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共35页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下册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课堂练习

高二政治下册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课堂练习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这是上海警方努力提高社会治安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法宝。

他们让见义勇为者得到应有的社会评价,树立正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他们继“110”报警电话之后又开通“110”信箱,专门接受群众各类举报线索;他们还虚心向群众请教,在社会上广泛收集治安防范新招。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这里的“人民群众”是指()A.广大劳动人民B.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D.变革社会的组织者、领导者答案:C2.西汉后期《汜胜之书》、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生产经验写成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传说;《水浒》《三国演义》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

这些表明()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科学文化知识是知识分子辛勤劳动的结果D.离开人民群众也可以创造出灿烂的文化答案:B3.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A.人民群众把天然财富改造为社会财富,从而创造出农、食、住、行等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一切物质资料B.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C.历史上一切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D.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亿万群众共同的事业答案:A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这“三个创造”说明()A.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C.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答案:C5.“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C.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社会实践的主体D.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答案:B6.列宁说:“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像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马原”机考试题库(2017-2018-2,部分)+

“马原”机考试题库(2017-2018-2,部分)+

单选绪论1、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 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3、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A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B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正确批判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的统一D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 爱因斯坦C 达尔文D 牛顿【A】马克思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坚持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二章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由于它是A人们的自觉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社会性的活动D物质性的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D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9、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政治)试题(广东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政治)试题(广东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政治试题(广东卷,解析版)24.图7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

下列事件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A.该奶粉生产商供应减少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解析】(选D。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既定或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人口构成的变化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如上图。

“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但它会导致整个需求曲线发生如图的平行移动,即商品价格不变而需求量发生变化。

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奶粉不属于消费品应税对象,因此,“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不是“提高了奶粉的消费税”,应排除B。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选D,因为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减少,即会使需求曲线发生这种平行移动。

我认为,此题是有问题的,因为“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是卖不出去的,需求量可能接近于零。

如果命题者将“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改为“某媒体报道‘奶粉检测出含有害物质’”,一切争议都化解了。

对于此题的问题不只是我一人有异议,权威人士也有疑义:“此题无解。

”此题也似乎超过了教材的范围,因为教材根本没有涉及“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的不同。

)25.2020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0%,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

在此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理性的应对措施是:A.增加现期消费B.提前归还债务C.持有债券D.增加储蓄【解析】(选A。

既然“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即未来物价会上涨,那就会“增加现期消费”,即将未来要购买的商品提前购买,故选A;“增加储蓄”不能解决通货膨胀的影响。

只有存款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增加储蓄”才是理性的应对措施,故不能选D。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页,共32页。
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 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 同的。 (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 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 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第一页,共32页。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 解放 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 人民群众 负责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 为了 群众,一切 依靠 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1)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 重要保证 。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 重要保证 。
该观点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
【正确解答】 C 本题考查对人民群众的正确认识能力。
②③④都正确,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含义和历史范畴特征,故选 C
项。
第十七页,共32页。
2.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吗?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 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既包 括劳动群众,也包括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 把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对立起来,既否定了劳动群众是精神 财富的创造者,也否定了知识分子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把知识 分子排除在劳动群众之外,显然是错误的。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 发展的历史,是 _人__民__群__众_ 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
(1)含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推动 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 杰出人物 ,其主体部分是 劳动群众 。 (2)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 创造者 。 (3)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 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 的创造者,是 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单项选择题: 1.“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这是上海警方努力 提高社会治安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们让见 义勇为者得到应有的社会评价,树立正气,营造良 好的社会风尚;他们继 “110”报警电话之后又开 通“110”信箱,专门接受群众各类举报线索;他们 还虚心向群众请教,在社会上广泛收集治安防范新 招。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这里的“人民群众” 是指………( )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劳动群众
脑力劳动者 体力劳动者
自然
物质 财富
珍妮机 “杂交水稻之父”袁 隆平的身价已超过1个 亿;我国转基因技术 世界领先,一张猪皮 用于植皮,其价值1.8 亿元。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 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1>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 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2>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 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 泉。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 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 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 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 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 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 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 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12岁那年,阿 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 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 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 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 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世界名曲《二 泉映月》作者,传世乐曲还有《寒春凤曲》、《听松》、 《龙船》、《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1)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决 定
反 ① 适合时,不适合时 作 用 ② 为先进服务时,为落后服务时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 会意识形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方法论〗:(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 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 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 〖反对〗: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 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 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2)《水浒》、《三国演义》、《西厢 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 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 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 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 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诗呢?”
①决定着生 产关系的性 质
生产力
决 定
反 作 用
劳动者 ① 适合时,推动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② 不适合时,阻碍 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创造者原理
[编辑本段]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此话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道理是相通的,此中道理警示无穷: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是一个执政党赢得民心的根本保证。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做到的衣食父母,又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生存之本。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在实践中,有的同志到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能够巧用天时、发挥地利、促进人和,犹如鱼之得水,迅速开创工作新局面;而有的同志却难以打开局面,一件事还没干起来,就“后院起火”,于是就埋怨群众不听话;甚至有的同志官气十足,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干起工作来隔靴搔痒,不得要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主要表现为知民情,通民理,办民事,解民忧。只有这样,党与人民群众才能鱼水相依,休戚相关。因此,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将其自觉地作为一种信念,作为党性锻炼的第一追求。 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所谓结合,就是各级干部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在感情上与群众相通,在生活上与群众相融,把自己置于普通群众的一员;就是要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意图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就是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艰苦创业,带领群众开创生气勃勃的工作局面。 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摆正主仆位置,处理好主仆关系,是保证不变质的关键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处理好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切实履行好公仆的职责,就必须做到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思考“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掌权干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搞假政绩;提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创业。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语文讲评课件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语文讲评课件

现代文阅读I
B 3.下列选项完全体现了材料一中“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的一项是( )(3分)
A.考察团来延安考察,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一想”之后,做出“共产党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一判断。
B.先秦时期,荀子的认识论初步概括了人的认识过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
现代文阅读II
看山
李锐
远处,山峰连着山峰,它们向上托举着,升,升,升,不知费了多大的劲,也不知受了
多大的委屈,还是挣扎不过,只是默然地矗立着。崇山峻岭之中蜿蜒出一条清澈的小河
,温柔着,劝说着,也许只有河流的温润才能理解大山的沉默。
太阳很好,草很好,牛们也很好。随着缓缓移动的脚步,和吃草时摆动的脖子,牛铃叮
(摘自来庆彬、李玉琳《毛泽东<实践论>哲学思想与当代文艺创作》)
现代文阅读I
A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克思、恩格斯等人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是因为他们亲自参加 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
B.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是因 为他们否认了感性认识,否认了直接经验。
现代文阅读II
②村子里,管成家的门口挂了一只面箩,箩上缚着一条尺把长的红布条,鲜亮亮地 透着刚得了儿子的喜气。黑小家年前死了老人,过年时用白纸写的对子还在乌黑的门框 上贴着,字辨不出,纸还是白生生的。保成媳妇正朝院墙上搭被子,娃娃们又尿炕了。 下地的人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走过村口的神树。鸡和狗的叫声像是隔了一层什么远远 地传上来……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都是看过无数遍的,可他觉得总没有把它们看透, 自从女儿出了嫁,他就觉得这一切都和自己远远地隔了一层,倒是和牛们越来越亲近了 。那头牤牛,就是儿子死的那一年出生的,不知怎么的,他总觉得这牤牛的眼神像自己 的儿子。 河曲曲折折地绕着,不知道要流淌到什么地方。牛群在山坡上散散漫漫地走着,长长的 尾巴在周身上下不时地甩打,轰赶着围上来的虻蝇。长舌头在肥嫩的青草丛里卷来卷去 ,③吃到酣畅处白白的口涎就顺着嘴角长长地垂下来,在明媚的阳光中拉出一道闪闪发 光的弧线。或许是猛然间回忆起什么遥远的往事,它们就会中断了香甜的咀嚼从青草中 抬起头来,黑而大的眼睛久久地注视着群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