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合集下载

细菌检查与防治

细菌检查与防治
分离化脓性球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 可采用血平板;分离脑膜炎球菌可采用巧 克力平板
菌落形态观察: 大小、表面、透明度、边
缘、高度、色素、溶血等
三、生化反应:
通过检测细菌代谢产物的生化反应 鉴定细菌的种类
乳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硫化氢试验等。
四 、血清学鉴定:
(serological identification):
如: 伤寒 第一周
取血
第二、三周 取大、小便、骨髓
3.早期取材
(1)疾病早期 (2)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如已用抗生素,应停
用1—2天 (3)机体免疫因素形成之前 (4)未出现合并或继发感染之前
4. 快速送检 : 大多数细菌低温送检,但奈瑟球菌
须30--40℃保温送检
标本采集的准确性是检查结果 可靠性的保证
细菌学诊断
(bacteriological diagnosis)
示踪性检测
致病力和药敏测定
形态学检查 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动物实验 毒力检测 药物敏感试验
临床细菌标本的采集、送检原则
1.无菌操作:避免人为污染
2.选准部位:根据疾病种类和病程不同, 采集不同标本(specimens)
行控制 治疗:是通过抗微生物药物和新医疗技
术来控制传染病的扩散和发展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
特异性免疫的分类
自然免疫
自然主动免疫:隐性或显性感染 自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或初乳获得母体抗体
人工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疫苗或类毒素等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等
第6章 细菌耐药性
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根据对病原菌的作用靶位,将抗生素的作 用机制分为四类(表6-1)。

《医学微生物学》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1)病原菌的常规分离与鉴定方法原则和常用的检测细菌抗原的方法。

(2)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3)常用生物制品的概念和特点。

(4)细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的主要原则。

2.熟悉: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3.了解:临床感染性疾病用药的基本原则及检测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常用方法。

【课程内容】第一节细菌感染的诊断一、病原菌检测(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三)病原菌抗原的检测(四)病原菌核酸的检测二、血清学诊断第二节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一、人工主动免疫(一)疫苗(二)类毒素二、人工被动免疫(一)抗毒素(二)抗菌血清(三)胎盘丙种球蛋白(四)其他免疫制剂第三节细菌感染的治疗【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活菌(疫)苗2.死菌(疫)苗3.类毒素4.抗毒素5.人工被动免疫6.人工主动免疫二、填空题1.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

2.人工免疫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式。

3.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_______物质,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_______或_______。

4.类毒素是由细菌_______经_______处理后制成。

5.类毒素失去了外毒素的_______,保留了外毒素的_______,刺激机体可产生_______。

6.抗毒素一般是用_______多次免疫马后,从其_______中提取免疫球蛋白精制而成。

7.抗毒素可用于_______和_______由细菌外毒素所致的疾病。

8.白百破三联疫苗由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混合制成,其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_。

9._______和_______不能使用减毒活疫苗。

10.减毒活疫苗_______保存,灭活疫苗_______保存。

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1nm。不仅能看清细菌 的外形,内部超微结构可一览无余。
荚膜
肺炎链球菌荚膜
透射电镜
扫描电镜
染色法 细菌体小半透明,经染色后才能观察较清楚。

革兰染色法 其它特殊染色
革兰阳性
革兰阴性
抗酸染色
1.抗毒素
2.血清/胎盘丙种球蛋白 3.抗菌血清 4.其他免疫制剂 治疗技术已基本淘汰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治疗
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
复习思考题
1.细菌标本送检原则 2.类毒素、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 疫
显微镜放大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5um。一般细菌 都大于0.25um,故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一、人工主动免疫
概念:将疫苗、类毒素接种人体,使机体获得特 异性免疫力的一种方法。 (一)疫苗 第一代疫苗:死疫苗、活疫苗 第二代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 ) (二)类毒素
二、人工被动免疫
概念:输入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免疫 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获得 免疫力的方法。
4. 病原菌核酸的检测 核酸杂交技术 PCR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5. 其他检测法
二、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抗原检测病人血清或其它体液中未知抗体 及其量的变化,可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通常采取双份血清检测。恢复期或一周源自血清抗体效价 比早期升高4倍及以上,可确认。
小结: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一、病原菌检测 1. 标本采集与运送 原则: (1)早期采集 尽可能在疾病早期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前 采集标本 (2)无菌采集

微生物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微生物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01
02
03
04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 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打喷嚏
或咳嗽后。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生活环境,减 少细菌滋生。
避免共享个人物品
如毛巾、牙刷等,以减少细菌 传播。
注意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 牙缝,保持口腔卫生。
及时治疗
1 2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等, 应尽快就医。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是预防微生物 8细菌感染的基础措施,应广泛 宣传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
保护意识和能力。
宣传内容应包括微生物8细菌感 染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 措施等,使公众了解并掌握相关
知识和技能。
针对不同人群,采用多种形式进 行宣传教育,如宣传册、海报、 微信公众号等,确保信息覆盖面
C反应蛋白(CRP)检测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水平升高可提示感染,尤其是 细菌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
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 ,可确定感染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
穿刺活检
对于深部组织感染,可以通过穿 刺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
通过采集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组织样 本,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 感染的细菌种类。
广、易于理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微生物8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提高复和正常运作, 提高身体对细菌的抵抗
力。
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 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 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
适量运动
接种疫苗
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强身 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细菌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细菌感染是指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以是局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

在临床实践中,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非常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以及防治原则。

一、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1.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从感染部位或体液中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菌药物选择。

2.细菌涂片:通过染色技术,观察患者样本中的细菌形态、分布和数量,有助于快速初步判断感染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

3.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细菌DNA或RNA来确定细菌的存在和种类。

4.免疫学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荧光抗体法、免疫层析法等,可以检测患者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帮助确认感染种类和疫苗免疫情况。

5.组织活检:对于严重感染或无法确定感染部位的患者,组织活检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二、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预防为主: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是预防,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使用抗生素、接种疫苗等。

此外,在医疗机构中,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预防措施,减少医院内细菌感染的发生。

2.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和不当使用。

3.综合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单一的抗生素治疗可能不够有效,需要综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

比如,对于局部感染,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手术引流等;对于全身感染,应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强化营养支持等。

4.个体化治疗:细菌感染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等因素都会影响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定期随访:治疗期结束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治愈情况和复发风险。

尤其是对于一些严重感染的患者,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或复发,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

微生物课件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微生物课件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三、用药原则
选择合适的药物 剂量要适当 交替用药
联合用药
药敏试验(纸片法)根据纸片周围抑菌环大小 决定药敏程度。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测
三、血清学诊断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原则
采取标本应无菌操作
不同情况(如病期、分布、排出部位等) 采取不同标本(并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 部位的材料) 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立即送检
血清丙种球蛋白
其他免疫制剂:IFN-γ,CSF等。
人工主动免疫
三、 细菌感染的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影响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多粘菌素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链霉素(30S),红霉素(50S) 影响核酸代谢: 氧氟沙星
若恢复期或一周后血清抗体效价比早期升高 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适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细菌或病程较长的感染性疾病的诊 断。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一、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预防
(一)疫苗
死疫苗 减毒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重组载体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核酸疫苗
(二)类毒素 (Ag)
二、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 抗毒素
细菌的鉴定
细菌抗原的检测
细菌核酸的检测
其他检测
细菌抗原的检测 EIA, IF, ELISA, Western blot, 对流免疫电泳 检测细菌核酸 核酸杂交 PCR 基因芯片(gene chips)
三、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病原菌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有无相应 特异性抗体及其效价的动态学变化。

微生物学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

微生物学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

甲基红 (methyl red) 试验
产气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后 者经脱羧后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故 培养液pH>5.4,甲基红指示剂呈桔黄色, 是为甲基红试验阴性。大肠埃希菌分解葡 萄糖产生丙酮酸,培养液pH<4.5,甲基 红指示剂呈红色,则为甲基红试验阳性。
枸橼酸盐利用 (citrate utilization) 试验
糖发酵试验
不同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和代谢产物 不同。例如大肠埃希菌能发酵葡萄糖和 乳糖;而伤寒沙门菌可发酵葡萄糖,但 不能发酵乳糖。即使两种细菌均可发酵 同一糖类,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如大肠 埃希菌有甲酸脱氢酶,能将葡萄糖发酵 生成的甲酸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故 产酸并产气;而伤寒沙门菌缺乏该酶, 发酵葡萄糖仅产酸不产气。
Himalayan palm civet
6+/6
Chinese hare
0+/3
病毒在细胞中增值的指标: 1 细胞变化 2 红细胞吸附 3 干扰现象 4 细胞代谢改变
Uninfected cells
3 days
4 days
Fig. 1
Isolation of SCoV like animal virus in FRhK-4 cell cultures.
检测病毒抗原及抗体方法
对于一些血清型别不多的病毒或在寻常细胞培养 系统中还不能成功增殖的病毒,直接检测抗原是 快速而实用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标本中有一定 量的抗原和具备高质量的抗体;其原则为免疫学 技术,即用特异标记的抗体检测相应的抗原。可 以用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标记抗体检测在病毒感染 局部脱落细胞或分泌物细胞中的抗原,也可用酶 联免疫测定法 (ELISA) 或乳胶凝集法检测抗原。 这一方法在数小时或一天内可获得结果。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 科学合理用药
•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 • 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和配伍 • 正确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
–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 寻找新型抗菌药物和新的抗感染方法
44
大家好
1
第6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 防治原则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Prophylaxis of Bacterial Infection
2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3
抗生素 治疗前
样品新鲜 尽快送检
细菌学诊断
标本采集与 送检原则
采集部位
无菌操作
4
基因诊断技术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40
EBSL –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能灭活青霉素类、第一代至第三代头孢菌素和 单环β内酰胺酶类,仅对头霉素和碳青霉烯类抗 生素敏感
41
• 耐药的生化机制
– 灭活作用 – 靶位改变 – 减少药物吸收 – 增加药物排出
42
抗菌药物应用与耐药性策略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革兰阴性杆菌 • 肠球菌 • 结核分枝杆菌 • 肺炎链球菌 • 流感嗜血杆菌 • 淋病奈瑟菌 • 志贺菌属
39
MRSA -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VRSA - vancomyc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分离培养: • 优点:阳性率较直接镜检高 • 缺点:需时较久
确诊细菌感染性疾病最可靠的方法 ——金标准
14
生化试验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体基因的序列、转录表达、抗原的表达及 细菌糖键的特异性研究; – 抗微生物感染药物的研制等。
24
三、细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病人血清 或其他体液中的抗体及其效价的变化,可以 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由于本实验多采取病人血清检测抗体,故常 称为血清学诊断(serological diagnosis)。
细菌分离培 养与鉴定
细菌成 分检测
抗原 检测
核酸 检测
特异性抗 体检测
细菌培养、形态学检查 生物试验、血清学鉴定 动物试验、药物敏感试验
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技术 酶免疫技术、免疫印迹试验

核酸杂交、PCR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基因芯片等
直接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4 ELISA等
一.临床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原则
17
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
将培养基上分离的可疑致病菌配制成纯菌液,放入自动微 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中,通过计算机自动扫描、读数、 分析、最后报告鉴定及药敏结果。
摘自 《临床微生物检验》(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8
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
微生物数码鉴定原理
计算并比较数据库内每 个细菌条目对系统中每 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 总和
15
稀释法
• 以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与含有待检细菌的 培养基进行一系列不同倍数稀释(通常为 双倍稀释),经培养后观察其最低抑菌浓 度。
• 稀释法
– 琼脂稀释法——使用琼脂培养基 – 肉汤稀释法——使用肉汤培养基
16
抗生素连续梯度法(E-test法)
将稀释法和扩散法的原理相结合,使用预先设 定的稳定且连续的抗菌药物浓度梯度,采用琼脂培 养基培养以确定不同抗菌药物对微生物的最低抑菌 浓度(MIC)。
酶免疫技术
用酶标记的抗体检测特异性可溶性抗原的实验技术。 20
(四)细菌核酸的检测
PCR(含RTPCR、real time PCR等)
16S rRNA 基因序列
分析
核酸杂交 技术
基因芯片 技术
21
(五)生物芯片技术
将核酸片段、蛋白质或酶、抗原或抗体、 细胞及组织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定于硅片、尼 龙膜等固相支持物上,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生 化反应。用化学荧光法、酶标法或同位素法显 示反应结果,通过特定的仪器读取与收集数据, 并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判断样品中靶分 子的种类和数量。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 防治原则
1
本章重点与难点
• 细菌感染性标本的采集原则 •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验程序 • 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 适应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 人工免疫的概念和常用的免疫制剂 • 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2
3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含菌 标本
可疑细菌 感染
血清(双 份)标本
形态学检查
– 能够完全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 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 能够杀死培养基中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
14
纸片扩散法
含有定量抗生素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检病原菌 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上的抗生素向周围琼脂中扩散, 形成了逐渐减小的药物浓度梯度。由于致病菌对各 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在药物纸片周围便出现 抑制病原菌生长而形成的大小不同的抑菌环。根据 抑菌环的有无和大小来判定试验菌对该抗菌药物耐 药或敏感。
12
血清学鉴定
• 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检查未知的纯培养细菌 • 对细菌进行种、群、型的鉴定
沙门菌血清学鉴定
摘自 《临床微生物检验》(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药物敏感试验
• 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test法…… • 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凝集试验
用已知抗体检测待检标本中未知的颗粒性抗原。
协同凝集试验
IgG的Fc段与金葡菌的SPA结合,Fab段与细菌抗原 结合后,可使金葡菌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免疫荧光技术 对流免疫电泳
用已知的荧光抗体检测待检标本中的未知抗原,借 助荧光显微镜观察。
利用双向琼脂扩散与电泳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电泳 和电渗作用,抗原向正极移动,抗体向负极移动,在比 例合适处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
药敏检测原理
微型化的肉汤稀释试验 根据CLSI标准得到相 应敏感度:敏感、中度 敏感和耐药
系统组成
自动微生物鉴 定及药敏分析
系统
测试卡(板)、菌液 接种器、培养和监测 系统、数据管理系统
性能特点
自动化程度较高、检测速度 快、可鉴定细菌种类及药敏 试验种类多、数据处理软件 功能强大、结果准确可靠
19
(三)细菌抗原的检测
22
• 生物芯片的分类
– 基因芯片(gene chips),又称DNA芯片 – 蛋白质芯片 – 细胞芯片 – 组织芯片 – 糖芯片
23
• 生物芯片的用途
– 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断:对某些病原体,如 细菌、真菌和病毒进行多重快速检查与鉴别;
– 微生物变异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 微生物基因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 – 微生物基因组及后基因组的研究:可研究病
标本采集
早期采集 无菌操作 选感染部位 最佳时间采集 双份血清
标本运送
做好标记 置于密闭容器内
尽快送检
5
6
(一)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暗视野 显微镜
相差 显微镜
不染色 标本
主要用于检查在生活状态下 细菌的动力及其运动情况
7
革兰 染色
抗酸 染色
荧光金胺 O染色
其他 特殊染色
细菌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
8
革兰染色
葡萄球菌(革兰染色阳性) 大肠埃希菌(革兰染色阴性)
9
9
(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细菌检查的一般程序
脓/痰/尿
涂片、染色、镜检
标本
分离培养
纯培养
血、脑 脊液等
增菌
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 药敏试验 动物实验
10
细菌的分离培养
• 培养基的成分 • pH • 培养时间 • 温度 • 气体环境
在血平板上的肺炎链球菌菌落
11
生化试验
肠道感染细菌在含铁双糖培养基上的生化反应
一般适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细菌,以及病程较 长的感染性疾病。也可用于调查人群对某病 原菌的免疫应答水平以及检测疫苗接种后的 预防效果。
25
细菌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试验 直接凝集反应 乳胶凝集试验 沉淀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补体结合试验 中和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疾病举例 肥达试验、外斐试验 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梅毒 各类微生物感染 Q热 风湿热(抗O试验) 各类微生物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