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分析设计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毕业论文-风力机叶片的有限元分析

风力机叶片的有限元分析学生姓名:1111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08级10班指导教师:朱仁胜指导单位: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摘要: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3MW风力机叶片进行建模,然后基于ANSYS 和Workbench分别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流固耦合分析,其中流固耦合分析中的结构静力分析部分也使用到了ANSYS Mechanical APDL。
其中模态分析结果表示:叶片的振型以摆振和弯曲为主,其一阶模态频率分别为 0.34Hz,能顺利的避开外在激励频率,避免了共振现象的发生。
流固耦合分析对额定风载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通过结构静力分析,对叶片的受力,变形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其中叶片在额定风载情况下的最大应力为56MPa,远远低于其实测拉伸强度的720MPa。
在11级风载下的应力云图显示其所受的最大应力为83.8MPa,满足其材料的强度要求。
该分析对进一步的疲劳分析和优化设计等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叶片建模;模态分析;流固耦合分析;结构静力分析1Abstract:Through the Solidworks software build the blade model which power is 3 MW. Then based on the ANSYS and Workbench software,the analysis of modal and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Andthe Static structural analysis is used the ANSYS Mechanical APDL too.The modal analysisresults show that the vibration modes of this blade are presented as Shimmy and bending,Thefirst modes frequency is 0.34Hz.And it can avoid the external excitation frequencywell,Avoid the resonance phenomenon occurs.The analysis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havedo a numerical simulation about Rated wind load,through the Static structural analysis we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about the blade. And the maximumstress of the blade is 56MPa under the rated wind load.Far lower than the Measured tensilestrength of 720MPa.And under the 11 rating wind load.The stress cloud show that maximumstress is 83.8MPa,Meet the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requirements.This analysis providesa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further fatigu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design.Keywords:Blade modeling;Modal analysis;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analysis;Static structural analysis31 概 述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能量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地可取、不需运输、广泛分布、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周而复始、可以再生等诸多优点。
基于abaqus的ujoint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论文大学论文

有限元分析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有限元分析论文题目:ujoint有限元分析学生班级;学生姓名:任课教师:学位类别:评分标准及分值选题与参阅资料(分值)论文内容(分值)论文表述(分值)创新性(分值)评分论文评语:总评分评阅教师: 评阅时间年月日注:此表为每个学生的论文封面,请任课教师填写分项分值基于abaqus的ujoint有限元分析摘要:万向传动装置在汽车中起到了传递扭矩的关键作用,在abaqus中导入ujoint实体模型,之后对其进行坐标系建立,wire 建立,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建立,最后对该模型施加边界条件,令其运动。
关键词:abaqus、有限元、ujoint一问题的描述对导入的ujoint在所有步骤完成后,施加力:在stepinitial:均设为0;step SPIN:doundary1:限制除UR2的所有,且把UR2值设为:pi。
在boundary2 中,限制UR1和UR3自由度。
二在abaqus中导入ujoint实体模型启动abaqus CAE,在文件下拉菜单中选择:import ,选择最终文件位置or 输入ws_connector_ujoint.py.inp打开文件ujoint。
(如下图所示)2.1 创建坐标系单机操作界面中的tool,从下拉菜单中选择datum,再出来的窗口中选择coordinate,3points。
首先选择origin,在选择x正方向,Y正方向、z正方向。
创建完成。
2.2创建VERT和CROSS之间的2坐标系。
根据 2.1所述操作步骤创建坐标系V-C 和V-G (VERT和GROUND)。
Notice:1、创建过程中为了清晰分辨,可将IN的suppress,创建完成后再将其resume。
其他同样2、在V-C和I-C中,x轴与cross转动所绕轴平行。
根据2.1所属步骤创建I-C 和I-G. 结果如图;2.3 定义connector geometry1. 2.3.1 创建disjoint型wire在选项中选择interaction,在所出现窗口中点击Create Wire Feature tool.,在所出现的窗口中选择Disjointwires,单机添加要成wire的点。
(完整版)有限元分析法设计说明书含图纸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辅导教师目录第1章前言······················································11.1塔式起重机概述 (1)1.2塔式起重机的发展情况 (1)1.3塔式起重机的发展趋势 (3)第2章总体设计 (5)2.1 概述 (5)2.2 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5)2.2.1 金属结构 (5)2.2.2 工作机构 (22)2.2.3 安全保护装置 (29)2.3 总体设计设计总则 (32)2.3.1 整机工作级别 (32)2.3.2 机构工作级别 (32)2.3.3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33)2.4 平衡重的计算 (33)2.5 起重特性曲线 (35)2.6 塔机风力计算 (36)2.6.1 工作工况Ⅰ (37)2.6.2 工作工况Ⅱ (41)2.6.3 非工作工况Ⅲ (43)2.7整机的抗倾翻稳定性 (45)2.7.1工作工况Ⅰ (46)2.7.2工作工况Ⅱ (47)2.7.3非工作工况Ⅲ (49)2.7.4工作工况Ⅳ (50)2.8固定基础稳定性计算 (51)第3章塔身的有限元分析设计 (53)3.1 塔身模型简化 (53)3.2 有限元分析计算 (54)3.2.1 方案一 (54)3.2.2 方案二 (79)3.2.3 方案三 (98)第4章塔身的受力分析计算 (121)4.1 稳定性校核 (121)4.2 塔身的刚度检算 (122)4.3 塔身的强度校核 (124)4.4 链接套焊缝强度的计算 (125)4.5 塔身腹杆的计算 (126)4.6 高强度螺栓强度的计算 (127)第5章毕业设计小结 (129)致谢 (130)主要参考文献 (131)目计算与说明结果塔身的有限元分析设计塔身模型简化三种待优化方案有限元分析计算前处理塔身标准节节点建模定义单元类型和材料参数定义标准节的外框立柱杆件第3章塔身的有限元优化分析设计ANSYS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为:前处理(preprocessor)求解(solution)一般后处理(genneral postprocessor)和时间历程后处理(time domain postprocessor)结果处理。
钢箱梁桥面吊装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钢箱梁桥面吊装设计与有限元分析摘要:钢箱梁桥面的吊装设计与有限元分析是桥梁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研究课题。
随着现代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吊装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箱梁桥面的吊装工作也成为施工阶段不可或缺的环节。
因此,开展钢箱梁桥面吊装设计与有限元分析的研究对于确保吊装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
本论文旨在研究钢箱梁桥面吊装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本研究对于提高桥梁施工安全性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钢箱梁、吊装设计、有限元分析、桥梁施工一、钢箱梁桥面吊装设计的关键步骤1.吊装方案确定在吊装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吊装方案。
首先,根据钢箱梁的几何形状和重量,选择适当的吊装设备和工具。
可能的吊装设备包括起重机、吊车、塔吊等。
其次,确定吊装点的位置和数量。
吊装点的选择应考虑到梁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对梁体造成过大的变形或损坏。
同时,吊装点的位置应均匀分布,以保证梁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最后,确定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设置临时支撑、安全围栏、警示标识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吊装参数计算吊装参数计算是吊装设计的重要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吊装点的位置,一般选择位于梁体的强度较高的部位。
然后,进行吊装索的张力计算。
吊装索的张力应根据梁体的重量、几何形状和吊装设备的额定起重能力来确定,以确保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计算吊装设备的额定起重能力,确保其能够满足吊装过程中的荷载要求。
3.吊装工艺设计吊装工艺设计是指确定吊装的具体步骤和顺序。
首先,需要考虑吊装设备的位置和布置。
吊装设备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便进行梁体的吊装和安装。
其次,确定吊装索的连接方式。
吊装索可以通过吊装吊环、吊装绳索或吊装链条等与梁体连接。
连接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梁体的形状、重量和吊装设备的类型来确定。
最后,需考虑吊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吊装过程中,可能存在空间限制、风力影响或其他施工条件限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施工技术,确保吊装过程的顺利进行。
有限元分析小论文

有限元分析小论文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工程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变形、振动等特性。
该方法通过将结构分割成有限个小元素,对每个小元素进行单独分析,再将各个小元素的结果组合起来得到整个结构的响应。
本文将从有限元分析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有限元分析的原理是以连续体的离散为基础,将结构分割成很多小单元,每个小单元的物理特性可以通过有限个参数进行描述。
然后,根据力的平衡关系和物体运动学等基本理论,可以得到每个小单元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最后,将所有小单元的受力和运动结果组合起来,得到整个结构的响应。
有限元分析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研究结构在静态或动态加载下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
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预测结构在不同载荷下的变形情况,帮助工程师优化结构设计。
其次,有限元分析还可以用于模拟材料的行为和响应。
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材料的强度、疲劳寿命等特性。
此外,有限元分析还可以用于求解流体力学、热传导等问题。
然而,有限元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需要将结构分割成有限个小单元,因此分割的大小和形状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分割不合理,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其次,有限元分析需要对结构的物理特性进行建模和输入,这对分析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
最后,有限元分析的计算量较大,在分析大型结构时可能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
综上所述,有限元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分析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研究结构的响应和行为。
虽然该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仍然是解决工程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有限元分析的精度和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血管支架结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迅速老龄 化,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是全球上升较快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心 血管病和脑卒中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许多发达国家。1999年我国农村和城市男性 35~74岁人群中心血管病总死亡率分别为413/10万和389/10万,冠心病死亡率分别为 64/10TY和106/10TY,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243/10万和217/10万;而同期美国同年龄段男 性人群心血管病总死亡率为360110万,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230110万和41/10TJ
CAE software ANSY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ilatation of the IleW stent.After several
modifications,a new type of stent with no-dogboning is designed.
Key Words:Endovascular Stent;Structure Designing;Finite Element Method
Abstract
Coronary stents are generally tubular-shaped expandable devices which function to hold
open a segment of a blood vessel.They are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use to support and hold
血管支架结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m。所以,我们要改变既往“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发达国家”的认识误区。 并且要清醒地认识到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和相关器械的研究已成为相关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几种特殊光学系统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

本论文以红外导引头光学系统和水下光学系统的应用环境为背 景,介绍了有限元分析在光机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确定了本论 文的研究内容;然后从理论上介绍了均匀温度变化对导引头红 外光学系统的影响以及水下压强对水下光学系统的影响;最后 对所设计的导引头红外光学系统和水下光学系统进行了相应的 有限元分析,并对无热化设计进行了简单的研究。为了提高光 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首先,根据红外材料的热差特性以及光焦度分配,本文设计了 一款激光、中长波红外共孔径导引头光学系统,并采用Ansys有 限元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均匀温度变化对成像质量 的影响,得出进行无热化设计的必要性;随后,针对水的折射 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以及水介质所具有的衰减特性、吸收特性 和散射特性,本文设计了两款具有不同水密光窗的水下光学系 统,并建立了平板型水密光窗和球罩型水密光窗的有限元模型, 并对其进行了压应力分析,得出水密光窗进行密封性和抗压性 设计的必要性;最后,对红外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进行了初 步的研究,针对典型的三片式红外系统,设计了挠性压圈结构, 并与普通压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比较,得出挠性压圈的使用提高了成像质量。
几种特殊光学系统的设计及其有限元 分析
光学系统的使用环境是光学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导引头光 学系统的工作温度是-40℃~60℃,其成像质量随着温度的变化 而变化,如果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就会大大降 低整个光机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考虑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 响;应用在水下的水下专用光学系统需要考虑水对光学系统的 影响,由于水的折射率不同于空气折射率以及水介质的独有特 性,需要对水下光学系统进行相应的设计。
钢结构优化的有限元【论文】

钢结构优化的有限元1工程机械钢结构设计的特点工程机械是指施工建设机械的总称,其种类繁多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道路桥梁、农林水利、工业生产以及国防设施等领域。
工程机械设备主要是由整体构架、控制系统、变速装置、传动机构、防护润滑等系统等部分组成。
本文主要以公路架桥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钢结构的设计要点,其中公路架桥机的主体钢结构为横梁,传动机构为天车,主要控制系统包含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公路架桥机的主梁是确保整个工程机械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主体钢结构设计时需要仔细分析主梁的结构受力特点。
公路架桥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运梁车将需要安装的混凝土梁移动到公路架桥机的尾端,此时的混凝土梁和设置在架桥机两端的前后天车为公路架桥机纵向移动的配重。
在运梁的过程中使用公路架桥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将其纵向移动到桥梁待安装的部位,然后再使用前后天车分别吊起混凝土梁的前后端,运用电气控制系统调整天车运梁的平均速度确保其匀速地向前移动。
当混凝土梁完全进入公路架桥机下方的轨道时,利用前后天车吊起混凝土梁继续纵向移动混凝土梁至公路架桥机前支腿和中支腿之间,此时收缩后支腿液压缸使后支腿离开地面,然后启动公路架桥机横向移动的控制系统,移动公路架桥机到混凝土梁安装位置,最后调整桥梁接口位置使混凝土梁安装就位。
在安装混凝土梁的过程中,公路架桥机的主梁的钢制框架结构承担主要荷载,每一条钢梁的受力形变都关系着桥梁安装是否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判断钢结构的材料属性以及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主梁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从能够合理的优化公路架桥机的主梁钢结构,做到刚度和强度在稳步提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
2结构优化时的有限元分析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工程科技的快速发展,有限元分析在工程机械钢结构设计和优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有限元分析已然成为了解决复杂的工程力学分析计算问题的首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题描述。
图4-4所示为一直齿圆柱齿轮,图4-5为其1/2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试对该齿轮进行模态分析。
齿轮材料参数:弹性模量E=220GPa;泊松比=0.3;密度=7800kg/m3图4-4 直齿圆柱齿轮结构示意图图4-5 齿轮1/2纵截面结构示意图二、单元类型的选择与设定(说明理由),材料属性指定。
该问题属于模态分析问题。
在分析过程中先建立其中一个轮齿的几何模型,再循环生成整体齿轮,选择SOLID90单元进行模态分析求解。
齿轮的模态分析需要创建三维实体模型,选择单元类型的时候一般选择实体模型Structural Solid来创建齿轮,单元类型选择对复杂形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的20节点的Brick 20node 95。
材料属性题目已指定:弹性模量E=220GPa,泊松比=0.3,密度=7800kg/m3。
1.定义工作文件名和工作标题。
1)选择Utility Menu︱File︱Change Jobname命令,出现Change Jobname对话框,在[/FILNAM]Enter new jobname输入栏中输入工作文件名EXERCISE1,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2)选择Utility Menu︱File︱Change Title命令,出现Change Title对话框,在输入栏中输入MODAL ANALYSIS OF A GEAR,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2.定义单元类型1)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命令,出现Element Types对话框,单击Add按钮,出现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
2)在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列表框中分别选择Structural Solid、Brick 20node 95,在Element type reference number输入栏中输入1,如图4-6所示,单击OK 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图4-6 单元类型列表对话框3)单击Element Types对话框上的Close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3.定义材料性能参数1)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命令,出现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对话框。
2)在Material Models Available一栏中依次双击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选项,如图4-7所示,出现Linear Isotropic Propeties for Material Number 1对话框,在EX输入栏中输入2.2E11,在PRXY输入栏中输入0.3,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图4-7 定义材料属性对话框3)在Material Models Available一栏中依次双击Structural、Density选项,出现Density for Material Number 1对话框,在DENS输入栏中输入7.8E3,单击OK 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4)在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对话框上选择Material︱Exit命令,关闭该对话框。
三、模型的建立。
1)选择Utility Menu︱Parameters︱Scalar Parameters命令,出现Scalar Parameters 对话框,在Selection输入栏中输入R1=1.0,单击Accept按钮。
2)参照上一步的操作过程,分别输入表4-14中的参量,输入完毕后的参量如图4-8所示,单击Close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表4-14 参量值列表注意:每输入一个参量后需单击Accept按钮确认。
图4-8 输入参量结果显示3)选择Utility Menu︱PlotCtrls︱Numbering命令,出现Plot Numbering Controls 对话框,选择KP Keypoint numbers、LINE Line numbers和AREA Area numbers选项,使其状态从Off变为On,如图4-9所示,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图4-9 编号显示控制对话框4)选择Utility Menu︱PlotCtrls︱View Settings︱View Direction命令,出现Viewing Direction对话框,在XV,YV,ZV Coords of view point后面的3个输入栏中分别输入1、1、1,其余选项采用默认设置,如图4-10所示,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图4-10 视图显示方向设置对话框技巧可通过单击快捷菜单中的图标执行此命令。
5)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Keypoints︱In Active CS 命令,出现Create Keypoints in Active Coordinate System对话框。
在NPT Keypoint nuber输入栏中输入1,在X,Y,Z Location in active CS输入栏中分别输入R1,0,0,如图4-11所示,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图4-11 生成关键点对话框6)参照第5步的操作过程,依次在ANSYS显示窗口生成以下关键点编号及坐标:2(R4,0,0);3(R4,0,H3);4(R3,0,H3);5(R3,0,H2);6(R2,0,H2);7(R2,0,H1);8(R1,0,H1);10(0,0,0);11(0,0,10)7)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Lines︱Straight Line命令,出现Create Straight拾取菜单,用鼠标在ANSYS显示窗口依次选择编号为1、2,2、3,3、4,4、5,5、6,6、7,7、8,8、1的关键点生成8条线段,单击OK按钮关闭该菜单。
提示:单击鼠标左键进行选择。
8)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Arbitrary︱By Lines命令,出现Create Area by L拾取菜单,单击Pick All按钮,生成面.9)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Extrude︱Areas︱About Axis命令,出现Sweep Areas about拾取菜单,在输入栏中输入1,单击OK按钮,在输入栏中输入10,11,单击OK按钮,出现Sweep Areas about Axis对话框,在ARC Arc length in degrees输入栏中输入ANG,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拖拉面生成体的结果如图4-13所示。
图4-13 拖拉面生成体结果显示10)选择Utility Menu︱Workplane︱Change Active CS to︱Global Cylindrical命令,将当前坐标系转变为柱坐标系。
注意以下操作将在柱坐标系中进行。
11)参照第5步的操作过程,依次在ANSYS显示窗口上生成以下关键点编号及坐标:51,[R5,ANG3,0]52,[R4+0.95*(R5-R4),ANG3+0.125*(ANG4-ANG3),0]53,[R4+0.88*(R5-R4),ANG3+0.25*(ANG4-ANG3),0]54,[R4+0.76*(R5-R4),ANG3+0.375*(ANG4-ANG3),0]55,[R4+0.58*(R5-R4),ANG3+0.5*(ANG4-ANG3),0]56,[R4+0.35*(R5-R4),ANG3+0.625*(ANG4-ANG3),0]57,[R4+0.16*(R5-R4),ANG3+0.75*(ANG4-ANG3),0]58,[R4+0.08*(R5-R4),ANG3+0.875*(ANG4-ANG3),0]59,[R4,ANG4,0]61,[R5,ANG2,0]62,[R4+0.95*(R5-R4),ANG2+1*(ANG1-ANG2)/8,0]63,[R4+0.88*(R5-R4),ANG2+(ANG1-ANG2)/4,0]64,[R4+0.76*(R5-R4),ANG2+3*(ANG1-ANG2)/8,0]65,[R4+0.58*(R5-R4),ANG2+(ANG1-ANG2)/2,0]66,[R4+0.35*(R5-R4),ANG2+5*(ANG1-ANG2)/8,0]67,[R4+0.16*(R5-R4),ANG2+6*(ANG1-ANG2)/8,0]68,[R4+0.08*(R5-R4),ANG2+7*(ANG1-ANG2)/8,0]69,[R4,ANG1,0]12)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Splines︱Spline thru KPs命令,出现B-Spline拾取菜单,在输入栏中输入51,52,53,54,55,56,57,58,59,单击Apply按钮,在输入栏中输入61,62,63,64,65,66,67,68,69,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提示此操作为通过关键点生成2条样条曲线(齿轮轮廓线),注意一定要按照关键点次序进行输入。
13)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Lines︱In Active Coord命令,出现Lines in Active拾取菜单,在输入栏中输入51,61,单击Apply 按钮,在输入栏中输入59,69,单击OK按钮关闭该菜单。
14)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Arbitrary︱By Lines命令,出现Create Area by L拾取菜单,在输入栏中输入25,26,27,28,单击OK按钮关闭该菜单。
提示此操作为通过线段生成面。
15)选择Utility Menu︱Select︱Entities命令,出现Select Entities对话框,在第1个下拉菜单中选择Lines,在第2个下拉菜单中选择By Location,在第3栏中选择X coordinates,在Min,Max输入栏中输入R1,在第5栏中选择From Full,如图4-14a所示,单击Apply按钮,在第3栏中选择Y coordinates,在Min,Max 输入栏中输入0,在第5栏中选择Reselect,如图4-14b所示,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