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优质课件(共35张PPT)

小结
区域的主要特征
概念
具有一定的界线。 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主要特征 概念
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划分及空间分布形态
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区域产业结构
概念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课堂巩固:
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2题。
草原放牧区
半湿润区
400mm
800mm 湿润区
水田农业区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无大小之分
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一、什么是区域
1. 区域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二、区域的基本特征
特征一:具有一定的界线
有的明确(国界、省界等);有的模糊(气候区、植被区)。
特征二:区域内——相似性、连续性 区域间——差异性
整体性
干旱 高寒
寒冷
东
部
季
秦岭—淮河线
风
区
湿热
活动1:阅读教材中的图片,观察、分析四地景观特点。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 湿润地区。这说明( )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中国经济具有活力的长 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第一大 城市群。杭州湾跨海大桥、 洋山港、沪崇苏通道三大工 程的相继启动,“长三角” 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 加快。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共29张PPT)

➢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
区域发 展早期
工业化 加快
城市化 加快
经济达到 较高水平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
三、二、一
高科技成为 区域发展的
主导力量
巩固练习
1 .在下表的 4 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哪两 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及变化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
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如传统农业区域
(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一产业比重大;工业区域(或加
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二产业比重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二、三产业比重大。
时期
产业结构变化
三次产业的产 值比重格局
早期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一 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1)A地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为三>二>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 (2)A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高;且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3)CD,第一产业产值最高,人均GDP最低。 (4)D经济相对落后,因为第一产业产值最高,人均GDP最低。
P7活动2 人口分布 特点
产业分布 特点
农业地区 分散
面状
引入:区域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主线是什么?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Fra bibliotek学习目标: 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了解区 域空间结构的分布形式。 掌握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及其发展变化 学会比较分析区域差异,培养综合分析 地理问题的能力
区域的主要特征
➢概念: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 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如乡村与城镇地域。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1 区域的基本含义2-湘教版

认识国家—以美国为例设计思想地理学习必须注重学生亲身体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
本教学设计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情况,学习的能力、基础。
(1)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学生容易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结构简洁明了,主要讲述了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等,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以及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三维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要能熟练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名称。
其次要熟悉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理解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方法。
2、过程和方法(1)本教学设计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并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探究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层设疑,降低难度,解决问题,使学生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不易理解、认识模糊的问题进行讨论。
(2)在利用多媒体展示图、文、声、像时,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通过学生的模拟旅行等活动,更加深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对该地理问题的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美国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难点:能够分析出自然环境特征中关于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等特征的成因。
教学策略与手段1、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学习法、讨论法,通过各种探究活动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会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同时进行自我探究的形式,学会自然地接受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优质课件)(共32张PPT)

作课人:李爱君
学习目标:
1 、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
影响因素 3 、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的概念
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从 空域中:俯通瞰 我常们指的一学 校定的— 地张 家域口空市 第间四 中 学
张家口市第四中学 主要的地理数据:
北 纬 : 40° 48′ 07.15″ N 东 经 : 114° 52′ 19.66″ E 海 拔 : 749 M
(2)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并得出结论
“一 二 三”
“二 三 一”
“三 二 一”
主要动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4、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区域空 间结构
社会经济活动 对外联系
区域开放程度
三、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第三产业
3、产业结构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
的内部构成等
70
CB 60
50
2000年
A
传 发发展统展工 推水的水业 进平农平区 工较业较域 业低区高或化的域的加的区或区速区域经域域济 第一产业比重大,
40 30
第第第一一二产产产业业业洞头
第第农三二业产产经业业济比比占重重有大大相 当大的比重
人口
产业活动
分布分散 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工业区域 厂房林立 相对密集 工业生产活动为主
城市区域
高楼大厦 非常密集 商业和服务业活动
特征三: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矿区的矿产资 源优势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共28张ppt)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区域开放程度 对外联系
2020/5/15
15
02 区域的空间结构
早期 中期 晚期
城市发展角度
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 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变小 城市地域扩大,转变为城市用地
2020/5/15
6
01 区域的特征
2.区域的主要特征 特征一: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有的明确(国界、省界等);有的模糊(气候区、植被区)。
2020/5/15
7
01 区域的特征
2.区域的主要特征 特征二: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2020/5/15
8
01 区域的特征
2.区域的主要特征
2020/5/15
3
01
区域的主要特征
2020/5/15
4
01 区域的主要特征
思考:这四地有什么景观差异?
2020/5/15
5
01 区域的特征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是人们在地理差异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 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 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
区域的基本含义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2
1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 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 影响因素。
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 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 构的差异性。
A
B
C
2020/5/15
2
目录
01 区域的主要特征 02 区域空间结构 03 区域产业结构 04 巩固练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优质课件(共34张PPT)

P7活动2 农业地区
人口分布 第一产业人口
特点
占绝对优势
产业分布 农业经济占有
特点
相当大的比重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所占
特点
比重比较大
对外联系 较少
对生态环 主要是生态 境的影响 破坏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第二产业人 第二三产业人 口比重大 口比重大
工业经济比 第三产业增长
重上升速度超过第二产业 Nhomakorabea第二产业所 第三产业和第
比较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 传统的农业区域/发展水平较低区域
第一产业比重大
2、工业区域/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2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
3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则比较大
“一 二 三”
“二 三 一”
“三 二 一”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
A、区域产业结构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B、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C、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D、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3、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苹果、柿子、枣
一年两熟或三熟 柑橘、柚子、茶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①气温:1月份_0_℃
等温线大致分布线; ②温度带: _亚_热__带__ 地区和
暖__温__带___地区的大致分界
线;
③气候类型: 亚热__带_季_风__气_候
气候和_温_带_季__风_气__候气候大致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共56张PPT)

2020/2/19
高寒
干旱
寒冷
湿热
2020/2/19
不同地区的水热条件
2.区域内部西具北有干旱相半似干性旱区、有连何续特性征 ,区域之 间具有差异性.
还记得这里是什么气候吗?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阿拉善戈壁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荒漠
2020/2/19
荒漠草原
草原
看下图从中找出四幅图片各表示地区的景观特点有什 么差异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乡
大 地域范围 小
城
村 农业 生产活动 非农业
镇
地
基础和依托
地
域
带动作用
域
2020/2/19
4、空间分布形式
2020/2/19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地点
景观特征
热带沙漠
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短缺 植被缺少,沙漠广布,沙丘连绵
热带雨林
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 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
热带草原
一年分为干季和湿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 然,干季枯黄,一派衰败景象
高山地区
水热随海拔高度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 显
房为主,周围农田 ,分布较
主
村
环绕,一派田园风 光
稀疏
聚落规模较大,楼 人口规模 以非农业活动
工业
房
大,分布
为
城市 林立道路交错
密集
主
中心 建筑物高大密集, 人口昼夜 以商务和服务
商务 2020/2/19 白天人流和车流不 差别大
活
方法点拨:如何归纳、描述区域的地理特征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1、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共42张PPT)

自然地理条件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区域空 间结构
社会经济活动 对外联系
区域开放程度
3、区域空间结构类型:
(1)按经济活动类型分类: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乡
大 地域范围 小
城
村 农业 生产活动 非农业
市
地
基础和依托
地
域
带动作用
域
(2)按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分:
项目
类型
结论
农业
面状
区域是汇集农
交通运输线路
线状和网络状
重增加。
1、变化的原因是: 根本原因——区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是——区域劳动地域分工。
2、主要动力是: 区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推进
2019/8/26
三、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 结构
资源配置情况 劳动力素质
2、我国三次产业划分(背景知识)
2019/8/26
干湿季及动物迁徙图
2019/8/26
喜玛拉雅山
干燥,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气温较低,人烟稀少
2019/8/26
地点
景观特征
热带沙漠 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短缺
植被缺少,沙漠广布,沙丘连绵 热带雨林 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
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
热带草原 一年分为干季和湿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 然,干季枯黄,一派衰败景象
读右图(说明:百分构成
为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
1、④地区第一、二、
三产业的从业人员
比重为( D )。
A、37.6:17.4:4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以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模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高山地区等地的旅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资料、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的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区域的主要特征;
学时难点
区域的主要特征
教学活动
【讲授】
【导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来学习必修三的区域地理。
什么是区域呢?请先来看看四幅图。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请同学们说明这些景观所反映的环境特征,如果让你在地球上寻找图中的地方,你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吗?
(生):依次为
热带草原: 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干季草木枯黄,一片衰败的景象
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
热带沙漠: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沙丘连绵
高山地区: 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可以在非洲找到它们。
师:同学们判断的非常正确。
除了在非洲,其他大洲或大陆上能否看到这样的景观呢?
生:可以的。
师:这些景观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以非洲为例,我们看看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
生相互讨论,归纳总结;
⑴在地理纬度上有差异。
⑵热量和降水条件变化导致了景观的差异。
⑶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不足的教师启发引导,使其完整。
)
教师承转:从这幅图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的区域的集合。
你能否就此说出区域的含义和特点呢?
1.区域的含义: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特点
⑴有界性(分明确的界线和模糊的界线两大类)
⑵内域内相似性和连续性(在地域上占有一定的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
⑶具有一定的优势、特点(某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突出)
⑷区域间相互联系(各自然地理环境不是孤立的。
)
小结:区域的主要特点: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作业:查找我国重要的自然区域界线
⑴地势三级阶梯界线
①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线
②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⑵气候区域界线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②降水量与干湿区的界线
800㎜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400㎜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干旱区界线)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③气温与温度带界线
1月均温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祁连山——天山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