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特点与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特点与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特点与文化传承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遗产之一。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文化传承,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一、强调协调与和谐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源于祖先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往往伴随着协调与和谐的理念。

例如,太极拳便强调身心协调,纷纷指导练功者在宣传的过程中注重呼吸、认真的修身。

而武术体育场上,“互帮互助、互相尊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正是反映出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和谐。

二、重视气质和文化传统体育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从中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和精髓。

例如,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其艺术性、实用性与传统思想体系相互渗透,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同时,中国民间体育如跳绳、踢毽子等活动,更多的是通过实践活动方式,传承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身体文化、团结及合作的价值观。

三、追求健康与长寿传统体育运动推崇“修身养性”的思想,强调运动的健康和长寿价值,体现出其健康主义的文化特色。

例如,中华吊柿子操、八段锦、气功等等,都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代表,相信做好这些运动对身体健康的有很大的好处。

而民间传统活动如踢毽子、跳绳等,不但有助于保持人们身体健康,同时也带给人们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四、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不仅仅注重一种运动的行动和技巧,还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

例如跳绳、抖空竹、打陀螺等民间传统活动,大多都注重了人们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等等问题,并伴有着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的意义。

同时,对于中国武术、太极等传统体育运动,也对“守文、养补、慎独、善思”等抱着传统美德的教育理念。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传承方式,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它不仅是体育健身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我们积极去推广和发扬,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在中华民族的骨髓中进行延续。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研究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在地理环境、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以及宗教民俗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点。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反映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形态。

其主要包括民族性、地域性、交融性、多样性、文化性等五大特点。

标签:民族传统体育;特点1民族性所谓的民族性就是由于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特点出现了一定的差异,体现出了不同文化特点对物质、精神、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各个层次的不同影响,造就了不同的民族。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以“健”和“寿”为目的,以静为主,动静结合,修身养性为宗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内外合一以及身心的全面发展。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武术和舞龙、舞狮。

武术的民族风格体现在“内外兼修,形神兼备”,追求形体和精神的同步发展;另外,如舞龙、舞狮、风筝、龙舟、秋千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区别于当今世界流行的现代体育运动。

除此之外,能够体现出民族传统体育民族性特点的还有:服饰、活动仪式、风俗、历史传承等方面。

2地域性在我国,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在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各民族间的地域差异非常大,例如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都存在许多差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地造就出各具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

例如,“南人善舟,北人善骑”就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地理环境对生产方式和传统体育的影响。

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以及西南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善于爬山、攀登、骑马、射箭等传统体育;南方气候湿润温和,江河湖泊较多,多数少数民族善于戏水,赛龙舟活动长久不衰。

“草原骄子”的蒙古族,精骑善射,由于过着随草迁移的游牧生活,形成了以骑射为特点的赛马、赛骆驼等传统体育项目。

另外,南方少数民族以集体性体育项目为主,如赛龙舟、抢花炮;而北方少数民族多以个体化的体育项目为主,如摔跤、马上项目等。

中国体育运动的特点

中国体育运动的特点

中国体育运动的特点中国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一支艳丽的奇葩,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且深受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注重“礼”,后来又被广泛应用于战争,最后与西方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融实用性、技巧性强、擅长个人战和保健特色于一体的独特风格。

1、中国的体育运动脱胎于生产实践活动和军事战斗技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早期,人类为抵御猛兽的袭击而发明了弓箭,后来他们发现射杀的动物可以作为食物来满足日常所需,因此,射箭便在生产实践中保留并不断发展起来。

由于各诸侯国分裂割据,常年征战,为了适应战争需要,那些能全面培养、锻炼人的力量、耐力、速度及灵活性的项目被用作一种实用手段而引进练兵的活动中,如武术,马术、田径和射箭等。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体育项目开始出现商业性和娱乐性,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娱乐生活中,如武术表演、赛马、蹴鞠等,官府和商人利用这些娱乐项目来敛财的同时,也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2、中国的体育运动项目注重非力量型技巧,准确说就是要求项目具有技巧性,但这种技巧性对力量要求不大。

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至今,新中国的奥运代表团已经参加了八届奥运会,共获得201块金牌。

从金牌的分布可以确定中国的六大传统优势项目,分别是跳水金牌33枚、举重29枚、体操26枚、乒乓球24枚、射击21枚和羽毛球16枚。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六大优势项目中除举重外都是比较注重技巧性的,但举重也是有技巧的,只不过更偏向于力量型。

中国体育的另一特点是擅长非集体项目。

这可能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有关,因为场地有限,所以即这种参与人数人少且对场地面积没有很大要求的室内活动就比较发达。

而像足球、篮球、排球、曲棍球这类需要大型运动场地的项目在我国则比较落后。

在所有的201块奥运金牌中,只有女排在1984年和2004年夺得的两块金牌是真正的集体项目,其他金牌中除了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有双打项目外大部分为单人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鉴赏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鉴赏

作业1.十项传统体育文化,起源,特点,现状。

1太极拳起源:太极拳,中国拳术之一,创始于清初。

乾隆年间,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用《周子全书》中阐发《易经》太极阴阳的哲理来解释拳理,写成《太极拳论》,太极拳这名称才确定下来。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 3个方面: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

特征: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 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 (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

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

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

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

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

2武术起源: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那时候﹐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的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

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特征: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

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所谓内,指心、神。

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总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文化体系不仅是一种形态,而且是一套价值系统与行为模式。

文化不仅具有外显的构架,而且具有无形或隐形的构架,从根本上制约、指导着人类的思维、行为,以及情感方式和表现形式。

中华民族体育传统文化萌生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氛围中,潜涵着纷繁复杂的民族文化哲理和伦理价值观念。

(一) 身心并重,内外兼修的体育观念体育文化是身体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的祖先世代生活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习惯于相对稳定、和平宁静的生活方式,所以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带有浓厚的修身养性的特征。

这也是东方体育文化区别于西方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 以伦理道德为重点的体育特色中华文明与道德风尚是举世推崇的,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伦理观念的制约下,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痕迹,即使是以技击为特点的中华武术竞技,也以身体、武功、德行全面发展为重点,其守内、崇实、尚礼的风格正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反映,这与古罗马角斗士在格斗中所追求的所谓勇敢、残忍相比,中华武术在价值取向和文化座标上的追求,显得更为深远,更加广博。

对精神道德的侧重使得体育运动的审美标准也被赋予了相应的伦理道德观,这种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纷繁复杂,缺少西方体育的简洁明快,因此难以迅速推广和普及。

(三) 高度吻合传统文化的体育形态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系统结构中,人体生命观、贵生观、养生观的体育价值取向尤为显著。

这也是东方体育文化从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乃至各种社会文化形态区别于西方文化的另一特征。

__古典哲学中阴阳平衡的辩证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精气神相统一的人体生命观,为民族体育的养生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

这种体育文化精神,促进了那种通过人的意念、呼吸及身体运动,来调解机体内部阴阳平衡,活动气血,祛除疾病,增进健康,以获得超自然体验的特殊活动形式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竞技性运动的正常开展,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背离。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传统体育文化特征也是十分显著的。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运动形式、运动方式和运动习惯上,还体现在文化传承、文化认同上。

下面就来具体探讨一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首先,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典型形式:1. 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是一种集拳、剑、棍、刀、枪、戟、鞭等武器与肉体技术为一体的传统武术体系。

中国武术不仅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表达。

2. 四大球类运动:篮球、排球、足球、网球都是很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是我国比较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

3.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健身运动和武术,其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各种身体的部位,包括手、脚、腰、肩、骨、气等。

4. 活动类运动:跳舞、跳绳等运动形式,也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不仅在健身减肥方面有所帮助,还能在锻炼人的协调性、柔韧性等方面有所帮助。

以上这些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都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当中,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其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在运动方式和习惯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华民族注重“外圆内方”的运动方式,其练习方式也更注重于动静结合、呼吸控制、心境调整、目光凝练等。

例如,在太极拳中,一个基本的动作就是拳头要紧握,而小指则不要死死地握起来,留出一些“圆”的空间。

这个“圆”的空间,就是太极拳所强调的“精神圆融”的升华呈现。

此外,中华民族还有很多运动习惯,比如喜欢在公园跳广场舞,喜欢在街头找几个人打乒乓球等,这些运动习惯也演绎出了一种亲近自然、生命活力旺盛、幸福向上的社会氛围和价值观念。

最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还体现在文化传承和认同上。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礼仪和习俗的民族,在传统体育文化方面也不例外。

我们从小就会看到长辈们在公园练太极拳、跳广场舞、打乒乓球等等,这些运动也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内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丰富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内容,对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物质内容:1.传统体育器械:中国的传统体育器械有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特点,如九节鞭、梅花桩、大环、杠铃、铜锣等等。

这些器械不仅能促进肌肉发展,还可以提高人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传统体育场所:我国的传统体育场所有很多,如武术场所、太极拳场地、射箭场地、蹴鞠场地等等。

这些场所成为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和热爱。

二、制度内容:1.体育赛事:中国传统体育赛事多种多样,如蹴鞠、射箭、柔道、摔跤等。

这些传统的体育赛事已经在中国社会中扎根,并且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组织:在中国,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组织方式,如武术协会、太极拳协会、射箭协会等。

这些组织为传统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精神文化内容1.秉持和谐精神: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强调和谐精神,追求身心的和谐统一。

例如,太极拳讲究“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强调通过柔和的动作来实现身心的和谐。

2.强调团队精神:中国传统体育强调团队协作和团结一心。

比如蹴鞠、拔河比赛等,需要队员之间密切配合,发挥个人最高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整个团队的合作。

3.培养坚韧意志:传统体育培养人们的坚韧意志,强调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例如,武术的修炼需要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和耐力,培养出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品质。

4.强调道德教育: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道德教育被视为重要内容之一。

体育活动中的公道正义、尊重和礼节等价值观念,都在其中得以培养和弘扬。

以上只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内容,无法穷尽其中的丰富内涵。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体育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时期形成并延续至今的体育活动,包括了很多种类的体育项目,如武术、太极拳、传统民间游戏等。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古代,中国人民通过体育活动来增强体质、提升身心素质、强身健体。

其中,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

太极拳则是中国武术八卦掌、形意拳等传统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强调“以柔克刚”,注重调理身体、修身养性。

此外,传统民间游戏也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包括了跳绳、踢毽子、抓凤、陀螺等,这些游戏既是娱乐活动,也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让人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温馨与活力。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身体文明。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承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文化体系不仅是一种形态,而且是一套价值系统与行为模式。

文化不仅具有外显的构架,而且具有无形或隐形的构架,从根本上制约、指导着人类的思维、行为,以及情感方式和表现形式。

中华民族体育传统文化萌生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氛围中,潜涵着纷繁复杂的民族文化哲理和伦理价值观念。

(一)身心并重,内外兼修的体育观念
体育文化是身体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的祖先世代生活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习惯于相对稳定、和平宁静的生活方式,所以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带有浓厚的修身养性的特征。

这也是东方体育文化区别于西方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以伦理道德为重点的体育特色
中华文明与道德风尚是举世推崇的,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伦理观念的制约下,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痕迹,即使是以技击为特点的中华武术竞技,也以身体、武功、德行全面发展为重点,其守内、崇实、尚礼的风格正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反映,这与古罗马角斗士在格斗中所追求的所谓勇敢、残忍相比,中华武术在价值取向和文化座标上的追求,显得更为深远,更加广博。

对精神道德的侧重使得体育运动的审美标准也被赋予了相应的伦理道德观,这种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纷繁复杂,缺少西方体育的简洁明快,因此难以迅速推广和普及。

(三)高度吻合传统文化的体育形态
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系统结构中,人体生命观、贵生观、养生观的体育价值取向尤为显著。

这也是东方体育文化从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乃至各种社会文化形态区别于西方文化的另一特征。

中国古典哲学中阴阳平衡的辩证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精气神相统一的人体生命观,为民族体育的养生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

这种体育文化精神,促进了那种通过人的意念、呼吸及身体运动,来调解机体内部阴阳平衡,活动气血,祛除疾病,增进健康,以获得超自然体验的特殊活动形式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竞技性运动的正常开展,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背离。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极丰富的资源,也确有不适应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方面,需要对其进行梳理、整合,但决不能因此而放弃对民族自身内在的信仰、思想、文化素养的追求,这是民族存亡的关键。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挑战,机遇和压力并存。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优秀的文化必须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并能前瞻性地应对生存和发展问题。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应具有高度的忧患意识,责无旁贷地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世界,并使之发扬广大,为人类文明史增添色彩。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西方体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

它是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竞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与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以及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相适应,从而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激烈竞争的风格。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便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产物。

它的基本概念或范畴,如尊重、和平、友谊、团结、公平、人的全面发展都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

这些观念代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它是一个超越体育范畴,影响波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

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对现代社会中精神颓废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厌倦。

而东方体育中强调“养生修性”,练养结合,动静平衡的体育思想,对西方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出路。

人类对仅追求胜负与狂热刺激的西方体育竞技日感不满,人们需要更多层面的身心体验和更深邃的高情感活动。

东方体育具有注重肉体和精神统一的文化价值特征,在缓解高科技带给人类的不良影响方面,具有划时代的功能效应,成为满足人类精神需求,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高情感体育活动。

东方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涵着人体生命科学的丰富内容,对指导人类保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奥林匹克运动文化风靡世界的今天,东方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悄然升起。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冲撞与融合,必然导致新一轮人体生命科学的革命,其最终结果必将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归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