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且在中华文化的摇篮下诞生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
当前,为了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而其中,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其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所沉淀下的精神文化财富,对各民族的精神导向和价值取向都有影响作用,因此,要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让子孙后代都能够享受文化的洗礼。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各民族在特定的生产环境下产生的精神文明财富,能够给当地的人们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感。
1.1 各民族文化共同特征虽然各民族间的文化因为地域不同具有差异性,但是在中华文化下,不同民族文化也具有共性[1]。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不同的民族文化也进一步反映了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民族体育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本民族人民共同遵循和接受的文化积淀和财富。
民族体育文化大多是从部落或者族群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的不同下演变而来的,来源于民族中的生产活动、军事活动以及生活娱乐等。
而民族体育文化也伴随民族史和民族文化的变迁发展,在形式、内容与发展方式上变得更加多样化,成为具有传承民族信仰、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的文化发展形式。
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各民族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具有相对的差异性,从而构成了具有民族区域特征的多元化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形式,能够帮助各民族的人民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能够让各民族人民通过体育活动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2]。
而不同文化和地域所产生的体育文化也是不同的,例如在我国南方的地域,气候温和,江河众多,水源充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多以游泳、赛龙舟等水乡体育为主[3],而北方地区的广阔草原则诞生了骑马、射箭以及摔跤等体育活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浅谈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浅谈【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长期流传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用于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各式活动。
基于生理和社会的需要,少数民族的人民不断创造,并随着运用者的认识水平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而发生变化。
本文就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发展和价值方面做一阐释。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体现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因生产力水平和自我认识能力的不同,人民从事体育活动有着不同的目的。
从远古时代开始,为了满足生理和社会的需要,少数民族人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属于自己的体育活动。
这种传统体育活动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和久远的历史,当然这种传统体育的创造都与其生活、生产甚至宗教、政治军事有关。
1、满足本能的需要人和动物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就是运动。
动物会通过运动捕食、占领空间,也会用运动来保护生命、抵御敌类,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而人类通过运动生存、保护生命等已不能满足人们生存需要,因此,各种传统体育活动孕育而生。
自然是有规律的,人们的生活也在这种规律中劳逸结合的度过。
许多传统体育就是人们劳动间隙为了放松创造的。
同时,少数民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他们和外界的接触较少,体育活动的创造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达到娱乐的目的。
譬如苗族的跳脚会,壮族的打陀螺、倒立竞走,瑶族的跳铜铃等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
正是这种本能和生存、社会需要的糅合超越了自然本能,让人们达到更高的文化境界。
2、生产劳动的需要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每个部落都是依靠狩猎、捕鱼等手段生存和延续。
这种环境下各民族为了锻炼生产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竞争力水平创造出很多体育活动。
为了战胜恶劣的生存环境,人们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对抗恶劣环境的生存意志。
因此类似摔跤、射箭、赛马等的竞技类体育活动应景而生。
而现在,这些活动已不再只为了生产活动,渐渐演变成人们日常的体育活动。
3、军事战争的需要人口的增多和资源、空间不足的矛盾导致一些民族运用战争来满足自己的族群。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空间探究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空间探究我国地大物博,拥有着众多少数民族地区,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体育文化,这些体育文化在当地深受人们的喜爱,承载着民族团结、荣誉感和自豪感等文化价值。
本文将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进行探究,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独特的文化。
一、藏族地区体育文化藏族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
藏族人民喜欢多种运动,如射箭、马术、赛马,其中最为流行的是藏式赛马。
在赛马中,藏族人民会打扮得十分漂亮,观看气氛热烈。
藏式赛马被誉为“七月半草地上的奥运会”。
在藏族地区,有一种很有特色的体育项目——藏式摔跤。
藏族摔跤是一项与民族文化深度相融的体育活动,受到当地人的热爱。
藏族摔跤比赛形式多种多样,有对攻式、拖地式和推跳式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结依格瓦,是一种技巧高超的擒拿技术,在威力和技术难度方面皆卓越。
蒙古族地区虽然地处草原,但与藏族一样,蒙古族人民也会进行很多与马相关的体育活动。
对于蒙古族人民而言,骑马是一项特别重要的运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都有很多骑马比赛,还有极限穿越沙漠的表演。
在蒙古族体育文化中,搏击是一项十分受欢迎的比赛项目。
蒙古族传统角力比赛要求参赛选手需要全面发展,掌握摔跤、拳、腿和扭折等多种技巧,其技巧和风格独特,既具有攻击性,又有防御性。
除此之外,还有马术、射箭等比赛项目,这些项目已成为蒙古族地区体育文化的重要特色。
壮族是一个勇敢、豪迈的民族,其体育文化也丰富多彩。
壮族喜欢打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其中篮球颇受壮族青年人的热爱。
此外,武术、武术表演以及其他体育活动也深受壮族人民的青睐。
在壮族地区,有一种很有特色的体育项目——莫洛巡戈,是一种壮族传统搏斗比赛。
参赛人员用特制的双刀、单刀、刀盾和拳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搏击。
这种搏击方式十分独特,技巧也十分高超,赛场上的气氛极为热烈。
彝族是一个勇敢、爱好自由的少数民族,其体育文化也依照民族文化传统发展。
试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开展

试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开展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育事业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那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如何合理的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所特有的传统体育文化,它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2.民族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形式、规则、器具上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3.群众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普及面广,是少数民族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多元文化的体现。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这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为培养大批健康的体育人才奠定基础。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开展1.加强宣传。
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学生和家长了解传统体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其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科学规划。
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传统体育活动的场地、时间和内容,避免安排过多的考试或者其他活动影响学生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机会。
3.增加经费。
学校应该增加传统体育活动的经费,用于购买器材、场地租赁和训练费用等,确保传统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4.建立保障机制。
为了确保传统体育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如设立专门的传统体育活动负责人、安排专门的器材保养人员和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等。
五、结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

第一章 文化、体育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述
第二节 体育文化
• 一、体育文化的概念、形态 •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 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 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 • 体育文化的形态包括: • 1、现代体育文化形态。是以西方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为文 化背景而产生的。 • 2、前体育文化形态。它基本上属于自然体育形态,是人类社会 尚处于地域开发阶段的产物。与人类低能量开支和原始思维方 式相适应。 • 3、过渡期体育文化形态。由包括两种形态:准体育文化形态, 亚体育文化形态第一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
一、民族传统体育起源的几种学说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其中包括; 1.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是原始人类最主要的社会活动,劳动及生产工具 的使用技能是体育文化产生的重要因素。 2、娱乐起源说。这些身体的活动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一些好处,主要是 能够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当这些身体活动的意义一旦被人们 所认识,就会很自然地同开始的本能活动区分开来,而形成原始的体 育形态。 3、部落战争起源说。部落战争是推动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促使人们掌 握武器、提高战斗技能,从而促进了军事和身体训练水平,推动了传 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4、原始宗教起源说。将神人格化,逐渐在祭祀中出现了舞蹈、经济、角 力等身体活动,用于娱神,以表示对神的虔诚。这些身体活动,就是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源头。
第二章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 史渊源和发展
第一节
•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
• •
•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形成的社会背景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科学 技术、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不断地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铸造了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推动了中国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各民族创造的多 姿多彩、风格迥异的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了中华民族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首先,在共同缔造祖国疆域过程中,56个民族在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诸方 面结成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为斑谰多姿而又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的产生 与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其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演进离不开自然条件的制约。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部分,正是在河谷平原的摇篮中发育成长的。它选择了一条既不同于海洋民族 (如古希腊罗马人),也不同于游牧民族(如古代阿拉伯人)的发展道路,一 开始就以农业经济作为建设文明的基点。最终演进为一种高度发达、极端成熟 的以农为主的文化形态,并由此繁衍出不同的文化传统,铸造了中华民族独具 的世界观念和文化心理。 再次,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凝合而成。文化的历史就是人类共同性不断张扬的 历史。
广西少数名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及发展趋势

团结是 中华 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
2 .广西 少数 民族 传统体 育 文化 的概 况
同民族共有的思想感情 、智慧和意识行为 ,具有浓厚 的
民族 风情 的复合 型 文化形 态 。
2 . I 广西少 数 民族传 统体 育现 状
广西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以非竞技性项 目 ( 包括 舞蹈类 、表演类 、游戏类等 ) 为主 ,纵观广西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的表演可知 :凡是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恶劣的 少数民族 ,由此而产生 的传统体育项 目具有显著的竞技 性 ;相反 ,居住在平原 的少数 民族 ,其体育项 目就具有 明显的娱乐性 。因此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因素。 广西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 —
8 4 —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演变之后 已
经形 成 了属 于 自己 民族 的 特殊 标 志 ,这 些 特 殊 标 志 内化
少 数 民族 传统体 育 已 “ 走 出深 闺为人识 ” ,就像
现代 的足球 、篮球一样 。竞技体育 的产业 化之路 已经十 分成熟 ,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与经济联姻也是顺理成章之
占广 西 总人 口的4 2 . 5 2 %。党 和 人 民政 府 对 少 数 民 族传
统体育 十分关怀 和重视 ,并对其进行 挖掘 、整理 和发 展 。一九五三年九月 ,在天津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全 国民 族形式 体育表演及竞赛 大会 ,来 自全 国各地各 民族 的 作者简介:薛建新 ( 1 9 7 9 - ) , 男, 右江民族医学院 讲师 张 锦 右 江 民族 医学院
新 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实行各 民族一律平等 ,废除 了民族压迫 ,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才获得新生 ,才走上了
重点解析之民族传统体育如何理解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重点考点

重点解析之民族传统体育如何理解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重点考点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特点以及重点考点,旨在加深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理解。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民族传统体育是指由一定民族或地域特色的团体或个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体育活动形式。
它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与民族的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紧密相关,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1. 历史悠久: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例如,中国的太极拳、中国象棋等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2. 民族特色明显:民族传统体育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从服饰、器械、规则等方面彰显出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
3. 地域性强:民族传统体育通常与特定的地域紧密相关,如中国的龙舟赛、蒙古族的射箭等。
4. 多样性:民族传统体育种类繁多,如舞蹈、竞技、娱乐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重点考点1. 体育文化交流:民族传统体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体育活动,不同民族之间可以增进交流和了解,促进文化多元和谐。
2. 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应共同努力,进行相关活动和宣传,以确保其得到充分保护和传承。
3. 可持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要求。
要通过创新与传统的结合,提升传统体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4. 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民族传统体育是体现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之一。
各国应该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推广,提升国家的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总结起来,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流传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2摘要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切入点,借鉴人类学、文化学、民族学、体育文化学、民族传统体育等学科的理论,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探讨和论述。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特征。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将使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全面和科学的进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征研究,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必不可少的,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朝着规范化、社会化、民族化、世界化的方向前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对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及其传承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定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指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中,本民族原创或虽从其他民族文化中引入,但已经历了明显的文化改造、已与本民族文化充分融合、并流传已久的,以身体活动为形式,以追求身心与精神健康为目的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意识、客观意识和有意识的行为方式[1]。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就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在其传统的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和有意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分化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民族体育文化形式。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特殊积淀形式,除了具有人类社会文化一般的特征之外,还具有其独特的内涵与民族文化特质,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运动特征、民族文化风格与历史文化特征。
相对与现代体育来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如下的特征:(一)民族性特征民族性是指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所表现出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特殊性与象征性,也体现出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经济生活方式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差异性[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与发展研究来源:考试吧()2010-3-22 11:24:00【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论文大全论文关键词: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论文摘要:从文化视角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性、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以及文化的现代与传统兼备等特征。
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树立文化自觉与保护意识,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是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众多,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社会处在一个融合发展的时期。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成分,如何进行文化定位与发展,有效地融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发挥积极的文化功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1.1 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地域文化是以历史地理学为中心展开的一门文化学科…。
体育具有地域性,是体育不同项目与文化产生的基础。
正因为不同地域存在着内容和形式大相径庭的体育活动,因此,在不同的地域范围才有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可能。
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彰显出不同的地域体育文化特征。
体育项目技术对地域具有较大的依赖。
可以说,地域地理环境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发展的基础。
如藏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马运动。
赛马是藏族人民尤为喜爱的地方体育项目。
在我国许多藏族聚居地,还保留着相当规模的赛马运动。
如藏北赛马会、康定赛马会、甘肃华锐藏区的赛马会等。
藏族的赛马项目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
藏区草原居多,马作为藏族人民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因此,以赛马作为当地藏族人民欢庆娱乐的方式,方便可行。
当然,赛马并非藏族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
一般来讲,凡是聚居在草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赛马的运动。
如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蒙古族等。
少数民族的这种项目地域性特点较为明显,这一点从各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特点上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依据。
此外,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地域性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具有高度的统一。
当前地域体育文化理论认为,“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和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体育项目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是构成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1.2 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相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地域性特征也表明了其文化的原生态性。
我国大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其文化的产生与形成具有原生态性和自然性。
如位于桂西北的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水族聚居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桐子镖”,相传来源于水族的祭祀文化和采收桐果的生产习俗,迄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明代嘉庆年间,部分水族同胞为了躲避官府、恶霸的压迫而迁徙到广西宜州市北牙瑶族乡居住,附近山上盛产油桐,每年深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到山上采收桐子。
劳作之余,人们满怀丰收的喜悦,在村头竖起一张篾笆,画上圆圈当作“靶子”,以桐果为“镖头”,比赛谁投得准,后经民间老艺人的整合加工,与水族丧葬仪式中的“过火海”结合起来,演绎成为水族传统体育项目“桐子镖”。
这种类似的原生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较多,如西藏的“古朵”、土家族的“安昭舞”、畲族的“打枪担”等。
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具有上百年历史,尤其是在一些聚居地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其传统体育无论是从外在的技术到内在的文化,夹杂了较少的现代化因素,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态和自然性,使文化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展现。
1.3 文化的现代性与传统性兼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尽管由于产生和形成的传统性和历史性,带有更多的传统化意义。
然而,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技术层面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发生着悄然变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带有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发展。
这种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所致。
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发展中,必然产生文化的整合,增加新的内容和形成新的文化结构。
当然,与外来文化的整合过程中,文化的革命力是传统性的,外来文化在与本土文化的整合过程中,逐渐促使外来文化适应本土文化发展的要求。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自身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学习,促进了自身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使优秀的民族文化“现代化”,形成标志着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模式。
在此方面尤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明显。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 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增强各族人民体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
目前,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了抢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蹴球、秋千、武术、射弩、龙舟、打陀螺、“押加”、民族式摔跤、马上项目等多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近年来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民族体育项目。
这些项目既有现代体育的内容,同时具有深厚的传统体育内涵。
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功能2.1 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显现,一个民族文化或者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往往通过传统体育来实现。
在这些充满文化内涵的体育活动中,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我国广大地区分布有较多的少数民族,而且很多少数民族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大众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该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方式。
通过各种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将传统体育中所隐含的该民族制度习俗与心理价值趋向等进行有效的传承,从而达到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
例如土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与该民族的节庆习俗和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正月的初一,土族人民常常相聚跳安昭舞。
正月初三,则跳为祭祀驱魔的舞蹈。
二月初二,则举办跳神会,会前一般举行赛马活动。
而在正月十四和六月初八、初九,在西宁的佑宁寺要举行隆重的“晒佛“仪式。
大会期间,要举行盛大的祭神舞蹈表演和赛马、射箭等活动。
土族传统体育与宗教祭祀活动常常相伴而行,在传统庙会和宗教活动的同时,使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人们感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导土族人们了解和遵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土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保存下来的,反映各民族意识和多元文化活动的财富。
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数来源于该民族的宗教文化起源和节庆丰收,因此,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身就是记载和保留该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如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僳僳、佤、布朗、纳西、拉枯、普米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将会举行盛大的多种传统体育活动。
据说最早的火把节是人们点起火把在庄稼地转悠,烧死庄稼地里的虫害,使来年农业得到好的收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火把节便成了人们向火神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
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彝族白马山寨里的男女老少排着火把的长龙,一路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和幸福。
因此,通过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来加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使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远古生活与文化起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我国已有研究机构专门从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近年来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的种种所谓的“化石努力”,即非常忠实的保留一个濒危民族文化的样本,尽量排除一些现代人给予的观念,或者是现代人给予的偏见。
2.2 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功能2007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在讲话中讲到:“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 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
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反映了少数民族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促进了民族团结、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它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和谐文化的建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地域辽阔,民族分布广泛,不同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正是多个民族文化才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灿烂的华夏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当前文化发展多元化成为文化界炙手可热的话题。
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人们愈加发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是保持民族文化活力的有效保证,尊重各自的民族文化,反对民族霸权文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不争事实。
因此,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其实质就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而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则是构建我国文化多元结构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3.1 文化自觉与文化保护“文化自觉”的概念,最初是由我国着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发展的前提。
就现代形式而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总体上与国家推广的众多的现代竞技体育,无论是从后备人才、设备条件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种情况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绝非是一种被动的文化保护,而是应具备一种文化自觉的常态。
应主动树立和加强自己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以求得生存与发展。
有学者指出:“就生存论层次的现代化而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继续生存,就只能作总体的、根本的适应性转型,走一体化的道路,并以依附性的边缘文化形态存在;从意义论层次的现代化来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则可以在有可能作个性化选择的精神信仰和生活境界的范围内,以多元化的民间风俗习惯和个性生活情趣形态长期存在,并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参考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