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13.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临床路径

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包含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除外有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及有心、肝、肾、脑等其他脏器并发症的住院儿科患者。
一、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小儿急乳蛾(TCD编码:BRY011)西医诊断:小儿急性扁桃体炎(ICD-10编码:J03.9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乳蛾》(ZYYXH/T248-2012)及“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刘蓬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及《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3):161-164)。
2.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乳蛾》(ZYYXH/T248-2012)。
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胃热盛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乳蛾》(ZYYXH/T248-2012)。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患儿。
2.本病合并有下呼吸感染及有心、肝、肾、脑等其他脏器并发症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证、次证、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发热、咽痛、喉核红肿的动态变化。
小儿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小儿乳蛾(急性扁桃体炎)入院标准:1.患儿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0℃以上)、呕吐、头疼、腹痛等不适;2.查体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乳蛾(TCD 2019版:A10.04.29)。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ICD-10 编码:J03.9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儿科学》(主编:马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2016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十版(主编:刘蓬;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
具体如下:①病史:常有过度劳倦、外感、过时辛辣炙煿史;②症状:起病急,咽痛,吞咽困难,痛连耳窍。
全身可伴有发热、头痛、纳差、乏力、便秘、周身不适等。
小儿可用高热、抽搐、呕吐、昏睡等症状。
(2)西医诊断:参照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名誉主编:胡亚美;江载芳等执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主编:孙虹、张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
具体如下:①由病毒感染所致者,有时可见扁桃体表面见到斑点状白色渗出物,同时软腭和咽后壁可见小溃疡,双侧颊黏膜充血伴散在出血点,但黏膜表面光滑;②由链球菌引起者,发病时全身症状较多,有高热、畏寒、呕吐、头疼、腹痛等,咽痛或轻或重,吞咽困难,扁桃体大多呈弥漫性红肿,舌红苔厚,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小儿乳蛾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风热犯咽证:发热,恶风,咽喉疼痛逐渐加重,吞咽不利,单侧或双侧喉核赤肿,咽痒不适,鼻塞流涕,头痛身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滞见于风关。
急性扁桃体炎效方

急性扁桃体炎效方导读:银翘散去竹叶、芦根加黄芩、元参,为余治疗风热乳蛾之经效方,屡用有效,此方暂名为“银翘利咽汤”。
风热乳蛾恃银翘腭扁桃体,中医谓之喉核,位于喉关之两侧,左右各一。
如遇风热邪毒侵犯则红肿胀大,形似蚕蛾,故名乳蛾或喉蛾。
病发于一侧者谓之单蛾,两侧均发为双蛾。
此即西医所谓急性扁桃体炎也。
此证初起以乳蛾红肿疼痛为主症。
因感受风热邪毒而病,故发病迅速,疼痛逐渐加剧,吞咽不利,咽喉干燥灼热。
并见外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吐痰。
脉象浮数,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等。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肺中风热之邪循经上达于咽喉,搏结于喉核,邪阻络脉,热灼肌膜,遂致喉核红肿胀痛而发为本病。
故其治法当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余习用银翘散加减以治此证。
银翘散方见于《温病条辨》上焦篇,由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组成。
为治温邪袭肺、邪在肺卫之方,而乳蛾初起,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咽痛等证,与银翘散证极为相类,病机亦似,只是病邪所犯部位不同:一在于肺,一在咽喉。
故乳蛾初起有表证者,亦宜用银翘散治之。
且清肺即所以利咽,表解热清,乳蛾自消。
但方中芦根虽清肺热,然性甘寒,嫌其力逊而入浅。
喉蛾屡发,必有伏热深踞肺脏之单(惮?)。
黄芩苦寒,泻肺火有单刀直入之功,故以黄芩易芦根。
盖肺热不清则乳蛾不消,蛾不消则发热不退也。
黄芩实为此方之“将”药。
伏热清解则病根除,是故后即不发也。
元参善养阴、解毒、清火、利咽,可助诸药共建大功,故于方中加入元参,全方药量甚轻而覆杯即应,是知药贵对症,不贵蛮用。
对症者轻灵即效,蛮用者重投反伤。
吴鞠通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亦此之谓欤?原企业家邹某之孙,幼年乳蛾屡发,发则高热鸱张,咽喉痛剧肿甚。
打针服药,总须六、七日,甚至及旬方愈。
1979年12月1日晚高热又作,体温达39℃。
次日由余诊治,查见双侧扁桃体Ⅱ度肿胀,尚未化脓。
触其肌肤,身躯热而无汗,扪及额头与四肢,均无明显热象。
小儿扁桃体炎共13方

小儿扁桃体炎共13方方剂1桔梗6克,元参5克,山豆根、牛蒡子、荆芥穗、防风、甘草各3克,升麻、竹叶各2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于饭后服。
适应症:小儿扁桃体炎方剂2生大黄(后下)6-10克,软柴胡、淡黄芩各6-9克,金银花、连翘壳、蒲公英各10-15克,射干、夏枯草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急性扁桃体炎方剂3山豆根30克,银花15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急性扁桃体炎方剂4野菊花、蒲公英各30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急性扁桃体炎方剂5牛蒡子、银花、连翘、山豆根、黄芩各15克,甘草、桔梗各5克,蒲荷7.5克制用法:水煎服。
大便3-5日未解、舌黄腻而糙,加黄芩15克,黄连2.5 克,大黄15克,元明粉7.5克(冲服),石膏50适应症:小儿扁桃体炎表邪偏重证方剂6黄芩、山栀、元参各15克,黄连2.5克,板蓝根、石膏各50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证加减。
适应症:小儿扁桃体炎里热偏重证方剂7元参、生军、人中白、黄芩各50克,玄明粉(冲服)、西瓜霜各20克,生石膏15克,僵蚕10克制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 克。
含口中,舌津化。
适应症:急性化脓笥扁桃体炎,咽喉溃烂方剂8元参、生军、人中白、黄芩各50克,玄明粉(冲服)、西瓜霜各20克,生石膏15克,僵蚕10克制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 克。
含口中,舌津化。
适应症: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喉溃烂方剂9黄芩、生地、马勃、玄参各10克,麦冬、人中黄各15克,蒲荷6克(后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发热方剂10蒲公英、夏枯草、连翘、板蓝根各10克,前胡、桔梗、黄芩各5克,生甘草3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急性扁桃体炎方剂11青蒿、生栀子各6克,大青叶、玄参、天花粉各9克,山豆根3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扁桃体炎恢复期方剂12一枝黄花、鱼腥草各15克,川大黄3克,赤芍、荆芥、射干各6克,连翘8克,桔梗、甘草粉各5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4次分服。
小儿急乳蛾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乳蛾》[1]及“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刘蓬主)(ZYYXH/T248-2012[2]急乳蛾的诊断标准。
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1)以咽痛为主症,可表现为咽痛,咽痒,或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
喉核红肿,表面有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2)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可见发热,恶寒或微恶寒,头身疼痛,咳嗽,口臭,纳呆。
(3)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4]急性扁桃体-临床实践指南》中扁桃体炎及《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诊疗8第版)炎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①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便秘等。
小儿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甚至昏睡。
婴幼儿可因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而出现腹痛及腹泻。
②局部症状:以剧烈咽痛为主,常放射到耳部,伴有吞咽困难。
婴幼儿常表现为流涎,拒食。
部分患儿下颌下和(或)淋巴结肿大,有时到转头不便。
扁桃体肿大较显着,在婴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
(2)检查:患者呈急性面容。
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腭弓最为严重。
腭扁桃体肿大,在其表面可显示黄白色脓点,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还可形成一片形似假膜,下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3)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病毒感染者可见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咽拭子:可查出病毒或细菌。
(二)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乳蛾》[1]。
)(ZYYXH/T248-20121.风热犯肺证:咽痛,渐加剧,咳嗽、吞咽加重,咽干灼热或痒,轻度吞尚未化脓,喉核及周围粘膜红肿,咳嗽咯痰,头痛鼻塞,伴发热微恶寒,咽困难,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晓锦源:中医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乳蛾)

晓锦源:中医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乳蛾)乳蛾起病急骤,畏寒壮热,咽喉肿痛,甚则溃烂,一般治法,多用清热解毒,滋阴凉血。
先生认为,本病不尽属火,而以寒包火者居多,创用大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并自诩为“家方”:生大黄9克,淡附子3克,细辛0.9克,玄明粉9克,姜半夏9克,生甘草3克“举凡乳蛾,其舌苔白,舌质微红,及有其他寒包火征象者,皆可用之”。
并说“寒邪外束,非辛温不散,清凉之剂安可祛之?而阳明郁热,非硝、黄不泻,仅解毒之品,难以荡涤。
若用家方,常一服而热解,二服而肿痛皆愈矣。
”门生有问之者,则曰:“余之处方,皆有依据。
如《灵枢·经脉篇》云: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
故《伤寒论》将咽痛列入少阴病中,我乃参会《伤寒论》各条,而立此方。
”查《伤寒论·少阴病脉证并治》有:“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等论述,先生综合上述诸治,以附子、细辛辛热善走散其寒;大黄、芒硝、苦寒咸软消其热。
先生之“家方”,既广伤寒之法,又创温病之治,其圆机活法,非朝夕之功所能达也。
某年除夕,先生与诸友、门生正进年夜饭。
忽然,抬来一人,高热咽痛,咽中乳蛾焮肿,且白腐而烂,口不能言,已三、四日未进饮食,病情严重,服药均不见效。
先生诊脉之后,即处大剂麻黄附子细辛汤与之。
次日泻下10余次,热减痹开,且能进食。
足见其方之神效。
此外,若见喉痹而舌红且绛,苔黄而燥,纯属实热者,先生则纯用清热解毒之剂。
对病情严重之患,不论寒包火或纯热证,每配以外治之法。
如早期乳蛾,红肿化脓时,吹以锡类散、玉钥匙(玄明粉15克,硼砂15克,朱砂1.8克,冰片1.5克,僵蚕1.5克)。
若乳蛾日久溃脓而不易收敛,则吹以月白散(月石9克,青黛3克,煅石膏15克,冰片0.9克,珍珠粉0.9克),可使早收早敛。
扁桃体发炎(乳蛾)中医辩证论治

扁桃体发炎(乳蛾)中医辩证论治乳蛾,又名喉蛾、喉鹅、双蛾风。
是因邪客咽喉,核内血肉腐败所致,以咽痛、喉核红肿、化脓为特征的咽部疾患。
以咽喉两侧喉核红肿疼痛、吞咽不利为主症,因其红肿,形状似乳头或蚕蛾,故称乳蛾。
临证有单蛾、双蛾之分,发于一侧者为单蛾,发于两侧者为双蛾。
又有急、慢性之别。
急性并有脓性分泌物者称为烂喉蛾;慢性者又称木蛾、死蛾。
乳蛾相当于西医学的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与咽炎、急性喉炎、急性鼻炎等统归于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上又将扁桃体炎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以发热、咽痛、吞咽困难、腭扁桃体红肿化脓为主要特点。
慢性扁桃体炎以低热、咽异物感、扁桃体上有少量脓点为特点。
本病在儿科较多见于4岁以上小儿。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小儿患者症状较成人患者重,常伴有高热。
若治疗得当,一般预后良好,但婴幼儿的病程较长,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生,如不及时恰当治疗,容易出现鼻窦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等并发症。
偶尔可伴发急性肾炎、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
长期不愈反复的乳蛾发生亦可形成反复呼吸道感染,降低小儿机体免疫力,影响小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乳蛾虽是局部病证,也不能对其掉以轻心,必须积极防治。
乳蛾之名,初见于《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喉舌缓急砭药不同解二十一》说:“单乳蛾,双乳蛾……结薄于喉之两旁,近外肿作,因其形似,是为乳蛾。
”一谓为单,二为双也。
历代医籍有关本病的名称较多,如《普济方》之肉蛾,《杂病源流犀烛》之连珠蛾,《张氏医通》之乳鹅,《瘟疫明辨》的喉结,《重楼玉钥》的鹅风,《焦氏喉科枕秘》的死乳蛾、乳蛾核,《咽喉脉证通论》的烂头乳蛾,《梅氏验方新编》的蛾子等.多是依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情况命名的。
古代医家对乳蛾的分类和治疗亦有论述。
《疡科选粹》指出了横蛾、竖蛾的区别,《医学心悟》指出:“状如乳头,生喉间。
一边生者,为单乳蛾,两边生者,名双乳蛾。
宜用韭菜汁调元明粉,灌去痰涎,吹以冰片散,随服甘桔汤,自应消散。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免疫系统较差的儿童,特别容易患有该类病症。
出现这类病症的患者,会出现咽喉疼痛,也会有发烧的现象,西医认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因为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原体大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西医在治疗过程中,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为主,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例如有高热头痛时,选择布洛芬或者是乙酰氨基酚。
这种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借助中医治疗能够达到突出的效果,中医在辨证施治中能够根据实际找到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最大程度的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中医辨证急性化扁中医称之为“风热乳蛾”。
在春秋两季多见,大多发生在气温变化、身体劳累、受寒等免疫力下降时,儿童和青少年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高发人群。
主要表现为咽部剧痛,不敢吞咽,疼痛常放射至耳部,伴寒战、高热。
检查见腭扁桃体充血,明显肿胀,可见脓栓。
常可引起腭扁桃体周围脓肿,有时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及心肌炎等并发症,十分可怕。
这种病症的特点就是起病急,患者咽喉疼痛明显,也会伴有高热畏寒,体温最高能够达到39摄氏度以上,还容易反复发作。
这种急性的感染,中医认为是风寒湿热等邪气。
归结与发病部位积聚热毒而引发的急性扁桃体炎。
一般有外感情况,例如风寒侵袭患者皮肤引起的发热恶寒。
风寒邪气入侵皮肤后,如果无法从皮肤表面及时的疏散,邪气就会有表如李,郁结于肺。
咽喉为肺窍热结,积于咽喉就出现相关疾病,或者是风热之毒侵袭,直接从口鼻而入,郁结于咽喉而引起发病。
中医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结合中医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辩证认知,对其治疗主要分为了内治法、外治法和穴位治疗方法。
1.内治法内治法作为中医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于该类患者,可以用疏风清热、利咽消肿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结合外治方法,能够达到突出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乳蛾》(ZYYXH/T248-2012)[1]及“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刘蓬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2]急乳蛾的诊断标准。
(1)以咽痛为主症,可表现为咽痛,咽痒,或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
喉核红肿,表面有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2)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可见发热,恶寒或微恶寒,头身疼痛,咳嗽,口臭,纳呆。
(3)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3]中扁桃体炎及《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4]急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①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便秘等。
小儿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甚至昏睡。
婴幼儿可因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而出现腹痛及腹泻。
②局部症状:以剧烈咽痛为主,常放射到耳部,伴有吞咽困难。
婴幼儿常表现为流涎,拒食。
部分患儿下颌下和(或)淋巴结肿大,有时到转头不便。
扁桃体肿大较显着,在婴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
(2)检查:患者呈急性面容。
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腭弓最为严重。
腭扁桃体肿大,在其表面可显示黄白色脓点,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还可形成一片形似假膜,下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3)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病毒感染者可见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咽拭子:可查出病毒或细菌。
(二)证候诊断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乳蛾》(ZYYXH/T248-2012)[1]。
1.风热犯肺证:咽痛,渐加剧,咳嗽、吞咽加重,咽干灼热或痒,轻度吞咽困难,伴发热微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咯痰,喉核及周围粘膜红肿,尚未化脓,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风寒袭肺证:咽微痛,轻度吞咽困难,伴发热恶寒,喷嚏,鼻塞涕清,头身疼痛,无汗,喉核淡红稍肿,咽黏膜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3.肺胃热盛证:咽痛明显,吞咽时加剧,牵引耳痛,张口、吞咽困难,伴发热面赤,口渴欲冷饮,口臭,咳吐黄痰,小便短黄,大便秘结,喉核红肿,咽黏膜深红,喉核表面有黄白色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推荐方药:银翘马勃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马勃、射干、牛蒡子、薄荷、蝉蜕、桔梗。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风寒袭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利咽消肿。
推荐方药:加味香苏散加减。
荆芥、白芷、紫苏叶、陈皮、香附、桔梗、蔓荆子、川芎、甘草、生姜。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肺胃热盛证
治法:清泻肺胃,利咽消肿。
推荐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
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牛蒡子、金银花、玄参、甘草、桔梗、黄连。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敷贴疗法:
用口疮散(吴茱萸、黄连、黄芩、连翘,以2:1:2:2比例研极细粉混合),每日临睡前取药粉20g左右,用醋适量调和,捏成小饼状,贴于双足心涌泉穴处后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3日为1疗程,可用2疗程。
或釜底抽薪散(吴茱萸、大黄、黄柏、胆南星各3g),同法敷贴于涌泉穴24h。
适用于风热犯肺证、肺胃热盛证。
2.针灸疗法:
可用三棱针或粗针点刺少商、商阳,放血数滴,每日1次;或以耳尖、耳背静脉为主穴,点刺放血1~3滴,体温高者加刺曲池,咽喉疼痛明显者加刺合谷,婴幼儿不留针,年长儿留针15min。
适用于所有证型。
(三)西药治疗
高热时可口服退热药,咽痛剧烈可口服镇痛药,病毒性扁桃体炎无需使用
抗菌药物,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予抗感染治疗,推荐以β内酰胺类为一线用药。
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四)护理调摄要点
饮食调理:忌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采用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
(1)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扁桃体不充血,无脓点,或被摘除。
(2)好转:咽部症状减轻,扁桃体脓点消除。
(3)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2.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95%;
(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证候积分减少<70%;
(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评价方法
根据患儿入院和出院时的病情,按照疗效标准进行小儿急乳蛾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乳蛾》[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9.
[2]刘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31-133.
[3]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0-131.
[4]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3):161-164.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1.
表1 风热犯肺证中医证候积分表
表2 风寒袭肺证中医证候积分表
表3 肺胃热盛证中医证候积分表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
牵头人:薛征(上海市中医医院)
主要完成人:
薛征(上海市中医医院)
虞坚尔(上海市中医医院)
王雪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赵霞(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力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