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激素调节 人教版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节植物的激素调节设计思想:设计主线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课时计划: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

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课时: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重难点分析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

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

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

人教版《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1

人教版《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1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案例福建省福州一中生物组张气教学构思:《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材内容较多且对于学生来说较陌生,但若采用讲述法进行教学,学生还是较容易接受的,但这就违背了教材编写的初衷。

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最大特点便是引入了生长素的发现史,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材以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为线索,选取关键史实进行组织,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这也将是本节课教学需要达到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因此,本节课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其他教材内容则在第二课时完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过程。

因此,我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采用探究式教学,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思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研究生长素的发现,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最终验证假设的综合实验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这节课应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暗线则是实验思路,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结论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的是旧教材的生物,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几乎是空白的,所以本节教学的难点就是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虽然在之前的教学中有涉及实验设计,但学生仍没有很好的掌握,特别是综合实验能力很欠缺,所以在本节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将难点分散,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侧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不同能力。

教后反思:这是一堂公开课,在开课之前,在其他班有先上了这堂课。

在第一次上课时,我不是开门见山的引入向性运动,而是提供一些多姿多彩的生命现象,让学生对生命活动有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入“生命活动的调节”,并且概述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方式,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则先设疑。

植物的激素调节人教版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人教版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本周教学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本节学习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和主要生理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不同的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一样,体现了组织器官的生理差异性;植物的不同部位产生的激素不一样,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调节控制,体现了生命活动的统一性,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相适应的反应。

二.学习重点:1. 生长素的发现经典试验分析。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三.学习难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植物的向性运动,顶端优势等都是生长素的生理应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一般体现在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

【教学过程】一.植物的运动A. 向性运动1. 概念:植物体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运动2. 分类:植物幼苗的向光性:顶端分生组织生长过程中体现出向光生长根的向重力性:在重力影响下向向心力方向生长根的向化性:由于某些化学物质在植物周围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生长。

如:植物的根部是朝向肥料较多的土壤生长。

根的向水性: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的根有趋向较湿的地方的特性3. 特点:①定向刺激决定定向运动②生长过程体现③不可逆的运动④植株整体体现B. 感性运动1. 概念:2. 分类:感震性植物受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在植物体内可迅速传递一种可逆性运动。

如含羞草不仅在夜晚将小叶合拢,叶柄下垂,即使在白天当部分小叶遭受震动感夜性由生物钟控制的,因光敏色素的作用引起的植物对光暗的反应——植物的有节律的昼夜变化。

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木瓜,含羞草,合欢等)的叶子(或小叶)白天高挺张开,晚上合拢下垂感热性植物对温度变化所起的反应。

温度变化可使郁金香和番红花的花开放或关闭,这是一种长久性的生长运动3. 特点:① 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其运动方向 ② 植物生理条件决定 ③ 植物体的局部运动④ 可逆紧张运动或是不可逆生长运动C. 意义植物的运动属于植物的应激性反应,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由植物的遗传特点决定。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目标:1. 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不同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3. 掌握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4. 能够解释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教学重点:1.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2.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3. 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2. 掌握植物激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调节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教科书或参考资料。

2. 实验材料:植物生长素溶液、培养基、试管、植物样本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生长状态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和发育是如何受到调控的。

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强调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2. 介绍常见的植物激素种类及其功能,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

3. 解释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信号传导和反馈机制实现的。

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植物激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调节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如根生长、茎伸长、开花等。

3. 鼓励学生讨论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激素进行实验。

2. 指导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如培养基、试管、植物样本等。

3.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植物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4.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总结不同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2. 强调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并进行讨论。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

高二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设计

高二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设计

高二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设计本节是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整》中继生长素的发觉之后,阐述生长素作用以及应用的关键一节。

在学问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缘由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

在此根底上,本节的学问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本节的力量目标集中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中。

此项探究活动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连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尝摸索索如何将科学发觉在生产实践中进展应用,并领悟做预试验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的程序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观看“问题探讨”中的曲线图,并思索其中的问题。

分析教材供应的图片和文字信息,以及教师供应的资料,并进展争论和沟通。

对比教材图3-7,体会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

观看预试验的操作。

承受探究试验活动的培训,照实验材料的选择,试验用具的留意事项。

组成小组,成员间分工协作,设计探究试验的初步方案,提交给教师。

进入试验室,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药品,制作试验装置,承受教师检查。

小组内沟通试验方法和过程,进展操作。

将试验装置带到教室、家庭或自选场所。

留意安全和试验装置的完整。

图形引导,以问题入手,探究“嵌入”,引导学生理性思索。

利用多种资料,供应应用的实例,帮学生理清应用原理。

利用2,4-d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激发探究2,4-d等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兴趣。

演示预试验。

进展本探究试验主要方面的培训,如扦插枝条、沙土筛洗与消毒、扦插枝条制作等。

用提前录制的预试验的主要过程录像,演示探究试验的关键步骤。

对学生提出的初步方案赐予适当的指导。

教师对每一个小组探究试验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巡回指导。

供应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提示学生留意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指出探究试验留意事项,特殊是水分要充分,温度范围保持在25~30℃。

指定小组负责人观看记录试验现象。

训练高中学生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和图解的力量;从图解发觉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激素及其作用。

2. 掌握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和发育的方式。

3. 能够解释植物的激素调节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植物的激素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2. 植物如何通过激素调节生长和发育。

三、教学难点1. 植物的激素调节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植物的实物标本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从而引入植物的激素。

步骤二: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解释植物的激素是一种跨细胞信号物质,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激素有不同的名称和作用,比如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

步骤三: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植物的特定生长或发育过程,例如植物的侧根生长、开花过程等,讨论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激素及其作用。

步骤四:小组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在全班面前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

步骤五: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激素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例如,草坪上的杂草是如何通过激素调节生长距离草坪,以避免竞争的。

步骤六: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和发育的方式,以及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和发育的方式,并分析其中的机制及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七、板书设计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和发育- 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 赤霉素: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和发育- 脱落酸:促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 等等...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的激素调节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增强了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激素调节的理解。

人教版生物高二年级《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高二年级《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植物的向性运动(知道)。

2.设计向性运动实验及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

3.生长素的发现(知道)。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理解)。

5.其他植物激素的分布、合成和生理作用(知道)。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1.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用具录像片:由实验小组同学重复达尔文等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过程录像(4个);实验小组同学自己设计的生长素发现补充实验录像(3个)。

胶片:酶的专一性实验;植株受粉与否对子房发育情况的影响;带芽多的枝条,带芽少的枝条和不带芽的枝条。

计算机教学软件:生长素转移的具体过程;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松树的塔形树冠;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情况,横放的幼苗的生长情况。

投影片: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过程式教学法、谈话法与学生讨论实践相结合。

课时安排3课时。

复习提问:上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我们理解了向光性的原因(请一位同学说明原因)。

那么,引起玉米幼苗向光生长的生长素是在什么部位产生的?(学生回答:略。

)在植物体内主要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是以什么方式运输到作用部位的?要回答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有关小字内容。

同学们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不易理解的词语,请提出来。

(学生会提出“叶原基”、“形态学”等词语。

教师可以利用芽的模式图和一盒柱顶红的叶片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

)好了,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是否生长素浓度越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越快?同学是怎么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的?(学生汇报,课下讨论方案)推测结论。

)讲述:是不是如同学们所预期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深入研究的结果。

(出示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图投影片。

)学生观察后说出各段曲线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生长素浓度不同对植物器官的作用不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一种调节作用,即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3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内容。

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向性运动的概念。

通过探究活动弄清生长素发现过程及其作用。

重点介绍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来表现科学知识的部分并不多。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就是其中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本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相关,对理解适合性等有重要意义。

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等内容。

【学习目标】(1)识记向性运动的概念。

(2)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观察、假说、实验验证的同时,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理解植物向光性原因,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 使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以及对几位科学家和他们所实行的实验的介绍。

使学生体验科学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会知识的得出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

【学法指导】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如:植物向光性、向重力性等等。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见解、观点。

学生发表见解过程中,教师要从中发现问题,纠正、补充出现的差错和漏洞,协助学生准确表述。

2.通过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途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 本周教学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本节学习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和主要生理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不同的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一样,体现了组织器官的生理差异性;植物的不同部位产生的激素不一样,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调节控制,体现了生命活动的统一性,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相适应的反应。

二. 学习重点:1. 生长素的发现经典试验分析。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三. 学习难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植物的向性运动,顶端优势等都是生长素的生理应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一般体现在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

【教学过程】一. 植物的运动A.向性运动1. 概念:植物体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运动2. 分类:植物幼苗的向光性:顶端分生组织生长过程中体现出向光生长根的向重力性:在重力影响下向向心力方向生长根的向化性:由于某些化学物质在植物周围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生长。

如:植物的根部是朝向肥料较多的土壤生长。

根的向水性: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的根有趋向较湿的地方的特性3. 特点:①定向刺激决定定向运动②生长过程体现③不可逆的运动④植株整体体现B.感性运动1. 概念:2. 分类:感震性植物受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在植物体内可迅速传递一种可逆性运动。

如含羞草不仅在夜晚将小叶合拢,叶柄下垂,即使在白天当部分小叶遭受震动感夜性由生物钟控制的,因光敏色素的作用引起的植物对光暗的反应——植物的有节律的昼夜变化。

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木瓜,含羞草,合欢等)的叶子(或小叶)白天高挺张开,晚上合拢下垂感热性植物对温度变化所起的反应。

温度变化可使郁金香和番红花的花开放或关闭,这是一种长久性的生长运动3.特点:①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其运动方向②植物生理条件决定③植物体的局部运动④可逆紧张运动或是不可逆生长运动C.意义植物的运动属于植物的应激性反应,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由植物的遗传特点决定。

向光性二. 植物运动的原因引起植物感性运动的原因很多,植物向性运动与植物体内的特殊化学物质——生长素的调节有关。

A. 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物质合成:各种细胞都可合成,无特定的产生器官运输:在植物体内有一定的运输规律,造成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均作用:含量少,但调节作用巨大,生命活动必不可少,各种植物细胞都能受影响比较:区别于动物激素,有特定的腺体或细胞合成分泌,有特定的作用细胞,通过体液循环实现运输。

2.生长素发现:a)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b)在研究植物的向光性过程中发现的c)实验I 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英国课题内容:观察光照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实验材料:金丝雀薏草(单子叶草本植物)胚,具有胚芽鞘试验过程: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③锡箔套住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④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结果分析:①②说明胚芽鞘的尖端影响胚芽下面生长③④说明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在单侧光照射下产生,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生长产生影响。

II 温特的实验 1928年荷兰课题内容:考察是否胚芽鞘合成化学物质且产生影响实验材料:胚芽鞘、琼脂试验过程:切下胚芽鞘(新鲜具有活力的)放在琼脂上(放置几小时,将琼脂分成小块)取琼脂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对照实验:没有接触过胚芽鞘的琼脂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既不生长,也不弯曲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III郭葛的实验 1934年荷兰课题内容:寻找胚芽鞘产生的物质,并测定其结构实验材料:胚芽鞘试验过程:分离出胚芽鞘产生的物质鉴定结果为:吲哚乙酸功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命名:生长素发展:陆续发现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

B.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①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发育中的种子是主要产生部位成熟的叶片、根尖也能产生少量的生长素②分布部位: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广泛生长旺盛的部位分布集中(胚芽鞘、芽、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幼嫩的种子)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含量少(老叶、根、茎等)③.运输方式: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能倒过来,是主动运输方式在高等植物中,生长素的运输包括两个系统:Ⅰ. 需能的,单方向的极性运输系统Ⅱ. 被动的,通过韧皮部的,无极性运输系统A. 需能的,单方向的极性运输系统:a.生长素的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过程b.其运输速度比物理扩散速度约大10倍c.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素的运输会受严重阻碍d.它可以逆着浓度梯度运输e.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能颠倒过来B. 被动的,通过韧皮部的,无极性运输系统:运输速度大约1-2.4cm/h,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横向运输。

C.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⑴生长素影响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也影响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

⑵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

A. 促进作用:细胞分裂伤口愈合种子发芽种子和果实生长顶端优势侧根形成茎伸长叶片脱落B. 抑制作用;花朵脱落侧枝生长块根形成叶片衰老⑶这种作用差异与生长素的浓度,细胞的年龄,植物器官的种类有关。

一般说来,低浓度时可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会抑制生长;若浓度更高则会使植物受伤。

例如:生长素对不同的器官作用根:最适生长浓度是10-10mol/L左右;芽:最适生长浓度是10-8mol/L左右;茎:最适生长浓度是10-4 mol/L左右。

⑷顶端优势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理: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应用:摘掉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就会下降,抑制解除,侧芽可发育成枝条。

如:棉花打顶,观赏植物去顶等。

三.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根据顶端优势原理,采用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棉整枝——减少叶枝徒长——果枝养分充足——避免落蕾落铃——提高产量2. 合成生长素类似物(1)概念:化学方法合成作用类同于生长素的化学物质(2)优点:原料丰富、生产过程简单、效果稳定(3)种类:萘乙酸、2,4—D等(4)应用:a.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枝下端——易成活b. 促进果实发育发育的种子产生大量生长素子房发育成果实未授粉雄蕊柱头涂上生长素子房发育成果实卵细胞未受精胚珠不能发育成种子无籽果实如:培养无籽番茄、无籽黄瓜、无籽辣椒等c.防止落花落果3.其他植物激素(1)赤霉素合成:一般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作用:a.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b.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c.促进萌发的作用(2)细胞分裂素合成:一般认为细胞分裂素是在根尖合成的分布: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如茎尖,根尖,未成熟的和萌发的种子,正在发育的果实),细胞分裂素的含量较高。

作用: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②诱导芽的分化③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3)脱落酸合成: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得较多,在种子和茎等处也可以合成。

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比较多。

作用:脱落酸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生长抑制剂a.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b.还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合成: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乙烯分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多种组织中,特别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比较多作用:a.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b.促使器官脱落的作用4.激素间的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调节,而是有多种激素相互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

五大类植物激素的基本生理作用:促进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生长、发芽、开花、催熟等抑制作用:抑制节间伸长,抑制侧芽生长,促进落花落果【学习指导】1. 生长素是植物体一定部位合成并以一定方式输送到作用部位的微量有机物----吲哚乙酸。

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并且能横向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 生长素呈酸性,其合成需要有氮元素。

3. 生长素是一种调节物质,总有正和负两个方面的作用。

4. 生长素或是生长类似物,都只能在一定的器官和特定浓度条件下才能实现调节。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一样,最敏感的是根,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5. 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还是2N。

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

6.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一种激素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

7. 植物在各种激素的调节下,通过特定的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