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一地理__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本节主要内容
❖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 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因存在着气压梯 度,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风向的3种情况: ❖ 情况1: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 ❖ 情况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高
5
极地高压带
中中纬纬环环流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 压线平行。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西
东
1.以下图中,属于北半球风向的有〔C 〕
1000
1008
1008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hpaA
1006 1004 1002 1000
hpa
B
1006 1004 1002 1000
hpa
C
1002 1004
大气运动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南风
被
迫
下
沉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第四章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陈登俊 §4.3地转风和梯度风
13
5、地转风的计算――公式法 Vg=-ΔP/(2ρωsinφΔn)
将ρ=1.293kg/m3和ω值代入得 Vg=-4.78ΔP/(sinφΔn)
(水平气压梯度单位:hPa/赤道度,或hPa/纬距)
――自由大气中,空气的匀速水平直线运动。 2、力的平衡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平衡。 Gn=An,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或:Gn+An=0 或 Gn=-An
陈登俊 §4.3地转风和梯过程
北
东
高压
1028hPa
An
1024hPa
南半球
1020hPa
Vg
一、水平气压梯度力Gn 1、水平气压梯度(-ΔP/Δn)
――垂直于等压线,沿气压减小的方向,单位距离内 的气压差。
1)大小:在天气图上, 等压(高)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越大; 等压(高)线越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 单位:hPa/m,或,hPa/赤道度, 1赤道度=60nm,约111km。
2)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四、摩擦力R
1、大小:R=µV 与摩擦系数µ成正比,与风速V成正比。 有浪海面µ比平静海面大。
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起到阻力作用。
总结: 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初始风速的有无无关,该力
是使空气产生运动的直接原动力。
陈登俊§4.2作用在空气微团上的外 力
10
4.3 地转风和梯度风
一、地转风(Geostrophic Wind) 1、定义
单位:m/s,km/h,kn(节,nm/h)。 1m/s≈2kn。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2章第2节 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含答案)

2.2.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1.能够通过示意图,解释说明风形成的过程 2.能够画出南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3.能判断风力的大小并解释原因知识点01 风的形成(一)水平气压梯度力1,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了差异。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气压梯度。
2,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做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
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A B C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风向应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红色箭头:水平气压梯度力蓝色箭头:风向(二)风向1,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使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具体偏转方向为: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在赤道上不偏转,纬度越高表现越明显。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2,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3,高空中的风在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下图示意北半球高空风向)4,在近地面,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可以减小风速。
5,在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下图示意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知识拓展】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表现在等压线图上,就是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
【即学即练1】下图中M、N为等压线,气压值分别为PM.PN,且PM<PN,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箭头,表示大气运动直接原因的是()A.①B.⑧C.⑤D.⑥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则O点风向为()A.①B.②C.③D.④【答案】1.A2.B【分析】1.据题干知,气压值PM<PN,大气运动直接原因空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N-M,①正确,⑤错误即A正确,C错误。
航空气象学:04 空气的水平运动

20.8~24.4 22.6 75~88
24.5~28.4 26.5 89~102
28.5~32.6 30.6 103~117
32.7~36.9 34.8Page 6 118~133
二、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
(一)地转风(Geostrophic Wind)
1、水平气压梯度力(Horizontal Pressure-gradient force)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Page 1
一、风的概念
矢量:风向(Wind Direction)和风速(Wind Speed)。 气象风的风向:风的来向
地面风:十六方位 空中风:用度数表示
航行风的风向:风的去向 用度数表示
气象风与航行风相差180 o
风速 米/秒(m/s), 千米/小时(km/h), 海里/小时(nm/h)也称为节(KT)
- Affecting thunderstorm development
- Visibility may be reduced in the cooler air behind a sea breeze front
- Wind gusts are strongest and most noticeable near the sea breeze front
Page 15
(三)热成风(Thermal Wind)
自由大气中,由气温的水平差异而形成的不同高 度上风的向量差称为热成风。
产生原因:水平温度分布不均匀而造成在一定高 度上出现气压差
定律:热成风与水平温度梯度垂直,即与等温线 平行,风沿着等温线吹,北半球背热成风而立, 暖在右,冷在左,南半球则相反。
风玫瑰图
Page 2
风的测量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9
风 向
风的来向
10
判断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11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风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12
(百帕) 500
北半球
气压梯 度力
高 空 风 的 形 成
510 520 530 540 550
四、风速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风力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差/水平距离
比较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1000 1002 1004 996 1000 1004 1002 1012 1004
A
BC
24
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差/水平距离
例题1:比较A、B风速的大小
1006hpa 1004 1002 1000
A
风速:A<B
与等压线 垂直 与等压线 平行 风 向
一力垂直理想风,二力平行高空风, 三力斜交近地风
15
1、下列四图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 向的是(以下单位为百帕)( )
16
2、图中能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 是( ) A.a B.b C.c D.d
17
3、图中的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北半球
大气水平运动的是(
风向
风向
平行于等压线
地转偏 向力
13
(百帕) 1000
北半球
近 地 面 风 的 形 成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
斜交
14
第四章风的水平运动

Page 6
4、风力等级
风力等级与风速(米/秒)之间有如下近似关系:
1— 4级 风速≈1.5×风力等级
5—12级 风速≈3.8×风力等级 – 10
Page 7
风力等级表
风力等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陆地地面物体征象 静,烟直上。 烟能表示风向。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微动。 树叶及微技摇动不息,旌旗展开。 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的小枝摇动。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小波。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 全树动摇,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微枝折毁,人向前行感觉阻力甚大。 草房遭受破坏,大树枝可折断。 树木可被吹倒,,一般建筑物遭破坏。 陆上少见,大树可被吹倒,一般建筑物遭 严重破坏。 相当风速 公里/时 小于1 1-5 6~11 12~19 20~28 29~38 39~49 50~61 62~74 75~88 89~102 103~117 米/秒 0 ~ 0 .2 0.3~1.5 1.6~3.3 3.4~5.4 5.5~7.9 8.0一10.7 10.8~13.8 13.9~17.l 17.2~20.7 20.8~24.4 24.5~28.4 28.5~32.6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方向一致,垂直于等压线,
从高压指向低压,它的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 比。即
G= -
1 ρ
ΔP ΔN
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通常变化不大,因此,一般水平气压梯度越 大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也越大。
Page 12
1、形成风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 平 气 压 梯 度 力
Page 20
2、风的形Leabharlann -摩擦风自由大气(Free Atmosphere):
课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_人教版必修一地理PPT课件_优秀版

|迁移应用|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是诸葛亮借来 “东风”火烧曹营。 (1)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成功,可知两军中孙刘联军位 于赤壁东侧。
(2)试分析火烧曹营当天赤壁附近的气压状况、等压线走
向。下图中,最可能正确反映赤壁之战气压(单位:hPa)形
势的是
()
A
B
答案:B
C
D
探究点一 风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此地风受到三个力作用:水平气 压梯度力(决定风向)、地转偏向 力(与风向垂直)和摩擦力(与风 向相反)
信息2
图中各箭头的方向指向:c 与b方向大体一致;c与d相 互垂直;c与a相反
c为风向,b为水平气压梯度力,d 为地转偏向力,a为摩擦力
风向c与地转偏向力d相互 信息3 垂直,并相对于水平气压
梯度力b向左偏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②每一条等压线都是 的(但是受图幅限制,可能出现不闭合的情况)。
日本
B.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
②在图中分别画出甲、乙两地风向:甲地为 风,乙地为 风。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也是风的原始方向)总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而摩擦力总是和风向相反。
【例1】读某地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已知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
根据①处在等压线图中的位置,过①点作垂直于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是诸葛亮借来“东风”火烧曹营。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
⑤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可能相差一个等压距(相邻两条等压线的差距),也可能 。
解析:根据等压线的数值,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比较图2.17中甲、乙两地的风向和风速大小。 ①从气压梯度看,甲地 大于 乙地,因为甲地等压线密集 , 单位距离内气压差 大 。 ②在图中分别画出甲、乙两地风向:甲地为 偏北 风,乙地 为 偏东 风。(提示: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根据地 转偏向力,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 ③ 甲 地 风 速 大于 乙 地 , 主 要 原 因 是 甲 地 等 压 线 密 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
海洋气象学与海洋学课件——气象要素及其观测--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位表示。
风速单位间的关系: 1Kn0.5m.s-1或1m.s-1 2Kn
3、风力等级(表示风大小)
用于日常生活中。 风力等级表是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的影响程 度来确定的。
注:我国气象台海上大风警报下限风力6级; 国外气象台海上大风警报下限风力8级。
返回
1、日变化
①特点:近地面白天风速大,夜间风速小; ②日变化幅度 晴天大于阴天
③地转风速与纬度的正弦成反比,即当气
压梯度和空气密度相同时,低纬地区比
高纬地区地转风大,但在赤道附近地
区,地转风不存在。
④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
地转风的方向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 球, 背风而立,则高压在右,低压在左。而在 南半球,背风而立,则高压在左,低压在 右——白贝罗风压定律。
等压线
等压线
气压低 90°
影响;
2、气旋内水平气压梯度不受限制,可取任何值,
所以低压中可以有很大的风速(中心附近)。
反气旋中的水平气压梯度不能超过某一个临界
值,否则根号内出现负值,使得va无意义,即 高压中水平气压梯度具有限值,所以风速也具
v 有极限值: a
rsin
• 由 va rsin 知反气旋中风的特点:
1、反气旋区内,边缘风速较大,向中心风速减 小,中心附近微风或静风。当反气旋区内等 压线曲率不均匀时,在曲率较小(r大)处, 风速大。即等压线平直处,风速大(等压线 密集,气压梯度大);
力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返回
测得真风向为23°,用16个方位表示的 风向为:
A、ENE B、NNE C、NE D、NE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大气环流
(一)大气环流 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运行的总称。是形成 各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由于纬度高低、海 陆分布及地表状态所受太阳热量不均和地球转动 的不同影响,形成各种类型的环流。大型的有行 星风系、季风等;小型的有海陆风、山谷风等。 全球性气温和气压差异形成行星风系;巨大的海 陆差异是季风环流的重要成因;局地的水陆、地 形等的差异则形成各种地方性风系。
(1)在气压相同的条件下,气柱温度愈高,单位 气压高度差愈大,气压垂直梯度愈小。因此, 当空气受热状况有差异时,暖区的气压垂直梯 度比冷区小。 (2)在相同气温下,气压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 愈小,气压垂直梯度愈大。因此,在地面的高 气压区,气压随海拔高度上升很快降低,上空 往往出现高空低压。基于这两点,在地面受热 较强的暖区,地面气压常比周围低,而高空气 压往往比同一海拔高度的邻区高;在地面热量 损失较多的冷区,地面气压常比周围高,而高 空气压往往比周围低。由于热力和动力的原因,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 大气运动对海水运动有极大的影响。风能
可以转变为波浪和洋流能,从而形成第二 个全球性环流系统。海水运动不只影响了 海洋和海岸地貌,而且也将热量从低纬地 区输送到高纬地区。非常强烈的大气运动, 如台风和龙卷风,会给地球环境带来严重 的破坏。
To think deeply
1. 自然界的大气为什么会运动?
• 大气运动在地球环境的形成中有重要的
作用。大尺度的空气环流将热量从能量盈 余的低纬地区输向能量亏损的高纬地区。 气流的运动还将水分充足地区,如海面和 热带潮湿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盛行气流 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大气运动 决定了生态环境的水热条件,从而影响自 然景观、动植物群落乃至人类生活。
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
请依据图中风向,画出空气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水平气压 梯度力 风向 (百帕) 1000
1005
1010
(北半球)
地面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空气产生水平
大 气 作 水 平 运 动 所 受 作 用 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运动的原动力
二力平 衡,风向 平行于 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2 . 大气运动主要有几种方式?
3 . 大气首先以哪种方式做运动?
一、气压和风
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 •以垂直运动为主的空气运动,称为上曳 气流或下曳气流。 •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风。气压的 水平分布不均匀是风的起因。
(一)气压 大气是有重量的,它施加于地面 的压力称为气压。气压的单位以毫米水银 柱高(mm)或毫巴(mb ) 表示。单位面 积上承受大气柱的重量是产生气压的原因。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气柱的重量减少, 所以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气压随高度 变化的实际情况与气温和气压条件有关。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水平气压
梯度力 1000 1005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百帕)
c.由低纬向 高纬增大;
1010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 当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运动时,地转 偏向力使气流产生偏向。在北半球,气流 偏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在南半球,气流偏 向左方。作用于相同质量和速度但在不同 地点运动的物体的地转偏向力的大小是不 同的,在赤道为零,随纬度的增高偏向力 加大,在两极达最大值。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高气压 地面 Nhomakorabea低气压
高气压
冷
热
冷
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
(二)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
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产生气压梯 度力,从而引起空气运动。空气一旦 开始运动就立即会受到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1.水平气压梯度力
(百帕)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
气 压 梯 度 力 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高空)
15
(3)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使空气运动产生加速度, 但风速加大总是有限度的。因为处于运动状 态不同的气层之间,空气和地面之间都会相 互发生作用,对气流运动产生阻力。气层之 间产生的阻力,称为内摩擦力;地面对气流 运动产生的阻力,叫外摩擦力。摩擦力总是 和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存在限制了风 速的加大。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百帕) 1000 1005
a. 垂直于 等压线
b .由高压 指向低压
1010
2.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为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 的分量,水平方向分量对地球上任何作水平 运动的物体产生一个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 作用力。这就是地转偏向力F,它的大小为F =2mvwsinj式中,m 为运动物体质量;v 为 物体水平运动速度;w 为地球自转角速度, 为0.000073 弧度/秒;j为地理纬度。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
三种力 共同作 用下,风 向斜穿 等压线
地面摩擦力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总结: 1.以上三种力对气流运动的意义并不是等同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忽略某些力的作用。
例如,在高空自由大气中,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起作 用的主要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当这两种力平衡 时,就形成地转风。高空风近似于地转风,它的方向与 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在北半球是高压在右,低压在 左;在南半球是高压在左,低压在右,即风压定律。在 近地面气层中,必须考虑摩擦力对空气运动的作用。摩 擦力降低了风速,削弱了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与 等压线出现一定交角。
2.以上三种力的作用使气流运动具有一定的方 向和速度。风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风 向指气流的来向,它表明风的性质,对天气 有直接影响。
例如,在北半球,北风表示气流从北方来,会引起气温降 低;南风表示气流从南方来,会导致天气转暖。根据风速 的大小,可将风力划分为12 级(有些国家增为17 级)。 从风力征象,可估算出相应的风级。从天气预报中的风力 等级,也可以知道风力征象。
风的产生首先是由于存在着水平气压梯度 力。由于气压在空间分布不均,便产生一 个从高压指向低压的力,这就是气压梯度 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虽然很小,但没有受 到任何力的抵消,在长时间里会使空气运 动产生加速度。这种加速度可以用全球水 平气压的平均梯度(G=1mb/100km)求出。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 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 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