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十大食品安全案例

十大食品安全案例2022年-2022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一滴香”2022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
毒豆芽可致癌2022年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端掉一毒豆芽加工窝点,在该窝点内查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有数据指出沈阳市场上近三分之一是毒豆芽。
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
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缺乏社会道德,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毒胶囊事件2022年4月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
经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肯德基、真功夫食用冰块被曝不如马桶水2022年7月20日,央视记者在北京崇文门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3家大型快餐店中,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卫生标准》中规定食用冰块菌落总数不超过100cfu/mL,大肠菌群不超过6MPN/100mL,不得检出致病菌。
从央视新闻中提供的数据来看,三家快餐店的食用冰块菌落总数均高于国家标准,即超标。
对此,三家快餐店回应冰块菌落超标事件称,立即按照标准严格清洁和消毒制冰机和相关设备,同时向消费者表示歉意。
肯德基、真功夫食用冰块被曝不如马桶水。
“泡药”豆芽日销20吨2022年11月,《新京报》记者对北京大兴一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生产豆芽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毒豆芽”日销达20吨,并且堂而皇之地进入北京新发地和景绣大地等大型农贸市场,流入百姓的餐桌。
食品行业经典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8年,我国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这场事件源于某知名乳制品企业在其生产的奶粉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严重疾病。
此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
二、案件经过1. 事件爆发2008年9月,湖南省郴州市多名婴幼儿因食用奶粉患上肾结石。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奶粉中含有过量的三聚氰胺。
随后,事件迅速蔓延至全国,多个品牌奶粉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
2. 案件调查事件发生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迅速介入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涉及多家知名乳制品企业,包括三鹿、蒙牛、伊利、光明等。
3. 事件处理针对此事件,我国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1)紧急召回问题奶粉,防止婴幼儿继续食用;(2)对涉案企业进行严肃处理,包括罚款、停产整顿、吊销许可证等;(3)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法规;(4)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案件影响1. 伤害婴幼儿健康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严重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2. 损害消费者信心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导致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产生担忧,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3. 经济损失此事件给我国乳制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多家企业面临巨额赔偿和罚款。
4. 政策调整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食品安全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以保障食品安全。
四、案件启示1. 严格食品安全监管我国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安全。
2. 提高企业自律意识企业应加强自律,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3. 强化法律法规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4.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使消费者能够辨别优劣食品,保障自身权益。
山西省公安机关公布食药领域十大典型案例

山西省公安机关公布食药领域十大典型案例作者: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7年第08期从山西省公安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山西公安机关共侦破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98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84人,刑事拘留434人,逮捕165人,成功侦破14起公安部督办案件。
同时注重在侦查办案过程中,把调查犯罪网络作为主攻方向,注重从掌握的犯罪线索入手,不断深挖细查,查清涉案食品药品的来源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彻查整个犯罪网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6年,全省公安机关从侦办的15起重点案件中,共梳理出14000余条涉案线索,由公安部部署其他省公安机关进行核查,摧毁了20余个犯罪网络。
会上还通报了包括潘治朋生产、销售伪劣化肥案在内的10起典型案例。
生产、销售伪劣化肥获利553万元2016年3月,运城市万荣县公安机关在农业、质监部门的配合下破获1起化肥销售公司生产、销售伪劣化肥案,现场查获伪劣化肥2万余袋、850余吨。
经查,犯罪嫌疑人在没有取得生产资质的情况下,购进生产设备和原料硫铵,在明知硫铵中有效成分只含氮的情况下,不添加其他原料,进行化肥生产,并冒用其他公司的化肥包装袋进行包装,向省内销售,已查证的销售金额约553万元。
2017年6月14日,万荣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潘治朋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230万元。
销售伪劣种子获刑8年2016年4月,运城市永济市公安机关根据农业部门通报的线索成功破获1起销售伪劣种子案。
经查,犯罪嫌疑人陈伟在网上利用虚假营业执照及种子经营许可证,注册了“北京中农天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进行虚假宣传,并从网上或其它途径购买散种子,分装后冒充进口种子销往全国各地,销售金额达100余万元。
2017年5月23日,永济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陈伟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5万元,追缴赃款32万余元。
伪造证书网上销售伪劣种子获刑五年2016年10月,晋城市公安局食药侦支队根据农业部门通报的线索成功侦破1起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捣毁多个制假窝点,查获伪劣玉米种子8000余袋。
内蒙古公布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包头市朱某某销售含有毒有害的非食 品原料(西布曲明)成分食品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0 月,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并拍照取证。经执法人员调查得知,过期食品原料为当事 查办了一起生产、销售含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西布曲
人试验生产后认定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试验用原料,并未投 明”成分的食品案。执法人员通过微博网页上的一则关于
在太仆寺旗宝昌镇某大药房购买的男性保健品“孟加拉虎 “达和圆牧业中老年钙铁锌”1 箱。上述食品声称高钙(或
王”,服用后出现头疼、发烧、腹泻等症状,怀疑为不合 低糖或含铁、锌),主展示面特别强调“专为老年研究配
格产品。接警后民警立即展开调查。
方”“活力健康型”“精选进口奶源”等,却未在营养成
经查,太仆寺旗宝昌镇某大药房的经营者孙某明、 分表对营养声称进行标示,执法人员对上述产品采取了扣
张某平在某大药房销售的男性保健品没有产品合格证明, 押强制措施。因上述涉案食品显著标示“中老年”“专为
也没有产品进货台账、供货商及联系方式,销售的男性保 中老年研究配方”字样,以中老年人群这一弱势群体为主
健品购进渠道不合法。经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对孙某明和 要侵害对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给予从重处罚,
后将提起公诉。
王佳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污染食品 行为
4 月 17 日,鄂尔多斯市鄂前旗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
检查中发现当事人在销售杭州慈孝堂科技有限公司生 人员对鄂托克前旗佳禾畜产购销门市部进行检查中发现,
产的以磁灸床垫为主的磁灸类产品时,其销售人员在向消 其冷库中存放的牛肉所用的包装材料污秽不洁,与未处理
入实际生产但剩余原料未及时清理;另外当事人存在对生 服用微商销售的减肥咖啡出现不适症状的曝光帖,逐步捋
新疆公安机关狠打重罚食品药品环境犯罪通报十大典型案例

新疆公安机关狠打重罚食品药品环境犯罪通报十大典型案例作者: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21年第12期今年以来,新疆全区各级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部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依托“昆仑2021”专项行动,不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林业草原等部门配合,向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生态环境、森林草原、生物安全领域犯罪发起全面攻势,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捣毁了一批黑窝点,严厉打击了危害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危害群众生态生活环境的食药环领域犯罪活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全区公安机关食药环犯罪侦查部门打掉犯罪团伙19个,捣毁犯罪窝点16个,扣押非法销售的处方药19261瓶,查获假冒品牌运动鞋20.5万余双,收缴野生动物及其制品1262件(头),各类树种46807余株,侦破了涉案价值1300万元的系列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涉案价值2000万元的特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涉案价值2100万元的宋某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等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案件,破案攻坚成效显著。
下一步,全区公安机关将着力解决好群众最痛恨、最担忧的食药环犯罪问题,对那些罔顾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犯罪分子,狠狠地打、重重地罚,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切实消除食药环领域安全风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立打击药品违法犯罪联合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打击药品违法犯罪联合办公室揭牌成立,标志着新疆将进一步健全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加大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打击药品违法犯罪联合办公室由自治区公安厅、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四家单位组成,主要职责是开展互通案件信息、研判评估形势、会商解决疑难问题、联合指导执法办案、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业务交流等工作,指导基层建立和完善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青岛公布危害食药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青岛公布危害食药安全犯罪典型案例作者: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18年第04期案例1:用工业用火碱、工业用甲醛加工小银鱼2014年了月至今,被告人马某某-利用工业用火碱、工业用甲醛等化工产品加工有毒、有害的小银鱼,批发销售获利。
期间,安某某从事记账、销售及安排接送货物等活动;刘某某根据马某某安排用工业用火碱、工业用甲醛等化工原料大量加工小银鱼并发货、送货;陈某某跟马某某打工,根据马某某安排生产并接货、销售。
个体商户李某某明知小银鱼系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后,仍然购进销售。
马某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十万元。
安某某等人分别被判处一年至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一万元至二万元不等的罚金。
案例2:顶风作案销售“巴西牛肉”施某某系个体工商户,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其明知“巴西牛肉制品”系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而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食品,为获取非法利益,仍从广东省番禺市购入“巴西牛肉制品”,对外销售“巴西牛肉制品、巴西牛腩筋、牛宝等牛下货”,销售金额约68万元。
施某某销售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销售的巴西牛肉及牛制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有其他严重情节,其行为构成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四十万元。
案例3:工业松香用于家禽褪毛并销售2016年2月至5月17日期间,刘某某在菜市场经营的家禽屠宰点内,使用国家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松香对鸭、鹅进行褪毛并在市场上销售。
案发后,查获并扣押疑似松香的黄色晶状固体了6公斤、黑色胶状物质5公斤。
经鉴定,主要成分为松香酸(工业松香)。
刘某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其行为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
案例4:白菜上喷洒含有甲醛成分防腐剂2016年5月3日,被告人马某某为使收购的白菜在长途运输中保持新鲜,指使工人向白菜根部喷洒非食用物质甲醛。
公安部公布十起肉品犯罪案例

公安部公布十起肉品犯罪案例:腾达制售假牛肉人民网北京5月2日电近日,公安部公布了各地公安机关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十起打击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辽宁本溪时某等销售未经检验检疫走私冻牛肉案。
2013年2月,本溪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一起特大销售未经检验检疫走私冻牛肉案,捣毁销售、储存伪劣冻肉黑窝点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现场查扣伪劣冻肉产品40余吨。
经查,2008年以来,犯罪嫌疑人时某等人先后多次从广东购进未经检验检疫走私冻牛肉,销往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等7个省份,案值6000余万元。
内蒙古包头腾达食品有限公司制售假劣牛肉案。
2013年3月,内蒙古包头公安机关成功破获腾达食品有限公司制售假劣食品案,现场查获冷冻肉6.4吨、成品假牛肉干14.6吨,以及“一滴香”、“牛膏1号”等调味料,经鉴定,假牛肉干中大肠杆菌等严重超标。
经查,2010年以来,该公司使用鸭肉等为原材料,生产假劣牛肉干、羊肉干,通过18家物流公司销往全国15个省区市,案值600余万元。
2013-05-03 07:25:22 中国青年网江苏无锡卫某等制售假羊肉案。
2013年2月,在公安部统一协调下,江苏无锡公安机关出动200余名警力,在无锡、上海两地统一行动,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捣毁黑窝点50余处,现场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吨。
经查,2009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卫某从山东购入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农贸市场,案值1000余万元。
贵州贵阳袁某制售“毒鸡爪”案。
2013年3月,贵州贵阳公安机关成功捣毁2个制售“毒鸡爪”黑窝点,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查扣成品、半成品“毒鸡爪”1.6万余斤及非法添加物质一批。
经查,2011年7月以来,袁某等将采购的鸡爪浸泡在按比例勾兑的过氧化氢水中,掺入香料、醋酸、辣椒红等加工后,运到农贸市场销售或向各地批发,每天制售约600斤,案值400余万元。
公安部公布2010年十大食品平安犯罪典型案例.doc

公安部公布2010年十大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国务院部署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加大打击制售伪劣食品违法犯罪的力度,全力配合行政主管部门清缴问题乳粉,及时侦破问题乳粉刑事案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10年,各地公安机关共破获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11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名。
3月22日,公安部公布了2010年十大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青海东垣乳品厂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0年7月,青海民和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经查,2010年2月至6月,犯罪嫌疑人代某某(河北鹿源乳业制品厂厂长,另案处理)通过中间商孙某某、周某某,将其藏匿的48吨2008年三聚氰胺超标的问题乳粉和26吨过期乳粉销售给青海东垣乳制品厂,该厂明知该批乳粉有问题仍加工后销往湖南、江苏、江西、浙江等地,涉案金额150余万元。
9月2日,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周某某等多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福建南靖制售含瘦肉精猪肉案2010年12月7日,福建省南靖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根据线索,破获一起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经查,2010年11月6日,犯罪嫌疑人陈某某(生猪贩运户)通过黄某某(漳州市南靖县中介人)介绍,以每斤7元的价格向漳州的黄某某(生猪养殖户)等人收购63头生猪。
当运输车辆行至福建龙岩时,司机在陈某某的授意下,故意不向卫生监督部门申报生猪检疫,谎称该批生猪是从本地收购的,骗取了动物检疫合格证,直接将这批生猪运往江西。
经江西质检部门检测,该批猪肉瘦肉精含量严重超标。
山西太谷营养保健品厂制售问题乳粉案2010年8月,山西太谷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经查,2009年11月,犯罪嫌疑人齐某某(山西省清徐县恒泰鲜奶收购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收到山西省晋阳乳业用于抵欠款的一批奶粉,在晋阳乳业已告知其奶粉三聚氰胺超标,且明知太谷营养保健品厂要将其作为原料掺拌生产的情况下,从2010年1月开始将11吨上述奶粉以每吨13300元的价格分批卖给太谷营养保健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