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适宜性评价表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文章以1996年—2005年这10年期间的变更调查数据为依据,根据 研究区各类用地在土地利用中动态变化的特点,分析研究得出:耕地、 牧草地的数量有所减少,林地、交通用地的数量有所增加。
1、耕地的动态变化
全旗土地面积为166383.20亩,2005年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19.43%。经分析1996-2005年土地利用各类型面积增幅,耕地面积 由1996年的28.81万亩减少为2005年的16.99万亩,耕地以0.52% 的速度在减少,但10 年内耕地的变化呈现为波状变化的趋势。
例如:因自然灾害或人为不合理利用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耕地质量的下 降、森林草原的退化、非农业建设用地的超限等;或者由于大搞植树造林,使 森林覆盖率提高;以及由于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等,最后得出具体的分析结论。
○通常采用纵向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常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
源数量
包括
土地资源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包括对土地资 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 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 ➢土地资源组合结构分析:对子系统 的分析,通过资源类型、利用类型 和适宜类型来表述。
➢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 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 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的过程。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
通常主要有: 动态分析法 指标对比分析法 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图上分析法 规划的编制中是多种方法加以综合应用。
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链接文本)
1、耕地,着重分析:
◇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耕地内部水田、望田天、水浇地、菜地、旱地的面积及各占耕地比例关系 ◇人均耕地占有量; ◇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如高、中、低产田百分比; ◇耕地的地域分布、利用差异; ◇水资源情况、灌溉条件; ◇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表及评价结果表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表及评价结果表

旱地、林地参评因子赋值见表6-2~表6-5。

得分=评
价分值*
权重
土地适
宜性评
价评价
因子权
评价因子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盐碱化排灌条件有机质含

特征值 1.20110.9941 1.03320.8571 1.17140.9342
权重(%)19.416.0616.6913.8418.9215.09
调整后权
重(%)
191617141915
评价因子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盐碱化排灌条件有机质含

特征值 1.20110.9941 1.03320.8571 1.17140.9342
权重(%)19.416.0616.6913.8418.9215.09
调整后权
重(%)
191617141915
评价因子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盐碱化排灌条件有机质含

特征值 1.20110.9941 1.03320.8571 1.17140.9342
权重(%)
19.416.0616.6913.8418.9215.09 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权重
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权重
调整后权
重(%)
191617141915
评价因子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盐碱化排灌条件有机质含

特征值 1.20110.9941 1.03320.8571 1.17140.9342
权重(%)19.416.0616.6913.8418.9215.09
调整后权重(%)191617141915
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权重。

农业土壤适宜性评价报告范文

农业土壤适宜性评价报告范文

农业土壤适宜性评价报告范文英文回答:Agricultural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Report Template.Introduction.The purpose of an agricultural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report 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suitability of a given area of lan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report will assess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as well as the climate and other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crop growth. The results of this evaluation can be used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Methods.A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typically involves thefollowing steps:Site characterization: This step involves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collected through field surveys, laboratory analyses, and remote sensing.Climate analysis: This step involves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imate of the area, including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wind patterns.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of the area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rops.Land use analysis: This step involves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current and historical land use in the area.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identifypotential conflicts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ther land uses.Suitability mapping: This step involves creating a map that shows the suitability of different areas of land for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map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areas that are best suit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rops.Results.The results of a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will typically include the following:A map of the study area showing the suitability of different area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 table or chart summarizing the suitability of the area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rops.A discussion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suitability of the area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Recommendations for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Conclusion.A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s a valuable tool for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t can help to identify areas that are best suite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t can also help to avoid conflicts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ther land uses.中文回答:农业土壤适宜性评价报告范文。

国土空间规划学 第8章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学 第8章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典型国土空间开发适宜 性评价规程包括国家发 展改革委编制的 《省级 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规程》 和原国土资源部编制的 《省级国土规划编制要 点》等 (见表 8-1 )。
Page 8
8.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流程 全域适宜性评价 适宜区潜力评价
综合分析
Page 9
8.4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内容
[综合优势度]=f([区位优势度],[舒适度]) [区位优势度]=f([距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 THI=T-0 55×(1-f)×(T-58) 式中,THI为温湿指数;T为月均温度(华氏温度);f为月均 空气相对湿度(%)。
主要依据指标
地块集中度 城镇承载能力 综合优势度
Page 13
8.4.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学
新编2第8章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本章要 点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的目标、原则与方法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 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目录
CONTENTS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概述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流程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内容 可选评价 综合评价
03.生态位模型
•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 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 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04.公众参与式综合评价
•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兼具社会、生态 和经济多重内涵,不仅受国土空间属 性影响,也取决于区域内相关利益主 体的价值和利益诉求。
Page 7
8.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流程
8.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概述
86%
概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评价的基础上,评价国土空间进行生态保护的重 要程度,以及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适宜程度。

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点及对策

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点及对策

169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点及对策潘丙磊,解祥民,李 强(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00)摘 要:随着矿山的发展,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矿区内的土壤和水源已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是一项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对矿山的重视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如何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效地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是各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治理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1-0169-3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Manage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MinesPAN Bing-lei, XIE Xiang-min, LI Qiang(No.1 Geological Team of Shandong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Ji’nan 250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n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mining area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the soil and water sources in mining areas are in serious danger. Actively carrying ou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work in geological disaster areas is a very practical and meaningful task.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also actively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ncreased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mines. However, in practical work, how to carry ou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work;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is the main task of various relevant departments.Keywords: mining; Geological haza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收稿日期:2023-09作者简介:潘丙磊,男,生于1989年,汉族,山东菏泽人,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环地质。

中国自然条件评价表

中国自然条件评价表

中国自然条件评价表
- 土壤类型、质地 - 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 - 土壤酸碱度、盐碱化程度
4. 植被评价: - 森林、草原、湿地等植被类型 - 植被覆盖度、植被状况 - 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结构
中国自然条件评价表
5. 水资源评价: -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分布 - 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 - 水文特征、水循环情况
6. 矿产资源评价: -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分布 -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资源分布 - - 地震、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程度 -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潜在风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国自然条件评价指标,不同的评价表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评价指标 的选择和权重可以根据评价的目的和需求进行调整。
中国自然条件评价表
中国自然条件评价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1. 气候条件评价: - 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 - 年降水量、降水分布 - 季节性气候变化 - 年平均风速、风向 2. 地形地貌评价: - 海拔高度、地势起伏 - 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地貌特征 -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分布

第6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6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农、
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划分。《中国1:100万土
地资源图》项目的评价系统,将全国土地共分为 8个土地适宜类:宜农耕地类、宜农宜林宜牧土 地类、宜农宜林土地类、宜农宜牧土地类 、宜 林宜牧土地类、宜林土地类、宜牧土地类、不宜
农林牧土地。
土地适宜类与FAO不同,FAO在土地适宜性纲
适宜性亚级 S2水分限制(S2m) S2通气限制(S2o) S2养分限制(S2n) … … …
适宜性单元
适宜(S)
中等适宜(S2) S2侵蚀限制(S2e) … … 勉强适宜(S3) 暂时不适宜(N1) … N1水分限制(N1m) N1侵蚀限制(N1e) … 永久不适宜(N2)
S2e侵蚀1(S2e-1) S2e侵蚀2(S2e-2)
适宜范围: FAO:适宜小区域范围(县级),有针对性的 土地评价单元,单一用途,如:种植某种作物、果 树等;
中国:适用于大区域范围评价(全国、省级), 能较好的反映评价区的土地资源总的状况,多种用 途。

课后思考题: 1.为什么要对土地进行潜力区的划分? 2. FAO《土地评价纲要》分类系统与中国土 地农业适宜性分类系统 有什么异同点?
如果受两种同等程度的限制性因素作用,可同 时列出,如S3me。
注:在高度适宜级(S1)土地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所以不存在亚级之分;永久不适宜级(N2)也不再 续分亚级。
4.土地适宜性单元:是亚级的再细分。
表示亚级范围内,限制性因素的空间 变异,亚级内所有的单元具有一级水平的 相同适宜性程度和亚级相似限制性种类。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 管理要求,有细微差别(也可以说是限制 性细节的差别)。
表示方法:连接号“—”按阿拉伯数字 列于亚级符号后,如:S2w-6.

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

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

长岭镇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一、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土地开发提供依据,以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分类系统由土地适应性纲、土地适应性级、土地适应性亚级、土地适应性单元构成。

本实验以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对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应性进行分级。

二、准备工作确定评价目的,评价要达到的目标,评价过程采取的方法手段以及基本原理;拟定评价的工作步骤,使评价工作有序快速的进行;根据评价目标以及方法手段,搜集评价区相关的资料,以保证评价工作能顺利进行。

三、划分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单元是与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地段,它是土地评价和土地量算的基础。

本实验考虑到评价工作的便利性以及资料的可获取性,以长岭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单元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

四、选择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评价单元确定后,要搞清楚每个评价单元内土地相应的实际性质。

针对评价的土地用途对土地的要求,选择反应土地性质的评价因子,从中选择一些作为参评因子。

参评因子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参评因子对确定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起主导限制作用;2、要考虑参评因子的稳定性;3、要考虑获得有关数据的可能性;4、要考虑参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考虑以上四条原则,集合长岭镇土地实际情况,选择了七个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它们分别是地下水埋深、土壤污染状况、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障碍层深度、PH值、有机质含量(表1)。

表1 宜水田类(st)评价因子及指标表因子序号因子名称字段名一级(100)二级(75)三级(45)四级(0)F1 地下水埋深dxsms 0 50 80 100F2 土壤污染状况trwrzk 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严重污染F3 灌溉保证率ggbzl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F4 排水条件pstj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F5 障碍层深度zacsd >=120 95~110 80~90 <90F6 PH值phz 6.2~7.2 7.4~7.7 5.1~6.1 >8.3F7 有机质含量yjzhl 3.1~3.5 2.3~2.8 1.5~2.2 0.6~0.9根据经验以及参考相关的研究方法,根据水田类对土地的要求,将每个参评因子按条件的优劣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赋以相应的分值,这样就可以将每个因子进行量化,即因子的标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