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唇腭裂手术静脉吸入麻醉比较

合集下载

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有什么区别?

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有什么区别?

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有什么区别?发布时间:2021-07-07T15:31:29.2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1期作者:焦春燕[导读]焦春燕(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830)麻醉可分为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其全身麻醉可分为静脉麻醉、吸入麻醉等两种,这两种麻醉方式均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基于此,本文给大家讲讲静脉麻醉、吸入麻醉有何区别,以便大家清晰认识这两种麻醉方式,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麻醉方法。

一、吸入麻醉的优缺点吸入麻醉是让患者混合吸入氧气与可挥发的麻醉药物,随着呼吸缓缓将药物吸入体内,以抑制大脑活动,促使患者慢慢进入睡眠状态中。

且随着吸入药物剂量的不断增加,患者会进入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肌肉松弛等状况中,且病人周身感觉不到疼痛,能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1)麻醉优点:①起效快:吸入麻醉比静脉麻醉起效比较快,较适合不配合的患者。

有些患者进行手术时,会出现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采取吸入麻醉,会让患者慢慢进入睡眠状态中,暂时忘记手术治疗。

且吸入麻醉属于一种无创麻醉方式,不是通过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给药,起效时间比较快,通过调节呼吸机里面的氧气流量、挥发罐内药物浓度等达到麻醉浓度,满足患者的麻醉需求。

②容易控制:吸入麻醉时,药物是随着呼吸进入体内的,麻醉过程中,需持续吸入药物,以保证药物在肺内浓度适宜。

还可采取呼出气体监测仪,监测患者体内麻醉药物的浓度,进而调整麻醉深度,以保障麻醉效果。

手术结束之后,将药物挥发罐关闭,并将呼吸机内输注的氧流量调大,随着患者的呼吸会将麻醉药物快速排出体外,促使病人短时内清醒过来。

另外,吸入麻醉对其他脏器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对呼吸系统、心血管循环系统等影响也比较轻微。

③有效且安全:吸入麻醉时,药物在体内分解少、代谢少,大部分药物会以原形方式从肺内排出体外。

所以,该麻醉方式比较安全,且患者清醒之后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于此同时,麻醉药会从肺部进入血液,再作用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发挥麻醉效果。

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有什么不同,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有什么不同,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有什么不同,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发表时间:2020-10-26T07:44:45.335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20年第4期作者:沈太松[导读] 麻醉药物是医院常用的药物,应用在各种手术中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

平昌县妇幼保健院 636400麻醉药物是医院常用的药物,应用在各种手术中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

临床上一般使用全身麻醉,主要通过静脉注入(静脉麻醉)和呼吸道(吸入麻醉)两种路径给药。

两种麻醉给药的方法完全不同,具体操作方法也有所不同,那么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有什么不同呢?两者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一、什么是麻醉?在认识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麻醉,才能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

麻醉可以分为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1)局部麻醉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麻醉方式,主要应用在小型手术中,手术范围具有局限性。

这种方法在局部使用麻醉剂,通过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从而使机体局部疼痛感消失,使用这种麻醉方法的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能保持清醒的意识。

(2)全身麻醉包括静脉麻醉、吸入麻醉,这种麻醉方法主要从静脉注射药物以及吸入麻醉药的方式,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进而达到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应用范围较广,基本上所有的手术均可使用,采取全身麻醉的病人在麻醉期间没有任何意识,所以也感觉不到任何疼痛感。

麻醉药物对病人的神经功能具有影响,病人麻醉的程度越深,神经调节功能就越弱,并且容易发生抑制病人呼吸,血管扩张,心率变慢等威胁病人生命的事件。

为了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不仅要选择有效的麻醉药物,还需要采取正确的麻醉方式。

二、静脉麻醉1.、什么是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入病人血管中,从而达到麻醉效果的方法,苯二氮卓类、丙泊酚、依托咪酯类药物均是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

麻醉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痛、镇静、肌肉松弛的麻醉效果,促使病人产生睡意,麻醉药起效后病人会完全丧失意识,在麻醉期间没有任何感觉,自然也感受不到疼痛。

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的比较

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的比较

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的比较目的探讨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腭裂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40例择期腭裂修补术患儿随机均分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E组),每组20例。

E组异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3%,S组七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8%。

维持阶段,挥发性麻醉药浓度维持在1.3~1.5 MAC。

连续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诱导、维持及恢复过程。

结果麻醉期间两组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差異(P>0.05),诱导及恢复过程拒吸、呛咳、躁动等各项指标S组明显好于E组(P<0.05或P<0.01)。

结论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是小儿腭裂修补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 inhalational anesthesia of sevoflurane in childrens’ cleft palate repair.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cleft palat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evoflurane group and Inhalation and vein injection anesthesia group,each consisted of 20 cases.During the anesthesia induction,isoflurane increased from 1%to 3%and sevoflurane from 1%to 8%in respective group.Inmaintenance phase,the concentration of ethereal anaesthetic must maintain at 1.3~1.5 MAC.By continuous monitoring blood pressure,heart rate and other parameters,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onditions during induction,maintenance and restoration process.Results Th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in anesthetic stage,however,the othermonitoring such as resisting inhalation,bucking and restlessness in sevoflurane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enflurane group(P<0.05 orP<0.01).Conclusion Total inhalational anesthesia of sevoflurane is an ideal method in children’s cleft palate repair.【Key words】Inhalation anesthesia;Sevoflurane;Cleftpalate repair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腭裂最佳修补时间为2~3岁。

小儿唇腭裂修补术不同全麻方法的比较

小儿唇腭裂修补术不同全麻方法的比较

小儿唇腭裂修补术不同全麻方法的比较
吴庆忠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6(007)006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小儿唇腭裂修补术不同全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入室前以5%氯胺酮4~6 mg/kg行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入睡后抱入手术间再行静脉诱导插管.观察组直接抱入手术间建立静脉通道后以1%氯胺酮1~2 mg/kg行静脉诱导插管.两组唇裂手术开始前均以2%利多卡因6~8 mg/kg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两组术中均吸入安氟醚,间断静注氯胺酮或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唾液分泌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氯胺酮用量明显短于对照组,苏醒时间也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唾液分泌少,术后精神良好,再嗜睡少.结论:小儿唇腭裂修补术全身麻醉不行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优于行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
【总页数】2页(P77-77,79)
【作者】吴庆忠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麻醉科,江西,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1
【相关文献】
1.三组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疝修补术的效果比较 [J], 盛玲深
2.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后不同镇痛方法比较 [J], 王建光;张冰;徐振兴;寿红艳
3.两种全麻方法用于小儿唇腭裂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J], 孔颖;刘景和
4.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不同麻醉方法比较 [J], 陈仲群
5.小儿唇腭裂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比较研究 [J], 朱义;汪丽娜;张溪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麻醉的比较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麻醉的比较

是仍提示在d J 尤其是 婴儿应用 阿片类药 时应 谨慎 。 ,L
通 过 观 察 对 比 , 芬 太 尼 复 合 异 氟 醚 、 化 亚 氮 麻 醉 可 为 小 瑞 氧
两 组 患者 的 年 龄 、 别 组 成 、 术 时 间 、 重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性 手 体 瑞 芬 太 尼 组 患 者 的 苏 醒 时 间 为 ( . 5± .4)ri, 显 短 于 芬 太 77 08 an 明
中外 医学 研 究
21 0 0年 7月 第 8卷
第1 3期
C I E EAN O EG E IA E E R H H N S D F R IN M D C LR S A C
j ≯≯ l ! 量l l l ◆ l l曩 l _ l l 。 l l_ l l l
异 氟 醚 浓 度 大 于 瑞 芬 太 尼 … 。分 析 瑞 芬 太 尼 组 苏 醒 时 间 比 芬 太
尼组短的原 因, 由于 手 术 维 持 时 问 多 在 2h以 上 , 太 尼 组 仅 诱 芬
开始前局部 注 射 1 利 多卡 因。术 中 监测 并 记 录无 创 血 压 、 % 心 率、 脉搏血氧饱和度 , 呼气末 C O 分压 , 呼气 末麻 醉气体浓度 。记
29 —31 .
4 J 的大脑 发育 尚未完善 , ,L 对阿片类药 的呼吸抑制作 用较为
敏感 , 往往在小儿唇腭 裂修 复麻醉 中会 减少甚 至不 用阿 片类 药 。 但是 , 量的阿片类药 可以使 小儿平稳苏醒 , 适 减少拔 管时 的哭 闹 ,
【 收稿 日期 】 2 1 0 0 0— 3—1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组患儿心率在插 管后 略增快 , 持续 至手术 开始后 5r n 并 i a

60例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体会

60例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体会

60例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体会目的:探讨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处理。

方法:60例唇腭裂患儿,采用七氟烷异丙酚咪达唑仑,芬太尼诱导,辅以维库溴铵或者阿曲库铵,经口明视插管,术中异丙酚及瑞芬太尼维持,机械通气,术毕前40min停肌松药。

在呼吸频率和幅度,清醒度都满意的条件下拔管。

结果:60例患儿麻醉诱导迅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喉痉挛误吸,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

术后30min内均可以清醒拔管。

结论: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术中术后、循环系统、苏醒期的严格管理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标签:唇腭裂;手术;麻醉;小儿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患病率为0.1%。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具有小儿麻醉和口腔内手术麻醉的双重特点,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于术后口腔内创面渗血和通气道形态的改变,使得围术期小儿呼吸道的安全至关重要。

围术期如何保证呼吸道的通畅,维护好生命体征的稳定尤为重要。

我院是美国慈善总会和民政部“国际微笑列车”定点手术医院,至今我院已经为4000余例小儿实行了唇腭裂修复术,成功率99.98%。

现将本院2013 年以来60例唇腭裂修复的麻醉患儿做回顾性分析,总结麻醉管理经验。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腭裂患儿60例,年龄3月-5岁,其中男36例,女24例,体重7-20kg。

ASA为Ⅰ-Ⅲ级,择期手术,术前无上呼吸道感染,无肝肾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先天性畸形。

1.2 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处理1.2.1 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时与患儿建立良好关系,加强心理护理和医患沟通。

取得患儿及其父母的信任。

术前30分钟予阿托品0.01mg/kg.肌肉注射。

术日晨4时起禁食、禁饮。

术前若上呼吸道感染,则待症状完全控制1 周后再行手术。

1.2.2麻醉诱导及维持患儿入室后全程监测N I B P、SPO2、ECG。

不合作患儿行七氟烷吸入后小选择相应的套管针穿刺输液,严格控制滴数。

静脉给予丙泊酚 2 mg/ k g 诱导、芬太尼2~5μg/ k g、维库溴铵0.1~0.2mg/ k g,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

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孰优孰劣

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孰优孰劣

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孰优孰劣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作为两种常见的麻醉方式,在医疗领域中各有优劣。

吸入麻醉以其操作简便、麻醉深度易调控等特点受到青睐。

而静脉麻醉因药效迅速、适用范围广泛等方面表现出色。

因此,在临床实际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如下可见。

一、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的基本概念吸入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以气体或蒸汽的形式通过呼吸途径送入患者体内,从而产生全身麻醉效果的方法。

常用的吸入麻醉药物包括七氟醚、异氟醚等。

患者通过呼吸面罩或气管插管等途径吸入这些药物,药物随着呼吸进入肺泡,经由肺泡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达到麻醉效果。

吸入麻醉的优点在于控制容易,可调节麻醉深度,适用于不同手术类型和患者。

静脉麻醉则是通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中,迅速使药物进入循环系统,产生麻醉效果的方法。

静脉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芬太尼等。

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作用迅速,麻醉效果也相对迅速达到。

此方法常用于需要快速麻醉的紧急手术,或者需要精确控制麻醉深度的手术。

然而,静脉麻醉的药物剂量需要精准计算,以避免药物过量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总之,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是两种常见的全身麻醉方法,各有优缺点。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手术类型、患者状况和麻醉医生的经验。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法,以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二、手术麻醉中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应该如何选择手术麻醉是一项关键的医疗过程,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手术麻醉中,常见的麻醉方式包括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

如何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麻醉药物的特性以及医疗团队的经验等因素。

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都有其优势和劣势。

吸入麻醉是通过让患者吸入挥发性麻醉药物来实现的,通常通过面罩或气管插管途径进行。

唇腭裂手术的麻醉

唇腭裂手术的麻醉

唇腭裂手术的麻醉近年来多主张唇裂修复术在3~6个月的年龄施行、腭裂修复术在12~18个月的年龄进行,以尽早开始语音功能训练和改善喂养困难。

唇腭裂手术邻近气道操作,为提高安全性,目前这类手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以吸入麻醉为主要诱导方法,在确认维持面罩通气无困难后方可给予肌肉松弛药。

肌松药不仅可有助于呼吸管理,而且能松弛口咽部肌肉以利腭裂手术操作。

由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全身肌肉发育仍较差,应掌握好肌松药的用量。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至今在国内仍被广泛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

但氯胺酮可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还可抑制喉反射、抑制呼吸、增高颅内压,故麻醉中要密切观察。

另外,对于同时伴有心血管畸形并已有明显心功能损害的小儿,使用小剂量氯胺酮有发生严重循环抑制的可能,应慎用。

对于麻醉前预测无气道困难的小儿,可在麻醉诱导后保留自主呼吸或使用肌松药进行气管插管,而肌松药通常应在确认面罩通气无异常后再使用。

腭裂小儿插管时,喉镜凸缘叶常会嵌入裂缝中,使喉镜在喉部移动困难,并可能对咽喉组织造成损伤、出血。

采用低凸缘的弯镜片如Robert-Shaw或 Oxford镜片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但多数情况下,在口咽腔有足够空间的小儿中,使用标准的直型Miller镜片已能满足需要。

唇腭裂伴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的小儿在麻醉后维持气道常有困难。

例如,在Pierre-Robin 综合征的小儿中,小下颌和高喉头使得喉镜下无法窥见会厌和声带而造成插管困难,较大的舌体嵌于腭部裂隙中还有导致气道完全阻塞的可能。

采用让小儿俯卧使其舌、下颌前移的方法可使其获得暂时的通气。

而已有慢性气道阻塞的小儿在插管过程中对缺氧的耐受力极差,将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去氧饱和的发生。

因此,对于可能存在气道困难的小儿麻醉诱导时忌用肌松药插管,以防意外。

年龄小于2岁的婴儿,可采用直接喉镜在清醒辅助表麻下插管。

年龄稍大的小儿,由于其不合作、口咽部肌肉对抗和反射过于活跃等因素影响,这种方法插管较难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唇腭裂手术静脉与吸入麻醉比较(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小儿唇腭裂手术静脉与吸入麻醉比较。

方法:对310例唇腭裂患儿随即分为两组。

静脉麻醉组(j组)异丙酚2~3mg/kg,芬太尼3~4ug/kg,万可松0.1mg/kg诱导,异丙酚微量泵静注4~10mg/kg/h,芬太尼诱导剂量的1/3~1/2每小时静注维持。

吸入麻醉组(x组),面罩吸入氧气4~5l/min,同时吸入七氟烷,每呼吸2~3次,增加1.5~7%,直至睫毛反射消失,继续辅助呼吸2~3次,开放静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mg/kg,异丙酚1.5~2.5mg/kg,继续辅助通气1分钟,气管插管。

麻醉维持:七氟烷降至2~4%,体重小于10kg,气流量2l/min,10~35kg,气流量3.5 l/min,40kg以上者气流量100ml/kg/min。

结果:术后清醒时间,x组较j组时间短;术中生命体征稳定。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偶有呕吐,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吸入麻醉清醒时间短。

【关键词】小儿;唇腭裂手术;静脉;吸入;麻醉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48-01
我院自2006至2007年收治唇腭裂患儿,用静脉全麻和吸入全麻方法手术,为临床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提供参考。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310例患儿中:唇裂:169例;腭裂:89例;唇腭裂:62例。

入手术室后随机分为两组。

静脉全麻(j)组150例,年龄:2个月~14岁(6.82±1.21岁),体重:3.5~36(18.95±1.56)kg,asa:ⅰ~ⅱ。

吸入全麻(x)组160例。

年龄:3个月~14岁(6.79±1.11岁),体重:3~38(18/88±1.61)kg,asa:ⅰ~ⅱ。

两组患儿年龄,体重及asa均没有显著差异。

1.2 术中监测:术中ecg.sbp.dbp.spo2,每小时体动次数,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发生呕吐次数。

1.3 统计方法:所有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组间对应点采用t检验,组内各点与入室时基础值均采用方差分析,两个均数之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显著差异。

1.4 麻醉方法: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肌注阿托品0.01~0.15mg/kg,鲁米那2~3mg/kg,对不能合作者肌注氯胺酮4~
5mg/kg。

静脉全麻(j)组:开通静脉,监测生命体征(gce.sbp.dbp.spo2),吸氧。

静脉诱导:异丙酚2~3mg/kg,芬太尼3~4ug/kg,万可松0.1mg/kg,静注。

麻醉维持:异丙酚微量泵静注4~10mg/kg/h,芬太尼诱导剂量的1/3~1/2每小时静注,麻醉机控呼吸。

手术结束前30分钟不再给药。

手术结束,口鼻及气管吸痰,合适时机拔管,送恢复室。

吸入全麻(x)组:面罩吸入氧气4~5l/min,同时吸入七氟烷,每呼吸2~3次,增加1.5~7%,直至睫毛反射消失,继续辅助呼吸2~3次,开放静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mg/kg,异丙酚1.5~2.5mg/kg,继续辅助通气1分钟,气管插管,双肺听诊,确定气管导管到位并固定,予petco2监测,七氟烷降至2~4%,体重小于10kg,气流量2l/min,10~35kg,气流量3.5 l/min,40kg以上者气流量100ml/kg/min。

辅助呼吸至恢复自主呼吸,保持spo2在100%,petco2在35~45mmhg。

手术结束,关闭七氟烷,增加吸入氧气至4~5l/min,口鼻轻柔吸痰,合适时机拔管,送恢复室。

2 结果
2.1 两组间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表一)。

表一两组间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x±s)
2.2 术后清醒时间,x组较j组时间短(表二)。

表二两组麻手术及术后苏醒时间比较(x±s)
注:★示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3 两组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生命体征稳定。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吸入组个别轻微体动,但不影响手术进行(表三)。

2.4 术后发生呕吐12例,x组7例,j组5例,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表四)。

3 结论
上述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吸入麻醉清醒时间
短,偶有恶心,呕吐;静脉全麻平稳,但手术后清醒时间较长。

因此,根据手术大小及要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最好选择七氟烷吸入麻醉为佳。

4 讨论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时期,各项生理功能都发生迅速而急剧的变化,与成人差别大,对创伤的耐受性差,在手术期易引起应激反应。

小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上呼吸道梗阻,喉痉挛和缺氧呼吸抑制,循环抑制等。

麻醉管理是更应注意。

同时由于小儿年龄小,语言勾通难,好哭移动,手术期间不易配合,并且小儿肝肾功能不完善,解毒代谢及排泄功能不充分。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小儿生长节段生理和解剖特点,了解小儿心理.生理状态,以确保手术成功。

要求麻醉起效快,苏醒迅速,尽快恢复咽喉反射.认知和精神运动。

表三各组麻醉前,麻醉后sbp.dbp.spo2变化(x±s)
表四两组术后发生呕吐比较(x±s)
结语:七氟醚为氟化甲基异丙醚,血/气分配系数为0.63,吸入后肺泡浓度升高很快,有无刺激性气味,所以诱导迅速平稳,并且苏醒快,可控性强,适用于各种门诊手术,尤其是小儿手术麻醉。

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小儿静脉麻醉较平稳,但苏醒较慢,吸入麻醉诱导快,苏醒快,可控性强。

参考文献
[1]金玄玉,王俊科,盛卓人等。

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颅内压占位病人颅内压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3(01):51-52..
[2]荛新华,周朴肖珍科等.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术的比较[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08):1280-1284.
[3]王心怡,宋燕,七氟醚在唇裂整复术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11(04):238.
[4]王殿涛,孙玉川等.七氟醚在小儿唇裂术后拆线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学,2007,13(02):237-238
[5]李胜德,顾振华等. 823例小儿唇裂手术麻醉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1995,5(01):15-16.
[6]王雪峰,杨华,车彦梅等.婴儿唇裂修复术中联合应用七氟醚和异丙酚效果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
(11):1565-15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