上随意停留,给驾驶员带来困扰,更容易引发事故。
第三,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落后也是交通事故黑点存在的原因之一。
许多城市中,道路交通设施老化严重,例如,交通信号灯失灵、路面坑洼等问题,给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大困扰,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
此外,道路标线和标志不清晰,给驾驶员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交通事故黑点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道路规划和设计的监督,确保道路设计合理,交通设施符合规范。
其次,加强对道路施工的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
第三,需要加强对驾驶员和行人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
对于交通违法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以起到威慑作用。
第四,要加大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维护力度,及时修复老化的设施,提高交通设施的质量。
除了以上措施,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来解决交通事故黑点问题。
例如,可以在交通事故黑点设置高清晰度监控摄像头,监测交通状况和违法行为,并及时通报交通管理部门。
山区公路黑点段鉴别新方法与实例研究

的方法来分析研究山区道路黑点段,能从根本上保 证道路安全性,降低黑点段对行车安全的威胁。
l运动参数综合分析法 1.1速度连续性分析
目前采用设计速度作为道路设计指标,易导致 各技术指标相互组合不协调、高低指标之间无过渡 等问题,很难实现公路线形的均衡性和连续性,使车 辆运行速度产生突变,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实际上 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总是根据当时的道路 条件、交通状况、车辆性能、天气情况等和自己的判 断与驾驶技能、个人心理倾向来确定运行车速,只要 条件允许,通常倾向于采用较高车速行驶。这样驾 驶员实际采用的运行车速所需的线形指标就会与设 计车速所确定的线形指标相脱节,造成车辆在不同 的线形单元上行驶时车速变化急剧,从而增加了道 路的危险性[3]。另一方面,受山岭地区特定地理条 件限制,道路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兼顾设计速度所 对应的技术指标和实际施工条件,纵面线形要素与 平面线形要素相结合使用的情况趋于复杂,车辆在 部分路段会出现较大的运行速度变化,增加了驾驶 员操控车辆的难度,极易引发交通事故[4矗]。因此, 对于山区公路而言,通过鉴别道路线形是否满足实 际行车的安全性需求来进行黑点段分析研究是必要 和重要的,为解决虽然公路几何设计指标均满足现
公路交通事故黑点识别与改善研究

公路交通事故黑点识别与改善研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公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广大研究者们致力于公路交通事故黑点的识别与改善。
公路交通事故黑点,即在特定的路段或者交叉口发生事故频率异常高的地点。
这些地点往往存在着种种问题,如交通流量大、道路设计缺陷、驾驶员行为不良等。
识别和改善这些黑点对于提高道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识别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是改善道路安全的基础。
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内事故发生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交通事故频发的地点和原因。
对于高发地点,可以对其道路设计进行优化,比如增加红绿灯,设置标志标线等,以提高驾驶员对路况的认知,并减少事故的发生。
而对于高发原因,比如疲劳驾驶、酒驾等,可以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来减少这些不良行为。
其次,改善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是提高道路安全的重要手段。
除了对已经发生事故频发的地点进行改善之外,对于可能成为新的黑点的地点也要进行有效干预。
例如,交叉口道路的设计要合理,能够减少因为车辆冲突而引发的事故。
此外,应当对重点道路和复杂路段进行加强巡逻,提高交通警察的存在感和管理水平,从而迅速解决交通流量大、道路缺陷多等问题,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此外,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在公路交通事故黑点识别和改善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交通监控摄像头、车辆定位系统以及交通事故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对交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险情况,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将数据共享给交通管理部门、驾驶者和公众,可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促使大家共同参与道路安全管理,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
此外,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驾驶行为的改善也是提高道路安全的关键。
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人们的驾驶行为和安全意识有关。
因此,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倡文明驾驶,是改善公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道路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

事故多发区域多用于城市路网,也可用于公路网。这一区 域应具有一定的功能特征,如居民区、商业区等。这个区域 的大小一般在5km2或更大.
二、道路事故黑点的鉴别
1.事故多发位置鉴别的目的及意义
是通过对事故黑点的道路交通环境、人文、特征等与事故 (类型、特征、原因)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影响道路安全的 因素和规律,用于指导今后的道路与交通设计。
山体
措施实施效果
今年,由于高速路的开通,此道路已经基 本只有货运车辆运行,交通流量大幅减少。 同时,随着上述措施的实行,货车翻车事 故率明显减少。
但是,这条道路由于设计的缺陷,仍然有 不足之处,例如:弯道半径过小、石墩低 矮导致安全性能不理想等问题。在实际过 程仍然需要相关部门严格加以管理。
案例二:
对事故黑点上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可 以找到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整治,从而改善现有道路的安 全水平;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事故黑点研究,可以获得事 故与道路交通条件之间的联系,找出道路交通设计中的缺陷。
二、道路事故黑点的鉴别
2.事故多发位置的鉴别指标
① 绝对数 绝对数指标是反映交通事故状况的基本指标,常用的 有: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习惯上称为4大指标。 ② 相对数 常见的相对指标有公里事故率、车辆事故率、人口事故 率、综合事故率、车公里事故率。 ③ 当量事故数与当量事故率
况差、标志标线缺乏、安全设施不足
事故黑点原因分析
护栏无立面标记,夜间可视性不好
刚性护栏:石墩
转弯半径小
无危险预告标志
连续下坡路段 弯道未加宽
依靠山体:视线不良
山体
转弯下坡路段,危险性高
主要措施
弯道增设凹面镜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对比分析及改进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 要...........................................................................................................................I
Traffic accident black-spots are the hazard locations where there are much more accidents happened. The proportion of road in black-spots is lower, but the quantity of accident is much higher. Studying black-spots characteristics is beneficial for finding out the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achieving the rules of accidents. Identifying black-spots locations and adopting pertinence measures accurately are able to decrease accident quantity or grade with lesser investment, achieving a multiplier effect, so it’s becoming the focus of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field.
TU
UT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研究概述
摘要: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定义,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为进一步深入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研究
汽车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伤害。
统计资料显示,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的人员全世界每天多达15万人,其中3 500人以上死亡,1.6万人以上终身残疾。
2004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7 753起,造成99 217人死亡,451 8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万车死亡率为9.93,十万人口死亡率8.24,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均居世界各国前列。
研究表明,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重点改造事故多发地点,对减少交通事故整体发生状况、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效果。
因此,对道路交通事故黑点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概念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又称为黑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显著突出的事故易发的地点。
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事故多发点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表述,但大多数没有相对精确的定义,国内更多的是使用“事故多发点(段)”,国外称为事故黑点。
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的K.W.OGDEN在《道路安全工程指南》中将事故多发位置定义为:道路系统中事故具有无法接受的高事故发生率的位置。
挪威对黑点的定义:长100 m的路段内4年发生4起以上含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道路黑点。
黑段的定义:长1 km的路段内4年发生10起以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黑段。
英国关于黑点的定义:长100 m路段内3年发生12起以上含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道路黑点。
美国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手册》对交通事故多发地点的定义:在给定的统计周期内(1~3年),路网中某些地点对应某种算法得到的事故发生水平评定指标明显高于类似地点、类似交通状态下区域路网上的平均指标。
北京交通工程研究所定义:5年发生50起以上事故的路口
(段)为道路黑点(段)。
我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1年发布了《全面排查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工作方案》,其中对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别标准,做了如下的规定:①多发点,为500 m范围内,一年之中发生3次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的地点;②多发段,为2 000 m范围内或道路桥、涵洞的全程,一年之中发生3次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的路段。
湖南大学冯桂炎教授从事故的分布特征角度指出:事故密集分布的路段和交叉口称为事故多发点或路段。
北京工业大学任福田、刘小明教授则认为:在计量周期内,某个路段的事故次数明显多于其他路段,或超过某一规定的数值时,则该路段即为危险路段。
归纳起来,对道路黑点段的定义虽略有差别,但基本概念是一致的。
道路黑点段是指: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或特征与其他正常位置相比明显突出的某些位置(点、路段或区域)。
2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
交通事故黑点的鉴别是由鉴别技术指标的选取和鉴别方法共同决定的。
事故多发点的鉴别方法种类很多,主要是以事故调查和统计为基础的方法,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2.1事故频率法
该方法选取某一临界的事故次数作为鉴别标准,如果某路段的事故次数大于临界值,则认为是事故多发点。
该方法的优点是计算与选择方便、一目了然;缺点是当若干地点事故次数相差不多时,难以做出客观的判断,即该方法没有考虑不同地点的道路环境条件及交通条件差异,可能导致将非事故多发点当作事故多发点进行改善。
因而只适用于鉴别小型的交叉口或道路系统。
2.2事故率法
对路段而言,该方法以每年百万车公里的事故次数作为评价标准,交叉口则以百万车的事故次数作为评价标准。
当路段或交叉口的事故率超过某一可接受的临界值时,即被认为是事故多发点。
由于考虑了交通量与路段长度的影响,该方法要优于事故频率法。
但是,这种方法易导致两种情况:具有低交通量、低事故数的路段拥有高事故率;而具有高交通量、高事故数的路段拥有低事故率。
因此,当以它作为唯一标准进行事故多发点鉴别时,同样也可能导致将非危险路段当作危险路段进行改善,或滤掉了更为危险的路段。
2.3矩阵法
该方法把事故次数和事故率结合起来作为鉴别事故多发点的标准,水平轴代
表事故次数,垂直轴代表事故率。
每一路段在矩阵中用一个矩阵单元表示,矩阵单元的位置则表达了路段的危险程度,最危险的路段具有最高的事故次数和最高的事故率,在矩阵中位于右下脚的单元。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矩阵的大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确定,同时兼顾了事故频率法和事故率法;缺点是只表示了路段的危险程度,而不能对低事故次数高事故率的路段或高事故次数低事故率的路段做出本质的区别,只是简单地将其看成是非事故多发点,同时也没有考虑临界值与严重程度的决定性作用。
2.4当量总事故次数法
如果将严重程度不同的事故统一对待,只进行事故次数的简单累加,往往会造成判断失误。
例如,拥有同样事故次数的两条路段,其中一条路段的事故死亡人数比另一条路段的事故死亡人数高,很显然,具有高死亡人数的路段的危险性也要高。
如果不考虑事故的严重性,将判断两者具有同样的危险性。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判断事故多发点,鉴别时应考虑事故的严重性,为此提出了当量总事故次数法。
该方法通过一些计算方法赋予受伤及死亡人数一定的权值来计算事故的严重程度。
由于该方法没有考虑交通量和路段长度,也存在与事故频率法同样的缺点,同时权值的确定对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大。
2.5质量控制法
1956年,Norden等人提出了质量控制法。
该方法不同于以上各种方法,首先假设各路段的事故次数服从泊松分布,然后将路段的事故率与相似路段的平均事故率作比较,而不是与所有路段的平均事故率做比较。
根据显著性水平确定事故多发点的综合事故率的上、下限,如果所考察路段的事故率大于上限值,则被认为是事故多发点。
本质上讲,质量控制法是一种基于假设的理论性方法。
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要比传统的统计方法好,但没有确定事故多发点改善的优先次序,也没有考虑事故的严重性程度。
2.6累计百分频率法
把道路条件相似的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按每l km长度划分路段,找出发生事故数相等的路段个数,计算其占总路段数的频率及累计频率。
事故次数为纵坐标,累计频率为横坐标,绘制累计频率散点图,并寻求相关曲线进行拟合。
分析拟合曲线的突变点,以此界定事故多发路段。
对于研究交通状况相似的道路,尤其是一条道路上的不同路段,该方法比较简单,效果较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种鉴别方法虽然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鉴别事故多发点,但在实际应用时易将一些条件(如交通量、道路条件或事故严重性等)忽略,使鉴别结果的准确性下降。
因此,各种鉴别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限制,即使是对符合适用条件的道路事故多发点进行鉴别时,也应结合具体情况对鉴别方法进行研究,以提高鉴别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结束语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鉴别在交通事故的预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黑
点的鉴别可以使有限的道路交通事故整改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服务水平。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鉴别应该利用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黑度初步筛选待评价的黑点路段,再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这些待评价的黑点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整改的顺序,同时利用评价过程中的中间数据,判断出同一黑点的不同事故诱发因素所起作用的影响程度,从而进一步确定优先整改的具体要素。
这应是今后道路事故黑点鉴别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向阳、刘晓辉.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水平评价及改善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7):129~134
2 张殿业.道路交通事故与黑点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 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刘晓辉,男,生于1981年,山东潍坊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讲师,山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与车辆工程。
〗The Research Overview of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Road Traffic Accident’s Black Spots
Liu Xiaohui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definition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black spots, analyze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ma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black spot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black spots identification for road traffic accident.
Key words: road traffic accident; black spot identification;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