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学课件-尿化学检查优质课件PPT
合集下载
尿液化学检验 ppt课件

尿pH一过性↑.
②生理活动:运动,饥饿,出汗,应急,夜间入睡呼吸
变慢→体内酸性代谢产物↑→pH↓.
7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2)病理变化: ①酸性尿:酸中毒,高热,慢性肾炎,白血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钾血症,痛风 ②碱性尿:碱中毒,呕吐,尿路感染,Ⅱ型肾
小管性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4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表5-7 试带法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干扰因素
评价
标本因素 尿pH>9,可假阳性;尿pH<3,可假阴性。最适尿pH 5~6,故必要时可先调标本pH值。尿液新鲜。
食物因素 尿酸碱度与摄入食物有系,检查前1天应避免单一摄入 过多肉类或蔬菜、水果,进食应均衡
药物因素 假阳性:服奎宁、奎宁丁、嘧啶等或尿中含聚乙烯、 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胺盐消毒剂 等,尿呈强碱(pH≥9.0)。
8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3)药物影响:
①NaHCO3,K2CO3,枸橼酸钠→碱化尿液→防止酸 性结晶(尿酸及胱氨酸)形成;促进酸性药物排泄.
②氯化钙(铵、钾)、稀盐酸→酸化尿液→防止碱性 结晶(磷/碳/草酸钙)形成;促进碱性药物排泄;预防细 菌生长.
③溶血时口服NaHCO3碱化尿液→促进溶解及排泄 Hb.
尿液化学检验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urine
1
一、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一)测定原理
1.试带法:
模块有甲基红(pH4.6-6.2),溴麝香草酚蓝 (pH6.0 - 7.6). 变色范围:黄5.0-绿7.0-蓝9.0,仪器或肉 眼判读
②生理活动:运动,饥饿,出汗,应急,夜间入睡呼吸
变慢→体内酸性代谢产物↑→pH↓.
7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2)病理变化: ①酸性尿:酸中毒,高热,慢性肾炎,白血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钾血症,痛风 ②碱性尿:碱中毒,呕吐,尿路感染,Ⅱ型肾
小管性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4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表5-7 试带法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干扰因素
评价
标本因素 尿pH>9,可假阳性;尿pH<3,可假阴性。最适尿pH 5~6,故必要时可先调标本pH值。尿液新鲜。
食物因素 尿酸碱度与摄入食物有系,检查前1天应避免单一摄入 过多肉类或蔬菜、水果,进食应均衡
药物因素 假阳性:服奎宁、奎宁丁、嘧啶等或尿中含聚乙烯、 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胺盐消毒剂 等,尿呈强碱(pH≥9.0)。
8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3)药物影响:
①NaHCO3,K2CO3,枸橼酸钠→碱化尿液→防止酸 性结晶(尿酸及胱氨酸)形成;促进酸性药物排泄.
②氯化钙(铵、钾)、稀盐酸→酸化尿液→防止碱性 结晶(磷/碳/草酸钙)形成;促进碱性药物排泄;预防细 菌生长.
③溶血时口服NaHCO3碱化尿液→促进溶解及排泄 Hb.
尿液化学检验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urine
1
一、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一)测定原理
1.试带法:
模块有甲基红(pH4.6-6.2),溴麝香草酚蓝 (pH6.0 - 7.6). 变色范围:黄5.0-绿7.0-蓝9.0,仪器或肉 眼判读
临床检验学课件-尿化学检查PPT课件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 并可用于尿化学分析仪。
班氏尿糖定性试验:
测定尿中葡萄糖的非特异试验。
五.参考值
定性:正常阴性(-) 定量: 浓度为0.1-0.8mmol/L(1-15mg/dl)
2020年10月2日
20
六.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病 (1)摄入性糖尿:因短时间摄入大量糖类而引起。 (2)应激性糖尿: (3)代谢性糖尿:
(2)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破裂
成分: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 尿蛋白半定量多为+~++++ 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出现提示预后差
2020年10月2日
5
2.肾小管性蛋白尿
→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的重吸收功能减退 成分:以小分子蛋白为主。如β2微球蛋白增多,
尿蛋白含量较低,一般<1g/24h。 见于:肾盂肾炎、间质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中毒
2020年10月2日
13
③重度蛋白尿: 量:>4g/24h,
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
2020年10月2日
14
第三节 尿糖检查
一、定义
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糖尿
2020年10月2日
15
二. 糖尿原因及形成机制:
①血中的葡萄糖浓度。
②肾血流量:1200ml
③肾糖阈: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3.9~6.2mmol/L
第一课件网
2020年10月2日
18
注意事项:
①尿标本要新鲜。 ②试剂与尿比例应为10:1。 ③尿中如含大量尿酸盐,煮沸后浑浊略带绿色,
但沉淀是蓝灰色的。 ④非糖还原物质在尿中浓度过高时可呈阳性反应。
班氏尿糖定性试验:
测定尿中葡萄糖的非特异试验。
五.参考值
定性:正常阴性(-) 定量: 浓度为0.1-0.8mmol/L(1-15mg/dl)
2020年10月2日
20
六.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病 (1)摄入性糖尿:因短时间摄入大量糖类而引起。 (2)应激性糖尿: (3)代谢性糖尿:
(2)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破裂
成分: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 尿蛋白半定量多为+~++++ 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出现提示预后差
2020年10月2日
5
2.肾小管性蛋白尿
→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的重吸收功能减退 成分:以小分子蛋白为主。如β2微球蛋白增多,
尿蛋白含量较低,一般<1g/24h。 见于:肾盂肾炎、间质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中毒
2020年10月2日
13
③重度蛋白尿: 量:>4g/24h,
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
2020年10月2日
14
第三节 尿糖检查
一、定义
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糖尿
2020年10月2日
15
二. 糖尿原因及形成机制:
①血中的葡萄糖浓度。
②肾血流量:1200ml
③肾糖阈: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3.9~6.2mmol/L
第一课件网
2020年10月2日
18
注意事项:
①尿标本要新鲜。 ②试剂与尿比例应为10:1。 ③尿中如含大量尿酸盐,煮沸后浑浊略带绿色,
但沉淀是蓝灰色的。 ④非糖还原物质在尿中浓度过高时可呈阳性反应。
《尿液化学检验》PPT课件

刘海燕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四)参考值
正常饮食 晨尿pH:5.5~6.5,平均6.0; 随机尿pH: 4.6~8.0; 可滴定酸度: 20~40mmol/24h 尿
刘海燕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①食物影响:蛋白类→酸性;
与Hb/Mb/BJP基本不反应;
简便快速,易标准化,应用普遍。
健康普查、肾病筛查。
刘海燕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表5-7 试带法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干扰因素
评价
标本因素 尿pH>9,可假阳性;尿pH<3,可假阴性。最适尿pH 5~6,故必要时可先调标本pH值。尿液新鲜。
食物因素 尿酸碱度与摄入食物有系,检查前1天应避免单一摄入 过多肉类或蔬菜、水果,进食应均衡
阴性(-):溶不解浑浊碱性盐类结晶. 微【量评(价±】):轻特微异浑性浊高,,P干RO扰约少0,.1灵-0敏.1度5g0/L.15g/L;
弱阳阳性性(2(++))::与浑明所浊显有,白蛋明雾白显状发颗,生粒P沉,R淀OP约反R0O应.约2。0-.06.-52g./0Lg/L 强阳性(3+)经:典大准量确絮的片、沉定淀性,的浑确浊证,实P验RO.约2-5g/L 最强阳性(4+):凝块,大量絮片沉淀,PRO>5g/L
尿液化学检验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urine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陈华云
一、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一)测定原理
1.试带法:
模块有甲基红(pH4.6-6.2),溴麝香草酚蓝 (pH6.0 - 7.6). 变色范围:黄5.0-绿7.0-蓝9.0,仪器或肉 眼判读
尿常规化学检查PPT课件

尿液的显微镜检测法仍然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尿液分 析仪检查结果不能完全替代镜检法。特别是对肾内科患者的尿液,以镜检结果 为诊断依据和观察疗效指标,所以对尿液的常规检测,最好是将镜检法与尿液 的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互为补充和参照,还能为后者提供未发现的异常变 化,这样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都有重要的意义。尿镜检法在尿 液的检测中具有尿液分析仪检测法所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b,肾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 炎,肾病综合症等。肾小管性蛋白尿,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 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
c,肾后性蛋白尿:泌尿生殖系统炎症,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结核结石肿瘤等。 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
干化学与镜检差异
WBC干化学与镜检差异 a,干化学阴性镜检阳性:①分析试纸只与粒细胞浆内的酯酶起作用,因此分析试 纸只能测定粒细胞,不能测定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在肾移植病人发生排异反应时, 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时,干化学阴性,镜检有WBC。②尿液大量脓细胞时,可使结 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③温度过低:化学反应必须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实 验室必须保持20~25℃,冷藏尿标本取出后应恢复至室温再进行检测。④高比重尿、 高糖尿;尿液中含有某些大剂量药物;大量尿蛋白(白蛋白>5g/L)和胆红素。⑤试纸条 受潮失效,干化学阴性。 b,干化学阳性镜检阴性:①由于尿液在膀胱贮存时间过长或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 致白细胞破坏,酯酶释放到尿液中,造成干化学阳性,镜检阴性。②尿液被女性分泌物 污染,含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污染可造成干化学法 呈阳性而沉渣镜检呈阴性。③尿液中污染甲醛或高浓度胆红质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呋 喃啶)时,可产生假阳性。
尿液化学检查PPT课件

ppt课件完整
5
3、潜血
尿液中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的红细 胞或血红蛋白叫潜血。
健康动物的尿液中不含有红细胞或血红 蛋白。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多见于泌尿系统各 部位的出血。
尿液中出现明显的血红蛋白时,称为血 红蛋白尿。
ppt课件完整
6
4、尿蛋白
正常尿液仅含微量蛋白质,用一般的方法难以 检出。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不一定就是异常,如一时 的惊恐、兴奋、喂食大量含糖饲料等,特别是 一些肾阈值较低的动物,就是出现生理性的暂 时的糖尿。病理性的糖尿可见于肾脏疾病(肾 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降低)、脑神经疾 病(如脑出血、脑脊髓炎)、化学药品中毒 (如汞和水合氯醛等)及肝脏疾病等。
ppt课件完整
尿液化学检查
ppt课件完整
1
ppt课件完整
2
尿液分析检查参考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酸碱度 蛋白质 葡萄糖 隐血 胆红素 尿胆原 酮体 亚硝酸盐 白细胞 比重 维生素C
PH PRO GLU BLD BIL URO KET
NIT ERY SG VitC
ppt课件完整
3
1、尿液的酸碱度测定
正常尿液的酸碱性与食 物的性质有关。草食动 物的尿液是碱性的;肉 食动物的尿液是酸性的; 杂食性动物的尿液常常 接近于中性。
某些在泌尿系统中存在的细菌可以将尿中蛋白 质代谢产物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如果亚硝酸盐定性实验结果为阳性,则表示有 菌尿存在。尿亚硝酸阳性结果常见于:由大肠 埃希菌引起的肾盂肾炎;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 有症状或无症状的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 等。
尿亚硝酸盐实验结果阴性时并不表示没有细菌 感染,只是由于某些不具备还原硝酸盐能力的 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不能显现阳性。
尿液检测ppt课件

尿液检测
内容提要
1.
2. 3.
尿液检测的目的 化学检测 尿沉渣检测
2
尿液检测的目的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 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 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 并受机体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因此,尿液 检查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 有意义,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 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7
尿蛋白的检测
(2)肾小管受损时,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 障碍出现蛋白尿。(原尿中95%的蛋白 主要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 (3)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异常增多,经 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而出现。 (4)肾髓袢升支及远曲小管起始部分泌的 T-H糖蛋白增加。
8
尿蛋白的检测
检测方法: 定性方法: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 试纸条法。 定量方法:双缩尿法、染料结合法。
14
尿糖的检测
检测方法: 定性方法: 班氏法、试纸条法。 定量方法: 邻甲苯胺法、葡萄糖氧化酶 法。 参考值: 定性试验:阴性 定量试验:0.56-5.0mmol/24h尿
15
尿糖的检测
临床意义
1. 2. 3. 4. 5.
血糖增高性糖尿: 血糖不增高性糖尿: 暂时性糖尿: 其他糖尿: 假性糖尿:
16
尿糖的检测
1.
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超过肾糖阈为主要
原因。 糖尿病常见: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利 用率降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 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库欣综合征、甲状腺 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 肝硬化、胰腺癌、胰腺炎等可出现尿糖。
①
②
③
17
尿糖的检测
2.
血糖正常性糖尿: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
内容提要
1.
2. 3.
尿液检测的目的 化学检测 尿沉渣检测
2
尿液检测的目的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 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 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 并受机体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因此,尿液 检查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 有意义,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 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7
尿蛋白的检测
(2)肾小管受损时,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 障碍出现蛋白尿。(原尿中95%的蛋白 主要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 (3)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异常增多,经 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而出现。 (4)肾髓袢升支及远曲小管起始部分泌的 T-H糖蛋白增加。
8
尿蛋白的检测
检测方法: 定性方法: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 试纸条法。 定量方法:双缩尿法、染料结合法。
14
尿糖的检测
检测方法: 定性方法: 班氏法、试纸条法。 定量方法: 邻甲苯胺法、葡萄糖氧化酶 法。 参考值: 定性试验:阴性 定量试验:0.56-5.0mmol/24h尿
15
尿糖的检测
临床意义
1. 2. 3. 4. 5.
血糖增高性糖尿: 血糖不增高性糖尿: 暂时性糖尿: 其他糖尿: 假性糖尿:
16
尿糖的检测
1.
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超过肾糖阈为主要
原因。 糖尿病常见: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利 用率降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 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库欣综合征、甲状腺 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 肝硬化、胰腺癌、胰腺炎等可出现尿糖。
①
②
③
17
尿糖的检测
2.
血糖正常性糖尿: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
尿液化学检验PPT课件

临床意义
•生理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 •直立性蛋白尿 •摄入性蛋白尿 •老年性蛋白尿 •妊娠性蛋白尿
临床意义
• 病理性蛋白尿
1. 肾前性蛋白尿
2. 肾性蛋白尿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3. 肾后蛋白尿
临床意义
• 肾前性蛋白尿---溢 出性蛋白尿
–血液中低分子量蛋白 质如血红蛋白、肌红 蛋白、本周氏蛋白等 增加超出肾小管重吸 收能力
b) 中毒性肾间质性肾 病 ②苯、四氯化碳有 机溶剂 ③抗生素 ④中草药:马兜铃、 木通
c)器官移植
马 兜 铃
①重金属中毒
混合性蛋白尿
• 肾脏病变累及肾小球和肾 小管,由此产生的蛋白尿 称为混合性蛋白尿
• 标题
–1非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伴游 离轻链; –2肾小管性蛋白尿伴游离轻链 –3生理性蛋白尿 –4混合性蛋白尿 –5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
干化学法---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
3,3׳,5,5′-四 溴苯酚磺酰酞
1909年Soerensen 发现
尿蛋白试剂带组成及特性
试带法检测尿蛋白的干扰因素
仅作为过筛实验
不同PH对尿蛋白的影响
青霉素对蛋白质测定影响
大剂量青霉素滴注后对试带法 测定尿蛋白的影响
5~6h后检测尿蛋白
加热醋酸法测定尿蛋白
尿液蛋白质
尿液蛋白质检查
•健康人尿中的蛋白质含 量甚微 (30~130mg/24h), •当尿液中蛋白质 >100mg/L或 150mg/24h时,蛋白定 性为阳性,称为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检测方法
1.加热乙酸法
2.磺基水杨酸法
3.干化学试带法
干化学法
• 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 原理,1909年Soerensen 发现 • 成分 1. 主要酸碱指示剂溴酚 蓝(PH阈值3.2) 2. 柠檬酸缓冲系统 3. 表面活性剂 • 1971年日本生产对白蛋 白、球蛋白、本周氏蛋 白均反应 • 1993年生产出免疫学方 法
尿液分析ppt课件

指直立姿势时出现蛋白尿而卧位时尿蛋白 消失,且无血尿、高血压、水肿等异常表现, 又称直立性蛋白尿
常见于青春发育期少年, 部分病人经肾活检发现可有轻微的组织 学异常, 轻型肾炎和肾炎恢复期也可呈直立性蛋 白尿。
32
(三)蛋白质(PRO )
⑻体位性蛋白尿 临床常用直立试验进行检查,方法: 令患者排空膀胱、留尿。然后取直立位,后枕及
尿蛋白定性试验常为+---+++,定量常在1— 3.5g/24h;
可见各种肾小管间质疾病,如间质性肾炎、慢 性肾盂肾炎;
全身性疾病同时侵犯肾小球和肾小管,如狼疮 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26
(三)蛋白质(PRO )
⑷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但由于血中有
异常蛋白质产生增多,如Ig轻链或急性溶血时的游离血 红蛋白、肌肉损伤时的肌红蛋白、急性白血病溶血酶增 高等。这些小分子蛋白质,可经肾小球滤出,超过肾小 管吸收能力,在尿中出现而产生蛋白尿,称为溢出性蛋 白尿。
临床意义
高比重 1:机体丢失水分
高热、脱水、呕吐、腹泻、周围循环衰竭等致 血容量不足 2:急性肾炎,蛋白尿 3;糖尿病
15
(二)比重(SG)
注意事项
1:尿糖可以使比重增高,可达1.040以上 但干化学法受此影响较小。
2:若浓度过高,还是有影响SG的测定 尿糖>1000mg/L 尿蛋白1000-5000mg/L
2 多聚电解质 含有随尿液中离子的浓度而解离的
酸性基团,尿液中离子浓度越高酸性基团(氢
离子浓度)解离越多,使指示剂 变色,进而换
算成尿液的比重值
12
(二)比重(SG)
正常参考范围 1 正常成人普通饮食通常保持在 1.015----1.025
常见于青春发育期少年, 部分病人经肾活检发现可有轻微的组织 学异常, 轻型肾炎和肾炎恢复期也可呈直立性蛋 白尿。
32
(三)蛋白质(PRO )
⑻体位性蛋白尿 临床常用直立试验进行检查,方法: 令患者排空膀胱、留尿。然后取直立位,后枕及
尿蛋白定性试验常为+---+++,定量常在1— 3.5g/24h;
可见各种肾小管间质疾病,如间质性肾炎、慢 性肾盂肾炎;
全身性疾病同时侵犯肾小球和肾小管,如狼疮 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26
(三)蛋白质(PRO )
⑷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但由于血中有
异常蛋白质产生增多,如Ig轻链或急性溶血时的游离血 红蛋白、肌肉损伤时的肌红蛋白、急性白血病溶血酶增 高等。这些小分子蛋白质,可经肾小球滤出,超过肾小 管吸收能力,在尿中出现而产生蛋白尿,称为溢出性蛋 白尿。
临床意义
高比重 1:机体丢失水分
高热、脱水、呕吐、腹泻、周围循环衰竭等致 血容量不足 2:急性肾炎,蛋白尿 3;糖尿病
15
(二)比重(SG)
注意事项
1:尿糖可以使比重增高,可达1.040以上 但干化学法受此影响较小。
2:若浓度过高,还是有影响SG的测定 尿糖>1000mg/L 尿蛋白1000-5000mg/L
2 多聚电解质 含有随尿液中离子的浓度而解离的
酸性基团,尿液中离子浓度越高酸性基团(氢
离子浓度)解离越多,使指示剂 变色,进而换
算成尿液的比重值
12
(二)比重(SG)
正常参考范围 1 正常成人普通饮食通常保持在 1.015----1.0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基础检验学
clin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第一课件网
2021/02/01
1
第二节 尿液蛋白质检查
P122
(一)尿蛋白的组成
按分子量大小三组: 1.高分子量蛋白:>9万,如T-H蛋白、IgA;
正常含量极微。 2.中分子量蛋白:4~9万,以白蛋白为主;
占1/2 ~2/3。 3.低分子量蛋白:<4万,游离轻链、β2-微球蛋白等。
2021/02/01
13
③重度蛋白尿: 量:>4g/24h,
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
2021/02/01
14
第三节 尿糖检查
一、定义
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糖尿
2021/02/01
15
二. 糖尿原因及形成机制:
①血中的葡萄糖浓度。
②肾血流量:1200ml
③肾糖阈: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3.9~6.2mmol/L
2021/02/01
10
【报告方式】蛋白定性:(-)或(+)
评价:与白、球蛋白均起反应,敏感性低。
尿蛋白可疑或阳性的确证试验。
敏感度:为0.15g/L
2.磺基水杨酸法:
与白、球蛋白等均起反应,
为筛选试验之首选,但易出现假阳性。
敏感性:0.05~0.1g/L 3.干化学试带法:
第一课件网
简便快速,适用于人群普查,
2021/02/01
9
[尿蛋白定性试验]
⒈加热乙酸法:
【原理】 加热煮沸→蛋白质变性凝固→加乙酸
→尿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PH5左右)
→加速蛋白质沉淀。 [结果判断]
仍清晰(-)
黑色背景下轻微混浊(±)
白雾状混浊(+) 明显白色颗粒状混浊(2+)
大量絮状沉淀(3+) 出现白色凝固块沉淀(4+)
【参考值】尿蛋白定性试验: (-)
1.肾小球性蛋白尿:临床最多见的蛋白尿 肾小球受损害,毛细血管壁破裂,孔径加大,电荷屏障受损 成分:白蛋白为主,约占70%~80%, 尿蛋白排出量较多,常>2g/24h。 见于:肾小球疾病:
2021/02/01
4
(1)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损伤较轻
成分: 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AT、Tf)及少量小相对分 子质量蛋白, 尿蛋白半定量多为+++~++++
用于尿液分析仪,以减少目测误差。
2021/02/01
11
[临床意义]
1· 病理性蛋白尿: 肾前性蛋白尿:本周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 溶菌酶尿等。 肾性蛋白尿: 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可因炎症、 血管病(高血压病)、中毒等原因引起。
肾后性蛋白: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 炎症、肿瘤、结石。
(2)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破裂
成分: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 尿蛋白半定量多为+~++++ 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出现提示预后差
2021/02/01
5
2.肾小管性蛋白尿
→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的重吸收功能减退 成分:以小分子蛋白为主。如β2微球蛋白增多,
尿蛋白含量较低,一般<1g/24h。 见于:肾盂肾炎、间质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中毒
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大于8.8mmol/L时,即出现糖尿 临床上把尿中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水平, 称肾糖域。
2021/02/01
16
三.检测
班氏尿糖定性试验:
〔原理〕 G + Cu2 +
热碱溶液
Cu +
CuOH↓
(黄色)
Cu2O↓
(红色)
2021/02/01
17
〔结果〕
(-) 仍呈透明蓝色 (±) 蓝绿色半透明,冷却后见少量黄绿色沉淀。 (+) 翠绿色不透明,有少量黄绿色沉淀(以绿为主) (2+) 黄绿色混浊,有较多黄绿色沉淀(以黄为主) (3+) 土黄色混浊,煮沸15s,有大量土黄色沉淀 (4+) 开始煮沸时见红棕色或砖红色沉淀。
3.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及肾小管都受损
成分:β2微球蛋白+清蛋白为主,大、中、小均增多 见于: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
2021/02/01
6
4.溢出性蛋白尿:→超过肾小管回吸收的极限
成分:主要为低分子量蛋白质。 见于:MM,HA和肌损伤
5.组织性蛋白尿:→组织破坏、组织细胞代谢等产生
成分:T-H为主
动态观察尿蛋白结果对上述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判断疗效和 及时了解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等均有一定意义。
2021/02/01
12
2.蛋白尿的分类:按尿中含蛋白量的多少分类 ①轻度的蛋白尿: 量:尿蛋白含量<0.5g/24h, 见于: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动期、 肾盂肾炎、体位性蛋白尿等; ②中度蛋白尿: 量:尿蛋白含量为在0.5-4g/24h, 见于:除肾炎外,见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MM等;
含量:定性:+
定量:0.5~1.0g/24h
2021/02/01
7
6.生理性蛋白尿:
①功能性蛋白尿: 一般不超过(+),定量小于0.5g/24h, 多见于青少年。
②体位性蛋白尿: 起床活动时蛋白定性可达(2+)甚至(3+)平卧后(-)。 多见于青少年。
2021/02/01
8
7.偶然性蛋白尿:
一般不伴有肾本身的损害,又称假性蛋白尿。 成分:尿中有多量血、脓、粘液等。 见于:泌尿道 的炎症、出血等。
正常尿液中极少。
2021/02/01
2
30~130mg/24h
蛋白尿:
各种原因造成蛋白质含量超150mg/24h或> 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时称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偶然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
2021/02/01
3
一 蛋白尿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 并可用于尿化学分析仪。
班氏尿糖定性试验:
测定尿中葡萄糖的非特异试验。
五.参考值
定性:正常阴性(-) 定量: 浓度为0.1-0.8mmol/L(1-15mg/dl)
2021/02/01
20
六.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病 (1)摄入性糖尿:因短时间摄入大量糖类而引起。 (2)应激性糖尿: (3)代谢性糖尿:
第一课件网
2021/02/01
18
注意事项:
①尿标本要新鲜。 ②试剂与尿比例应为10:1。 ③尿中如含大量尿酸盐,煮沸后浑浊略带绿色,
但沉淀是蓝灰色的。 ④非糖还原物质在尿中浓度过高时可呈阳性反应。
如链霉素、青霉素、水扬酸、VitC等。
⑤大量蛋白质和黄疸对结果有影响
2021/02/01
19
四.方法学评价 葡萄糖氧化酶试带法:
clin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第一课件网
2021/02/01
1
第二节 尿液蛋白质检查
P122
(一)尿蛋白的组成
按分子量大小三组: 1.高分子量蛋白:>9万,如T-H蛋白、IgA;
正常含量极微。 2.中分子量蛋白:4~9万,以白蛋白为主;
占1/2 ~2/3。 3.低分子量蛋白:<4万,游离轻链、β2-微球蛋白等。
2021/02/01
13
③重度蛋白尿: 量:>4g/24h,
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
2021/02/01
14
第三节 尿糖检查
一、定义
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糖尿
2021/02/01
15
二. 糖尿原因及形成机制:
①血中的葡萄糖浓度。
②肾血流量:1200ml
③肾糖阈: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3.9~6.2mmol/L
2021/02/01
10
【报告方式】蛋白定性:(-)或(+)
评价:与白、球蛋白均起反应,敏感性低。
尿蛋白可疑或阳性的确证试验。
敏感度:为0.15g/L
2.磺基水杨酸法:
与白、球蛋白等均起反应,
为筛选试验之首选,但易出现假阳性。
敏感性:0.05~0.1g/L 3.干化学试带法:
第一课件网
简便快速,适用于人群普查,
2021/02/01
9
[尿蛋白定性试验]
⒈加热乙酸法:
【原理】 加热煮沸→蛋白质变性凝固→加乙酸
→尿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PH5左右)
→加速蛋白质沉淀。 [结果判断]
仍清晰(-)
黑色背景下轻微混浊(±)
白雾状混浊(+) 明显白色颗粒状混浊(2+)
大量絮状沉淀(3+) 出现白色凝固块沉淀(4+)
【参考值】尿蛋白定性试验: (-)
1.肾小球性蛋白尿:临床最多见的蛋白尿 肾小球受损害,毛细血管壁破裂,孔径加大,电荷屏障受损 成分:白蛋白为主,约占70%~80%, 尿蛋白排出量较多,常>2g/24h。 见于:肾小球疾病:
2021/02/01
4
(1)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损伤较轻
成分: 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AT、Tf)及少量小相对分 子质量蛋白, 尿蛋白半定量多为+++~++++
用于尿液分析仪,以减少目测误差。
2021/02/01
11
[临床意义]
1· 病理性蛋白尿: 肾前性蛋白尿:本周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 溶菌酶尿等。 肾性蛋白尿: 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可因炎症、 血管病(高血压病)、中毒等原因引起。
肾后性蛋白: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 炎症、肿瘤、结石。
(2)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破裂
成分: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 尿蛋白半定量多为+~++++ 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出现提示预后差
2021/02/01
5
2.肾小管性蛋白尿
→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的重吸收功能减退 成分:以小分子蛋白为主。如β2微球蛋白增多,
尿蛋白含量较低,一般<1g/24h。 见于:肾盂肾炎、间质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中毒
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大于8.8mmol/L时,即出现糖尿 临床上把尿中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水平, 称肾糖域。
2021/02/01
16
三.检测
班氏尿糖定性试验:
〔原理〕 G + Cu2 +
热碱溶液
Cu +
CuOH↓
(黄色)
Cu2O↓
(红色)
2021/02/01
17
〔结果〕
(-) 仍呈透明蓝色 (±) 蓝绿色半透明,冷却后见少量黄绿色沉淀。 (+) 翠绿色不透明,有少量黄绿色沉淀(以绿为主) (2+) 黄绿色混浊,有较多黄绿色沉淀(以黄为主) (3+) 土黄色混浊,煮沸15s,有大量土黄色沉淀 (4+) 开始煮沸时见红棕色或砖红色沉淀。
3.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及肾小管都受损
成分:β2微球蛋白+清蛋白为主,大、中、小均增多 见于: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
2021/02/01
6
4.溢出性蛋白尿:→超过肾小管回吸收的极限
成分:主要为低分子量蛋白质。 见于:MM,HA和肌损伤
5.组织性蛋白尿:→组织破坏、组织细胞代谢等产生
成分:T-H为主
动态观察尿蛋白结果对上述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判断疗效和 及时了解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等均有一定意义。
2021/02/01
12
2.蛋白尿的分类:按尿中含蛋白量的多少分类 ①轻度的蛋白尿: 量:尿蛋白含量<0.5g/24h, 见于: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动期、 肾盂肾炎、体位性蛋白尿等; ②中度蛋白尿: 量:尿蛋白含量为在0.5-4g/24h, 见于:除肾炎外,见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MM等;
含量:定性:+
定量:0.5~1.0g/24h
2021/02/01
7
6.生理性蛋白尿:
①功能性蛋白尿: 一般不超过(+),定量小于0.5g/24h, 多见于青少年。
②体位性蛋白尿: 起床活动时蛋白定性可达(2+)甚至(3+)平卧后(-)。 多见于青少年。
2021/02/01
8
7.偶然性蛋白尿:
一般不伴有肾本身的损害,又称假性蛋白尿。 成分:尿中有多量血、脓、粘液等。 见于:泌尿道 的炎症、出血等。
正常尿液中极少。
2021/02/01
2
30~130mg/24h
蛋白尿:
各种原因造成蛋白质含量超150mg/24h或> 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时称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偶然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
2021/02/01
3
一 蛋白尿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 并可用于尿化学分析仪。
班氏尿糖定性试验:
测定尿中葡萄糖的非特异试验。
五.参考值
定性:正常阴性(-) 定量: 浓度为0.1-0.8mmol/L(1-15mg/dl)
2021/02/01
20
六.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病 (1)摄入性糖尿:因短时间摄入大量糖类而引起。 (2)应激性糖尿: (3)代谢性糖尿:
第一课件网
2021/02/01
18
注意事项:
①尿标本要新鲜。 ②试剂与尿比例应为10:1。 ③尿中如含大量尿酸盐,煮沸后浑浊略带绿色,
但沉淀是蓝灰色的。 ④非糖还原物质在尿中浓度过高时可呈阳性反应。
如链霉素、青霉素、水扬酸、VitC等。
⑤大量蛋白质和黄疸对结果有影响
2021/02/01
19
四.方法学评价 葡萄糖氧化酶试带法: