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手术的麻醉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唇腭裂手术的麻醉多在婴幼儿期进行。
临床上都采用全麻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小儿心血管、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快,麻醉并发症多。
随着麻醉技术水平的的提高,麻醉药物的更新,瑞芬太尼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ASA1~2级,年龄1~10岁,体重6~25 kg,唇腭裂修复择期手术患儿70例(唇裂43例,腭裂27例)。
术前排除先天性疾患及内分泌疾病,无阿片类药物过敏史。
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
麻醉方式为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
1.2 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禁食、禁饮。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
入室后开放静脉并常规监测SBP、DBP、HR、SpO 2 ECG、PETCO2,记录基础值。
两组均采用咪唑安定0.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2~3 μg/kg+丙泊酚2 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控制呼吸。
A组采用微量泵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3 μg/(kg·min)。
丙泊酚6 mg/(kg·h)。
B組采用微量泵分别输注氯胺酮0.15 mg/(kg·min)、丙泊酚6 mg/(kg·h),根据手术时间长短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
1.3 术中监测记录基础值、插管后1 min、放置开口器时、手术开始5 min 的SBP、DBP、HR。
记录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一般情况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
两组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见表1。
B组在置入开口器和手术开始时,SBP、DBP、HR 上升较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1例唇腭裂患儿麻醉复苏期间的观察与护理

431例唇腭裂患儿麻醉复苏期间的观察与护理【摘要】唇腭裂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畸形,手术治疗对患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麻醉复苏过程是整个手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严密的观察和护理。
本文通过对431例唇腭裂患儿麻醉复苏期间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
在术前准备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患儿的特殊情况和麻醉方式的选择;复苏期间的呼吸道管理和心血管监测更是至关重要,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安全;体温调节和饮食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综合护理对患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有确保安全、有效的麻醉复苏护理,才能保障患儿手术的成功和康复。
本文旨在强调在唇腭裂手术中,严格按照规范的护理流程,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唇腭裂、患儿、麻醉、复苏、观察、护理、手术、呼吸道管理、心血管监测、体温调节、饮食管理、综合护理、安全、有效。
1. 引言1.1 患儿麻醉复苏过程意义重大患儿麻醉复苏过程在唇腭裂患儿手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麻醉是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够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疼痛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而复苏过程则是手术后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患儿迅速恢复意识和功能。
对于唇腭裂患儿来说,麻醉复苏过程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通常是年幼的婴幼儿,需要更加细致和专业的护理。
保障患儿麻醉复苏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患儿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患儿麻醉复苏过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医护人员认真对待,全力以赴进行观察和护理。
1.2 唇腭裂手术对患儿的重要性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患儿患病率相对较高。
唇腭裂手术对患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手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外貌,使其面容更加完整美观,从而提升患儿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手术能够修复患儿的口腔结构,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进食和言语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唇腭裂手术还可以预防或减少患儿因为畸形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呼吸困难、感染等。
唇腭裂手术的麻醉案例分享讲课

汇报人: 2023-11-27
目 录
• 唇裂手术的麻醉 • 腭裂手术的麻醉
01
唇裂手术的麻醉
一般情况
患儿,女,8个月,体重9kg。生后发现患儿左侧上唇裂开,查体:神清,精神好, 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心脏未闻及杂音。
左侧上唇自红唇至上唇中部全层裂开,鼻小柱基底向左侧偏移,右侧鼻翼略塌陷, 鼻孔较健侧略大。化验及检查无明显异常。
麻醉维持应用3%~4%七氟烷,氧流量2L/min。手术时 间约3小时,术中出血5ml,补糖盐钾溶液200ml。
术后使用镇痛泵,连续静脉输入阿片类药物,芬太尼 200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48小时内,2ml/h,在麻醉 诱导后连接上。
02
腭裂手术的麻醉
讨论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正常的胎儿,在胚胎发育第5周开始 由一些胚胎组织突起逐渐互相融合形成 面部,如未能正常发育便可发生畸形。
腭裂是在7~12周胚胎发育过程中,前 腭突和侧腭突的正常发育和融合受到阻 挠造成,可发生一侧或两侧相应程度的
牙槽裂、腭裂。
大部分腭裂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 缺损和畸形,使患儿在吮吸、进食及语 言等生理功腭裂患儿由于颌骨生长发育障碍还常导致面中部 塌陷,下颌骨发育不全等,可以表现为颅颌面部 畸形。
术中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出血,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及注意及时补液。
由于手术在口腔内操作,气管导管固定 尤其重要,手术时间长时注意防止术中 脱管。
THANKS
感谢观看
唇腭裂的患儿常有鼻溢液,有时很难与上呼吸道 感染症状区分。若出现发热、流脓涕、咳嗽和 WBC计数增加时,有助于鉴别慢性鼻溢液和鼻窦 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单侧唇裂修复术在患儿3~6个月实施,双侧唇裂 修复术实施的最适时间为6~12个月。腭裂修复 术在12~8个月进行,以尽早开始语言功能训练 和改善喂养困难。
石冰教授谈谈【080】——唇腭裂手术麻醉的风险

石冰教授谈谈【080】——唇腭裂手术麻醉的风险最近常有患儿家长朋友咨询,唇腭裂手术的风险有多大,这甚至成为他们决定手术时间和手术时机等重要参考。
众所周知,手术有风险,就医需谨慎。
唇腭裂手术到底有哪些风险,风险的程度多高?唇腭裂手术的风险包括麻醉风险和手术本身的风险。
注意01麻醉风险由常见到少见包括麻醉苏醒期的呼吸道梗阻或窒息,直接表现就是患儿呼吸困难,直至停止呼吸而死亡。
其原因主要是麻醉后患儿未彻底清醒,还没有恢复正常的呼吸,咳嗽,吐痰,吞咽等,这时患儿的神志也没有完全恢复,有的仅仅能微微睁眼,但表情淡默,肢体没有活动,这种情况仍属麻醉后还没完全清醒。
在上述状态下,患儿很容易将口腔内的唾液、气道分泌物等误吸到气管里,甚至舌头后缩堵到气管口,从而导致呼吸道梗阻,严重者发生死亡。
但只要经麻醉师及时处理,一般不会发生到气管完全梗阻这样严重的结果。
其次常见的是麻醉和手术后发生体温升高,也就是发烧,多与麻醉前有隐匿的气管或肺部炎症所致。
如果说苏醒期的气管梗阻,难以在术前预测,那么术后的发烧,则可以通过麻醉和手术前的检查予以预防,这就是为什么麻醉师坚持对有发烧、咳嗽、流涕等症状的患儿建议暂缓或拒绝麻醉,且需要3周左右的恢复期,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术后体温升高和呼吸道感染加重。
最少见的是患儿对麻醉药物过敏以及恶性高热,其严重性是可以导致气管水肿和呼吸衰竭,最终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但此种风险的发生率极低,我从事唇腭裂手术30余年,尚未遇到过。
注意02手术风险相对麻醉风险,唇腭裂手术风险的危害性较低。
最常见的是术后出血。
表现的情况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有持续的鲜红的血液从鼻孔或口腔溢出,轻微的或短时间的渗血,只需从鼻孔滴几滴止血剂即可。
情况二:如果简单的止血无效,则需送入手术室彻底止血,但因出血而导致的患儿死亡极少见。
情况三:手术以后一周左右的出血,多是伤口表面的肉芽组织出血,尽管有时还会表现为吐鲜红色的血液,但伤口一般并不严重,只要给予棉签或棉球按压即可。
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采取七氟醚麻醉效果分析

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采取七氟醚麻醉效果分析李水平(湖北省荣军医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采取七氟醚麻醉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需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患儿,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A 组和B 组,3个月~3岁为A 组,3岁以上为B 组。
全部患儿都吸入6%的七氟醚,按6L/min 氧流量吸入,等无意识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mg/min 。
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在手术开始时将氧流量调节为3L/min ,调整七氟醚挥发罐刻度,若患儿还存在体动,可辅助应用1mg/kg 氯胺酮。
观察比较2组患儿麻醉后的各项指标。
结果2组患儿在术中的麻醉和生命体征都处于平稳状态,A 组患儿在手术完成后都能快速苏醒,B 组有6例患儿因年龄稍大在术中应用了氯胺酮故苏醒略慢,但恢复意识后都能大声哭泣,平安返回病室。
结论在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中应用七氟醚进行麻醉效果较佳,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不同年龄儿童七氟醚麻醉效果DOI :10.19435/j.1672-1721.2018.05.085先天性唇腭裂的患儿由于年龄偏小而且多存在发育不良,在手术时麻醉药物使用通常难以管控。
七氟醚有与氯仿相似的香味,在手术诱导时患儿较易接受,而其在血液中较低的浓度溶解度致使麻醉诱导时肺泡药物浓度也迅速上升,并在停止吸入后又迅速降低,而且患儿苏醒时间一般都比较短。
上述优势让七氟醚在幼儿麻醉应用中应用广泛。
本研究分析七氟醚应用于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50例,ASA 1~2级,按照不2.3.3鼻腔粘连术中开放鼻窦过程发生中鼻甲飘移,术后未加以妥善处理;术中操作致黏膜大范围损伤,术后形成较多纤维素膜,术后换药未及时清理:部分患者黏膜瘢痕体质可能是主要原因。
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处理

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处理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近年来共实施唇腭裂修复术208例,男123例,女85例,年龄3个月~18岁,其中3个月~1岁22例(10.6%),1~3岁34例(16.4%),4~5岁65例(31%),6~18岁87例(46%);体重4~50kg;手术时间1~4小时;手术方式以单纯唇裂或单纯腭裂修复为主;双裂患儿先行唇裂修复术后8个月再行腭裂修复术。
检查50%患儿术前发育较差(营养不足,低体重,消瘦),但均无其他严重疾患。
麻醉方法:术前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术前禁食4小时,禁饮2小时;年龄大于3岁的患儿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
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1~0.02mg/kg和安定1~2mg/kg,不合作患儿肌注氯胺酮4~8mg/kg入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3岁以下患儿用氯胺酮2mg/kg,咪唑安定0.1~0.2mg/kg,芬太尼1~2μg/kg,琥珀胆碱1~2mg/kg或阿曲库铵0.3~0.6mg/kg;3岁以上的患儿用异丙酚2~2.5mg/kg代替氯胺酮,其余均相同。
用氯胺酮的患儿术中一般要追加阿托品的用量,发育较差的患儿对麻醉药耐受低下,尽量减小麻醉药用量。
术中麻醉维持吸入1%~2%异氟醚,小剂量间断静注芬太尼和阿曲库铵。
见表1。
术中管理:心电监护仪全程监测呼吸、脉搏、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血压;将听诊器放于患儿心前区不仅可以了解呼吸和循环指标,还可以直观地了解呼吸道是否通畅;术中补液按患儿体重计算,均以平衡液为主,如手术出血较多者应及时补充胶体(血液或代血浆)。
经口腔明视插入异型管后,用防水胶布固定导管于舌根及下唇中央。
腭裂手术上开口器时,应密切观察气道压力及导管是否受压。
术毕应严格掌握拔管指征:要求患儿神志清醒,肌力恢复正常,自主呼吸规律,生命体征平稳;拔管前给予静注激素,有益术后咽喉部水肿消除;拨管前听诊双下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滞留于咽喉部的血液和分泌物;为保证呼吸道通畅,腭裂手术后在拔管时常规放置鼻咽通气道(合并唇裂修复术后的患儿,应放置于健侧鼻腔)。
60例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体会

60例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体会目的:探讨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处理。
方法:60例唇腭裂患儿,采用七氟烷异丙酚咪达唑仑,芬太尼诱导,辅以维库溴铵或者阿曲库铵,经口明视插管,术中异丙酚及瑞芬太尼维持,机械通气,术毕前40min停肌松药。
在呼吸频率和幅度,清醒度都满意的条件下拔管。
结果:60例患儿麻醉诱导迅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喉痉挛误吸,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
术后30min内均可以清醒拔管。
结论: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术中术后、循环系统、苏醒期的严格管理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标签:唇腭裂;手术;麻醉;小儿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患病率为0.1%。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具有小儿麻醉和口腔内手术麻醉的双重特点,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于术后口腔内创面渗血和通气道形态的改变,使得围术期小儿呼吸道的安全至关重要。
围术期如何保证呼吸道的通畅,维护好生命体征的稳定尤为重要。
我院是美国慈善总会和民政部“国际微笑列车”定点手术医院,至今我院已经为4000余例小儿实行了唇腭裂修复术,成功率99.98%。
现将本院2013 年以来60例唇腭裂修复的麻醉患儿做回顾性分析,总结麻醉管理经验。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腭裂患儿60例,年龄3月-5岁,其中男36例,女24例,体重7-20kg。
ASA为Ⅰ-Ⅲ级,择期手术,术前无上呼吸道感染,无肝肾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先天性畸形。
1.2 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处理1.2.1 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时与患儿建立良好关系,加强心理护理和医患沟通。
取得患儿及其父母的信任。
术前30分钟予阿托品0.01mg/kg.肌肉注射。
术日晨4时起禁食、禁饮。
术前若上呼吸道感染,则待症状完全控制1 周后再行手术。
1.2.2麻醉诱导及维持患儿入室后全程监测N I B P、SPO2、ECG。
不合作患儿行七氟烷吸入后小选择相应的套管针穿刺输液,严格控制滴数。
静脉给予丙泊酚 2 mg/ k g 诱导、芬太尼2~5μg/ k g、维库溴铵0.1~0.2mg/ k g,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
50例唇腭裂患儿的麻醉处理

・
8 ・ 92
J u n 1 fQii a ie st fM e iie 2 1 Vo. 3, o r a qh rUnv r iyo dcn , 0 2, 13 No. o 7
5 0例 唇 腭 裂 患儿 的麻 醉 处 理
吴 瑶 徐 鑫 马 正 良
分 泌 物 和 血 液后 停 止 给 予 七 氟 醚 , 患 者 吞 咽 、 咳反 射 恢 复 待 呛 即拔 除 气 管 插 管 , 送 至 复 苏 室 待 其 清 醒 ,p z在 9 以上 并 SO 5
有 2例 腭 裂 患 儿术 后发 生 出血 , 经彻 底 清 除 口 内积 血 , 明胶 海 绵压 迫 1 n 止 血 。呕 吐 6例 。 0 mi 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唇腭裂手术的麻醉
近年来多主张唇裂修复术在3~6个月的年龄施行、腭裂修复术在12~18个月的年龄进行,以尽早开始语音功能训练和改善喂养困难。
唇腭裂手术邻近气道操作,为提高安全性,目前这类手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以吸入麻醉为主要诱导方法,在确认维持面罩通气无困难后方可给予肌肉松弛药。
肌松药不仅可有助于呼吸管理,而且能松弛口咽部肌肉以利腭裂手术操作。
由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全身肌肉发育仍较差,应掌握好肌松药的用量。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至今在国内仍被广泛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
但氯胺酮可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还可抑制喉反射、抑制呼吸、增高颅内压,故麻醉中要密切观察。
另外,对于同时伴有心血管畸形并已有明显心功能损害的小儿,使用小剂量氯胺酮有发生严重循环抑制的可能,应慎用。
对于麻醉前预测无气道困难的小儿,可在麻醉诱导后保留自主呼吸或使用肌松药进行气管插管,而肌松药通常应在确认面罩通气无异常后再使用。
腭裂小儿插管时,喉镜凸缘叶常会嵌入裂缝中,使喉镜在喉部移动困难,并可能对咽喉组织造成损伤、出血。
采用低凸缘的弯镜片如Robert-Shaw或 Oxford镜片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但多数情况下,在口咽腔有足够空间的小儿中,使用标准的直型Miller镜片已能满足需要。
唇腭裂伴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的小儿在麻醉后维持气道常有困难。
例如,在Pierre-Robin 综合征的小儿中,小下颌和高喉头使得喉镜下无法窥见会厌和声带而造成插管困难,较大的舌体嵌于腭部裂隙中还有导致气道完全阻塞的可能。
采用让小儿俯卧使其舌、下颌前移的方法可使其获得暂时的通气。
而已有慢性气道阻塞的小儿在插管过程中对缺氧的耐受力极差,将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去氧饱和的发生。
因此,对于可能存在气道困难的小儿麻醉诱导时忌用肌松药插管,以防意外。
年龄小于2岁的婴儿,可采用直接喉镜在清醒辅助表麻下插管。
年龄稍大的小儿,由于其不合作、口咽部肌肉对抗和反射过于活跃等因素影响,这种方法插管较难成功。
经鼻盲探插管虽在成人较易完成,但在婴幼儿中也很少能成功。
目前,小儿纤维光导支气管镜被公认为是解决婴幼儿气道困难十分有用的辅助器械。
大于1岁的小儿,可用纤维光导支气管镜作直接引导插管;小于1岁的小儿,可利用其可视性以窥视气管导管通过另一鼻孔插入至喉部的操作情况作间接引导插管。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在十几例小儿气道困难病例中采用光索引导插管,均获得成功,其中年龄最小的仅8个月。
除咽成形术应选经口插管外,大多唇腭裂手术可选用经口插管、也可选用经鼻插管。
采用RAE(Ring-Adair-Elwyn)气管导管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暴露手术区域。
由于手术常需采用过度后仰的头位,在放置手术体位和术中移动头位时还可使导管产生2cm左右的移动,使用RAE导管对预防导管的突然滑脱也有一定作用。
唇腭裂小儿体格状况欠佳,麻醉维持用药应视其具体情况而定,避免药物过量。
局麻药混合1:20 0000的肾上腺素作局部浸润可减少术中创面出血,但应警惕氟烷麻醉下有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
肾上腺素用量须限制在3~5μg/kg的剂量范围,以策安全。
一般情况下,单侧唇裂修复手术失血量多在20~30ml以内;双侧唇裂、腭裂修复手术失血量为50~100ml不等;而齿槽突裂修复手术需植骨移植、
创面较大,手术失血量约为100~200ml。
由于输血有增加传染疾病和发生输血反应的危险,目前多主张唇腭裂修复手术不输血、以补充平衡液和血浆代用品为主。
这类手术后创面组织水肿、舌后坠易造成急性气道梗阻发生。
为避免损坏修复创面,应尽可能地减少口内吸引和放置口咽通气道。
采用牵拉舌缝线的方法可防治舌后坠。
通常,应待小儿拔管后确定气道保护性反射和通气功能恢复良好,才可给予术后镇痛。
但咽成形术后,因腭咽腔明显缩小、局部组织肿胀可出现鼻腔通气不畅、睡眠时严重打鼾甚至呼吸道梗阻症状,这类小儿应慎用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