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万有引力定律单元测试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同步习题:万有引力定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2 万有引力定律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对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理解1.(多选)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 ∝mr 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Mr2,其中M 、m 、r 分别为太阳、行星的质量和太阳与行星间的距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F ∝mr2和F'∝Mr2知F ∶F'=m ∶MB.F 和F'大小相等,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F 和F'大小相等,是同一个力D.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多选)关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地球比木星离太阳近,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一定比对木星的引力大B.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在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时所受引力变小C.由F=GM 太m r 2可知G=Fr 2M 太m,由此可见G 与F 和r 2的乘积成正比,与M 太和m 的乘积成反比D.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可近似看成圆轨道,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题组二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3.(2020河北唐山十一中高二上期中)(多选)关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F=Gm 1m 2r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中的G 是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B.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而与m 1和m 2是否相等无关D.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4.(2019北京东城高一上期末)两个质点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为F,如果将这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它们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变为( ) A.2FB.4FC.F2D.F45.(2019广东佛山高一下期中)如图所示,O1、O2两球间的距离为r,两球的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m1、m2,半径分别为r1、r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A.G m1m2r2B.G m1m2r12C.G m1m2(r1+r2)2D.G m1m2(r1+r2+r)26.(2019福建泉州高一下期末)(多选)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下列办法可采用的是(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4,距离不变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D.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它们的质量都减为原来的14题组三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7.关于万有引力F=G m1m2r2和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中的G是一个比例常数,没有单位B.到地心距离等于地球半径2倍处的重力加速度为地面重力加速度的14C.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若两物体的质量不变,它们间的距离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它们间的万有引力也变为原来的一半8.(2020浙江杭州余杭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物体在距离地球表面3R(R是地球的半径)处,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则gg0为( )A.1B.19C.14D.1169.(2020四川石室中学高三期中)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
【物理】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在万有引力这一块,涉及的公式和物理量非常多,掌握公式 在做题的时候,首先明确过程中的向心力,然后弄清楚各个物理量表示的含义,最后选择合适的公式分析解题,另外这一块的计算量一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细心计算
4.一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离地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直线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囿周运动的周期为多少?
(2)三角形三星系统中每颗星做囿周运动的角速度为多少?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两侧的星由另外两个星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周期;
(2)对于任意一个星体,由另外两个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角速度;
【详解】
(1)对两侧的任一颗星,其它两个星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合力等于向心力,则:
(1)地球的质量;
(2)卫星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
【答案】(1) (2)
【解析】
【详解】
(1)地表的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与物体的重力近似相等即:
解得:
M=
(2)根据 其中 ,r=R+h
解得
5.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质量也相同.现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做囿周运动,如图甲所示;另一种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囿形轨道运行,如图乙所示.设这三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且两种系统中各星间的距离已在图甲、图乙中标出,引力常量为G,则:
(2)该星球的质量M;
(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1。
【答案】(1) (2) (3)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如图所示,假设某星球表面上有一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一质量为m =2.0 kg 的小物块从斜面底端以速度9 m/s 沿斜面向上运动,小物块运动1.5 s 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小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该星球半径为R =1.2×103km.试求:(sin 37°=0.6,cos 37°=0.8)(1)该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 (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答案】(1)g=7.5m/s 2 (2)3×103m/s 【解析】 【分析】 【详解】(1)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00v at =- 解得:26m/s a =又有:sin cos mg mg ma θμθ+= 解得:27.5m/s g =(2)设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重力提供向心力,则有:2mv mg R= 3310m/s v gR ==⨯2.如图轨道Ⅲ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发射同步卫星的过程可以筒化为以下模型: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圆轨道Ⅰ(离地高度可忽略不计),经过轨道上P 点时点火加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Ⅱ.该椭圆轨道Ⅱ的近地点为圆轨道Ⅰ上的P 点,远地点为同步圆轨道Ⅲ上的Q 点.到达远地点Q 时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同步轨道Ⅲ.已知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地球半径为R ,飞船质量为m ,同步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 .当卫星距离地心的距离为r 时,地球与卫星组成的系统的引力势能为p GMmE r=-(取无穷远处的引力势能为零),忽略地球自转和喷气后飞船质量的変化,问:(1)在近地轨道Ⅰ上运行时,飞船的动能是多少?(2)若飞船在转移轨道Ⅱ上运动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引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已知飞船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中,经过P 点时的速率为1v ,则经过Q 点时的速率2v 多大? (3)若在近地圆轨道Ⅰ上运行时,飞船上的发射装置短暂工作,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即探测器可以到达离地心无穷远处),则探测器离开飞船时的速度3v (相对于地心)至少是多少?(探测器离开地球的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答案】(1)2GMm R (23【解析】 【分析】(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速度,然后根据动能公式进行求解; (2)根据能量守恒进行求解即可;(3)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动能全部用来克服引力做功转化为势能; 【详解】(1)在近地轨道(离地高度忽略不计)Ⅰ上运行时,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即:22mM v G m R R=则飞船的动能为2122k GMmE mv R==; (2)飞船在转移轨道上运动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引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由能量守恒可知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势能的増加量:221211()22GMm GMmmv mv R h R-=--+ 若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经过P 点时速率为1v ,则经过Q 点时速率为:2v = (3)若近地圆轨道运行时,飞船上的发射装置短暂工作,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即探测器离地心的距离无穷远),动能全部用来克服引力做功转化为势能 即:2312Mm Gmv R =则探测器离开飞船时的速度(相对于地心)至少是:3v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知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同时注意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求解.3.“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为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奔月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已知“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轨道近似为圆形,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飞行周期为T ,月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求:(1)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时的线速度大小; (2)月球的质量;(3)若发射一颗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则其绕月运行的线速度应为多大. 【答案】(1)()2R H Tπ+(2)()3224R H GT π+(3)()2R H R HTRπ++ 【解析】(1)“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时的线速度大小12π()R H v T+=. (2)设月球质量为M .“嫦娥一号”的质量为m .根据牛二定律得2224π()()R H MmG m R H T +=+解得2324π()R H M GT+=. (3)设绕月飞船运行的线速度为V ,飞船质量为0m ,则2002Mm V G m RR =又2324π()R H M GT+=. 联立得()2πR H R HV TR++=4.“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随后,“嫦娥一号”经过变轨和制动成功进入环月轨道.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月球,设想飞船在圆形轨道Ⅰ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在圆轨道Ⅰ上飞行n 圈所用时间为t ,到达A 点时经过暂短的点火变速,进入椭圆轨道Ⅱ,在到达轨道Ⅱ近月点B 点时再次点火变速,进入近月圆形轨道Ⅲ,而后飞船在轨道Ⅲ上绕月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在圆轨道Ⅲ上飞行n 圈所用时间为.不考虑其它星体对飞船的影响,求:(1)月球的平均密度是多少?(2)如果在Ⅰ、Ⅲ轨道上有两只飞船,它们绕月球飞行方向相同,某时刻两飞船相距最近(两飞船在月球球心的同侧,且两飞船与月球球心在同一直线上),则经过多长时间,他们又会相距最近?【答案】(1)22192n Gtπ;(2)1237mt t m n (,,)==⋯ 【解析】试题分析:(1)在圆轨道Ⅲ上的周期:38tT n=,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222Mm G m R R T π⎛⎫= ⎪⎝⎭又:343M R ρπ=,联立得:22233192n GT Gt ππρ==. (2)设飞船在轨道I 上的角速度为1ω、在轨道III 上的角速度为3ω,有:112T πω= 所以332T πω=设飞飞船再经过t 时间相距最近,有:312t t m ωωπ''=﹣所以有:1237mtt m n(,,)==⋯. 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开普勒定律的应用.同时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式计算.5.地球同步卫星,在通讯、导航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2(测试题):(九) 万有引力定律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九)万有引力定律一、单项选择题1.重力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其重力都一样B.物体从地球表面移到高空中,其重力变大C.同一物体在赤道上的重力比在两极处小些D.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不受地球的引力解析:由于地球自转同一物体在不同纬度受到的重力不同,在赤道最小,两极最大,C正确.答案:C2.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发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B.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C.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胡克测定的D.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学史.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卡文迪许首先精确的测定了引力常量,D正确.答案:D3.精确地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值为g,由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和月球公转的周期可计算出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 a.又已知月球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0倍,若计算出ag=13 600,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B.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力不是同一种性质的力C.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即G=mgD.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除与月球质量有关外,还与地球质量有关解析:通过完全独立的途径得出相同的结果,证明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和星球之间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物体的运动规律是由所受力的规律决定的,相同性质的力产生相同性质的加速度.答案:A4.在某次测定引力常量的实验中,两金属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球心间的距离为r,若测得两金属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则此次实验得到的引力常量为()A.Frm1m2B.Fr2m1m2C.m1m2FrD.m1m2Fr2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F=G m1m2r2,所以G=Fr2m1m2,B正确,A、C、D错误.答案:B5.(2017·福州高一检测)火箭在高空某处所受的引力为它在地面某处所受引力的一半,则火箭离地面的高度与地球半径之比为()A.(2+1):1 B.(2-1):1C.2:1 D.1:2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火箭的高度为h,由万有引力定律得在地面上所受的引力F1=G MmR2,在高处所受的引力F2=G Mm R+h2,F2=12F1,即R2R+h2=12,所以h=(2-1)R.故选项B正确.答案:B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半径为R的球体对球外质点P的万有引力为F.如果在球体中央挖去半径为r的一部分球体,且r=R2,则原球体剩余部分对质点P的万有引力变为()A.F2B.F8C.7F8D.F4解析:利用填补法来分析此题.原来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为F,挖去半径为R2的球的质量为原来球的质量的18,其他条件不变,故剩余部分对质点P的引力为F-F8=78F,故选项C正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7.下列对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有()A.不能看作质点的两物体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可看作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可用F=G m1m2r2计算C.由F=G m1m2r2知,两物体间距离r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紧靠在一起时,万有引力无穷大D.引力常量的大小首先是由卡文迪许测出来的,约等于6.67×10-11N·m2/kg2解析:只有可看作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可用F=G m1m2r2计算,但是不能看作质点的两个物体之间依然有万有引力,只是不能用此公式计算,选项A 错误、B正确;万有引力随物体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当距离比较近时,计算公式就不再适用,所以说万有引力无穷大是错误的,选项C错误;引力常量的大小首先是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装置测出来的,约等于6.67×10-11N·m2/kg2,选项D正确.答案:BD8.(2017·厦门高一检测)如图所示,P、Q为质量均为m的两个质点,分别置于地球表面上的不同纬度上,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均匀球体,P、Q两质点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Q受地球引力大小相等B.P、Q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等C.P、Q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相等D.P受地球引力大于Q所受地球引力解析:计算均匀球体与质点间的万有引力时,r为球心到质点的距离,因为P、Q到地球球心的距离相同,根据F=G Mmr2,P、Q受地球引力大小相等.P、Q随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但轨道半径不同,根据F n=mrω2,P、Q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不同.综上所述,选项A、C正确.答案:AC9.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地球同步卫星等间隔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对一颗卫星的引力大小为GMm r-R2B.一颗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GMmr2C.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Gm23r2D.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大小为3GMmr2解析:地球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应为地心与卫星之间的距离,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两颗相邻卫星与地球球心的连线成120°角,间距为3r,代入数据得,两颗卫星之间引力大小为Gm23r2,选项C正确;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为零,选项D错误.答案:BC10.据报道,美国发射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每天在50 km的高度穿越月球两极上空10次.若以T表示LRO在离月球表面高度h处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以R表示月球的半径,则()A.LRO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4π2RT2B.LRO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4π2R+h T2C.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4π2RT2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4π2R+h3T2R2解析:向心加速度a=r\a\vs4\al\co1(\f(2πT))2,其中r为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所以LRO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4π2R+h T2,故A错误、B 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 Mm R+h2=m(R+h)4π2T2,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G Mm′R2=m′g,解得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4π2R +h3T2R2,故C错误、D正确.答案:BD1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一个质量为600 kg 的飞行器到达月球后()A.在月球上的质量仍为600 kgB.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为980 NC.在月球表面上方的高空中重力小于980 ND.在月球上的质量将小于600 kg解析: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故A对、D错;由题意可知,物体在月球表面上受到的重力为地球表面上重力的16,即F=16mg=16×600×9.8 N=980 N,故B对;在星球表面,物体的重力可近似认为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由F=G m1m2r2知,r增大时,引力F减小.故C对.答案:ABC三、非选择题12.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原处;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5t小球落回原处.(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1)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2)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星:R地=1:4,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星:M地.解析:(1)依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可知,地面上竖直上抛小球落回原地经历的时间为t=2v0g.在该星球表面上竖直上抛的小球落回原地所用时间为5t=2v0g′,所以g′=15g=2 m/s2.(2)该星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其所受该星球的万有引力,则有mg=G MmR2所以M=gR2G,可解得M星:M地=1:80.答案:(1)2 m/s2(2)1:80。
万有引力定律单元测试题及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2010 •上海高考)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设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1,在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处由地球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 g 2,则( )A. g 1= aC. g 1+ g 2 = a D . g 2 - g 1 = a2.B. g 2=a图 4— 3— 5(2012 •广东高考)如图4— 3— 5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 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动能大向心加速度大 运行周期长 角速度小 (2010 •北京高考)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 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A. B. C. D. 3.p 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引力常量为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已知万有( )4. (2012 •山东高考)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 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经变轨升到更高的轨道, 变轨前和变轨完成后“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V 1F 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 V 1、V 2.则V ■等于()器成功实施了首次交会对接. 舟九号”交会对接. 轨道半径分别为R 、F 2R目标飞行等待与“神对应的間5. A. B.C. D. 6. (201 2 •北京高考)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沿不同轨道经N 年,该行星 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 如图4—3 — 6所示,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之比为 (A.戌B.:厂:/ 迪隊\;: ” \ \: b ;:\衣阳/ /1 ' * *图4—3—77. (2010 •临川质检)我国发射"神舟”号飞船时,先将飞船发送到一个椭圆轨道上如图4—3 —7,其近地点M距地面200 km ,远地点N距地面340 km.进入该轨道正常运行时,通过M N点时的速率分别是V i、V2.当某次飞船通过N点时,地面指挥部发出指令,点燃飞船上的发动机,使飞船在短时间内加速后进入离地面340 km的圆形轨道,开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飞船的速率约为V3.比较飞船在M N P三点正常运行时(不包括点火加速阶段)的速率大小和加速度大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v i>V3>V2, a i> a3> a2B. V i>V2>V3, a i> a2= a sC. V I>V2 = V3, a i> a2> a3D. V i>V3>V2, a i> a2= a a& (20i2 •桂林模拟)我国于20ii年9月29日和ii月i日相继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宇宙飞船,并成功实现了对接,标志着我国向建立空间实验站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还将陆续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船和“天宫一号”必须在相同的轨道运行,通过加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B. 飞船必须改在较高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加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C. 飞船必须改在较高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减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D. 飞船必须改在较低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加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答案】D9.“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于北京时间20i0年iO月i日i9 : 26成功星箭分离.如图4— 3 —8,若“嫦娥二号”在地球表面发射时重力为G达到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重力为G,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R,月球半径R,则()图4—3-8A. “嫦娥二号”在距地面高度等于2倍地球半径B. “嫦娥二号”在距地面高度等于2倍地球半径C. “嫦娥二号”达到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周期为R的轨道上A点运行时,其速度为R的轨道上A点运行时,其速度为D. “嫦娥二号”达到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周期为T= 2 nT= 2 n图4—3—910. 2008年12月1日的傍晚,在西南方低空出现了一种有趣的天象,天空中两颗明亮的行星一一金星和木星以及一弯月牙聚在了一起.人们形象的称其为“双星拱月”,如图4—3—9所示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是:金星、木星都是围绕太阳运动,与木星相比,金星距离太阳较近,围绕太阳运动的速度较大,至U 12月1日傍晚,金星追赶木星达到两星相距最近的程度,而此时西侧的月牙也会过来凑热闹,形成“双星拱月”的天象美景•若把金星、木星绕太阳的运动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并用「、T2分别表示金星、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金星、木星再次运动到相距最近的时间是()A. T2—T1 B . T2+ T1二、非选择题(11题14分,12题16分,共30分)11. 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 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 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 (引力常量为G)12.(2011 •浙江五校联考)2007年4月24日,瑞士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妮•尤德里(右)和日内瓦大学天文学家米歇尔•迈耶(左)拿着一张绘制图片,如图4—3—10图片上显示的是在红矮星581(图片右上角)周围的行星系统•这一代号“ 581 c”的行星正围绕一颗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运行,现测得“ 581 c”行星的质量为M、半径为F2,已知地球的图4—3- 10(1) 求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 若宇宙飞船在地面附近沿近地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求宇宙飞船在距离“581c”行星表面为h的轨道上绕该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万有引力定律单元测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70分)1. (2010 •上海高考)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a.设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在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处由地球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g2,则( )A. g1= aB. g2= aC. g i + g 2 = a D . g 2- g i = a【解析】 月球因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而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对月球引力产生的加速度 g 2就是向心加速度 a ,故B 选项正确.【答案】 B2.(2012 •广东高考)如图4— 3-5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 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 )A. 动能大B. 向心加速度大C. 运行周期长D. 角速度小【解析】 飞船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F 引=F 向,所以—=口8向==—-2— = mr w 2,即卩 a 向=弋,E<= mV = ,rr T r 22r2 n用公式T = 求解).因为n< r 2所以 民>氐,a 向1>a 向2,「vT 2, 3 1>® 2,选项C 、D 正 确.【答案】 CD 2. (2010 •北京高考)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 p 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3 n①②两式联立得 T =G P .D 选项正确.GMm mv 4 n mr2 亦 GM 12 GMm【解析】 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 说明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3M …又密度p =厂=4^②3n R3图 4— 3-5【答案】D3. (2012 •山东高考)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首次交会对接. 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经变轨升到更高的轨道,等待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变轨前和变轨完成后“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对应的(2012 •北京高考)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 3【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旱=恒量,当圆轨道的半径 R 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 a相等时,两卫星的周期相等, 故选项A 错误;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且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 时,万有引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知动能减小,速率减小;从远地点向近地点移动时动 能增加,速率增大,且两者具有对称性,故选项B 正确;所有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相等,根据cMm = n (-T-)2r 知,同步卫星轨道的半径 r 一定,故选项 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可知卫星运行的轨道平面过某一地点, 不一定重合,故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的轨道可以不重合,选项【答案】 B6. (2011 •重庆高考)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每过N 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 如图4—3 — 6所示,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之比为( )CTN —l 3,答案为B 选项.轨道半径分别为 R 、R ,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ivi、V2.则&等于()2,R 2) 【解析】 “天宫口” 号GM V 1V= , R ,所以R , 【答案】 B运行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故选项B 正确,选项A C D 错误.,Mm mV,” 亠、 根据 帝=-R 得线速度5. A. B. C. D.C 错误;根据卫星做圆周运动的 轨道平面必过地心,但轨道D 错误.【解析】根据3=+可知,32N 冗地=~t~2笃1…,再由n 3 2r 可得,R3RB.A.【答案】 B7. (2010 •临川质检)我国发射"神舟”号飞船时,先将飞船发送到一个椭圆轨道上如 图4— 3 — 7,其近地点 M 距地面200 km ,远地点N 距地面340 km.进入该轨道正常运行时, 通过M N 点时的速率分别是 v i 、V 2.当某次飞船通过 N 点时,地面指挥部发出指令,点燃飞 船上的发动机,使飞船在短时间内加速后进入离地面340 km 的圆形轨道,开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飞船的速率约为 V 3.比较飞船在 M N P 三点正常运行时(不包括点火加速 阶段)的速率大小和加速度大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V 1> V 3> V 2, a 1> a 3> a 2B. V 1> V 2> V 3,a 1 > a 2= a 3 C. V 1> V 2= V 3,a 1> a 2> a 3 D. V 1> V 3> V 2,a 1 > a 2= a 3【解析】 飞船在太空中的加速度为 a = R^Mm= GRM 由此知a >a 2= a 3,由M 到N 飞船做离心运动,该过程重力做负功,则 v i >V 2,由N 点进入圆轨道时飞船需加速,否则会沿椭圆轨道做向心运动,故 V 3> V 2,比较两个轨道上的线速度由V 2= GM 知V 3< V i ,则V i > V 3 >V 2.故D 正确.【答案】 D& (2012 •桂林模拟)我国于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相继成功发射了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宇宙飞船, 并成功实现了对接,标志着我国向建立空间实验站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还将陆续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船和“天宫一号”必须在相同的轨道运行,通过加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B. 飞船必须改在较高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加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C. 飞船必须改在较高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减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D. 飞船必须改在较低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加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 【解析】 初态时,飞船和“天宫一号”在同一轨道上运行, 故其线速度大小相等,若不改变轨道是不可能追上“天宫一号”的,A 错;若先加速到高轨道后减速到原轨道,由 V程短,且线速度要比“天宫一号”的大,所以可以追上,【答案】 D 9. “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于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9 : 26成功星箭分离.如图4— 3 — 8,若“嫦 娥二号”在地球表面发射时重力为G 达到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重力为 G,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地球半径R ,月球半径R 2,则( ),飞船在高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要比“天宫一号”的小.且运行路程长,故BC 均错;若先减速到低轨道后加速到原轨道,由 V ='弓可可知,飞船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路 D 正确.图 4— 3-7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 【答案】 BC图 4— 3— 910. 2008年12月1日的傍晚,在西南方低空出现了一种有趣的天象,天空中两颗明亮 的行星一一金星和木星以及一弯月牙聚在了一起.人们形象的称其为“双星拱月”,如图A. “嫦娥二号”在距地面高度等于2倍地球半径B.“嫦娥二号”在距地面高度等于 2倍地球半径C. “嫦娥二号”达到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周期R 的轨道上 A 点运行时,其速度为R 的轨道上A 点运行时,其速度为D. “嫦娥二号”达到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周期为T = 2 nT = 2 n【解析】 “嫦娥二号”在距地面高度等于 2倍地球半径R 的轨道上A 点运行时, 轨道半径r = 3R ,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知Mm v 2 G(3R ) 2 = n 3R又 Gh = gR 联立解得v = gR故选项B 对A 错.“嫦娥二号”到达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轨道半径r = Rz ,重力等于向心力则G = mR (牛)2G = mg联立解得T = 2 nGR G 2g图 4— 3-8-3-9所示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是:金星、木星都是围绕太阳运动,与木星相比,金星距 离太阳较近,围绕太阳运动的速度较大,至U 12月1日傍晚,金星追赶木星达到两星相距最 近的程度,而此时西侧的月牙也会过来凑热闹,形成“双星拱月”的天象美景•若把金星、 木星绕太阳的运动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并用 T i 、T 2分别表示金星、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金星、木星再次运动到相距最近的时间是( )A. T 2— T i B • T 2+ T i2 n 2 n T 2— T i2 n 【解析】 因为两星的角速度之差厶3=等一罕=2n (厶”),所以△ t =-2^ =11I 2 I 1I 2△ 3T —T ,故C 正确.【答案】 C二、非选择题(11题14分,12题16分,共30分) 11.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 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 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 T ,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 ,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 (引力常量为G )【解析】 设两颗恒星的质量分别为 m 、m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 九、「2,角速度分别是3 1、3 2.根据题意有3 1= 3 2 ①「1+「2= r ②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有mim 2 2 —G~~ = m 31 r 1 (③ r根据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知3 1= 3 2=牛⑥【答案】 12.(2011 •浙江五校联考)2007年4月24 日,瑞士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妮•尤德里 (右)和日内瓦大学天文学家米歇尔•迈耶(左)拿着一张绘制图片,如图 4— 3— 10图片上显示的是在红矮星581(图片右上角)周围的行星系统.这一代号“ 581 c ”的行星正围绕一颗比太阳 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运行,现测得“ 581 c ”行星的质量为 M 、半径为R 2,已知地球的 质量为mmG -= rm 3 ;r 2 ④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mr m + m联立③⑤⑥式解得 m + m = 〒G3-⑦M、半径为R,且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图4—3- 10 (1) 求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 若宇宙飞船在地面附近沿近地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离“ 581c”行星表面为h的轨道上绕该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解析】(1)物体在星球表面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T,求宇宙飞船在距V.即G R m=mg解得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MR2 g2= MR2g(2)飞船在地面附近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Gl\m 2 n■RT=飞船在距离“ 581 c”行星表面为h的轨道上绕该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2 GMm v2= m ---- (R+ h) 2(R+ h)解得v =MR M ( R + h)【答案】M R⑴MR gmg?GM i2 n R I MR (2) T . M (R+ h)。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一艘宇宙飞船绕着某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行星半径为求:(1)行星的质量M;(2)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3)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答案】(1)(2)(3)【解析】【详解】(1)设宇宙飞船的质量为m,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求出行星质量(2)在行星表面求出:(3)在行星表面求出:【点睛】本题关键抓住星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2.土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
图示为2017年7月13日朱诺号飞行器近距离拍摄的土星表面的气体涡旋(大红斑),假设朱诺号绕土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距离土星表面高度为h。
土星视为球体,已知土星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1土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2朱诺号的运行速度v;()3朱诺号的运行周期T 。
【答案】()()()()21?2?3?2GM GM R h R h R R h GM π+++ 【解析】【分析】土星表面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可求得重力加速度;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并分别用速度与周期表示向心力可求得速度与周期。
【详解】(1)土星表面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2Mm Gmg R = 可得2GM g R = (2)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2()Mm mv G R h R h=++ 可得:GM v R h=+ (3)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22()()GMm m R h R h Tπ=++ 可得:()2R h T R h GMπ+=+3.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 ,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 ,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 )【答案】【解析】设两颗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 1、r 2,角速度分别为w 1,w 2.根据题意有w 1=w 2 ① (1分)r 1+r 2=r ② (1分)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有G③ (3分) G ④ (3分)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⑤ (2分)根据解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知⑥ (2分)联立③⑤⑥式解得(3分)本题考查天体运动中的双星问题,两星球间的相互作用力提供向心力,周期和角速度相同,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4.某航天飞机在地球赤道上空飞行,轨道半径为r ,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设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在某时刻航天飞机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上方,求它下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所需的时间. 【答案】203t gR r ω=-或者202t gR r ω=- 【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出角速度的表达式,卫星再次经过某建筑物的上空,比地球多转动一圈.解:用ω表示航天飞机的角速度,用m 、M 分别表示航天飞机及地球的质量,则有 22Mm G mr rω= 航天飞机在地面上,有2mM GR mg = 联立解得22gR rω= 若ω>ω0,即飞机高度低于同步卫星高度,用t 表示所需时间,则ωt -ω0t =2π 所以202t gR r ω=- 若ω<ω0,即飞机高度高于同步卫星高度,用t 表示所需时间,则ω0t -ωt =2π 所以202t gR r ω=-. 点晴:本题关键:(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出角速度;(2)根据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得到重力加速度表达式;(3)根据多转动一圈后再次到达某建筑物上空列式.5.已知某半径与地球相等的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的12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在这个星球上用细线把小球悬挂在墙壁上的钉子O 上,小球绕悬点O 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质量为m ,绳长为L ,悬点距地面高度为H .小球运动至最低点时,绳恰被拉断,小球着地时水平位移为S 求:(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细线刚被拉断时,小球抛出的速度多大?(3)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答案】(1)01=4g g 星 (2)0024g s v H L=-201[1]42()s T mg H L L =+- 【解析】【分析】【详解】 (1)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知22Mm v G m R R= 2Mm G mg R= 可得2v g R= 则014g g 星=(2)由平抛运动的规律:212H L g t -=星 0s v t = 解得0024g sv H L=- (3)由牛顿定律,在最低点时:2v T mg m L-星=解得:201142()s T mg H L L ⎡⎤=+⎢⎥-⎣⎦【点睛】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综合,联系三个问题的物理量是重力加速度g 0;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和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为了探测月球的详细情况,我国发射了一颗绕月球表面飞行的科学实验卫星.假设卫星绕月球做圆 周运动,月球绕地球也做圆周运动.已知卫星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 T0,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 ,地球半径为 R0,月心到地心间的距离为 r0,引力常量为 G ,求: (1)月球的平均密度;(2)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答案】(1)203GT π(2) T = 【解析】【详解】(1)月球的半径为R ,月球质量为M ,卫星质量为m 由于在月球表面飞行,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2204mM G m R R T π= 得23204R M GT π= 且月球的体积V =43πR 3 根据密度的定义式 M V ρ=得232023043 43R GT GT R ππρπ== (2)地球质量为M 0,月球质量为M ,月球绕地球运转周期为T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202004 r GM M M r Tπ= 根据黄金代换GM 0=gR 02得T =7.2018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被称为“最强北斗”。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练习含答案

2.万有引力定律基础巩固1.行星之所以绕太阳运动是因为()A.行星运动时的惯性作用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以行星都绕太阳运动C.太阳对行星有约束运动的引力作用D.太阳对行星有排斥作用,所以不会落向太阳答案:C解析:行星能够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太阳对行星有引力作用,故只有C选项正确。
2.(多选)下列关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等于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成正比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由实验得出的D.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是由开普勒定律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推导出来的答案:AD解析: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F∝mr2,可知A正确,B错误。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由开普勒定律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推导出来,故D正确,C错误。
3.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两球心相距r,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10-8 N,若它们的质量、球心间的距离都增加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A.10-8 NB.0.25×10-8 NC.4×10-8 ND.10-4 N答案:A解析:原来的万有引力为F=G Mmr2,后来变为F'=G2M·2m(2r)2=G Mmr2,即F'=F=10-8 N,故选项A正确。
4.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均质小铁球紧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若将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半径是小铁球2倍的实心大铁球紧靠在一起,则两大铁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为()A.2FB.4FC.8FD.16F答案:D解析:两个小铁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G mm(2r)2=G m24r2。
实心小铁球的质量为m=ρV=ρ·43πr3,大铁球的半径是小铁球的2倍,则大铁球的质量m'与小铁球的质量m之比为m'm =r'3r3=8,故两个大铁球间的万有引力为F'=G m'm'r'2=16F。
万有引力定律章节测试

万有引力定律章节测试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1.到目前为止,地球大气层以外空间中已有许多人造卫星,若将这些卫星的轨道都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关于这些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轨道所有平面都相同B.运行周期都相同.C.圆周轨道中心都是地球D.都是借助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2.若一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 ( )A.根据公式v=rω,可得运动的线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B.根据公式F=mv2/r,可得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1/2.C.根据公式F=GMm/r2,可得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1/4.D.根据上述B和C中的公式可知卫星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23.两颗人造卫星绕地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之比为V A:VB=1:2,则轨道半径之比和周期之比为: ( )A.RA:RB=1:4,TA:TB=8:1B.RA:RB=4:1 ,TA:TB=8:1C.RA:RB= 1:4,TA:TB=1:8D.RA:RB=4:1,TA:TB=1:84.若地球卫星绕地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实际绕行速度大小为: ( )A.一定大于7.9km/sB.一定小于7.9km/sC.一定等于7.9km/sD.介于7.9km/s和11.2km/s之间5.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最小速度.B.它是圆形轨道上卫星运动的速度.C.它是卫星做圆形轨道运动的最大速度.D.它是能使卫星进入轨道的最大发射速度.6.地球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不动的人造卫星: ( )A.它可以在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B.它的轨道平面是任意的,但它到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C.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D.它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7.人造卫星绕地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半径为R,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卫星的:( )A.绕行线速度最大为B.绕行的周期最小值为2πC.在地面高为R处的绕行速度为/2D.在地面高为R处的周期为2π8.火星有两个卫星,一个是火卫一,另一个是火卫二,它们的轨道近似圆周,已知火卫一的周期为7小时39分,火卫二的周期为30小时18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卫一距火星表面近. B.火卫二的角速度较大.C.火卫一的运动速度较大. D.火卫二的向心加速度较大.9.宇宙飞船要与绕地飞行的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站,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只能在低轨道上加速. B.只能在高轨道上加速.C.只能在空间站轨道上加速. D.不论什么轨道,只要加速就行.10.如果人造卫星的天线断了,天线折断后将做: ( )A.自由落体运动. B.平抛运动.C.沿直线远离地球. D.继续和卫星一起沿原轨道运动.11.假设地球自转加快,仍静止在赤道附近的物体的变大的物理量是: ( )A.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B.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C.地面的支持力.D.角速度.12.若宇航员测出自己绕地球球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离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则根据T,H,R 和引力常量G 宇航员不可能算出:( )A.地球的质量.B.地球的平均密度C.飞船所需的向心力D.飞船的线速度大小.13.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为m 倍,它的半径是地球的n 倍,若要在这个行星表面上发射发射它的卫星,那么卫星发射速度最小是: ( )A.7.9km/sB.11.2km/sC.7.9 km/sD.7.9 km/s14.有两个行星A和B,它们表面各有一个卫星绕行,分别是a 和b,如果两个卫星各自运行的周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卫星的轨道半径相等 B.两行星的重力加速度相等C.两个行星的质量相等 D.两个行星的密度相等.15.设地表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人造卫星的圆形轨道半径为r,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上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R 2/r 2B.卫星运行的速度大小为( R2g/R)1/2 C.卫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为(r 3/R 2g)1/2 D.卫星运行的周期为2π(r 3/R 2g)1/216.土星周围有一模糊不清的环,为了判断该环是连续物还是卫星群,又测出了环中各层的线速度V的大小和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若V与R成正比,则环为连续物. B.若V与R成反比,则环为连续物.C.若V2与R成正比,则环是卫星群. D.若V2与R成反比,则环为卫星群.17.两个天体有它们相互吸引力的作用下,绕它们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等.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 C.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之比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18.可以发射一颗人造卫星,使其圆形轨道: ( ) A.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线圈(非赤道)是共面同心圆.B.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线圈所决定的圆是同心圆.C.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D.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面是运动的.19.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1,点火加速后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加速将卫星送到同步圆轨道3,轨道1和2相切于Q点,轨道2和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20.一颗人造卫星以初速度V发射后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使发射速度为2V,则该卫星可能: ( )A.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变大.B.绕地球运动,轨道变为椭圆.C.不绕地球运动而成为太阳系的一个人造行星.D.挣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二.填空题21.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98N,现将它用弹簧秤悬挂在卫星内,若卫星到地面的高度与地球半径R相等,则它在卫星内受到的地球引力大小是________N,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kg,弹簧秤的示数是__________N.22.有一小行星其密度与地球相同,若地球半径为6400km,小行星半径为32km,则在此小行星表面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____________km/s.(已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km/s) 23.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6倍.若在地球表面以速度V上抛一物体其上升高度为H,则在月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V上抛此物体,其上升的最大高度是____________.24.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在星球表面h高处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物体,发生的水平位移为s,则此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25.某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8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倍,若一举重运动员在地球上最多能举起200kg的杠铃,则他在此星球上最多能举起___________kg的杠铃.26.已知地表处重力加速度是g,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2倍处的重力加速度是________. 三计算题.27.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求距地面高度h=R处的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各是多少?28.两颗靠得很近的恒星以相互引力作用下绕着它们连线上的某点以相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两颗星的质量为M和m,相距为L,求:1)两颗星转动中心的位置?2)转动周期?29.某人在一星球上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经时间t后落到手中,已知星球半径为R,求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表达式?选作题: 已知一物体质量为9kg,将它挂在火箭舱内的弹簧秤下随火箭一起以5m/s2加速度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弹簧秤的示数为85N,求此时火箭到地面的高度?(已知地球半径R=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定律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2010·上海高考)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设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在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处由地球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g 2,则( )A .g 1=aB .g 2=aC .g 1+g 2=aD .g 2-g 1=a 2.图4-3-5(2012·广东高考)如图4-3-5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 )A .动能大B .向心加速度大C .运行周期长D .角速度小 3.(2010·北京高考)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A.⎝ ⎛⎭⎪⎫4π3G ρ12 B.⎝⎛⎭⎫34πG ρ12 C.⎝ ⎛⎭⎪⎫πG ρ12 D.⎝ ⎛⎭⎪⎫3πG ρ12 4.(2012·山东高考)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经变轨升到更高的轨道,等待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变轨前和变轨完成后“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对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则v 1v 2等于( )A.R 31R 32B. R 2R 1C.R 22R 21 D.R 2R 15.(2012·北京高考)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C .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D .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 6.(2011·重庆高考)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每过N 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图4-3-6所示,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之比为( )图4-3-6A.⎝⎛⎭⎫N +1N 23B.⎝⎛⎭⎫N N -123 C.⎝⎛⎭⎫N +1N 32 D.⎝⎛⎭⎫N N -132图4-3-77.(2010·临川质检)我国发射“神舟”号飞船时,先将飞船发送到一个椭圆轨道上如图4-3-7,其近地点M 距地面200 km ,远地点N 距地面340 km.进入该轨道正常运行时,通过M 、N 点时的速率分别是v 1、v 2.当某次飞船通过N 点时,地面指挥部发出指令,点燃飞船上的发动机,使飞船在短时间内加速后进入离地面340 km 的圆形轨道,开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飞船的速率约为v 3.比较飞船在M 、N 、P 三点正常运行时(不包括点火加速阶段)的速率大小和加速度大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v 1>v 3>v 2,a 1>a 3>a 2B .v 1>v 2>v 3,a 1>a 2=a 3C .v 1>v 2=v 3,a 1>a 2>a 3D .v 1>v 3>v 2,a 1>a 2=a 3 8.(2012·桂林模拟)我国于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相继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宇宙飞船,并成功实现了对接,标志着我国向建立空间实验站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还将陆续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船和“天宫一号”必须在相同的轨道运行,通过加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B .飞船必须改在较高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加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C .飞船必须改在较高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减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D .飞船必须改在较低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加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 【答案】 D 9.“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于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9∶26成功星箭分离.如图4-3-8,若“嫦娥二号”在地球表面发射时重力为G ,达到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重力为G 2,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R 1,月球半径R 2,则( )图4-3-8A.“嫦娥二号”在距地面高度等于2倍地球半径R1的轨道上A点运行时,其速度为v=G1R13B.“嫦娥二号”在距地面高度等于2倍地球半径R1的轨道上A点运行时,其速度为v=gR13C.“嫦娥二号”达到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周期为T=2πG1R1G2g D.“嫦娥二号”达到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周期为T=2πG2R1G1g图4-3-910.2008年12月1日的傍晚,在西南方低空出现了一种有趣的天象,天空中两颗明亮的行星——金星和木星以及一弯月牙聚在了一起.人们形象的称其为“双星拱月”,如图4-3-9所示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是:金星、木星都是围绕太阳运动,与木星相比,金星距离太阳较近,围绕太阳运动的速度较大,到12月1日傍晚,金星追赶木星达到两星相距最近的程度,而此时西侧的月牙也会过来凑热闹,形成“双星拱月”的天象美景.若把金星、木星绕太阳的运动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并用T1、T2分别表示金星、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金星、木星再次运动到相距最近的时间是()A.T2-T1B.T2+T1C.T1T2T2-T1D.T1T2 T2+T1二、非选择题(11题14分,12题16分,共30分)11.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12.(2011·浙江五校联考)2007年4月24日,瑞士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妮·尤德里(右)和日内瓦大学天文学家米歇尔·迈耶(左)拿着一张绘制图片,如图4-3-10图片上显示的是在红矮星581(图片右上角)周围的行星系统.这一代号“581c”的行星正围绕一颗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运行,现测得“581c”行星的质量为M2、半径为R2,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1、半径为R1,且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图4-3-10(1)求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若宇宙飞船在地面附近沿近地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求宇宙飞船在距离“581c”行星表面为h的轨道上绕该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万有引力定律单元测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70分)1.(2010·上海高考)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设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在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处由地球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g2,则()A .g 1=aB .g 2=aC .g 1+g 2=aD .g 2-g 1=a 【解析】 月球因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而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对月球引力产生的加速度g 2就是向心加速度a ,故B 选项正确.【答案】 B 2.图4-3-5(2012·广东高考)如图4-3-5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 )A .动能大B .向心加速度大C .运行周期长D .角速度小【解析】 飞船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F 引=F 向,所以GMm r 2=ma 向=m v 2r =4π2mr T 2=mrω2,即a 向=GM r 2,E k =12m v 2=GMm2r,T =4π2r 3GM,ω=GM r 3(或用公式T =2πω求解).因为r 1<r 2所以E k1>E k2,a 向1>a 向2,T 1<T 2,ω1>ω2,选项C 、D 正确.【答案】 CD 3.(2010·北京高考)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A.⎝ ⎛⎭⎪⎫4π3G ρ12 B.⎝⎛⎭⎫34πG ρ12 C.⎝ ⎛⎭⎪⎫πG ρ12 D.⎝ ⎛⎭⎪⎫3πG ρ12 【解析】 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说明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R 2=m 4π2T2R ,解得T =2π R 3GM① 又密度ρ=M 43πR 3=3M 4πR3② ①②两式联立得T =3πG ρ.D 选项正确. 【答案】 D 4.(2012·山东高考)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经变轨升到更高的轨道,等待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变轨前和变轨完成后“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对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则v 1v 2等于( )A.R 31R 32B. R 2R 1C.R 22R 21 D.R 2R 1【解析】 “天宫一号”运行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根据G Mm R 2=m v 2R 得线速度v =GMR ,所以v 1v 2=R 2R 1,故选项B 正确,选项A 、C 、D 错误. 【答案】 B 5.(2012·北京高考)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C .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D .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 2=恒量,当圆轨道的半径R 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相等时,两卫星的周期相等,故选项A 错误;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且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万有引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知动能减小,速率减小;从远地点向近地点移动时动能增加,速率增大,且两者具有对称性,故选项B 正确;所有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相等,根据G Mmr 2=m (2πT )2r 知,同步卫星轨道的半径r 一定,故选项C 错误;根据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可知卫星运行的轨道平面过某一地点,轨道平面必过地心,但轨道不一定重合,故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的轨道可以不重合,选项D 错误.【答案】 B 6.(2011·重庆高考)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每过N 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图4-3-6所示,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之比为( )图4-3-6A.⎝⎛⎭⎫N +1N 23B.⎝⎛⎭⎫N N -123 C.⎝⎛⎭⎫N +1N 32 D.⎝⎛⎭⎫N N -132 【解析】 根据ω=θt 可知,ω地=2N πt ,ω星=2(N -1)πt ,再由GMm r2=mω2r 可得,r 星r 地=⎝ ⎛⎭⎪⎫ω地ω星23=⎝⎛⎭⎫N N -123,答案为B 选项. 【答案】 B图4-3-77.(2010·临川质检)我国发射“神舟”号飞船时,先将飞船发送到一个椭圆轨道上如图4-3-7,其近地点M 距地面200 km ,远地点N 距地面340 km.进入该轨道正常运行时,通过M 、N 点时的速率分别是v 1、v 2.当某次飞船通过N 点时,地面指挥部发出指令,点燃飞船上的发动机,使飞船在短时间内加速后进入离地面340 km 的圆形轨道,开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飞船的速率约为v 3.比较飞船在M 、N 、P 三点正常运行时(不包括点火加速阶段)的速率大小和加速度大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v 1>v 3>v 2,a 1>a 3>a 2B .v 1>v 2>v 3,a 1>a 2=a 3C .v 1>v 2=v 3,a 1>a 2>a 3D .v 1>v 3>v 2,a 1>a 2=a 3【解析】 飞船在太空中的加速度为a =GMm R 2·m =GMR 2,由此知a 1>a 2=a 3,由M 到N ,飞船做离心运动,该过程重力做负功,则v 1>v 2,由N 点进入圆轨道时飞船需加速,否则会沿椭圆轨道做向心运动,故v 3>v 2,比较两个轨道上的线速度由v 2=GMR 知v 3<v 1,则v 1>v 3>v 2.故D 正确.【答案】 D 8.(2012·桂林模拟)我国于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相继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宇宙飞船,并成功实现了对接,标志着我国向建立空间实验站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还将陆续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船和“天宫一号”必须在相同的轨道运行,通过加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B .飞船必须改在较高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加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C .飞船必须改在较高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减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D .飞船必须改在较低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加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解析】 初态时,飞船和“天宫一号”在同一轨道上运行,故其线速度大小相等,若不改变轨道是不可能追上“天宫一号”的,A 错;若先加速到高轨道后减速到原轨道,由v =GMr可知,飞船在高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要比“天宫一号”的小.且运行路程长,故B 、C 均错;若先减速到低轨道后加速到原轨道,由v =GMr可知,飞船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路程短,且线速度要比“天宫一号”的大,所以可以追上,D 正确.【答案】 D 9.“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于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9∶26成功星箭分离.如图4-3-8,若“嫦娥二号”在地球表面发射时重力为G ,达到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重力为G 2,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R 1,月球半径R 2,则( )图4-3-8A .“嫦娥二号”在距地面高度等于2倍地球半径R 1的轨道上A 点运行时,其速度为v =G 1R 13B .“嫦娥二号”在距地面高度等于2倍地球半径R 1的轨道上A 点运行时,其速度为v =gR 13C .“嫦娥二号”达到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周期为T =2π G 1R 1G 2g D .“嫦娥二号”达到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周期为T =2πG 2R 1G 1g【解析】 “嫦娥二号”在距地面高度等于2倍地球半径R 1的轨道上A 点运行时,其轨道半径r =3R 1,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知G Mm(3R 1)2=m v 23R 1又GM =gR 21 联立解得v =gR 13, 故选项B 对A 错.“嫦娥二号”到达月球表面附近绕月飞行时轨道半径r =R 2,重力等于向心力则 G 2=mR 2(2πT )2G 1=mg 联立解得T =2πG 1R 1G 2g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 【答案】 BC图4-3-910.2008年12月1日的傍晚,在西南方低空出现了一种有趣的天象,天空中两颗明亮的行星——金星和木星以及一弯月牙聚在了一起.人们形象的称其为“双星拱月”,如图4-3-9所示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是:金星、木星都是围绕太阳运动,与木星相比,金星距离太阳较近,围绕太阳运动的速度较大,到12月1日傍晚,金星追赶木星达到两星相距最近的程度,而此时西侧的月牙也会过来凑热闹,形成“双星拱月”的天象美景.若把金星、木星绕太阳的运动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并用T 1、T 2分别表示金星、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金星、木星再次运动到相距最近的时间是( )A .T 2-T 1B .T 2+T 1 C.T 1T 2T 2-T 1 D.T 1T 2T 2+T 1【解析】 因为两星的角速度之差Δω=2πT 1-2πT 2=2π(T 2-T 1T 1T 2),所以Δt =2πΔω=T 1T 2T 2-T 1,故C 正确.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1题14分,12题16分,共30分)11.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 ,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 ,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 )【解析】 设两颗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 1、r 2,角速度分别是ω1、ω2.根据题意有ω1=ω2① r 1+r 2=r ②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有G m 1m 2r 2=m 1ω21r 1③ G m 1m 2r2=m 2ω22r 2④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r 1=m 2r m 1+m 2⑤根据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知ω1=ω2=2πT ⑥联立③⑤⑥式解得m 1+m 2=4π2r 3T 2G ⑦【答案】 4π2r 3T 2G12.(2011·浙江五校联考)2007年4月24日,瑞士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妮·尤德里(右)和日内瓦大学天文学家米歇尔·迈耶(左)拿着一张绘制图片,如图4-3-10图片上显示的是在红矮星581(图片右上角)周围的行星系统.这一代号“581c ”的行星正围绕一颗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运行,现测得“581c ”行星的质量为M 2、半径为R 2,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1、半径为R 1,且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图4-3-10(1)求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若宇宙飞船在地面附近沿近地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求宇宙飞船在距离“581c ”行星表面为h 的轨道上绕该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解析】 (1)物体在星球表面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即GM 2m 2R 22=m 2g 2 GM 1m 1R 21=m 1g 解得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2=M 2R 21M 1R 22g(2)飞船在地面附近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GM 1m R 21=m ⎝⎛⎭⎫2πT 2R 1飞船在距离“581c ”行星表面为h 的轨道上绕该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GM 2m(R 2+h )2=m v 2(R 2+h )解得v =2πR 1TM 2R 1M 1(R 2+h )【答案】 (1)M 2R 21M 1R 22g(2)2πR 1TM 2R 1M 1(R 2+h )《简爱》名著试题 一、填空题1:在简爱发疯似的与约翰对打起来之时,约翰口中不停的骂着________ 2:简爱在学校的第一顿早餐是_________ 3:《简·爱》的作者是___国的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