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1节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教案 选择性高中选择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1节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教案 选择性高中选择性地理教案

【第一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之小船创作1.概念:区域是人们根据认知和实践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的空间范围。

2.划分目的:认识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3.特征:(1)具有某种自然或社会、经济、文化等地理特征。

(2)占据着一定的空间范围。

(3)区域边界有些是明确的,如各级行政区的边界;有些则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如干旱区、湿润区等自然区的边界。

1.常用划分方法(1)根据区域内部地理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①按照自然条件和景观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的自然区域:高原区、热带雨林区、红壤地带等。

②按照人文条件和景观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的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稻作农业区等。

(2)根据区域内部关联特点划分①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划分的行政区。

②按照贸易关系紧密程度划分的贸易区。

2.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1)大尺度区域:一般指全球或全大陆。

(2)中尺度区域:一般指较大地区或较大面积国家。

(3)小尺度区域:一般指局部地区。

1.热带雨林区与热带草原区有明确的界线( )2.“长三角”地区属于小尺度的区域。

( )3.华北平原区域内部的地形特征相对一致。

( )4.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按照自然特征划分的。

( )5.经济全球化体现了区域的A.整体性B.差异性C.联系性D.开放性提示:1.×热带雨林区和热带草原区属于自然区,二者之间的界线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2.ד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共涉及三省一市的26个市,属于中等尺度区域。

3.√同一区域内部地理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区域内部的地形特征相对一致。

4.×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按照人文条件和景观特征的一致性划分的人文区域。

5.D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

]区域的含义及划分试验区总体方案。

国务院批准的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为119.98平方千米,涵盖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

高考地理复习必修3第一章第1讲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高考地理复习必修3第一章第1讲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最新考纲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解读 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学会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

4.能以我国重大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5.能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

区域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________。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______。

4.区域之间是__________。

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______________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__________、城市化水平、________________和对外联系等。

3.分类:__________和城镇地域。

4.空间分布:农业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为______________;城市和工业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为______。

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指__________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______________、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__________;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4.趋势: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__________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四、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__________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

5、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的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6、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B 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 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 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2.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配置情况 劳动力素质
产业 结构
1、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 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二、三、一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浙江 杭州
2、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空间差异)
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 社会综合体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区域空 间结构社会经济源自动对外联系 区域开放程度探究: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 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出现铁路,交 交通网络密集 通运输线密集 线路四通八达 社会经济的发展 该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 主要动力:生产力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乡村地域减少 乡村地域广 农业用地减少 城市区域扩大
C

13、中国经济具有活力的 长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第 一大城市群。杭州湾跨海 大桥、洋山港、沪崇苏通 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动,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 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1)“长三角”地区的 杭州 、 核心城市是_______ 南京 、_________ 上海 。 _______ (2) “长三角”城市群 的空间分布形式是 岛状 ,交通线表现为 ______ 网络状 。 线状 ______ 和_______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材分析:“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探究目标•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课时)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课时)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4课时)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4课时)备课笔记:教学内容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区域的主要特征知识引导:过去我们在初中学过国家和地区、各种地形区和气候区、农业区和工业区等等,这些区域形形色色,大小不一,那么,什么是区域,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1、概念师生讨论:区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结论: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区域的基本含义》 讲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 讲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区域”这个词经常被提及。

从地理学到经济学,从社会学到人文学科,区域的概念无处不在。

那么,究竟什么是区域呢?简单来说,区域是一个具有特定边界和特征的地理空间范围。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街区甚至一个房间。

区域的划分可以基于多种因素,比如自然地理条件,像山脉、河流、海洋等;也可以基于人文社会因素,如语言、宗教、民族、经济活动等。

例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就是基于地理和经济等因素划分出来的一个区域。

它有着独特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

而在一个城市中,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划分,也是基于不同的功能和活动形成的区域。

区域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上的概念,还包含了在这个空间范围内所发生的各种人类活动和相互关系。

比如,在一个农业区域,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形成了相应的农业产业体系和社会关系;在一个工业区域,工厂密布,工业生产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工人、技术人员等群体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区域的特征(一)区域的整体性区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部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比如,在一个生态区域中,植物、动物、土壤、气候等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如果其中的某个要素发生了变化,比如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生长周期改变,那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样,在一个经济区域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相互依存。

一个环节的变动,可能会引发整个经济链条的连锁反应。

(二)区域的差异性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

以我国为例,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条件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交通便利,产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而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产业以资源开发和农业为主。

这种差异性是由于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1高二地理课件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湘教版必修3)

2011高二地理课件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湘教版必修3)

农业 交通运输线路 城市和工业 城市群和工业 区
区域发展过 程 区域发 展早期
面状 线状和网络状
点状 岛状
4.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4.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区域空间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如下表:
交通运输
交通方式单 一,线路较 少且表现为 线状
城市发展 城市区 域狭小
农业用地规模 农业用 地规模 大
区域发 展过程 区域发 展中期 区域发 展后期
社会经济活动
影响因素
影响举例
人口状况
人口稠密的区域形成城市群,表现为 岛状,人口稀少的区域,城市表现为 点状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表现 为岛状的城市群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集中, 工业区呈岛状 交通发达区域交通线呈网络状
城市化 水平 区域开放程度 对外联系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 (1)从总体上看,区域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乡村地域和 城镇地域,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主要特征如下表所示:
交通运输
城市发展
农业用地规模
出现铁路运输, 交通线密集并 交织成网
乡村地区发展为 城镇地区,城市 区域扩大
农业用地变少
交通网络稠密, 交通线路四通 城市地域不断 扩大 八达并深入区 域的各个部分
农业用地 转变为城 市用地
*典例分析*
【例2】读某一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图,分析回答:
区域核心 (1)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图中区域空间结构大致由____、 (1)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图中区域空间结构大致由____、 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网络系统 外围空间 (2)该区域从发展早期→发展中期→ (2)该区域从发展早期→发展中期→发展晚期,其交通运输条 件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件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长度、密度在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区域核心 (3)从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_________的 (3)从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_________的 外围空间 范围在扩大,_________的范围在减小,这说明该区域 范围在扩大,_________的范围在减小,这说明该区域 _________________水平在不断提高。 _________________水平在不断提高。 城市化(或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的理解程 解析】 度及地理图像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读图,由图 可知区域发展过程,交通日益网络化,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区域的基本含义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类型2.空间分布形式四、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特点1.下图是“某区域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级阶段的是( )答案 C解析区域发展的初期,往往城镇数量较少,交通方式比较单一,交通网络稀疏,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方法技巧从区域空间分布的形式看,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4个基本要素组成。

①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如工业点、商业网点等,它们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

②区域空间中的线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所呈现出的线状分布形态,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线包括交通线、通信线、能源供给线等。

③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网络是由相关的点和线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网络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使连接起来的点和线产生单个点或线所不具备的功能。

④空间结构中的域面是指区域内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所表现出的面状分布状况,最常见的有农业空间分布所呈现的域面、各种市场所呈现的域面等。

2.分析下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特点和人口状况,考查学生的识;发达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是发展中国家的2.5倍还要强;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的产值也略高于发展中国家。

我们知道,世界人口目前约有61亿,从图中又可看出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6千美元,那么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共有6×61=366(千亿美元)。

①设发达国家共有x亿人口,已知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27千美元;其国民生产总值应为27·x(千亿羌元);②已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千美元,人口为(61-x)亿,其国民生产总值为(61-x)×3(千亿美元);③这样,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就是:27x+(61-x)×3=366(千亿美元),x≈8亿。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①工业带形成,产业
结构日趋复杂,发展
发 展 特 点
了机械、化学、汽车
形成以匹兹堡为中心的钢铁中心,但整个区 、纺织等部门;第二
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开放程度较低、农业 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占较大比重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
形成“芝加哥—匹兹
城市化、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传 统工业衰落,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 兴起,环境日趋改善,产生新的增 长活力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 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
01 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
一定的地域空间。
02 区域的主要特征
一.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分明确的界 线和模糊的界线两种。
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 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如通过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图中a是干旱区;b是半干旱区;c是 半湿润区;d是湿润区。
1
概念:三
次产业及
其内部的
比例关系
2
。 3
差异表现:三次产
业占国内(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三
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
构成等。
区域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 件、经济发 展水平、资 源配置状况 、劳动力素 质等。

传统农业( 发展水平 较低)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较大
区 工业(加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 其内部就不存在差异。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 一个区域,其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 有旱地。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的位置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的人文 地理特征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 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和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两个 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可从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半球位置差异、相对位 置差异等方面分析。 ②气候差异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交通运输、城市 发展的角度说明该 区域空间结构的变

农业区域 工业区域
城市区域
在地理景观(聚落、道 路等)、人口分布和产 业活动等方面说说这三 个区域有哪些差别?并 完成P7活动题2
“一 二 三”
“二 三 一”
“三 二 一”
区域产业结构概念: 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1、传统的农业区域/发展水平较低区域 第一产业比重大 2 、工业区域/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 3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比较大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域界线明确,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