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特点与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特点与文化传承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遗产之一。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文化传承,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一、强调协调与和谐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源于祖先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往往伴随着协调与和谐的理念。
例如,太极拳便强调身心协调,纷纷指导练功者在宣传的过程中注重呼吸、认真的修身。
而武术体育场上,“互帮互助、互相尊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正是反映出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和谐。
二、重视气质和文化传统体育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从中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和精髓。
例如,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其艺术性、实用性与传统思想体系相互渗透,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同时,中国民间体育如跳绳、踢毽子等活动,更多的是通过实践活动方式,传承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身体文化、团结及合作的价值观。
三、追求健康与长寿传统体育运动推崇“修身养性”的思想,强调运动的健康和长寿价值,体现出其健康主义的文化特色。
例如,中华吊柿子操、八段锦、气功等等,都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代表,相信做好这些运动对身体健康的有很大的好处。
而民间传统活动如踢毽子、跳绳等,不但有助于保持人们身体健康,同时也带给人们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四、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不仅仅注重一种运动的行动和技巧,还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
例如跳绳、抖空竹、打陀螺等民间传统活动,大多都注重了人们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等等问题,并伴有着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的意义。
同时,对于中国武术、太极等传统体育运动,也对“守文、养补、慎独、善思”等抱着传统美德的教育理念。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传承方式,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它不仅是体育健身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我们积极去推广和发扬,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在中华民族的骨髓中进行延续。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关系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髓,而体育精神是民族气质的一种表现。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和体育一直都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内在联系、体育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体育精神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对体育精神的塑造和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诸多关于体育的记载和论述。
《礼记》、《尚书》、《孟子》等古籍中均有关于体育的记载,而且很多传统的节日、礼仪和习俗都和体育相关。
春节期间举行的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既能锻炼身体,也能传承和弘扬国粹。
传统武术、太极拳等练习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体育活动,它们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更传承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精髓。
可以说传统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体育元素,这些体育元素和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特有的体育精神。
传统文化对体育精神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古代,而且在当代依然持续发挥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导人们“以德行为先,以强身健体为本”,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体育精神的内在要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健康、和谐、团结、进取等价值观,这与体育精神中的团结协作、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等精神内涵十分相近。
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体育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彰显了二者之间内在的联系。
二、体育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传统文化中体育精神的体现主要通过民间传统节日、表演艺术和宗教仪式等形式来表达。
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伴随着一系列的体育活动。
譬如端午节的龙舟比赛、中秋节的拜月活动等,这些都是体现体育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民间的舞狮、舞龙表演和传统杂技等艺术形式也是传统文化中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传达了民族的团结、勇敢和拼搏的精神。
而宗教仪式中的一些体育活动,如民间信仰中的山海祭祀、驱鬼活动等,也是传统文化中体育精神的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的时刻,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节日紧密相连的是传统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既是人们娱乐的方式,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首先,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传统节日往往与特定的体育活动紧密相连,这些活动既是节日庆典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舞龙舞狮的表演,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舞龙舞狮不仅展示了人们的技艺和协作能力,也寓意着祈福和驱邪。
此外,端午节时,人们会划龙舟比赛,这是一项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也是对屈原的纪念和怀念。
这些传统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容,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次,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传统文化为传统体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而传统体育则将传统文化注入到活动中,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中秋节时,人们会举行赏月活动,同时也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体育比赛,如踏月、猜灯谜等。
这些活动既弘扬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也为人们提供了锻炼身体、增进交流的机会。
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的相互融合,不仅使传统节日更加丰富多彩,也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传承逐渐减少。
然而,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关系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所体现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状态,包括团结合作、拼搏进取、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等。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具有自身特色和特定形式的文化。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与体育精神相关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而体育精神也会在体育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的角度来探讨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之间的关系。
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所体现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状态,包括团结合作、拼搏进取、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等。
这些体育精神正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体育精神内涵,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克己复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这些思想理念对体育精神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对于体育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种思想理念对于体育活动中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的精神要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活动中,运动员们需要彼此信任、相互合作,共同为团队的胜利而努力,这就需要运动员们秉持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以礼义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比赛秩序和团队合作精神。
儒家思想中还有“克己复礼”的精神。
这种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克制自己的私欲,注重个人修养和自律,培养出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在体育活动中,运动员们需要克己奉礼,严守比赛纪律,不为私利而做出违反规则的行为,同时要保持顽强拼搏的精神,永不言败,这就需要运动员们具备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的精神。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育精神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传承和诠释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踢毽子、打陀螺等,这些体育项目既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关系1. 引言1.1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根基,它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观等丰富的内容,体现了民族的独特性和传统风貌。
而体育精神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奋勇向前、团结拼搏、争先恐后的精神风貌。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之间密切相联,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色。
传统文化对体育精神的重要性在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激励着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了体育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体育精神则是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它通过体育活动传播和传承着民族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结合,不仅使体育活动更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结合,不仅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传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对体育运动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而体育精神则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延续和体现。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相互渗透与交融,不仅丰富了民族文化,也为民族的精神生长提供了养料。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互相依存、互相侧重,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发展动力。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完整体系。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融合互动,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创新的途径。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融合发展,为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共同构建起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结合,不仅为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民族文化的创新与精神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简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简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民族长期以来在生活和工作中所形成的特有体育活动,它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内涵,并且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以下将详细介绍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一、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和传承传统体育活动,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
传统体育体现了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精神特质,参与其中的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
二、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和传承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体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传统体育活动有助于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使之不被遗忘或淡化。
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传统体育活动通常是以集体为单位进行的,通过集体参与、协作和竞技,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凝聚人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还可以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传统体育活动往往注重锻炼身体的各个方面,包括力量、耐力、敏捷性、柔韧性等,通过长期参与和练习,可以使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此外,传统体育活动通常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如山水、田园等,这种锻炼方式对身心均有益处,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增强免疫力,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五、促进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
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则,通过参与和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可以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系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系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和体育也逐渐成为社交和集体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和体育都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身份和特点。
但是,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那么明确和显著,因此在此我们需要探讨一下有关这一问题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
几千年文化的沉淀,孕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承。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发现了很多与体育有关的元素,例如“以静制动”的太极拳、韦编三绝的象棋、慢跑、太极舞和剑术等等。
所有这些传统的体育活动都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社会和文化背景的机会。
在生活的各个阶段中,文化与体育活动都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激情,促进身心健康,并传递传统价值观念,所以文化和体育之间的联系是相互依存的。
其次,传统体育也被认为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中国传统体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中发展而来,同时也与其他文化体系有所不同。
它们既具有社会性,也带有艺术和文化的意义。
例如,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元素的体育竞技项目,就是运用音乐和舞蹈形式来展示华夏文化的传统。
此外,中国传统的民间运动,如淮北拳术和台湾武術等,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这些传统运动花费了几千年的时间和精力,代表了中国民族的智慧和劳动,在体育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传统文化和体育的交汇背后涉及一系列的文化问题,主要包括价值观、道德、心理、生活方式等。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顺、忍让和谦虚”等概念渗透到传统体育中。
在太极拳和象棋等传统运动中,思维方式强调平和、自我控制和自我反省,同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因此,这些传统体育都是培养人们优秀品质和道德精神的途径之一。
此外,民族传统体育还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不同种族和文化之间的传统体育活动是实现集体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也能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或共通之处,从而更好地加强跨文化合作、社交和交流互动等方面。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关系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习俗习惯和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形态,是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体育精神则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所具有的团结合作、顽强拼搏、永不放弃、追求卓越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准则。
在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魅力和精神风貌。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关系体现在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与道德规范中。
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家思想、道家精神、佛家理念等,为体育运动注入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道德规范,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公正、礼让、忠孝等思想,为体育运动提供了精神力量和行为准则。
比如在中国的武术运动中,儒家的仁爱精神和道家的舍己为人理念都深刻地影响着武术运动员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促使他们不仅在竞技舞台上表现出高超的技艺,更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情操。
而在西方国家的体育运动中,也不乏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和运动道德,这些都是西方文化中强调自我价值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特质所孕育的体育品质和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体育运动的崇高精神内涵和道德规范中,更体现在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追求中。
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关系体现在国家形象与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中。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是该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魅力和精神风貌,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
在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中,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软实力和文化资源。
比如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既体现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中,又为中国体育代表队在世界各大赛事上赢得荣誉和声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文化动力。
同样,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在国际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中展现出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中华民族格局与民族传统体育
• 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由多个民 族构成的。但是,像中国这样由占全国人 口90%以上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 成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对民 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在我国北方,以渔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 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在历史上都是以 捕渔为生的民族。长期的渔猎生活,使 他们创造出游泳、叉鱼、划船等传统体 育活动。这印证了一个基本的原理,即 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都与其经济生活 类型密切关联。
二、以农耕为主的民族生产方式对其传统 体育的影响
•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他们主要生 活在黄河、长江、珠江的中下游地区,是 一个崇尚农耕文化的古老民族。 在中国, 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多起源于长江、黄河 两大流域。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 载,在我国汉族中流行开展的传统体育项 目就有301项之多,其中许多体育活动与 汉族的农耕文化有关。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 民族传统体 育的形成、发展,主要取决于各民族生存环 境中的地缘关系和经济生产方式。使自然环 境成为催生、 经济生产类型与民族传统体育
一、狩猎生产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影响
狩猎是少数民族战胜自然、战胜野生动 物而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
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佤族、拉祜族(猎 虎的民族)、独龙族的生产方式即以狩猎和 农事活动为主,他们围绕狩猎而开展的跑、 跳、投、攀、射、骑等体育活动,从不同角 度反映出狩猎民族所需要的特殊体育技能与 运动技巧。
我国的西北地区,由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共同 组成。它们与大川、荒漠等自然环境相联系, 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西北地区独具特色民族 体育项目,如赛马、赛牦牛、刁羊、骑射、姑 娘追等,无不展现出草原民族奔放、热情的游 牧文化特性
第二节 多元文化圈与民族传统体育
•在西北的黄河流域,人们开展的牛 羊皮筏竞渡、横渡黄河、骑木划水等 项目。这些体育活动则反映出黄河流 域具有乡土气息的民族生活特征;而 大象拔河、套马、拔腰、射箭等活动, 则展现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 秉性
我国西南地区山峦密布,地势陡峭。该区域 分布有山地、河谷、草原、森林等多样性的 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态环境,就造就出各异 的经济生活方式。从而,决定了西南地区各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其中狩猎与农 事是西南民族较为普遍的生产方式,人们围 绕狩猎而开展的民族体育活动有跑、跳、投、 攀、射、骑等项目;而反映农事生产的有哈 尼族的栽秧舞、佤族的舂谷舞等活动。
• 我国的东南地区自然环境较为优越,这里 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十分有 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当地的少 数民族主要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生产。 该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生活 方式,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 动,如苗族的爬花杆、芦笙舞、布依族的 划竹舟与瑶族的铜鼓舞等等。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环境 的差异性十分显著,加上复杂多样 的历史文化影响,使各地生态环境 的类型纷繁复杂,各种文化形态相 互交织,并呈现多样性的民族文化 特征,使得该地区的民族体育文化 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形态与风貌。
因此,少数民族多开展赛马、刁羊、摔跤等 与游牧生产相关的传统体育活动
三、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各民族体育文化的交融
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大杂居、大融合 现象较为普遍,在同一地区,往往有多个民族 居住,有些地区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形 成相互交融的分布状况;这种多民族大杂居的 现象,促进了我国各民族体育文化的相互交流 与融合
二、民族分布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
在我国民族的地域分布中,汉族主要聚居在地 势较平缓的农业地区。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 的交通要道和商业据点也都有汉族的分布。
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占全国面积的50%以上, 他们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草场。所以少数 民族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从事牧业生产,中国的 五大牧区均在少数民族地区。而从事游牧业生 产的人群大都是少数民族。
第二节 多元生态文化圈与民族传统体育
•生态结构就是各民族特有的生态环境,主 要指人类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 组合。
在人类社会中,人不能离开自然环境而生 存,生态环境是各民族生存的空间条件,复 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就为少数民族体育的多样 性发展提供了特定的物质基础。
如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水草丰美,决定了 蒙古族以畜牧业为特定的经济生活类型,从而 孕育出与之相关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体 育活动。
三、畜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对其传统体 育形成的影响
我国的西部地区,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的草原地带。因而,长期生活在这里的 人们就以游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如蒙 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他们的 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马匹,从而孕育出赛 马、刁羊、姑娘追等体育项目。充分展 现出草原民族奔放的游牧文化气息。
一、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核心凝聚力—汉族
我国的汉族在夏、商、周时期从东方文化与西方 文化中汲取了诸多的文明成果,经春秋时期的融合, 到秦代,又统一了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平原地区。 后来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统一成为汉族。
经二千多年的发展,汉族逐渐向各地扩展,融合 了其它地区的多民族人口,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的发展格局。从现存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 可以看出: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与竞赛规 则都具有汉族体育文化影响的痕迹。
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
本章提要
中华民族与民族传统体育 多元生态文化圈与民族传统体育 经济文化类型与民族传统体育 宗教与民族传统体育 民俗与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艺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第一节 中华民族与民族传统文化体育
一 中华文化是孕育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摇篮
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由华夏族衍化而来的汉族及55 个少数民族的总称。在古代中国,虽无“体育”一词, 但却有“养生”、“导引”、“武术”、“气功”等 与体育相关的古老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