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知识

审计基础知识
审计基础知识

审计的概念和保证程度

定义: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以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目的: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同时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基础: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最终产品:审计报告

基本要求:遵守审计准则

遵守职业道德守则

保持职业怀疑

合理运用职业判断(行业精髓必不可少涉及各个环节)

总体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审计的前提条件:(1)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可接受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确定是否可接受)

(2)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前提的认可(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

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责任方):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独立于另两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合理保证方)

除管理层以外的预期使用:合理使用财务报表信息进行经济决策。

合理保证:审计属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即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不是降至为零。

由于审计的固有局限,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的而非结论性的,因此,审计只能是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审计的固有限制源于:

(1)财务报告的性质

(2)审计程序的性质

(3)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

审计要素:

鉴证业务三方关系人:注册会计师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

预期使用者主要指与财务报表有重要和共同利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管理层也会成为预期使用者之一,也构成审计用户,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是否存在三方关系是判断某项业务是否属于审计业务或者其他鉴证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某项业务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那么就不构成一项审计业务或其他鉴证业务。

鉴证对象:鉴证对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

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

标准: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

适当的标准具备的特征: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

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证据:审计证据

鉴证报告:审计报告

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与具体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1)与各类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认定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错报: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或者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作出的必要调整。

错报分类:事实错报判断错报推断错报

审计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乘以检查风险(反向变动关系)

审计风险: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重要性的含义: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4)目的: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选择基准考虑因素:

选择百分比考虑因素:

特定交易类型、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表明可能存在因素: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确定百分比考虑因素:

运用时主要体现:

修改重要性的情况:

审计过程

1接受业务委托:通过执行初步业务活动,谨慎做出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及具体审计业务的决策后,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审计业务约定书:

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这人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2计划审计工作:制定总体审计计划(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

制定总体审计计划: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审计方向、审计资源

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核心: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其他审计程序

3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A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与风险相关的控制)的整个过程中,结合对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考虑,识别风险;

B结合对拟测试的相关控制的考虑,将识别出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C评估识别出的风险,并评价其是否更广泛地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进而潜在地影响多项认定;D考虑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包括发生多项错报的可能性),以及潜在错报的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导

致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风险);

确定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应当评价被审计单位针对这些风险设计的控制,并确定其执行情况;应当考虑依赖的相关控制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了解、评估和测试。

风险评估程序(必要程序):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审计程序。信息来源:内部

目的: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具体审计程序:询问观察和检查(包括穿行测试)分析程序

其他审计程序:如果根据职业判断认为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取的信息有助于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这些信息。信息来源:外部

主要包括的具体审计程序:询问外部专业人员阅读外部信息

其他信息来源:

1在客户接受或保持过程中获取的信息

2.提供其他服务中获取的信息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影响)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督环境及其他外部环境(外)

行业状况:所处行业的市场与竞争;生产经营季节性和周期性;与被审计单位产品相关的生产技术;能源供应与成本;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会计原则和行业特定惯例;受管制行业的法规框架;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包括直接的监管活动;税收政策;政府政策;环保要求。

其他外部因素;总体经济情况;利率;融资的可获得性;通货膨胀水平或币值变动。(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内)

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财务报告(会计政策和行业特定惯例;收入确认惯例;公允价值会计核算;外币资产、负债与交易;异常或复杂交易的会计处理)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内)

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在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有争议的或新兴领域采用重要的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会计政策的变更;新颁布的财务报告准则、法律法规,以及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如何采用这些规定等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内)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内和外)

关键业绩指标(财务的非财务的)、关键比率、趋势和经营统计数据;同期财务业绩比较分析;预算、预测、差异分析,分部信息与分部、部门或其他不同层次的业绩报告;

员工业绩考核与鼓励性报酬政策;被审计单位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外部机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业绩(分析师报告,信用评级机构的报告)

(5)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内)

A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B内部控制的要素:

1.控制环境: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

认识和措施。

2.风险评估过程:识别与财务报表相关的经营风险,以及针对经营风险所采取的应对措

施。

(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意识)

3.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

4.控制活动: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

(1)授权、(2)(3)业绩评价(4)信息处理(5)实物控制(6)职责分离

5.对控制的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

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分为持续的和专门的)

C了解内部控制:指评价控制的设计(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并确定是否得到执行(某项控制存在且被审计单位正在使用)。

D程序:询问观察检查穿行测试

4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1)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审计方案:综合性方案和实质性方案(均应当实施实质性程序)(受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影响)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水平时,倾向于实质性方案)

(2)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要求: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目的和具体类型)、时间安排(何时实施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试点)和范围(程序的数量、抽取的样本量、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应当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具备明确的对应关系。

(4)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考虑的因素

风险的重要性;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特征;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

5编制审计报告: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根据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履行业务约定书约定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内部生成外部收取)

其他信息

(缺一不可)

充分性:审计证据数量的权衡与确定的样本量有关(受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

适当性:审计证据质量的权衡核心:相关性(逻辑关系)可靠性(受来源和性质的影响)

审计程序的具体种类

检查(风控实)

观察(风控实)

询问(风控实)

函证(实)

重新计算(实)

重新执行(控)

分析程序(风实)

选取项目的方式:

(一)选取全部项目(通常适应于细节测试)

(二)选取特定项目(针对性测试)

(三)审计抽样(1.控制运行留下轨迹的控制测试 2.细节测试)

抽样风险: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

控制测试:信赖过度风险(效果)信赖不足风险(效率)

细节测试:误受风险(效果)误拒风险(效率)

降低抽样风险的对策: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注册会计师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原因:不适当的实现的顶审计目标的审计程序

不适当地定义误差

不适当的总体选择

不适当的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对策: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仔细设计审计程序对审计实务的适当改进

审计抽样:统计抽样(客观计量和精确地控制抽样风险)

特征(1)随机选取样本项目

(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

非统计抽样(无法量化抽样风险)

不同时具备统计抽样两个基本特征的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属性抽样(控制测试)对总体中某一事件的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测试控制的偏差率。

变量抽样(细节测试)对总体金额得出的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测量错报金额。变量抽样:传统的变量抽样

货币单元抽样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确定选样方法:

(1)简单随机选样

(2)系统选样

(3)随意选样(不适用于统计抽样)

(4)整群选样(通常不能在审计抽样中使用)

评价样本结果:

使用统计抽样方法:计算样本偏差率(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

考虑抽样风险: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R/样本量

评价标准:总体偏差率上限可容忍偏差率

小于可以接受

大于等于不能接受

低于但接近考虑扩大测试范围

使用非统计抽样:计算样本偏差率(总体偏差率的最佳点估计)

评价标准:样本偏差率可容忍偏差率

大大低于可以接受

不大不小考虑扩大测试范围

大于等于不能接受

低于但接近不能接受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抽样方法:传统变量抽样(均值法差额法比率法)

货币单元抽样

主流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工作的主线: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起点)和应对。

首先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评估的错报风险,并根据审计结果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的载体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书面声明

审计意见类型:

无保留意见:

(1)财务报表已经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本和现金流量。

(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非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1)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财务报表整体存在重大错报的结论;

选择会计政策的恰当性

对所选会计政策的运用

财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和充分性

(2)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不能得出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的结论。

超出被审计单位控制的情形

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性质或时间安排有关的情形

管理层施加限制的情形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标题收件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关键审计事项强调事项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报告的事项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和盖章报告日期

关键审计事项: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当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

关键审计事项的决策框架: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起点)——选出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重点关注过的事项——选出最为重要的事项

增加强调事项段的情形:

(1)法律法规作出规定但不可接受

(2)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财务报表按照特殊目的编制

(3)期后事项获悉后,出具新报告或修改原报告

(4)异常诉讼和监管行动的未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5)提前应用新会计准侧

(6)存在已经或持续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特大灾难

其他事项段

其他信息段

简答:

1 审计中的特别风险以及针对实施的实质性程序有哪些?

如果认为管理层面

临实现盈利指标的

压力而可能提前确

认收入,注册会计

师再设计询证函时

不仅应当考虑函证

应收账款的账户余

额,还应当考虑询

证销售协议的细节

条款(如交货结算

和退货)注册会计

师还可考虑在实施

函证的基础上针对

销售协议及其变动

情况询问被审计单

位的非财务人员。

为应对特别风险需要获取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审计证据。

2什么情况下执行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这一概念需要与“了解内部控制”进行区分。“了解内部控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评价控制的设计;二是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不同的。

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控制是否得到执行的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某项控制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是否正在使用。

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⑴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⑵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⑶控制由谁执行;⑷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如人工控制或自动化控制)。从这四个方面来看,控制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因此,在了解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时,注册会计师只需抽取少量的交易进行检查或观察某几个时点。但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抽取足够数量的交易进行检查或对多个不同时点进行观察。

作为进一步审计程序类型之一,控制测试并非在任何情况中都需要实施。当存在下列情形其中之一时,注册会计

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能否对同一业务进行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

能。尽管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二者目的不同,但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针对同一交易同时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以实现双重目的。例如存货监盘。

4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控制测试、细节测试如何区分?

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同时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是指对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的审计程序;

控制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审计程序;

实质性程序是为了确定认定层次存在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其中实质性分析程序的本质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为执行细节测试提供一定的方向性指导,而细节测试是为了直接确定认定层次存在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也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要执行的审计程序。

控制测试是注册会计师在拟信赖内部控制的前提下,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的测试,目的在于证实内部控制执行得是否有效。

细节测试属于实质性程序,其目的是为了直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比如函证程序、重新计算等审计程序,就属于细节测试,执行细节测试可以直接发现认定层次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比如通过函证程序可以发现和确定应收账款项目存在的错报以及相应的错报金额。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实质性程序的对象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实质性分析程序本质上属于分析程序,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实际上是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分析程序在三个方面进行运用:风险评估程序(强制运用)、实质性程序(选择运用)以及对财务报表整体进行复核(强制运用)。分析程序用在了实质性程序中就是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基础知识综合练习

审计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就是审计得本质属性与重要特征,也就是审计得精髓。 A.权威性 B.独立性 C.客观性 D.合法性 2.注册会计师在第三者面前呈现出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得身份,在她人瞧来,注册会计师就是独立得,这种独立称之为:( )。 A.经济独立 B.思想独立 C.实质上得独立 D.形式上得独立 3.审计责任就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对其依照审计准则所出具得审计报告得( )、合法性负责。 A.实用性 B.完整性 C.重要性更新 D.真实性 4.审计证据得相关性就是指审计证据应当与( )相关。 A.审计目标 B.总体目标 C.具体目标 D.最终目标 5.对当期档案,审计机构应当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 )年以上。 A.5 B.8 C.10 D.15 6.对库存现金实有数额得审计,应就是通过对库存现金实施( )来进行得。 A.审阅 B.核对 C.分析 D.盘点 7.一般而言,在会计期末短期借款()得情况下,或审计人员认为必要时可向银行或其她债权人进行函证。 A.余额正常 B.余额较大 C.余额较小 D.没有余额 8.某注册会计师在编写报告时,在“意见段”中使用“除存在上述问题外”术语,这种类型得术语常见于( )。 A.无保留意见得审计报告 B.保留意见得审计报告 C.否定意见得审计报告 D.无法表示意见得审计报告 9.审计第二关系人就是指( )。 A.审计人 B.被审计人 C.审计委托人 D.审计机构 10.各种审计依据都有一定得( ),不就是任何时期与任何条件下都能适用得。。 A.局限性 B.地域性 C.层次性 D.时效性 11.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获取得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得就是( )。 A.购货发票 B.销货发票 C.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D.采购订货单副本 12.下列不适合于会计报表审计得方法就是( ) A.审阅法 B.核对法 C.复核法 D.调查法 13.下列各类证据中,最不可靠得就是( ) A.实物证据 B.书面证据 C.口头证据 D.环境证据 14.“生产与销售得产品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不许以次充优或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属于( ) A.合规、合法性控制 B.授权批准控制 C.业务程序控制 D.内部审计控制 15.与内部控制制度风险水平高低相对得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得( ) A.固有风险 B.控制风险 C.检查风险 D.可信赖程度

审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总论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于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 1 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 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 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 从事审计活动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审计法、财政法规、经济法规、审计法规及其他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5 审计的总目标是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预期目标是审查、确认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6 审计的职能对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7 审计的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 8 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三方关系人 审计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或授权)人。 况,并提出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

济责任进行审计。 人去经营管理时,为了维护其利益,就要委托(或授权)审计人对被审计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以审计监督。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 其中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 独立。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一)审计对象 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 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 联营企业等;在接受委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三项: 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三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审计的目的 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1经济监督是存在于各种审计形式之中的一种固有职能,也是审计 最基本的职能,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是对社会再生过程中生产、交 换、分配和消费等宏观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全面监察与督促。内部审 计的经济监督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的会计记录和财务事项进行监 督。民间审计的经济监督是代审计委托者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实行监督。 2经济评价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预测、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

审计部年度培训计划草案

审计部员工培训方案 培训目的:本次培训旨在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掌握审计理论知识,提供审计项目实战能力。培训对象:审计经理审计助理 培训责任人:审计&内控项目经理、外聘师资 培训时间:4月1日-10月31日,原则上每周周一、周四晚上6:00进行,如遇项目出差缺席人员较多则往后递延 培训内容:财务、审计专业基础培训;内控、审计相关专题培训 培训要求: 1、财务、审计专业基础培训店口审计助理必须参加,以学员自学为主; 培训对象:根据计划安排,提前预习培训内容,对以前年度审计报告相关部分 进行筛选摘录,以便于审计案例研讨;培训结束后,学员要总结培训的内容或 是自己的见解。 培训责任人:尽量根据安排提前空出培训时间,同时做好培训成果的验收工作 (可以采取考试、项目反馈的方式)。 举办课题研讨、头脑风暴:培训责任人要熟悉自己主持的内容 2、内控、审计相关专题培训部门所有人员均需参加; 3、职业技能学习:审计助理每年提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含专业资质考试)及需要的 资源支持(前提是不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 培训考核方式: 1、周小结:审计助理当周小结培训心得,并交至培训责任人考评;

2、月总结:审计助理须将月度学习总结交至部门领导审核; 3、季考核:部门统一组织考试、答辩等形式检验学习成果。 以上考评将计入个人年度考核。 后勤服务: 1、培训的后勤管理由负责。 2、服务内容:场地确定、培训所需的电子设备、培训所需的资料、培训前与讲师确认培训是否如期进行、培训临时变更的通知。 3、原则上培训按计划安排,如临时变更,讲师需提前告知后勤管理人员。 财务、审计专业基础培训计划安排如下表:

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方法演进: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要素: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2.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3.完整性: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管理层的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隐含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索有关.如经济萧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审计基础知识讲座

审计基础知识讲座 一、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三、一项审计业务的基本流程 四、如何做外勤审计工作 五、审计基本方法的运用 六、如何发现审计问题 七、如何编写审计报告 一、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学会交流 1、穿着:衣冠整洁 2、语言:表达最好是普通话 3、时间:提前准备早到5——10分钟 4、内容:准备讲稿 5、关注:考虑客户的反对意见等异常情况 6、礼节:注意各种场合礼节(见面、坐位、开会、吃饭、喝酒、抽烟、喝茶、闲聊、问候、交往) 7、积累:交流经验积累、专业知识积累

一、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一般要求 1、吃苦精神、团队精神、勤学精神 2、掌握必要的会计、审计专业书本知识 3、懂得电脑操作 4、逐步掌握会计准则、审计准则 5、逐步掌握会计、审计、税务等法律法规 6、逐步掌握审计的专门方法、审计报告写作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1 会计工作本质是核算。操作应该怎么做。运动员 例:某企业购买一台电脑5000元 1、企业相关部门提出购买申请报批 2、企业采购部门实行采购 3、仓库管理人员验收入库 4、财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票据编制会计凭证支付款项、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5、企业使用部门领用 审计工作本质是核对。判断这样做是否正确。裁判员 审计人员对该项业务的审计流程 1、购买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审核企业内控 2、原始凭证是否合规——原始凭证查验 3、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会计凭证审核 4、购入资产是否存在——资产盘点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2 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 1、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规范

审计专业基础知识精选练习7

审计专业基础知识精选练习7 (一)单项选择题 1.内部控制按照控制的功能可以分为预防式控制和察觉式控制。以下属于预防式控制的有( )。 A.授权审批控制 B.定期核对会计记录 C.实物资产的定期盘点 D.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答案】A 【解析】详见教材P119页:内部控制按照控制的功能可以分为预防式控制和察觉式控制。预防式控制是指为防止错弊的发生所实施的控制,如授权审批控制、职责分工控制等。觉察式控制是指为了及时查明已发生的错弊所实施的控制,例如实物盘点、会计记录核对等。选项A正确。 2.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对审计的影响是( )。 A.审计不能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B.控制风险可能为零 C.审计必须实施或多或少的内部控制测试 D.审计必须实施或多或少的实质性审查 【答案】D 【解析】详见教材P120页:由于内部控制具有一些固有局限,因此,审计中总是存在一定的控制风险,即在审计风险模型中,控制风险始终大于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注意,无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多么健全有效,都应当选择适当方法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实质性审查,即内部控制测评不能代替实质性审查。选项D正确。

3.被审计单位董事会及其所属审计委员会属于内部控制要素中的( )。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 【答案】A 【解析】详见教材P120页:控制环境包括以下内容:1.管理当局的观念和经营风格。2、组织结构的设置。3、董事会及其所属审计委员会。4、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方式。5、员工的素质。6、人事政策。7、外部影响。选项A正确。 4.内部审计属于内部控制要素中的( )。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答案】D 【解析】详见教材P124页:对控制的监督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特定人员对各项内部控制设计、职责及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控制的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对许多企业来说,内部审计部门在有效监督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选项D正确。 5.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测评中的责任是( )。 A.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B.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C.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施内部控制测试 【答案】C 【解析】详见教材P125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测试不是必须实施的,经过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审计人员认为存在下列情形的,应当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某项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

审计人员培训心得体会

审计人员培训心得体会 内部审计行为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达到效益最大化,立足企业内部。接下来搜集了审计人员培训心得体会,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10月18日,我很有幸的参加了集团公司审计处组织的为期两天的审计培训学习。我是一名刚刚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虽然当初学的专业是“会计与审计”但是多年来从事的都是会计职业,对审计的业务知识已经了解甚少了。当听到审计处要办培训班时,内心非常的高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是对我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一个提高。在公司审计处的精心组织下, 我们听取了市审计局、等五位专业审计老师的课程。他们生动讲解、精彩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以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不仅使我了解和掌握了审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更使我的审计理念和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收获颇多,受益非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的一点学习心得体会: 一、坚实的基础,了解审计风险 由于受审计权限、审计手段局限及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不真实等因素的影响,审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如果政策研究、审计取证、专业判断等判断错也会导致最后的结果错误,给企业和自已带来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一定要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来支撑自己的工作。通过此次学习,了解了防范风险的基本方法。一是要严格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深入具体

地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决不搞形式、走过场;二是科学合理地确定重要性水平,认真评估审计风险,通过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把该查的事项查深查透,以减少重大审计风险;三是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底稿,记好审计日记,真实完整地反映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全过程,记录与审计结论或审计查出问题有关的所有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及其依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二、这次培训使我深深体会到树立“三种意识”的重要性 (一)、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任何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知识的竞争、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竞争,心得体会《公司新上岗审计人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由于审计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审计人员,只注重审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审计必须对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发展方向、难点热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面对审计项目时从容应对,才能保证在实施审计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方法多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将审计项目做精做深。 (二)、是要树立责任意识,养成严谨细致工作作风。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审计工作尤其需要极其细致。在面对大量的被审计单位和人员,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核算手段的不断提高,仅仅从报表等大的方面很难直接发现问题,只能重点从细致的实质性审核中寻找突破。在这次学习中听市审计局的几位专家老师讲的审计工作中的实例,基本上都是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同学们: 为便于大家对本课程内容能够抓住重点并深刻理解,中央电大《审计学》课程组将各章重点内容提炼如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第一章总论 一、审计的涵义 审计是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运用会计检查、财产清查等特定方法,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鉴证和评价,以保护其财产安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形式。 1.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具有独立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它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而非所有者自身监督。二是与被审主体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或精神上)保持独立。 独立性是审计的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审计主体上得到充分体现。 2.审计客体 审计客体包括审计谁,审什么内容。 对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时,着重审查评价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3.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作用方式的特征 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能产生什么功能作用,表现为审计的职能;二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发生功能作用的实现方式,表现为审计的方法。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还有监察、鉴证和评价。 二、审计的分类 审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具体表现为: (一) 审计按主体分类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的特征主要是在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被审计单位上,体现了国家所有权的特征。 《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对象的实体即被审计单位是指所有作为会计单位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财政部门、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行政机关、国家的事业组织、国有企业、基本建设单位等。审计对象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述部门的财政预算、信贷、财务收支(负债、资产、损益)和决算,以及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审计署还将把审计对象延伸到中央驻香港机构和中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2.民间审计 由于民间审计可以接受不同所有者委托的特征,不仅民间审计主体采取法人的形式,而且,其审计活动也是通过委托受托进行的,其被审单位依委托审计的主体的所有权性质不同而各异。 3.内部审计 由于内部审计只是代表某一特定的所有者或集团。所以,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就都直接设立于特定组织或部门、单位内部,其审计的对象也只限于特定财产经管者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审计基础知识培训

审计基础知识讲座 本次培训目的: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审计影响的不断扩大,对公司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其发展需要,全面推进审计工作,特组织开展本次审计基础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有关审计知识,培训的领导干部能够理清思路、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增强经济责任意识,规范经济管理行为,提高依法理财和科学管理的水平,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公司建设。 本次培训共分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审计基础知识第二部 分审计基本理论与概念第三部 分审计流程 第四部分审计与会计的关系第五部 分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审计基础知识 一、审计定义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督察活动。 (定义解析) 本质——具有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基本职能——监督(经济监督、第三者监督) 主体——独立的第三者 客体——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 方式——审查、报告、评价和传达 目标——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例如: 查明事实(搜集证据)→做出判断(对照标准)→引出结论(撰写报告) 会计资料——真实性、合法性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 性有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二、审计本质 (一)三方联系人 1.审计主体:执行者即第一关系人(中间人) 2.审计客体:接受者即第二关系人(财产经营者) 3.审计委托人:授权活委托者即第三关系人(财产所有者)

关系图如下: 例如:思考省公司审计机构委托外部审计单位开展对三级单位的审计的三方关系人?审计主体:外部审计单位 审计客体:三级单位审计委托人:省公 司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 审计本质: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其本质特征。 三、审计的特征 (一)独立性——本质特征如何理解独 立性? 1..组织上、人员上、工作上、 经费上 2.行政监督:监督对象是行政管理活动,强调执行主体本身具有管理权和处罚权。 (二)权威性——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 如何理解独立性? 1.审计组织具有法律的权威 性 2.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3.审计机关有要求报送资料权,检查权,调查取证权,采取临时强制措施权,建议纠正权,通报、公布审计结果权,处理、处罚,处分建议权。 4.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应执行回避制度和妇幼保密义务,保证执业独立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5.被审计单位应坚决执行审计决定,否则应责令执行。 (三)公正性_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何理解 独立性? 1.审计人员站在第三者立场上,实事求是检查,客观判断,公正评价和公正处理。 2.没有公正性就没有权威性。

审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审计各章相关知识点总结 目录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 (2)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管理 (2)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2) 第四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8) 第五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2) 第六章审计目标 (14) 第七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8) 第八章计划审计工作 (24) 第九章风险评估概述 (29) 第十章风险应对 (40) 第十一章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45) 第十二章审计抽样 (49) 第十四章采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60) 第十五章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 (62) 第十六章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 (66) 第十七章货币资金审计 (73) 第十八章完成审计工作 (75) 第十九章审计报告 (85) 第二十章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和验资 (96) 第二十一章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 (108) 第二十二章相关服务业务 (111)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 一、审计的概念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注册会计师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原因 3、内部审计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 3、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结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管理 一、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一)审计业务 1、审查企业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 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注册会计师还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委托对以下特殊目的业务进行审计:(1)、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帐户或特定帐户的特定内容;(3)合同遵守的情况;(4)简要财务报表。 (二)审阅业务 (三)其他鉴证业务,如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网域认证和系统鉴证等。 (四)相关服务,包括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以及会计服务等。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一)合伙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由合伙人按出资比例或协议约定的各自的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合伙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二)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出资人承担的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独立性 一、独立性的含义 独立性,是指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的重大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二、威胁独立性的情形 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包括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 (一)经济利益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经济利益对独立性的损害,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

审计新人培训心得体会

审计新人培训心得体会 每做一次实训,感觉自己的收获总会不少。做实训是为了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审计新人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201x年10月18日,我很有幸的参加了集团公司审计处组织的为期两天的审计培训学习。我是一名刚刚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虽然当初学的专业是“会计与审计”但是多年来从事的都是会计职业,对审计的业务知识已经了解甚少了。当听到审计处要办培训班时,内心非常的高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是对我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一个提高。在公司审计处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听取了市审计局xxx、xxx 等五位专业审计老师的课程。他们生动讲解、精彩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以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不仅使我了解和掌握了审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更使我的审计理念和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收获颇多,受益非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的一点学习心得体会: 一、这次学习培训为提高审计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了解了审计中还要规避审计风险 由于受审计权限、审计手段局限及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不真实等因素的影响,审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如果政策研究、审计取证、专业判断等判断错也会导致最后的结果错误,给企业和自已带来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一定要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来支撑自己的工作。通过此次学习,了解了防范风险的基本方法。一是要严格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深入具体地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决不搞形式、走过场;二是科学合理地确定重要性水平,认真评估审计风险,通过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把该查的事项 查深查透,以减少重大审计风险;三是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底稿,记好审计日记,真实完整地反映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全过程,记录与审计结论或审计查出问题有关的所有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及其依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二、这次培训使我深深体会到树立“三种意识”的重要性 (一)、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任何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知识的竞争、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竞争。由于审计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审计人员,只注重审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审计必须对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发展方向、难点热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面对审计项目时从容应对,才能保证在实施审计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方法多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将审计项目做精做深。 (二)、是要树立责任意识,养成严谨细致工作作风。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审计工作尤其需要极其细致。在面对大量的被审计单位和人员,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核算手段的不断提高,仅仅从报表等大的方面很难

审计基础知识

审计的概念和保证程度 定义: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以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目的: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同时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基础: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最终产品:审计报告 基本要求:遵守审计准则 遵守职业道德守则 保持职业怀疑 合理运用职业判断(行业精髓必不可少涉及各个环节) 总体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审计的前提条件:(1)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可接受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确定是否可接受) (2)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前提的认可(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 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责任方):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独立于另两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合理保证方) 除管理层以外的预期使用:合理使用财务报表信息进行经济决策。 合理保证:审计属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即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不是降至为零。 由于审计的固有局限,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的而非结论性的,因此,审计只能是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审计的固有限制源于: (1)财务报告的性质 (2)审计程序的性质 (3)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 审计要素: 鉴证业务三方关系人:注册会计师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

审计1讲课讲稿

IT审计 信息系统(IT)审计是指根据公认的标准和指导规范对信息系统及其业务应用的效能、效率、安全性进行监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以确认预定的业务目标得以实现。按照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决策原则,一项信息系统要经历规划阶段、实施阶段以及运行维护阶段的审计。审计不仅是项目完成时验收的需要,而且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更为重要,因为任何一项信息系统不可能在规划和实施阶段就十全十美,又一成不变。这就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和业务需求。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是保证信息化过程每个环节经常处在可控之中。 2、IT审计的历史和发展 IT审计的出处源自60年代IBM出版的《Audit encounters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等有关在EDI环境下进行审核和组织的论述。不久后有关该方面的研究结果不断涌现,IT审计的雏形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在社会上尚未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IT审计并未在社会上形成意识。 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初由于计算机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初步普及,利用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系统失效的事件频频出现,使得IT审计日益得到社会重视,美国、日本先后成立了IT审计方面的协会组织。从事对IT审计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指导。值得注意的是1985年日本政府出台了《IT审计标准》并根据美国劳工部的《Skill Start》和Northwest Center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NCET)对IT信息人员的从业技能的要求制订了IT审计师(系统监查员)的技能标准并以之作为新的"IT审计师(系统监查员)"级考试的参考标准。 九十年代是IT审计的普及期,这主要归功于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普及是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人员温床,此外日益严重的软件项目失败问题引发了是否要对信息系统的投资和开发进行审计的深思。IT审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3,审计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信息化事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各级政府正在推进“电子政务”,并认真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广大企业也开始着手整合与升级各自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可以预计,全国将有更多、更大的信息系统上马。但是,据我们了解,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至今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制定不够深思熟虑;项目管理不够严格;系统运行效益不够明显。导致相当一部分信息化项目失败,浪费了大量资源。究其根源是相当普遍地对信息化风险认识不足,规避风险的措施不力。中央领导同志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中特别强调:信息化一定要讲求效益,不能搞花架子。我们认为,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制度是落实上级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在我国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信息系统审计师专业队伍,也为了普及有关信息系统审计的知识,电子工业出版社组织专家出版本书是有现实意义的。这是国内第一本有关IT 审计的书籍,本书将指导IT审计人员系统准确地把握IT审计的思想,正确有效地运用IT 审计的方法与技术。本书可作为IT审计师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信息系统主管的参考手册,希望读者从此书能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也希望本书的出版为我国健全地进入信息化社会起到促进与保障作用。 4,审计的实施 1.审计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主要工作包括:

审计基础知识复习题.docx

审计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审计可以分为法定审计、自愿审计,这是()。 A.按审计主体分类 B.按审计范围分类 C.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 D.按审计动机分类 2.审计准则是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规范,是对()的要求。 A.审计主体 B.审计客体 https://www.360docs.net/doc/6a13738996.html,il刈象 D.审计内容 3.审计人员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应遵守的准则是()。 A.—般准则 B.工作准则 C.报告准则 D.实务公告 4?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选择表达方式和记载必耍事项的准则是()。 A.审计基本准则 B.审计具体准则 C.工作准则 D.报告准则 5.肓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效果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 A.控制环境 B.会计系统 C.控制程序 D.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6.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和评价,首先要对()进行描述。 A.会计系统 B.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C.业务程序控制 D.内部控制制度 7.提高审计效率的有力保证是()o A.审计程序 B.审计方法 C.审计法制 D.审计准则 8.当期审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应自审计报告签发ZLI起至少保存()。 A.5 年 B.10 年 C.15 年 D.20 年 9.盘点库存现金通常采用()进行。 A.预告的方式 B.强制的方式 C.突击的方式 D.从快的方式 10?审查报废的固定资产,应注意报废固定资产的净损失,按规定应计入科冃()o A.牛产成本 B.管理费用 C.本年利润 D.营业外支出 11不属于流动负债审计的是()。 A.短期借款 B.应付票据 C.应付职工薪酬 D.应付债券 12.盈余公积金按规定转增资木,审计人员要注意市查转增资本后,法定盈余公积金剩余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o A.不得低于25% B.必须人于25% C.必须低于25% D.在25%?50%之间 13.在代销方式下,委托方确认销售收入的时间是()。 A.发出商詁吋 B.收到代销清单吋 C.收到代销款吋 D.签订代销协议吋 14.()是企业利润形成的关键因素。 A.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成本 D.费用 15.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的是()。 A.罚款收入 B.出售固定资产收入 C.材料销售收入 D.保险赔款收入

审计专题培训教案

声明:本资料由大伙儿论坛注册会计师考试专区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 更多注册会计师考试信息,考试真题,模拟题下载 大伙儿论坛,全免费公益性考试论坛,期待您的光临! 2011年注会串讲讲义-审计-杨闻萍 前言 一、命题原则 命题原则是: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理论结合实务。重点突出确实是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重要的知识

点几乎年年考,从多个角度,从不同侧面考核同一个知识点,而且重点和难点在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今年尤其要关注有一定变化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理论结合实务确实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务操作,要求考生对理论和实务做到融会贯穿,还要将会计准则的内容把握好。 二、题型题量 今年的题型题量应与近两年试题差不多一致。40分左右的客观题;简答题大约5个题,30分左右;综合题2个30分左右。 客观题大部分为基础知识题,因此,考生在复习应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差不多概念、原理和差不多实务知识的把握。要想顺利通过考试,提高客观题的准确率是关键。 主观题要紧是考查考生对审计理论和实务的融会贯穿,更能考查出一个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推断能力,归纳整理能力。 三、重点分布 我们能够将《审计》的全部二十九章内容划分为,特不重

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和不重要四个层次: 第一编审计环境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一、考情分析 本章要紧介绍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的一些差不多概念。考试时,本章命题较少,在今年的考试中,本章涉及到考题的可能性仍然较低。

二、重点和难点 (一)审计的概念——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猎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二)审计的方法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治理 一、考情分析 本章为非重点章,差不多没有命题。考生只需将本章内容作为知识的内容了解即可。 二、重点和难点 (一)注册登记 (二)业务范围 1.审计业务 2.批阅业务 3.其他鉴证业务

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方法演进:账项基础审计、内控导向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要素: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审计概念: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 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鉴证业务的分类:按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和有限保证鉴证(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业务。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以各自财产对事务所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以其资产承担有限责任)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准则旨在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并保持有关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的质量控制制度。 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1.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职业准则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2.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合伙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2.相关职业道德要求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接受与保持4.人力资源5.业务执行6.监控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行为 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自身利益导致的不利影响,自我评价导致的不利影响,过度推介导致的不利影响,密切关系导致的不利影响,外在压力导致的不利影响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1、违法行为①违反合同约定,②违反法律法规;2、过错行为①过失:普通过失,重大过失、共同过失;②欺诈 注会法律责任的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会避免法律诉讼的应对措施:1、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守则;2、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3、谨慎选择合伙人;4、招收合格的人员,并予以适当培训和督导;5、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6、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7、严格遵守审计准则;8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管理层的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隐含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

审计基础知识讲座

六、如何发现审计问题——主讲李小光 (审计人员灵魂性工作1做底稿2,发现审计问题) 初级审计员快速发现审计问题的途径 1、一个学员跨入审计行列,首先要养成不怕吃苦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对于填列审计底稿发现的难题,要学会选择恰当的时机,向项目经理、熟练审计人员谦虚请教。要充分理解项目经理的压力和繁重的任务。 勤学苦练爱问,养成口语式的记录习惯.联系速记的重要性 可能的难题是期末数,凭证怎么抽查,样本量的确定,注意就上面的询问项目经理、熟练审计人员,权证(所有权在自己,持有权在他人)的发放收回.监盘的进度和操作.监盘的表格式是固定的. 分析性复核的应用在哪些方面.;另外要理解项目经理的工作繁重. 2、初级审计员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做审计工作底稿。要逐步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整体架构,了解内控调查、循环测试、实质性测试之间的风险控制和逻辑对应关系,了解每一个具体审计科目与相关科目的关联性(收入与往来),了解每一个具体审计科目所采取的审计程序所对应具体审计目标的关联性、替代性,了解被审单位重要审计范围及重要审计科目。 三个方面讲, 初级审计员快速发现审计问题的途径,

初级审计员快速发现审计问题的途径, 由于审计底稿还不会做,审计员很难发现问题,所以底稿是核心的核心, 那如何来做审计底稿呢,要首先了解底稿是有哪几个部分来组成的,内控调查循环测试实质性测试三个,这些操作是以后来学习深入的,风险的控制和逻辑的对应关系,若发现企业内控很差风险很大,则加重循环性测试,甚至全盘性测试. 考虑维度是企业的会计制度的完善及内控的建设程度,企业领导的陈述的如实程度等. 具体审计科目与相关科目的相关性,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之间的衔接关系为例.营业收入和银行存款的相连性.现实中有可能工作是有一人来完成的, 根据是复式记账原则.区别于流水账. 了解每一个具体审计科目所采取的审计程序所对应具体审计目标的关联性、替代性, 1审计科目指现金等2审计程序如监盘3审计目标是否存在4关联性5替代性, 分析性复核的方法来整合分析哪些是不需要的那些事可以替代的是否真实存在,分析而这三个之间的关联性,和存在的替代性 了解被审单位重要审计范围及重要审计科目。要通过内控调查循环测试实质性测试三个,了解企业的大概情况,注重企业关联性科目的关联关系,进一步了解那些是企业的重点审计区域, 如何解读海洋一样的底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