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与发射
hv
hv
电子的激发过程
有机分子被激发时,电子的自旋没有改变,则激发态分子 的总自旋仍为零,分子仍为单重态这就是激发单重态。 按能量的高低,分别用S1,S2,S3等来表示若干激发单重态。 若在分子激发时,跃迁的电子自旋发生了翻转,则分子中 电子的总自旋S = 1。 分子的多重性为2S+1 = 3,分子处于三重态, 用T1, T2,T3等来表示不同能量的激发三重态 。 在光物理过程中,涉及最多的是S0, S1和T1 三个态。
? 重原子效应
在重原子中,能级之间的交叉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容易发生自旋轨道的相互作 用,增加了由单重态转化为三重态的概率。如,卤素取代基随原子序数的增 加而荧光降低。
? 溶剂、 温度、溶液pH等对荧光光谱也有影响。
磷光光谱分析简介
磷光:处于基态的物质分子受到激发后,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能级,再从 T1跃迁回S0所产生的光辐射,称之为磷光。
第二章 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 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
? OLED结构及工作原理 ? 荧光的产生及性质 ? 磷光的产生及性质
OLED结构及工作原理
1、电子和空穴分 别从阴阳两极注入
2、电子和空穴分别 在功能层中进行迁移
3、电子和空穴在合 适的位置形成激子
4、激子在一定的 范围内进行迁移
5、激子(或将能量传 递给其它中心)发光
温度对磷光的影响 随着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速率减慢,磷光逐渐增强
2)磷光分类: 10、低温磷光(液氮)
溶剂要求 I、易提纯且在分析波长区无强吸收和发射; II、低温下形成具有足够粘度的透明的刚性玻璃体。EPA{乙 醇:异戊烷:乙醚 = 2:2:5}
20、室温磷光(1974)克服了低温磷光所受到实验装置和溶剂选择的限制
荧光与磷光光物理过程
荧光与磷光
荧光光谱分析简介
处于基态的物质分子受到激发后,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能级,再从 第一单重态跃迁到基态所产生的光辐射 ,称之为荧光。
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分子的激态和基态的能量差必须与激发光频率相适应; 2)吸收激发能量之后,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效率。
荧光的主要参数: 荧光效率、荧光强度、荧光寿命、极大波长 。
主要参数及特点: 参数:量子效率、磷光强度、磷光寿命、极大发射波长。
特点: 1)波长比相同物质所发出的荧光波长长(T1 < S1); 2)磷光寿命比荧光的长(10-4 ? 10 s)—(磷光为禁阻跃迁产生,速率常数 小); 3)寿命和强度对重原子和氧敏感(自旋轨道耦合,使系间窜跃增加)。 由于磷光寿命长,T1的非辐射跃迁、碰撞失活、光化学反应几率都增加,所以 磷光较弱。
3) 系间窜跃 指不同多重态间的无辐射跃迁, 例如S1→T1就是一种系间窜跃。 通常,电子由S1的较低振动能级转移至T1的较高振动能级处。 有时,通过热激发,有可能发生T1→S1,然后由S1发生荧光。这是 产生延迟荧光的机理。
激态分子的去活化过程(失能过程):
4) 外转换 受激分子与溶剂或其它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发生能量转换。 这一转换过程能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也称“熄灭或“猝灭”。
5) 荧光发射 处于S1的电子跃迁至基态各振动能级时,将得到最大波长的荧光。 而且不论电子开始被激发至什么高能级,最终将只发射出最大波长的 荧光。荧光的产生在10-7 - 10-9s内完成。
荧光猝灭
? 荧光猝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引起 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称为荧光猝灭。能产生荧光猝灭的原因有以下几 点:
5)荧光物质的自猝灭:在浓度较高的荧光物质溶液中,单重激发态的Leabharlann Baidu子在发 生荧光之前和未激发的荧光物质分子碰撞而引起的自猝灭。
荧光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1)激发光谱 改变激发波长,测量在最大发射波长处荧光强度的变化,以激发波长 对荧光强度作图可得到激发光谱。
2)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即荧光光谱。以一定波长和强度的激发光辐照荧光物质, 不同波长处产生不同强度的荧光,以荧光强度对其波长作图可得荧光 发射光谱。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征发射峰,因而使用荧光发射光谱可用于鉴别 荧光物质。
荧光效率
?
发光分子数 激发态分子数
荧光寿命:分子荧光从最大亮度I衰减为I/2所用的时间。
激态分子的去活化过程(失能过程)
1) 振动弛豫:在液相或压力足够高的气相中,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因 碰撞将能量以热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从而从高振动能层失活至 低振动能层的过程,称为振动弛豫。
2) 内转化 具有相同多重度的分子,如果较高电子能级的低振动能层与较低电 子能级的高振动能层相重叠时,则电子可在重叠的能层之间通过振 动耦合产生无辐射跃迁,如S2→S1;T2→T1。
1)碰撞猝灭:由于与猝灭剂分子发生碰撞,增加了非辐射跃迁的几率;
2)静态猝灭(组成化合物的猝灭):由于荧光物质分子与猝灭剂分子生成非荧光 的配合物;
3)转入三重态的猝灭:分子由于系间跨越跃迁,由单重态跃迁到三重态。转入 三重态的分子在常温下不发光,它们在与其它分子的碰撞中消耗能量而使荧 光猝灭。
4)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的猝灭:某些猝灭剂分子与荧光物质分子相互作用时,发 生了电子转移反应,因而引起荧光猝灭。
荧光的主要影响因素
? 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大,最大激发峰和最大发射峰会发生红移。
? 分子结构的刚性:
刚性强有利于电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产生光辐射。
? 取代基效应
给电子基团,如-OH、-OR、-NH2、-NR2等,使荧光增强; 吸电子基团,如-COOH、-NO、-C=O、卤素等,减弱甚至会猝灭荧光。
3)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波长比较:与激发(或吸收)波长相比,荧光发射波长更长,即产生所 谓Stokes位移。(振动弛豫失活) 形状比较: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尽管分子受激可到达不同 能级的激发态,但由于去活化(内转换和振动弛豫)到第一电子激发态 的速率或几率很大,好像是分子受激只到达第一激发态一样。
室温磷光的主要测试方法:
I、固体基质 在室温下以固体基质(如纤维素等)吸附磷光体,可增加分子刚性、 减少三重态猝灭等非辐射跃迁,从而提高磷光量子效率。
II、重原子效应 ? 使用含有重原子的溶剂(碘乙烷、溴乙烷)或在磷光物质中引入含有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