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课件
合集下载
《农业与资源环境》课件

资源环境对农业的制约与支持
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 利影响。
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农业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 质量造成危害,如病虫害、杂草
等。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 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农业生物 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04
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重要性及意义
详细描述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它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物资源是指可用于农业生产或与其相关的 生物种类和种质资源。
农业生物资源的分类
根据生物的种类和用途,农业生物资源可分为农 作物品种、家畜家禽品种、微生物资源等类型。
3
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和利用农业生物资源,需要采取遗传资源保 护、品种改良、生物技术应用等措施,以提高生 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农业的分类与特点
农业分类
农业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根据生产对象不同而 划分。
农业特点
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受自然条件影响 较大。
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2024)

生态系统破坏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影响 人类福祉。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原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威胁 本地物种的生存。
2024/1/30
27
固体废弃物处理问题透视
垃圾围城
城市化进程中,固体废 弃物产生量迅速增长, 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 围城现象。
2024/1/30
土壤和水体污染
固体废弃物的不当处理 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 重污染。
8
水圈层结构与功能
水圈层结构
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 水等。
人类活动对水圈层的影响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排放 污染物导致水体污染等。
水圈层功能
调节地球气候、提供水资源、维持生 态系统平衡等。
2024/1/30
9
岩石圈层结构与功能
2024/1/30
岩石圈层结构
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4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
反作用。
2024/1/30
研究任务
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提出 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技术途 径,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包括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 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工程学等 多个分支领域。
2024/1/30
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培养
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培养环保 行为习惯。
29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0
2024/1/30
14
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分析
土壤污染现状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的不当处理,导致 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

第12页/共83页
§8-1 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 3、可更新性资源是以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生态条件为
前提的,也并非取之不尽; 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合理利用,才可永续利
用。 • 4、农业资源的负荷是有限的。
如:草场一旦超载,其调控机制就会失灵,贫困地区“越穷越生, 越生越穷”就是明证。
• 应珍惜有限的资源,节约资源,经济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采 取有效措施保护资源。
本章提要
• 6、资源与环境问题 • 7、农业环境污染及防治 • 8、农业资源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重要问题 • 1、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状况及其特点 • 2、农业生态 系统平衡的特点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
第2页/共83页
第九章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业资源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 基础,农业生产的过程实质是把农业资源的潜在生产 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不同地域内农业资源的 质、量、时空组合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与 发展方式,因此,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的优 势,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生态 学的重要内容。
第5页/共83页
§9-1 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 一、农业资源的分类 • (一)、按来源可分为:
• 自然资源(nature resources):
是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以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需的自然条件总和。
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 社会资源(social resources )
资源的可更新性不是必然的。
• 不可更新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 )
指不能连续不断或周期性的产生、补充和更新或 者其更新周期对人类经济活动来说太长的一类资源。
§8-1 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 3、可更新性资源是以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生态条件为
前提的,也并非取之不尽; 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合理利用,才可永续利
用。 • 4、农业资源的负荷是有限的。
如:草场一旦超载,其调控机制就会失灵,贫困地区“越穷越生, 越生越穷”就是明证。
• 应珍惜有限的资源,节约资源,经济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采 取有效措施保护资源。
本章提要
• 6、资源与环境问题 • 7、农业环境污染及防治 • 8、农业资源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重要问题 • 1、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状况及其特点 • 2、农业生态 系统平衡的特点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
第2页/共83页
第九章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业资源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 基础,农业生产的过程实质是把农业资源的潜在生产 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不同地域内农业资源的 质、量、时空组合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与 发展方式,因此,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的优 势,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生态 学的重要内容。
第5页/共83页
§9-1 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 一、农业资源的分类 • (一)、按来源可分为:
• 自然资源(nature resources):
是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以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需的自然条件总和。
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 社会资源(social resources )
资源的可更新性不是必然的。
• 不可更新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 )
指不能连续不断或周期性的产生、补充和更新或 者其更新周期对人类经济活动来说太长的一类资源。
《农学概论》课件

农业法规体系
分析农业法规的特点和作用,包括土地管理法、 种子法、动物防疫法等。
3
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探讨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以 及如何完善农业政策与法规体系。
05
农业发展与未来
现代农业的特点与趋势
农业科技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越 来越依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如智能农机、无人机、遥感监测等
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介绍常见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 律及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比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提出综合防治的策略。
植物检疫与外来物种入侵
阐述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和外来物种入 侵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介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和 管理措施。
农业生态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农业机械化
01
农业机械化
介绍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发展 历程和应用领域,以及农业机 械化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02
农业机械种类
阐述各种农业机械的用途和使 用方法,包括拖拉机、收割机
、灌溉机械等。
03
农业机械化管理
介绍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方 法,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 农业机械,提高机械的使用效
率和安全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
资源保护
重视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 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过度开 发和浪费。
环境保护
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 污染和破坏,如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推广生态农业等。
经济效益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经济 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 展。
社会效益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促进 城乡协调发展。
分析农业法规的特点和作用,包括土地管理法、 种子法、动物防疫法等。
3
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探讨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以 及如何完善农业政策与法规体系。
05
农业发展与未来
现代农业的特点与趋势
农业科技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越 来越依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如智能农机、无人机、遥感监测等
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介绍常见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 律及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比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提出综合防治的策略。
植物检疫与外来物种入侵
阐述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和外来物种入 侵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介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和 管理措施。
农业生态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农业机械化
01
农业机械化
介绍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发展 历程和应用领域,以及农业机 械化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02
农业机械种类
阐述各种农业机械的用途和使 用方法,包括拖拉机、收割机
、灌溉机械等。
03
农业机械化管理
介绍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方 法,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 农业机械,提高机械的使用效
率和安全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
资源保护
重视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 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过度开 发和浪费。
环境保护
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 污染和破坏,如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推广生态农业等。
经济效益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经济 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 展。
社会效益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促进 城乡协调发展。
农业概论第2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2、土壤水分的种类及性质
根据水分存在形态、位置及性质,土壤水分分为:
束缚水(吸湿水):借助分子引力与静电引力紧紧吸附
于土粒周围不易移动,不能被作物利用。(无效水) 毛细管水:存在于小孔隙间,借助于表面张力而保持地 水中,随外界压力改变而移动。作物利用的主要成分。 重力水(自由水):存在于大孔隙中,易被作物利用, 也易流失。(过剩水)
光周期反应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引种上的应用 南种北引:短日作物生育期延长 北种南引:长日作物生育期延长 栽培管理上的应用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 种植密度的调节 反季节栽培 环境影响分析 控制花期(菊花、杜鹃花) 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烟草引至温带,春季提前 播种、抑制甘蔗开花)
低纬度地区不具备长日条件,所以一般分布短日植物, 高纬度地区的生长季节是长日条件,因此多分布长日植物, 中纬度地区则长短日植物共存。 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同一种植物可以在不同纬 度地区分布。例如短日植物大豆,从中国的东北到海南岛都 有当地育成的品种,它们各自具有适应本地区日照长度的光 周期特性。如果将中国不同纬度地区的大豆品种均在北京地 区栽培,则因日照条件的改变会引起它们的生育期随其原有 的光周期特性而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南方的品种由于得不 到短日条件,致使开花推迟;相反,北方的品种因较早获得 短日条件而使花期提前。
(一)光
1、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主要通过光照强度(光强)、光照时间(光长)、光 谱成分(光质)三方面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1)光强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强主要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光补偿点:表观光合速率(净光合速度)等于0时的光 照强度。 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达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 根据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作物可分为: 喜光作物:光饱和点高(2~8万Lux),光补偿点高 ( 0.05~0.1万 Lux )。(水稻、玉米) 喜阴作物:光饱和点低(0.5~1.0Lux ),光补偿点低 ( <500Lux )。(云杉、冷杉)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共47页文档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 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 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动物的 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
22
按污染物性质分 生物污染 化学污染 物理污染
按环境要素 大气污染 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
23
环境干扰:是指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 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的人类不良 的影响。包括:噪声、振动、电磁干扰、 热干扰等。
4、环境如果按空间尺度大小,由近及远,由 小到大可分为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 环境、星际环境。
.
12
1)聚落环境:是人类群居生活的场所。是人 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 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居室环境
院落环境
村落环境
城市环境
.
13
2)区域环境:是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 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区域的范围可大可小, 区域内环境结构特点、功能也千差万别。
.
15
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环境分类,环境都 具有共同的特征。
首先,环境是一个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客观 物质体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它 既有依托作用,又有限制作用,因此环境 有合适与否,或优劣之分。
其次,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地区的 环境由其若干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 素),以其特定的联系方式构成一个完整 的系统。
.
20
2、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是 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 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 此它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21
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社会活动引 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 们导致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 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 而引起的。按对象性质分 :生物环境破坏;非生 物环境破坏
.
22
按污染物性质分 生物污染 化学污染 物理污染
按环境要素 大气污染 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
23
环境干扰:是指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 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的人类不良 的影响。包括:噪声、振动、电磁干扰、 热干扰等。
4、环境如果按空间尺度大小,由近及远,由 小到大可分为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 环境、星际环境。
.
12
1)聚落环境:是人类群居生活的场所。是人 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 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居室环境
院落环境
村落环境
城市环境
.
13
2)区域环境:是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 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区域的范围可大可小, 区域内环境结构特点、功能也千差万别。
.
15
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环境分类,环境都 具有共同的特征。
首先,环境是一个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客观 物质体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它 既有依托作用,又有限制作用,因此环境 有合适与否,或优劣之分。
其次,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地区的 环境由其若干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 素),以其特定的联系方式构成一个完整 的系统。
.
20
2、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是 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 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 此它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21
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社会活动引 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 们导致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 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 而引起的。按对象性质分 :生物环境破坏;非生 物环境破坏
《农业与资源环境》PPT课件

2、从农业生产特点看农业生产 的生态本质
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也表明,农业生产中经济 产品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生态产品的形成过程, 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合理的经济行为 有利于农业生产外部效益的不断形成,从而改 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反之, 鉴于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特有的密切关系,不 合理的经济行为会以倍增的形式导致生态系统 退化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使人类陷入生存危 机的困境。
农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从可持续发展概念)人 们在从事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经济行为造成生态系统 退化给当代人类及后代人类造成福利水平的下降的影 响。或者指(从经济学外部性概念)农业生产者给其 它经济主体和消费者造成不能由市场价格表现的不利 影响。
农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具体表现为:土壤肥力下降, 产品质量下降,环境严重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资源存量锐减,生物多样性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 地沙化扩大,生态景观破坏等等。农业生产外部不经 济最严重的表现莫过于对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基础的 生态系统的破坏。
1、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现代农业主要指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 现代农业以其生产工具的高度机械化、 农艺技术的高度科学化,大大提高了系 统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 对农产品的需求。但由于现代农业过分 分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农业生 产的生态本质,因此就在其满足人类需 求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的 发生
2、农业生产的外部经济
农业生产过程中也能形成极大的外部经济。这是农业 区别于其它生产部门的显著特征。农业生产的这种外 部经济特征也是由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决定的。由于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农业生产在形成经 济产品的同时,也形成了生态产品——提供一种人类 与其它生物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生态环境。例如,作 为农业主要生产对象的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的功能, 同时还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降解污染,减少噪音, 从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经济 时期成为能够提供不断改善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公益部 门。而且农业生产的这种生态贡献的重要性,会随着 社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突出。农业生产中形成的生态 效益是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性:农业资源的各组分有机 地组合在一起,彼此间不断的进 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7
4 社会资源:是指除其他所有资源的总和。其特
。 点是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
人力资源:以人口为自然资源,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 年并且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劳动力的人,由一定数量具 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构成。
智力资源:指开发创造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物质资源 的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
铁、烙、金、铅锌、钨、锡 矿等
6 古生代海西期(5亿-1.5亿) 强烈
7 中-新生代阿尔卑斯期 (〈1.5亿年)
中等
铁-多金属矿、烙铁矿、钛、 铂族、锡、钨、铅锌等矿
铜、铁-金属矿、烙铁矿、 铜钼矿、金银矿等
14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成矿带
横 阴山-天山 向 秦岭-昆仑
纬度或位置 北纬40。-43 。 北纬32 。 31,-34 。 30 ,
4
四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然 选择 五 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 识
5
3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问题1 什么是资源的共生性?
2 整体性在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3 如何理解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和绝 对无限性? 4 怎样理解资源利用的层次性?
6
共生性:构成各种农业资源的子 资源组分在空间分布上是共同存 在的。
石油
松辽、华北、江汗三大平原和渤 油气、盐类 海、北部湾
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
石油、天然气、盐类
15
生物圈资源分布规律
生物圈资源:生物圈中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
自然资源。
组成:土地、水、气候、生物资源等 特点:整体性、地带性、区域性、不平衡性;
可更新性、循环性、不可逆性、可培育性
16
资源分布的统计规律
信息资源:指可利用并产生效益的一切信息的总称, 存在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维领域中。
技术资源:指人们可用于创造财富的各种现实技术和 潜在技术。
管理资源:指管理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 作用的比喻。
8
5 资源系统的特征
构成的复杂性 内涵的动态性 结构的层次性:属性(自然资源和社会
特点:不可量化
10
王铮的〈理论地理学纲要〉资源的新分类系统
第一类硬资源
可更新资源
硬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资源
第二类硬资源 信息技术类
承载性资源 条件性资源
软资源
文化类
区位市场类
11
第二节 资源的分布、评价及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 (1) 形成规律:具有时空分布规律,形
成后受许多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变化。成 矿规律:外生矿、内生矿、变质矿 (2 )分布规律: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 布规律 (3 )变化规律:时间规律(重复叠加和 相互更替的周期性),空间规律
资源在地理空间上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某种在 一定地区的分布是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的。 Zipf规则 不同等级资源的资源量之间服从下 列关系:Prq=Pn/r或lnPn-lnr = qlnPr
其中Pr 为第r等级资源的资源量 ;q为某一常数
其它分布:指数分布、对数分布、正态分布
17
什么是转基因产品?你对它了解多少?
资源);资源的利用限度(可再生和不 可再生资源);资源的性质和作用(软 资源和硬资源) 功能的多样性
9
目的:一是将效用性与稀缺性结合起来;
二是建立统一的资源开发模型。
硬资源表现为量上
的稀缺性的资源 。 如石油、矿产、生物 等。
软资源是指主要在
质上表现岀稀缺性, 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 资源。 如信息、技 术、文化等。
的现代可持续发展时期
2
二 我国资源的特征与利用现状
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但相对量少 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与生产
力布局不匹配 资源开发强度大,浪费严重,后备资源
不足 粗放经营,生产率底,退化严重 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质量降低
3
三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 温室气体的增加和温室效应 土地利用问题 水资源问题
内生矿:通过内生作用形成的资源,主要是地球内部 深处的岩浆融体及其派生物-气水溶液,随着地壳运动 和造山作用而发生的岩浆活动所富集成的。
变质矿:由岩浆侵入岩石后引起的接触热变质作用、 气相-热液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13
七个主要成矿区
编 成矿期 号
1 太古代南罗德西亚期35亿25亿年
2 早元古代白海期(25亿18亿年)
矿化作 用 弱
强
3 中元古代赫德森期(18亿- 中等 16.5亿)
4 早里菲的哥达期)(9亿-5 弱 亿)
主要矿产
磁铁矿、铌钽矿、金矿等
烙铁矿、铁锰、金、铜矿、 伴生铂族、钒、铀矿 黄铁矿-多金属矿、烙铁矿、 金、铀矿 有伴生铀的铁、稀有金属、 铜、音、钴等
5 晚里菲的贝加尔期(9亿-5 强烈 亿)
转基因生物是在生物自身基因组织中带有用转基因技术插入的外源基因, 生物个体能将它传给后代,并表现出该基因的生物活性。
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达120多种,仅在美国,转基因食品达4000多种。 我国转基因农作物和林木有22种,且我国进口的转基因作物和初级加工品 数量正成倍增长,所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按全管理办公室公布了第 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 油;玉米(种子、粉、油);油菜(籽、籽油);棉花种子;番茄种子、 鲜番茄、番茄酱等。
12
外生矿:通过外生作用形成的资源,即由岩石圈、水 圈、大气圈、生物圈及太阳能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矿 物资源。主要矿物元素有钾、钠、钙、镁、硅等和铁、 锰、铝等的氧化物或含氧盐类。规律:陆相沉积中, 干旱气候形成盐湖类和含铜砂岩型矿产;潮湿气候形 成风化壳型矿;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沉积中,干旱半干旱气候形成砂岩、盐类和碳酸盐类矿产;潮湿气 候形成煤、铝土矿、赤铁矿和磷块状矿。
南岭
北纬23 。 30 , -25 。 30 ,
矿产 铁、烙、镍矿
钼、铁、烙、镍、铜、 钨、铅锌、金等矿 铜、钨、锡等矿
纵隆1 向起
带2
3
成1
降 带
2
3
台湾省、日本群岛、菲律宾等 铜、金、铅锌、硫等
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辽 矿产丰富 东半岛、胶东半岛、武夷山脉海
什么叫生物安全?
指生物技术研究、应用以及生物技 术产品研究、开发、商品化生产过程中 发生的可能会危及生物多样性、环境和 人类健康的安全性问题。 如:基因工程技术 生物技术
1
绪论
一 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
以土地为核心资源的自然崇拜时期 以开发地下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人本位与
技术革命时期 以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有效配置为核心
7
4 社会资源:是指除其他所有资源的总和。其特
。 点是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
人力资源:以人口为自然资源,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 年并且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劳动力的人,由一定数量具 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构成。
智力资源:指开发创造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物质资源 的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
铁、烙、金、铅锌、钨、锡 矿等
6 古生代海西期(5亿-1.5亿) 强烈
7 中-新生代阿尔卑斯期 (〈1.5亿年)
中等
铁-多金属矿、烙铁矿、钛、 铂族、锡、钨、铅锌等矿
铜、铁-金属矿、烙铁矿、 铜钼矿、金银矿等
14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成矿带
横 阴山-天山 向 秦岭-昆仑
纬度或位置 北纬40。-43 。 北纬32 。 31,-34 。 30 ,
4
四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然 选择 五 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 识
5
3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问题1 什么是资源的共生性?
2 整体性在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3 如何理解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和绝 对无限性? 4 怎样理解资源利用的层次性?
6
共生性:构成各种农业资源的子 资源组分在空间分布上是共同存 在的。
石油
松辽、华北、江汗三大平原和渤 油气、盐类 海、北部湾
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
石油、天然气、盐类
15
生物圈资源分布规律
生物圈资源:生物圈中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
自然资源。
组成:土地、水、气候、生物资源等 特点:整体性、地带性、区域性、不平衡性;
可更新性、循环性、不可逆性、可培育性
16
资源分布的统计规律
信息资源:指可利用并产生效益的一切信息的总称, 存在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维领域中。
技术资源:指人们可用于创造财富的各种现实技术和 潜在技术。
管理资源:指管理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 作用的比喻。
8
5 资源系统的特征
构成的复杂性 内涵的动态性 结构的层次性:属性(自然资源和社会
特点:不可量化
10
王铮的〈理论地理学纲要〉资源的新分类系统
第一类硬资源
可更新资源
硬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资源
第二类硬资源 信息技术类
承载性资源 条件性资源
软资源
文化类
区位市场类
11
第二节 资源的分布、评价及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 (1) 形成规律:具有时空分布规律,形
成后受许多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变化。成 矿规律:外生矿、内生矿、变质矿 (2 )分布规律: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 布规律 (3 )变化规律:时间规律(重复叠加和 相互更替的周期性),空间规律
资源在地理空间上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某种在 一定地区的分布是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的。 Zipf规则 不同等级资源的资源量之间服从下 列关系:Prq=Pn/r或lnPn-lnr = qlnPr
其中Pr 为第r等级资源的资源量 ;q为某一常数
其它分布:指数分布、对数分布、正态分布
17
什么是转基因产品?你对它了解多少?
资源);资源的利用限度(可再生和不 可再生资源);资源的性质和作用(软 资源和硬资源) 功能的多样性
9
目的:一是将效用性与稀缺性结合起来;
二是建立统一的资源开发模型。
硬资源表现为量上
的稀缺性的资源 。 如石油、矿产、生物 等。
软资源是指主要在
质上表现岀稀缺性, 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 资源。 如信息、技 术、文化等。
的现代可持续发展时期
2
二 我国资源的特征与利用现状
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但相对量少 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与生产
力布局不匹配 资源开发强度大,浪费严重,后备资源
不足 粗放经营,生产率底,退化严重 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质量降低
3
三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 温室气体的增加和温室效应 土地利用问题 水资源问题
内生矿:通过内生作用形成的资源,主要是地球内部 深处的岩浆融体及其派生物-气水溶液,随着地壳运动 和造山作用而发生的岩浆活动所富集成的。
变质矿:由岩浆侵入岩石后引起的接触热变质作用、 气相-热液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13
七个主要成矿区
编 成矿期 号
1 太古代南罗德西亚期35亿25亿年
2 早元古代白海期(25亿18亿年)
矿化作 用 弱
强
3 中元古代赫德森期(18亿- 中等 16.5亿)
4 早里菲的哥达期)(9亿-5 弱 亿)
主要矿产
磁铁矿、铌钽矿、金矿等
烙铁矿、铁锰、金、铜矿、 伴生铂族、钒、铀矿 黄铁矿-多金属矿、烙铁矿、 金、铀矿 有伴生铀的铁、稀有金属、 铜、音、钴等
5 晚里菲的贝加尔期(9亿-5 强烈 亿)
转基因生物是在生物自身基因组织中带有用转基因技术插入的外源基因, 生物个体能将它传给后代,并表现出该基因的生物活性。
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达120多种,仅在美国,转基因食品达4000多种。 我国转基因农作物和林木有22种,且我国进口的转基因作物和初级加工品 数量正成倍增长,所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按全管理办公室公布了第 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 油;玉米(种子、粉、油);油菜(籽、籽油);棉花种子;番茄种子、 鲜番茄、番茄酱等。
12
外生矿:通过外生作用形成的资源,即由岩石圈、水 圈、大气圈、生物圈及太阳能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矿 物资源。主要矿物元素有钾、钠、钙、镁、硅等和铁、 锰、铝等的氧化物或含氧盐类。规律:陆相沉积中, 干旱气候形成盐湖类和含铜砂岩型矿产;潮湿气候形 成风化壳型矿;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沉积中,干旱半干旱气候形成砂岩、盐类和碳酸盐类矿产;潮湿气 候形成煤、铝土矿、赤铁矿和磷块状矿。
南岭
北纬23 。 30 , -25 。 30 ,
矿产 铁、烙、镍矿
钼、铁、烙、镍、铜、 钨、铅锌、金等矿 铜、钨、锡等矿
纵隆1 向起
带2
3
成1
降 带
2
3
台湾省、日本群岛、菲律宾等 铜、金、铅锌、硫等
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辽 矿产丰富 东半岛、胶东半岛、武夷山脉海
什么叫生物安全?
指生物技术研究、应用以及生物技 术产品研究、开发、商品化生产过程中 发生的可能会危及生物多样性、环境和 人类健康的安全性问题。 如:基因工程技术 生物技术
1
绪论
一 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
以土地为核心资源的自然崇拜时期 以开发地下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人本位与
技术革命时期 以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有效配置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