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者多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107例的临床特点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107例的临床特点
张丽;叶平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2(017)002
【摘要】本文对107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DCG),旨在进一步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发生规律及预后,以便今后更好地防治。
1 临床资料受检对象为1989年4月至1991年3月确诊为CHD的107例住院患者,男101例,女6例,年龄≥60岁,凡不能活动者及其它各种因素所致的ST段压低者均不在本研究之列。
将受试者分为二组:Ⅰ组为单纯CHD组(14例),Ⅱ组为CHD伴糖尿病、高血压或(和)陈旧心梗组(93例)。
二组平均年龄69.06±6.18岁。
采用西德MQEIS 8000/T型双导盒式磁带记录器及分析仪,连续记录24h心电图,并进行计算机分析处理。
凡J点后80ms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0mm,持续时间
≥2min(随后回复至等电位线)
【总页数】2页(P148-149)
【作者】张丽;叶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J], 赵桂红
2.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J], 林青;张晓丹;李治民;张烨蓓;刘宝宏
3.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护理 [J], 梁秀琴;贾金芳;姚晓红;
4.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治疗分析 [J], 唐海英
5.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J], 唐桂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课件

预防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助于维护整体心脏 健康,降低心脏病风险。
老年人心脏疾病发病率高,因此预防尤为重 要。
为什么要预防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提高生活质量
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日常活动。
健康的心脏有助于保持活力和独立性。
为什么要预防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减少医疗开支
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 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 为什么要预防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3. 如何进行预防? 4.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什么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定义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心肌缺血但患者没有明显 的症状或体征。
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 管事件。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有高风险因素
如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家族史等高风险因素 ,需更频繁地进行检查。
及时监测和干预能有效降低心脏病风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心理健康
如果老年人感到焦虑或抑郁,也应寻求专业 的医疗帮助。
心理健康与心脏健康密切相关,互相影响。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积极预防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查,老年人可以有 效预防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是每个人的目标。
总结与展望
社会支持
家庭和社会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帮 助其养成健康习惯。
社区健康活动也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总结与展望
未来研究
未来需加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研究,以找到 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早期发现和干预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关键。
谢谢观看
什么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病因
中老年必须警惕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中老年必须警惕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作者:罗智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3--01到進入秋冬季之后,中老年人的血管发生收缩血压和春夏季节相比也有了增加的趋势。
有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老年人的自身心肌功能不佳。
当其进入到寒冷季节后,更令血管中的血液“难以前行”。
而在最近几年,中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此能够看出,中老年人应当全面警惕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
1 什么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所谓无症状型心肌缺血,主要指的是经过临床检查之后发现患者确实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比如说左室功能心电活动、心肌代谢以及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等等。
但这些患者没有出现与之相应的心肌缺血症状和胸痛现象。
所谓客观性指标,指的是患者的室壁运动异常、心电图ST段发生变化等等。
当前专家们已经明确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非一个偶然性事件,其贯穿于冠状动脉性疾病的整体病程之中。
为心绞痛疾病的常见缺血状态。
2 导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的病因有哪些?第一、年龄40岁以上群体为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好发人群。
最新研究也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朝向了年轻化趋势发展。
而冠心病的发生概率则呈现出与年龄成正比的趋势。
第二、家族史对于存在高脂血症、高血压、二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其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概率倍增。
第三、性别和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之所以呈现出这项结果,主要原因在于女性机体内的雌激素能够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也正因为如此,当女性度过绝经期之后即出现该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第四、吸烟当前诸多实验证明,吸烟为造成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和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出现冠心病的概率高出5倍左右。
并且患者的发病率和其日常吸烟量成正比。
吸烟者机体血液中的氧化碳血红蛋白数量明显增多,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进而令动脉壁缺氧,引发动脉损伤。
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预防并发症
及时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 脏病发作风险。
护理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定期检查。
为什么需要护理?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维持身体健 康,提升生活质量。
关注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
为什么需要护理? 促进患者参与
未来方向
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来完善老年人心肌缺 血的护理方案。
跨学科合作将是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结论与展望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及家庭的健康教育,提高对无症状性心 肌缺血的认识。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更好地管理疾病。
谢谢观看
如何进行护理?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 焦虑和压力。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
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和血糖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药物管理
确保患者按时服用医生开处方的药物,避免 漏服或错服。
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可能会导致心脏 病发作的风险增加。
什么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影响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和动脉硬化等都是导 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由于生理变化,患病风险更高。
什么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症状隐蔽
尽管没有明显症状,但心肌缺血仍可能在心电图 上表现出异常。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及时反馈给 医生。
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护理,提供必要的情感支 持。
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老年人心肌缺血的原因是什么

老年人心肌缺血的原因是什么老年人心肌缺血对老年人的生活,健康质量都会造成影响,常见的是低血压,主动脉供血减少或者是冠状动脉阻塞等问题所造成,而且心肌缺血对心脏全身都是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的。
★ 1、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脏的供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存在着波动,但这种波动经过机体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
如果任何一种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经机体调节不能满足心脏工作需要,这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
★ 2、.主要原因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黏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
★ 3、临床显示: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狭窄。
而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大家常说的冠心病。
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4、心肌缺血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氧是通过血液输送给细胞的。
心脏没有“氧仓库”,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
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使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
同时,代谢的废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时地清除,易产生不利影响。
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
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缩,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
如果这种情况突然发生,就会出现非常危险的心源性休克。
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预防和措施课件

为什么要预防无症状性心肌缺 血?
为什么要预防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潜在风险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可能会导致心肌损伤,增 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很多老年患者在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发展为心 脏病。
为什么要预防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生活质量
预防心肌缺血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减少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育与支持
参加心血管健康相关的教育活动,了解更多预防 知识。
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也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组 成部分。
谢谢观看
何时进行筛查?
高危人群
对于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更频繁地进行心血 管筛查,可能每6个月进行一次。
如有家族史、糖尿病等,需特别关注。
何时进行筛查?
症状监测
密切关注可能的心脏症状,如胸痛、气短等,即 使无明确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检查方案。
如何预防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如何预防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健康饮食
这一状态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可能导致心脏病 的潜在风险。
什么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影响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久坐不动等是 导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特别关注。
什么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重要性
尽管无症状性,但心肌缺血仍然可以导致心脏病 的发生,因此早期检测和干预至关重要。
均衡饮食,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和糖的摄入。
健康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
如何预防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定期锻炼
建议老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如快走、游泳等。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
如何预防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戒烟限酒
戒烟是降低心脏病风险的重要措施,适量饮 酒也应被控制。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无心绞痛及其相关症状的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SMI发病率高于中青年,部分与疼痛报警系统损伤有关,如老年人、心肌梗死、糖尿病等。
SMI相当常见,普通人的发率为2.5%~10%;高达冠心病患者60%~80%,中心绞痛者占75%(只有症状25%),不稳定性心绞痛占90%,急性心肌梗死占20%~30%,陈旧性心肌梗死SMI有症状4.7倍,老年SMI发病率高于中青年,部分与疼痛报警系统损伤有关,如老年人、心肌梗死、糖尿病等。
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发病机制如下:1、缺血机制由于心肌供氧和需氧失衡,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主观感觉。
SMI 也是心肌供氧和需氧失衡的结果。
SMI中,52%在日常生活中,33.5%睡眠时发生,14.5%发生在剧烈运动中。
因此,很难解释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或心肌耗氧增加。
在静息状态下,只有冠状动脉狭窄90%以上会导致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加上运动和紧张,冠状动脉狭窄50%冠状动脉血流减少,狭长对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SMI 与症状性心肌缺血相比,发作前心率分别增加13次/min和22次/min,增加幅度小于次极运动试验的心率水平,表明日常生活中轻微的体育活动和休息时的心肌缺血与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是由心肌耗氧量显著增加引起的,冠状动脉固定狭窄不能相应增加心肌供血。
除了心肌耗氧量轻微增加外,日常生活中的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
SMI发作有时间节奏。
下午发病前心率和血压升高可能是心肌耗氧量增加的重要作用,而冠状动脉痉挛从晚上到晚上比心肌耗氧量增加更重要。
2、无痛机制血浆内啡肽升高:内啡肽是一种主要由唾液腺分泌的强镇痛物质。
现已发现SMI患者血浆β-如果使用内啡肽拮抗剂,内啡肽浓度较有症状性心肌缺血者增加(Maloxone)可使SMI患者有缺血症状。
警惕老年人无症状疾病

警惕老年人无症状疾病老年人身体组织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对疾病症状反应迟纯,敏感度低,自己得了病也不知道,人们把这些病称做无症状疾病或症状不典型疾病。
无症状疾病因患者不知自己患了病或虽知患病因无症状而被忽视,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或防护措施。
因而,它比有症状的疾病更危险,后果更严重,由于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很容易造成缺诊或误诊,以至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而造成危险情况的出现。
常见危害较大的无症状性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老年人冠心病常可以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可无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时也无疼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或出现在咽部,牙齿、中上腹、肩部。
发生心力衰竭,症状也常不典型,仅表现为夜间睡卧后咳嗽、胸闷、气憋、坐起后才感舒适。
左心室衰竭时,可仅表现为尿量减少,骶尾部肿胀。
★★2、老年人甲亢可无食欲亢进,无甲状腺肿大、突眼,无脾气暴躁,相反表现为忧郁,反应淡漠。
★3、老年人肺炎可无咳嗽、咳痰,体慢也不高,直到休克才知道去就诊。
★★4、老年人溃疡病可无典型的溃疡病疼痛症状。
老年人内脏穿孔引起的腹膜炎也常无剧烈疼痛,无肌肉强直紧张。
★5、老年人糖尿病常无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
★★6、老年人肿瘤较多见,但肝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宫颈癌早期无症状。
肺癌早期症状也不典型,以肺外表现为主,表现为关节肿痛、肌炎、皮肤损害及神经系统病变,不易引起重视。
预防老年人无症状疾病的关键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保健,争取少病或不病,家庭子女及亲人要多关照,发现老年人出现异常情况不得马虎,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对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即使病了也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防护,避免酿成不良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何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者多
*导读: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确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
临床资料显示,在65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病人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占到了65%~80%。
也就是说,多数老年冠心病人表现出隐匿性冠心病的特点。
问:我父亲虽然患有高血压,但从来没有过胸痛、心慌等症状,而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却被查出患有心肌缺血。
我和父亲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医生说是无症状心肌缺血,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又被称为隐匿性冠心病。
请问,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是否常见,该如何防治?
答: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确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
临床资料显示,在65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病人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占到了65%~80%。
也就是说,多数老年冠心病人表现出隐匿性冠心病的特点。
为何老年人好发无症状心肌缺血,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的看法,认为其机理涉及3种因素:
1. 老年人血液中-内啡呔和脑啡呔浓度较高,由此造成疼痛阈值增大,使得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能力下降。
2. 老年冠心病人多伴有脑动脉硬化,脑组织相对供血不足,导致脑细胞对痛觉刺激反应的综合分析能力降低。
3. 老年冠心病人合并糖尿病的概率高,而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也会显著降低机体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能力。
正是由于这3种因素对老年人痛觉反应的干扰,使得老年人在心肌缺血发作时的疼痛轻微,个人感觉上不明显,故而大多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无明显胸痛,或是疼痛部位发生改变,易被误诊或漏诊,直到行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
因此,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的老年人。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警惕无症状心肌缺血,特别是在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劳累或饱食的情况下,一旦突发某些不适症状,例如不明原因的疲乏无力、胸闷、心悸以及莫名其妙的头痛、牙痛、肩痛、腹痛等,并且具有突然发作,但持续时间短暂,多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的特点,遇此情况,无论有无胸痛,都要想到心肌缺血的可能,及时去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止转化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等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